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析(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6:1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析》。

第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析

孙健

机电学院2011级电气四班

2011084040015

摘要:效率与平等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价值,效率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的动力,公平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好的愿望。本文从“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形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及“兼顾效率与公平”几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性,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几点建议。关键字:公平、效率、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

效率与公平均起源于西方经济学。从经济哲学的角度看,效率是指作为手段的人的活动与这种活动的目的或目标的比值,在经济领域,效率是指劳动量与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率;社会经济动力的大小就表现为人的活动效率的高低。而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二者的矛盾性。其一,效率与平等的增长是不同步的,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出比传统社会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但在短期内,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常常要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其二,效率与机会平等是矛盾的,机会平等是效率的内在要求,只有在机会平等的竞争条件下,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的提高必定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一旦收入差距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贫富分化,导致不公平。而收入差距不大,收入分配绝对公平,又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第二:二者的统一性。其一,效率是平等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要实现社会平等必须有一定的财富积累,而物质财富的增加又依赖于效率的提高,更进一步地说,只有提高效率,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其二,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生产力各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效率。而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社会环境;收入分配绝对公平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社会缺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收入分配悬殊过大的两极分化又会造成尖锐的阶级对抗,使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两种情形下,效率的提高都缺乏保障;而机会平等,收入分配相对公平有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二、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形态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一重大的现实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伟大的目标。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先富不等于让一部分人或地区富裕起来就不带动其它地区富裕,只有在先富带动后富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其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在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做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个方面的需求,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如何对待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依然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谋,利为民所系,满足人民最需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做到公平与正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公平与正义。从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形态上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到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的历史发展到今需要提倡公平与效率两者的统一问题,做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才能满足国家、社会、个人的需求。真正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因为效率是建立在牺牲公平的基础上的,而要实现公平必然会有损于效率,这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崇尚效率而忽略公平。但是十七大对社会公平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党的文件

中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明确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即社会主义是要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但是胡理毅教授认为,“‘效率优先’的理念和原则仍然主导着实际生活,公平虽然在表面形式上的‘兼顾’,而实际生活中却被严重漠视。”而他也指出,“‘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已产生了令人担忧的负面效应:高速增长的经济却出现了分配不公的严峻形势,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又引起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增加,公共权力备受侵害,社会保障非常脆弱等。而这些负面影响恰恰证明了公平与效率并举的重要性。不能只看到公平与效率的对立,而看不见二者之间的统一性。

我国提出“效率优先”的背景之一是我国现阶段整体效率不高,若不创造高效率,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效率优先”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当前,人们已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某些合理的差距是一种新的公平原则;承认在某些领域扩大差距以形成激励机制对改变那里的低效率是一种现实的做法。但这些都不足以作为抬高效率地位的理由。事实上,从各国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以效率为目的,而把公平仅仅看作效率的一种补偿性手段,则不仅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而且也很难保证效率的最终提高。而上述的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增加,公共权力备受侵害,社会保障非常脆弱,就说明我们的经济效率确实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说明我们在社会公平方面还做得不够。当然,收入差距扩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与整个社会过分重视效率不无一定关系。

四、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越来越不容易了。当今社会各种竞争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只是重视效率的提高,而越来越忽视社会公平的存在。就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社会经济结构将不能实现优化配置,就会导致一些群众危机,这样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公平与效率可以获得内在的有机统一。在收入分配的全部过程中,公平与效率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发挥作用的。缺乏公平的社会,不可能获得效率的持续供给,不可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效率得不到提高,也就不可能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公平。由此可知:一方面,公平是实现效率的前提,为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本保证。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依赖于公平的诱发。另一方面,效率是保证公平的基础,为公平提供了物质保证。只有在高效率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在总体上实现人们的高水平需要,从而使社会在更高生产力水平上实现社会公平。

因此现在人们开始注重民生问题,将社会公平问题提到了首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民生发展的切实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改革发展模式的指导下,促使公平与效率实现最佳结合,克服收入差距过大和平均主义这两种倾向,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五、总结

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效率的提高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和手段,同时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关系时,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公平与效率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发,才能在前进中解决矛盾,消除各种不利的因素,保证自由竞争。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敬琏《收入差距拉大原因究竟在哪里》,《北京日报》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余静《论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5〕任碧云《贫富差距扩大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调整》,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第二篇: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

张 涛 法律与政史系08级政专班 学号:2008010060

摘 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富强。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的条件下做到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又要在公平与效率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保障各方面的因素正常流动,清除各项不利的因素做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的目标而前进。

关键词: 公平与效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观 共同富裕

一﹑公平与效率的历史形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富强,从而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也逐步逐步的扩大,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对象。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一重大的现实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伟大的目标。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先富不等于让一部分人或地区富裕起来就不带动其它地区富裕,只有在先富带动后富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其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在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所谓公平,是指不管在任何条件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与绝对公平,而效率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做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个方面的需求,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

而且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如何对待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依然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谋,利为民所系,满足人民最需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做到公平与正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公平与正义。

从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形态上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到公平与 效率的问题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的历史发展到今需要提倡公平与效率两者的统一问题,做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才能满足国家、社会、个人的需求。真正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现今的人们更注重的是社会尊重和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实现,满足这样的需求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有这样一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关系的问题,从而才能充分体现满足人们的需求。充分体现人们是国家的主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当今,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以满足广大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项方针。首先,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其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们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再次,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最后,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改善人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样最终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但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越来越不容易了。当今社会各种竞争因素的存在,使得各个商家之间的垄断和竞争观念越来越强。人们只是重视效率的提高,而越来越忽视社会公平的存在。就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社会经济结构将不能实现优化配置,就会导致一些群众危机,这样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现在人们开始注重民生问题了,将社会公平问题提到了首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民生发展的切实措施,例如:增加充分就业、大力加大收入分配的改革,改善人民的收入分配水平、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建设,加强人们的健康问题、实行惠及农村、城市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等一些措施。从而使社会更加重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三﹑公平与效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来协调两者 之间的矛盾

在此,我们也要看到在不同历史阶段公平与效率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来协调两者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不同时期所表现有所不同,但是有时候公平更重要,而另一些时候,效率则更突出,所以我们要在不同时期抓住公平与效率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稳定社会各个方面,全面改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生活水平,有效地提倡公平与效率。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一重 大的现实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伟大的目标。这是最有效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我们不可违背的、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方针。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从实际出发,不顾阶段的历史问题,大搞特搞什么三年超英国五年赶美国的口号,造成了在全中国的范围内大跃进、人们公社化制度的兴起,大势吹嘘提高产量,插红旗、浮夸风严重,而忽视了实事求是这一重大的前提,不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后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经济上不去,效率提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依然底下。

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提出了特别是在十四大以后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也要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的目标。因此,我们当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加强我国的法制法规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

最后,我们要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如保证各种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 正常流动,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利的因素,保证各行业的自由竞争,反对行业的垄断,对垄断的部门和企业进行政府控制和监督,引导着它们向着自由竞争的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一个广泛的、有机的体系,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公平竞争,提高本部门、本企业的生产效率。

现阶段,我们在党和国家正确路线、方针的带领下,人民的物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的改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也在逐步逐步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共事业步步完善,我们正向着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的目标步步前进。这时期我们把社会公平放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无疑是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要求,符合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段时期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以分离,让两者保持适当的融合空间,才能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做到两者的统一。

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在于,各部门和各企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人与社会之间的公平,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不能形成该部门、该企业的垄断地位,而是要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如:不能因为为了提高该部门、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不折手段,搞一些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抬高物价、大搞低价的销售、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泄露他人的商业机密等等),损害他人的利益,赢得最后的胜利,即便成功了到后来也是违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人们生活在社会中要注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要 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要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要牺牲个人的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但是集体又要充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到发挥,发挥个人利益的积极性。这样公平与效率之间才能做到统一。

五﹑总结

从上诉的公平与效率的历史形态、做到公平与效率两者的统一的方法中,我们看到正 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关系时,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公平与效率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发,才能在前进中解决矛盾,消除各种不利的因素,保证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的目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能力的不断加强。小康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建设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我们就应该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如同民生和经济的关系。只讲民生不讲经济,这样就会导致经济的落后不进,只讲经济不讲民生,就会导致人民的利益不能实现,出现一些社会危机的问题。民生与经济辩证统一的发展,才能保障我国的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实现惠及十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

社会在不断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幸福感,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效率与公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当今社会,我们要树立全面效率观,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避免两极分化。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有两点:一是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二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关键词】

正确处理 效率 公平

要讨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就要先知道什么是效率与公平。“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①

一、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自此正式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表述。但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其不足之处: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基尼系数在不断扩大,1985年为0.24,1991年为0.282,1995年为0.434,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2003年为0.447,2004年达到0.469,这既超过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美、英等发达国家;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由于更多地考虑效率问题、考虑经济建设,从而导致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②

二、原因分析

效率与公平不仅影响老百姓对政府管控社会经济的能力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两者会对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作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效率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将提高效率片面理解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将追求GDP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重投资、轻消费,重数量、轻质量,从而给资源、能源和

③环境带来严重的压力。”

我国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公平问题日愈严峻。“我国目前在初次分配领域诸多不公现象:首先,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其次,初次分配存在着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公平。”④

中国的工资制度包括以下方面⑤:

1、工资等级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从劳动质量方面来反映劳动差别,规定相应工资标准。

2、工资调整制度。其主要内容有考核升级、自动增加工资、考核定级、提高工资标准等。

节选自百度知道

赵锦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广西日报,2009年1月22日.③ 赵锦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广西日报,2009年1月22日.①②④ 参考张维达 谢地 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⑤ 参考百度百科

3、工资支付制度。主要包括支付原则、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处理的等内容。

4、工资基金管理制度。顾名思义。

我国的工资分配基本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一方面,工资制度中的等级制度、调整制度、工资支付制度既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又对于大多数劳动者,这些制度是相对公平的;另一方面,工资制度本身存在不足,工资标准尚未完善,而且工资制度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够被落实。

三、对策建议

以上一些情况不公平的情况明显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追求共同富裕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良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转变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片面效率观,树立全面效率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首先,当我们考虑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我们要知道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存在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充分公平的利益和权利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积极性。

总之,效率与公平有着必然的相互联系,而且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 第一,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它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出现重大的社会不公正,在政府再分配中就很难加以扭转。初次分配市场中调节机制的缺失,会导致分配秩序混乱,从而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一些金领阶层的工资可以是普通劳动者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是说金领阶层不该有这么高的工资,而是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偏低。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世界,普通劳动者却过着困苦的生活。一房价为例,普通劳动者辛苦工作一辈子可能都买不起一套房子。市场机制具有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但有时,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所以,初次分配在考虑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公平。

第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包括收入税、财产税、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和其他转移收支。

“占社会财富绝大部分的劳动产品财富,都是劳动者们在社会上通过分工协作,改造自然,共同创造的。像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那样自己单独创造财富、独占财富,在当代社会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得到财富。任何人的财富生产,都必然要包含着别人对他的支持和社会对他的保护。因此,任何人通过市场交换对社会财富的占有,都应受到依据通过民主制定的法律和政策的调节,反对少数人通过政治权利或财产所有权对他人和社会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就中国正在经历的体制转变过程来看,市场交换本身还会存在更多局限性。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利益与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改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也会使一部分人受损;使一部分人受益较大,也会使一部分人受益较小。不管向市场转型的长期效果如何,短期内,它总会引起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失调和一部分人相对收入降低的剧烈波动。东欧和前苏联在这种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暴富,多数人经济收入恶化的现象。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也会出现社会阶层的大分化、大改组的重构过程。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的存在,会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失落感,产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敌视,如果这种情况扩大到社会范围,就会变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再分配中注重公平,通过政府干预等调节手段,防止贫富差距过分悬殊,促进财富公平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扶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⑥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再分配的积极作用:一要加强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二要使再分配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三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在当今社会,效率与公平对于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公平,对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也会令劳动者丧失对社会的信心。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艰巨的问题,考验着中国政府和关心中国发展的人们。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解决这一难题,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裴小革,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张维达 谢地 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赵锦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广西日报,2009年1月22日.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光明日报,2008年 12月16日.⑥裴小革,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第四篇: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关键词:效率

公平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其二,公平促进效率。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

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重申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在效率和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由于效率和公平在统一中还有对立的一面,在复杂的两难选择中,只有选择效率优先,才能达到未来更高层次上的公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公平社会的到来也是以生产力极大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效率的提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低水平的均等,是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把蛋糕做大了,才有可能使每个人分得更多的蛋糕,国家才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解决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效率越高,越为公平提供条件,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如果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过度追求公平,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达了,我们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就是提高效率。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又必须兼顾公平。

第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市场主体都必然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这样,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效率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的政策取向必须维护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效率优先。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一,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具有“经济人”的本性,也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要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按照市场原则和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收入,让贡献大者获得更多收入,激发他们劳动和经营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二,在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初次分配中讲求效率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收入差距就需要利用再分配的政策措施,包括对高收入者征收各种调节税,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如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临时性的社会捐助,目的是缩小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

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不合理的分配行为,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不规范的分配秩序既损失了效率,又损害了公平。规范分配秩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保证公平。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注意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均衡点。这一均衡点并没有固定的数量界限,却符合社会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说,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都可以以效率为主,当社会难以承受时就必须注重公平的尺度。这种公平点既包括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也包括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还包括个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均衡点。需要注意的是,以效率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富,也不意味着要有意留下体制缝隙,而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健全体制;注重公平,也不意味着要劫富济贫,一味追求结果的均等。

第五篇:浅谈公平与效率

浅谈公平与效益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放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一阶段(1978—1987年)的核心内容是“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第二阶段(1987—1993年)提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的提法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并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公平优先”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实现,国家采用没收、赎买、公私合营等手段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在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上采取了“公平优先”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但很快这种积极性就下降了。平均主义是假公平,它只讲结果的公平,不管生产过程中规则的不公平。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都一样,分配享受相同的物质财富,这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这种平均主义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它在使经济失去效率的同时也失去了公平,结果使效率与公平“鸡飞蛋打”一场空。设计新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

“公平效率二者兼顾”的按劳分配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初期。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采取了“二者兼顾”的原则。提出了要“克服平均主义”,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从根本上打破农村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后来,先富带动后富。这时,劳动好的,生产多的,多得奖金,收入增加。分配制度的调整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提高了,但由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而人们对此理解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因而带来了改革实践中的摇摆和反复。在当时这种经济制度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基础不完备,计划制造成的行业间收入差距,企业收入不公平就显现出来。就出现有些企业收入多,有些企业亏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党的十五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原则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具体实现机制,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表述得更为明确、实现途径更加具体。“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悬殊,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贫富悬殊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贫富悬殊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变质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失败。为了使改革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当前和今后应更加注重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的社会公平。同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现实性。已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能力,逐步解决多年来累积形成的贫富差距。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为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需要在收入分配政策上进行调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公平与效率是矛盾关系,而这对矛盾又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我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发展变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并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和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改革的向前发展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竞争,明确在经济体制上要以市场经济为制度取向。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则明确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这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公平正义,贫富差距,分配政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常常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之下,我国经济腾飞,贫富差距骤然拉大,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悬殊,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人民生活受到冲击,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分配政策和公平正义的争议,其中也不乏怨言和质疑。面对这样的情况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兼顾效率和公平”,这几个字的微妙变化,正是我国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但政策的推行和落实首先要被人民大众所了解、接受,大家是否了解十八大对公平与效率的调整呢?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调整之后的“兼顾公平与效率”是否得到人民认可?在人们心中,“兼顾”二字可否在现实中实现?会不会人们把“兼顾”只当成是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带着这样的顾虑和问题,我们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11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明确知道我国十八大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调整政策的仅有13人,占总人数的约十分之一,足可见我国政策的推广工作还待提高。如果推广工作未做好,人民不了解新政策,政策和人民自然就会出现隔阂,政策的实施缺少了群众基础,也就缺少人民的支持和监督,同时,人们还停留在不合时宜的旧政策方针上,怨言不断,负面心理会愈加浓重。从调查中还可以得到,有将近一半的人得知十八大政策调整是通过课堂学习,也许有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高校的缘故,但可以看出高校教育的作用。其次,约三分之一的人是通过网络媒体得知十八大政策调整,应利用网络媒体的便利性,扩大宣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新方针,以得到更多认可,推进实施。

“公平与效率在现实中能否实现”的问题统计消除了我们的顾虑,80%的人认为在现实中公平和效率可以兼顾,这为十八大提出的“兼顾公平与效率”获得群众认可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事实上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而美国和瑞典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其中之一,而是一直都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同时,

下载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析(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析(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哲学思考

    摘要:分配正义不能市场经济本身去完善解决,还要依靠相应的制度保障,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才能使分配正义得以体现。 关键词:效率 公平分配正义 作者简介:李庆伟,天津师范......

    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对效率之后的公平与公平之下的效率问题的思考姚靖威当下,学界和政界中的一些人围绕“分好蛋糕”为重,还是“做大蛋糕”为重,展开了讨论和争论,由此,还产生了两种发展模式:“重庆模......

    百家讲坛《公平与效率》

    085公平与效率 演讲人简介: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1988年起起草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吕型伟,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在全球化和信息......

    浅议税收效率与公平

    《税收学》 课程结课论文论文题目: 浅议税收效率与公平院系:姓名:学号: 提交论文时间:任课教师:目录 一、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内涵 税收公平的内涵 税收效率的内涵 税收的行政效率......

    公平与效率论文

    公平与效率: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摘要〕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能脱离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是实现率与公平统一的实践基础和目标,应该在二者关系的共时性......

    公平与效率知识整理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文秘教育班级:学号:姓名:宁功宪教师:高老师20110241 2011024115 科目:行政管理学 作业一: 请查阅有关材料,梳理国内关于“公平与效率”争论的有关材料,总结在“公......

    公平与效率辩论会

    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与同学一起探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辩题简化一下(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谁更重要),首先,我们从逻辑上分析一下‚重于......

    公平与效率读后感

    阿瑟·奥肯的《平等与效率》读后感 财政与税务学院 缪俊湘 12103013011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