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其中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对其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从问题导学法概述、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和作用以及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三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导学法 意义和作用
进入初中之后,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更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就能够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以及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加投入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进而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不仅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合,同时也很好地突出了教学新要求,将教学重点逐渐放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师能够向学生巧妙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与中心环节。对于问题导学法来说,其规划性、情境性、引导性都比较强,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设问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学问题”,同时还需要保证在教学中能够有效落实这些问题。为了将问题导学法模式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保证能够恰当地提出问题,确保教学需要以及学生需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在开展问题导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研究、探索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参与其中,进而发散学生思维。其次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思考,在课堂中对各种教学成果进行研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应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上述步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就能够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所学知识,理性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记录好学生存在的不足,然后在后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着重讲解,这样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和作用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其进行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充分激发。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为了保证所提问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首先就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认真研读,其次还需要按照具体问题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自主学习。问题导学法在新知识讲解、习题讲解、复习巩固中都能够得到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初中生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一)注重导学问题的关联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探索,通过深入分析之后将其中的数学规律总结出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应用。
比如在讲解“相交线”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生活当中的场景,即用剪刀剪纸,然后在表演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剪纸的过程中,剪刀手柄发生了什么改变?”“剪刀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在这种生活场景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周边事物,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联系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注重课前导入教学
一般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比较注重课前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不仅能够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教学内容,引导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学习技巧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应该更具目的性、针对性以及引导性。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盖房子的场景来引入教学内容。木工在安装窗框之前,都会先将一根木条斜钉在窗框上,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然后引出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追问:“由三个小木棍构成的三角形框架,在扭动之后其形状会不会发生改变?”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并树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而且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W生就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三角形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相关内容了。
(三)注重设计高效导学问题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应该精心设计高效的导学问题,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分析、思考各种问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设计导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高效性,这也是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
比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新课引入的时候就可以应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先提出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然后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实例:门口的水果店在卖一种苹果,五元一斤,其中设老板卖出的苹果为x斤,得到的金额为y元,请用函数关系式将卖出的苹果与所得金额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进而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就会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吻合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解题就能够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点,实现高效学习。
结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是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标准要求的一种方式,这不仅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对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59-60.[2]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3]赵红霞.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1:204.[4]王兰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7,32:29-30.[5]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2:203-204.[6]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09.[7]刘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6,27:93.(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筠阳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陈 易
第二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性,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途径.【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又称为“设问教学法”,也称“问题情境教学法”,它的核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避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侧重于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复杂的问题情境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二)问题导学法的特点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引导性、情境性和规划性.首先“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在于“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准确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提出,保证提出的问题可以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其次,在应用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除此之外,问题导学法具有情境性,它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效果.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性
(一)问题导学法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在国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相对自由和轻松,他们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交流较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他们思考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这对今后的教学有重要作用.只有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是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重要途径.(二)在教学手段方面,问题导学法符合创新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需求型人才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问题是思考和探究的根源,没有发现问题就不可能发现真理,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现在其他国家的学生大多都善于思考和积极实践,这也是他们思维能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让我们中国的学生增强竞争实力,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改革教学方式,为培养全面型人才奠定基础.(三)问题导学法有利于破除传统的教学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没有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问题导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学生有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一些思路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保证学生对将要教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学习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设置问题,为此数学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无分歧,从而提高?W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提问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灵活转变.通过丰富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二)问题导学法要考虑到前后呼应
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可以将问题生活化,问题的设置要前呼后应吸引学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让整个课堂连贯起来,呈现出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来提出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三)加强导学
问题导学法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导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先让学生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利用科学计算法列出相关计算式,然后进行简单计算,最后根据规律以幂的形式直接写出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并请学生们说明解题的感受.通过导学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加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要重视导学的重要性,发挥导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深入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而且问题导学法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是十分必要的.【参考文献】
[1]赵红霞.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1):204.[2]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3]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03-204.
第三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在一个领域的语言表达。数学语言在表达是崇尚简洁,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信息是隐藏的,这就使得学生通过数学的问题的理解,补充数学中隐藏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数学的问题的解答技巧、理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培养学生把握数学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解题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标数学教学的要求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最大限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和运用,将课程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但是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过程中,往往会使教学课堂较为沉闷,学生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造成初中教学成果不理想。所以,我们就如何利用问题导学法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讨论。
1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的听课情绪,着重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于学习。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在课堂教学中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时一直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发展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源动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情境问题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一步步融进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初中数学统计教学时,可以就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进行投票统计或者对于动画人物的喜爱程度进行统计,将抽象的统计问题用实际话题引入,这样就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2注重问题导学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教学明确指明,数学问题引导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而真正的掌握理解基本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要针对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数学学习应该了解认知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获取知识,而不是学生经过探究活动简单获得一些结论性不清的内容。例如,就学生在学习空间立体图形的时候,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互余,简单从这一个图形就下定结论所有的图形都满足这??结果,这显然不满足数学的严谨性。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时,教师应该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创建多样化的问题导学模式,培养学习兴趣
高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是关键,学生是数学学习课堂的载体,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效率就会越来越高,所以在问题引导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和引导过程,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通过多样化问题引导,教师要根据平时的了解观察,发现当代初中生的兴趣志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教师在正余弦问题设置教学时,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性质总结比赛。在激烈的比赛中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熟练度,对小组成绩较好的给予奖励,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4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数学情趣
在新课标教学下,教师在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在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中导入日常生活艺术,让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体验到逼真的生活情境,学习过程也不再枯燥乏味,艺术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高昂,并且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观察和主动学习数学的表达方式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数学的知识技巧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单项式的乘积时,教师可以一简单的问题作为向导,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假如一天早上,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0×109米/秒,这辆汽车行驶了38.9秒,它走了多远?这样简单的日常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关注日常的生活,且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此外,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既可以补充课堂学习的知识,又能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延拓,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导入日常生活艺术的问题对现代初中数学教育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提出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效的帮助学生进入学习并且引导学习。通过解决学生的现有能力所面对的认知问题,充分了解问题所在,产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进入学习情境,达到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内部动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和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论述能够给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2]邓品超.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9):20.[3]孔凡锦.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11):24.[4]卢之良.漫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神州,2017(3):47.作者简介
刘晨惠(1983.05―),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人,初中数学教研员;单位: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研究方向:新课程改革。
《用有理数估计算术平方根的大小、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一课在2016―2017“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
第四篇:“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马育国(苏州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 215211)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的提出为中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用“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学、钻研,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为例,探讨“问题导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酵母细胞 生物教学
“问题导学法”是落实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问题导学法”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多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下,用“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问题在进行,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笔者围绕“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的教学,以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为主线,对“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索。1 问题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优质的新课导入自然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引入时,教师出示两个用塑料纸密封的锥形瓶导入新课(课前请同学提前做好的实验,一瓶是加了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溶液,一瓶是加了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溶液),请同学们观察并闻以闻,说出两个锥形瓶中溶液的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出酵母细胞及凝胶珠的知识,进行问题导入:凝胶珠是如何制备的呢?它在酵母细胞发酵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优点呢?由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主动去获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如何制备凝胶珠。2 问题导读,引领自主探究
鲍波尔曾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课堂上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设置一系列与新知获取有关的问题串,让学生反复读懂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带着问题的过程中去阅读、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在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就有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由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化技术及固定化细胞的实验操作三大块内容组成,其中重点内容是学会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并进行实验分析。这一阶段,我们可在导学案中设置如下问题:1.固定化酶技术解决了传统酶制剂使用存在的哪些问题? 1 优点有哪些?2.固定化技术有哪些方法,使用范围和原因是什么?3.固定化细胞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尤其是问题3则是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之前解决的。结合以上问题,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知识,然后观看酵母细胞固定化操作步骤的相关视频,通过自主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达到了掌握实验操作的相关基础知识的目的。3 互助释疑,突破教学难点
知识内容上的需要释疑之处,往往是学生知识建构上的“难点”,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互助释疑是学生自我探究后的探究,是教师在明确新知学习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使学生感知到自主探究中疑难问题所在,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前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实践,通过师生的互助探究,共同解决课堂教学中难点。
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教学中重点内容是学会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并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而单纯的通过上阶段的实验操作视频和阅读课本,学生很难回答和理解海藻酸钠浓度及滴加cacl2混合液的速度等因素对凝胶珠制作的影响的。因此在教学中先通过分小组讨论导学案中以下问题:1.什么叫活化?老师为什么要提前完成?2.海藻酸钠的浓度对凝胶珠的形态和颜色有哪些影响?我们如何来通过实验探究?3.将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前为什么要冷却?加快冷却的方法是什么?4.将混合液滴加到氯化钙溶液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滴加的速度和高度可能对凝胶珠的形成造成哪些影响?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以上因素对凝胶珠制作的影响。具体操作为:指导学生分三大组按照加蒸馏水10毫升、15毫升、20毫升来溶解海藻酸钠,每大组再分三组进行升高或降低滴加混合液的高度、加快滴加混合液的速度,按15cm-30cm高度恒定缓慢速度进行实验操作。每组人员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小组实验结果汇报等。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学生通过改变课本中的验证实验为分组探究实验,小组同学展示交流他们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成果,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实验现象分析:(1)酒精灯加热时之所以选择小火间断加热,是因为连续加热会导致海藻酸钠溶液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制作的凝胶珠颜色会过浅、呈白色或无色,导致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而影响后续的酒精发酵结果;(3)如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成长条状或拖着小尾巴,原因有三①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②滴加混合液速度过快,③滴加混合液高度太低,这些原因导致制作失败,影响后续的发酵实验,需要再作尝试,重新制作凝胶珠。通过问题导思和实验探究与交流,同学们有效的解决了实验现象原因分析这一教学难点,从实践中获取了新知。4 拓展思维,实现知识升华
课堂教学在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后,往往需要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相关的习题训练,从而达到思维的拓展,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这一环节就需要教师要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形成知识概念图,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运用于新的实践探究。在完成“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新知学习后,师生一起回顾本节所学构建如下知识概念图
同时展示如下作业1.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固定的是一种酶还是一系列的酶?2.我们所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能用于专题一果酒果醋的制作吗?我们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可反复利用性? 作为作业的课后拓展,既实现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的巩固训练,也是对本节知识的实践应用。5 科学评价,兼顾全面发展
“问题导学法”评价全面性是指“问导”和“导问”两方面。“问导”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许多问题,课堂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将学生引到教师事先设计的效果中来。而“导问”则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科学评价,通过“问导”掌控课堂开展的主要方向;善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课堂问题的生成,使“导问”得以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问题导学法”教学通过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老师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了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的良好效果。“问题导学法”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更好的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弥补不足,需要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吕翠香 “问题导学法”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13(3):23-24 3 2.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康全召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电子出版物
第五篇: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淮北师范学校 李杰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案导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主体参与地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这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案导学法的涵义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它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 》 的“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2、列出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的“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
(1)期中试卷论述题解答得失分析(2)自我反思总结论述题解答步骤(3)论述题解答评分细则
(4)根据论述题解答要求分析某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加以修改完善,作好交流准备。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形成性练习学习是为了运用,形成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 在的“《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论述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六次会议决定》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并明确了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系统论述这个问题。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中央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学案”的使用
1、指导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 讨论 归纳 练习,开放式——质疑 探究 小结 练习,技能式——示范 实践 评优 作业等。也可依据“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3、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 2 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学生实际。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等。
3、学法指导: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
4、练习检测: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练习检测题的编写要覆盖本节所有的学习目标,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当然,作为新授课,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所谓深入而浅出。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在地理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地理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五、应用学案导学法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导学案”的教师素质要高
教师应当不仅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而且要有多年教学经验、送考经验,能够熟知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设计的“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编写的“导学案”要科学、合理、可操作。因此,编写“导学案”的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
2、防止将“导学案”和“教案”混淆
学案导学不等于放弃“教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教案”应当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课堂流程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导学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测和对策,重心在给学生解疑,在对知识内容的归纳和深化。
3、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导学案”要利用根据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可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把准学生的脉搏从而发挥教师的学法指导、思想引导、疑难解答等的作用。
4、抓好落实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疑点及时做出反应、调整思路、变换角度,给学生解疑,并且做好在下一节作检查的计划,保证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