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3 03:3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道德课堂理念下‘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问题导学法”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 研究 实验

2010年5月针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我申请参与了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承担了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研究”的研究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调查、实验、探索,本人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由此,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发现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所谓问题,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一般的解释为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多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里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解决问题时,你碰到了问题”。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有关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科学的发现似乎来自偶然的观察,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根据一定的问题去研究、观察的。在观察之前总是先有种“预期”,构成某种先于经验的参考框架。只有当观察的事实落入这一框架时,才会有所发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探索。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理想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做,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

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寻找真理中得到发展”。

诱思探究理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在“导”上下功夫,导知识、导方法、导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而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究其原因,出了基础问题外,主要是不注意学习方法,不积极思考问题,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较差和作业依赖性强。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着力使教学重心下移,使学生学会学习。“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数个相应联系的动态结构,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双边活动。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结果,轻知识形成过程的倾向。“问题导学法”就是通过提供背景(问题)、自学教材、探讨问题、运用知识等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 形成过程,从而培养良好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所要求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索、研究,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面对问题的“想学”“想尝试”。

2、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的研究,让学生 根据问题自学教材,使其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具有一种求知欲望,从而把他的智慧力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

3、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切实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三、课题研究内容

1、“问题导学法”课堂环节。“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合作探究——反馈点拨——生疑再探”这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也是本课题研究中比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2、“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时 “问题”设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探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问题提出的技巧。

3、通过“问题导学法”探索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动机。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

如在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期刊、图书、互联网网站文献及电子文献检索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及理论上的应用等。

问卷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及课堂教学效果等相关情况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实效性。

通过实验研究法检测所研究的内容上是否达到研究目标,为成果论文提供有力的论证。

五、课题研究程序

1、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a.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b.资料准备;c.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5月)

a.设计问卷,确立调查对象、方法、反馈教学效果;b.进行课堂设计;实施实验研究。

3、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主要任务是全面梳理汇编相关资料和完善研究成果,形成书稿;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报请课题组进行评审。

六、课题成果形成

1、教案设计

2、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1、‘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2、‘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的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反馈点拨——强化运用”

1、设置问题:设计问题应围绕主题和课标。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用书和熟悉学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明确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可采用小黑板,小卡片,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做呈现载体。

问题设计的范围:问题要围绕本节课内容设计,可以是复习旧课而直接为本节课服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当;开始运用此法教学,要尽量注意问题不宜过难,要尽力切合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回答。领受成功的欢乐。提高投入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 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师生共同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 故事中,种田人的愿望是什么?

② 他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秧苗长高?结果怎样?

③ 种田的人愿望很好,但是他错在哪里?(联系庄稼的生长过程展开讨论)

④种田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采用什么办法?你能替种田人想个办法吗?(联系自己种种子的体会来谈)⑤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例如小学科学课: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一》中问题情境:

①同学们,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②说说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③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④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⑤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⑥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⑦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⑧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2、自学思疑:问题导学与学法指导,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必定和以前旧的知识有必然的联系。教师课前应将教学目标分化,布置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及突破难点、重点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更有趣、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每节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看书思考时允许学生讨论,也可分小组进行。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来回指导,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即进行自主学法指到。有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从“疑”字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不仅获取知识信息,而且利用这些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得出答案。

相应策略:①合理解剖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区分难易。②正确处理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课外独立探究思考,课内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教学目标难易全面得到内化。

学校通过特别的措施,即充分鼓励教师利用自修、业余在校时间下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3、反馈点拨:精讲问题,提问检查,老师提问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回答,对他们的正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懂的问题不讲或少讲,个别有困难的可在课外单独辅导。对于本次课的难点、重点应讲透,可举一反三。相应策略:教师的导学应该从导思、导议、导练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启发性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又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结论的得出是用“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用“它说明了什么”或“这是为什么”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导议的过程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合作、主动的教学关系,创设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及时指导点拨,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

例如科学中:在学完“光的现象”这一章后,让学生看书自己总结本章要点,接着,让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派代表起来概括,有分三部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及应用),光的折射(及应用);也可以分五部分(即把应用分开算);(也有把颜色分开算)分成六部分的。有的是以表格形式表示,有的以段落方式表示,有的以图画形式表示。教师要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比规范的答案本身更重要。课后的反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加强学生的课后交流。课外任务一般采用查资料,写体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如在学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内容后,让学生通过上网,泡图书室等方法找资料来研究听觉缺失的原因及防护,写出分析报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密切了科学、生活、社会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强化运用:课堂回顾,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课堂上要精心设计练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练习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并据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以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典型知识点的理解、应用。根据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获得控制。通过反馈获得信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应策略: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课堂提问、板演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个别问题可个别进行解答,以求给其他学生课堂积极活动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普遍 5

性的问题可当堂解答。注重重新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总结有关规律,以利后继学习运用,教师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补充相应的练习,重新使目标达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一定难度,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内或课外练习。这是对学生课堂所掌握知识的更高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根本所在。

以上四步的具体操作策略在不同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呈弹性状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学习理解本堂课要点的程度作相应的变化,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为根本目的。

八、研究成果:

“问题导学法”在我校各学科教学中地有效实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研究各年级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敢于回答,基本改掉害怕问题,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竟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有成就者都是自信心强的人。课堂上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学习效果卓有成效。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能力。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最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问题导学法”中“问题导学”环节正是为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设立的。“问题导学法”遵循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善启发、诱导,不硬拖,激励不硬压;点明解决疑难的“决窍”不硬灌;给学生指引认识的路线,进行分析综合,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激励学生要知道自己还未知道的东西的愿望。“问题导学法”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以激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内动力,通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学课本和查阅参考书,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如何去发现、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自觉地把探索问题答案的认识活动进行到底;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用“问题导学法” 的基本模式是“设置问题——自学教材——反馈点拨——强化运用”进行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思维等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了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的含量和质量,我们通过实施“问题导学法“,学生参与实践基本实现了自主化,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甚至连表达结果也有自主权,因此参与学习的质和量都有了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九、自我反思

“问题导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现代教学关系中角色转换。教师不到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决不点拨,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让每个学生学会思维、带问题进课堂、勇于开拓、勇于思考,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限于师资能力和水平,还更多地停留在经验层次上,缺乏一种理论的自觉,还有待遇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评价反思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我反思,是优秀教师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学校课题负责人孙万祥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问题导学法”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 研究 实验

2010年5月针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我申请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承担了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调查、实验、探索,本人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由此,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发现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所谓问题,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一般的解释为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多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里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解决问题时,你碰到了问题”。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有关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科学的发现似乎来自偶然的观察,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根据一定的问题去研究、观察的。在观察之前总是先有种“预期”,构成某种先于经验的参考框架。只有当观察的事实落入这一框架时,才会有所发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探索。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理想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最终归宿都是“努力去做,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个思想提高到教学原则来论述教学:“要激励学生独立地研究真理”或者“激励学生的认识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和寻找真理中得到发展”。

诱思探究理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在“导”上下功夫,导知识、导方法、导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而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究其原因,出了基础问题外,主要是不注意学习方法,不积极思考问题,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较差和作业依赖性强。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着力使教学重心下移,使学生学会学习。“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数个相应联系的动态结构,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双边活动。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结果,轻知识形成过程的倾向。“问题导学法”就是通过提供背景(问题)、自学教材、探讨问题、运用知识等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 形成过程,从而培养良好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所要求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索、研究,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面对问题的“想学”“想尝试”。

2、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的研究,让学生 根据问题自学教材,使其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具有一种求知欲望,从而把他的智慧力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

3、通过“问题导学法”课题研究,切实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三、课题研究内容

1、“问题导学法”课堂环节。“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合作探究——反馈点拨——生疑再探”这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也是本课题研究中比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2、“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时 “问题”设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探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问题提出的技巧。

3、通过“问题导学法”探索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动机。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

如在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期刊、图书、互联网网站文献及电子文献检索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及理论上的应用等。

问卷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及课堂教学效果等相关情况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实效性。

通过实验研究法检测所研究的内容上是否达到研究目标,为成果论文提供有力的论证。

五、课题研究程序

1、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a.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b.资料准备;c.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5月)

a.设计问卷,确立调查对象、方法、反馈教学效果;b.进行课堂设计;实施实验研究。

3、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主要任务是全面梳理汇编相关资料和完善研究成果,形成书稿;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报请课题组进行评审。

六、课题成果形成

1、教案设计

2、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1、“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2、“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的研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反馈点拨——强化运用”

1、设置问题:设计问题应围绕主题和课标。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用书和熟悉学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明确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可采用小黑板,小卡片,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做呈现载体。

问题设计的范围:问题要围绕本节课内容设计,可以是复习旧课而直接为本节课服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当;开始运用此法教学,要尽量注意问题不宜过难,要尽力切合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回答。领受成功的欢乐。提高投入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师生共同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 故事中,种田人的愿望是什么?

② 他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秧苗长高?结果怎样?

③ 种田的人愿望很好,但是他错在哪里?(联系庄稼的生长过程展开讨论)

④种田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采用什么办法?你能替种田人想个办法吗?(联系自己种种子的体会来谈)⑤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例如小学科学课: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一》中问题情境:

①同学们,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②说说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③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④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⑤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⑥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⑦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⑧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2、自学思疑:问题导学与学法指导,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必定和以前旧的知识有必然的联系。教师课前应将教学目标分化,布置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及突破难点、重点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更有趣、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每节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看书思考时允许学生讨论,也可分小组进行。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来回指导,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即进行自主学法指到。有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从“疑”字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不仅获取知识信息,而且利用这些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得出答案。

相应策略:①合理解剖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区分难易。②正确处理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课外独立探究思考,课内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教学目标难易全面得到内化。学校通过特别的措施,即充分鼓励教师利用自修、业余在校时间下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3、反馈点拨:精讲问题,提问检查,老师提问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回答,对他们的正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懂的问题不讲或少讲,个别有困难的可在课外单独辅导。对于本次课的难点、重点应讲透,可举一反三。相应策略:教师的导学应该从导思、导议、导练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启发性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又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结论的得出是用“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用“它说明了什么”或“这是为什么”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导议的过程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合作、主动的教学关系,创设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及时指导点拨,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

例如科学中:在学完“光的现象”这一章后,让学生看书自己总结本章要点,接着,让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派代表起来概括,有分三部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及应用),光的折射(及应用);也可以分五部分(即把应用分开算);(也有把颜色分开算)分成六部分的。有的是以表格形式表示,有的以段落方式表示,有的以图画形式表示。教师要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比规范的答案本身更重要。课后的反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加强学生的课后交流。课外任务一般采用查资料,写体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如在学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内容后,让学生通过上网,泡图书室等方法找资料来研究听觉缺失的原因及防护,写出分析报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密切了科学、生活、社会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强化运用:课堂回顾,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课堂上要精心设计练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练习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并据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以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典型知识点的理解、应用。根据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获得控制。通过反馈获得信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应策略: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课堂提问、板演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个别问题可个别进行解答,以求给其他学生课堂积极活动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普遍性的问题可当堂解答。注重重新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总结有关规律,以利后继学习运用,教师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补充相应的练习,重新使目标达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一定难度,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内或课外练习。这是对学生课堂所掌握知识的更高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根本所在。

以上四步的具体操作策略在不同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呈弹性状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学习理解本堂课要点的程度作相应的变化,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为根本目的。

八、研究成果:

“问题导学法”在我校各学科教学中地有效实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研究各年级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敢于回答,基本改掉害怕问题,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竟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有成就者都是自信心强的人。课堂上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学习效果卓有成效。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能力。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最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问题导学法”中“问题导学”环节正是为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设立的。“问题导学法”遵循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善启发、诱导,不硬拖,激励不硬压;点明解决疑难的“决窍”不硬灌;给学生指引认识的路线,进行分析综合,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激励学生要知道自己还未知道的东西的愿望。“问题导学法”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以激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内动力,通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学课本和查阅参考书,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如何去发现、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自觉地把探索问题答案的认识活动进行到底;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用“问题导学法”的基本模式是“设置问题——自学教材——反馈点拨——强化运用”进行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思维等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了取决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的含量和质量,我们通过实施“问题导学法“,学生参与实践基本实现了自主化,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甚至连表达结果也有自主权,因此参与学习的质和量都有了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九、自我反思

“问题导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现代教学关系中角色转换。教师不到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决不点拨,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让每个学生学会思维、带问题进课堂、勇于开拓、勇于思考,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限于师资能力和水平,还更多地停留在经验层次上,缺乏一种理论的自觉,还有待遇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评价反思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我反思,是优秀教师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

第三篇: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康全召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一个学校、一个学科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以下因素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第二,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客观条件,如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脱离客观实际的教学模式都是花架子;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做到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四,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普通教育现阶段流行的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二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或“10+35”)教学模式;三是河南省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四是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是借鉴当前全国流行的教学模式,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吸收、借鉴、改造、创新而提出的。与当前全国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深受师生欢迎,现作一简单介绍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动因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源于解决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效益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的需要。第二,源于消除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之间巨大反差的需要。第三,源于帮助教师解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之困的需要。第四,源于帮助教师解决先进教学模式与自己课堂教学实际结合的需要。

由老课程到新课程的转变,教师有诸多不适应。首先是对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不适应。过去的教材编写一般采用的是演绎法,即先理论,后实践;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的是归纳法,即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其次,对教学方法和思路变化的要求不适应。旧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理解、运用,教师教学只要能把问题讲清、讲透即可;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材知识要通过探究达到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再次,对教材知识的内涵要求不适应。只注意外延,不注意挖掘内涵。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科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提出的。

二、“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第一,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具体就是做到:第一,课堂开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预习探究;第二,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进行合作探究;第三,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第二,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但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很显然,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通过看书找到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的,而是通过探究得到的。不通过探究,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不通过探究,就无法正确地把握知识;不通过探究,就不能自主地运用知识。

三、“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如果按模块划分,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

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思考题看书思考,尝试独自解决问题。时间不低于15分钟。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学生的预习状态,适时引导。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这是自我探究后的探究,方法是教师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第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一讲了之。

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此阶段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小结,但不是要教师给出结论性的语言,更不是像过去那样由教师不痛不痒地进行知识罗列式的总结,而是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此阶段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量,二是质。题不在多,而在于我们所训练的习题是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讲的道理,在于是否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

四、“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技巧 ⒈“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任务,简单地说概括为四个字:教啥、咋教。具体地说应着重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第一,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深层次的、具有思考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就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没有作用。第二,考虑在课堂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策,简言之,就是考虑不同阶段的引导性语言及技巧。

第三,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正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寻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生活实例。⒉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置:

第一,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第二,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时间、地方、方式)

第三,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深度)、可探究性(适合学生和教材)。⒊“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第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遵循一个基本的程序,那就是“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总结,知识生成——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第二,坚持科学引导,学生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预习目标,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阶段,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准备和学生的反应,随时给以启示性的语言,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在交流质疑,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点拨评价;知识的生成,也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的。⒋“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要求: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应着眼于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第二,启迪学生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主张课堂训练应以主观性习题为主,并且要严格控制数量。

五、“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总结,我们认为“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益,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优势可以概括为:目标明确,精力集中;自主合作,探究生成;结构紧凑,简便易行。具体表现为:

⒈问题导入,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导入的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初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根据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

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时间上看,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部分学习任务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通过自主探究完成的。从内容上看,学生所预习探究的问题都是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自主解决,无疑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⒊探究解疑,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学生之间交流探究体会,通过讨论、辩论等途径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们的自学感悟,及时肯定其合理的见解,对于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方,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认识。此过程的关键是“导”,忌对讽刺学生,忌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⒋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学习效益大大提高。总之,“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结构紧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易于推广。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

摘 要:高中化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高中生都表示难学,甚至于慢慢地开始恐惧上化学课。所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许多化学教师关心的问题。面对这种状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问题导学的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通过教师有技巧的教学,进而学好化学知识。这样就凸显出化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何种教学技巧的重要性,而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导学法就被众多教师纷纷拿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并探究它的实践意义。

一、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情况分析,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化学课堂氛围太过于沉闷。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于听教师讲解的上课模式,而且还可能是有大部分学生听不明白教师上课的内容,所以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东西。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此外,大多数学生如果不是高考要考试的原因,根本不会想学化学。也就是说,学生本来对于化学的学习就不喜欢,再加上高中化学难度增加,导致许多学生开始出现讨厌学习化学的现象。

再者,我们的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缺少变化,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常常都是采用口述来讲解化学知识,容易形成“满堂灌”的课堂讲解。另外,就是上课形式已经进入一种模式化教学,缺少实际情况变化。

二、问题导学法对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化学知识,比如说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还要通过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态度。但是,往往是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吓跑了一大堆的高中生,使他们都不敢或不相信自己能够去探究各种化学问题,进而见识到化学的魅力。

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师就有责任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实验、验证。这样一系列任务做下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在问题的讲解中,增加自己学习化学的自信心。这绝对会比单纯地讲解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进步,而且这也更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一)在情景中提问

很多教师都会因为担心提问学生而浪费上课时间,打乱自己的上课节奏,或者说担心提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所以一般就采用回避提问的方式。

其实,如果教师采用在情景中提问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也就是说,在提问题时,教师先创建一个情境,使学生有亲自参与的感觉。这样既有趣,又真实生动,而且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了。

比如说,高中化学必修一的课本中的《物质的分类》,主要是让学生应用分类法,将一些物质进行分类,同时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收拾东西来设计情境,让学生理解分类必须在一定的标准下进行才能顺利地完成。一旦分类标准不明确就必然会导致分类混乱。

(二)利用社会实际来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生活实践,最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莫过于它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师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一点,将我们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和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而掌握分析、解释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结合中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以及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说,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膨松剂为什么能够使食品变松软,或者明白钢铁为什么会腐蚀等等。学生就可以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使自己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并且学会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在交流中深入问题

问题导学法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俗话说,一个人学习的知识只是一个人的知识,但是如果两个人相互交流自己的知识,就会变成两个人的知识。同样,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学生还是像以往那样埋头苦干,不管他怎么努力,都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学习。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相互进行交流,就可以在交流中吸取别人宝贵的意见,以及学习别人有用的知识。这样更能够使我们的问题深入,以及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比如说,对于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这方面的内容时,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知道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验中是如何运用的。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方法。

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的欲望,而且可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师需要在传统优秀的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地使用该方法来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成绩,而且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操作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操作研究》实施方案

⑴、江泽民主席说:“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抢占制高点,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二00一年起,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

⑵、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手段还是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教育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学习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和策略。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具有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必要。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⑴、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⑵、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过程,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⑶、在有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环境中,有关研究认为应先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环节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把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方式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本课题借鉴、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小学语文教学

进行具体化和操作性研究,不仅注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㈠、课题界定

1、概念界定

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教学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课本知识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学问题问题化。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教学过程。②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2、课题界定:

研究和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中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方式、具体策略。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实验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㈡、支撑性理论:

1、创新教育理论。

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的创新性学习理论。该组织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提出了面向末来的“创新性学习”的理论,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维持性学习”相区别,要求教育带领儿童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促使儿童开发自身的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认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所谓预期性,就是着眼于发展和创造未来,并要求对计划和行动作出判断和选择。

“参与性”不光是在形式上参与共同作出决策,而且是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参与性”强调相互作用式的学习,因为对事物的正确理解绝非个人的事,它们必须经过人们的相互交流才能得到证实。正是通过交流,个人的知识方能讨论、分享、扩大或改变。

2、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了通道。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性学习是一种内在认知动机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二,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三,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

问题定向教学是建构性教学的重要方式。问题定向教学要求学生针对一定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问题定向学习的基本途径是:问题的呈现与陈述;列出已知的相关知识。根据已

有知识针对问题展开陈述;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发现与填补知识缺陷,引导学生探索与搜寻;学生列出可能采取的行动、可能提出的建议,尝试解答并检验;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交流各自的发现、解答和建议。问题定向教学实质是促进学生认识的螺旋性发展。问题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动力机制。

4、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将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2、研究目标:

⑴通过研究形成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⑵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使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导学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五、研究的具体内容

㈠、研究和形成小学问题导学法的一般操作方式。

根据问题教学法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实践归纳和理性演绎基础上,提出小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一般操作步骤为:

师生共同

评价、反思、归纳

问题解决

过程

创设问

题情境

鼓励与

引导

指导问题

解决策略

教师

交流解决

问题的经验

与策略

自主、合作解决问

题过程

明确问题

解决目标

激发问题

解决动机

学生

问题导学教学法,可以理解为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实施中,应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要求来设计问题导学法,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上述一般操作方式、步骤。

㈡、小学语文学科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具体研究:

1、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

2、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

3、问题解决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整合研究。

4、问题解决学习的类型和方式研究。包括问题对话、问题研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

5、问题导学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研究。

6、问题导学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归纳。

7、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

8、问题导学法在多种不同类型学习内容中的运用。

六、研究过程设计

⑴、研究准备阶段:(2004年4月--2004年7月),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和学习理论。

⑵、探索性实践阶段:(2004年9月--2005年1月),探索问题教学导学法的策略和一般操作模式。

⑶、验证阶段:(2005年3月--2005年7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验证性实验,多种策略的拓展研究。

⑷、研究评价、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写出研究报告、展示物化成果,结题。

七、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⑴、文献资料研究,理论归纳。(研究准备阶段)

⑵、以行动研究、经验总结为主。(探索实验阶段)

⑶、采用实验法,点面研究相结合。(验证阶段)

⑷、总结阶段,理论概括、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经验汇编。(评价总结阶段)

二00四年四月

下载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采用问题导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使用问题导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

    生物教学中的“标题问题导学法

    生物教学中的“标题问题导学法” 一、“标题问题导学法”的根据和背景 我国指点夙来器重标题问题教学,我国当代就也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粗浅地揭示了疑、思、学......

    《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一小 ? 我校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的指导下,于1999年底,参与了武汉市《创新教育研究与实......

    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阶段反思

    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新郑市轩辕中学高会敏近两年来,我一直在尝试导学法教学模式教学,结合此次的理论学习,我对导学法教学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规范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操作规范(建议)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提出本教学模式。 第二条 本规......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三环递进导学法”[合集]

    这是教学模式,按教学模式改好后,请与13号前发给我,谢谢啦. 朱玉珍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三环递进导学法”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政治教研组 为顺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化学课“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课

    化学课“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它是以“复习导入讨论辨析检测反馈”五个环节组合而成,它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师生的交互活动,使学生......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来教改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已有所改观。课堂上,空泛的教材,机械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