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1年中国电信业展望
2001年中国电信业展望
2001年是新世纪开局之年,中国电信业经过两年的改革重组,电信条例出台,各大企业内部调整逐步到位,正在急剧积蓄能量,有待勃发。
2001年又是十五规划的第一年, 适逢党和国家领导人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要加强现代信息基础实施建设,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2001年还是我国就要加入WTO的年份,加入WTO就意味着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电信体制和价格改革中不如人意之处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在这样一个年份里,我国电信业不仅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同时还将通过深入改革促使有效竞争局面的形成,出现市场结构和服务品质上的显著提高。
电信用户市场进一步拓展
2000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已达到1.4亿户, 净增3100万户,年增长率28%。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00万户,净增4200 万户,年增长率为97%。互联网用户数突破2250万人,净增1360万,增长率为152%。从这三类最主要的用户市场看,固定电话已呈现对数曲线增长模式,移动电话呈现直线增长,互联网用户数则呈现指数曲线上升势头。
2001年,这三条曲线特点将更加显著。根据有关研究单位在8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模型测算,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自1994年开始实现适度超前市场需求的态势, 到1999年开始出现某些过热迹象。预计2001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增长率应该在15-20%之间,也就是净增2100-2800万户,可能达到1.6亿户以上。2001年,移动通信服务的外部条件较为复杂,一方面长途专线降价,网络股市不稳,移动通信可能成为最热的投资增长点。另一方面,由于百姓盼望已久的移动资费“双改单”政策年内仍不好出台,可能会抑制一部分低端消费群的用户增长。但是由于企业将扩大采用预付卡(神州行等)方式和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通力合作开通普通手机上网服务这两大措施,估计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可能达到1.5亿户以上。
2001年由于移动电话上网普及速度加快和网络服务供应商的整合,估计我国互联网用户还会出现更高速度增长,可能达到5000万户以上。当然这种短期预测包含了许多经验成分,但无论如何2001年都是中国电信业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而又快速提升服务品质的一年。
电信改革将更加到位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出台,标志着我国电信改革登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在电信改革方面,我国仍然面临两大艰巨任务。一是要在《电信条例》基础上重新起草、完成我国第一部电信法,二是要按照电信条例规定,努力形成电信市场监管机制。在某种意义讲,监管机制的形成比法律条文的建立更重要,任务也更为艰巨。
首先是电信市场准入的监管或对经营者数量的适度限制,世界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市场准入政策,既要引入竞争机制又不致造成过分重复建设,以保证在电信市场的各个层面都能够形成有效的竞争态势。但是基础电信市场与增值电信市场领域,那些业务不需要申请执照,那些业务需要发执照,应该发多少,发给谁,不发给谁。如何保证公平和公正,仍需要管制部门和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第二个重要任务是电信网间互联监管机制的形成。电信网间互联问题是网络经济区别传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传统经济理论中,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对抗性的,网络经济则要求市场主体之间必须互相提供共享对方资源的条件,当然这种共享应该是有偿的。那么是用市场价格相互结算,还是按成本元素法相互结算,在国际上也没有讨论得十分清楚。恐怕还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研究讨论,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结算办法,以适应信息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潮流。
第三个重要任务是电信资源的合理配置。电信资源如何才能做到合理配置,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2000年也不敢说美国或者欧洲哪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就一定是成功的。中国电信条例刚刚出台,哪些资源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指配方式还是拍卖方式,经营者取得这些资源以后如何保证他们合法使用这些有限资源,仍需要形成一套详细的管理机制。
第四个重要任务是电信服务质量监管机制。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电信经营者,都必须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消费者为中心应该成为电信全行业的灵魂。但是有些经营者在企业短期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维护本企业利益,认为既然我是企业,天然就应该以赚取最大利润为中心。他们忽视了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电信是带有明显新经济特征的企业,二是现代企业目标正在从利润中心论向价值中心论转移。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一个从服务质量强制监管到企业主动适应社会目标的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资费体系与管理机制
价值是任何经济活动的中心任务,价格则是实现价值的杠杆。我国2000年底公布了再次大规模调整电信资费的方案,虽然社会反比较强烈,但它正体现了我国电信资费逐步调整到位的一个过程。
2001年,我国固定电信运营企业面临实施电信资费调整的艰巨任务,同时有关部门仍然要继续研究整个电信资费合理的目标结构,移动电信资费合理的收取方式,以及我国电信资费的改革趋势,以便按照电信条例规定,通过市场调节、政府指导、政府定价这三种方式,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费体系和规范化的资费形成制度。
回顾2000年,应该说是电信建设和改革的搭台之年,展望2001年,则是电信业内各相关部门和运营企业唱好开头戏的一年。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政府主管部门、运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通力合作,一定能尽快建立更有效的竞争环境,促进我国电信业更蓬勃地发展,在新世纪开局之年,实现我国信息生产力的新跨越。
第二篇:中国电信业改革大事记
中国电信业改革大事记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形成了全社会支持通信发展的合力;同年11月,国务院确定邮电体制改革“三步走”的方向:第一步是对邮电物资等管理机构完全实现政企分开;第二步是逐步实现邮政、电信专业分别核算,转移职能;第三步是条件成熟时,从上至下实现邮政、电信分营和政企分开。
·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启开了我国声势浩大的国企改革的序幕,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93年8月国家放开经营部分电信业务,向社会放开经营无线寻呼、800兆赫集群电话、450兆赫无线移动通信、国内VSAT通信、电话信息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等业务。
·1994年1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吉通公司成立,被授权建设、运营和管理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即“金桥工程”),与原中国电信的CHINANET展开竞争。
·1994年7月,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1995年4月,电信总局以“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的名义进行企业法人登记,其原有的政府职能转移至邮电部内其它司局,逐步实现了政企职责分开。1997年1月,邮电部作出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的决策,并决定在试点基础上,·1998年在全国推行邮电分营。
·1997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1998年年初,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国务院的部署,中国电信业进入了以“政企分开、破除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改革进程。
·1998年3月,国家在原邮电部和电子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1999年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9月,国务院批转信息产业部关于地方电信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到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全部组建完毕。
·2000年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至此,中国电信市场七雄争霸格局初步形成。电信、移动、联通是市场中三个大玩家,而网通、吉通、铁通则一直扮演着陪练的角色。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为增强我国电信业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应对“入世”所带来的挑战,当月,国务院批准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方案。
·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这五大电信巨头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决定,铁通由铁道部移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管理,并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
·2008年5月23日 中组部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宣布了最新的电信运营商人事任命。意味着持续几年的电信重组正式开始。新任命和公司调整如下: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目前仍将保持相对独立运营。王建宙继续担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并担任党组副书记;张春江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有副总经理继续留任;同时新增赵吉斌、张晓铁、李正茂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信将收购联通C网,王晓初出任中国电信董事长兼总裁,尚冰任党组书记;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网通合并,常小兵任新联通筹备组组长,左迅生为新联通筹备组副组长。
第三篇:中国电信业的立法的思考
中国电信业的立法的思考
(姓名)
【摘要】近10年来,中国的电信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业务结构呈现多元化。根据中国加入WTO组织的承诺,中国已向外资开放电信业务;新一轮电信改革也在2008年告一段落。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有自身的独特性,经过放松价格管制、打破独家垄断和产业重组等多阶段的改革,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政企合一的垄断体制,基本形成了各业务全面竞争的市场格局。但是,中国目前的电信立法存在不少缺陷,历时28年之久而“难产”的《电信法》至今仍未出台,对日益发展的电信业已经构成瓶颈。
本文以电信法立法为切入点,从目前电信业突出的市场准入、市场管制体制、普遍服务、以及互联互通等问题着手,简单分析了《电信法》“难产”的原因,并进而对电信改革背景下我国的电信行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信改革 市场准入 普遍服务 互联互通 电信法
电信是如今世界经济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企业之间互相交流,企业与社会劳动力、供应商和顾客之间进行贸易活动的渠道。快捷、准确的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电信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中间产品的投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通常被视为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行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已达19360.5亿元,电信业除为当年的GDP直接贡献了2.89%以外,还间接贡献了4.87%。然而,如此庞大的产业,至今尚无相关详备的法律来规范。历时28年而难产的《电信法》,现今仍未见其出台之曙光。
我国在90年代初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电信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但是电信体制改革在给电信业带来发展活力的同时,旧有电信管理体制越来越显现出与行业发展的滞后性。我国电信立法面临着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市场准入制度严重滞后;二是电信市场管制体制落后,管制机构不能保证管制的中立性;三是原有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的竞争形势;四是互联互通日益成为电信业的顽疾。本文将围绕电信法立法中最突出的市场准入、电信管制体制、普遍服务、互联互通进行论述,对照电信业现阶段的发展态势,分析现行制度滞后的问题根源,并就这四方面的制度建设提出立法建议。
1、我国电信行业的现状和市场准入 1.1电信行业运营现状
2007年,全国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9360.5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电信18545.4亿元,增长27.1%;邮政815.2亿元,增长11.8%。完成通信业务收入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771.5亿元,增长21.2%。通信固定资产投资2322.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电信2279.9亿元,增长4.3%;邮政42.1亿元,增长5.5%。
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8389.1万户,总数突破9亿户,达到9127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0%,达到54728.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1.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中,移动分组数据用户新增1217.1万户,达到15026.4万户。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渗透率从2006年年底的27.5%进一步上升到30.0%。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33.7万户,达到36544.8万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8部/百人。
2007年,全国网民数新增7300万人,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561.1万户,达到6646.4万户。
2007年,全国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收入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771.5亿元,增长21.2%。电信业务收入中,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3702.7亿元,同比增长17.8%,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0.9%;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1747.8亿元,同比下降5.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4.0%;长途电话网业务收入1205.2亿元,同比增长4.8%,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6%;数据通信网业务收入611.2亿元,同比增长46.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
2007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新增145.7万公里,达到573.7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新增5.2万公里,达到77.4万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304.7万路端,达到1747.0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新增836.4万门,达到51116.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24284.3万户,达到85316.3万户。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新增2052.8万个,达到8539.2万个。全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368927M,同比增长43.7%。1.2电信行业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市场准入
民营资本投资电信业困难重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经营电信业务必须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对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电信条例》第十条规定了以下六方面其应具备的条件:1)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国有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2)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组网技术方案。3)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4)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场地及相应的资源。5)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6)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五条,申请经营基础电信业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1)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亿元人民币。2)最近三年内未发生过重大违法行为。理论上讲,如果具有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经营基础电信业务。但实际上,我国对于基础电信业务市场还是实行了严格的数量限制和资本性质限制。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到底要颁发多少张许可证没有明确,同时许可证颁发给谁、不颁发给谁没有一个透明的程序;从市场准入条件来看对于外资进入有明确的规定,而对于民营资本进入基础电信业务市场没有规定,但实际上民营资本是禁止进入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因此,民营资本目前对于电信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增值业务和部分地区的驻地网建设。
2007年12月11日,根据入世承诺,中国电信业全方位开放,但是到目前为止,鲜有外资成功进入基础运营领域,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增值电信业务。
根据WTO协议的约定,外资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国内及国际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建立合资企业,持股比例最高可达25%,这一比例在2007年可达49%,且不再有地域限制。此外,外资运营商还可以在中国l7个城市中的中资移动电话公司中参股,持股比例从原有的35%提升至49%。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于200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所附之《电信业务分类目录》,调整后的基础电信业务包括固定电话的市话和长途、移动通信(包括3G)、卫星通信、因特网数据义务、国际通信基础设施业务等,涵盖八大项接近30个小项的业务领域。简而言之,国内运营商涉及的绝大部分业务,包括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通信服务都已经向外资开放。
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中国电信市场,国外运营商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谨慎观望。不少外商改直接投资为业务合作,争取与中国主流运营商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跨国电信运营商来华投资没有因为市场的开放而出现高潮,这与中国市场的特点和跨国企业自身因素有关:吸引外资的一方面缘由是资金缺乏,但随着中国主要基础运营商相继在香港、纽约等地以及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对外来资金已经没有大的需求,即使引入一些战略投资,出发点也是改善公司治理和资本构成。在增值服务市场,主体是民营企业,外资进入相对容易,其资金优势得以发挥,因此能取得较大进展。
目前,外资投资中国基础电信业的硬件基础尚不具备。基础电信业务对前期建设要求较高,首先要投巨资铺设网络,要收回投资还需拥有数目巨大的用户群。这两个条件都是外资企业所不具备且不能短期完成的,在对短期收益的强烈期待下,这样的基础投资不是外资首选。目前外资在增值业务等产业链条中取得了巨大效益,相比之下潜力巨大的基础电信投资可以缓行。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外资进入必须寻找一个国内合资伙伴,但是,国内主流运营商不会愿意与外资进行深层次合作,深大电话和上海信天的失败皆源于此。
从有利于电信业的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后的电信业管制应该以促进有效竞争为出发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管制政策,以登记制取代审批制;多元化增值业务市场参与者;放开有规模的经营者进入基础电信行业,尤其是需要实现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
2、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电信监管体制
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是电信运营商与政策之间的桥梁。电信管制部门与运营商分离,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独立管制机构应该拥有足够的权力实施管制,不受来自于政府主管部门或者作为主导运营商股东的其他政府机构的干预。
从中国电信市场的管制历程来看,中国电信市场上的几大电信运营商都有着政府的背景,并且在政府主导的几次拆分中,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几大运营商与信息产业部在人事关系上也有着很多渊源,我国制定中的《电信法》应该对我国电信管制机构进行全面的制度设计,这样才可以改变行政法规及政府政策规定所带来的法规层级低、效力差、时效性不长的弊病。通过《电信法》统一规定电信管制机构的制度,可以有效的使国家法律体系更加完备,避免上下位法之间互相矛盾、管制机构不明确的
2、我国电信行业的立法现状及其缺陷 2.1立法现状一一以行政法规为主导、《电信法》“难产”
我国目前对电信业的管制主要依靠条例、部门规章以及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法规来进行。被业内人士称为 “小电信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于2000年9月公布后,长期以来作为最重要的一部电信行业规章及行业关系调整依据执行,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电信业的要求。为了满足履行WTO开放电信业的协议,《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于2001年l2月5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并自2002年1月始施行。为更好的保障用户的权益,2006年10月16日,信息产业部又下发了《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要求移动运营商允许本地本企业同一网络的用户,可不改变号码自主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通知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而作为平衡调整电信产业内部关系的根本法律的《电信法》,自1980年起正式就已经开始起草,1988年开始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1993年开始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1998年和2003年分别列入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列为第一类立法项目,但是至今仍未出台,历时28年之久的“难产”。
2.2目前立法状况存在的缺陷
被业内人士称为“小电信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了电信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电信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电信网间互联调解制度、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等八大制度。经过了七年多的实践证明,《电信条例》对促进电信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对开展电信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创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信条例》作为一部全民与综合调整电信行业法律关系的部门法规,其局限性与缺陷也日益凸显。《电信条例》作为一部行政法规的根本属性,不仅影响了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广度,还决定了调整法律关系的深度。《电信条例》所列出的管理范围非常宽泛,执行操作难度较大。由于《电信条例》并不是一部法律,因此,它往往会与其他的一些行政规章制度存在不一致的规定,影响了条例的执行效果。
在条例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其法律地位较低,并不是一部严格的法律,许多制度均未能得到“准确”执行,而是往往采用了“灵活变通做法”,影响了严肃性与一贯性,对条例的整体执行效果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近年来,电信行业出现的不少新问题,如互联互通、破坏通信设施、人为制造网间互联障碍、电信资费价格战、用户权益保障等等,均未在《电信条例》中过多涉及,所述不详,而且这些问题也不是《电信条例》所能解决的。2000年版《电信条例》已明显不适应电信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内对制定中的《电信法》一直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3、我国《电信法》“难产”的原因
电信产业的更新迅速。对电信立法提出高难度要求。电信业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极迅速、技术更新极快的一个产业,也是利益最难调整的一个产业,更是亟待解决问题最多的一个产业。法律作为社会平衡以及公正的一个判断,必须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法律需要稳定,但是经济现象的变化却是层出不穷,作为法律的《电信法》一旦确立,就不能随意因为时间的变化而调整经济主体的利益,这势必会造成经济主体的矛盾激化,反而不利于电信产业和利益关联群体的利益保障。因此,《电信法》的制定是一项需予以高度慎重进行并完成的工作。
电信市场的迅速扩大使该行业的规模得以日益壮大,并且该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行业间的利益调整,三网融合等问题,都在考验立法者与执法者以及行业的参与者。在新技术与新管理模式的刺激下,电信行业在未来的10年仍然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新的社会经济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如何平衡好立法执法的关系,促进行业的发展,也是影响了电信业立法进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4、对我国电信行业的立法建议 4.1强化电信监管机构
《电信法》应就未来中国电信监管机构性质、基本职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增加必要的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以加强电信监管机构的权威性,特别是在加强电信监管能力建设上有所突破。电信监管机构应实现专业化的监管,而不是将其作为一般性的行政管理机关对待。
4.2协调三网融合。
从英国及欧盟电信立法的过程可以看到,立法的目的就是鼓励和促进融合。广播电视行业与电信行业之间网络与业务的融合,电信行业内的固定通信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以及有线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促使了市场竞争加剧,也对行业规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中国,三网融合应当首先实现业务融合,即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上开展互补业务,这是当前最为可行的一种现实解决方式。如果《电信法》在三网融合上没有有所突破,依然保持现有条块分属管理的现状,不仅对未来电信监管带来困难,也会影响到未来电信产业的整体发展。
4.3明确监管领域。
《电信法》作为电信行业的监管法律,应该明确需要加强、放松和转变监管的领域。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采取事后严管的管理手段,杜绝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的,确保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充分照顾到消费者的合理利益从而完善电信市场机制并促进消费,从而带动电信行业的稳步发展。《电信法》还应该明确电信普遍服务的义务承担者和普遍服务的范围,并确立以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补偿机制。
4.4立法过程中可采取循序渐进的过渡阶段。
《电信法》的法律效力是其区别于《电信条例》等行政法规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其“难产”的一个因素。因为颁布后的法律一旦出台,如果在施行过程中发现其对现实的不利之处,按法定程序进行修改或颁布新的电信法律比较繁琐,而且不易快速操作。因而《电信法》的颁布要非常慎重,需要考虑到其颁布后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反应。
但是,现在的电信市场迫切需要法律来规范,所以又不能因为实现一步到位的理想的《电信法》有难度而无限期地把立法进程推延下去,而不采取任何措施解决实际问题。面对这种环境,不妨采取边实践边进行的策略。我们可以在《电信法》出台之前继续出台相关行政法规及实施细则,哪方面较缺就先制定哪方面,然后根据这些行政法规在实践中实施情况的反馈,将相应内容在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法律,即《电信法》的内容。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会是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缺陷,但同时也是方便被废止或取代的一个有利之处。该形式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为积累经验确保《电信法》实践成功而进行的过渡阶段的形式。这个过程不可太久,且需对其进行跟踪研究并总结经验以加快对《电信法》的出台。
第四篇:关于中国电信业的垄断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电信业的垄断调查报告
摘要:垄断行为就是妨碍市场竞争自由的反竞争行为,它的存在必将影响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信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行业,不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国家安全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虽然电信行业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对私人资本具有较强的回报率,大多数国家对电信行业的私有化和对外开放都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然而,在技术迅速进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电信行业的国际化又是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本国运营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完善的监管制度,在该领域的开放方面已先行一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也正在不断深化一些传统垄断行业的改革。目前,电信、铁路、民航、电力及公用事业都将成为改革攻坚的重点。这些领域长期被国有资本垄断经营,产业规模大但缺乏效率,国际竞争力较弱,在我国加入WTO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改革改变这一现状。不可否认,这些行业在国有经济体制下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样不能否认,目前,垄断的市场格局与缺乏活力的市场现状也开始制约这些行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现在,我就对目前中国电信业的垄断状况做一次调查研究。
目前国内的电信产品行业主要有3家,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下面就先对这3家企业做一个概述。
1.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
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截至200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544万户,宽带用户4718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全年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人员67万人。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公司下属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两大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主业和辅业双股份的运营架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2年在香港纽约上市、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6年在香港上市。
2004年到2008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6%,利润
总额复合增长率达到 3.4%,非语音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 22%上升到 45%。
2.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 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中国移动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08 年12 月,中国移动网络已经100% 覆盖全国县(市),客户总数超过4.5 亿户,与237个国家和地区的38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79国家和地区的252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
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公司。
3.中国联通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7月19日成立的我国唯一一家能提供全面电信基本业务的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主要业务经营范围包括:GSM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联网业务、IP电话业务、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电信业务。.2006年6月21日、22日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升指数股。它标志着中国联通全面与国际接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新机制下建立的300多个分公司和11个子公司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为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
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保留GSM网络。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红筹公司正式合并。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公司俨然是净资产843亿元、总资产2129亿元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看完了三家公司的得简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三家公司成立
时间都很长,资产也十分雄厚,规模也相当庞大,并且都是国有企业,它们几乎占据了国内电信市场,并且由于技术,资金,政策等相关方面的因素,导致一般的企业无法进入中国的电信市场。
而我们知道,市场的核心在于竞争,竞争的前提在于有足够数量的经营者。目前中国电信市场的这块蛋糕是由电信、移动、联通这家公司分享,从这些公司经营的电信业务种类上来看,仅仅是业务上的专业化,原有的市场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变化,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尤其是目前中国电信业的产权结构依然如故,虽然各公司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但从所有权主体上看,都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如果在竞争中任何一个公司受到重创.遭受损失的只能是国家。因此,大多数公司之间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而实际上都是各霸一方,进行行业垄断。
中电信行业的垄断势必带来极大危害。
第一,对于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
1、从这几家公司的企业来源看。这几家公司大部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国有大公司分化而来,众所周知的是,国有独资的企业存在着诸如生产技术落后、服务态度差、生产效率不高、企业竞争力和信息适应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那么由这种企业分化出来的企业难免会带有其故有的缺点。何况分化出来的企业在现在所谓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缺少与之竞争的对手(例如民营资本或者国外电信产业),这就导致了在这个产业之中的市场失灵,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
2、影响其科技水平的提高。因为无论从生产、销售方面上,垄断企业都不会花费多余的成本用于更新设备,而是将原有设备一直用到不能再用为止。尤其是像中国电信行业这样的充满了政府色彩的行业中,其垄断地位更是不可动摇的,其浓郁的“政府企业”性质就决定了对内没有改革创新的动力,对外没有竞争压力的现象,难道这样的垄断企业能带来产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二,对于消费者而言:
1、垄断高价
由上分析,中国的电信行业处于一种绝对的垄断地位,虽然其产业弊端颇多,但是由于人们对其的需求是属于一种刚性的需求,所以导致其能够通过垄断高价弥补自身在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失,而这种损失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了据悉,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电话用户突破7亿户,达到7.00606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37438亿户,移动电话
3.63168亿户,居全球首位。庞大的消费群体必然带来可观的丰厚收益。有6.5亿电话用户为其“成本摊薄”,电信运营商还把持着“厚利多销”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消费者怎堪重负!
2、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消费者成为了其“被愚弄的对象”
电信行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行业,而变幻莫测的收费方式,就像一道道难解的数学难题一样,令消费者摸不到头脑,就拿时下最流行的“手机套餐”来说吧,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电信运营商不仅充分利用了自己在消费者面前的信息优势,而且还可以扩大了这种优势。“套餐”的特点在于,它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获得了优惠,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优惠,甚至还有损害。但消费者要想打破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就要付出很
大的学习成本,很少消费者愿意付出这样的成本,所以消费者只有被骗钱的境地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电信业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垄断的地位,那么想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就是要打破垄断,那么如何打破垄断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政企职责分开。中国的电信行业要想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必须摆脱政府为其开辟的巨大的垄断保护伞,使之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来优化产业。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内在条件。
2、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国加入WTO就是中国“引进来”的开始。中国的电信行业要引进外国的先进资本,与之竞争,从而促进产业部门的优化升级。同时坚持“走出去”,同世界的各大同类企业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
3、加快政府只能的转变。我们要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那么就要求政府加快颁布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来规范市场,使之国内外的电信行业能够在一个透明的、公开的、公正的环境下竞争,促进其发展。法律政策是其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
4、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消费者应该团结起来和运营商博弈,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保护切身利益。
5、完善监督体制。对于欺骗消费者、有违市场经济原则的欺诈行为,我们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来制约其恶性发展。
旅管一班
姓名:周翔
学号:1114011009
第五篇: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总的来讲,中国目前有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其中中国电信是在1998年由中国邮电集团正式拆分成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是拆分出来的。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是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联通成立之初主要在大力的发展CDMA技术,包括技术转让、建设网络、推广业务等。而中国移动最早是在1994年时中国邮电集团成立了一个移动通信局,大约在1999年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首次拆分重组,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1月,再一次对我国电信业进行重新布局,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为主体的“5+1”格局。新组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南方21省市的固网业务;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俗称小网通)、中国吉通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北方10省市的固网业务,中国移动主要做GSM移动业务,中国联通则同时运营GSM和CDMA移动业务,中国铁通主要做铁路上的通讯业务,中国卫通主要做卫星通信这一块。(业务基本不重叠,也没什么大的竞争,几家运营商各干各的,当然这中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了抢占点移动业务搞了些小灵通和大灵通业务等,也赚了不少)。其中小网通就是在1999年有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中铁通信中心等投资成立的。中国吉通则是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搞的,例如彩虹集团等,公司主要经营IP业务。其实在这中间还有一家2002年成立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主要是做北京的市政工程等政府性项目,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场馆的覆盖呀这些。由于这期间电信市场异常混乱,工信部在2007年将6大运营商重新拆分重组成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叫新联通),中国移动;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将中国联通的CDMA全面卖给中国电信,将中国卫通并入中国电信,并向中国电信颁发CDMA2000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同时颁发了WCDMA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并支持帮助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TD-SCDMA3G技术。使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了全业务电信业务运营商(包括固网业务,移动业务的2G,3G业务等)。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