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06:5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xiexiebang推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 形 势 与 政 策 》课程考核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认识

一、背景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热度不曾减退,“用工荒”也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

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而用工荒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

同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有些单位的工作岗位却人员短缺,招不到人,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两个矛盾体在我国时刻存在,而它们又该如何协调,解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状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首先,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其次,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

三、原因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不是针对所有企业,也不是针对所有人。第一,就业难主要是针对有稍微较好的待遇的单位,人很多;而对于真正需要高端技术实力的企业,才会出现“用工荒”。就如计算机专业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热”,无论哪一专业,或深或浅,都要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好多单位也看准了计算机的前景,招技术人员,而且工资也不低,这样就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挤在这样的门槛里,但真正能进的却没有多少人。很多人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技术的掌握差不多,这样,一些非技术因素就成为招聘的主导因素(如责任感,对事件的处理能力„),而不像在计算机刚刚起步的年代,在很少有人懂计算机的年代,技术是主因。而在需要高端计算机人才的地方,门槛很高,而中国很缺少这样的高端技术人才,就出现了企业的“用工荒”。

第二,在一些需要体力劳动的单位,有时也出现了“用工荒”。理由很简单,很多大学生仍有一种思想:大学生应该和笔杆子打交道,对于体力劳动,工资很低,而且感到很丢人。

从深层次来讲,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有很大关系。

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中国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的巨大赢家,中国引起世界的震惊。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但是,廉价的劳动力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不在满足于现有工资,跳槽,投奔于更高的待遇的单位。这样也导致了有的单位就业难,有的地方没人干。同时,即使是同一份工作,工资高低差距也大,人们当然选择更好的。因而,劳动力变得“不廉价”。

四、对策

第一,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才能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要进一步拓宽大

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除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第三,解决用工荒,最重要的是解决“民工荒”。农民人口仍在中国占有大部分比例,解决好农民问题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可以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这是最简单易行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农民打工就是为比在家能赚更多的钱,企业不能再把他们看成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而应视为企业必不可少的员工,适当提高工资,给予更好的待遇,那么体力劳动也就不会没人干了。

2.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实际上,劳动合同法,不仅保障了工人的权益,同时,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利益。我们以前总说台资企业在大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每年春节后他们都会闹“用工荒”;然而台湾老板们早就有了对策,因为他们与自己的员工签订了固定的劳动合同;所以台资企业并没有出现“用工荒”。这样既避免了公司无故裁人,拖欠工资,同时也避免了工人无故旷休,减少企业亏损的风险。

无论是就业难还是用工荒,最重要的是政府能提出相关的政策来解决,无论是提高工资还是自主创业,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是重点内容之一,科学的解决这一矛盾,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

对“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认识

近几年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提高(如去年毕业生人数为630万,比2009年的611万多了11万),同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有些单位的工作岗位却人员短缺,招不到人,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两个矛盾体在我国时刻存在,而它们又该如何协调,解决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想找到解决办法,首先要分析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有人说,如果没有忘记大学生就业难,那么就会发现,用工荒并不是真的无工可用,全国用工缺口不过二十几万,而待就业大学生却达百万之多„但我们不能说,出现用工荒就代表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解决。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不是针对所有企业,也不是针对所有人。第一,就业难主要是针对有稍微较好的待遇的单位,人很多;而对于真正需要高端技术实力的企业,才会出现“用工荒”。就如计算机专业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热”,无论哪一专业,或深或浅,都要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好多单位也看准了计算机的前景,招技术人员,而且工资也不低,这样就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挤在这样的门槛里,但真正能进的却没有多少人。很多人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技术的掌握差不多,这样,一些非技术因素就成为招聘的主导因素(如责任感,对事件的处理能力„),而不像在计算机刚刚起步的年代,在很少有人懂计算机的年代,技术是主因。而在需要高端计算机人才的地方,门槛很高,而中国很缺少这样的高端技术人才,就出现了企业的“用工荒”。

第二,在一些需要体力劳动的单位,有时也出现了“用工荒”。理由很简单,很多大学生仍有一种思想:大学生应该和笔杆子打交道,对于体力劳动,工资很低,而且感到很丢人。

从深层次来讲,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有很大关系。

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中国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的巨大赢家,中国引起世界的震惊。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但是,廉价的劳动力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不在满足于现有工资,跳槽,投奔于更高的待遇的单位。这样也导致了有的单位就业难,有的地方没人干。同时,即使是同一份工作,工资高低差距也大,人们当然选择更好的。因而,劳动力变得“不廉价”。

解决就业难,最简单的办法是要企业能够扩大招聘人员数目,国家政府能够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解决就业难的方法之一。近几十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事例充分彰显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实力:如杨致远和雅虎,于1999年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建的“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都显示的大学生的风采。而这种自主创业,又会给其他人增加就业机会。另外,现如今,好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更深层去学习,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或是为以后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解决用工荒,最重要的是解决“民工荒”。农民人口仍在中国占有大部分比例,解决好农民问题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可以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这是最简单易行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农民打工就是为比在家能赚更多的钱,企业不能再把他们看成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而应视为企业必不可少的员工,适当提高工资,给予更好的待遇,那么体力劳动也就不会

没人干了。

2.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实际上,劳动合同法,不仅保障了工人的权益,同时,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利益。我们以前总说台资企业在大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每年春节后他们都会闹“用工荒”;然而台湾老板们早就有了对策,因为他们与自己的员工签订了固定的劳动合同;所以台资企业并没有出现“用工荒”。这样既避免了公司无故裁人,拖欠工资,同时也避免了工人无故旷休,减少企业亏损的风险。

无论是就业难还是用工荒,最重要的是政府能提出相关的政策来解决,无论是提高工资还是自主创业,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是重点内容之一,科学的解决这一矛盾,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部门在解决群众就业的过程中,要推进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机制,让更多的就业者能够拥有一技之长,而且,所学技术要紧紧结合企业所需。在解决就业问题时,政府部门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就业率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着力提高民众的就业质量。那么,采取更多举措,做好对就业群体的培训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才刚提到的,政府要尽量增加将就业岗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府还应该加快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人民日报)。只有加快产业调整,让其更适合当今中国的经济形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大矛盾。

另外,政府可以鼓励在校大学生有专研精神,并出台相关政策经济政策(经济补助)使大学生自身发展不局限于本科毕业后找工作,而是继续深造,为中国高端技术方面培养人才,改善高端技术科研方面缺人才的现象

有人说中国的“用工荒”远不及就业难严重,也有人说用工荒是中国经济形势下的一种伪现象„总之,这两者的关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没有人会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解决这二者的矛盾,政府要出力,企业要伸手,更关键的是,要看企业对于政府政策的支持程度和企业自身的运作。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

用工荒PK就业难 “大学生赚不过农民

工”?

前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全国“两会”以及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对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表明,“供需失衡、同专业人才过剩、薪酬低”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鲜明特点。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还在继续恶化。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已俨然成为一个影响国民教育和经济两大领域的社会问题。

在大学生劳动力大量剩余的同时,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出现了“用工荒”。“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看似矛盾,却同时在中国存在着。本文将从原因、对策等方面全面分析这一现象。

原因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学生的基数成倍增加,从06开始,大学生就业达到扩招后的高峰,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和实际毕业人数严重失衡,求职竞争空前激烈。而另一方面,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却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个失衡的天平显然倾斜得更厉害了。此外就业的结构性也存在严重不足,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由于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成为空白,失去竞争优势,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外很多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而企业所需要的是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有经验的人才,只会纸上谈兵的大学生自然不能受到青睐。

而在企业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加之大学生的大量剩余,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选用更加挑剔。一般企业都已停止招纳新手,而选择综合素质好、专业对口的人才。尽管如此,面向大学生的岗位还是能迅速饱和,运气和实力不够的人只能被关在门外。而在大学生“不屑”触及的低端产业,包括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尤其是需要熟练技工的岗位,却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这就是“用工荒”的真正原因。大学生和农民工都不具备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而拥有这些技术的技工却随着大学生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成为稀缺资源。由次可见,“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并不是矛盾的存在,而是相互助长、共同恶化的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势必仍将长期存在,而“用工荒”是暂时的,但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其后果仍是不可预计的。

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产生原因,当务之急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在这点上,政府应对此有所作为。一方面应该把经济中心调整到科技创新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使企业能吸纳更多高校人才,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另一方面应该保持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注重培养民工技能和素质,在解决“用工荒”的同时,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链。高等院校方面,在合理确定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改革教育体制。应当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根据专业和方向,有目的给予学生实习机会,帮助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并鼓励学生到企业以外的地方发展,拓宽其就业道路。个人方面,作为大学生首先在在校期间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更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所面对的就业机会也会更多。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盲目投入热门行业。高新产业并不是就业的唯一出路,技术工人也并不是什么“低等”的职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应降低就业的期望值,要有“低起点,高目标”的觉悟。此外,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考虑并勇于自主创业。全国多个省市都已实施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下,选择合适的行业,以勇于创新、乐于拼搏、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不仅能很好的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能为社会劳动力的供求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而企业方面,应该摒弃学历的偏见,降低招人的门槛,启用真正适合岗位的人才,实现劳动力价值的最大化,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能力和经验不足的员工,应当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从而弥补“用工荒”所造成的空缺。

总结

从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来看,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对“用工荒”问题也因此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根据上文的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它们是社会性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个人、企业乃至家庭等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克服,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必需的。

第四篇:浅析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浅析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09市销 林钻 09110214115  摘要: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得尤为明显,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对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提出对策

 引言:企业用工荒,是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必经阶段,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一个缩影。为此本人通过实地采访宁波某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企业方面的调查了解到了一些相关问题,及本人的一些建议。

 调查分析:调查的对象为某塑化厂,招聘对象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与塑化有关的技术型人才,一类是企业管理类及财务类人才,一类是车间的普通工人。在采访该工厂负责人的时候,他向我表示最近确实招工有困难,首先是车间的普通工人,对于这类工人企业对他们的学历要求不高,主要以外省的务工人员为主只要他们肯吃苦耐劳并且接受工厂的薪资,基本都会录用。但是现在的这类工人也不好找,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对工厂的薪资要求较高,对工作环境及工作时间也有较高要求,而这些对于他们这家企业来说很难达到他们的要求,工厂经常性会要求工人加班,虽然对于工人来说也可以选择不加,但如果不加班仅凭基本工资是不够的。负责人向我述说上次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这工作,但仅仅一个月就不干了,原因第一工作太辛苦,第二环境太差,车间里充满了刺鼻的塑料味,第三工作枯燥而无技术含量发展空间有限。这就是第一类人员的招聘难问题,也是对于他们这种生产类企业来说最大的招工问题。第二类是管理型人才,一般的管理类职务他们的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按理说这类员工应该是企业占据主动权,但事实上这类员工的招聘也并不容易,现在的应届毕业生都对薪资要求较高,并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看不上这样的小企业,他们认为应该进入国企或者是外企在这种小企业是鲜有发展空间的,另外,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虽然理论知识强,但实践不足,刚入职场的他们很难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也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无法给予他们满意的薪资的原因。所以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产生了就业难的问题,因为大企业的岗位根本远远无法满足每年海量的应届毕业生。最后一类则是技术型工人,这类工人应该说是当前比较吃香的,对于他们这类生产类企业来说最需要的人才,所以往往企业对这类员工的待遇较高,属于有价无市。综合这家企业面临用工荒问题其实也是代表了广大制造类企业面临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

(一)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的信息不对称。千万适龄劳动力上大学被“白领化”,高校扩招给农村适龄孩子更多上学机会的同时,也间接“剥夺”了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的可能性。据统计,大学扩招从上世纪末5%的毛入学率到2008年已达到23%,大学生毕业后不甘心做产业工人,纷纷扎堆“白领”阶层,导致“白领”严重供过于求。

(二)企业用人机制方面有些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攀高,利润不断缩水,薪酬待遇未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其次中小企业职工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招工难。

(三)教育制度方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方向与劳动力需求方向严重脱节。主要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岗位,而社会紧缺的各种高级技工却又是各大高校不屑于培养的。二是就业供给结构与现实就业需求相背离。普通工人所从事的低端岗位劳动量大且工作时间长,无法吸引大学生,而且新生代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关注的层面更为多样,如开阔视野、增加经历、注重企业培训、晋升。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方面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缺乏胜任力,学历文凭与实践经验脱节。

 总结: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出现,折射出一个共同的命题,即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转变“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1]黄海涛.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现象的表现及危害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2]林益彬.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3]戴前虎,刘南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J].人民论坛,2010(8)

第五篇: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用工荒分析

摘要: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最终都是为了让劳动者拥有更好的生活。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出现,提醒我们再不能抱着“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放,因为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者会做更多权衡,苦活累活,钱再多可能也没多少人愿意干。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就业,用工,大学生, 发展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30万人。国家有关部门表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今年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层次和毕业生群体庞大的现实,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一定难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所有就业群体中就业的难点。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今年我国还将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包括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同时做实“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会给予较大扶持。国家有关部门表示,随着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录取工作的结束,春节后至6月将持续出现毕业生求职高峰,人才市场的就业压力很大。

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想法也在不断地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总数的大半;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四分之三的女性、将近一半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待遇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虑因素,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工作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能否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很难让他们满意。

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近几年愈演愈烈,即便如此,由于眼光太高,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小企业做一般工人。当前,我国的第二产业还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而且从我国的大环境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还不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另外,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以前即使是出生在城市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工作,不管薪水多少,目的在于补贴家用。现在不同了,很多年轻人依仗 “父辈”,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他们可以等找到理想工作为止。

这些直接导致了就业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平衡。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想要的理想工作社会无法提供,从而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局面。

近几年,房地产火爆,中国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中国工人的生活水平却在走下坡路。买不起房自不用说,中国的城市基本上都把自己城市内的普通劳动者挤出了自己的管辖范围。虽然这两年各地的最低工资水平都在上调,却始终赶不上物价的飙升速度。工资的绝对值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同等生活水平相比,其相对值却在下降。所以有近半80后漂一族被迫离开“北上广杭深”,导致这些地方“用工荒”。

企业培养大学生要高投入,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农民工实操性很强,大学生是理论型人才,两者满足企业的不同需要,但对于企业都同等重要。不少企业认为,农民工带来的是“现时利益”,大学生带来的是“长远利益”,在还未能为企业盈利时,不会给大学生过高的起薪。一些企业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企业不得不投入时间、金钱为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这也是刚毕业大学生起薪低的原因。

供需双方认识上的误区还体现在彼此的价值取向上。企业的目标是 “物超所值”,大学生的目标是“所值超物”,只有双方的相互退让才能达成一致,如果互不让步,就会出现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企业怕“留不住人才,成为大学生的培训基地和跳板”,而绝大部分大学生有“最多三五年,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然后跳槽到更好的单位”的想法。大学生想跳槽,企业不愿当跳板,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同时大学生就业存在若干自身内部原因:

(1)某些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某些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和信息。

(2)大学生的择业观呈现以下特点: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较陈旧。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

(3)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他们的综合能力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可见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更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缺工”、“抢人”,成了节后企业老板开工后的第一件大事。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缺工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如安徽、河南同样出现用工荒,有报道说有省份甚至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外流。

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支撑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缘于国人易于满足、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还有打工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的原因。不管怎么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今,这种模式遭受了挑战,用工荒也算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回应。

虽然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工人而着急,但我们应该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依赖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也不能只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加工厂。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从社会生活领域看,它会把我们从“为了发展而发展”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享的社会环境。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两相并存,确实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单纯地以传统的就业观念落后等来解释,已经过时,当大学毕业生起薪和农民工之间基本可以划上等号时,再苛求“天之骄子”的眼高手低,显然不太现实。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用工荒同时遇上了就业难?又该用什么来破解这对看上去相互冲突的矛盾?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既然有用工荒,就不该有就业难。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即可发现两者之间又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因而,出现用工荒并不能说明就业难问题已经解决了,在低端制造业用工荒的背后,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问题其实很明了,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路径都指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用工荒在倒逼企业加快转型,不能仅满足于提高工资来吸引农民工,解决暂时的用工荒;同时,企业的升级换代又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难的现实压力。

应对策略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热度不曾减退的词语,就不难发现“用工荒”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通过数字对比,我们更加发现,全国用工缺口总计不过二十几万人,而未就业的、仅大学生就有几百万之多。我们更加注意到,全国所有的媒体在报道“用工荒”的时候,无不打上引号,可以说“用工荒”在我们这个国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伪命题,倒是就业难还将持续存在。为什么“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能如此矛盾地存在?低端制造业用工荒的背后,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问题其实很明了,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路径都指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第一,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才能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除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第三,对于农民工,各地政府加大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可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第四,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摒弃“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应提高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能够留得住人。

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用工荒”并存,真实地反映了宏观经济中的分配不公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泡沫严重等诸多严峻问题,而不是“用工荒是局部性、结构性用工短缺”的说法那么简单。这不是企业一涨工资就能解决的问题。即便企业咬牙上调工资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一旦有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它们便会死灰复燃。根本的出路在于国家应该尽快消除造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诱因。这样不仅能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局面,还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下载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论文(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透过现象和矛盾的表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企业的“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这两个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这两个截然......

    用工荒和就业难

    小谈“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象及原因 近年来,“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多的困绕着我们,用人单位无人可用,无业人员无工可干,这一矛盾越来......

    谈用工荒与就业难

    谈“就业难”与“用工荒”姓名:王子秋学号:210993240专业班级: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摘要:春节一过,一场让企业头疼的用工荒像往年一样席卷而来。尽管有太多的不适应,但 仍需......

    看“就业难”与“用工荒”

    如何认识“就业难”与“用工荒” 学 院:软件学院 班 级:11110802 学 号:20082759 姓 名:陈 婷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日 2010—2011学年北京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冷静看待“......

    解析“用工荒”与“就业难”

    解析’“用工荒”与“就业难”08级统计1班—2200801111025—秘苹苹前言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难”已不仅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代名词,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尖锐问题......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精选五篇)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摘要 世界是一个很神奇的环境,当很多人还在为被解雇和失业所困扰时,许多企业却还在为着用工荒的大难题而焦头烂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

    浅谈“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近年来的社会焦点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讨论也一直持续着。然而在当下,虽然有很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建议,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