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教学中的“标题问题导学法
生物教学中的“标题问题导学法”
一、“标题问题导学法”的根据和背景
我国指点夙来器重标题问题教学,我国当代就也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粗浅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之间的干系,标题问题的提出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能源。老师在引导学生寻找常识进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近代美国指点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艰巨——标题问题——假定——考据——结论,从而把标题问题教学系统化。
可是在保守教学中,老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承受”少思量,即使有提问,那些标题问题也是老师依据讲义希图的,提问权紧紧地抓在老师的手中。学生思量的思路和标题问题的答案凡是现成的,也即是古人希图了的标题问题。这些标题问题每每是老师教学希图的线索,并不是真的疑问,指数是经由这些标题问题,让学生承受古人也曾必然了的常识,并记忆这些现成的常识,教员部署的标题问题希图了,教学任务也算是实现了。很显着,这类标题问题并不是学生踊跃列入的产物,而是表面的、复现性的标题问题,只是为了利诱学生承受、记忆现成的结论。标题问题只无非是一种陪衬,只是得到现成常识的跳板而已,以终极毁灭学生的标题问题为归宿。因为它常只是为了寻求标准答案,于是定然水平上胁制了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
二、“标题问题导学法”的提出和实施的必要性
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单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修养,建议探究性学习,器重生物科学和学生保留和社会的朋分”。《标准》中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紧要变化,而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究发轫于标题问题,能否无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标题问题、提出标题问题,在定然水平上干系到课改的成败。
标题问题教学法因而标题问题为核心来展开教学的勾当,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诚然,标题问题教学早就被良多人采用,但是要使标题问题教学法吻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就要希图目前“削足适履”式的标题问题教学法,突破老师的教室权势巨子,变灌注学习为创造学习,创立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本事为核心的“标题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自身经由在教学中的实践,将“标题问题导学法”分为以下几个措施:“创立情境——提出标题问题——自立探究——归纳总结——迁徙提高”。即老师在学生已有常识、指点的基础本相上,经由情境的创立,惹起学生疑问,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标题问题的驱动下自立探究,得出结论。教员在和学生交流、寻找掉队行归纳总结,使常识点系统化、档次化,并及时指出学生在自立学习进程中呈现的不足,结尾经由反馈练习对常识点进行平稳、迁徙,提高学生应用常识希图实际标题问题的本事。
三、“标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熟习
1.经心设疑,以问导入
被誉为“德国老师的老师”的第多斯惠有一句理当如斯“一个坏的老师赠予真谛,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创造真谛”。启示是启发引导,启发思维,浸透到教学各关头诱发学生对学习的趣味,引发学习的动机,即为学生创立“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给学生批示思维的偏袒和探讨答案的阶梯。要让学生能在已有常识基础本相上提出新的标题问题、从新的角度审视旧的标题问题,就重要老师在教学进程中经心创境设疑。
实际上每人每天都在盲目不盲目地创造身边的良多标题问题,但只要那些能激起我们趣味的疑问才会惹起探究的欲望。因而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踊跃发问、踊跃探究,关头是能否将学习的模式和他们的指点、重要、趣味树立朋分。老师创立标题问题情境的方法良多,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创境设疑:
(1)让学生用实践表白一些景象或究竟。例如校园里人行道上的松树树冠为何呈宝塔形,当我们深呼吸后,为何会有常设的呼吸平息景象等。
(2)让学生碰着究竟的平日观点和科学观点之间的抵牾。如在教学中,老师将黄瓜、番茄、土豆、蒜头、白菜这些什物放在讲台上,并要求学生区分哪些是果实。良多同学凭仗平日保留的观点,认为所以这些凡是果实,来由是它们都能食用。当老师指出土豆是块茎、蒜是鳞茎后,学生相熟到回答错误,暴露了常识的偏差,诱发了试探常识的欲望。
(3)在机关学生进行实行时孕育产生标题问题情境。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同学在撕取洋葱表皮细胞时简单将液泡破坏,很难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景象。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找找有不有液泡颜色较深,取材更方便的资料。
(4)在已有常识的基础本相出息行假定,引发学生疑问。在学习过有丝团结后,学生晓得了有丝团结先后担当胞和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假定精子和卵细胞的孕育产生也是有丝团结,那么孕育产生的子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会不断愈加,从而孕育产生思维申辩。
(5)把持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门标题问题创立标题问题情境。目前科学技艺一日千里,非常是生物科学技艺更是一马当先,如克隆技艺、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移植、生物芯片等,凡是人们关注的热门。将这些模式进行加工,创立标题问题情境,一方面笼统诱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另外一方面笼统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回护社会的责任感。
2.驾御契机,以问融会
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行中,有一组同学第一步先放了淀粉酶,别离在温水、沸水、冰块中休养温度后才参加淀粉,创造实行后果和此外同学纷歧样;还有同学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用碘液包揽斐林试剂进行查验,创造后果不同。这时我并未直接述说他们缘故原由,而是向大家包罗答案,于是班里同学对此标题问题展开了疏落的寻找,并终极经由实行、比较、思量,找到了合理的表白。能在教学进程中敏锐驾御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捉住契机反攻大家探讨答案和希图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创造值得探究的标题问题,每每笼统得到良好的教学成绩,同时还利于培养学生弄虚作假的科学立场。
3.归纳迁徙,使问升华
当标题问题根本希图时,老师要聚集学生自立探究的情况,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本相上,老师引导、总结,把星散的个此外常识加以归纳,指出粗略的答案,使学生的常识系统化、科学化,使标题问题的探究得到升华。要留意更正学生一些不粗略或易错的意识,以加深对标题问题的意识和相熟,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迁徙提高一小部分设置的练习除了搜检本节课的常识点以外,还要有定然的开放性,使学生带着标题问题走出教室,在更宽广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表白实际标题问题。
四、“标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要求
1.构筑轻松的学习氛围,反攻学生大胆质疑
老师能否具有标题问题相熟和提问本事是抉择“标题问题导学法”能否成功的关头所在,所以老师首先要更新观点,树立标题问题相熟,做到常常引导提问,到处扑打解答。在创立标题问题情境高低功夫,在提问本事上多思量,在教学进程中,构筑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自在、镇定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才会纵情地“镇定列入”、“镇定思量”。其次,老师应不断扩充自己的常识面,奋力提高自身实质,做到有问即答,万万不能因自己的常识不足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2.标题问题设置的本事
首先,学生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保留使他们堆集了良多指点,社会环境也给了他们良多常识。因而,对学生的原有常识结构应当要有一个粗略的约莫,在引入新课,创立情境时,要剖析学生的原有常识结构,找到切入点,并加以合理地把持。其次,老师应驾御提问的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是不是”“会不会”之类的不需思量便笼统照本宣科直接回答的标题问题,不到学生处于思量的状态时不提标题问题。提出的标题问题应吻合学生的智力大约性,标题问题的难度有两个评价标记:别致水和蔼概括水平。假如标题问题的难度太大,笼统将其潮解成几许个小标题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达到指数,笼统或许在进行标题问题作业前应向学生教学设置标题问题情境所弗成缺少的静态和动作。结尾,提标题问题时要依据学生的本性分歧和年数本性,混为一谈。
五、完毕语
“标题问题导学法”强调以标题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建议的探究性学习中笼统起到良好的成绩。它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从而逐步养成思量标题问题的习惯和构成希图标题问题的方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标题问题相熟和自立学习相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修养。
第二篇: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康全召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一个学校、一个学科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以下因素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第二,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客观条件,如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脱离客观实际的教学模式都是花架子;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做到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四,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普通教育现阶段流行的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二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或“10+35”)教学模式;三是河南省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四是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是借鉴当前全国流行的教学模式,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吸收、借鉴、改造、创新而提出的。与当前全国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深受师生欢迎,现作一简单介绍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动因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源于解决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效益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的需要。第二,源于消除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之间巨大反差的需要。第三,源于帮助教师解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之困的需要。第四,源于帮助教师解决先进教学模式与自己课堂教学实际结合的需要。
由老课程到新课程的转变,教师有诸多不适应。首先是对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不适应。过去的教材编写一般采用的是演绎法,即先理论,后实践;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的是归纳法,即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其次,对教学方法和思路变化的要求不适应。旧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理解、运用,教师教学只要能把问题讲清、讲透即可;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材知识要通过探究达到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再次,对教材知识的内涵要求不适应。只注意外延,不注意挖掘内涵。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科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提出的。
二、“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第一,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具体就是做到:第一,课堂开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预习探究;第二,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进行合作探究;第三,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第二,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但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很显然,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通过看书找到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的,而是通过探究得到的。不通过探究,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不通过探究,就无法正确地把握知识;不通过探究,就不能自主地运用知识。
三、“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如果按模块划分,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
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思考题看书思考,尝试独自解决问题。时间不低于15分钟。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学生的预习状态,适时引导。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这是自我探究后的探究,方法是教师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第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一讲了之。
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此阶段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小结,但不是要教师给出结论性的语言,更不是像过去那样由教师不痛不痒地进行知识罗列式的总结,而是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此阶段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量,二是质。题不在多,而在于我们所训练的习题是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讲的道理,在于是否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
四、“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技巧 ⒈“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任务,简单地说概括为四个字:教啥、咋教。具体地说应着重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第一,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深层次的、具有思考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就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没有作用。第二,考虑在课堂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策,简言之,就是考虑不同阶段的引导性语言及技巧。
第三,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正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寻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生活实例。⒉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置:
第一,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第二,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时间、地方、方式)
第三,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深度)、可探究性(适合学生和教材)。⒊“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第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遵循一个基本的程序,那就是“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总结,知识生成——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第二,坚持科学引导,学生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预习目标,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阶段,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准备和学生的反应,随时给以启示性的语言,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在交流质疑,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点拨评价;知识的生成,也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的。⒋“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要求: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应着眼于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第二,启迪学生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主张课堂训练应以主观性习题为主,并且要严格控制数量。
五、“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总结,我们认为“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益,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优势可以概括为:目标明确,精力集中;自主合作,探究生成;结构紧凑,简便易行。具体表现为:
⒈问题导入,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导入的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初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根据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
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时间上看,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部分学习任务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通过自主探究完成的。从内容上看,学生所预习探究的问题都是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自主解决,无疑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⒊探究解疑,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学生之间交流探究体会,通过讨论、辩论等途径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们的自学感悟,及时肯定其合理的见解,对于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方,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认识。此过程的关键是“导”,忌对讽刺学生,忌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⒋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学习效益大大提高。总之,“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结构紧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易于推广。
第三篇:“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马育国(苏州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 215211)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的提出为中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用“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学、钻研,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为例,探讨“问题导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酵母细胞 生物教学
“问题导学法”是落实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问题导学法”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多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下,用“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问题在进行,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笔者围绕“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的教学,以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为主线,对“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索。1 问题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优质的新课导入自然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引入时,教师出示两个用塑料纸密封的锥形瓶导入新课(课前请同学提前做好的实验,一瓶是加了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溶液,一瓶是加了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溶液),请同学们观察并闻以闻,说出两个锥形瓶中溶液的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出酵母细胞及凝胶珠的知识,进行问题导入:凝胶珠是如何制备的呢?它在酵母细胞发酵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优点呢?由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主动去获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如何制备凝胶珠。2 问题导读,引领自主探究
鲍波尔曾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课堂上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设置一系列与新知获取有关的问题串,让学生反复读懂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带着问题的过程中去阅读、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在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就有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由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化技术及固定化细胞的实验操作三大块内容组成,其中重点内容是学会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并进行实验分析。这一阶段,我们可在导学案中设置如下问题:1.固定化酶技术解决了传统酶制剂使用存在的哪些问题? 1 优点有哪些?2.固定化技术有哪些方法,使用范围和原因是什么?3.固定化细胞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尤其是问题3则是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之前解决的。结合以上问题,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知识,然后观看酵母细胞固定化操作步骤的相关视频,通过自主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达到了掌握实验操作的相关基础知识的目的。3 互助释疑,突破教学难点
知识内容上的需要释疑之处,往往是学生知识建构上的“难点”,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互助释疑是学生自我探究后的探究,是教师在明确新知学习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使学生感知到自主探究中疑难问题所在,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前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实践,通过师生的互助探究,共同解决课堂教学中难点。
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教学中重点内容是学会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并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而单纯的通过上阶段的实验操作视频和阅读课本,学生很难回答和理解海藻酸钠浓度及滴加cacl2混合液的速度等因素对凝胶珠制作的影响的。因此在教学中先通过分小组讨论导学案中以下问题:1.什么叫活化?老师为什么要提前完成?2.海藻酸钠的浓度对凝胶珠的形态和颜色有哪些影响?我们如何来通过实验探究?3.将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前为什么要冷却?加快冷却的方法是什么?4.将混合液滴加到氯化钙溶液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滴加的速度和高度可能对凝胶珠的形成造成哪些影响?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以上因素对凝胶珠制作的影响。具体操作为:指导学生分三大组按照加蒸馏水10毫升、15毫升、20毫升来溶解海藻酸钠,每大组再分三组进行升高或降低滴加混合液的高度、加快滴加混合液的速度,按15cm-30cm高度恒定缓慢速度进行实验操作。每组人员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小组实验结果汇报等。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学生通过改变课本中的验证实验为分组探究实验,小组同学展示交流他们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成果,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实验现象分析:(1)酒精灯加热时之所以选择小火间断加热,是因为连续加热会导致海藻酸钠溶液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制作的凝胶珠颜色会过浅、呈白色或无色,导致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而影响后续的酒精发酵结果;(3)如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成长条状或拖着小尾巴,原因有三①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②滴加混合液速度过快,③滴加混合液高度太低,这些原因导致制作失败,影响后续的发酵实验,需要再作尝试,重新制作凝胶珠。通过问题导思和实验探究与交流,同学们有效的解决了实验现象原因分析这一教学难点,从实践中获取了新知。4 拓展思维,实现知识升华
课堂教学在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后,往往需要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相关的习题训练,从而达到思维的拓展,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这一环节就需要教师要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形成知识概念图,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运用于新的实践探究。在完成“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新知学习后,师生一起回顾本节所学构建如下知识概念图
同时展示如下作业1.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固定的是一种酶还是一系列的酶?2.我们所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能用于专题一果酒果醋的制作吗?我们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可反复利用性? 作为作业的课后拓展,既实现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的巩固训练,也是对本节知识的实践应用。5 科学评价,兼顾全面发展
“问题导学法”评价全面性是指“问导”和“导问”两方面。“问导”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许多问题,课堂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将学生引到教师事先设计的效果中来。而“导问”则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科学评价,通过“问导”掌控课堂开展的主要方向;善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课堂问题的生成,使“导问”得以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问题导学法”教学通过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老师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了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的良好效果。“问题导学法”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更好的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弥补不足,需要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吕翠香 “问题导学法”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13(3):23-24 3 2.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康全召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电子出版物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采用问题导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使用问题导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过程,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大致可以有以下的教学结构和方法。
一、指导学生自学,认真做好预习。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问题”教学法的前提。预习最好安排在课前的自习时间,又由学生自由安排自觉进行,有时也可安排在当堂课的前段时间内。一般预习占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指导预习,应抓好以下三点: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要迅速自学的欲望。
2、指导学生懂得运用工具书和相关信息,自觉学习基础知识,如新字、新词。
3、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获取新知识,明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提出问题,讨论探究的准备。
二、启发引导,实施问题教学。
1、交流学习收获,检查预习效果。
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学的收获,以及获得新知的方法和过程介绍。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怎样运用知识进行练和实践;学习中有什么新发现,新体会等。多层次地挑学生展示及时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检查预习之后,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中所出现的疑问、困难和问题。教师归纳总结出示自究学习提纲,先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内共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创新,赞扬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批评不同意见。
三、自设问题,进行应用练习。
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设一些问题,进行即时练习。如改动课文后的问题,补充课后作业,或者对某段文字,进行阅读练习题的设计。把设计的问题卡片,小组内练习,各小组互相交换练习等。培养学生的勤学多思,善问多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拓展。
在下课前的5分钟内,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总结自己的收获,方法等,然后教师由此延伸,设计布置新的问题,或作业。
在“问题”导学法教学的尝试中,收获了许多意料不到的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兴趣,使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钻进文本,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有好办法
第五篇: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规范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操作规范(建议)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提出本教学模式。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学科和课型,用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三条 本规范的意见为指导性意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
第四条 本操作规范由各实验学校教务处负责总结和搜集改进意见。
第二部分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五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应呈现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六条 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七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第八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第一阶段: 预习思考,自主探究。第二阶段: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第三阶段: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第四阶段:回归教材,反思再探。
第九条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为切入口,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同时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第十条 科学引导,自主自悟。“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导”: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适时点拨,启迪思维。
第十一条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每堂课在初步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附则
第十二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为课堂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要注意积累经验,总结改进。
第十三条 要切实理解和把握“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主旨和核心,创造性地运用。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0一0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