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纳雍县勺窝乡中心学校副校长 卢起轩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使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课堂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课堂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课堂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课堂基本功扎实了,坚固了,才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去完成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只有熟悉掌握课堂教学的相关要素,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教学板书,课堂提问艺术,等等,才能熟练地驾驭课堂,进而实现快乐课堂,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开拓型人才,高素质人才。
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二、研究内容 1.教学设计研究 2.教学语言研究 3.教学情景研究 4.教学板书研究 5.课件制作研究 6.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研究 7.教学方法研究
8.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9.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 10.二轮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11.组织兼职教研员、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12.开展优质课比赛
三、研究途径和方法
1.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2.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新方法,总结课堂教学新经验,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力。
3.开展课堂教学反思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反思中进步。
4.实施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上示范课,让先进教学理念辐射全乡各小学。
5.开展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6.举行全乡小学优质课比赛活动,有效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竞争力,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激情和热情,不断向高层次的课堂教学迈进,加快全乡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7.及时推广教学经验,极力展示教学成果,激发广大教师不断向新的台阶迈进。
四、研究时限
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
五、实施范围 纳雍县勺窝乡中心学校管辖内的10所小学(6所完全小学,4所初级小学,教师总数156人,教学班级73个,学生3655人)。
六、研究成果
通过5年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会反思到深入反思,从应试教学逐渐转向素质教育,从单一传授知识到转向综合素质的培养。爱心和责任心在不断增强。全乡涌现出县级教坛新秀5名,县级骨干教师1名,地区级骨干教师1名。
2.教师课堂教学力有很大的提高,能有效选择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较灵活,教学过程能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教学语言逐渐向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方向发展,板书能抓住重点,具有层次性、直观性、规范性;教师角色在逐渐转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到位,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实效性较强。全乡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3.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强;遵规守纪,语言行为规范;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在逐渐形成。
4.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在逐渐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德、智、体等方面得到较快发展。能在县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
5.举行全乡优质课比赛10次。6.教学设计获县级以上奖达12人次。7.教学课件获县级以上奖达5人次。8.优质课获县级以上奖达14人次。9.教学反思获县级以上奖达8人次。10.教学论文获县级以上奖达14人次。11.学生竞赛获县级以上奖达26人次。
12.推广教学经验8篇(发表于县级以上刊物及网站)。
2010年8月15日
第二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一小
?
我校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的指导下,于1999年底,参与了武汉市《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的子课题《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研究工作,成为该课题的成员学校。几年来,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工作,具体研究了课堂教学创新范式、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策略。现将子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1、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提出。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是通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的,所以,知识经济社会呼唤创新人才。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审时度势地作出新的抉择——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2、根据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书中曾指出:“教育可以培养创新性,也可以扼杀创新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和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我们的教育不能很好地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发展。其后果严重,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下降,创新个性压抑,探索精神萎缩,根本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1、调查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探究课堂教学中影响或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2、研究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范式。具体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何创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发展其思维。
3、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变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初期,我们选择基础较好的甘红枝老师担任的四(4)班、易小华老师担任的四(1)班进行行动研究,到2001年两个班学生以优异成绩毕业。2001年,全校教师都参加了该课题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为了摸清教学现状,使研究工作更具针对性,学校教科室对3-6年级全体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梳理出不同年龄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2)行动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丰富理论研究知识;改革常规备教方法,探索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开展专题研究,构建课堂教学创新范式;开展“三优”评比,验证研究成果。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阶段。
(一)??? 调研阶段(1999年10月-2000年7月)。
采取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完成调查报告。
对教师着重调查了以下问题:
1、备课时你考虑最多的是什么?
2、上课时你是否介意学生中途打断你的讲课而提问?
3、在课堂上你多半关注的是怎样的学生?
4、课堂上哪类学生向你提问最多?
5、你对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和经启发仍不能回答时的态度怎样?
6、课后有多少学生愿意接近你?
8、你经常向学生征求他们对你的教学意见吗?
„„
对学生着重调查了以下问题:
1、? 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2、? 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怎么办?
3、? 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上课?
4、? 上课时你能积极与同伴讨论吗?
5、? 上课时你能向老师或同学提问吗?
„„
调查结果发现:
1、学生对那种缺乏宽松、和谐、自由的沉闷的课堂极其不满;学生希望课堂上能经常与同伴讨论,反对老师不停地讲课;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亲切一点,经常鼓励他们,给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学生更希望老师教学方法新颖,能时时激发他们兴趣。
2、有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教学方法较陈旧,课堂上包办过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机会较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没有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没有开放性和有效性;教学中不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会制作课件。
可见,师生关系不民主,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方法不新颖,教学方式不灵活,学习内容不开放是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
(二)??? 实施阶段(2000年9月-2002年7月)
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方案。通过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学术研讨、专题报告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构想课堂教学范式,讨论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学习《研究方案》,聘请专家讲座。
研究初期,教科室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研究方案》,之后,又多次聘请市教科所陈思淦、李汉元、区教科室李忠洲来校为全体教师作“创新教育”专题报告。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该课题研究目标,各位教师对创新教育含义有了深刻认识,并感到以前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自2000年春至2003年秋,我们每学期均雷打不动地开展一次区级课题研讨活动。如2000年3月,蒋皓月老师执教一年级《春风吹》,2000年10月,王丹老师执教古诗《画鸡》,2001年3月,陈唯老师执教第八册《全神贯注》,2001年12月,易小华老师执教活动课《东南西北》,2002年12月,陈朝霞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2003年张建明老师执教《圆的周长》,刘梅玲老师执教剑桥英语《colour》。同时,各学科开展一次校内大型研讨活动。每一次活动,课题组成员均参与听课、评课,并以此研讨课堂教学策略,逐步完善教学范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专题研究教学范式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在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同时,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构建了适合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并总结出其特点及操作要求。根据市教科院拟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意见稿)及教学实践经验,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 结题评估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收集整理资料,完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提高了教师的改革意识。
自1999年秋承接本课题之后,学校通过向教师宣传有关政策,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改革理论,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普遍提高,形成了以下共识:
1、?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全面转轨。
2、?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需要全新理念作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深深认识到没有丰富而前沿的理论作基础是不能搞好课题研究,更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目的。因此,老师们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外,还纷纷自觉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查询教育文献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校内形成了一股浓厚的自觉学习理论、相互交流研讨的好风气。丰富的创新教育理论,为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了基本的教学范式。
教学范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或活动程序。通过专家指导、课题组研讨,我们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1、基本范式。
我们构建了自主互动式、问题探究式等范式,其基本步骤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感知,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整理归纳,提炼升华。
2、操作要求。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通过生动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鲜明直观的实验,精彩的游戏,图表、CAI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学习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学感知,提出问题。自学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设问: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些什么内容?发现了些什么问题?自学活动结束,让学生汇报自学所得,并提出疑问,由教师整理问题并分类板书,变学生学习需求为多维学习目标。第三步,独立思考,自主探悟。这一环节以学生自思、自悟为主。通过自学反馈活动,学生解决了一些问题,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教师可再次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或读或写,或圈或做),选择板书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悟,写下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对那些学习方法好、自觉主动学习的学生要适时评价激励。
第四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合作探究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分工明确的互动性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尝试等探究活动,并给予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和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促进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主动探究。
第五步,整理归纳,提炼升华。学生经过合作探究活动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系统整理,提炼升华,使学生从中领悟学习方法、知识规律,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范式特点。
创新性课堂教学要体现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探究性,本范式较好地体现了以上“四性”。
(1)变讲堂为学堂,突出了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的过程,老师把住教学舞台津津有味地讲授,学生循规蹈矩、认认真真地听讲。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背诵、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消蚀殆尽。我们所够构建的基本教学范式,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作指导,在目标上强调主体发展,在过程上主张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活动上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在五步结构中,其中四步以学生为主,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悟自探、合作探究,结论由学生总结归纳。这样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讲堂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堂,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变静态为动态,体现了实践性。
静态教学的表现是“教师系统地讲,学生静静地听,认真地记。”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课堂上如一潭死水。学生创新能力是在不断亲身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创新性课堂教学应由静态变为动态,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自主探悟,合作交流,自由表达,分析归纳等探索性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们构建的范式,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活动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问题,自选学习方法自悟自探,自选伙伴交流,学生在自主读书、动手操作、相互表演、相互交流等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操作能力得到较大发展。
(3)变孤立为合作,体现合作性。
创新性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教与学脱节,彼此孤立的状态,倡导一种师生平等参与,多向交流,教学有机结合,多边互动的合作教学形式。本范式中第四步较好地体现了合作性,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享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共同探究。师生间平等对话,学生之间互助互学,使得师生在观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中,触发灵感,激励创新。
(4)变接受为探究,体现了探究性。
创新性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反对因循守旧,被动接受知识。本范式以“问题”为核心进行教学,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首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中与同伴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探究性。
4、实施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首先,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亲近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要尊重、信任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其三,要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利,课堂上要给足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克服一切困难,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创新的又有力动机。可采取正面引导法、激情导入法、创设情境法、名人引路法、竞赛夺标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状态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大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实施范式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指导方法。如语文课中引导学生质疑可指导他们从课题质疑,从文章重难点处质疑,从文章感情浓厚的语段质疑,从句中标点质疑等。
(4)建立自主、灵活的评价机制。
重视积极评价也是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保证。实施范式过程中,可建立以下评价机制:以自查为主的自我评价机制,互查互评互帮的互动评价机制。,教师实施适度评价激励机制。
5、实施说明。
(1)实施范式要体现灵活性。以上范式虽然是综合考虑各学科特点而构建的,但由于各年级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所以,在运用范式时要做到常中有变,有所侧重,对大步骤可分解,可变化。
(2)实施范式要体现创新性。任何教学模式范式的构建,必须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创造性地运用它,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不断提高其科学性。
(三)?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师生关系紧张变为融洽、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由过去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如语数学科教师能自觉地灵活地运用范式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读书提出问题,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放手让学生共同研讨,发挥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能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显著。音美学科一改过去讲练为主的模式,突出审美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师生共同参与表演、操作实践等。现在的课堂融入了新的理念,展现了新的活力。
(四)??? 促进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现在的课堂上看到的是一张张活泼的求知的面孔,看到的是孩子们为一个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听到的是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听到的是教师热情洋溢的赞美声。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小组合作等环节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他们乐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五)?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几年来的课题研究,锻炼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使他们与课题一起成长起来,迅速成为学校的教科研骨干。甘红枝、李松波、杨明清、王小东等被评为黄陂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张祥奎被评为中央教科所教材实验先进个人。王小东老师2003年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教学比武,荣获二等奖,陈唯老师2001年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荣获三等奖。2002-2003年,易小华、许婧两位老师参加市级教学比武荣获一二等奖。易小华、陈唯、黄国祥、张建明、蒋皓月、张兰娇等10位教师参加黄陂区课堂教学比武均荣获一等奖,刘梅玲、张丽霞等6位老师获二等奖。2001-2003年间,张祥奎、王小东老师撰写的创新教育论文获国家级二等奖,雷爱香、甘红枝、陈朝霞、冷琼、等老师的论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李文丽、杨明清、龚梅华、蒋皓月、何叶等30多位教师教科研论文荣获区级一二等奖,伍付英、熊朝晖、彭丹、刘梅玲等10位教师教学案例获市级一二等奖。陈亚初、邓格枝、张祥奎、乐秋华、甘红枝、冷琼、陈唯、钟诚等25位教师50余篇教学论文发表在《成才》、《小学语文教学》、《湖北教育》、《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等刊物上。几年来,学校先后编辑了《创新教育论文集》三本、《教学案例集》三本、《优秀教案集》五本、校刊《学习与研讨》三期。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思维不断发展,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表现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优异。近三年,学生参加楚才作文竞赛24人次获二三等奖,80余篇学生习作发表在《家长报》、《武汉晚报》、《小学生作文》等报刊上,参加全国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比赛28人次获一二等奖,21人次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参加武汉市劳技创新作品大赛,8人次获一二等奖。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也因此迈上了新台阶。
?
课题组成员:
陈亚初? 邓格枝? 张祥奎? 乐秋华? 杨明清
陈? 维? 伍付英? 王晓东? 甘红枝? 熊朝晖
(执笔:邓格枝)
2004年8月30日
19日晚,我校科研处在多媒体教室举行国家级课题《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专题培训。科研处叶主任就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作了详尽地布置,要求各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的既定方案和预期目标开展各项研究。叶主任还就课题研究方案作了解释,在提到课题研究的意义时,叶主任指出,问题就是课题,课题不但能引领教师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成果,带动教师尝试改善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式,课题还能有助于教师总结提升,把平时过程性资料积累起来,变成有价值的经验。
韦校长从自身经验谈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成长,最终受益的已不仅仅是教师个人,还有身后站着的一个个学生。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对于工作出色的教师进行奖励。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研究报告
学 科 分 类 初中英语
课 题 名 称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立 项 编 号 课题主持人
所 在 单 位 联 系 电 话 主 要 成 员
成 果 形 式 研究报告
完 成 日 期 2015年6月
许 昌 市 教 育 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研究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掌握英 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在有比较、有指导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广大教师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探讨教学规律,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客观有效地检验新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能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客观的评判,更客观、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从而为教学改革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课题研究目标
1、立足于课堂评价,提升我区课堂教学水平,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2、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教师实施课堂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问题,突破的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把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感受成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程思想为指导,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应用价值的研究。遵循“以行动为引领、以经历为载体”的研究思路,通过大量的鲜活的评价案例,提取发展性评价方法的内核,从而生成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式。
为此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备课、授课、反思等环节下功夫,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课堂评价实效性。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方式方法以及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实效性等等。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应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及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来进行整体评价。在评价中要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把握评价的导向。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新的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倡导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确定评价目标,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和策略。注重以学促教,以评促教,为教师有效调控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并最终服务于教学效果。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英语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评价改革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中下游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没能全部给调动起来,如何将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好,并且长期生效,就成为我们今后改革的重点。同时其他方面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完善。
1、重点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选择与组织的策略。
2、预计突破的难点是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的“适当”、“适量”、“适度”的准确把握。
四、探索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实际教学应用性研究,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理论研究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研究方法如下:
理论学习法、实验法、课堂效果分析法、课堂实践法、查资料法等。
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4、调查研究法:实验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调研、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5、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为教师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方法,积极撰写论文、报告,形成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
五、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项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从2013年6月到2015年5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6--2013、9)实验启动阶段
研究内容: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2.组织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格。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4.通过调查对课堂评价实效性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他制约因素情况做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5.实验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侧重点,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失效。
第二阶段:(2013、9--2014、2)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
1.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扩大课题的影响
2.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课堂评价实效性的策略。3.案例研究,每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
第三阶段:(2014、2--2015、5)总结结题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5、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6、整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六、主要研究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从对课堂评价的认识、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和所取得教学效果上都有所突破。(一)课堂评价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课堂评价》、《课堂评价策略》等,评价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评价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1)通过课堂评价不仅能够及时对当前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有效测评,而且还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与意向
(2)实施课堂评价,有利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总很累的全面提高。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帮助学生有意义的学习,(3)通过课堂评价使得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课堂评价实施方面: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我们针对初中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它的评价形式有多种多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或形成性评价量化表格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策略包含量表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累计积分制、激励评价与奖励评价相结合。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教师设置课堂评价记录卡。记录卡内容包括:合作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我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我已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我重点提出的问题;我积极参与与交流的问题;最大收获等。在使用“累计积分制”策略时,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后的集体交流时,任意指定各组的某号同学代表汇报,该生发言的成绩就代表全组合作学习的水平,计入“小组排行榜”,每次累计各组积分,定期评出“优胜小组”。在这种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会帮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同时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特别是后进生,会害怕自己拖了小组的后腿,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学习质量也上升了;胆子小或思想有惰性的学生也变得大胆主动,遇到问题,都能及时主动低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这些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所以价值是多元的。并在评价过程中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们不断改进获得发展。(三)实践成果方面: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级各类考试竞赛及中考中成绩都取得良好的成绩,有效的提高了我区的英语教学成绩,也为学困生的转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助推了我区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一些相关教学论文相继诞生,在短短的一年内,参与课题的教师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慧杰老师多次辅导青年教师优质课,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七、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本课题的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提供了平台
该课题由教研员牵头,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研究主题,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活动,是尽快改变课堂教学痼疾的有效手段,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研究成果着力解决教师对课程理念把握不准或理解不深,学生主体意识不强,教学行为形式化、表层化的特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推进区域内课程改革的发展。
2、本课题的顺应了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教研员、一线教师互为依托课题研究,对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为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指导、引领、服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对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教学视野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技能的提升、教研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将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发展。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现在正值新课程实施的深化和反思阶段,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都需要在沉淀理论的基础上向进一步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深入阶段过渡,并逐渐走向成熟、发展、提升。本课题进行的实践探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是真正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即“学生快乐发展,教师成功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最优的社会效益。
八、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时间和精力上还不够充裕,成果高度和深度都有拓展的空间。研究过程中需分工协作、积极配合,由主持人带头开展相关活动。但由于老师们忙于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量繁重,在一起集中学习分享交流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所以,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有瓶颈,难以突破。
2、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成果得不到及时总结。课题实验与探索的过程是长期的,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是繁琐的,也是科学的,但从现在看是滞后的、欠缺的、不规范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总结,科学性和有效性得不得及时验证。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有效性”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课题。结题不等于这个课题就终结了,应对评价与教学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去。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XX学校:方正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是“工具”,是人们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用语文来学习知识,用语文来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有效教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并加以实践了,主要的实践者之一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来理解这句话,意思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学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为教学前提,制定适合小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双倍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近年来,过高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功能,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所有课程所担负的共同任务,决非仅仅指语文一个学科;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但这是在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向。所以,语文学科的性质应首先定位于工具性,渗透人文性。基于此,我在近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时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但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之所以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急待被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离了语文课的本质。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有的老师把《三顾茅庐》上成了 历史课;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人类的“老师”》上成了科学课,把《特殊的葬礼》上成了环保课等。他们忽视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训练不到位,学生识字量不够,写字不规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不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基本功训练的形式机械单调,书面练习设计老套。其实,这些人是根本没弄明白语文的本质,不知道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2.过度解析课文内容。
部分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彩,很到位,唯恐学生不会。结果使本来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被教者烦琐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整体美感,内在联系全被破坏,文章的精髓与灵魂也无法真正领悟,更谈不上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到头来,教师费尽不少,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什么提高。
3.教师分析讲解代替学生读书和积累。
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形式轻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普遍存在。名曰培养综合性语文素养,实则三维目标都未落实,语文课没有语文味;盲目拓展,舍本求末,课文内容未落实却花大量时间泛泛地拓展学习;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多样,虚花不实,滥用多媒体牵制了教学。再者,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阅读教学游离于文本。学生读书甚少,教师缺少读的指导与训练,看不出学生读书的进步。问题式教学,用课前从文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牵着学生逗来转去;热衷于打外围战,教学不深入字里行间,浮于表面,纠缠枝节。
5.合作交流表面化严重。
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只注重合作学习形式,可是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又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却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牵”着教师走。这种“极端的自主”最终带来的将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课后的“一无所获”。
6.滥用多媒体教学。
很多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课堂“包装”,凡是能使用多媒体的环节都努力使用,不能使用的也想方设法添加,认为用就比不用好,用多就比用少好,结果乱七八糟用了一大堆,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却华而不实。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很多精力制作课件,而往往把学科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忽略了,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上成了“四不象”的课。有些老师为了给课堂加些点缀,结果学生们都把精力集中到课件上。不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往往会限制或误导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因为小学语文课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分析,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下一些改进策略:
1.回归语文本质。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 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完成其工具学科的使命,根本目的应该落实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上,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2.扎扎实实落实听说读写。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我们说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应该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书本教材与学生发生联系的媒介,又是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中介,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可以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写作经验;反过来写作也可以从某个侧面了解阅读效果如何;阅读之后交流阅读体会,听与说既可成为阅读的延伸,反过来又可评价阅读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于阅读。
3.树立大语文教学教学观。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之一,把学生困 于教室一隅,局囿于语文教材,远离社会实践,缺乏生活的积累,是无论如何搞不好语文教学的。不要只依赖于课堂35分钟,仅有课堂35分钟是学不好语文的。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精神的需要,使语文学习变得充满活力。可以大搞课外阅读,可以创办文学刊物,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可以讲故事,可以搞朗诵,可以演课本剧,可以组织辩论赛;可以猜灯谜,可以对对联,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活动,学生不仅非常喜欢,而且还锻炼了听说读写思多种能力,有力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4.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必须致力于强化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贫乏是学习语文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要达到该标准,仅靠课内是办不到的,必须强化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教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教学任务的制定,命题取材的导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务必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对教材中的文章不一定都要教,可以只教基本篇目与非基本篇目中的精美文章,另选范文加强积累。只有量达到了,才会带来质的变化,还可以读促写。教师要开列书目,向学生推荐名 家名著以及最近佳作,让学生广泛涉猎,汲取百家之长。坚持阅读,培养语感,提升人生境界,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做到厚积薄发。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读书笔记、摘收佳句,积累素材。学期末,召开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体会。
5.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果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对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6.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 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会随时随地、坚持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善于发现偏差、纠正误区、找准对策,做到在反思中前进,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全方位思考,寻求正确的结论,引领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才。
第五篇: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胡店二中
一、导言
我校(宝鸡市胡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是一所山区学校,2007年8月份又合并了辖区六所小学,成为了一所九年寄宿制学校。为了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巩固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一直不断的寻求和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2007年鉴于全体教师已有了相当的课改理念,教学行为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我校通过研讨又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经过理论学习、各种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成果展评,全体教室都得到了相应进步与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对我校师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进了我校的课改步伐。
了大量的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师资相对紧缺,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疲于料理学生生活,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及教科研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大量的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师资相对紧缺,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疲于料理学生生活,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及教科研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2、新课改启动已经好几年,广大教师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新课程理论,有了研究的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靠这一组织形式实现。目前我们课改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师拥有先进的理念,但不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我们认为,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师的低效教学行为,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衡量这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实践新课程三年后的今天,寻求“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3、区教研室等教育管理与研究部门调研分析,与城镇相比山区、农村依
然存在对新课程理解表面化,课堂教学形成“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现象。
三、理论依据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教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后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让每一堂课学生都获得真实的发展: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体悟过程;②有效率: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能够最大化达到预期教学(学习)目标;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课堂教学投入少,产出多,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
(2)探讨高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分析有效教学案例。
(3)研究如何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4)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过程评价。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致力于高效的课堂设计和实施,形成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交流环境。
4、研究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构建相应有效教学模式。
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并为广大兄弟学校的教师们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性较高的新鲜经验。
(三)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整理学习笔记,撰写相关论文和各种报告。
2、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报告集和案例集。
3、每位教师获得一种富有个性的有效课堂组织模式,学校形成一种基本模式。
3、形成研究报告。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根据我校教师的建议,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合理设计。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织领导机构,设立十个研究子课题,并分别成立了研究小组。整个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研究方法:主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观课议课研讨,辅助进行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情况测试、集体座谈、实地观察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总结经验,或改变措施、调整研究计划。包括: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叙事研究法
(三)实施步骤:
1、2007年10月上旬:成立课题组并制定《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计划》,形成基本思路:理论培训——→教师实践——→研讨课——→教研组实践——→理论总结
——→教师专业化2、2007年10月一一2008年1月:第一阶段,组织各子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文献研究。座谈会和听课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善课题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
3、2008年2月——2008年4月:第二阶段理论向实践过度,抽样对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根据研究
进展情况修改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计划。
4、2008年5月——2009年12月:第三阶段分两个步骤进行:
① 2009年1月——2009年4月利用两年的时间在全校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在此多次参与了市、区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观摩研讨② 2009年1月——2009年4月:系统地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测量,研究分析,形成校本教研理论材料,评选各类优秀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并推广。
(四)、课题组织形式:总课题研究组由32人组成,按找学科特点分组时间探讨,共分小学理科组、小学文科组、小学综合组、初中理科组、初中文科组、初中综合组
具体实施实施: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理科组
2、〈单元教学和课时计划的合理设计〉小学文科组
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初中理科组
4、〈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的研究〉初中文科组
5、〈课堂有效互动策略〉小学综合组
6、〈反思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初中综合组
五、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与评价:
1、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成员共上校内研究课120多节,校际公开课15节,承担或参与市级公开研讨活动3次,区级公开研讨活动6次,教学论文发表12篇、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获奖20多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科研成果显著,09年4月被区教研室评为校研先进学校。
2、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充分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参与校本教研热情高,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有了“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有了“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3、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有了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不再跟着感觉走。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4、教师具备了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能主动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六、我们的困惑与畅想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校要发展,教科研非常重要.但由于特殊的环境,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之处:
1.在教师定位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书匠”的别称。好像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很少涉及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教研人员的事,部分教师不能自我认可,不自信、不主动。我校打算今后想法对教研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支持奖励,并开展平凡的名师事迹学习,解决思想问题。
2、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一些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课题研究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科研能力不强,失去了不少课题研究和论文创作的机会。我们打算今后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论文、研讨、教学展评活动,使得实践活动和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产生广泛的影响。
3、“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教研员与教师的合作、学校部分教师合作三种类型。我校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
远没有发挥出来;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是松散而不稳固的。我们打算进一步建章立制,争取理论学习机会,并多邀请教研人员、名师、能手来校指导,把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上海教育》2007年18期》《走进新课程》—校本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