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新形势下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些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体系严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主要谈三个方面:一是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深远意蕴,二是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三是仔细体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一、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深远意蕴
总书记为什么要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切入抓党的建设?我认为,缘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统筹考虑。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内外都在翘首关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和思路破题开局,如何给人民以信心赢得人民信赖支持,如何带好中国共产党这支庞大的队伍、掌舵“中华号”巨轮。很快,人们发现,习近平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在第一次讲话中就开宗明义强调从严治党,第一次接见中外记者就表态要从严治党,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文章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根本大法的文章,抓的第一个大项工作就是出台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接着就是以雷霆之势抓正风反腐。从这一系列大的动作中,人们感觉到,从严治党、正风肃纪,成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突破口。随着总书记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论述的发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就越来越清晰地规划出来了。面对艰巨的形势任务,党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当好先锋队、长期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首先就要把自身建设好。自身过硬,才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能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带领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
1.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是习近平同志主持报告起草工作时明确主张写进去的。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历史上,每当遇到重大挑战考验时,都强调加强党的建设,从严管党治党。五十年前,毛泽东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现在起,50年内外到100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他接着强调,“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
实际上,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激烈斗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有的还是相当激烈的,并且具有不同于过去的新的历史特点。比如,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进程中,在国际上遇到的战略遏制、挤压、干扰会增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会加大对我国遏制的力度,外交领域的斗争特别是军事斗争这一保底手段会相当激烈;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上升,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的斗争会上升;改革势在必行,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同各种落后思想观念和利益集团作斗争;在各种力量都在为中国改革开药方、试图影响中国改革的情况下,我们要同“左”的、右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作斗争;在思想文化激荡的今天,各种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侵袭主流思想文化阵地,我们要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打好主动仗;在党内,还要进行反腐败斗争,等等。这一系列斗争,对象复杂、对手强大、对抗激烈、对峙持久、对策两难,对党提出的挑战异常艰巨,必须要有非凡的政治勇气、坚毅的政治定力、卓越的政治智慧。
总书记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犹如爬山越岭,斗争层出不穷,要在各种斗争中取得主动、赢得胜利,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各方面都建设得很坚强。2.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人类历史上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最早出现在17世纪中后叶的英国。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政党政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的普遍现象。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1847年成立的共产党者同盟,至今也有170年的历史了。目前世界上大约90%的国家存在政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政党发展。在这300多年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党同样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逐渐地向信息时代转变。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进步,推动着政党的阶级基础、运作机制、政策主张、执政方式等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这个世界大势下,有的政党在管党治党上积极适应变化,自我革新,调整自身的政策、体制机制、活动策略、执政方式,主动转型,经受住了时代发展变化的挑战,获得了新的发展;有的政党管党治党不严不利,跟不上时代变化,僵化老化,固步自封,逐渐失去了先进性,丢掉政权,衰落下去。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中国国民党,这些老牌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就是治党不严、管党不力,在政党建设上跟不上形势发展,自身建设出了问题,衰败落伍、丢权垮台。
中国共产党从其产生和发展看,属于次生型政党模式。无产阶级在当时的体制之外组织自己的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党建政。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其政治主张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政治目标决定了其在奋斗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剥削 阶级的顽强反对,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必然是以激烈的方式实现。因此,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从严治党,将其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为陕甘宁边区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提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都从重治罪”。毛泽东同志严抓党的建设,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他把建设这样一个党称为“伟大的工程”。现在,我们进行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这些考验和危险,使得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难度之复杂艰巨,比革命战争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环境对共产党的队伍具有自然选择淘汰的功能,没有坚定信仰和伟大情怀的人,是不会加入到党的队伍中的,进来后也会被严酷的斗争环境所淘汰。现在,有些人入党做官的动机变得不再那么纯洁,而是非常复杂,他们的入党动机或多或少存在着谋取个人利益、获得升迁捷径等复杂成分。这些人一旦获得职位和权力,条件具备时就可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谋取个人私利。又如,按照我们党的理论设计,党的队伍结构成分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特别是产业工人要占相当的比例。因为他们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做的。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分工越来越多元复杂,人民群众的外延进一步拓展。这对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提出挑战,也对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出更高要求。那么,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党的建设中出现一些突出问题:如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党的建设上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才能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保证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3.全面从严治党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上,我们称之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正确方向,动员全国各方面资源,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具体来讲,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充分发挥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党真正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者、设计者、推动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困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 施全面推向深入;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另一方面,其他三个“全面”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任务都极其繁重艰巨,困难和挑战都相当严峻,要求党自身必须过硬,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才能担当起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强有力地推动各项建设和工作的健康进行。
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已经证明,从严治党事关伟大斗争的胜利,事关伟大工程的坚固,事关伟大事业的取得,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二、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必须学原著、读原文、悟原旨,才能全面科学深刻把握。我通过学习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深刻。
1.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呢?我们从理论、历史和现实进行证明。我们说,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国体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看,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就建立什么样的国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进行了反复谈判,最后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人民群众从党领导革命的实践中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全中国人民、有能力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政治力量,各民主党派一致声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政党制度,确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的国体性质决定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从现实情况看,在当今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能够领导国家 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它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具有远大的理想,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优良的作风,强大的学习和创新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先进性纯洁性,都远非其他政治力量和团体所具备的。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100年前,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上海租界的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我们被污辱为“支那猪”。在国外,中国人被看作低人一等。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还处在物品短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状况。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上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西方学者预言中国也将失败。谁能想到,2010年,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如此之大。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现在,我们已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不希望我们富强起来,他们认为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的复兴,会影响到他们的既得利益。就我们自己来说,我们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世界上难度最大、最复杂的社会运动,一定会有许多已知、未知的考验和困难等着我们,这些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风险点。在这种形势下,怎么保证中国共产党具有卓越领导力,以便很好地领航“中华号”巨轮呢?
第一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这是一条是根本要求,我们叫根本的政治规矩。总书记强调,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怎么理解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呢?从党的历史看,形成维护核心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没有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成熟的、有权威的核心,中国革命挫折不断,甚至走到了濒临失败的边缘;从遵义会议到1949年,我们党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成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取得最终胜利。巧合的是,以1935年为界,前后正好是两个14年。这两个14年的前后对比,中国革命两重境界,充分说明了形成和维护核心对于党的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从现代政治学上看,形成和维护核心是任何一个政治制度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国家、政党有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总统制下的总统、议会制下的总理、君主立宪制下的首相、议会中的党团领袖,实际上都是这个国家和党的核心。
既然形成核心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那么,形成核心需要什么条件呢?综观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古今中外核心人物的形成过程,我觉得核心的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自身过硬,二是时代需要。
从自身条件看,核心人物必须具备不同于一般领袖、堪当灵魂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从整体上发挥关键性作用的特质。普列汉诺夫认为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要有两个条件:第一,先进阶级的 政治家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第二,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这种关键时刻提供精神动力、正确主张,给人们以意志力量和奋斗方向的特质,是古今中外一切核心人物所必备的。
从客观条件看,核心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伟大的时代、经历伟大的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这个社会时代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列宁说,“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领导核心的形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决不能性急,而必须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斗争中形成起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提出成就伟大领导人的三个条件:伟大国家的伟大人物,经历并指导了伟大的事件。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重大事件,不是英法这样的大国恰逢其时地为丘吉尔、戴高乐这些伟大人物提供历史舞台,他们未必能成为历史上的伟大领袖。这启示我们,作为政党,要根据时代需要自觉培养和推出自己的核心,意识不到时代需要,不能顺应时代适时形成并确立自己的核心,政党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历史使命。
怎样维护核心呢?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做到三个“看齐”: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这里的关键词是“对党忠诚”。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我们说,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对党的忠诚,集中表现在习近平提出的这“三个忠诚”上,而不是对某一个领导的人身依附。现在有的地方、个别干部,认为听领导的话就是听党的话;跟着领导走,就是跟党走;甚至明知违背党的原则仍然我行我素,这实际上是一种“伪忠诚”“假忠诚”。
第二条,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强大的领航能力。这就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提供根本保证。
第三条,必须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一艘“巨轮”的各个业务部门都要听船长的统一调度。对于“中华号”巨轮,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习近平同志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各方面党组织要对党委负责,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通过这样的规矩,来保证党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2.在思想建设上,强调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总书记特别重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 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为什么那么多人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最根本的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我们看违法犯罪干部的忏悔录,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理想信念滑坡作为出问题的一条根本教训来总结。这是来自出问题的人的警示。那么,现在没有出问题的人是不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呢?从出问题的人的范围和分布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纪律处分120万人,上至原中央常委、政治局委员,下至乡村干部,都覆盖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在任的党员和干部都要问自己:理想信念这个问题,自己是否就很好地解决了?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人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直气壮,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直气壮,谈“两个一百年”理直气壮,但谈起共产主义就不那么理直气壮,觉得这个太遥远。这恰恰反映了在政治信仰上的动摇。
我们现在讲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先进性,其实不只我们,全世界都在关注和研究中国现象,最后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上。西方对我们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入侵,也是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欲遏制中国崛起,必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要打败中国,就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改变中国人的价值选择,从而阻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有的人犯迷糊,敌对势力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抹黑,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一概归咎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还有些人也跟着瞎起哄。一个仅用了60多年时间就把一个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政党,其信仰和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制度却被质疑。这真是莫大的悲哀!现在,在有的人心中,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是精神支柱,而且都不敢公开宣传了,好像理亏,多么可怕啊!有的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媒体上时有类似情况的报道。2017年初,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路透社记者提问:中国有没有计划建立一个不向党汇报的、完全独立的反腐败系统?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理直气壮地说:“关于是否建立一个独立监督机构的问题,我想这还是从三权分立、多元制衡的思维模式出发的。我们中国人讲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是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一个最好的诠释,是我们民族的血液和DNA,我们的文化和你们的文化不一样。”面对类似错误的思想观点,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自信、觉悟和水平来反击驳斥。有人说,个人理论水平不够,实际根子还是个人的理想信念不牢。没有理想信念的巨人,就是泥塑的巨人,不管有再多的钱、再大的权,在困难、诱惑面前,都是不堪一击。所以,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用科学理论武装,用优良传统熏陶,用现实说话,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总书记要求的,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3.在组织建设上,强调选拔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造就“四铁”干部队伍
《资治通鉴》上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毛主席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伟大的斗争,越需要高素质的干部。延安时期,针对党的事业大发展的形势,党中央做出大规模培养干部的决定,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准备了人才。今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 都有不少的差距。总书记对选拔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做出系列论述,对什么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提出系列要求。
什么是好干部?是听话的干部、稳健的干部、讨领导喜欢的干部是好干部,还是业务知识精湛的干部是好干部?这个标准问题不解决,人们就会无所适从。总书记在我党“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干部原则标准基础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求建设“四铁”干部队伍: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他还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
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总书记强调,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自身努力是内因,组织培养是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为什么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上学,一起工作,环境条件相似,有的人素质能力提高快,有的人素质能力提高相对慢,主要原因就在于个人努力不同。同时,作为组织,负有培养干部的责任,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好的条件。
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这是党组织的重要责任。毛泽东说:“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公元1058年,王安石给宋仁宗皇帝上了一个折子说:当前要进行变法,最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而在人才问题上,“教、养、取、任皆不得其法”,意思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都出了问题。为什么呢?王安石说,一是教不得法。他提出,古代学校教的和朝廷政事中用的,是完全一致的,工作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可是,现在教得是文章词赋。这些人写材料还可以,但不懂政治、经济、财政、司法,让这一帮子只会考试写材料的人来治理国家,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二是养不得法。王安石所说的“养”,是针对物质待遇和干部管理而言的。待遇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官员太多,人浮于事,薪水又很低,官员不能做到清正廉洁。三是取不得法。王安石说历朝历代都是选拔有能力的人,按照德才大小高下用人,而现在却是一切都按程序走,要求官员每一个职务都要干过,每个台阶都要待过。实际上这样选拔出来的干部,什么都不会,因为干一段时间就要调走。官员只要不犯错误,不干事也能升上去。这样一来,选拔出来的干部多为平庸之人。四是任不得法。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办法,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其治国理政水平很难检验。这里,王安石讲到了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选拔、任用各个环节。
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知人还要善任,科学合理使用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为了做到知人善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减少感情因素和人为失误,特别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总书记还特别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的群团工作,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些论述,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4.在作风建设上,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重视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贡献。马克思、列宁在建党的时候,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如何在组织上把党建立起来,主要强调思想建设 和组织建设。毛泽东在延安时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把党的建设发展为三大建设。总书记对党的作风建设极其重视,鲜明指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反映了习近平强烈的人民观。
作风是思想行为的一贯表现,是内心世界最质朴的体现。一个党的成员的作风,反映的是他的“三观”、是党性、是人格。所以,一些吃吃喝喝、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看似是小事情,实则是关系长期执政的大问题。吃喝也有吃倒红旗、喝塌长城的危险。
我们党诞生于风雨如磐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长期处于一种“非法”的地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党要实现政治目标,仅靠写文章唤起民众是不行的,必须依靠人民进行斗争。因此,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党既然是“为无产阶级群众奋斗的政党”,就要“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这一清醒的认识和此后党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党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就根本不可能有党的生存。
毛主席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党我军的宗旨。1944年在追悼张思德这个普通战士的演讲中,毛主席鲜明提出和深刻阐发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命题。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将其定位为我军的“唯一宗旨”并写入党章。毛主席一生中先后20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是其所有题词中最多的内容。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政权定性为人民民主政权,许多权力机关甚至服务行业,前面都有“人民”二字,如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人民邮电、人民铁道、人民医院,等等,使用的货币也叫人民币。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正因为这样的作风,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并在人民支持下打败各种敌人,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有一首歌的歌词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为什么社会主义好,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接着唱“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我们的好领导”。为什么共产党好,因为“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立功劳”。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归根结底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党和军队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所迫,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动力,有压力,有推力。因为不这样做,党员干部性命难保,人民军队打不了胜仗,党的事业无从推进。那么,革命胜利了,我们掌握了国家所有的执政资源,时间久了,就容易忘记权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是为什么人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就逐渐疏远了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党提出一个重大命题:脱离群众是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我们现在抓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点,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十八大后,全党进行的第一个大的教育活动,就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抓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中,总书记形成了有关作风建设的系列论述,主要是:着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总书记认为,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没拧紧,出现各种不良作风就在所难免,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 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他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是抓住了作风建设的根本。
加强党性修养。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党性。
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风成于上,习化于下。作风具有上行下效的特点。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中央政治局逐条逐项、不折不扣落实八项规定,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形成了巨大的“头雁效应”,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而且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作风还具有弹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所以抓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这就要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抓长、细、常,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积小胜为大胜,直到营造出海晏河清的政治社会环境。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落实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际举措。
5.在制度建设上,强调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提高法规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思想建党,解决了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但随着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特别是现在党员结构成分多元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党仅靠思想建设已经远远不够了,把政党自身治理和执政的水平寄托在所有人员思想的高尚上已经远远不够了,制度建设显得既重要又紧迫。实际上,邓小平早就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作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这是对我们党的建设的一大贡献,体现了现代政党政治建设的规律。怎么理解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呢?
用制度治党,就是要依法依规治党。这是管党治党的新理念。依法,依的是国家法律;依规,依的是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是由国家权力部门制定,对适用范围内的全体公民都有强制约束力,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党自然也要遵守国家法律。这就要求党在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执行宪法和法律的时候,自身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党内法规是由党内具有法规制定权的部门制定的,对适用范围内的全体党员都有强制约束力。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法依规治党要着力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二是执行不彻底。坚持依法依规治党,必须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后,党的制度建设力度很大,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我们宣布废除和停止一批过时的,修改一批不相适应的,出台一批新制度,最终的目标是要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抓制度执行,就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任何制度都要执行,不能选择执行)、制度落实刚性彻底(不折不扣,不能打八折)。用制度管权,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治党的关键是治权。权力是个好东西,把权力用好了能够更好地为人民造福,但权力有一个弱点,就是容易异化,成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所以,人们常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延安时期,有记者到延安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与人民一起奋斗、不搞特权的场景,分别向毛泽东请教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和向宋美龄反映延安共产党的精神风貌,毛泽东的回答是让人民监督,宋美龄的回答是“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两个回答,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但给人以共同的启示,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应该是古今中外政治家们共同的追求,只是做法不同。总书记强调的思路是:扎笼子关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在阳光下使用权力,建立权力清单,反对特权。扎笼子实际上是权力的设计和配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还当组织员;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因为权力来自于人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是为了方便人民监督;建立权力清单,是给权力设定边界,公权私权都要很清楚,实行权责对应,不能“你的也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反对特权,这是现代政治区别于封建政治的一个重要表现,任何人都不能有不受法律制度约束的特殊权力。
用制度治吏,就是要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毛主席讲,治国就是治吏。从执政党的角度看,治党必治吏。总书记着眼于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在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上特别强调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设计制度就是,完善干部管理规定,明确告诉干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好了有什么激励,做不好或者违反了有什么惩处。在执行制度上,强调一个“严”字。通过干部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
6.在纪律建设上,强调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团结统一才有力量。这是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对于一个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铁的纪律至关重要。总书记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这点到了问题的要害之处。党面临的复杂形势、严峻挑战、艰巨任务,要求必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纯洁性要求,决定了党纪必须要严于国法,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要立起规矩。习近平在党的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和发展,就是提出了党的规矩。这是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其他政党很大的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的政党也都有纪律,但如果给他们讲“规矩”这个词,就会有很多人听不懂。因为,规矩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的政治规矩、社会规矩,乃至家庭规矩。中国人教育孩子必须从小就要立规矩,有教养的家庭规矩都很严。规矩带有伦理性和法理性相统一、强制性与自觉性相统一的特点,更容易为全体成员所一体遵循。所以,把纪律和规矩放在一起来加强,更具有持久和广泛的约束力,更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以纪律严明著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含了规矩的传统文化。那么,什么是党的规矩呢?总书记总结了四个方面:其一,党章是总规矩。其二,党的纪律。其三,国家法律。其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这第四条,必须要深刻理解,自觉遵守。
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强调,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纪律是 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党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有自己的政治追求,要动员组织人民起来打败对手,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政党对自己的成员在遵守政治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如果党的组织和成员各有一套、我行我素,这个党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因此,在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总书记还强调了组织纪律,指出,严明党的纪律,必须严明组织纪律。这一条,我们可以从党的组织原则、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来理解。从党的组织原则和历史经验看,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列宁在参与苏联社会民主工党建设中就极力主张民主集中制,并且,每个党员都要加入一个党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首先强调的是组织纪律。从现实挑战看,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党内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由于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经济问题、个人问题不再通过党组织解决,逐渐的,经济组织、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有的党员心中超过了党组织、党内关系,出现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等组织纪律弱化倾向,这直接影响到党的意识,影响到党的组织制度的落实,影响到组织纪律的执行。所以,必须要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增强组织纪律性。
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就要严格执行纪律规矩,使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违反纪律的受到应有的处理,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在严格执行纪律上,我们党有要求,有行动,言出纪随,法也责众,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
7.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强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问题,腐败还是私有制度和私有思想的产物。目前为止,任何一个社会制度下都有腐败,只是腐败程度不同。从理论上讲,共产主义是一种完全公有的制度,生产力高度发达,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们的思想觉悟高尚,因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与腐败作斗争是党的重要历史课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就难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比一切私有制度有优越性。这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那么,在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影响恶劣的形势下,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呢?总书记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战略、治标与治本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在实践中取得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显著成效,创新发展了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理论。
在顶层设计和具体战略上,强调反腐败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把反腐败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贯穿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贯穿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中,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在治标与治本上,总的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但在具体推进上把 握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不断向人民群众传递反腐败的节奏、重点、信心。每年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对反腐败形势进行判断,根据形势和反腐败取得的进展,提出下一步反腐败的思路和重点,一步步地把反腐败推向深入。
总书记强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强调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惩治主要是治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是十七大期间审查中管干部人数的3.6倍,尤其是严厉查处了***、***、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这样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既发挥了震慑作用,又向全党全国人民表明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信心。
在治本上,总书记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二是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治本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制度创新也是治本之策。必须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巡视和派驻监督全覆盖,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充分证明了总书记关于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的理论正确性。
以上从战略定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谈了一些对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科学内涵的学习体会。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是发展的,随着实践的深入,会不断丰富和完善。这需要大家跟踪学习,不断深化认识。
三、仔细体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最大的特色就是严字贯穿始终、贯穿全部。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里充满了辩证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总书记高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感觉到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很好地把握了“五个统一”。
1.重点与全面的统一
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和所有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层级。这一论述,极大地拓展了从严治党的覆盖广度、内容深度和严格程度。
在覆盖广度上,从中央到基层党组织,从中央领导人、党的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从党的机关部门到政群企各个口的党组织,纵到底、横到边,立体化、全覆盖,不留任何缝隙、死角。比如,巡视和派驻监督全覆盖,党的机关部门也要巡视和派驻监督,纪委也要有人监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谁都不具备天 然免疫力,哪一级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一方净土,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马列主义的“手电筒”既要照别人,也要照自己,要用“无影灯”照射全党,用“透视机”检查全党,对感觉有问题的地方还要切片处理。在内容深度上,全面体现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上,体现在思想教育、干部管理、正风反腐、组织建设、制度执行等方方面面。在严格程度上,提出了很多过去没有提出的要求,或者过去也要求了但没有执行好的要求。有人称为“史上最严”。比如,对党员的管理,既管理八小时以内,也管理八小时以外,既管理党员本人,还要求党员管理好家人、身边人,还要管理好党员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对违规利用公款喝酒、过年过节利用公款送礼等过去认为不可以做到的事情,现在从全党范围内基本上做到了。这些都体现了全面的要求。
但全面不是平铺用力、一字平推。全面从严,还要重点突破,要点切入,带动全局。抓重点的本质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解决带动全部矛盾的解决。在力量使用上不能“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问题最突出、群众呼声最高、效益最好的方面。在工作筹划上要突出重点,打出节奏,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重点。在工作对象上,也体现了全面与重点的统一。总书记强调抓“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八项规定首先是对中央政治局的要求,总书记带头执行,然后向各级党组织延展开来,现在八项规定精神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党作风建设的“代名词”了。在内容上,既强调党的各方面建设协调推进,又突出强调抓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在纪律上,既强调六大纪律,又强调维护政治纪律。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总书记在党的建设上重点严与全面严相统一的特点。
2.知与行的统一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句名言形象地表达了知与行的关系,说明知和行两方面都不可或缺,也很难相互代替。在党的建设上,既有知的问题,又有行的问题。实践上升不到理论,永远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不实践,掌握不了群众,脱离群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从严治党是理论问题,但主要还是实践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从严,才是真正的严格。
在知的方面,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他告诫全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出大问题。
总书记更强调“行”。习近平同志的语言很有力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说到做到。比如,在反腐败上,总书记讲,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这些论述,在党内外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震慑作用?因为总书记不仅这么说,而且这么做!有这么一种现象,党中央提出一项要求时,总有一些人在观望,有的心存侥幸,只有当纪律的利剑刺到身上,刺得满身血迹的时候,他们才心生敬畏。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正风反腐的要求时,还有人在观望;当看到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这时候,那些仍然我行我素的人才真正害怕起来。2016年,在强有力的反腐败高压态势震慑下,全国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党组织交待了自己的问题。3.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人类文明都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没有继承就没有文明,没有创新就没有文明的活力。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也体现了党的建设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继承的是党的建设规律和性质宗旨等根本价值追求,创新的是具体内容和做法。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就以严著称,将其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形成了严的纪律、严的组织、严的方针。我们一直强调党纪严于国法。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延续性,与自党成立以来的严格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提醒全党要始终牢记当初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但同时,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对于党的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上,又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要求、做法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了我们党的从严治党理论,丰富了从严治党实践。这一点,体现也是相当明显的。如在强调思想建党的同时,要求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依规治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了党内法规编制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同时,坚持破立并举,分别对1978年至2012年6月出台和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两个时期出台的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系统清理,共梳理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78件,其中废止322件、宣布失效369件、继续有效487件。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专门性党内制度并存的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些都体现了很强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4.抓全党与全党抓的统一
管全党、治全党,需要全党管、全党治,仅靠党中央远远不够。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党组织,只有调动全党的积极性,才能把党管好治好,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部门、各层级。过去,我们强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一思路抓工作,也能把火车速度提起来,但到了一定临界值就很难提高了。现在,人们换一种思路,给每节车厢都安装动力,都发挥火车头的作用,临界车速很容易地就突破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建设上,特别强调调动全党积极性、发挥全党主体作用。
抓全党体现了“全面”这一从严治党的基础,全党抓则是为了保证“全面”这一基础的实现,也是保证“严”这个关键、“治”这个要害的实现。怎样才能做到全党抓呢?这就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就是空中楼阁。这就要建立党建责任制,具体明确各级党组织、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在抓党建上担负的相应职责、负有的相应责任,形成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让失责必问 成为常态,这样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压茬推进。在抓党建上,不仅党委书记、党的部门抓,领导干部对于分管领域、分管部门、分管单位的党建工作同样负有领导责任。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有人感觉到抓党建是虚的,不好定指标,不好评估;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我不是分管党建的,只要在主业上抓出政绩就好;鲜有因为党建责任不落实被问责的,导致有的单位党建宽松软。现在,明确管党治党责任制,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到位就要被追究责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出台后,我在讲课中呼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瞪起眼来,认真落实,肯定会有一批领导干部因党建责任不落实被问责。最近,民政部原党组书记、部长李立国和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窦玉沛就因为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力被问责。2016年,全国共有1.7万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总书记正在向全党传递一个信号:规定的就要落实,党规条条都是高压线。
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一线指挥员、战斗员,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总书记指出:“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怎么解决呢?一方面,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要营造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特别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就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明确相关的具体情形和政策界限,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激励保障制度,以此,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由组织把干部的翼侧和后方巩固住、保护好,让干部打消顾虑,一心一意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5.担当与智慧的统一
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大担当,也需要大智慧。没有政治担当,无从严起来;没有政治智慧,无法严起来。只有把政治担当与政治智慧结合起来,以政治担当开路,以政治智慧推进,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
总书记具有强烈的使命担当、人民情怀,这是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所在。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和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为官避事平生耻”;“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正是有了这样的政治担当,总书记成为了全党的精神支柱,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政治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点,在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和实践中体现得相当明显。
敢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总书记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善于担当的一面。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清醒,对“十面埋 伏”“八面来风”保持着强大的政治定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战略布局催人奋进,具体策略科学有效,实践结果深得民心,体现了总书记的高超政治智慧和卓越领导才能。
总之,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成果,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学习领会。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17-10-25 刘春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哪些要求,作出哪些重点任务部署?
党的十九大对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作了整体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围绕这个主题,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
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项伟大工程对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作了系统总结和高度评价。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是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卓著成效的总结。
成绩来之不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主题上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主旨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从严治党的标准更高了,从严治党的要求更严了,而且把从严治党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紧紧锁定在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提出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正是这些举措发挥了突出效果,才使得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成效。
这些重要手段、措施和思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是这样梳理的。
第一,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第二,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第三,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
第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关于这一点,我们大家有目共睹。十八大以来,一批管党治党的重要法规准则相继颁布和实施,有力保障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
第五,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
第六,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
第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根据中纪委公开的数据,五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一共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5.8万人。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 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 6.3万多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共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这是“打虎”“拍蝇”全面展开。同时在“猎狐”方面,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共追回外逃人员 3453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已有48人落网,成效突出。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成效巨大值得肯定,但全面从严治党大功告成了吗?还没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这样的判断下,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这只是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开了一个好头,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任重而道远。那些想在短短几年内靠着打几场胜仗就可以宣布大功告成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所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报告专门强调思想不纯的问题、组织不纯的问题、作风不纯的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这“四大考验”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是我们党在发挥作用、发挥历史责任的时候面临的阻碍和干扰。这种挑战、考验和阻碍是长期的、复杂的。所以,想依靠短期打几场胜仗就能够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言之过早。要做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战胜“四大考验”。十九大报告还强调,“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之所以说“四大危险”是严峻的、尖锐的,是因为它们目前正在发生且对我们的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干扰、影响甚至破坏作用。那么,在“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长期、复杂、尖锐、严峻的环境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立场和态度呢?党的十九大报告讲得很清楚:“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方向、基本定位、基本要求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做了明确的总结和概述,构成了进一步深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共有8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其中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方面是这样表述和总结的: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两句话的表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内容的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有序推进、取得胜利、实现伟大梦想的最根本保障,它是最本质的特征,是最大的优势。
十九大报告同时还说,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为什么这么说?我的理解是:在所有的社会组织、政治组织中,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这就是最高政治力量。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律,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都进行了总结,特别是突出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党的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理论总结概述的一个创新和重要亮点。
如果将党的建设进行分类的话,首要就是政治建设。对党的规律做这样的总结和新概括,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定性定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基本方略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方略体系,其中第14个方面也对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基本要求,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九大报告作出这样的概述和总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南,还是在实践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规范和纲领。所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中,我们要全面地掌握和贯彻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项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了全局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总要求意味着什么?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立了总布局、总方向和总布局。我们在实践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在党的建设的发展和创新中向前迈进,都要遵循和贯彻总要求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完整的要求,为我们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标准、方向和指南。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在总要求里,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规律用总结一般规律的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新的概念。这些新命题新概念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规律的揭示和总结。按照总要求来推进党的建设,就能够保证我们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基本要求来工作。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这是我们过去的表述。党的十九大是这样讲的:“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两个字至关重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定位,党的建设中摆在首位的是政治建设。而政治建设的一系列要求,比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对整个国家、整个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讲的是整体、全方位、全覆盖。这就是新的表述,强调的是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全覆盖的。
在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党的十九大新的定位、新的表达。这就更突出了党的建设主旨、定位、核心要素、核心方向。这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规律的揭示。党的建设首先集中在政治建设上。
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有新表述、新概括、新命题。我们过去讲党的建设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大方面。而十九大的新表述更科学、更合理,也更具有体系完整的性质。这就是:“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新表述有六个方面的建设,而且表述有深意,对于制度建设的表述是“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的建设各个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规则,都需要尊崇党章,都需要按照党纪党规来推进来完善,而这些就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融合、渗透和贯穿在前面五大建设之中的。
全面从严治党如何治?习近平同志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制度建设至关重要,而其特殊性就在于贯穿和渗透融汇融合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个新概括反映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规律。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也是党的十九大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方面的新概念、新表述,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规律和本质。党的建设固然能够用一些数量的指标、数据来标识,但今天党的建设进入到了新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时代的特征和规律,就提出党的建设自身也有质量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是从更深层次对推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数量性、指标性数据,还应该在质量方面做实,踏踏实实地把质量提升上去。这就是党的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
总的来说,十九大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全方位地概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规律,对我们党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些标准和要求,真正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所以,党的建设总要求实际上是提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在全方位概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构成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根据党的建设总要求,就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为党的建设定位、定向和定性的。党的建设首先要在政治建设上推进、深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党的建设方向正确、效果卓著,才能够实现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政治建设,而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而旗帜鲜明讲政治中的“讲政治”首先就是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把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对实践工作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关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一,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的具体化,要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具体工作要求。政治建设都有具体的政治实践任务,这才叫做讲政治。
第二,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九大特别讲到“四大考验”,其中一个考验就是市场经济考验,所以说要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如果不能抵制等价交换、货币法则、商业规则、商业习气的侵蚀,就会导致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
第三,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内政治生态能够风清气正,是有制度基础的,这就是民主集中制。这个也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任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方面要反对“家长制”、“一言堂”、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另一方面要反对“一盘散沙”的现象,组织里“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形成不了一个团队,发挥不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一条给我们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任务,就是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
第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了“三个坚决反对”,因为这些错误倾向、错误表现对党内政治生活、对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危害。
第五,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要注意,政治建设要建设得好,就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按照党规党纪来深化推进,这本身也是个能力建设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对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主要注意哪些问题、主要抓什么、完成哪些任务,作了系统部署。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第一项讲的是政治建设,第二项讲的就是思想建设。报告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人的所有行为来自于主观认知的指导,思想建设具有根本性、基础性。而且我们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大的党,那这支队伍的团结统一要有思想基础作为前提和保证。中国人实际上对这个规律总结得很清楚,志同才能够道合,这个“志”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思想建设达到标准,整个党的建设实践工作才能够有保证。报告特别提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方面,十九大报告还强调在思想建设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从2016年年初启动的,到2017年年初中央又发出通知,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具体行动、具体工程,要坚持不懈。同时,中央又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这些学习教育、思想锻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这个创新理论指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上是第二个方面思想建设方面的任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好干部标准就是选人用人的导向。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这就指明了选人用人的导向和标准。
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部分,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新的提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专业化是突出体现,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十九大报告说:“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一般的大而化之的抽象的干部标准,应当在某些方面进行结构性增强,这就是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为什么十九大突出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这样一大批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而我们的干部人事工作就是要把这样的干部选拔出来。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十九大特别讲到对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问题,要坚持什么原则?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这是组织工作的任务。而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这些要求标志着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干部队伍的标准、导向和使用,而背后体现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在人才问题上特别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人才的新观点、新导向和新标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满足的新要求,体现的新特征。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尤其组织建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十九大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来加强、充实、完善、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第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定向、定性、定位。提升组织力,就是要在组织功能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这是从什么背景或者是什么逻辑结构中产生出来的?党的政治建设是首要任务,政治建设到了基层就是突出政治功能。在这样的定位下,要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也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应该体现的主要方面。
第二,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里规定了党支部的重要职能,这些职能实际上都是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也与第一条的突出政治功能保持一致。
第三,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创新,这是十九大提出的命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要求。
第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是基层组织在组织体系建设上、队伍建设上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弱化,首先就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弱化,本来应当在基层社会治理、团结凝聚群众方面发挥坚强的政治功能弱化了;虚化,是在基层组织中,党组织的功能不接地气,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边缘化,是不能起到主导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作用,但这个作用发挥得不到位、不充分,就被边缘化了。这是党的十九大指出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克服的问题。
第五,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这对怎样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在哪些方面探索创新作了规定。
第六,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队伍建设,队伍要保持生机活力,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这就是发展党员的问题,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七,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从客观上讲,我们党的队伍发展差异,比如经济条件、保障条件的差异问题,所以说党内也要激励关怀帮扶。
第八,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中国共产党有8900多万党员,队伍规模庞大,教育管理要见实效,就要有针对性,要着眼于有效性。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十九大报告做这样的总结通俗地概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怎样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就要通过正风肃纪,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风肃纪就是要树立、维护我们党的良好的政治形象和道德形象。针对当前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群关系的良性构建、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这里讲到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就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服务人民、服务群众的情怀。
第二,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第三,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内违纪行为分为六类,即: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对于六类纪律,十九大梳理得非常清晰。正风肃纪、严明党纪,是通过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来重点强化,从而带动其余四个方面的纪律进一步严起来。
第四,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正风肃纪中,监督的手段和措施至关重要。
第五,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党员干部要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生活,要成为习惯、要适应这种状态。这为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打下良好基础。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我们要注意到,十九大如何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进行判断的?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个判断很重要,说明反腐败斗争仍然是任重道远,我们不能自满于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零容忍、全覆盖取得的巨大成效,就认为大功告成了,这是错误的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式依然严峻复杂,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乐观、自我满足。而当前的任务是,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这就是前面讲的“打虎”、“拍蝇”“猎狐”。同时,还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这一方面,十九大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党内监督主要是在三个路径上展开的:自上而下组织监督、自下而上民主监督、同级相互监督。党的十九大是这样安排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要强化,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要改进,同级的相互监督要发挥。
第二,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
第三,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最近这几年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大的任务。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我们首先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结构上的成功探索和创新。这么重大的改革必须依法进行,十九大明确指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十九大特别强调了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这是重大改革措施。
第四,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
第五,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十九大对于监督体系做了一个完整的表述,这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监督体制体系的最新概括、最新表述。这必将大大提升我们监督工作的效能。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全面从严治党大量的措施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采用的手段。那么,这个目的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党的执政本领。而且执政本领的增强不是说局部的某一个方面的,是全面的、全方位的、整体的,这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和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基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考量,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
第一,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党的十九大明确向全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向全国提出建设学习大国的要求。因为有高强的学习本领的党必然相应要建立有巨大的学习能力的国家。
第二,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这主要指的是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领导要提高能力、增强才干,十九大特别强调了领导本领包括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这些都是政治领导本领。
第三,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十九大提到改革创新本领里特别提到了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在移动互联的新时代,各级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善不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这就是本领,是属于改革创新的本领。
第四,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五,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
第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时代在发展,在前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环境,包括群众的构成、群众自身的发展与过去相比都大为不同。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也要相应提升。对于群众工作,我们党有成功经验和优秀传统,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构成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群众群体,我们怎样让过去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成功做法能够进一步得到弘扬和发挥作用,这就对我们能力提出的挑战。
第七,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做工作要出一个创意做一个规划不是很难,关键是怎么贯彻、怎么落实、怎么使这些创意规划接地气,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考验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的落实能力。
第八,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新时代有新特点,潜在的风险也好,爆发的风险也好,都对我们的党的执政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如何应对和化解风险,具体到现实工作中,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提升自身驾驭风险本领。
这就是十九大就全面从严治党为我们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本次主题的内容就谈到这了,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党课辅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报告联系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党的建设所发生的革命性变革是一个显著标志。报告从五个层面阐述了这种变革,“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等。
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使命担当。强调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始终”的历史担当,即“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报告阐明了关于党的建设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要求。在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八个明确”中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包括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
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保持长期奋斗的精神状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报告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主线、统领、着力点以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整体要求和有机联系。从八个方面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目标、任务、原则、工作重点和主要路径。以上列举了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集中论述,我们的学习应该原原本本,力求准确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从报告的整体上,从更广阔的方面,去领会和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尤其需要把握以下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关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表述,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领导定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处于统领地位。他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建设要在严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上下功夫。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保持党的政治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能够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一条红线。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表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造福人民的执政追求。在执政方式和执政力量上,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强调依靠人民。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进一步指明了党的力量源泉、执政之基和党的建设根本价值取向。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总书记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重要思想抓住了固本培元这个党的建设的根基。报告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经验。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论述,与过去把制度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并列不同,是制度治党思想的最新概括。在思想建设、固本培元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及其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把党的建设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是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坚定全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突出党的自我革命,突出问题导向。勇于直面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刮骨疗毒,坚持以零容忍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党兴党强党的光明前景。
第四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地区党的建设
地委党校 苏敏
做好阿克苏的各项工作关键在党,地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承担时代使命突破点和落脚点,在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确立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进一步明确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具体工作路径。在当前阿克苏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建设就是要为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起到重要的组织保障,提供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人才队伍支持。
一、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推进阿克苏跨越式 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决定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党的大政方针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黄三平书记所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12年 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要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首先在于把全地区各族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地委扩大会议精神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为此报告立足阿克苏工作实际,着重提出了:坚持用“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理念统一思想,用“两个率先”的政治责任统领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抓实干,开创阿克苏 1
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的组织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党员干部是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是各项事业的骨干,在阿克苏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报告重点提出了“三个不吃亏”和“三个过半”的用人导向,非常鼓舞人心。同时坚持从基层培养、考验选拔干部,这样就形成重视基层、加强基层的良好氛围。这些体现人文关怀的举措,必将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地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上来。
三、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阿克苏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者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是其它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由此可见,只有基层党组织健全,网络全覆盖,运作机制成熟,才能固本强基,才能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所以,基层重要、基层光荣,坚持在基层牢固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报告提出了以城市社区、农村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壮基层基础。同时重点抓好敌社情复杂、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的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扎实推进“安心安居”工程,使基
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加强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黄三平书记的工作报告向全地区党员干部提出了要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坚持求真务实,不折腾、不懈怠,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把阿克苏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阿克苏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不断开创阿克苏改革开放建设新局面。
报告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强化考核监督,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调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强农惠农政策、“双语”教育、就业再就业、医疗卫生保障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等等,这些措施表明了地委在推进阿克苏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中,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从而为实现地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推进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证。
作者:苏敏地委党校副校长***
第五篇:大力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成份的多样化与党组织设置形式单一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分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必然要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做出相应变革。目前看,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主要存在三个弊端。一是设置模式陈旧。绝大多数党组织的设置都在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模式,按行政区划或地域关系来设置,导致党组织的覆盖领域不大、覆盖面不广。比如,在农村一些地方劳务输出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但党组织仍然按照村屯来设置,很多应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起来。从调查情况看,我市股份合作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产业协会已达3300多个,已建立党组织769个,只占总数的23.3%。有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的还有2193个。二是跟进不及时。许多具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还没有及时建立党组织。根据农村、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设置党支部应有3名以上党员,设置党总支应有50名以上,设置基层党委应有100名以上。去年底今年初,从我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两新”组织的调查看,全市有非公有制企业4520家,建立党组织的仅有900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就更少。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出现了“空白点”。据统计,全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党员达11000多人,在打工地建立党支部、党小组仅有145个。三是设置标准把的过“死”。一些地方对党组织设置标准把的过“死”,没有按照工作需要来调整党组织设置,党的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调查中我了解到,某村党支部有33名党员,村里有2个协会组织,每个协会都有4、5名党员,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但由于村里建的是支部,他们只能建立2个党小组,在发挥作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第三,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与党组织服务方法陈旧的矛盾。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但现在看,一些基层党组织与这个要求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三不”:一是领导方式不适应。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抓法,以行政命令为主,偏重于行使管理职能,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机关,存在着较重的衙门风气和“官本位”思想,开展工作就会“瘸子打围座山喊”。在农村,存在“一刀切”、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问题。~年,我到一个县调查,了解到有一名村干部号召农民种经济作物,有2户不同意,这名村干部竟动手打人,结果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在当地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二是职能作用不明确。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缺少统一的职能定位,具体应该干什么、发挥哪些作用,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党组织形同虚设。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虽然探索出一些乡村党组织的具体职能,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查中,常听乡村干部抱怨:“现在的工作没抓手、没法干”、“支部没啥作用了”等。机关党组织没有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组织党员干部发挥服务职能和作用,党组织活动仍然停留在常规的“三会一课”、发展党员、收缴党费上。三是民主渠道不畅通。一些党组织在党内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党员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有很多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还仅仅局限在党内的讨论上,没有通过公开的办法让群众参与,征求群众意见;再比如,有些基层党组织在选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还局限在党员这个层面上,选出的一些干部党员认可,群众不认可。第四,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与党员教育管理滞后的矛盾。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带来了包括党员在内的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党员教育难、管理难成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党员,责任却在基层党组织。主要是“三个不到位”:一是跟踪管理不到位。党员长期外出不汇报,党组织对党员流向不掌握,听之任之。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对机关党员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党员的底数。但还有152名党员联系不上,没有参加这次教育活动。实际上联系不上的党员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而且第二批、第三批的流动党员数量将更多,问题还会大大增加。二是经常性的教育不到位。一些党组织开展活动不经常,有的即使搞了一些,也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党员培训内容单一,方式不活,有的培训走形式、摆过场。据对某县57个党支部的调查,能正常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的仅24个,占42.1%;断断续续开展活动的13个,占22.8%;极少或不开展活动的20个,占35.1%。有一个村支部已有两年多不召开党员大会,也没上过一次党课。三是监督约束不到位。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处置不合格党员失之于软。如对某县39个党支部1262名党员调查,其中半年以上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76人,基本不起作用的有101人。所在的党组织对于这些不合格党员不教育、不处理,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工作和威信。第五,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与党员队伍存在问题的矛盾。当前,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就是要践行“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六个坚持”。但事实上许多党员与这一内在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反差。从前段时间党员先进性教育准备工作的调查看,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存在的问题表现不同。在农村,主要是年龄老化,农民党员中55岁以上的14233人,占25.5%。素质先天不足,初中以下文化的37453人,占67.2%;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仅占34.5%。比如,有一个村号召党员带头集资养奶牛,由于不懂行、不懂技术,辛辛苦苦花高价买回来的却是“淘汰”牛。带民致富能力弱,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约占30%,近50%的党员只能发挥一般性的作用,近20%的党员家庭生活困难,落后于普通群众。在机关,有的党员缺乏服务意识,群众观念淡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不注重学习,思想僵化,不思进取;有的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拖拉,效率不高;有的纪律观念不强,自由散漫,作风飘浮,贪图享乐,甚至以权谋私,等等。总的一句话,给人的印象就是“怕、难、懒、散、慢、僵、浮”,严重影响了机关形象。在企业,有的党员意识淡化,不关心政治,对企业发展不闻不问,参与党内活动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的功利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对
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甚至带头不支持企业改革;有的找不准自己位置,不善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混同于普通群众。在街道社区,有的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政治信仰动摇,组织观念不强,不愿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有的甚至充当上访告状的“代言人”,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具体问题,暴露出我市党员队伍现状与先进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我们绥化的党的建设工作,这些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总的看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式作用得到了发挥,但也存在一些要解决的问题,个别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新时期我们党的性质、党的政治路线、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目标。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八十多年建党实践的经验总结。我觉得,当前在加强党的建设上,既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更要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掌握党的建设理论,抓住党的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怎么抓住?第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体现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党的性质问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这是因为,党的性质决定着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领导地位,决定着党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党的性质的这种界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它将党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和执政使命融入党的性质,实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上是统一的。坚持党的性质,按照“两个先锋队”的要求建设党,一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三要在坚持把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的同时,及时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第二,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一条经验。江泽民指出:“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如果偏离这一指导思想,党的建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这就昭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必须牢牢确立和始终坚持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求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过程,成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过程。把握住这一点,党的建设就抓住了根本,就会富有活力,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就有了依托,有了保证。就是要求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发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保证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列宁指出:“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消灭剥削阶级任务解决后,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包括党的建设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既有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党建的成功经验,也有偏离这个中心的严重教训。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第一位,这既是江泽民对我们党自身建设成熟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又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指明了新的思路。实践证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全党工作的大局实现好、维护好;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在手上;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当前尤其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坚强领导集体,使广大党员成为践行“三个代表”的模范。第四,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努力。十六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总目标做了新的概括,即“一个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这是江泽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为我们党确立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同时,十六大报告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四个一定要”的指导方针和“五大建设”的具体要求,从而给全党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前进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只要按照这个总目标来建设党,我们党就能与时俱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五,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江泽民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深刻认识和汲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是必须全面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的各方面工作,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在思想建设上,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在党内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组织建设上,要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善于治党治国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在作风建设上,全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谨记“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制度建设上,制度是党性、政体的集中体现。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远性,只有制度健全了,党才能依法治国,才能不断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健康发展。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持久地开展反~斗争。二是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保障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三是必须健全党内生活,发展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保证人民民主,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总之,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能够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认真落实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措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我们绥化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紧紧抓住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认真落实市委一届十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把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结合前段时间的调查,我觉得应重点在打造“五型”群体上下功夫。第一,打造“创业型”班子群体。所谓“创业型”班子,其内涵应该是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班子,善于学习、素质过硬的班子,善谋全局、善抓大事的班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班子,团结奋进、合力攻坚的班子,勤奋敬业、廉洁自律的班子。对县(市)区领导班子来说,主要是做到“六好”:即思想政治建设好、加快发展业绩好、“两风”建设成效好、选人用人导向好、利民承诺实施好、群众公论评价好;对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来说,主要是做到“六优”:即围绕大局服务优、业务工作成效优、党风廉政建设优、依法执政效能优、部门自身建设优、社会群众评价优。建设“创业型”班子群体,必须立足绥化、放眼全省来审视。全省各地市竞相发展的态势异常激烈,一些地方发展的势头很猛。绥化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经济基础薄弱,在全省处于劣势地位,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而我们的一些班子与加快创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领导市场经济能力弱、解决复杂矛盾本领差等等,迫切需要下大力气建设一大批符合发展要求的“创业型”班子群体,为加速构筑区域特色经济新优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建设“创业型”班子群体上,应该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各级班子的创业实践。突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增强科学创业的先进理念、实干创业的奉献精神和为民创业的责任意识,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创业发展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二是必须用过硬的本领来推动各级班子的创业发展。高素质的“创业型”干部队伍是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要按照创业发展的要求,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尤其要依托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办好高层次的培训班,培养一大批能创业、敢创业、善创业的优秀干部。同时,采取到发达地区挂职、到基层实践锻炼、到企业参与生产经营等形式,增长各级领导干部的才干。三是必须用实干的作风保证各级班子的创业实绩。要从全局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出发评价创业实绩。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实绩,也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实践的考验、群众的拥护。第二,打造“服务型”组织群体。建设“服务型”组织群体是结合我市实际,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提出来的。目的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服务群众的坚强集体,解决好“为谁服务、靠什么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全市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服务功能,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致富群众为重点,改进领导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成为善于示范引导、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的“服务型”组织。建设“服务型”组织群体,我理解应该抓住四个重点:一是适应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要求,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活化服务内容作为农村党组织的重要任务。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党组织设置和职能,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打牢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基础。农村党建“四个工作模式”(依托乡村党组织,由乡村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组织带领群众创办领办新经济组织所形成的“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户”、“股份合作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服务区经济联合体+农户”的模式)是绥化特色党建的重头戏,是解决服务问题的有效载体。肇东、安达、庆安等地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今后,还要继续规模推进这“四个工作模式”,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更有效地服务。二是适应城市社会管理和党员分布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街道社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入这一领域的党员越来越多,给我们如何做好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此,必须解决好制约社区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的因素,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健全多方投入、共驻共建机制,切实解决社区“三无”问题,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为主体,健全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三是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形势,强化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具体设置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符合条件的都要建立起党的组织,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围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四是适应工作职能转变的新需要,强化机关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勤政服务于民让人民满意、廉政取信于民让人民放心”的要求,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强化机关党组织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树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机关。第三,打造“项目型”干部群体。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建设靠组织、靠干部。因此,必须立足于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懂项目、不会抓项目等突出问题,以培养项目建设、工业管理和招商引资等紧缺的干部人才为重点,以树立正确导向、高校名企培育、创新机制选任为途径,着力建设一批懂企划项目、能引项目、会抓项目的项目书记、项目县长、项目局长、项目主任等“项目型”干部群体。建设“项目型”干部群体,应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树立正确的导向激励一批。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学经济,学管理,搞招商,引项目。打破传统选拔任用干部的定势,在全市叫响“谁能把经济搞上去就重用谁,谁能上项目就提拔谁”,注重在项目堆里选用干部,树立凭项目、靠实绩用干部的导向,使“项目型”干部得到承认,得到尊重,得到重用,造就一大批“项目型”干部群体。二是依托高校名企培育一批。根据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年轻、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高校学习、名企锻炼,把他们培养成为项目建设、工业管理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实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创新干部选任机制选拔一批。从加快培养选拔“项目型”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完善选任方法,落实具体措施,把是否懂经济、会抓项目作为领导干部选任的一个重要条件,为“项目型”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拓宽视野,打破行业和地域界限选拔“项目型”干部。第四,打造“技能型”人才群体。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坏关键是人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市委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实施了人才强市战略,提出了建设“七支人才队伍”(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体的发展创业型人才队伍,以经济部门业务骨干为主体的项目开发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企业家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以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骨干为主体的爱岗精业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工技师为主体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队伍,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类能人为主体的“双带”示范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中介人、经纪人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型人才队伍)的任务目标。当前,要以“七支人才队伍”为基础,建设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育得成的“技能型”人才群体,努力构筑具有绥化特色的人才队伍新体系。建设“技能型”人才群体,着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新的人才观。打破陈旧观念,牢固树立重学历不惟学历的人才评价观,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人才使用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共享观,使更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纳入视野,为我所用。特别要把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统一起来,让党员干部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二是加大人才储备开发力度。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充实“七支人才队伍”,着重掌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市场营销、畜牧养殖、绿色食品开发以及教育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实用人才,进一步扩大“技能型”人才总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出一批新的技能人才,提高一批现有人才。三是创优人才发挥作用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方面的政策规定,健全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兴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鼓励各类人才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围绕项目建设选项立项进行科技攻关,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创业的平台。第五,打造“双带型”党员群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我们提出建设“双带型”党员群体,就是要通过发挥党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带头作用,促进党员队伍自身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目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党员的实际,对“双带型”党员的内涵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求农村党员要做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机关党员要做到“带头勤政服务于民、带头廉政取信于民”,企业党员要做到“带头为企业增效、带头为企业分忧”,下岗职工党员要做到“带头学本领、带头再就业”,社区党员要做到“带头搞服务、带头保稳定”等,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加强“双带型”党员群体建设,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学、创、树”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主题实践活动意见》的安排,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学、创、树”主题实践活动,并坚持常抓不懈。“学”,就是学先进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创”,就是创一流业绩。“树”,就是树新时期党员良好形象。农村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实现“五型目标”(小康领路人型、产业带头人型、科技明白人型、市场经纪人型、群众贴心人型);机关党员深入开展“带头勤政服务于民让人民满意、带头廉政取信于民让人民放心”活动,争做“七个模范”(讲政治的模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模范,亲民为民的模范,艰苦奋斗的模范,科学执政的模范,廉洁依法从政的模范,发扬民主、维护团结的模范);企业党员深入开展“为党旗增辉、为企业增效”活动,争当“五个能手”(生产能手、技术能手、营销能手、革新能手、管理能手);社区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义务服务员”活动,成为“五个骨干”(宣传政策的骨干、维护治安的骨干、扶贫济困的骨干、发展社区的骨干、服务群众的骨干),等等。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盈之于脑、见之于行、惠之于民,达到党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