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6: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绪论„„„„„„„„„„„„„„„„„„„„„„„„„„„„„„„„„2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2 1国外研究动态„„„„„„„„„„„„„„„„„„„„„„„„„„2 2国内研究动态„„„„„„„„„„„„„„„„„„„„„„„„„„3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5

二、我国零售企业品类管理现状分析„„„„„„„„„„„„„„„„„„„„„5

(一)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发展状况„„„„„„„„„„„„„„„„„„„„5 1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创新高„„„„„„„„„„„„„„„„„„„6 2大型零售企业效益快速提高„„„„„„„„„„„„„„„„„„„„6 3大型零售企业并购活动高度活跃„„„„„„„„„„„„„„„„„„6 4外资零售企业继续快速发展„„„„„„„„„„„„„„„„„„„„6

(二)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发展状况„„„„„„„„„„„„„„„„7 1品类管理由外资及国内大型零售商引领„„„„„„„„„„„„„„„8 2缺乏合理有效的数据仓库„„„„„„„„„„„„„„„„„„„„„8 3品类管理从日化品类开始„„„„„„„„„„„„„„„„„„„„„8 4品类管理大多数还处于项目阶段„„„„„„„„„„„„„„„„„„9

(三)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在实施品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9 1缺乏专业的品类管理团队„„„„„„„„„„„„„„„„„„„„„9 2对重要消费者的满意度不够重视„„„„„„„„„„„„„„„„„„9 3信息系统不够完善„„„„„„„„„„„„„„„„„„„„„„„10

4品类管理实施的流程操作不够规范„„„„„„„„„„„„„„„„10

三、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实施高效品类管理的对策„„„„„„„„„„„„„„„11

(一)严格明确品类管理价值„„„„„„„„„„„„„„„„„„„„„11

(二)大胆引用品类管理人才„„„„„„„„„„„„„„„„„„„„„11

(三)高度重视购物者调查„„„„„„„„„„„„„„„„„„„„„„11

(四)充分利用标杆技术„„„„„„„„„„„„„„„„„„„„„„„11

(五)跟踪满意度和业绩„„„„„„„„„„„„„„„„„„„„„„„11

(六)进行精细品类管理„„„„„„„„„„„„„„„„„„„„„„„12

(七)构建高效信息系统„„„„„„„„„„„„„„„„„„„„„„„13

四、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 生:蔡 苗

指导老师:喻夜兰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

摘 要:品类管理对中国的零售企业来说是一场大的变革,其影响范围广大。对品类管理技术的应用,近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但是长远意义上,它确实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提高经营业绩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当前国内的零售企业大都已经警觉,但是苦于种种综合的原因导致对品类管理的应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以沃尔玛的品类管理实施的状况为标杆,通过对国内超市零售企业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tegory management in Chinese supermarket retail

enterprises Student:CAI Miao Tutor:YU Ye-la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Orient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a 410128)Abstract: Category management in China is a big challange to chinese supermarket retail enterprises, it had influented much of retail enterprises.Carry out the category management techniques will lead to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cost, but long-term sense, it has indeed proved to be an indispensable mean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At present, most of the chinese retail enterprises have been vigilant, but they suffer from a variety of reasons that a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category management has not received the desired results.In this paper, Wal-Mart in the stat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tegory management for the benchmark, through research the chinese surpermarket retail enterprises, raised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Key word: Retail surpermarket enterprisess;Categor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一、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中国的零售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多业态、跨地区、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零售商规模的扩大,工商关系硝烟四起,而如何改善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难题。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商品品类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顺应了零售企业管理变革的潮流,无疑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一个良好的手段。长期看来,它将更进一步发展;而在短期来看,它也将成为市场竟逐的热点。当前,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还不规范,大都比不上沃尔玛,大润发等等这样大规模的国外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充分而良好的运用好品类管理确实是一大利器。

品类管理是高效消费者回应(ECR)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ECR是流通行业的核心技术和战略之一,是流通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以业务伙伴方式合作,建立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和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系统,从而提高客户价值,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竞争能力以及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品类管理的出现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理念在于使消费者快速获得服务,并提高企业运营效果。笔者在综合各学者关于品类管理理论对零售业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零售业运用品类管理的现状及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根据国内外学者观点分析了对策。而这一选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国内零售企业的品类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利于零售商们更好的运用品类管理,从而提高经营业绩,提高利润。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1)国外有关学者对品类管理的定义

国外可接受的一种关于品类管理的定义,是一种包括许多超市、药店、五金店及一般商品零售商在内的一些公司用于提高生产率的一种商品管理技术。巴里・伯曼认为,品类管理是一种差异化战略。美国学者罗伯特・F・勒斯克在《零售管理》一书中指出,按照在所有的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组合中,双方都需要相互信赖才能够取得优异的绩效。美国快速用户反馈(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认为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生产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做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这个定义的范围包括:了解顾客需要,提高顾客需求,确保适当的货品,在适当的时候,放置在适当的地点,并且以顾客接受的价钱发售等等。经美国零售企业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品类管理的简化操作流程又分为三大步骤:品类定位→品类经营分析→品类经营策划。品类定位指品类经营定位;品类经营分析包括商品分析、定价分析、促销分析、陈列分析。结合市场变动,企业定期对以上4个经营因素进行分析;品类经营策划是根据经营分析结果来制订品类管理全面调整计划,包括商品组台计划、商品定价计划、商品促销计划、商品陈列计划。(2)品类管理在国外零售业的实施状况

根据Cannondale Associates 最近公布的《2004零售行业消费者营销报告:品类管理比较研究》的统计,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品类制造商和零售上对于品类管理都相当重视。并且,被调查的生产商和零售商都表示,他们都将是否重视品类管理作为评估对方营销表现,和挑选合作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从2005年开始,以施贵宝为首的某些外资品牌制药企业积极谋求与连锁药店开展“品类管理项目”的合作,曾一度得到众连锁的热烈响应。而后来由于一系列综合的原因却没有进行下去。关于“品类管理”在连锁药店失宠的原因,在连锁药店的经营者看来,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施行过“品类管理”的连锁药店没有看到预期的增长效果。

2006年8月,耐克品牌总裁Charlie Denson宣布耐克将进行营销组织和管理变革,以强化耐克品牌与新兴市场、核心产品以及消费者细分市场的联系。通过这一变革,耐克转变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组织形式,通过对关键细分市场的全球品类管理,实现有效益的快速增长。Charlie Denson认为,这是一个消费者掌握权力的时代,任何一个公司都必须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并且这种模式已经发挥作用。[7]

[6][5]

[4]

[3]

[2][1]

2、国内研究动态

(1)国内有关学者对品类管理相关理念的定义

1998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第一届年会在广州召开,品类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理念被引入中国。最初,为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品类管理被定位为产品组合和货架陈列。当时认为,对品类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如何定义品类,尽管大家对品类定义的重要性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应该根据消费者的观点进行定义这一点上,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据王蓁在《终端为什么缺货》中指出,所谓消费者观点就是当他们做出购买决定的时候,纳入他们考虑范围的是哪些商品,以及他们习惯于将那些商品看做一组。也就是说,零售商必须明白,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与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相关的商品是什么,然后将相关商品分为一组集中陈列,用以提高销售额的观点。挖掘客户需求、使资源应用最大是品类管理最能体现的利益点。品类管理要求企业不能再单纯从品牌出发,需要更进一步全面地分析品类。了解、实施品类管理要从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品类评估、品类评分表、品类策略、品类战术、计划实施、品类回顾等方面进行。而确定品类角色、制订品类策略、计划品类战术、执行计划实施成为当中的关键点。

严吕勇指出,品类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高效的产品组合以及高效货架管理。高效产品组合的目的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降低产品的重复性,以满足消费者选择权利,提高服务水平。高效的货架管理则是对商品陈列的管理。它除了能够有效的储存商品,保证供应之外,它还是零售商与顾客沟通的主要手段,需要向顾客传递零售商的价值取向,展示零售商的销售策略,引导顾客的购买行为行对应管理[11][10]

[9][8]。品类管理的实质就是将商品按照不同的经营目标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分类进。品类管理的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立品类分析、品类评估、商品淘汰和引进的标准化流程使门店的销售管理得到进一步的简化,从成本结构和毛利结构两方面分析商品在超市中的经营价值,为采购中心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向,这也是适应消费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和资金周转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12]。

品类管理必须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且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随着行业的细分,随着竞争的加剧,基于数据的决策将是我们生存之本,而且零售业注定是琐碎的,讲究细节的行业(Retail if detail)。所以,品类管理是零售商和供应商门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谁先跨出这一步,谁就先期获得竞争优势[13]。零售必须精细化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实施品类管理,它能够有效地

[14]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在“+”与“-”中获得最大收益(2)品类管理在国内零售业的实施状况。

包华杰认为,品类管理在国内药品零售行业的现状是:企业想做的多,行动的少;虎头蛇尾的多,坚持不懈的少[15]。这种状况明显是导致大量企业实施品类管理之后,在财务方面,供应链方面和与供应商、顾客关系方面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内在原因。

而在大陆内地,不少的经销商及经销商的从业人员都是把单位产品的单品利润来作为判别自己店铺的经营重点,那些实力雄厚的称霸一方的餐料经销商实际上在有意无意地做品类管理的工作,他们对于产品有主推、有次推,对于仓库的周转、资金的周转方面考虑很多,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从而在区域市场内取得了竞争优势

[16]。

陈小龙在《经销商如何做品类管理》一文中指出:在大陆地区,品类管理最初是由一些合资或外资超市带入的。并且根据数据调查及研究分析指出,国内的零售商们对品类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但多数处于领先地位的零售商都实施过或者正在实施品类管理。而在我国香港、台湾两个地区,已经完成了品类管理的实验阶段,并且进入了品类管理的推广应用阶段

[17]。

万详军指出,品类管理的动力和压力来源于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越来越严格了,他们到某个商店不只是要买到某个产品,而是希望能买到各种需求产品,并能选择到心中的品牌,同时需要舒适的、服务好的商业环境,这迫使商业企业不得不改变旧有模式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生产商不能只站在后面,要走到最前沿来和零售终端一起合作,共同面对这种变化步提高经营效率[19]

[18]

。中国的药品零售行业发展到了一个需要更多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期,零售商也在思考如何进一。

(3)品类管理的战术介绍

高效定价是品类管理的重要战术之一品类管理的主要品类战术都与消费者需求紧密相连,简单地凭经验来决定品类战术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20]。

品类管理是一把手工程,所以品类流程的第一步就是高层的支持,因为品类管理需要打破现有的利益关系,同时整个组织机构要从传统的采购结构过渡到现代的品类管理结构,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设置品类经理,使品类经理从商品的引进到销售一条龙服务

[2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分析“品类管理”这一理念的由来,然后分析零售业为何要实行品类管理,并且分析了国内零售业的品类管理实施现状,品类管理在沃尔玛的具体表现,最后分析了国内企业应如何有效地实施品类管理。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维普数据网当中查阅的相关的期刊资料,在相关商业网上得到了一些相关数据,同时在图书馆借阅了相关书籍。

二、我国零售企业品类管理现状分析

(一)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发展状况

大型零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近年来,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模扩张不仅更加趋于理性,突出了主流业态和市场定位,而且积极探索业态创新,在此种情况下,呈现出销售额快速增长,业态结构进一步优化,利润快速增长的健康发展态势,品类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国零售企业快速发展的表现主要有:

1、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创新高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2007年统计范围内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和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分别为23.1%和24.2%,均创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长速度。在21个大类商品中,有11类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在20%以上,其中,食品类增长 32.1%,服装类增长23.3%,金银珠宝类增长41.5%,化妆品类增长24.2%,家具类增长21.3%,音像器材类增长20.9%,日用品类增长29.8%

[22]。

2、大型零售企业效益快速提高

在2008年中国快速消费品的百强名单中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以销售规模5004726万元和门店扩张3932个的优势占据榜首,其销售规模增长幅度为8.2%,其门店的增长幅度为4.2%。华润万家有限公司以销售规模3344200万元和门店扩张2698个的优势排名第四。其销售规模增长幅度达到39.8%,其门店的增长幅度也达到10.1%。易初莲花以销售规模1300000万元和门店扩张76个的优势排名第十五。其销售规模增长幅度达到10.2 %,其门店的增长幅度也达到8.6%

[23]。

3、大型零售企业并购活动高度活跃

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前期扩张的主要手段是“跑马圈地式”的自建门店。经过几年的超速扩张,一方面,在大型零售企业层面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现有门店地段的优势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同时一些企业经营上的困难在显露和放大。面对这种形势,大型零售企业的扩张渐进理性,并购在扩张上的角色地位上升。2005年以来,并购成为零售业关注的一个焦点。2007年零售业的并购继续保持活跃、升温态势,并购在内外资零售企业、在不同业态之间全面展开。当前零售业并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进一步做强、做大区域优势、突出业态优势。

4、外资零售企业继续快速发展

加入WTO以来,我国零售业呈出两个显著的发展特征:一是我国消费品市场稳中加快增长的态势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0% 以上,为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和重要的市场条件。二是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底已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和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加剧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掀起了我国零售企业前所未有的扩张热潮。

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全面开放以来,它们便以其飞快的发展速度和雄厚的实力在中国的零售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数据:2007年,我国批发零售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为6338个,同比增长35.9%,实际使用金额26.8亿美元,增长了49.6%。

(二)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发展状况

品类管理这一技术于1998年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第一届年会中引进国内,并且从此以后,品类管理便成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每年一届年会的必备话题。但是,品类管理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为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品类管理只是被作为货架陈列和产品组合来执行,当时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其重要性并没有被大家所深刻认识到。直到2002年,经过了连锁业的高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以及连锁业效率的普遍降低之后,品类管理才再次被提上议程,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大部分零售商的认同,并且已经开始被大部分的零售商定义为有效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手段之一。随着零售业的不断发展,品类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目前品类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八个步骤,形成了一套体系。如下图所示:

高层达成一致 品类定义 品类角色 品类评估 品类定分表 品类策略 品类战术 品类计划实施 根据产品结构来划分品类 品类在零售商的角色 了解品类/支品类的表现 建立目标和评估标准 市场策划、供应、店内服务的策略

进行产品款式选择、定价、货架摆 放和促销优化方案

付诸实践

定期评估监督修改 品类回顾

图1 品类管理技术流程图

Fig.1 Category managerial technique flow chart 品类管理在中国的实施过程中,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不仅是第一个在中国持续不断的进行品类管理的零售商,而且不断说服、推动其在北美的品类团队服务于中国的沃尔玛,这一举动更加凸显了品类管理技术在零售当中的重要地位。

自此以后,零售商对品类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顺应这股潮流,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组织下,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强生和保洁公司等品牌生产商协同华润万家、AC尼尔森在广州、北京、大连、沈阳长沙等13个城市进行了品类管理的巡回培训。这次培训进一步推动了品类管理在中国的进程。

品类管理软件在中国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AC尼尔森、JDA和英国商业街等公司将他们的品类管理经验以及在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品类管理软件在中国大力推广,使得品类管理在信息系统及分析工具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品类管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欧美零售商已经进入零售差异化的经营阶段。差异化使得不同的零售商在同一区域相依并存。而国内的零售企业在经历了2002~2004年的快速膨胀期之后,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提高单店效益的重要性,也开始为这一目努力。目前,中国的品类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品类管理由外资及国内大型零售商引领

众所周知,品类管理是沃尔玛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品类管理势必会得到推广。易初莲花等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类管理团队。而品类管理并非仅仅局限于跨国零售企业,国内大多数处于领先地位的零售商都已经实施品类管理,比如上海华联,华润万家等等。

2、缺乏合理有效的数据仓库

品类管理是一个以信息为基础对品类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计划和实施的过程。实施品类管理就是要通过对市场细分、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以及对同类产品中的不同品牌做出严谨的数据化分析,将品类中最为有效的品牌保留并加以扩大,摒弃那些无效品牌。进行合理有效的货架摆放与管理,使消费者对所需商品更加易见、易找和易选,从而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最终需要,获得商家和消费者双方利益的共同增长。传统的数据库是面向业务操作设计的,无论是查询、统计,还是生成报表,其处理方式都是对指定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不能很好地支持决策。而且一家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计算机里已经存储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数据。面对这些庞大而且杂乱无章的数据,要想进行有效的品类分析,做出正确的品类决策,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3、品类管理从日化品类开始

由于日化品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在多数商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今天,为了让消费者能更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加之日化类产品拥有众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如宝洁、高露洁、强生等等,因此零售商的品类管理多数是从日化品类开始的,比如洗发护发品类,口腔护理品类,母婴护理品类等等。

4、品类管理大多数还处于项目阶段

大多数企业因为数据共享、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顾虑和电脑系统等客观方面的因素的限制,只有部分品类开始了实验性的品类管理,它们希望能从中学习到相关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广,包括组织结构,人员架构的调整。

在工商关系硝烟四起的时候,品类管理已经为零售商与供应商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品类管理对零售业的贡献及其在领导型零售商中的成功实践和推广奠定了它在零售业的重要地位。零售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而是经营效率的竞争,是品类管理的竞争,是经营理念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已经开始将品类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如北京华联、华润万家;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建立了品类管理团队,如高露洁、强生、箭牌、施贵宝;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品类管理软件已经问世,如JDA、英国商业街„„

无疑,要在当今的零售市场上有一番作为,就不得不选择品类管理这一工具。

(三)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在实施品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品类管理在中国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并且可以预言的是,将来要想在零售业立足,品类管理必不可少!在中国,大多数品类管理项目仍然停留在货架空间管理阶段,而货架空间管理是实施品类管理的初级阶段。而属于品类管理的品类政策、品类角色定位、品类数据分析等高级管理技术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我国超市在应用品类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有:

1、缺乏专业的品类管理团队

国内的零售企业部分的都没有强大的品类管理团队,或者说有,但是对品类管理这一理念,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深入的彻底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将它应用起来,势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2、对重要消费者的满意度不够重视

在超市品类管理当中,管理人员还未充分意识到消费者的重要性,或者意识到了还未落实到行动上。对于服务人员的培训还不够。沃尔玛的八颗牙齿的微笑以及三米距离的服务确实是很好的榜样,值得国内零售业学习,从细节上把握,确实是一条出路。

3、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连锁零售企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门店的地理位置分散,但相互之间需要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以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因此,连锁企业应将IT规划、控制和标准制定进行集中管理,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高度统一。同时,企业信息系统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要分步实施,分散支持资源,这就需要企业制定3~5年的长远IT规划,划分好每个阶段的实施重点。零售业是个充满挑战、竞争、多变的行业,企业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如何建立和加强企业信息系统最终要根据企业特性来实施。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中部分信息系统已成功应用,如:射频技术(RF)、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但都还尚待加强。而早在1996年的时候,沃尔玛就已拥有了30个配送中心,2000多辆运货卡车,保证进货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每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两次。迅速的信息传送与先进的电脑跟踪系统,使得沃尔玛可以在全美范围内快速地输送货物,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这套快捷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沃尔玛 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使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因此低于同行业平均销售成本2%~3%,成为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石,并且强大的卫星通讯网络系统也使沃尔玛的配送系统更加完美无缺。除了优秀的配送系统外,沃尔玛还把信息技术与经营活动进行密切配合,开发出沃尔玛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更是使其如虎添翼,通过此系统的应用,他可以迅速得到所需的货品层面数据、观察销售趋势、存货水平和订购信息甚至更多。

4、品类管理实施的流程操作不够规范 品类管理有自己的业务流程,很多超市零售企业不从实际出发,期望通过引入品类管理理念短期内提升竞争力,违背了品类管理的业务流程,让这样一种良好的管理理念无法产生良好的运营效果。

品类管理的实施需要对关键性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如订货周期、新品导入流程等),以确保稳定的发展和预期目标的实现。虽然所需要的技术和技巧相对简单,但是灵猴企业的掌握能力却无法满足运营需要。

三、我国超市零售企业实施高效品类管理的对策

基于对以上国内零售企业在实施品类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下将借鉴沃尔玛品类管理技术,提出几点意见:

(一)严格明确品类管理价值

品类管理之所以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管理方式,之所以受到跨国零售企业和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亲睐,不仅在于品类管理创造了一个有效的过程,使得零售商能够基于顾客需求进行决策,使得整个零售供应链高效率的运行,而且还能使得零售企业有效的应对各种零售业态的竞争,如品类杀手、仓储商店等。品类管理的实施不能像短期促销一样确定了促销目标和主题及促销商品、时机后静候成功,它所带来的绩效显现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品类管理对提升竞力的意义,端正学习,实践态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品类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大胆引用品类管理人才

当前国内零售企业应引用品类管理方面的人才并给予时间来实施品类管理技术,因为在进行了一次品类管理实施之后并非立竿见影,还需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所以,不能为此而放弃努力。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品类管理培训机构,可适当挑选人才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也有利于品类管理的实施和本企业的发展。

(三)高度重视购物者调查

购物者调查、消费者调查在现代零售企业中的作用已经充分体现出来,国内企业大都还无法做到使用像国外企业一样使用像路径跟踪等调研技术,但是建立企业自己专业的调研队伍是必须的。要从浩瀚的消费者、购物者和商品销售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必须重视数据挖掘等处理技术,必须重视购物者调查对实施品类管理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标杆技术 目前大部分品类管理的企业都是从诸如洗发护发品类、妇婴用品品类、个人护理品类开始的,国内零售企业应该向标杆企业学习,如沃尔玛,从一个品类开始,不断实践,逐步积累品类管理的经验,使品类管理由点到面逐步推行。

(五)跟踪满意度和业绩

在超市品类管理中,对重要消费者要建立快速信息反馈系统,重要顾客包括已满意的顾客和强烈不满的顾客。对处理顾客投诉与抱怨,要严格按标准规范操作,提高顾客满意水平;建立对重要顾客的追踪访问记录和信息反馈,增强顾客满意度,增加再次购买的机会。营销大师科特勒教授曾经说:“除了满足顾客以外,企业还要取悦他们”。今天的连锁超市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赢得顾客战胜竞争者,答案就是在满足顾客需要、使顾客满意方面做好工作。

高度满意和愉悦创造了一种对品牌情绪上的共鸣,正是这种共鸣创造了顾客的高度忠诚。决定顾客忠诚往往是一些日常小事,所以零售商必须做大量耐心而细致的工作,有句话说:Retail is detail。连锁超市应充分认识品类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品类管理人才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品类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精细品类管理,赢得顾客满意与忠诚。

相信知道沃尔玛的人都应该比较清楚沃尔玛关于顾客服务的两条原则:一是,顾客永远是对的。二是,如果对此有疑议,请参照第一条执行。“让顾客满意”是沃尔玛公司的重要目标,“顾客满意是保证未来成功与成长的看好投资”。沃尔玛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的承诺也不是漂亮的口号。这种毫不犹豫的诚信与规矩,确保了每个顾客都无后顾之忧,这怎能不让人对沃尔玛产生偏爱和忠诚之心呢?

此外,为了加强顾客的忠诚度,沃尔玛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三米微笑”原则:它要求员工做到“当顾客走到距离你三米范围内时,你要温和地看着顾客的眼睛向他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同时,对顾客的微笑还有量化的标准,即对顾客微笑时要露出“八颗牙齿”,为此他们聘用那些愿意看着顾客眼睛微笑的员工。沃尔玛每周都有对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管理人员根据电脑信息系统收集信息,以及通过直接调查收集到的顾客期望而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组织采购,改进商品陈列摆放,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通过这一招,沃尔玛不仅给顾客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的购物环境,而且还在不经意间提升了顾客对商店的忠诚度,一举两得。

(六)进行精细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绝对的标准是没有确定的。在品类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公司对于各项指标,包括销售情况、利润情况、通道利润、促销费用、自有品牌等要求不一样,自然对于各个供应商、各个商品作出的定位也就不一样,同样在一家公司不同门店作出的品类管理也会因地区的差异化,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即使在同一门店不同部门的商品也会有不同的标准。如在品类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PSI(Product Significance Index),即产品重要度指标。PSI是由企业的历史数据和一些预设值挖掘产生,通过产品的PSI,包括商品的PSI、品牌的PSI、供应商PSI(这些基本都遵循80-20原则),可以形成不同的品类策略。比如,对于PSI低的供应商,可以要求其降低售价、提供更多广告支持,甚至要求他退出卖场。因为全部基于数据说话,实事求是,供应商就只能全盘接受,同时,也建立了零售企业对供应商公平、公正的形象,便于挽留优秀的供应商,引进优秀的商品,最大程度达成顾客满意程度。

(七)构建高效信息系统 国内企业目前的IT投资重点可以确定在资源整合、商业智能与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加大投资,整合跨通路的资源,如资源仓储、ERP、存货系统,协助企业掌握分布在各地商店的产品销售绩效与消费行为,创造更多元化的销售策略。运用RFID技术协助存货管理与流程监控,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促进品类管理的实施并提升管理绩效。

四、结束语

目前,零售业已经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国内零售商要想在零售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发挥其优势,不落后于世界,品类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必备手段,品类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精细化的、系统化的零售管理方法,也是已经被欧美国家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零售解决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沃尔玛对品类管理技术的应用,对国内零售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办法。

品类管理研究的意义是现实的,由于学识有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我将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时间里加强研究与实践,以期提供零售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巴里·伯曼,乔尔·R·埃文斯.Retail Evans[M].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7:68-71. [2] 帕特里克·M·邓恩,罗伯特·F·勒斯克.零售管理[M].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7:112-150.[3] 王卓.烟草在线[J].成功营销,2004,(11):58-60.

[4] 倪瑜琥,霍佳震.超市品类管理及其研究现状[J].上海管理科学,2002,(5):62-64. [5] 黄璘.商品营销之品类管理[J].市场统计与信息,2000,(9):14. [6] 张小平.品类管理缘何迷失[J].中国药店,2007,(11):13-14.

[7] 倪海清.耐克的营销组织变革[EB/OL].http://finance.sina.com.cn /leadership/case/ 20071229/10144351669.shtml,2007-12-29.

[8] 王蓁.终端为什么缺货[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0-71. [9] 陈启令.品类管理[J].超市联盟,2008,(9):2-3.

[10] 严吕勇.对品类管理的再认识[J].信息与电脑,2006,(1):34-35.

[11] 胡红青.理顺三个关系推进品类管理经营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439):188-189. [12] 张志宇.连锁超市中的物流优化[J].管理论坛,2008,(2):79-80. [13] 程莉.细节的魔方品类管理操作流程详解[M].2004:76-79. [14] 张勇.品类管理加减法[J].中国药店,2007,(12):70-72.

[15] 康琦.品类管理:变口号为立即行动[J].中国医药报,2005,(155):26-28. [16] 李巧华,茹兴娜.浅谈品类管理在超市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4):77-78. [17] 陈小龙.经销商如何做品类管理[J].销售与市场,2004,(4):11-13.

[18] 万祥军.品类管理-中国药店业引入的“速溶咖啡”[EB/OL].http://,2009-03-24.

致 谢

本文是在喻夜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非常感谢她陪伴我们完成大学四年最后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感谢工商管理系论文指导小组对我们毕业论文所进行的一系列合理有序的安排。

第二篇:超市商品品类管理分析

香港华润超市品类管理分析

品类管理是使商品组合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优化商品的组合,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使销售利润达到最大化,并提高毛利,降低库存。品类管理较传统的商品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品类管理工作主要通过数据(字)化的管理手法,对商品品种和货架空间进行管理。

为何要引进品类管理

目前,香港华润超市经营的商品有7000多种,共分为300个小类,对商品管理基本上还是经验化管理为主。一间新超市开业前,先由发展部初步设计商品的摆放位置,开铺组再根据商品销售的整体情况,最后确定商品的陈列位置及陈列面的多少。但是,接下来的商品管理工作主要由超市主管负责,超市主管则根据市场需求及个人经验管理商品。随着时间的变化,超市商品陈列亦随着超市主管的替换而变动,逐渐形成每间超市都有自己的“陈列”特色。货架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将会对经营管理造成影响。因此,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品类管理从何入手

华润超市是通过与极具实力的AcNielsen 公司合作开展了品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测试及全面实施三个阶段。

品类管理对华润超市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负责这项工作的多数同事经验较少,有些甚至对基本概念很模糊,因此,员工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为此,公司与AcNieLsen先后合作举办了数次专题培训,为品类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香港华润公司实施品类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对所有门店的面积及货架进行测量,合理、有效地分配空间资源;

2、根据门店坐落的地点和效益状态进行分类;

3、根据门店商品销售数据,对门店的商品组合重新进行评定;

4、确定不同的门店销售不同等级的商品。

品类管理中的困难是什么

品类管理是多部门参与的跨部门工作,需要采购、管理、发展及电脑等多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因此,建立部门间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公司利益为共同目标开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这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效益体现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之中。华润超市在品类管理推广工作中也发现一些超市主管仍没有认识到品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或在具体落实、执行工作中忽略了一些必要的看似细小的工作。如支货不及时,造成超市缺货现象;没有严格按照货架陈列规定摆放商品等问题。品类管理在超市的推广是否成功,直接反映了超市员工的工作态度。做事是否用心,是否认真,是否做到从严细化管理等等,都反映了员工对品类管理的认识,反映了他们按品类管理的要求自觉做好工作的意识。何谓成功的品类管理

成功的品类管理意味着科学化的货架管理取代经验化管理。按品类管理要求,店内的货架数目确定后,哪一种商品组合达到最大效益,要由品类管理小组确定并统一下发货架陈列图,同时定期进行评估工作。这里,要求超市主管根据货架陈列图进行商品的管理。届时,同类别、同等级的超市,其货架陈列也将统一并标准化。而对现有的、不需额外投资的店铺,开展品类管理,不仅可以增加超市的销售额、降低库存,而且可使其内部管理及实际运作更规范、更科学。

第三篇:浅析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析国内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引言

在现今进入信息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国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我国零售市场,国内零售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时期零售企业的销售量逐年增高,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对于零售企业的发展越发重要。本文分析了国内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

2010年春节,全国消费品零售额高达3700亿元,同比增长了17.2%,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国内零售企业也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其经营规模迅速扩大,需要从大中城市向周边区域拓展门店,二三线城市的连锁超市也意识到不断增加的门店对物流的需求与依赖。因此,国内众多零售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物流发展并加大了建设力度。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大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然而在当前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国内零售企业仍然面临者巨大的竞争压力,在物流管理方面与国际零售品牌依然存在的不小的差距。国内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整体效率偏低

物流整体效率偏低直接导致了终端缺货率的升高,研究表明我国零售企业的终端缺货率在10%左右,在我国,当出现商品缺货时,48%的人会购买同一品种的替代品,15%的消费者不再购买,31%的顾客会选择到另一家店购买该商品,顾客的转店率是 37%。这导致了客户大量的流失,最终导致企业受到巨大的损失。

3.2 物流配送效率偏低

从我国现有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中大型、知名的零售企业以外,一般的零售业“连锁”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连锁”分店,但实际上商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这使得部分商业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显得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已经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进而影响到了连锁企业综合采购成本优势的发挥,导致配送中心配送的比率非常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零售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做到“一站式”服务。零售企业的物流部门大多规模较小,缺乏规模广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利用现物流的规模和距离效应。

3.3 物流成本偏高

零售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整个企业流通费用的很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0%左右,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占到了GDP的20%,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过高正阻碍着零售企业的发展。我国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这种各自为阵的渠道策略造成了物流活动分散,使得采购批量小,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使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3.4 信息共享程度低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程度直接关系到物流管理的效率,而企业间的不信任和竞争使得信息共享成为零售企业物流发展的阻碍。当供应商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零售企业的库存和销售情况的信息时,也许就会引发供应商某些商品的过量生产和某些商品的断货从而造成积压库存和丧失销售机会给双方都带了巨大的损失。当零售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不畅时,各连锁门店与配送中心的信息共享存在阻碍,使得本身滞销的产品被再次订货,而畅销的产品因为订货不及时导致了断货。

3.5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部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 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的实施加快了流通速度,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影响,同时物流标准化对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是构筑全球物流的大通关必要前提条件,在国际上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焦点。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使得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出现困难,一项数据显示:仅有2.6%的物流企业与贸易伙伴之间保持了一致的信息标准。中国物流作业环节使用的设备,以及包装、运输和装卸等流通环节,都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物流效率普遍不高。中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七千万个,但规格、标准不统一。物流标准化程度低阻碍了货物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降低了运输的效率,物流标准的不统一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隐忧。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标准化程度的差距很大劣势明显。4 国内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零售企业尚未形成规效益

从目前国际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规模化是一个主导的方向。连锁零售业的竞争加剧,通过联合、并购,形成大型的规模化是一个大的趋势,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也在不断地提高,规模化使国际大型零售集团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我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我国零售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低,享受不了由大规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带来的成本分担的好处。将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做大做强,使得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具有规模效应,能够形成与外资商业企业竞争的实力,已成为国内零售企业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4.2 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引进物流管理的时间短,许多企业对物流环节的认识程度不够,更多的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仅限于概念层次的了解,国内商业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在经营战略与战术层次的综合运作能力。

(1)对物流理解简单化。现代物流自20世纪末引入我国,虽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增长,但应当说我国还处于兴起和发展阶段。我们周围的大多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因此往往使人认为所谓物流就是简单的仓储、运输。调查表明,有82%的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模糊,大多把货物运输或货代等同于现代物流;有54%的企业至今未有发展物流的计划或设想,更没有把重构内部供应链和发展物流外包提上议事日程。

(2)普遍的重生产、轻物流。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都是重生产、轻流通。认为在生产过程中资本是增值的,而流通过程则不创造任何价值。很多生产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生产战略,可就是没有物流战略。这种 “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在我国的零售企业中仍然根深蒂固,成为了零售企业不愿意接受现代物流理念的一个基本原因。

(3)物流外包整体水平低。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自营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60%~70%。这些零售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部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从资源控制和局部利益角度考虑,也不希望“肥水流向外人田”。库存管理部门希望拥有自己的仓库;采购和销售运输部门倾向于拥有自己运输设备;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

4.3 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许多零售企业持利益对立而不是利益与共、共同协作的心态。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处于第二阶段——向供应商要利润。为了获 利拼命积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比如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通道费,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纯粹的异常紧张的竞争关系。在利益方面,零售企业往往无休止地追求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与供应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争取“双赢”的战略协作关系。一方面尽力压低进价,一方面向供应商索取名目繁多的包括进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在内的通道费用,并采取拖延货款,压占供应商流通资金等违规做法。

4.4 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许多连锁零售企业持利益对立而不是利益与共、共同协作的心态。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处于第二阶段—向供应商要利润。为了获利,拼命挤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比如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通道费用,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异常紧张的竞争关系。

在利益方面,连锁零售企业往往无休止地追求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与供应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争取“双赢”的战略协作关系。一方面尽力压低进价,一方面除了向供应商索取名目繁多的,包括进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在内的通道费用,还采取拖延货款,压占供应商流通资金等违规做法,特别是一些超级终端航母,更是在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上处于优势。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如此紧张,必定不可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本着互信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导致了企业物流管理的低效,从而影响企业的更多赢利。

4.5 信息技术落后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也是导致配送中心作业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整体来看,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客户关系管理、连锁门店间的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数据的准确与数据模型、系统的稳定性等等都是零售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信息技术的落后使得零售企业货品的销售不易正确的统计,从而使缺货和滞销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处理,增加了企业物流的运作成本。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会使零售企业入库作业的时间变长,且需要投入跟多的人力进行统计,这也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国内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5.1 整合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5.2 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为得到更高的物流效率,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至整个供应链,通过和链上伙伴的战略合作,提高自己的物流管理水平。国外在建立新型的物流供应链战略合作方面采用的典型方法有两种:ECR(效率型消费者对应)和QR(快速反应)。他们的共同特征表现为超越企业之间的界限,通过合作,追求物流效率化。ECR和QR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零售企业和供应商都是挑战。零售企业要成功实施ECR和QR,提高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除了要改变观念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还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信息共享:为改变我国零售业信息共享度低的问题,零售企业要更新旧观念,开放必要的信息与供应商高度共享,防止“牛鞭效应”,完善物流管理。成 本分担:零售企业实施物流管理所需的条件之一就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方案。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就是由此引发的,长此以往,稳定 有效的物流系统就成了空中楼阁,难以实现。所以,零售企业要本着合作双赢的思想,和供应商协商成本分担方案。只有保障了供应商的利益,合理解决成本分担,ECR和QR的成功实施才有可能。与供应商之间战略合作的方法:(1)请供应商进行配送,适用于店铺数量少,但规模很大。供应商直接配送的前提是该企业销售量大。这种方式连锁企业将成本转嫁给供应商,当供应商的利润不足以弥补自己的物流成本时,此种供应有可能发生破裂。另外如要分别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供应商及时沟

通和传递的信息系统,需要一笔不少的投入。(2)与供应商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是指零售商委托某一特定供应商统一在某一地区建立配送中心,收集各个供应商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自己辖区域的容纳进行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中心实际上适应了供应商与零售连锁间联系加强的趋势,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但要求零售商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对供应商的驾驭能力。

5.3 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5.4 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5.5 选择正确的配送模式提高配送效率

5.6 适时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可实现对物流配送环节的专业化管理,节省物流费用,整合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第三方物流使企业将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由原来与客户“一对多”关系变成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一对一”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减少物流方面的投资,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商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客户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第三方物流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快速响应顾客要求。第三方物流在给企业带来利益与方便的同时也增大了企业核心机密泄露的风险,企业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时应当注意加强保护企业机密。结论

第四篇:超市商品品类管理

超市在推行和实施商品品类管理中,需要有一种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步骤,并为各步骤制定详细计划。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这里介绍一个通过三阶段来推行商品品类管理的方法。

超市商品品类管理

1、货架陈列管理阶段

这是品类管理的基础性阶段,其工作内容是:把所有门店的商品陈列归入总部管理。如果没有实施该阶段,往往总部只能了解门店商品的销售情况,但对于销售结果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很难监控的。比如:一个商品销售很不好,但可能是因为这个商品放在一个很差的货架位置,或者在陈列归类上并不能符合消费者决策。当总部能控制门店的陈列情况,在制定品类评价指标时就有了稳定的依据。当然门店能分析也可以,但在洛阳乃至河南全省目前还达不到这种水平。如果门店能完全根据总部要求陈列商品,并能和总部有很好的沟通,把具体情况反馈到总部,说明这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对于拥有几万个商品、上千个货架的公司来说,要完成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2、品类指标管理阶段

要管理好众多的品类,希望品类能达到最高销售,在与对手同商品品类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首先就要做到:为品类评价制定标准,并且使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品类中的各商品,最后通过评价分析来协调商品种类和数量、商品种类与空间、价格与销售、促销与销售、服务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当这种标准被企业广泛接受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的执行,这时公司总部需要调整的只是指标,而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和做法。

3、品类发展管理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谋求各商品品类在一个细分目标市场中获得优势地位。具体要通过公司提供的商品附加服务,使商品品类能赢得更多顾客的喜爱,并达到较高忠诚度。

不同的品类对于公司来说可以有不同应对策略,如:有的品类主要是带动客流,有的品类主要是带来利润,有的品类主要是树立公司的品牌。即使是相同的商品品类,对于相同业态的竞争对手来说,发展策略都可能不同,例如同样是中型超市,有的公司是靠卫生纸给顾客带来方便,而有的公司会利用卫生纸去建立低价形象。

当我们为品类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后,相关部门就要遵守策略指导,使品类向可控的目标方向发展。

通过商品结构研究,进行合理的商品线规划,实现高效的商品组合、高效的价格策略、高效的促销、高效的商品陈列,这些对企业赢利能力提升所带来的价值,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第五篇: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及原因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等解决方案,希望我国中小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enterprise funds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fund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onetary fund manage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or the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internal management confusion, the lack of sound internal monetary issue system, inadequate supervision control of the existence andreason has made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improve fu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solutions, hopes to improve its manage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onstantly,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al management;system;countermeasure

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小企业集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5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使中小企业的信誉和盈利能力下降。只有搞好资金管理这个中小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

一、资金管理的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涵义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那部分资金

货币资金按其存放地点和使用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即存放在企业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人民币和外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会计上所界定的“现金”的概念与西方会计上所界定的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而西方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既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也包括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如未结付的支票、汇票等等。银行存款就是企业存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1]

(二)企业留存货币资金及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留存货币资金的必要性

由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强,但其盈利性又比较弱。相对于营利性资产而言,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存款获取一定的利息。但相对而言其利益不会太大。但是,企业之所以运转,可以说完全是因为资金在流动。资金的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当措施,无法采用那些实际而又有效的方法来应当现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留有一定的货币资金来满足各种需求。

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的形态存在能够满足企业应付日常交易的需求。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存在的货币资金及时支付员工的工资、偿还到期的债务、按时交纳税款等发生频繁,而且金额较多的资金。另外,为了应付市场紧急情况的出现,企业也应当留有一部分的货币资金作为储备。如当企业出现没有事先预料到的生产问题,客服违约等情况时,企业就可以轻松应当。同时,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有机会购买证券,购进低价原材料等能够短期获利的情况时,企业留存的那部分货币资金就可以发挥出它的用途。为此,企业留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对企业而言是必须的。

2.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大大增强,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日益突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的弱化,更为一些违法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如单位对企业内部最基本的货币资金缺乏会计控制,把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及相关票据集中交由一人保管,这就导致了伪造发票凭证、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货币资金在单位的各项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单位必须确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存量,但货币资金的存量又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潜在损失的存在,使

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因此,建立规范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地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资金管理可以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现状

目前企业在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自感资金紧张,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过于谨慎,多持于观望态度,迟迟不能做出决策,最后只能贻误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大量企业资产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尤其是存量资金方面。如果企业可以通过流动资产形成重组或其他方式的形式将这些闲置的资产聚集起来加以利用,这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就相当于增加了资金投入,从而也间接地缓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2)加强资金管理可以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效益滑坡,企业财务管理不善,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账务不符,虚盈实亏的问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重倒退。这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虽说有一大部分是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源还要归功于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货币资金的管理。(3)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

目前,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企业大量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资产重复分散,无形形成规模效益。如果企业可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这对企业来说就可以迅速加快其资产积累,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为自身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三)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

货币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都必须努力实现资金的均衡流动,即货币资金的流入与其流出要相等。同时也要保证资金在其运动过程中得到有效地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

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一下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加强管理货币资金的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对专业技术的要求。(2)明确责任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3)建立健全的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2]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与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二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多为家族经营企业,其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 根据中国社科院在2004年对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736个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中,有72.36%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90%以上的股权;有455家企业承认自己企业本质上是家族式企业。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为家族企业,其企业管理者缺少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办法,这样使企业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而且对于一些重要部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会尽可能的选择自己的人来管理,尤其是与资金相关的会计岗位,这样就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缺乏规范的管理,时常会导致

贪污舞弊现象的发生,进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的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对财务管理了解甚少、不清楚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总觉得钱是他们自己赚回来的,怎么关、怎么用都是自己的事,与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无关。因此,他们在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就缺少了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企业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即使有也不能很好的执行,这样就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3.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

中小企业所有者的“任人唯亲”常常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机构设置不符合规定,会使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就上岗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平时也不注意学习积累,会计知识贫乏,不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处理,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这样就导致企业的会计资料乱、缺、脏的现象严重。而且有些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时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4.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否健康运转,关系着企业的财产能否安全无恙。我国中小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的现象。这就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划分不去,缺乏合理的监督和牵制制度

我国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监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多岗,但不相容职务应该互相分离,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但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业务频繁、会计核算简单、会计制度又不健全,常出现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企业所有者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往往要求财务人员“一个萝卜几个坑”。有些单位会计、出纳由同一个人担任,会计也可以收取现金,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有些单位出纳除了担任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同时还兼着会计凭证、账簿及银行存款全套印鉴、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工作。因此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这不仅违反了会计法规定,也无形中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存、私自放贷获取利息,甚至是侵吞公款提供了机会,最终让企业蒙受损失。

(2)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不规范

① 现金管理中: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执行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的现象,超限额留存库存现金不及时送存银行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例如,有些企业用现金结算一千元以上甚至上万元的开支的现象都是比较常见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私设“小金库”,将取得的销售收入等坐收坐支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企业内部的现金不定期盘点制度不能很好执行,这就给“白条”抵库公款、私存挪用现金或公款私占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3]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现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失。

② 银行存款管理中,首先,中小企业账户的开立具有随意性,而不是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需要开立的,有些企业往往随意开立账户,有的甚至开立多个户头,进而从中套取现金,截留公款等;其次,一些企业不能严格遵守银行的结算办法,对于应使用转账方式支付的款项,企业往往使用现金支付,违反相关规定;最后,中小企业在进行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时,无专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进行审核,企业的授权批准程序不规范。

(3)有关会计人员的做账时间不一致,往往导致登记入账不及时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会计人员较少,往往只有一个出纳和一个会计人员管理企业的会计

工作,这样就不能严格的按照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办理相关业务,从而导致企业的会计资料过于滞后。例如出纳人员首先需要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收取或者支付款项,然后将所有的收、支款凭证进行汇总于月末交给会计人员,最后会计人员再根据出纳所汇总的收、支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进行记账。这样就使得出纳和会计的做账时间往往处于不同的月份,最后必然会导致会计和出纳核对现金和银行账的时间不一致,进而使得会计的核对工作常滞后于出纳。

(4)企业的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按照授权审核程序、不在授权范围内审批、超越审批权限办理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形成了很多漏洞。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机构小,有些事往往由是领导个人决定,其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一些领导滥批人情款,这样就导致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到报销,使得企业的资金为个人买账。还有时对于同一经济业务,不同的人来报销不同的结果。权力过于集中与领导者的手中,就间接弱化了其他有关人员的审核职能,甚至有的是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理财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5)企业相关的印鉴和票据缺乏规范的管理 ① 有些中小企业对购入的票据没有设备查登记,而是直接交给使用部门使用,而使用部门对票据的领取、使用、保存等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而导致相关人员在收到现金时不上交入账,为其侵吞公款提供了机会。

② 一些中小企业对于预留银行印鉴,统一有出纳一人保管,而不是分开保管,这样就使得有关人员携巨款潜逃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 还有一些企业的个别管理者,将企业的证照,私下应允给他人使用,从中收取使用费,而其所收的使用费用也不上交,私自侵吞,严重伤害到企业的利益。同时,因为对于所收的使用费用不上交,而应上交的税费也没有缴纳,进而也导致国家的相关税收收入流失。

5.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监考力度弱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虽然设置了相关的监督职能,同时也制度了许多监督制度,但往往不够完善,而其有些监督制度在某种原因导致下其作用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出来。另外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模糊不清,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是很了解,且财务人员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往往只能根据企业领导者的意图进行财务处理,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而会计核又跟着领导意志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使得企业的财务监督制度只是一个形式,失去了本质意义。

(二)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人的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整体素质低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家庭或家族共同经营,其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认识不足,管理水平比较低。而对于相关人员的聘用常常是“任人唯亲”,进而导致企业工作的专业技能低下,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这样就必然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规范发展。

2.制度方面,企业缺乏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控制体系,且忽视了资金管理的关键要点 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比较薄弱,其组织机构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是在于对现金对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从我国中小企业对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管理的状况来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内部的会计岗位分工缺乏重视意识,缺乏健全而行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

3.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因为制度的制定受人的主观意思影响,即使是再完善的制定也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在监督职能和监督制度的制定方面就不是很完善,不仅缺乏外部监督机

制,而且其内部监督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即使制度了相关监督制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使得其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得到执行,进而致使中小企业整个缺乏内外部监督。

三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引进职业经理人

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多数企业也家族经营,很多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往往就会导致企业的法人和所有者混为一天。因此在聘用人才上侧重从家族内部选择,尤其是与管理企业资金的岗位。中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和科学,而且聘用的职业经理人能够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尤其是对财务人员的聘用上,会更注重其专业技术,从而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更规范合理。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素质

1.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相关财经法规的宣传学习,提高其法制观念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单位领导人的素质高低与否决是定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有效制定执行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拥有很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可是企业的领导人却对这不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那么其实质上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其法制观念,让其充分认识到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确保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够安全和完整,也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其不断健康、规范的持续经营下去。

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人是企业经营活动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货币资金岗位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与否是决定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与畅通运行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相关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技术水平低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在聘用人员时严格把关,杜绝“任人唯亲”的现象。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首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对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会计人员最基本能力的要求。同时,大力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及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丰富和更新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后续教育,且每年受教育时间不低于24小时。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加强全体职工对于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

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的观念趋同,目标明确,才能使货币资金在企业中发展应有的实效,所以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全体职工进行货币资金管理知识的教育,加强每个员工的相关概念和意识,从而使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够更有效地运行。

(三)建立健全的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1.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那些如果集中与同一人身上,就会加大差错的发生和舞弊的可能性,或增大了发生差错和舞弊行为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的相互关联的职务。中小企业应当建立也货币资金业务有关岗位的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从而确保于货币资金业务有关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而保证货币资金的流通安全,不得只由一人办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就会计岗位来讲,出纳和会计这两个职务,应当实行严格的岗位分工。即:出纳只对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负责以及各种收据、支票、发票的保管工作等,不得兼任会计审核、档案保管和相关债权、债务、收支、费用登记等总

账和分类账的工作等。[4]根据分工原则,企业应该将涉及到现金的业务分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人数确实有限,也应该保证实现钱账分管,即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职务之间的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审核职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2.建立健全的货币管理制度,尤其是对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 中小企业应该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人员的设置情况,对经济业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流程,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也使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更为程序化和规范化。

(1)做好企业的资金收支预算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流通(流入也流出)来实现的。编制资金收支预算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按照生产经营的要求,对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先做一个预先的安排,尽可能使企业保持畅通的资金渠道,从而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

(2)合理的办理现金收支业务

企业要合理的办理现金收支业务,就必须对现金的流入流出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把握。首先,要管住现金的流入点。明确资金的来源,对自己取得的货币资金应及时入账,由零星销售货物取得现金的销售行为,凡发生这类业务应先由出纳开具收款凭证(收据或发票),再由会计人员加盖财务专用章,出纳再根据收款凭证的顾客联收取现金。业务办理后收取的现金应于当日存入本企业的银行账户,存单回执再由会计人员复核签字,并附上收款凭证的入账联,尽量在当日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回收欠款的业务也可以参照此程序来办理。总之,就是要使开票和收款工作分离,且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收取现金,在强调原始凭证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账簿的功能,按规定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并加强两者之间的核对工作;其次,要控制好现金的支出环节。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出,严格审核支付过程;最后,要加强对现金的盘点,对于现金管理除了定期盘点外还应实行不定期突击盘点。根据了解,很多中小型企业只在年末(每年的12月31日)进行一次现金的定期盘点,由出纳盘点现金的实存数额,会计复核,并与总账的现金数额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一致,然后填制《现金盘点表》。中小企业的老板应该重视对现金的内部控制,采取经常性的突击盘点,并且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把这件事情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处理现金收支保管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现金的安全性。

(3)加强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控制

第一,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具体规定办理。不能在同一个营业网点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单位的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

第二,要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对账环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由会计人员每月末对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且应该在与银行进行对过帐的前提下,再编制会计报表。如发生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相符,应尽快查找不符原因,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的会计为了赶报表,不认真核对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以为二者金额一致就可以了,而不知那些“有心的”出纳利用了这点,故意少计两笔金额相同的收支业务,来达到贪污资金的目的。所以,会计人员应对银行存款每一笔的收支都仔细审核,弄清楚未达到账项的真正原因,避免银行存款长期未达,防止循环入账,“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出现。

3.企业应当按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

财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各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4.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杜绝作假现象的出现

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手续的规范化、制度话,既可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防止

侵吞和挪用公款行为的发生。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具体包括:①授权权限,即审批人应当根据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②授权批准程序,企业的有关部门或个人在用款时,应当向审核人(会计主管)提交支款申请书,注明款项的金额、用途、支付方式等,并应附有管的合同或者送货清单、签验货证明等。审核人应该对申请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并核实该笔业务的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申请,审核人应不予办理;接下来,审批人(企业负责人)应当对审核后的支付申请批复,最后交给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5.建立完善的票据及印章管理制度

票据和印章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货币资金业务正常运转的保证。企业要支配货币资金就必须要有票据和印章。所以企业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制度,并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登记簿对货币资金业务进行记录。一方面,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或被盗用;另一方面,规范企业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同时单位必须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不能由同一个保管全部印鉴。财务专用章应该由授权的个人自行保管,个人私章必须由本人或者授权人员保管。另外,对已用和未用的票证应当由非保管人员定期检查;禁止签发空白支票;随时与开户银行对账等等。

(四)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 事物具有两面性,即使再完善的制度也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大部分是由人来进行的,经济学上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人,即只有有限的决策和选择能力,因此,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者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货币资金业务及有关人员的岗位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确保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

总之,中小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货币资金的管理,因此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活动的主体,是经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不受侵犯,进而才能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

四 结束语

货币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相当于血液之于人,充足的货币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保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资金或是资金不足,再好的计划、项目,都是纸上谈兵,再好的投资活动都有可能中途搁浅。因为货币资金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之所以在运转,完全是由于资金的不停地循环流动。以上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欠缺,其中尤其是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固然存在中小企业无法抗拒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作为企业制度政策的制定者与决策者,应努力为中小企业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成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的利用水平,使企业能够规范、持续的运作下去。

参考文献:[1]谢晓霞 温建清 《金融经济·学术版》 2010年第11期

[2] 武晓虹.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11期 [3] 王勇.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界2010第2期

[4] 范晓蓉 关于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理论思考 会计之友(中)2011年第6期

下载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超市零售企业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中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引言 我们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企业界均认可这样一个难题:如何保持人才的竞争优势......

    当前企业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范文

    当前企业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03-1-3 14:44:06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推进,事故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在经验型管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代事......

    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员工心理角度 刘泳健 【内容摘要】:企业培训是一个系统地帮助受训人获得概念、知识、规则、技能、态度的过程。有效的企业培训,其实......

    浅谈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姓名:王爱民 单位:河南XXXX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21世纪的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

    《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英国巴林银行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悠久,名声显赫的商业银行集团,其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往来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

    基层零售药店GSP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基层零售药店GSP管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笔者就职于本市一家连锁药店,作为一家分店的负责人,近几年,我经常走访学习一些同行的先进经验。另外,我每年都要参与连锁店年度的......

    企业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可以确定库存现金的真实存在性和库存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将起到......

    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

    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7-01-23 15:03:00 ]作者:徐正兵编辑:studa20摘 要 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