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采用问题导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使用问题导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过程,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大致可以有以下的教学结构和方法。
一、指导学生自学,认真做好预习。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问题”教学法的前提。预习最好安排在课前的自习时间,又由学生自由安排自觉进行,有时也可安排在当堂课的前段时间内。一般预习占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指导预习,应抓好以下三点: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要迅速自学的欲望。
2、指导学生懂得运用工具书和相关信息,自觉学习基础知识,如新字、新词。
3、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获取新知识,明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提出问题,讨论探究的准备。
二、启发引导,实施问题教学。
1、交流学习收获,检查预习效果。
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学的收获,以及获得新知的方法和过程介绍。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怎样运用知识进行练和实践;学习中有什么新发现,新体会等。多层次地挑学生展示及时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检查预习之后,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中所出现的疑问、困难和问题。教师归纳总结出示自究学习提纲,先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内共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创新,赞扬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批评不同意见。
三、自设问题,进行应用练习。
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设一些问题,进行即时练习。如改动课文后的问题,补充课后作业,或者对某段文字,进行阅读练习题的设计。把设计的问题卡片,小组内练习,各小组互相交换练习等。培养学生的勤学多思,善问多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拓展。
在下课前的5分钟内,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总结自己的收获,方法等,然后教师由此延伸,设计布置新的问题,或作业。
在“问题”导学法教学的尝试中,收获了许多意料不到的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兴趣,使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钻进文本,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有好办法
第二篇: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康全召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一个学校、一个学科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以下因素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第二,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客观条件,如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脱离客观实际的教学模式都是花架子;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做到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四,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普通教育现阶段流行的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二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或“10+35”)教学模式;三是河南省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四是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是借鉴当前全国流行的教学模式,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吸收、借鉴、改造、创新而提出的。与当前全国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深受师生欢迎,现作一简单介绍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动因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源于解决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效益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的需要。第二,源于消除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之间巨大反差的需要。第三,源于帮助教师解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之困的需要。第四,源于帮助教师解决先进教学模式与自己课堂教学实际结合的需要。
由老课程到新课程的转变,教师有诸多不适应。首先是对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不适应。过去的教材编写一般采用的是演绎法,即先理论,后实践;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的是归纳法,即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其次,对教学方法和思路变化的要求不适应。旧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理解、运用,教师教学只要能把问题讲清、讲透即可;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材知识要通过探究达到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再次,对教材知识的内涵要求不适应。只注意外延,不注意挖掘内涵。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科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提出的。
二、“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第一,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具体就是做到:第一,课堂开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预习探究;第二,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进行合作探究;第三,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第二,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但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很显然,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通过看书找到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的,而是通过探究得到的。不通过探究,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不通过探究,就无法正确地把握知识;不通过探究,就不能自主地运用知识。
三、“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如果按模块划分,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
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思考题看书思考,尝试独自解决问题。时间不低于15分钟。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学生的预习状态,适时引导。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这是自我探究后的探究,方法是教师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第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一讲了之。
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此阶段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小结,但不是要教师给出结论性的语言,更不是像过去那样由教师不痛不痒地进行知识罗列式的总结,而是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此阶段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量,二是质。题不在多,而在于我们所训练的习题是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讲的道理,在于是否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
四、“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技巧 ⒈“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任务,简单地说概括为四个字:教啥、咋教。具体地说应着重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第一,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深层次的、具有思考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就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没有作用。第二,考虑在课堂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策,简言之,就是考虑不同阶段的引导性语言及技巧。
第三,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正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寻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生活实例。⒉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置:
第一,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第二,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时间、地方、方式)
第三,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深度)、可探究性(适合学生和教材)。⒊“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第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遵循一个基本的程序,那就是“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总结,知识生成——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第二,坚持科学引导,学生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预习目标,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阶段,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准备和学生的反应,随时给以启示性的语言,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在交流质疑,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点拨评价;知识的生成,也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的。⒋“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要求: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应着眼于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第二,启迪学生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主张课堂训练应以主观性习题为主,并且要严格控制数量。
五、“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总结,我们认为“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益,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优势可以概括为:目标明确,精力集中;自主合作,探究生成;结构紧凑,简便易行。具体表现为:
⒈问题导入,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导入的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初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根据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
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时间上看,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部分学习任务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通过自主探究完成的。从内容上看,学生所预习探究的问题都是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自主解决,无疑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⒊探究解疑,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学生之间交流探究体会,通过讨论、辩论等途径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们的自学感悟,及时肯定其合理的见解,对于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方,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认识。此过程的关键是“导”,忌对讽刺学生,忌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⒋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学习效益大大提高。总之,“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结构紧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易于推广。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的“标题问题导学法
生物教学中的“标题问题导学法”
一、“标题问题导学法”的根据和背景
我国指点夙来器重标题问题教学,我国当代就也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粗浅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之间的干系,标题问题的提出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能源。老师在引导学生寻找常识进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近代美国指点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艰巨——标题问题——假定——考据——结论,从而把标题问题教学系统化。
可是在保守教学中,老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承受”少思量,即使有提问,那些标题问题也是老师依据讲义希图的,提问权紧紧地抓在老师的手中。学生思量的思路和标题问题的答案凡是现成的,也即是古人希图了的标题问题。这些标题问题每每是老师教学希图的线索,并不是真的疑问,指数是经由这些标题问题,让学生承受古人也曾必然了的常识,并记忆这些现成的常识,教员部署的标题问题希图了,教学任务也算是实现了。很显着,这类标题问题并不是学生踊跃列入的产物,而是表面的、复现性的标题问题,只是为了利诱学生承受、记忆现成的结论。标题问题只无非是一种陪衬,只是得到现成常识的跳板而已,以终极毁灭学生的标题问题为归宿。因为它常只是为了寻求标准答案,于是定然水平上胁制了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
二、“标题问题导学法”的提出和实施的必要性
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单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修养,建议探究性学习,器重生物科学和学生保留和社会的朋分”。《标准》中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紧要变化,而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究发轫于标题问题,能否无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标题问题、提出标题问题,在定然水平上干系到课改的成败。
标题问题教学法因而标题问题为核心来展开教学的勾当,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诚然,标题问题教学早就被良多人采用,但是要使标题问题教学法吻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就要希图目前“削足适履”式的标题问题教学法,突破老师的教室权势巨子,变灌注学习为创造学习,创立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本事为核心的“标题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自身经由在教学中的实践,将“标题问题导学法”分为以下几个措施:“创立情境——提出标题问题——自立探究——归纳总结——迁徙提高”。即老师在学生已有常识、指点的基础本相上,经由情境的创立,惹起学生疑问,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标题问题的驱动下自立探究,得出结论。教员在和学生交流、寻找掉队行归纳总结,使常识点系统化、档次化,并及时指出学生在自立学习进程中呈现的不足,结尾经由反馈练习对常识点进行平稳、迁徙,提高学生应用常识希图实际标题问题的本事。
三、“标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熟习
1.经心设疑,以问导入
被誉为“德国老师的老师”的第多斯惠有一句理当如斯“一个坏的老师赠予真谛,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创造真谛”。启示是启发引导,启发思维,浸透到教学各关头诱发学生对学习的趣味,引发学习的动机,即为学生创立“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给学生批示思维的偏袒和探讨答案的阶梯。要让学生能在已有常识基础本相上提出新的标题问题、从新的角度审视旧的标题问题,就重要老师在教学进程中经心创境设疑。
实际上每人每天都在盲目不盲目地创造身边的良多标题问题,但只要那些能激起我们趣味的疑问才会惹起探究的欲望。因而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踊跃发问、踊跃探究,关头是能否将学习的模式和他们的指点、重要、趣味树立朋分。老师创立标题问题情境的方法良多,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创境设疑:
(1)让学生用实践表白一些景象或究竟。例如校园里人行道上的松树树冠为何呈宝塔形,当我们深呼吸后,为何会有常设的呼吸平息景象等。
(2)让学生碰着究竟的平日观点和科学观点之间的抵牾。如在教学中,老师将黄瓜、番茄、土豆、蒜头、白菜这些什物放在讲台上,并要求学生区分哪些是果实。良多同学凭仗平日保留的观点,认为所以这些凡是果实,来由是它们都能食用。当老师指出土豆是块茎、蒜是鳞茎后,学生相熟到回答错误,暴露了常识的偏差,诱发了试探常识的欲望。
(3)在机关学生进行实行时孕育产生标题问题情境。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同学在撕取洋葱表皮细胞时简单将液泡破坏,很难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景象。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找找有不有液泡颜色较深,取材更方便的资料。
(4)在已有常识的基础本相出息行假定,引发学生疑问。在学习过有丝团结后,学生晓得了有丝团结先后担当胞和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假定精子和卵细胞的孕育产生也是有丝团结,那么孕育产生的子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会不断愈加,从而孕育产生思维申辩。
(5)把持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门标题问题创立标题问题情境。目前科学技艺一日千里,非常是生物科学技艺更是一马当先,如克隆技艺、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移植、生物芯片等,凡是人们关注的热门。将这些模式进行加工,创立标题问题情境,一方面笼统诱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另外一方面笼统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回护社会的责任感。
2.驾御契机,以问融会
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行中,有一组同学第一步先放了淀粉酶,别离在温水、沸水、冰块中休养温度后才参加淀粉,创造实行后果和此外同学纷歧样;还有同学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用碘液包揽斐林试剂进行查验,创造后果不同。这时我并未直接述说他们缘故原由,而是向大家包罗答案,于是班里同学对此标题问题展开了疏落的寻找,并终极经由实行、比较、思量,找到了合理的表白。能在教学进程中敏锐驾御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捉住契机反攻大家探讨答案和希图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创造值得探究的标题问题,每每笼统得到良好的教学成绩,同时还利于培养学生弄虚作假的科学立场。
3.归纳迁徙,使问升华
当标题问题根本希图时,老师要聚集学生自立探究的情况,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本相上,老师引导、总结,把星散的个此外常识加以归纳,指出粗略的答案,使学生的常识系统化、科学化,使标题问题的探究得到升华。要留意更正学生一些不粗略或易错的意识,以加深对标题问题的意识和相熟,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迁徙提高一小部分设置的练习除了搜检本节课的常识点以外,还要有定然的开放性,使学生带着标题问题走出教室,在更宽广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表白实际标题问题。
四、“标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要求
1.构筑轻松的学习氛围,反攻学生大胆质疑
老师能否具有标题问题相熟和提问本事是抉择“标题问题导学法”能否成功的关头所在,所以老师首先要更新观点,树立标题问题相熟,做到常常引导提问,到处扑打解答。在创立标题问题情境高低功夫,在提问本事上多思量,在教学进程中,构筑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自在、镇定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才会纵情地“镇定列入”、“镇定思量”。其次,老师应不断扩充自己的常识面,奋力提高自身实质,做到有问即答,万万不能因自己的常识不足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2.标题问题设置的本事
首先,学生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保留使他们堆集了良多指点,社会环境也给了他们良多常识。因而,对学生的原有常识结构应当要有一个粗略的约莫,在引入新课,创立情境时,要剖析学生的原有常识结构,找到切入点,并加以合理地把持。其次,老师应驾御提问的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是不是”“会不会”之类的不需思量便笼统照本宣科直接回答的标题问题,不到学生处于思量的状态时不提标题问题。提出的标题问题应吻合学生的智力大约性,标题问题的难度有两个评价标记:别致水和蔼概括水平。假如标题问题的难度太大,笼统将其潮解成几许个小标题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达到指数,笼统或许在进行标题问题作业前应向学生教学设置标题问题情境所弗成缺少的静态和动作。结尾,提标题问题时要依据学生的本性分歧和年数本性,混为一谈。
五、完毕语
“标题问题导学法”强调以标题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建议的探究性学习中笼统起到良好的成绩。它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从而逐步养成思量标题问题的习惯和构成希图标题问题的方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标题问题相熟和自立学习相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修养。
第四篇: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规范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操作规范(建议)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提出本教学模式。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学科和课型,用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三条 本规范的意见为指导性意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
第四条 本操作规范由各实验学校教务处负责总结和搜集改进意见。
第二部分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五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应呈现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六条 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七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第八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第一阶段: 预习思考,自主探究。第二阶段: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第三阶段: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第四阶段:回归教材,反思再探。
第九条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为切入口,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同时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第十条 科学引导,自主自悟。“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导”: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适时点拨,启迪思维。
第十一条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每堂课在初步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附则
第十二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为课堂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要注意积累经验,总结改进。
第十三条 要切实理解和把握“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主旨和核心,创造性地运用。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0一0年九月
第五篇: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罗平樱花雨
【内容摘要】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而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传道,学生接受;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听;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所以课堂气氛郁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本学年中我尝试目标教学,通过实践下来,对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了深刻的体会,就学案导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学案导学
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我尝试互动式目标教学法实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我对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从教案到学案那是教学法的质的飞跃,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一字之差,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却彻底变换了,学案更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①学案导学就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以其导读、导听、导思、导练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案实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观念上和方法上的各种原因,导致我们在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教师学生角色分工不明,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崇尚权威的影响,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把教师这个社会角色神化了,树立了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学生认为老师的话全都是对的。由于老师的角色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教师们潜意识里时时刻刻告诫自己,不能犯错、不能写错别字、不能说自己不懂、不知道,不能说错话。课文的理解角度是众多的,为了尽量少犯错误,语文教师们收敛起与众不同的见解,尽可能以教参为准;预先设计好完备的教案,带领学生走进统一的答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权威的代言人。他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概念、法规、理论与经验强制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背诵、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许多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说着别人的话,自己的思想很少参与课堂的教学,教师的自我是缺席的,个人真实的思想大多数情况下是沉默的。许多语文教师本身就成了应试教育的受害者,离开了教参不知开口讲什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至今还占据着中学语文课堂的大部分。例如,为了掌
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以及一些字词的活用,教师便要求学生一个劲地背诵课文,却不知道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其他文言文中的同类句式、字词。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定位必然抑制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必然改变不了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高消耗、低效率的局面。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②但是受传统教育自身业务能力的制约,以及应试压力的影响,我们在学案导学的尝试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分工不明,虽然也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总担心学生掌握不全,教师仍不厌其烦的讲,生怕把那个细节漏掉。甚至有老师把学案当教案敎。教师完全取代了学生,把本应该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来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使学案没有发挥其预期的作用,虽然搞学案导学,结果却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二、学习目标不具体明确,操作性不强。
教师受应试思想的左右,在学习目标的设计时,只考虑教材的进度和知识点的落实,忽视了学案的导学功能,不能与学生的认知情况有效结合在一起,想当然的一节课制定很多任务,一课多得,结果贪多嚼不烂,导致学生每堂课难以完成任务,对学案学习丧失自信心。如在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堂课要能完全通读课文都不可能完全做到,要完成这么多任务,其完成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势必造成有的滥竽充数,应付检查,有的完不成干脆不完成。大大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案导学形同虚设。
三、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合作、探究搞形式。
学案导学的关键在于“导”,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恰当应用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如何灵活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学中,虽然也倡导自主,但教师导的少,教得多。有时为了赶进度,干脆取代学生把学习目标讲完,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在课堂中我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设计小组讨论任务,但小组讨论难以完全落实。我班有80名同学,分成9组,每组8到10人,上课时分组讨论,教师没有时间每组都指导到位,讨论成了少数成绩好的同学发表演讲的舞台,绝大多数同学只是陪衬,还来不及思考时间就到了。课堂展示也只有少数组的少数同学有机会发言,其他同学只能充当听众。长此下来,以后的讨论有的同学干脆不参与,合作学习搞成了走过场,学习目标落不到实处。课堂探究教师引导不得法,学生思维打不开,探究缺乏广度和深度,所谓探究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成了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所得不多。所以,在复习时教师只有再详细的去补充讲解,课堂最终又变成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参与成了摆设,教学形式最终又回到了传统教育模式上。
四、课堂练习设计不合理,达不到复习巩固效果。
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是对当堂课所学知识复习巩固,是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达标,提升能力的过程。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的设计出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练习与课堂知识无联系,与学习目标脱钩。以《犟龟》一文
(三)、练习的量安排不合理,课堂落实不到位。有的教师老是担心学生的练习量不够,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在课堂练习中涉及很多的题目,学生在课堂上没时间全部完成,结果也是事与愿违。反之,练习题太少,学生不够做,容易转移注意力,达不到复习的目的。
面对学案导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学案导学也只能成为形式,要想让它落到实处,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我采用以下对策进行改变:
一、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和新教材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③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在上《假如人类也有尾
巴》一文时,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3)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4)你们还有什么大胆的想象?要求同学们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认知发言,这种开放性问题无所谓对错,关键是引导学生淡淡说出自己的认识,限制没有了,顾虑也就打消了,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虽然观点稚嫩,但一个个新奇的想法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思维打开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目的也就顺利达到了。
所以说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应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而要成为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
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在学《基因畅想》一文时,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请说说你对“基因”的认识及人类在哪些方面应用了这一技术。(2)、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基因工程会不会也有弊端,你想如何解决弊端?这些问题离学生生活较远,农村中学学生知识面又相对较窄,如果让学生独立做,既不易完成,完成效果也不理想。而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大家充分调动自己的信息储备,你一点我一点,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目标就顺利达到了。
二、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④学习目标确定的前提是老师对文本教材的吃透,根据文本和学生的任知情况从三个维度去设计。如《春》一文的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春》是朱自清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学之始,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接着以富有表情的朗读,通过语音将新教材的信息输入学生大脑,就会使学生脑海中出现 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以扩展学生关于春景原有图式的信息量,从而引起对教材的极大兴趣,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当学生理解了作品拟人、比喻、排比、叠音词等手法将春景表现得如此生动时,他们不仅惊叹于作品高超的表达技巧,产生对这些技巧愿意学习的心向,同时,也对语言所承载的情感内容:作者对春天向往之情、振奋之感产生共鸣。朗读时,即会声情并茂。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学生理解了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由春天联想到人生、社会,表达出珍惜春天,为社会献身,为青春谱写壮丽诗篇的激情,心灵经历了这种由一般感情上升到天地之上道、人生之哲理,民族之理想的更为深沉、热烈、更具普遍性的人类情感的体验,并将这种情感化为一种自觉去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行为。《小溪流的歌》是一篇童话,学习目标是:(1)、能读懂童话,结合现实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2)、学习小溪流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要求学生读懂课文,读清寓意。所以,学习目标的确定,我觉得应抓住这几个方面:
(一)、目标要明确、具体,清楚直观。
(二)、目标要直切文本要点,力求一课一得。以免贪多嚼不烂。
(三)、目标要关注学生三个维度的发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也不能丢。
(四)、目标设计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方便易操作。
三、学习过程要紧凑,学习方法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⑤因而学习过程的安排一定要紧凑,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力争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人人会做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中,我注
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先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哪些景物最能表现出冬天的特色,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抓住景物哪些特点来描写的。在上《三峡》一文时,侧重在朗读,让学生在听录音、范读、自读中体会三峡特点,抓住文中体现三峡特点的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从而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学会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计划的合理紧凑的安排学习,根据文本情况、学生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学习目标就能有效落实。
四、课堂练习要能体现知识点的复习,有梯度。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首先课堂练习要体现学习总目标,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使知识点得以有效落实。我在上文言文《戴震难师》时,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重诺责,敦风义(敦:)⑵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券:
⑶归之,愕然不受(愕然: ⑷且父未尝语我也(语:
⑸先生是年乃能言(乃:
⑹盖聪明蓄者久矣(蕴蓄: ⑺日数千言不肯休(休:)))))))
⑻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何以:
2.指出下列词语古今不同含义: ⑴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几何:古义
,今义
。⑵此非常儿也
非常: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亡:亡何()其人亡())⑵然:朱文公何以知然()愕然不受(4.译句:
⑴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⑵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⑶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⑷此非常儿也。
这些都是本课中重点词句,能把这些题做会,这篇课文也就掌握的差不多了,以后复习也就省了很多时间。课文也得到很好的巩固落实。其次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
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我在《石榴》一文的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用:“柔媚”、“争妍斗艳”、“忍俊不禁”造句。一般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用词分别造句,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我就要求他们用三个词连写一段话。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完成练习。既避免了完不成练习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又能启发他们每个人都开动脑筋,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最后,课堂练习的量要适当,课堂作业量的设计应以当堂完成为宜。量过多课堂上完不成,则老师对作业的过程无法有效监督,做不完的学生难免会想其它法子,作业不真实,作业的功效无法体现。量少学生一下就完成,又达不到巩固的目的。
总之,受传统思想和自身能力的影响,我在学案导学的尝试过程中,严重制约着学案导学的顺利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不断的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的弥补和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学案导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