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信用卡可行性实证调研与分析
大学生信用卡可行性实证调研与分析
摘 要:针对大学生信用卡可行性问题,研究小组以广州地区试点,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面向部分高校学生及其父母开展了非随机抽样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搜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并向银行、学校、父母及学生本人提出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调查;数据分析
一、前言
从2004年开始发行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后,信用卡的使用在各个高校中已经是相当的普及了,刷卡一族越来越壮大。大学生具有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特点,特别是西方“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观念,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这一业务。然而大学生以其固有特性吸引银行的同时,也因其特点存在着一些风险。但是,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发卡量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死卡比重大、各大银行无序竞争、学生透资难以还清贷款等等。
2009年各家银行都收缩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办理,有些甚至已经停止办理。如今,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对大学生信用卡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不得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对于已满18周岁但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及其偿还能力,并以书面形式确定还款责任,否则不得发卡。
二、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以广州地区为试点,面向学生(430份)及其父母(370份),一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2%。具体分析如下:
1.大学生对信用卡理解:一些大学生持有信用卡,但并不具体正确了解信用卡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死卡比重大、各大银行无序竞争、学生透资难以还清贷款等方面。大学生对信用卡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则办理或使用信用卡率越高。根据调查显示的数据,是否使用过信用卡的学生各占一半;对信用卡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总数的55%,其中了解但没使用过信用卡的同学占62%,使用过但不了解信用卡占了总数22%。
2.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与使用: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70%,而且82%大学生的生活费靠父母提供,在有限的生活费中,很大部分是用于生活基本费用支出,因此,可任意支出是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有的大学生把目光转向信用卡透支。
3.透支额度及其使用:42%的调查对象选择的透支金额在2000元以下,额度在2000元―5000元的占了37%,68%的大学生存在透支行为,主要用于餐饮、娱乐等方面。餐饮、娱乐方面在大学生的超额消费支出中占了57%,购买电子、高科技产品占了20%,交友费用也占了13%。
4.大学生希望使用信用卡的原因:出于信用卡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这类动机的学生占了总数34%。出于异地存款免手续费及其他优惠这类动机的学生占了总数22%,主要是出于安全性、便捷性。因为可以不用带现金,减少一些不必要繁琐的手续,付款方便,时间上的有所减短。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学会理财。
5.父母反对使用信用卡的原因:父母对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持反对态度占64%,主要是由于学生本身没人经济能力;花费无节制;怕超前消费会加重父母的负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前,养成透支习惯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卡的正确使用不明确,加上大学生自身的消费意识、理财观念不健全,最终导致了不断攀升的坏账率。学生本身没人经济能力;花费无节制;怕超前消费会加重父母的负担,况且目前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6.申请信用卡时的条件: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在申请信用卡时除了具备一般的条件外,还需要发卡行规定信用卡的最高透支额的人数占33%;提供父母签字证明占28%,父母身份复印件占20%;还有要校方提供不良记录证明等方面占19%。因此,与其他银行卡申请不同的是,在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时应严格把关,须经申请人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如果有人提出异议,该卡申请就不能被批准,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信用卡长期健康的发展下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信用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资金暂时性短缺问题,可用于支付急需购买的用品及学习、生活等方面需求;
第二,使用信用卡是对理财的初步尝试,合理地使用信用卡是学会理财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大学生通过使用信用卡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理财观念和锻炼他们的理财能力;
第三,能够使学生们提高对信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积累自己的信用记录,有利于积累信用度,便于社会建立信用体制;
第四,大学生是信用卡市场中的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与其高风险高收益的内涵相吻合;
第五,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应用新产品的意愿也比较强;他们将成为未来银行卡持卡人的主力军。因此,从诚信角度与长远角度上考虑,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发前景相当巨大;
第六,减少现金的流通,有助于提高安全性,有利于预防假币,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同时也是节约资源。
四、建议及措施
1.学生角度
(1)理财方面:大学生在培养和提高自己智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财商”。而“财商”观念,应该包括金钱观、价值观、风险观、未来观和成功观。大学生要时时掌握资金支出状况,合理安排个人收支,并学会区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懂得自我完善,科学消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理财观念和锻炼他们的理财能力;
(2)对信用卡了解方面:有的大学生虽然持有信用卡,但对如何正确信用卡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发卡行有必要在高校开展相关的信用卡知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
2.银行方面
(1)在信用刷卡后,且金额较大时,银行应以短信方式告知持卡人父母。
(2)银行要规定透支额度。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对偿还透支额的能力也是非常的有限。所以,建议发卡行在大学生申请信用卡时,要提供相关的证件,还要明确规定透支额度。
(3)增强信用卡的安全、便捷性。在快节奏的社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求效率且安全,并把此放在第一位。所以,发卡行要制定相关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申请人的安全隐私;刷卡时的手续要简捷化,做到既安全有便捷。
(4)增加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要具备透支消费、小额资金助学等学生信用卡的基本特征,并能在校园周边学生经常光顾的特约商户打折消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对理财的初步尝试,合理地使用信用卡是理财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大学生通过使用信用卡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理财观念和锻炼他们的理财能力。
(5)建立各大银行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各大银行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建立相关大学生申请卡的卡量,使用积分的档案,避免申请人一人申请多卡。
(6)银行间的相互竞争引发冲突,往往导致银行卡在盈利方面面临困难,同时市场行为也不是很规范,营销也受到干扰,所以各大银行要统一市场行为规范。
(7)申请信用卡时的条件。除了一般的证件外,还需要父母的签字(须由父母本人到场)、户口本、父母身份证复印件、在校无不良记录证明等信息。申请表包括办卡所需的基本个人信息,以及学生学历、学校、院系乃至学生所处班级等详细教育信息,还得填写一名直系亲属联系人,并提供包括其所在工作单位在内的所有信息。
(8)大学生信用卡的图案。面对有不同特点的大学生发行不同图案的信用卡封面,如卡通版、时尚版、中国传统风格、珍藏版等等。
3.父母角度
(1)父母必须陪同子女在银行申请信用卡,防止子女伪造父母签字等其他信息;
(2)监督子女使用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记录。在必要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向银行申请停止子女信用卡的使用,以防让其继续滥用;
(3)对子女从小培养良好的理财观念,进行正确使用信用卡的教育。
4.学校角度
(1)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在新生入学时就开设一门有关于大学生正确理财方面的课程。不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使用信用卡,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很有作用。
(2)严格把关大学生申请信用卡的条件。银行在审核大学生申请信用卡时,需要学校配合提供有关该学生各项资料,如在校表现情况、是否是党员、学习情况等。因此,学校在学生申请信用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3)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体系,有利于学生申请信用卡,也是一种有利就业的推荐材料。
参考文献:
[1]魏鹏.对特定申请人申请信用卡的可行性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5(11).[2]杜秀?L.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研究[J].时代金融,2012(18).[3]宋效军,周敏,黄大海,张君,高强.大学生信用卡的银行营销建议[J].银行家,2009(10).作者简介:相广萍(1981-),女,湖北武汉人,统计学硕士,讲师,统计师,研究方向:统计分析、数据研究
第二篇:信用卡市场的成本收益实证分析
信用卡市场的成本收益实证分析
追逐最大利润是每一个企业的目标,银行也不例外。在信用卡不断流行的当今时代,迅速控制信用卡市场成为每个银行的理想,所以对于一个银行来讲,最主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而将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最大利润的逻辑体系,有时也称它为盈利模型。盈利模式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一个关于利润的多元函数,即成本收益函数。它的自变量是营销收益的销售额、成本等,因变量是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限制条件是在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使商业活动实现收益大于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为了更充分的说明信用卡盈利模式,有必要建立相关模型来进行分析。因此,我们需要将影响信用卡收入和成本的因素量化,以便找到最优解。下面对于影响收入和成本的主要因素作简要说明。
构成我国信用卡收益模型的变量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刷卡回佣收入、年费收入、取现费、增值服务收入以及一定的惩罚性收入。
1.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用I1表示)是信用卡用户发生透支使用循环信贷所应支付的利息。利息收入的大小与三个因素成正比例关系,分别是未清偿贷款余额(用S表示)、未清偿贷款余额的应计息部分的比例(用 m 表示)、年平均利息率(用R5表示)。其中未清偿贷款余额的大小与年平均利息率成反比例关系。其数量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I1SmR5(1)
因此,要提高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可从增加未清偿余额的数量、增加未清偿余额应计息部分的比例和提高年平均贷款利率R5入手。增加未清偿余额可以通过采取鼓励用户使用信用卡消费,鼓励透支来来实现。R5的大小可以由银行控制,但是R5与未清偿余额成反比例关系,如果平均信贷利率太高,会降低持卡用户的透支欲望,造成透支额度降低。
2.回佣收入
信用卡的另一大主要收入来源是刷卡回佣收入(用I2表示)。发卡银行因为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消费和结算功能,并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便利,所以商家给予信用卡公司一定比例的返点作为佣金。假设回佣率为R6,总交易额为T,则刷卡回佣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I2TR6(2)
回佣收入作为国外信用卡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取得的成绩也不尽人意。按规定对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的商户,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1.4%;对一般类型的商户,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0.7%;对航空售票、加油、超市等类型的商户,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0.35%。但由于过度竞争因素的存在,我国的商户回佣连以上水平也无法保证,平均不到1%,这与西方国家的2%以上的平均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年费收入
信用卡持卡人每年应该向发卡银行或机构缴纳一定金额的费用,这部分收入是固定的。对于一些满足发卡银行某些特殊条件的用户,发卡银行或机构会给予免年费的优惠政策。这部分收入与公司的发行量成正比。目前,各信用卡发卡银行趋向于向持卡人提供降低年费或者免除年费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持卡人的办卡意愿。在收取年费的条件下,假定银行发卡量为N,每个卡的平均年费为k1,年费收入用F1表示,则其数量关系如下:
F1Nk1(3)
年费收入本来应该是信用卡业务发展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时的一项稳定收入。
4.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惩罚性收费和取现费。信用卡发卡银行为保证授信资金的安全,规范信用卡用户的行为,一般会对违反用卡协议的用户征收惩罚性收费。这类费用主要包括超额透支罚金和惩罚性利息收费。发卡银行根据客户的收入状况给每个信用卡用户一定的信用额度,信用卡用户在授信额度内可以使用循环贷款,但是如果透支额度超过银行的授信额度,超额部分就构成了超额透支,信用卡用户必须支付一定的罚金。对于发卡银行来说,在信用卡用户量较大的情况下,惩罚性收费与发卡量成正比例关系。设惩罚性收费为F3,发卡量为N,发生惩罚性收费的比例系数为k3,则其数量关系如下:
F3Nk3(4)
为了防范风险和提倡刷卡消费,发卡银行会对柜台取现收取手续费,每个银行根据面对的客户群体的不同,在这个问题上收取的费用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该费用也与发卡的规模成正比例关系,其发生符合特定统计学规律。设现金提取费用为F2,比例系数为k2,发卡量仍为N,则他们的数量关系如下:
F2Nk2(5)
此外还有一些增值服务收入:例如交叉销售保险、信用报告收入等,对每个发卡银行来说,该部分收入基本保持不变,表示为a(其他收入)。
通过对上面信用卡收入来源的分析可以推出,银行和信用卡发卡机构的收入函数F为
FI1I2F1F2F3a
SmR5TR6N(K1K2K3)a(6)信用卡的成本因素主要由资金成本、坏账成本、欺诈损失,运营成本等四大部分构成。以下是确立信用卡总成本函数。
1.资金成本
资本成本是指由于信用卡占用银行的资产而产生的成本费用,银行的资产主要来自储户的存款、资本市场上的借款和自有资金,吸收的存款和借贷属于银行的负债,都需要支付利息,自有资本的使用也产生利息成本。资金成本(C1)的大小,主要由两个要素决定,未清偿余额(S)和平均成本率(R)。未清偿余额资金有三种来源,即前面提到的储户的存款A1,资本市场上的借款A2,自有资本投入A3。平均成本率是三种资金筹集渠道利率的加权,它的大小与三种资金在整个未清偿余额中所占的比例有关。假设三种资本的利率分别为R1,R2,R3,则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C1SR(8)
SA1A2A3(9)R2.坏帐成本
A1R1A2R2A3R3(10)
A1A2A3信用卡可以为用户提供循环贷款业务,这种贷款具有免保证金,免担保,免抵押等特点,一般要求信用卡用户在规定期限内偿还贷款,如果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则每日按复利对用户收取利息,但是如果逾期180天以上仍不能归还贷款,则这笔贷款成为坏帐,它的发生是由于用户还款能力丧失或没有偿还意愿。对于银行来说,坏帐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是当客户数量较大时,大量的样本数据符合一定的统计学规律,所以,其发生率是可以预测的和控制的。假设在一定时期内,银行信用卡坏帐的发生率为R4,银行可以通过对申请信用卡的客户进行信贷能力评估等方法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降低R4的大小。仍旧假设未清偿贷款额为S,信用卡坏帐的发生率为R4,则坏账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C2SR4(11)
在未清偿贷款额不变的情况下,坏账成本的大小直接与坏账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发卡银行和机构只有通过降低坏账发生率R4,才能减少由于发生坏账带来的损失,而R4的降低只能通过提高信用卡发放标准来实现。在成熟的信用卡市场上,坏账成本一直都是信用卡成本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3.运营和营销成本
信用卡的销售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称之为运营和市场营销成本,它包括信用卡的各种支持系统的人工成本和硬件成本,以及开发和维系客户的广告促销等活动产生的成本。信用卡系统的硬件系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仅建设新网络的成本通常就要上千万美元,其投资额大小不会随信用卡用户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所以,这部分投资一般视为固定资产投资。如果信用卡用户数量少,系统利用率低,那么分摊到每个信用卡用户的成本就会较高。所以只有通过充分开发客户数量这一途径,把每张信用卡的硬件成本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系统功能的完善和维护费用一般随着发卡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计算时可将其粗略的按可变成本计算。另外,开发和维系客户的广告促销等活动产生的成本也与信用卡发行量存在明显的正比例关系。运营和营销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C3Nab(NNa)c(12)
其中Na为新发行信用卡数量,b为新发行卡的运营营销成本,c为已发行卡的维护成本。在信用卡业务发展初期,运营和市场营销成本将是信用卡成本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也符合该规律。出于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各银行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来抢占市场。
4.欺诈损失成本
欺诈损失成本(用C4来表示)对于信用卡来说也是必定发生的成本,它主要由申请欺诈成本和交易欺诈成本构成。其性质与坏账成本类似,它的发生也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是遵循一定的统计学规律,因此这种损失成本的大小是可控的。欺诈损失也是伴随着信用卡规模的扩大和信用卡办卡条件的放松而激增的一项成本。
综上所述,信用卡成本函数公式如下:
CC1C2C3C4SRSR4Nab(NNa)cC4(13)
银行和信用卡发卡机构的利润P等于收入F与成本C之差,若收入大于成本,则信用卡业务盈利,反之,则信用卡业务发生亏损,如果相等,则信用卡处于保本状态。
PFC
S(R5RR4)TR6N(K1K2K2)Nab(NNa)cC4
假设平均单卡未偿余额为s,将其带入上式,就可以得信用卡的盈利与发卡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PN(sR5K1K2K3sRsR4c)Na(bc)C4
从上面得到的利润函数可以看出,信用卡的利润与发卡量成正比关系,但是与新发行新卡数量成反比。这说明一味的新增信用卡数量不一定能够增加利润,也就是告诫银行不要盲目的发行信用卡。
第三篇: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实证分析又称实证方法,就是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假说前提出发,构建理论模型,通过可获得数据样本的计量和检验,判断理论模型的真伪,并进一步分析经济行为的动机和预测经济后果一种分析方法。采用实证方法时,人们一般只考虑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的效果。
历史上,现代物理学和数理经济学对实证方法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世纪以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使十分强调利用数学工具来完成对其理论的演绎推理过程。
二、实证分析的四个步骤
1,提出理论假说的假设条件和中心内容。这是实证研究过程中首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一般来说,理论实证主要关心在高度简化的形式下,有关研究对象少数几个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其他变量则被舍去。
2,建立假说模型,推到主要结论。这是实证研究的核心
3,理论假说模型的经验检验,即运用回归分析和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对理论假说的假设条件进行验证,对理论模型推导出的主要结论进行验证。4,验证理论假说,并由此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对验证结果进行解释。
三、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
理论实证属于实证分析的第一阶段,又包括两个小阶段:一是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概括出研究内容的基本关系和基本假设条件;二是以此为基础或出发点进行理论逻辑演绎。重点在于提出理论假说的雏形,理论实证过程的基本框架和结论并不是逻辑演绎的直接结果,而是已存在于研究者大脑中的假想形式。理论实证过程属于实证分析的范围,尚未得到经验事实的检验。因此,理论实证过程所得到的结论还只是在实证逻辑上成立的理论假说。
经验实证是对经济理论提出的假说和推演的结论进行统计检验的过程。任何理论结论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方可称作科学地结论。一般如果经验实证对理论假说及其结论做出否定,即得到了证伪的回答之后,就要修正或重新进行理论实证。经验实证具有能提供理论实证的前提或引导理论更符合实际的功能。
一、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剥离价值判断不同,规范分析掺揉着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经济活动如何达到或者符合这些标准,并以此作为经济决策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规范分析力求回答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而不仅仅“是什么”,“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等问题。这里的价值判断是指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即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该做还是不该做,如何去做的问题。
二、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结合运用
实证和规范的争论至今仍未结束。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孔德实证主义到库恩的范式理论这段历史,展示了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在哲学上围绕“价值判断”的争论。若排除经济现象与经济问题中若隐若现的评价性价值判断,仅包含描述价值判断,或者竟可能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的情形下,实证经济分析呗作用于那些纯粹经济事实判断而建立起实证经济学,这样的经济学除了是一对尚未被证伪的具有一定统计规律性的假设集合外,对经济实践没有什么意义。要使经济学达到认识论的目的,势必需要以这些被实证检验了的假设为前提,去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并将包括经济政策建议在内的规范经济研究成果用来指导经济实践才有意义。实际上,当实证经济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可能途径等时,他已经是在进行规范研究了。因为这些可能途径的提出一定是取决于某些前提假设条件,由这些前提假设条件规范演绎而来,研究者潜意识中的价值判断于无形中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只要实证经济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实际上就已经规定着未来政策等的选择范围与方向,这不可避免的含有规范成分。
如今的经济学,实证经济分析方法本身已非纯粹的经验归纳,其中包含了演绎法的运用,即从归纳出的假设命题出发进行演绎以求得可供观察的结果,然后将该演绎所得的结果与实证经验相比较以检验所求证的假设命题。
从主流经济学看,实证分析一致占主导地位,但除了非主流学派外,一些西方科学哲学和主流经济学家已注重二者的结合。规范以实证为基础,规范演绎分析的前提和成果均须经过实证检验;实证以规范为前提,经济学研究目的在于讲政策建议在内的规范分析研究成果用来指导实践。这一目的成为推动实证分析靠近规范分析的动因。
例如,在回答失业和通胀问题时,早期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的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此时的规范研究就是要确定以牺牲多少的通胀率来提高现实中就业率才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这样一来,实证研究为规范研究提供了载体,规范研究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指明了方向。
规范分析的结论说明需要用到实证分析,因为实证分析可以将经济思想表现的比较深刻。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本质的特征是实践,不仅如科学那样解释世界,而且能如人那样改造世界。经济学不仅要提供解释世界的“是”的知识,而且还有通过规范性分析建立“应该是”的价值型和规则性的知识,为经济实践提供平价尺度。
历史归纳和抽象演绎
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在演绎论证中,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相反,它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
比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是“大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是“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则是结论,也是论点。
在理论的推理逻辑上,经济学长期存在两条基本路径来进行分析、挖掘和完善:一是归纳主义的,一是演绎主义的。
一般来说,演绎分析往往存在一些一般性的先验假设或者抽象定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理性推理而得出一系列具体结论;相反,归纳法则更具有经验主义特性:往往要从具体的前提中得出一般的规律,或者从历史资料推测将来的结果。
事实上,这两者都是社会科学中具有互补性的理论构建的分析逻辑,任何理论研究都需要兼顾这两者;但是,基于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不同学科和学者所选用的具体手段又各有所偏重。一般来说,自然科学主要运用一些基本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因而倾向于采取注重形式逻辑的抽象分析方法;相反,社会科学则需要应用多视角的理论对具有极大差异性的具体事物进行分析,需要详细剖析分析对象的特殊性,而解决特殊性问题的基本思路则往往来自对其他各种相似社会现实的归纳。
经济学中历来就存在注重检验的归纳主义和注重形式的演绎主义这两种传统,并且,两种传统一直在相互争论、相互排斥而又相互补充和相互吸收中发展。那些自然科学出身的经济学家会强调抽象的演绎主义分析路径,而那些本身就是社会科学出身并且具有非常渊博的历史知识的学者则更为注重历史的归纳分析方法。当然,既接受良好的技术训练又有渊博知识的经济学大师则往往主张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统一,斯密、穆勒、马歇尔等都是这样的例子。
例如,尽管马歇尔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技术经济学大师,但他在发展抽象分析的同时,也没有排斥归纳法;事实上,马歇尔一直强调,在研究问题时必须从事实中搜集论据,经济学不是真理本身而是一种发现真理的原动力。为此,马歇尔强调,“归纳法借助于分析和演绎,汇集有关各类材料,整理它们,并从中推出一般原理或规律。然后演绎法一时又起着主要作用,它把这些原理彼此联系起来,从中暂时求出新的更广泛的原理和规律,然后再叫归纳法主要分担搜集、选择和整理这些材料工作,以便检验和‘证实’这个新规律。”
然而,尽管如凯恩斯所说,“演绎方法不只是包括演绎一个阶段”,“在其完整形式上,它包括对实际运行力量及运行不同条件的调查,并且通过求助于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现实,检测其结果在实际现象中的应用性。经济研究自身利用其演绎阶段有时会很方便,在经济学的纯理论中这点尤其突出。但前提并不是随意选择的。当纯理论假设经济力量在人为简化的条件下运行时,它仍主张调查的结果与实际运行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吻合的,并确实在实际经济世界中以居于支配地位的方式运行”。
同时,自边际革命以后,随着数学大量引入到经济学中以及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进入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对于“工具理性”的尊崇已经使得经济学家发展出一种精致而繁琐的数学语言;结果,在给予经济学思想以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同时,也抽象掉了经济学所必须关注的历史与制度这些重要的路径依赖要素,抽象掉了经济学思想背后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因而也同时消解掉了古典经济学中始终坚守和洋溢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立场。特别是,自马歇尔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之后,其追随者夸大了经济学的抽象化能力,并逐渐形成了目前西方经济学界彻底漠视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主流氛围,抽象演绎分析也成为新古典经济学根本性分析思路。
当然,这种演绎分析在经济学中并不是不需要的,但问题是,演绎所基于的基本公理或前提是否正确?它们又是怎样来的?这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否则基于演绎的分析就成为一种同义反复或者仅仅基于数学符号的逻辑游戏。
历史沿革:
自社会科学各分支分裂开始经济学就日益偏重于抽象演绎的方法。究其原因,随着经济学逐渐从其他学科独立出来,经济学将其研究内容越来越限定物质资源的配置之上,从而导致其研究方法也发生了相应转变:基于经验的归纳色彩越来越淡薄了,而演绎主义的分析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采用。配第力图应用自然科学中已经发展起来的实验方法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力图探讨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到了17~18 世纪,西方哲学逐渐兴起了“预先假设”和“演绎”的方法,这进一步推进了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取向;特别是,抽象演绎倾向在边际主义的影响下迅速壮大,新古典经济学则最终确立了它的支配地位。
尽管如此,斯密也并没有完全抛弃归纳的分析思路,相反,在其著作中往往同时包含了归纳和演绎的分析路径:一者,他相信事物的“自然”秩序可以从一般判断中演绎出来;再者,他又更经常地用实际历史过程来检验自己的结论,从而从一种抽象上升到了他所处的经济世界的真实的复杂状态。例如,如果通过演绎推理斯密提出了工资均等化趋势的学说,那么,他还会用归纳研究的方法揭示出阻碍和限制这种趋势的因素;而如果斯密主要基于抽象分析而谴责地方产业保护,那么他还会以具体实例和多种多样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如果斯密提出增进富裕的“自然”过程,那么,还会做一种历史观察来揭示富裕增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况。实际上,斯密的方法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混合物。理性主义使他能够以少数几个最重要的原则为基础构建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而充溢于整个著作的经验主义则使他的思想非常现实。
事实上,尽管李嘉图因其个人经历而熟知商业与经济生活的现实情况,但由于没有受过历史学和哲学的训练,因而他在论证过程中几乎没有使用归纳法,没有将历史或经验数据集中起来,从而也没有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从事实到理论的思维。相反,李嘉图却充分发展了他的抽象能力,用严格的逻辑把经济整体简化为几个变量,并在不言自明的假设上用逻辑的方法推理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论述了总的规律。
特别是,随着经济学日益抛弃对社会制度的关注而将其研究对象转向如何最大化收益的私人领域,经济学的抽象化又获得了新的发展,以致经济学理论也逐步转化为数学形式的定理,这在边际革命之后逐渐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并主导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取向。
抽象演绎分析主流地位的确立
(1)早期的古典经济学非常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制度和行为的历史传统。但是,李嘉图之后,古典经济学就日益走上了抽象演绎分析之路,霍奇逊认为,李嘉图和西尼尔的抽象和演绎分析与斯密和斯图亚特对历史和制度的关注截然相反。
(2)即使抽象演绎分析日益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古典经济学的主流,但是,当时还存在另外影响甚大的历史主义等经济学流派。在历史主义者看来,经济学就应该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应当把经济活动置于其他社会脉络之中,而不应当以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方式来对待经济活动,更不应该如现代主流经济学那样把经济学视为应用数学的分支。
历史归纳法对经济学的影响
(一)主流经济学过度演绎推理的做法不科学。在一些人看来,历史的东西往往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而基于公理推断的东西则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客观地讲,经济学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并辅之以数学化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向自然科学的一种靠拢。但如果以为像自然科学一样在少数公理的基础上构建起逻辑大厦,就意味着经济学自动走向科学殿堂的想法未免太天真。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即公理本身是否就存在统一性或不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不同呢?按照尼采的看法,所谓的公理实质上是一种没有办法通过进一步推理证明的无条件的命令。既然公理本质上是一种信仰,而信仰显然会随时间、地点和任务不同而不同。因此,建立在公理即信仰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大厦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外观和内在结构。公理的存在可以使我们不顾事实建立起庞大的演绎结构,这已经成了经济学根深蒂固的传统”。事实上,脱离具体历史条件而抽象出来的经济学公理,如理性经济人等在现实环境中也遇到质疑。这种抽象演绎的结果不仅无助于经济学科学性形象的树立,相反还损害经济学的科学性。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对经济学基本理念的信仰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巨大差异。亚当·斯密教条地认为,在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下,经济生活会自动趋于最优状态,不会存在经济过剩和失业。而1929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彻底打碎了人们对市场机制的信仰,转而寻求政府干预。
(二)宏观经济学的诸多成果得益于历史分析的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有四个:通货膨胀、就业或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显而易见,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对象,如长期的经济波动,均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历史数据和历史事实。即使在微观经济学的问题中,同样也无法回避时间序列的探讨。由此可见,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抽象演绎法所作的努力,即通过形式上的数理化来完成对经济学的科学化改造并不能摆脱历史数据的支撑。
(三)经济学中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都不是哪一家一派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个历史过程。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过程中体现的尤为充分。
(四)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定理必须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才能加以正确的理解。在《资本论》中,诸如商品、价值、货币、资本、劳动力商品等概念,马克思都反复强调是个历史范畴,从而对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进行批驳。同时,这些概念的许多规定性也只有放在历史的背景中才能加以理解。如,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及货币的功能等问题。
第四篇:调研可行性分析
调研可行性分析:
关于新入职社工对员工福利选择偏向调研的可行性分析:
1、基本情况
(1)项目申请单位情况:单位名称:华农09级社工系第组
法人代表姓名:吴丹
。。
(2)、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职称、专业、联系电话,与项目相关的主要业绩。(3)、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类型;主要工作内容、预期总目标及其阶段性目标;主要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项目总投入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2、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施项目的必要性
(1)项目受益范围分析:社工工资普遍较低,离职率高,社工机构人才奇缺,这已是不争的现实,在这个背景下,开展新入职社工对员工福利选择偏向调研的项目,了解新入职社工对福利的真正需求,可以切实提高社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职业的认同感;可以帮助社工机构招纳贤才;进一步来说,还可以影响到整个社工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蓬勃,为人类带来福祉。
(2)国家(含部分地区)需求分析:从国家和社会支持方面来讲,现阶段,社工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开展关于社工待遇的调研也有了大环境的支持。
(3)申请单位事业发展需求分析:申请人所在机构的社工存在较高的离职现象,且现正值招贤时期,而探讨新入职社工对员工福利选择偏向,了解社工的真正需求,对于机构招贤留贤有着重大的帮助。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与同类项目相比分析:本次调研活动针对的是新入职社工,由社工离职率较高的现状来看,这部分人群较多,且易接触;经多种途径了解到,在现有的关于对社工进行福利调研项目中,多是对社工福利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调查,而未出现有针对新入职社工对福利选择偏向的研究,因此,本项目更有开展的优势。
(2)技术的可行性。本次调研的实施方法主要会用到问卷的访谈的调查方法,并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运用倾听,同情,表达真诚等心理咨询方法,在分析问卷的过程则会用到Spss问卷分析法等。这些都是本次调研项目的技术上的保证
(3)财务可行性。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财务预算如下:交通补贴
;问卷打印费
。这样的低成本项目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
(4)人员组织可行性。本次调研分三个阶段来实施,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由华农社工系大三的五位组员来开展,华农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组员经过多次培训和实习,均具有丰富的调研经验。并且之前的实习机构正是项目要调研的对象,这样的人员配备能大大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
(5)社会可行性。目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工担当着治理社会问题的重要角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工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了解新入职社工对福利的选择偏向又影响着社工事业的发展。这样便体现了项目的对社会的影响力度
3、风险因素及对策?要写吗?
项目建议书只是投资前对项目的轮廓性设想,主要从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方面论述,同时初步分析投资建设的可行性。基本内容有:
1、投资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项目大体进度安排;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评价。
第五篇: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风险分析与防范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上。农行、建行、招行等银行都相继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短短几年中,大学生信用卡持卡人数和比例飞速增长。因此,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研究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本文从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风险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信用卡
风险
防范措施
一、引言
(一)背景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灵活便利的信用贷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已成为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十分重要的金融工具。我国于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布长它城卡正式开启我国的信用卡发行序幕。2004年金诚国际信用管理公司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合发行了中国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以来,短短八年间,大学生信用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拥有大学生信用卡的在校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金融危机震惊了全世界,我国发行信用卡虽然时间不长但发生的各种状况也不少。
(二)大学生信用卡概述
信用卡,是指由银行、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依法向资信良好的单位、个人签发的、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直接消费,并可在发卡银行及联营机构的营业网点存取款、办理转账结算在信用额度内享受的消费信贷的一种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
大学生信用卡,就是银行在原有信用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针对大学生群体发行的、以大学生为持卡人,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贷记卡,并且规定不同层次大学生有不同的最高授信额度。
二、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利弊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积极影响
1.“先消费,后还款”
受西方消费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超前消费”的观念已经被大学生所接受、认可。信用卡消费能够使大学生实现“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能够满足他们处于缺乏经济独立性的学习期间的各种物质享受和需要。
2.有助于理财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对理财的初步尝试,合理地使用信用卡是理财的方式和途径之一。使用信用卡,就可以使自己所掌控的资金有更多的灵活性。比如在学校或者外面搞一些小生意,购买自己需要有暂时无法完全支付的商品等等应急资金,发挥其时间价值与机会成本。
3.安全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有利于保障人身安全。现在的社会状况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盗窃、抢劫等事件还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身上的现金携带,有利于保障人身安全。
4.提高信用度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个人信用意识。通过信用卡的使用,真正地做到信用意识的培养从理论走向实际。
5.有助于推进我国信用卡业务高素质化的良性发展
尽管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人来源、职业和资产,不符合银行发放信用卡的申请标准。但大学生知识结构高且人数又庞大,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补充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大学生就是未来信用卡潜在的巨大使用客户群。而且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的能力强,有助于推进我国信用卡业务使用人群高素质化。
(二)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消极影响
1、信用卡本来是属于一个比较先进消费观念,是现代发展的进步表现。但是没有经济来源的人用的时候,因为不用付现金所以不会产生那么强烈的经济压力,久而久之,洞越来越大。很多人因为这个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变成卡奴。
2、大多数学生毕竟还没有自主经济能力,偿还数额较大的信用卡欠款时,他们往往陷于被动,甚至无法按时还款,这样不仅给家庭、父母带来了另样的经济压力,还对自己的信誉度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3、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具备良好的金钱使用控制能力,使用信用卡会促使个人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如果没有节制地透支,会诱导一些大学生去买奢侈品,过早地让他们养成高消费倾向。容易导致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
三、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分析
大学生信用卡虽然可以给银行和大学生带来许多方面的好处, 但是它是在无担保人的情况下发行的, 所以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一些银行如广发银行就已经暂时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发行, 其原因就主要在此。因为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 它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 追求的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特殊群体, 缺乏还贷能力, 导致安全性不高。同时, 银行提供免费服务, 导致赢利性不强。我国的大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消费能力, 所以流动性也不强。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大学生持卡人透支后违反约定、不按时足额还款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尚没有固定工作, 没有稳定可靠的薪酬收入, 主要经济来源依赖父母, 所以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此外,大学生的消费观也不成熟,很有可能冲动消费而到期无法偿还,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将会增加学生的还款负担。从而造成“贷款—利息—贷款”的恶性循环,甚至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收入与消费的严重不对等性, 使大学生信用卡的违约风险较大。
2.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指大学生恶意透支、骗取、冒用、使用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大学生欺诈风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恶性透支引发的欺诈风险,许多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知识,他们进行高科技伪造信用卡透支给银行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威胁;二是善意透支引发的欺诈,这类违约者认为自己能够负担起自己的消费,但当还款期限到来时却无法足额还款,造成所欠金额越来越大,以致最后不能还款只能违约。
3.成本风险
很多大学生办卡并非出于消费需要,对信用卡使用率低,给银行带来了成本风险。
4.收单风险 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1)收款员没有按照操作规定,核对止付名单、身份证和预留签字,接受了本应止付的信用卡,造成经济损失;
2)收款员压印签购单是,没有将信用卡号压印在单据上,造成“无卡号单据”,使发卡行无法与其结算;
3)持卡人超限额消费,收款员不征询授权或采取分单压印避开授权,导致信用失控。5.法律风险
发卡行向透支额度大、毕业前不能偿还债务学生的监护人追偿欠债,存在巨大法律风险。目前银行在办理大学生信用卡时,没有征得监护人许可,监护人在银行发卡时并没有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
四、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发卡前结合实际,调查研究
银行在发行大学生信用卡之前应仔细研究在校学生的还款能力和冲动性消费行为。对大学生信用卡持有者,应重在培育,讲明利害,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知情权,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做到清楚明白。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爱好,创新出适合这个群体的业务,以此来吸引大学生。
(二)在发卡环节, 加强审批, 严格把关, 做好风险的预防 在发卡环节, 商业银行应加强审批, 提高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门槛, 提高办卡质量。除了要对大学生的经济能力、信用情况严格审查之外, 要求申卡学生提交家长担保人证明和电话,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额度而言并没有必要太高, 对于一般的本科生, 一个月2500元或者最多3000元的额度就足够了。
(三)加强账户监控及追讨拖欠款
对大学生账户进行日常监控, 便于商业银行及时处理并制止大学生的恶意透支行为。对恶意拖欠的账户, 商业银行应根据超期天数分别进行处理。
(四)对大学生进行信用评级, 建立权威的个人信用体系;成立信用卡同业协会,加强风险交流
商业银行应该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 并随着大学生消费和还贷情况的变化, 相应降低或者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等级和额度, 从而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社会共享的信用档案。发卡银行应联合起来成立信用卡同业协会,共同防范风险。发卡机构建立信用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内控制度。
(五)学校对大学生加强用卡知识与理财知识的普及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大学生是负有法律刑事责任却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群体,在办信用卡时应该更为谨慎。
五、结语
大学生信用卡虽然蓬勃发展但处于阶段初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在以后的推行中,银行和大学生应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从而促进大学生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信用卡的调查研究不只是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虽然目前信用卡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也受到很多的主观级客观因素影响,但是,银行、学校、家庭及大学生本身都开始意识到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学生使用信用卡任然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难关,但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艰辛的过程,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应该让其有效地发展,克服一切障碍因素,以满足多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朱会振,大学生信用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分析 [J] 中国信用卡 2007-12 [2] 徐志宏: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 韩长锐,我国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J] 经济论坛 2008.18 [4] 周宏亮、穆文金:信用卡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5]黄文土,黄婉丽 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J] 投资理财 2010.5 [6]王明伟,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状分析 [M] 现代经济信息(发布时间:2011-10-23)[7]迟春娟
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研究【MA】,华东师范大学,200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