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维护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维护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C)A、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B、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且能悦纳他人和自己 C、无心理疾病 D、和现实有良好的接触
2、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的原因主要有(B)A、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 B、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 C、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 D、保健意识薄弱 3、2013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会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压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为(D)A、职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 B、许多医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C、职称评定、科室效益、奖金收入 D、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时间长
4、心理健康的日常表现,不包括哪项(C)A、乐于工作,且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B、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和现实有良好的接触 C、具有积极发展向上的心理状态 D、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且能悦纳他人和自己
5、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大约在两周以内,经过自行调整能够缓解的状态属于(B)A、正常状态 B、不平衡状态 C、不健康状态 D、变态
6、从护理人员成长特点来看,护士具有(D)的特点 A、实践性、晚熟性和个体性 B、实践性、复杂性和群体性 C、实践性、依从性和群体性 D、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
7、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ICU病房建立(C)医生分级值班制度 A、一线
B、一线、二线
C、一线、二线和三线
D、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
8、心理健康的状态有(D)A、正常状态 B、不平衡状态 C、不健康状态 D、以上全是
9、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修养要求都高于其他行业的原因为(B)A、从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公平性
B、医疗卫生技术的复杂性及信息的不对称 C、医学知识更新快,诊疗技术日新月异
D、医疗卫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
10、目前医院聘用护士的特点为(C)A、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 B、实践性、稳定性和群体性
C、不稳定性、临时性、流动性、年轻化 D、稳定性、晚熟性和群体性、经验化 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南齐诸氏遗书》叙述:“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者,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表明(C)A、医者工作负荷过重
B、对医学行业要求过于严格 C、医学的社会期待过高 D、医务工作缺乏控制感
2、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包括(A)
A、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B、从本人评价、家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C、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单位评价三方面分析 D、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家人评价三方面分析
3、人格缺陷是指(A)
A、人格的某些特征相对于正常而言的一种边缘状态或者说亚健康的状态 B、人格的不完整 C、敏感性人格 D、消极性人格
4、根据调查,目前医务人员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A)A、焦虑、抑郁和强迫 B、焦虑、抑郁和社会功能不良 C、抑郁、强迫和精神失常 D、焦虑、抑郁和挫败感
5、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的概念是(D)A、没有疾病,即躯体健康 B、躯体和心理均健康 C、心理健康,并能良好适应社会
D、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状态
6、心理障碍是指(C)
A、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B、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C、因为个人以及外界因素造成的心理状态的某—个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者是偏离
D、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7、人格和情绪的关系,哪项不正确(C)A、人格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反应
B、压力也是引起情绪情感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压力的自我调节也跟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系 C、人格决定着情绪
D、人格和情绪关系密切
8、医学工作缺乏控制感缘于(D)
A、疾病从病因、诊断、疗效、转归的不可掌控性 B、医学多学科、多部门和多个医疗环节的不可掌控性 C、法规制约
D、疾病的特征、工作特征、法规制约、客观的制约、其他因素
9、心理疾病的特点不包括(B)A、强烈的心理反应
B、一般能通过自身的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 C、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D、损害大、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10、不良状态的特点不包括(C)A、时间短暂 B、损害轻微 C、不协调性 D、能自我调整
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的临床表现
1、从个体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D)
A、抑郁 B、焦虑
C、焦虑、抑郁同时存在或在两者间变动 D、以上全是
2、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来自于(A)A、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B、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 C、医院和患者两个方面 D、医院和社会两个方面
3、关于职业倦怠,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B)A、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B、会出现情感上的衰竭和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但身体不会受影响
C、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一种知觉体验,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D、其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
4、西方学者把最常见的女性压力症状称为4个D,分别为(B)A、防御性、抑郁、混乱、反抗
B、失调、难以决策、依赖的幻想、抑郁 C、防御性、混乱、反抗、难以决策 D、防御性、反抗、依赖、难以决策
5、关于耗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耗竭是较职业倦怠更为严重的一种身心损耗状态
B、它是由于过度应激而导致的一种完全的躯体和精神的衰竭,是对过高压力或不满意工作的一种反应
C、在心理上产生拒绝,但在态度和行为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D、耗竭不但可以导致对工作的厌恶感,而且会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以及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失去同情心,工作效率低,死板、固执、嘲讽人等不良后果
6、抑郁通常表现为(A)A、心境的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患者及家人漠然等
B、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
C、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D、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情绪低落
7、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A)
A、适应问题、自我意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 B、适应问题、沟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 C、适应问题、自我关注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 D、适应问题、个人能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
8、在幼儿阶段时自我意识常常会认为(C)A、我行你不行 B、我行你也行 C、你行我不行 D、我不行你也不行
9、预期焦虑为(B)A、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
B、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C、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 D、通常表现为心境的低落
10、医护人员的自我意识问题一般不表现在(D)A、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 B、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 C、以自我为中心或者盲目的从众 D、一定的独立意识或顺应心理
医护人员的压力缓解
1、忧愁时提醒自己“愁也没有用,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属于(C)A、自我安慰 B、转移注意力 C、自我暗示 D、适度宣泄
2、人的机体对压力作出反应的三个阶段为(A)
A、第一个阶段为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衰竭阶段 B、第一个阶段为潜伏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衰竭阶段。C、第一个阶段为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接受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衰竭阶段。D、第一个阶段为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解决阶段。
3、消极的情绪反应表现为(B)A、智力功能受到影响
B、忧郁、崩溃、创伤后异常心理 C、注意力明显减弱 D、记忆力受到影响
4、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的方式有(D)A、写日记、上网、谈心、求助
B、向领导、同事、亲朋等寻求社会支持、感情支持 C、建立家庭和工作的良好界限,使两者互为增益
D、读书、听歌、冥想、散步、浸浴、运动、旅游、登高远眺
5、面对压力的正确态度和过程为(B)A、理解、接受、面对、解决 B、了解、接受、面对、解决 C、了解、面对、抵制、解决 D、了解、理解、逃避、解决
6、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是(A)
A、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 B、绝对化、概括化、消极化 C、绝对化、过分概括化、主观化 D、绝对化、过分主观化、糟糕透顶
7、日本大学医学部编制的诊断表测试心理压力,30项症状中出现15项,表明(C)A、属于轻微紧张型,只需多加留意,注意调适休息便可以恢复 B、属于轻微紧张型,无需在意,可以自行恢复 C、属于严重紧张型,有必要去看医生 D、会出现适应障碍问题,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8、面对医务人员过高的压力,医院管理人员应该(D)A、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
B、了解医务人员的困惑,建立相应的减压机制,给医务人员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 C、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对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 D、以上全是
9、医务人员战胜压力的根本是(D)A、自己制定一个压力事件表 B、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C、正确定位,客观评价自己 D、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0、关于压力,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D)A、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
B、适当的心理压力之下,能够保持比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C、需要满足可是无法满足,压力便永远存在 D、压力总会引起人的身心不适 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方法
1、把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作为考核的内容,选拔医护人员时(C)A、仅需注意其心理特征 B、只要注意其心理素质
C、不但要注意其心理特征,还要注意心理素质 D、要注意其心理协调能力
2、压力测试16条测试,若出现5条,说明(B)A、压力轻微 B、已经达到了中等程度的压力 C、压力严重 D、压力过度
3、心理健康是相对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B)A、异常行为是否出现 B、健康和异常两方面行为的频率和程度 C、身体是否健康 D、健康和异常是否交替出现
4、合理的宣泄是指(D)
A、阅读疗法、艺术疗法、工作疗法 B、阅读疗法、艺术疗法、活动疗法 C、借助一些医疗设备,做到精神上的放松
D、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环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情绪
5、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个体要达到和谐,首先是(A)A、心态的平和 B、性格的健全 C、身体的健康 D、工作的稳定
6、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会表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本质原因在于(A)
A、心理和感情上抵触压力,不能正视压力的存在,更不能由衷地接纳和科学地处理它 B、经历的压力事件太少 C、心理素质不够强硬 D、压力太大
7、活动调适法指(B)
A、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紧张的身心
B、通过从事有趣的的活动,以达到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类方法 C、唱卡拉OK,让身心得到舒缓
D、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环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
8、往往一个人经历重压、混乱而又不能逃避之时,心理的防御作用会把这种情绪和负性能量转换为躯体疾病表现出来,是因为(C)A、疾病有释放压力和逃避现实的作用 B、患病可以引起周围的注意和同情 C、A和B均正确 D、以上均不正确
9、关于助人为乐、知足常乐以及自得其乐,哪项不恰当(C)A、在自己好的时候要多助人为乐 B、在自己过得一般时要知足常乐 C、当自己处于顺境时要学会津津乐道 D、当自己处于逆境时要学会自得其乐
10、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A、个人的满足感 B、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 C、身体是否健康 D、心理是否健康
A、自我安慰 B、转移注意力 C、自我暗示 D、适度宣泄
2、人的机体对压力作出反应的三个阶段为(A)
A、第一个阶段为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衰竭阶段 B、第一个阶段为潜伏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衰竭阶段。C、第一个阶段为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接受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衰竭阶段。D、第一个阶段为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解决阶段。
3、消极的情绪反应表现为(B)A、智力功能受到影响
B、忧郁、崩溃、创伤后异常心理 C、注意力明显减弱 D、记忆力受到影响
4、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的方式有(D)A、写日记、上网、谈心、求助
B、向领导、同事、亲朋等寻求社会支持、感情支持 C、建立家庭和工作的良好界限,使两者互为增益
D、读书、听歌、冥想、散步、浸浴、运动、旅游、登高远眺
5、面对压力的正确态度和过程为(B)A、理解、接受、面对、解决 B、了解、接受、面对、解决 C、了解、面对、抵制、解决 D、了解、理解、逃避、解决
6、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是(A)
A、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 B、绝对化、概括化、消极化 C、绝对化、过分概括化、主观化 D、绝对化、过分主观化、糟糕透顶
7、日本大学医学部编制的诊断表测试心理压力,30项症状中出现15项,表明(C)A、属于轻微紧张型,只需多加留意,注意调适休息便可以恢复 B、属于轻微紧张型,无需在意,可以自行恢复 C、属于严重紧张型,有必要去看医生 D、会出现适应障碍问题,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8、面对医务人员过高的压力,医院管理人员应该(D)A、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
B、了解医务人员的困惑,建立相应的减压机制,给医务人员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 C、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对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 D、以上全是
9、医务人员战胜压力的根本是(D)A、自己制定一个压力事件表 B、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C、正确定位,客观评价自己 D、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10、关于压力,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D)A、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
B、适当的心理压力之下,能够保持比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C、需要满足可是无法满足,压力便永远存在 D、压力总会引起人的身心不适 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方法
1、把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作为考核的内容,选拔医护人员时(C)A、仅需注意其心理特征 B、只要注意其心理素质
C、不但要注意其心理特征,还要注意心理素质 D、要注意其心理协调能力
2、压力测试16条测试,若出现5条,说明(B)A、压力轻微 B、已经达到了中等程度的压力 C、压力严重 D、压力过度
3、心理健康是相对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B)A、异常行为是否出现 B、健康和异常两方面行为的频率和程度 C、身体是否健康 D、健康和异常是否交替出现
4、合理的宣泄是指(D)
A、阅读疗法、艺术疗法、工作疗法 B、阅读疗法、艺术疗法、活动疗法 C、借助一些医疗设备,做到精神上的放松
D、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环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情绪
5、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个体要达到和谐,首先是(A)A、心态的平和 B、性格的健全 C、身体的健康 D、工作的稳定
6、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会表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本质原因在于(A)
A、心理和感情上抵触压力,不能正视压力的存在,更不能由衷地接纳和科学地处理它 B、经历的压力事件太少 C、心理素质不够强硬 D、压力太大
7、活动调适法指(B)
A、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紧张的身心
B、通过从事有趣的的活动,以达到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类方法 C、唱卡拉OK,让身心得到舒缓
D、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环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
8、往往一个人经历重压、混乱而又不能逃避之时,心理的防御作用会把这种情绪和负性能量转换为躯体疾病表现出来,是因为(C)A、疾病有释放压力和逃避现实的作用 B、患病可以引起周围的注意和同情 C、A和B均正确 D、以上均不正确
9、关于助人为乐、知足常乐以及自得其乐,哪项不恰当(C)A、在自己好的时候要多助人为乐 B、在自己过得一般时要知足常乐 C、当自己处于顺境时要学会津津乐道 D、当自己处于逆境时要学会自得其乐
10、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A、个人的满足感 B、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 C、身体是否健康 D、心理是否健康
第二篇: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我一直很关注。通过学习,我感觉受益良多。在培训中,老师通过一些实例,和调查的数据。说明如今教师心理健康是目前日益严峻的一个问题。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的代言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社会期望高,学生难教,竞争激烈;职业倦怠。工作是大循环或是小循环,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缺乏成就感;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较低;自我认识偏差。
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了几点调节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把教师工作当作自己的兴趣来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自然会快乐起来。如果你没办法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兴趣,那么你可以这样做:首先应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让快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多多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可以平淡,绝不可以平庸。因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样,教师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快乐的人。只有教师自己心里有了阳光,才能将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
第三篇: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呢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呢?下面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使之成为你应对压力、化解烦恼、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武器。
1.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就可以避免盲目对号入座,还可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修阅读有关的心理学书籍,也可以是参加有关课程的学习或听这方面的讲座,这样就可以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将重视心理健康变成自觉的行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是强身健体的前提,也是日常心理保健的需要。那么该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首先,生活要有规律。生活缺乏规律,会导致身体机能衰退,学习效率下降,长此以往,也很损害身心。
其次,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要尽量多听演讲、辩论、报告等,特别要重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排忧并增进心理健康。要牢记古希腊山崖上刻着的三句话: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3.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俗话说“知人虽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形成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才能做到适应环境,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不对自己过分苛求,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不盲目与他人攀比。同时应正视自己的性格,承认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逐步培养良好的性格。
4.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与人相处时,正面态度或情绪如喜悦、信任应多于反面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凡事多从多个角度想。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我们交友肯定有深浅或厚薄,对于事实已证明不可深交的人,我们也不妨浅交,不必嫉恶如仇,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即可。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论曲直,路窄林深。总之,与人相处,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我们应该有“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的精神,也应该注重朋友的忠告。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只会落得形影相吊、无人理睬的境地。
5.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主动应对心理困境,学会自我调节是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合理宣泄
如同闷热压抑的夏天,惟有一场大雨,才能使空气清新、晴空万里一样,心理的重压只有宣泄出来,才能赢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合理的宣泄就是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常见的合理的宣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大哭一场
心理医生认为,压力导致失衡,而哭泣可以使你恢复平静。人在流泪时,可把体内因紧张而产生的化学物质排出体外,缓解人的忧愁和悲伤。想哭就哭吧。选择适当的场合,纵情大哭一场,需要时不妨试试,男同学也不例外。
②敞开你的心扉
常言道,一份幸福说出来让人分享,有可能变成两份幸福;一个痛苦说出来,让人分担,就可能变成半个痛苦。因此一旦心中有解不开的结,不要隐藏。不妨找一个值得你依赖的至亲或好友,把你的苦闷与他(或她)交流。当你述说完后,你就会发现压力减少了许多,精神松弛了许多。当然如果你觉得把心中的隐私向他人述说,缺乏安全感,你也可以选择日记这个朋友,把自己心中的苦水顺着笔端流下来,心情自然会平静许多,过一段时间,当你重温这段时,或许你就会觉得自己当时是多么不可理喻。
③进行剧烈的活动
当你心中愤懑不已时,可进行剧烈的活动,如可到操场狂跑一圈或快速爬山或打一场激烈的篮球,当你累得满头大汗,再洗个热水澡,然后再美美地睡个天昏地暗。待到第二天醒来时,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昨天想不通的事,今天就能想通了。
(2)转换环境
有报道说,人们若常常生活在赏心悦目的美景中,往往精神振奋,健康长 寿。是的,当你感到愤怒时,你不妨暂时离开现场,远离发怒的环境,“耳不听,心不烦”,这样可渐渐平息怒气;或者当你受到不良情绪的压抑时,就可以到绿树成阴的地方散步或到风景秀丽的公园去游玩,或到海边去吹吹风,相信绿色的世界,大海宽阔的胸怀,能洗去你眼中的每一粒沙子,使你心中变得开阔。除此之外,来点欢快的音乐,也是很好的方法。
(3)自我安慰
遇到挫折时,有时是需要一点阿Q精神的,即酸葡萄法,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于是便不再感到苦恼。虽然自慰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例如当我们为没考过英语六级而苦恼时,不妨想一想,有多少人四级还没过呢!此时,你的苦恼就会减轻了。
(4)转视升华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从一个角度看,是消极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可能是积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考试失败,从发现学习缺陷的角度看,却是一件好事;恋爱不成,也许更有利于你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当我们在判断一个客观的事情而颇感困惑时,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改变旧有心理认知的固执,重新选择一个心理认知。
6.求助于心理咨询
当人们无法通过以上方法解决困扰的心理问题时,就应当积极求助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给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向心理咨询者倾诉,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两者的交流、磋商和指导的过程,找出问题的症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朋友们,请不要在心理咨询的门口徘徊,大胆走进去,相信出来时就是一片晴朗的天。
学习焦虑的调节
压力无时无刻地不存在于我们的四周。对大学生而言,困扰最多的主要是学习焦虑。有的大学生爱唱“也许我倒下,将不再醒来”,是许多大学生用来描述自己内心压力过大,几近崩溃的心理状态。
1.学习焦虑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担心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未能克服学习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与恐惧的情绪状态。
表现:
大多表现为学习上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烦躁、易怒等,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对考试的不安与恐惧,课堂上害怕提问,趋向回避,失眠,做噩梦等。
原因:
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一是来源于自己成就动机过强,迫切希望自己成绩出类拔萃;
二是自卑者,总担心自己不行,智力能力比别人差,担心学习成绩不如别人 三是畏惧心理以及错误的归因,害怕自己某次考试不理想,会再次失败; 四是家长、老师或亲友期望过高,人为地形成无形的压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焦虑情绪通常有低中高三种程度,并且认为适当水平的焦虑,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但若焦虑过高或过低则会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学生们应把握好这个度。
2.学习焦虑的心理调适
那么出现严重的学习焦虑该怎么办呢?
首先,冷静地分析造成学习焦虑的主客观原因。应认识到学习焦虑不仅来源于外界,最主要的还是源于自己的心理,如好高骛远、盲目攀比、急功近利或过于自卑、缺乏自信等。因此要消除焦虑就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确立合理的抱负水平,增强自信心和毅力;不怕困难和失败,保持适度的自尊心,降低对失败的敏感度。
其次,调整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方式。正确对待考试、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关系,不能把考试名次看得过重,淡化名利得失,把关注点聚焦在学习过程中。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劳逸结合,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以此避免单调重复的学习而产生的紧张。
最后,学会把自己融人到集体中。学会帮助别人,并同时求得别人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压力。
(三)考试的心理卫生
一位四年级的学生从二年级起,几乎每当期末考试,就会“感冒”,其症状有:头昏头痛、失眠、冒冷汗、胸闷、吃不下饭、四肢乏力等,吃药不见效。有几次因实难坚持考试而申请补考,可一旦考试阶段结束,他的病便奇迹般地不治而愈了。这位同学是因为过分担心考试而得了“考试焦虑症”。虽然久经考场,过五关斩六将,从千百次的考试中走过来,但面对考试,大学生们仍然压力很大。那么应怎样预防和克服考试焦虑呢?
1.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评价
考试究竟是什么?同学们应该看到,考试只不过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仅仅一次考试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2.调整考前心态,认真学习,充分备考
准备是否充分,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降低考试焦虑,就应制定合理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要懂得焦虑并不能提高考试成绩(而是恰好相反)的道理。
3.控制考试中的心态
考试中的正常心态,是防止失常,充分发挥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最重要的是在考试中保持平常的心态。考前几分钟,不必要再拿着书本大啃,相反,可以做几次深呼吸,闭目养神。接到考卷时要先把考卷浏览一遍,再按题目内容和难度分配时间。答完卷后不要过分关心对错,特别是后面还有要考的科目时,就应把考完的科目抛到九霄云外,集中精力准备下一科考试。
4.保持考试期间的身体健康,注意锻炼与营养 考试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复习时间,但过度疲劳,不但会降低思维和记忆能力,还会引发烦躁不安情绪,切不可搞“疲劳战术”,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并有一定的时间从事文娱体育活动,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同时应加强营养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也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冬季防受寒感冒,夏季防受热中暑,这样就可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参加考试。
5.掌握克服焦虑情绪的方法
如果意识到自己已经产生焦虑情绪,不要过分紧张,而应当设法放松。焦虑紧张与轻松相对立,克服焦虑的最好方法是学会放松自己。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系统脱敏法。这是一种克服焦虑紧张的有效的心理疗法。比如考试,你可以想像出这样一系列情境:“考试前三天——考试前一天晚上——考试当天早上——去考场的路上——进入考场——拿到试卷”。无疑,越接近“正题”,焦虑程度越高;越远则焦虑越低,越易克服。我们从简单处人手,先在头脑中想像考前三天自己复习功课的情形,体会心中开始升腾的焦虑,越逼真越好,然后,选用前面所讲的放松技巧,使自己身心得以彻底的放松;然后开始想像考前一天晚上的情形和感受,体会那更进一步的紧张,再练习放松„„如此类推,一个一个情境做下去,直至彻底放松。
二是暗示法。如果考试时,过度紧张焦虑,以至于思维混乱或感到大脑一片空白,手脚发颤,就应立即停止答卷,轻松闭上双眼,全身放松,作几次深呼吸,均匀而有节奏,反复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我很放松”,适当地舒展身体。等到放松后再开始答题。
6.寻求心理咨询
当你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和考试焦虑,而自己又难以根本调节的情况下,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在咨询员的帮助下,通过心理治疗和训练,及早摆脱考试带来的重负和紧张。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自我调节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航行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一个想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就应努力培养自己交往的能力,掌握交往的主动权,为此应做到:
1.给人以真诚的赞美
人都有一种天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人缘好的同学不是每天挑别人的刺,而是懂得在交往中使人心情愉悦和舒畅。赞美是一种能力,赞美不是溜须拍马,而应选准角度,恰如其分,具体实在,还要讲究艺术。称赞是全天下最便宜的礼物,赞美别人,自己一点也不吃亏。因此同学们在相处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机会给别人以赞美,如“你很能干”,“你很勤快”,“你真能体谅人”等等话语,别人听了之后,嘴上不说,心理会异常高兴和感激你,而你也会为此而充满快乐和自信。
2.给人以友善的微笑
卡耐基曾说,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差。是的,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皱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是穿过乌云的太阳。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的微笑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据说一个纽约大百货公司的人事经理宁愿雇用一名有可爱笑容而没有念完大学的女孩,而不愿意雇用一个摆着扑克面孔的哲学博士。因此,在交往中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3.学会倾听
如果你不想让人讨厌、嘲笑或轻视,应做到:
第一,耐心倾听,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用点头或眼神表达反馈等; 第二,切忌从头到尾只谈自己的事; 第三,不要轻率打断对方的话; 第四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不要问自己不需要知道的事情。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在有些场合,由于你说了很多话而没有注意倾听,你至少做了两件对你十分有害的事:
⑴尤其在同行或比你强大的人在场时,你暴露了你的浅薄与无知; ⑵由于你的滔滔不绝,你丧失了向别人尤其是专家学习的机会。
4.善用幽默
幽默是一种出色的语言艺术,是交往中的润滑剂。苏格拉底有一次和学生在家中讨论问题,泼悍的妻子开始大声吵闹,最后端起一盆水向苏格拉底身上泼去,如此场面,苏却轻松地对学生说:“我知道雷声过后,必有大雨。”他的妻子听了也大笑起来。一句幽默化解了怨气与冲突。人与人交往中,善用幽默者往往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的魅力。
5.学会争吵与批评
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交流中同一句话由于语气、语调、面部表情不同,会出现不同含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而争吵,但争吵中应该注意:切忌不要用过激的话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不要为了一点芝麻大的小事而争吵不休;凡事都要问一问为此争吵值不值,争吵的意义和收获会是什么等。批评别人时,更要注意不要直来直去硬对硬的训斥对方,让人难堪。批评时应尽量委婉,推心置腹,以诚相见。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诸如记住对方的名字、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大事精明、小事糊涂等等。当然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不仅要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真诚、热情、自信、谨慎、宽容、助人、理解等成功交往的品质,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交往中的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
究竟智力是什么?怎样才算聪明?一位西方学者讲述了下面这个小故事。两个同龄的男孩,其中第一个男孩老师认为他很聪明,他的父母也因此而骄傲,于是他也自认为很聪明。他的智力测验成绩出色,功课优秀,获得许多的奖励证书,这一切都表明他在学业领域中出类拔萃。而第二个男孩很少有人认为他聪明,他的测验成绩一般,综合考评勉强合格,至多也仅仅够得上机灵或有点小聪明。当这两个男孩走进森林中时,他们遇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问——一头巨大、凶猛又饥饿的灰熊从树林中向他们扑来。第一个男孩迅速算出 17.3秒后灰熊将追上他,于是大惊失色,回头去看第二个男孩。后者正镇定自若地脱去旅行靴换上跑鞋。
第一个男孩冲他说:“难道你疯了?我们怎么跑得过灰熊呢? 第二个男孩答道:“没错,但我跑得过你!”
故事中的两个男孩都很聪明,但他们思维的方式和深度却各不相同。第一个男孩迅速宁析了问题,但他的智力到此为止。而第二个男孩不仅确定了问题所在,而且得出了一个保全自己的办法。从求生的意义上讲他显示了成功智力(当然,从道德意义上说并不可取)。
成功智力观由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斯腾伯格(R.J.Stemberg)提出。他认为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成功不仅仅是伟人、巨匠的专属,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 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
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
一、分析性智力
定义:
作为成功智力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分析性智力指的是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分析性智力可用于不同的目的:在问题解决中,其目标是从一问题情境(如没有足够的钱买一辆车)出发,沿途克服许多障碍,最终达到该问题的解决;在制定决策时,其目标是从许多可能中做出选择或对机会做出评估(如在现有资金的条件下选择一辆最能使你满意的车)。
作用:
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又成为下一个问题产生的基础,例如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解决了继续深造的问题,从一个较为紧张的环境进入到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但新问题马上又接踵而至,如最普遍的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还有紧接着的过级考试、实习等问题,等到找到自己的定位了,突然发现毕业来临,又要做出择业还是考研的选择。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应当注意培养分析性智力以准确地辨认出问题,并对问题恰当的定义,然后有效地形成策略,合理地分配心理资源以及对自身行为进行监控与评价,运用分析性智力我们能找到尽可能好的解决办法。
举例:1974年,美国底特律汽车公司面临着销售滑坡的困扰,董事会认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在于扩大车身规格,走奢华之路。然而不久石油危机袭来,小型轿车开始受人们青睐,而日本乘机将小型轿车推向美国市场,使底特律汽车公司差点落人濒临破产的境地。所以说只有对问题加以准确定义,才能最终解决它们。其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之所以真正的问题很少得到解决,是因为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解决错误的问题上。具有良好的分析性智力的人能准确地定义问题,他们会在一开始就斟酌什么样的问题值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暂且不顾。分析性智力使我们对一个问题信息的了解总是尽可能地准确,并着重于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使我们在斟酌风险与回报的概率之后选择最优化的资源分配方式,这并不是说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就不会错误分配资源,但他们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会回过头来考虑结果,如果和预期的相去甚远他们会重新分配自己的资源,分析性智力还能帮助我们准确、有效地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加以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因为在解决问题中如不对进程和结果加以监控和评估的话,常常会导致产生错误的答案。
二、创造性智力 定义:
创造性智力指的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的信息,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东西,产生新颖有趣思想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这种智力在影响成功的众多因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把具有创造性智力的人看作优秀的投资人,并借用股票交易中的“低进高出”来描述创造过程:“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低位买进,高位售出;他们衫[战公众,而后又彻底领导潮流”。“低价买进”指买进一个尚不被人们重视或认可,但具有增值潜力的观念,然后就努力让别人相信这一思想观念的价值所在,如果最终他使别人意识到其思想的价值,那么他就“高价售出”——将思想传递给他人。所以,具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敢于与公众和世俗对抗,不怕别人怀疑、轻视和嘲笑,敢于面对公众和世俗的漠视和反对。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至少在某些领域中的创造力要高于平均水平,而在其他领域中则低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在一个领域具有创造性智力的人,不一定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具有。我们说一个人是创造天才,但仅局限于一些特定领域,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特定的领域中成为天才。创造力是需要自我培养的,这已是毋庸置疑的结论。大学校园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同学们的创造活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如何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下面的建议值得大家参考。
建议:
1.主动寻找行为角色的楷模
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都拥有一个好的角色榜样,如果我们想要发展成功智力那么就应当主动地为自己寻找一个榜样,而且越早越好,但永远不会太迟,也永远不会嫌早。
2.善于对假设(别人已经接受的)捉出疑问
了解为什么我们会按某种方式思考和行动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几乎所有创造性思维都起始于疑问“为什么”。
3.允许自己犯错误
人们一般总是按常规的方式进行思考,因为它是一个安全的途径,不容易犯错误。但我们要明确,探索新的领域时,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低买高卖本身就隐含着风险。
4.能合理地冒险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相对都是避免冒险的。具有成功智力的人愿意冒险但注意合理性,他们冒的险与他们探索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有关。
5.为自己寻找能发挥创造力的任务和工作。
比如学历史时,自己想像是过去的历史人物,然后想像自己会做出什么决 策,推测未来世界的蓝图。
6.主动对问题加以定义和再定义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一汽车公司高级主管痛恨自己的上司,想叫猎头给自己找一份新工作。但后来他决定让猎头帮他的上司推荐另外一份工作,当这位上司接到电话说有一份薪水丰厚的新工作时,其实他也厌倦了当前的工作,很爽快地接受了新的职位。而当这位上司的旧职位空缺时,这位主管也申请补缺成功。这种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新定义问题,为他的上司而不是为自己找一份新工作。
7.寻求创造力的奖赏和自我奖赏
奖励总是能让我们更加努力,创造性的结果本身就是奖励,但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经常给自己一点奖赏、好处,鼓励自己继续前进。
8.给自己以时间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
我们身处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崇尚快速,但创造性的顿悟不会在凭空灵光一现中发生。我们需要时间去理解一个问题,反复琢磨,然后才会产生富有创意的新思想。
9.能够精益求精
如果不具有追求完善的倾向,就难以得到最佳的结果。例如,在写论文时往往会在仍有修改余地的时候停下来,而不愿意进一步去完善。成功智力要求我们能够精益求精,要有不断完善,去追求最好的结果的信念。
10.有勇气、有毅力坚持己见
创新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招来非议、嘲讽、攻击,而真正富有创造性思想的人却不会轻易动摇,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不随大流,他们愿意在短期内付出代价,在长远收获丰厚的回报。
11.敢于挑战自己,愿意“成长”
一旦一个人有了一个主要的创造性思想,接下来就可能止步不前了将以后的职业生涯全部致力于这一思想。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自满也可能是由于思维结构越来越定型,变得固执己见。
12.了解个人-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寻找这样的环境——创造性天才能够得到鼓励,创造性思想者特有的品质能够得到嘉奖而不是惩罚。
三、实践性智力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会经常获得这样的消息,有些人在学校成绩出众,但在从业生涯中却相当失败;而有些人在学校表现平平,在找工作时却谁都想雇用他,在工作中也处处得心应手。所以说我们可能在分析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中都表现出众,但却未必能在真实的世界中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影响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践性智力。
定义:
实践性智力指丰富的常识“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找到适合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办法,然后付诸实施”。作用:
实践性智力一般用于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知道如何有效地应对面试,知道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其实在学习的环境中也具有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实用性的智慧,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才可能获得成功。仅仅具有较高分析性智力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批评家,将别人的思想评来评去,却不太会产生自己的新思想;仅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智力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些革新的想法,但并不能意识到哪些有用,也不懂得如何去推销他们,只有发展了实践性智力才能使我们获得最后的成功。
总而言之:(三种智力的关系)
我们通常有一种偏好的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绝对地只用一种方式进行思维。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有效地使用这些能力。最具成功智力的人并不一定是这三种形式的智力都达到很高水平,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当中,他们都能充分发挥长处,弥补自身缺陷,并能将其能力发挥到极致。只要充分开发你的成功智力,并加以灵活运用,你就可望取得成功!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所具有的各学科的实质性知识及其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认知心理学家把组织有序的知识结构叫做“图式”,学习者之所以能够对内外刺激做出种种不同的反应,就是由于学习者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些图式。
下面这段文字,试读一遍之后,看你的理解程度如何,能记住多少? 这个程序实际很简单。首先,你把总件数分成几组。当然,如果件数不多的话,一次就行了,„„很重要的是,件数一次不能太多。就是说,每一次太多不如太少效果好。这在短时内似乎不重要,但经常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造成麻烦,而且一旦造成错误,其代价可能是昂贵的。开始时,整个程序可能看上去比较复杂,但要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你的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读这一段文字之前,我告诉你这段文字的标题是“洗衣机使用程序说明书”,你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又如何呢?试试再读一遍,看是不是能更好理解和记忆!实验表明,事先告诉或不告诉标题,结果在记忆的数量、精确性、速度和把握中心内容上都有显著差异。
为什么知道标题后阅读理解的效果会明显提高呢?这是因为我们头脑中有使用洗衣机一般程序的“图式”,在读上述文字时,把这段文字和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结合起来,就能做到理解深,记忆牢。因此,知识的结构化对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获得,而且更要注意将知识组织得有序。
第四篇:浅析自我认知与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浅析自我认知与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结合课文,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实际关键字: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正文:
鲍勃说“不成功者的自我意识低,因而易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在外界环境消极影响之下,他们会产生高度的焦虑,因而表现不佳,而且自我激励,自我鉴赏能力不足。”可见,自我认知对一个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正确、健康的自我认知,才会引领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斑斓。下面我就几个方面阐述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包括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自我”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意识”是人心里状态的最高形式,是人的心理因素世界中的“首脑”,他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动作协调。正是在意识的管辖和指挥下,精神生活才具有稳定合理的特点。所谓“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与体验。进入期以后,我们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而从自我发展进程中,我们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阶段。生理自我是对如身高、体重、健康的认识。社会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心理自我是对自己记忆、思维、智力等的认识
(二)我的自我认知历程
1.初中中学的我变得安静了许多,有些不自信,不会在和同学们相互追打,不爱说话,并且逐渐走向成熟,学会了克制自我,实现本我。
2.高中高中的我学会了自立,塑造了性格,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个时候的我不光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知,还关心起了自己在班级、老师、同学中扮演的角色,这是一种本我的表现。
3.大学进入大学以后,突然没有了高中时的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课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迷茫二字随之而来。课余时间都应该做些什么,除了考试成绩我还应该从哪些角度评价自己、给自己定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东西。大一我做了很多事情,学生会工作、班委、勤工,也听过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参加过不少活动,读过一些课外书籍,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学习。每天似乎都过得忙忙碌碌,也不全都感到充实
(三)进行自我分析的重要作用
在我认为,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形成自我认知的黄金时期。所以大学期间能否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不断改进自己,发展自己,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学生是一群富有思想、满含激情、头脑聪颖、思维锐利的青年,但是由于阅历浅、思想不够成熟等原因还具有思想上的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自卑等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符合自己、符合社会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
与此同时,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面对诱发事件,自我的认知会对自身状态和周围人群以及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对于周围环境相处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惯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会导致自身的情绪反应,进而强化已有的判断和评价。
(四)自我认知的误区
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困惑时,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认知,其主要表现在对于自己、他人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论”和“糟糕至极”三个特征。除此之外,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形成这种软弱无力的心理品质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失恋、社会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曾经有位男同学,身高比一般男生都要矮一些,因此他一直都很自卑,很少跟班里女同学讲话,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甚至有些自闭,成绩也一直不好。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挑三捡四,盛气凌人。好象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例如,一位男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是干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时却被拒绝,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击,终日深思不得其解,造成精神分裂症。
(五)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多看些心理书籍,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不偏道,不出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如果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能解决,就应该找心理老师咨询,寻求帮助,彻底的解决心理障碍。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人大学无忧,让生活无忧!
(摘自:心理健康网、汪海燕等《心理讲课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弗洛伊德》刘烨 编译 2008年4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第五篇: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郭秀兰
摘要:在社会改革与转型时期,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历史使命,其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从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提出了判断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认为促进,改善和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的全方位维护。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精神症状
高校教师是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之时,其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笔者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一90量表)对地方工科院校149名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愉悦,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人才质量与竞争力。因此,直面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1.总体上教师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值得特别关注。虽然被试总体均分皆在常模范围之内,但有朝着超出常模范围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多个因子上与全国成人常模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说明教师整体的精神状况处于危险的边缘。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多重角色于一身,而且教师的成就感、效能感比一般职业人要求高,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普遍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冲击,如果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就会降低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甚至是处于职业倦怠状况。
2.女性教师、中年教师、讲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文科科目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处于高危状态,是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五类人群。说明高校教师的精神症状问题与其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科别等因素有较高的相关性,也预示着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出现的心理问题越多,而追求完美、高自尊、高期待、高成就感是造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3.“人际敏感”症状出现“高处不胜寒”现象。数据分析显示,年龄、职称、学位越高,“人际敏感”因子超出常模人数的比例越大,说明地位越高的人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自我形象非常关注,警惕性和防避心很强,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会越大。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成年的大学生,对老师的言行常会提出质疑,部分教师会感觉到自己的形象和权威面临挑战,不知不觉中逃避交往或与学生少交往,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工作着的,相互合作的机会不多,而工作考评、教学效果评价、科研成果展示、评优晋级等又处处存在竞争,如果处理不好,在同一单位就会相互猜疑、攻击,不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环境。
4.“躯体化”呈现年轻化趋势。即年龄越轻,“躯体化”症状因子超出常模的人数比率越高。一般讲,随着年龄的增大,个体的生理机能开始下降,会出现身体不适、精神不济等生理症状;工作时间越长,也容易患上教师职业常见的生理疾病,如咽炎、颈椎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然而,现在的年青教师过早地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生理不适,影响到生命的健康,加大了教师的忧虑,会产生身心的疲惫。近几年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英年早逝增多的现象就是一个警示。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对自己所拥有的多重角色要有所了解,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这一职业,这是教师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之一。教师职业的奉献性和绩效的滞后性比其他任何职业都要突出,经常要面对付出与回报、期望与效果等不一致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影响到对自己和职业的认可。因此,对角色的认知与接纳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一个基本心理条件。
2.健康的教育心态。即对从事的教育工作心境要稳定、积极并付诸行动。一般讲,乐观的心态能给人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和愉悦感,有利于身心健康、潜力发挥和取得成功;悲观心态的人常常怨天尤人,负面情绪大,自我效能感低,容易偏执、抑郁和敌对,影响到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和行为,关联到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3.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工作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正确处理与学生、领导、管理者以及其他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教师工作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教师工作有竞争,但更强调合作,育人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人能完成得了的。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亲和力、应变力等都是高校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
4.恰当的情绪反应。教师职业具有高挑战性,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控制自己情绪过度,保持镇静并作恰当的反应,同时接受挫折和困难的考验等,都是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任何的畏惧、退缩和过度焦虑,都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不利于教师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5.较强的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为教育者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教育和教育对象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独立的创造性活动,要具有适应社会变化需要的教育独创性,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反过来亦然,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独创性是现代社会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6.良好的应对方式。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工作的变化和情境性十分强,随时存在着抉择,有的容易迅速做出应对策略,不会引起人际冲突,但有的会让人难以选择,引起心理很大的冲突和不安,产生焦虑和痛苦。面对抉择,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来减轻或消除这些痛苦,但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只能缓解暂时的心理痛苦,不可能长久地解决问题,甚至会产生更大的痛苦,而积极的应对方式会使人思路开阔,积极进取,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人生活得更加轻松、愉快。因此,在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中,高校教师要学会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积极改造不良环境,这也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
1.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第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要真正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提高在职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意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在经济上对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另-方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认可教师的劳动,使更多有才华的专业人员进入教师行业。
第二,正确实行教育改革。教育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但如果改革脱离了教师主体,把教师当成是改革的对象,自然会遭到教师的强烈抵触,阻碍改革的进程;同时改革的方式也要适当,如果步伐过快、范围过广程度过深,脱离了学校实施的可能性,也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改革信息,并充分发挥教师在改革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步骤地进行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应该注意的方面。第三,加大教师准入门槛和在职培训力度。教师职业不仅是具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岗的,要教育人、培养人,需要具有多方面的教师职业能力。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起教师培养培训的重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能力提高了'及时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就能很快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就会变得更加自信。特别是要加强新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适当地提高教师的职业门槛,在录用新教师时,把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保证新教师的心理健康,使每位新教师以更好的心理状态走上岗位。
2.学校的有效策略和人性化管理
第一,建立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的操作机制。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之一,高校领导要了解教师心里的苦衷,在实际的决策中把教师身心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虽然学校也面临竞争,要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促使教师“实干加苦干”,但并不是必须以牺牲教师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的,如果建立一个真正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的机构和督导机制,定期给教师以检查和咨询的平台、锻炼和倾诉的空间,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师愉悦地工作是可以同步进行的。第二,健全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人性化,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对教师的行为要有直接的导向作用。目前各高校存在着-刀切的现象,不管什么科目的教师,教学科研一个样,过于重视数量,对质量相对略化。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考核也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指标,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综合评价,引导教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样的激励既有利于教师的健康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与发展。第三,改进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学校是教师的直接管理者,领导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管理中要改变只顾事不顾人、只管人不管事的做法,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做到“以人为本”,实施“赏识管理”,发掘教师的闪光点。特别是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要考虑到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既激励教师奋进,又让教师从工作中感到乐趣。
3.教师个人的自我适应与调整
第一,提高职业认识。教师职业是一个爱心的事业,要充分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责任,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和身份。同时,也要学会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注意脑体结合、张弛有度、量力而行,把工作与休息、休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
第二,改变行为模式。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其思想行为都会呈现出一些较稳定的特征,如有的教师缺乏耐性、性急,总想同时做许多事情,速度又要快,质量又要好,很少放松自己,常有个人中心主义倾向。教师的职业特点让许多教师磨合有这些人格特质,因而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善意地对待自己,常常把自我满意度定得太高,对人对事的期望值也很高,而且不如人意,就会悲观失望,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要改变这种窘境关键就在于改变自己的认知领域和行为模式,善于自我调节,把握好一个度。
第三,采取积极态度和措施。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学会驾驭,要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即及时自觉地调整自己,把回避模式转向主动模式,把情绪定向应付转向问题定向解决,在必要的时候应寻求他人的帮助或心理的咨询。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地看待问题,面对挫折,认清人生的价值,勇于挑战。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郭秀兰.社会转型时期地方工科院校教师精神状况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6).
【3】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4】俞国良,曾盼盼.略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选自《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