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6:1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第一篇: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题目: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全球的影响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刘涛

年级:大一 学院:

学文

2016年12月13日星期二

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指导老师:刘涛

【摘要】

从马可波罗到迪亚士,从哥伦布到达伽马,欧洲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似乎从未停止过。从15世纪开始,远越重洋的欧洲船队就开始了他们的远征。新大陆、新财富、新市场、新技术,从那一刻开始,上帝的天平渐渐倾斜,这一次跨越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带给欧洲从此腾飞的资本,也拉开了东西文化碰撞,世界贸易交流,也是痛苦殖民侵略的序幕。大航海时代旗帜下的欧洲,改变了世界,也都被世界所改变。新的“时代风”吹遍,世界的联系一步步更加紧密,直到今天,融合与交流依然是趋势,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村。关键词:地理大发现 贸易 世界历史发展 影响

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把原本孤立存在的各个大陆联系在了一起,这次的地理发现带给了欧洲巨大的财富,给亚洲带了了甚至持续至今的落后,当然,也给殖民地带来无边的痛苦。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①那么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航海大事件,究竟给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世界整体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认为究其影响必要追本溯源,由发生背景讲起,即得以向外延伸。〇、地理大发现的起因

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②渴望贸易新路径的欧洲人,深信《马可波罗游记》里不可估量的东方财富(“寻金热”)。伴随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资本主义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使他们迈出了勇敢一步。同时,地圆说打破了航海家的思想上的禁锢,文艺复兴运动的天文发展也迫切需要实践来论证。

同时地图学、航海术与造船术发展迅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罗盘、指南针等仪器也为船只安全地航往大西洋的开放水域进行探索打下了基础。

而不断激励欧洲人“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成为上帝使徒的宗教元素,以及对利比亚半岛受穆斯林文化侵略的担忧,更使得地理大发现在空间与时间上成为一种必然。

一、地理大发现事件的影响

1、对于欧洲的影响

(1)经贸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初衷,从上文可知,部分是为了支持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找到了新的贸易出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人远赴世界各地,使得类似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或经济作物如咖啡与烟草,亚洲昂贵的丝绸、香料、瓷器,欧洲的艺术作品等等开始在各大洲之间交换。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他们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新事物,繁荣的商业发展带动欧洲大西洋沿岸城市的蓬勃发展,大量贵金属的积累使得欧洲在18世纪得以进入工业社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在不同时间成为欧洲的霸主,而原本繁荣的地中海商业圈,却在历史的舞台上慢慢淡出,西欧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

(2)泡沫产生与制度改变 新的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不断幸福的同时也会带来阵痛。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③、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这一现象也昭示了过快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欧洲人对财富的疯狂追求,这种狂热甚至使人们失去了理性。新的航路开辟了新的财富源头,大量的金银从美洲殖民地流入欧洲,提供贸易所需的同时,也致使欧洲的货币贬值。物价的上升使底层劳动人民被不断压迫剥削,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则可以从中牟取暴利。这种改变使得原本的奴隶主阶级日渐没落,也就是传统的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2、对于非洲、美洲的影响

(1)殖民制度的血泪历史

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与机遇,同时也给美、非人民带来了黑暗暴力的梦魇。战争与疾病迫使土著居民沦为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当地丰厚的资源也被掠夺一空。美洲的印第安人惨遭屠戮,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非洲盛行的黑奴贸易更是将血腥的代名词。欧洲人从非洲用低价的商品贸易黑奴,并将黑奴贩卖到美洲换取美洲作物,而这些黑奴也成为了殖民者们的廉价劳动力。“欧洲国度经过掠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作为原始积聚来开展资本主义,亚,非,拉美各国的社会开展进程被打断,面临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严重要挟,西欧各国从此超越亚洲,非洲,美洲的其他国度,逐步成为近代世界的支配性角色。”

(2)农作物与人种交换

与非洲和亚洲不同的是,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棉花、花生、烟草、可可等农作物以及橡胶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十分庞大,而旧大陆对这些作物都一无所知。④欧洲人意识到了它们的商业价值,而这些农作物的流出对于世界的农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同时,新大陆的发现致使欧美非洲的人口迁移开始,由此也造成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情况。

3、对于东方的影响

事实上,哥伦布的航船并未到达中国,哥伦布与中国的唯一关联大概就是那本躺在他行李箱中一直随行的《马可波罗游记》了。但抛却空间暂时性的关联,由于新航路开辟了东西方的航线,明末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明朝商人与欧洲商人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活动频繁,使得当时的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了中国,这不仅给东南沿海商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带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航海时代对于世界的影响

新大陆的发现,使这个世界终于全盘浮出水面,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真正的完整了。地理大发现就像一张网,由一条条航线串行起来,最终将整个世界仅仅网络在了一起。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极大丰富带动了欧洲的蓬勃发展,使得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一变革是欧洲在接下来的历史中长期称霸世界的主要元素。同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诞生了新的名词——“价格革命”。⑤这种革命极大冲击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关系,从而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迎来一系列变革后,欧洲各国完成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从此走向富强之路。假如没有地理大发现,欧洲没有大量资本来支撑资本主义发展,或许欧洲就失去了支配世界的机会,而当今的世界格局也会发生巨变。可以说是地理大发现造就了欧洲的辉煌。

而面对欧洲恰当的把握住时机进而奋起的先例,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曾经作为外使争相来朝,商品远销海外甚至供不应求的中国,为何错失了良机?我认为其一,中国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⑥郑和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1998年所评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他从未公开表达过对殖民主义的期望。其二,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终止,中国政府将自己与当时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也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各大洲各大洋分割孤立的状态,贸易往来的频繁更带动了文化的交融,由上文原因可知,地理大发现的起因之一旧时欧洲人对于传教的热衷,作为“上帝的使徒”,他们将自己的文化远播海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影响。正是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交融,才使得现今世界有着缤纷繁复的文化体系,各种民族与文化的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远洋航行等探索活动的技术需求,地理大发现也使得航海技术有了极大进步。更大的世界激发了人们探索的欲望,欧洲紧随其后的工业革命昭示了这种渴望,这使得科技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同时,由美洲而来的优质农作物以及世界农业格局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为人类繁衍提供了可靠的背景,当然,以往种种对于殖民地的残酷统治所带来的深刻伤痕也在时时提醒我们铭记战争的残酷,为世界和平指明着道路。

作为一次彻底的打破壁垒的运动,地理大发现无疑对整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历史才能说是全人类的历史。”而历史告诉我们,世界的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地理大发现为现如今的世界奠定了基础,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的联合迈出的第一步。

【注释与引用】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 ②百度百科.十大帝国10奥斯曼帝国

③特许公司(16-17世纪,政府用特权交换利益的典型形式,也是荷兰和英国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一类是契约公司,另一类是早期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股份公司的出现(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④《美洲》-百度百科 ⑤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途径地必然发生以物价上涨为标志的价格革命。

⑥《利玛窦中国札记》

第二篇: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

摘要:基督教婚姻观念对西方世界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独身和结婚的态度上,基督教认为应该结婚,但是在后期也不反对独身;基督教早期将婚姻视为圣事;基督教曾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淫乱;基督教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同时在婚姻的缔结、婚姻的接触、生育制度、性观念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婚姻观念影响

一、基督教婚姻思想及形成

婚姻是一种制度,是一种为社会观念所接受,为法律所认可的两性结合。在西欧,基督教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立在教义基础上的宗教法构成另一种独立的法律系统。基督教最初只是犹太教一个支派,它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及创世神话等观点,并接受犹太教的圣经作为《旧约全书》,后来才形成自己的圣经《新约全书》。基督教正式形成后,早期教父们又进一步发展、充实基督教的思想。而到了中世纪,产生了大量的教皇教令、规则书和宗教法规,它们构建了基督教会的基本思想。其中婚姻思想是基督教宗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督教早期的发展对其世俗婚姻的规定和限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拥有丰富的婚姻伦理资源,但如何真正应用并实践这些原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圣经中的婚姻伦理并无系统可言,将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基本精神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一男一女的原则。贾诗勒指出:“《圣经》所说的婚姻,是生物学上所说的男性和生物学上的女性之结合,这一点从起初开始就已经明显了。”上帝造人时是“造男造女”,先“用地上的尘土”造成男人,再“取下他的一条肋骨”造成女人,其中的男女是上帝为设立婚姻制度而造的,他们承担了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所以基督教认为,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必须是一男一女,坚决反对同性恋,因为只有男女结合,才可能实现上帝所定的“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的旨意。在一男一女的婚姻中,基督教对性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性正是实现“生养众多”的途径。不过,性又不仅仅是为了生养,它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就是满足人本性的需要。婚姻虽然涉及性权利,却不限于性,婚姻是一个伴侣的关系。这联合的范围,远比性广,包括了社会和属灵方面的联合。

2、一夫一妻的原则

上帝造人时,造了一个亚当,也造了一个夏娃。他没有从亚当的身上取下两根造女人,6是在向人说明,他所喜悦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的,禁止一夫多妻。这个在创世之初就已经明确的制度,在上帝对人的教导中也不断出现,如《申命记》17章7节明文规定:“不可为自己多立妃嫔。”耶稣在世时也坚持教导一夫妻制的原则,每当他讲到婚姻或描述婚姻时,其总是坚持一夫一妻。他说:二人(不是三人、四人)成为一体。常有人以为,《圣经》是支持一夫多妻制的,这是对《圣经》最大的误解。《圣经》中的确记载了许多一夫多妻的事情,如亚伯拉罕、雅各、大卫、所罗门等都是一夫多妻的。但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圣经》所记载的,并不一定是《圣经》所造成的。相反,《圣经》正是以这样的事情警戒人们不要重蹈覆辙。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不仅禁止人在名义上多妻,或者说在法律意义上多妻,它也禁止人以任何的形式多妻,即在配偶之外同第三者保持实质上的夫妻关系(尽管不存在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任何在配偶之外的男女关系,都被视为奸淫,是十诫所明确禁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督教婚姻伦理是反对重婚、婚外情、包二奶等行为的。

3、一生一世的原则

婚姻伦理中的一生一世的原则,是在说明婚姻是具有持久性的,它要延续一生,人不得随意中止婚姻关系。对此,耶稣有一个立场鲜明的教导——“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在耶稣的这个教导中,他是强烈反对离婚的。何以如此?因为在基督的心目中,婚姻是神圣而伟大的。就婚姻的源头而言,它是上帝亲自为人设立的;而就当事双方而言,它又是双方之间的一份契约,在这份契约中,上帝又是这份契约的见证人和中介人。玛拉基的话说明了这种关系:“耶和华在你和你幼年所娶的妻中间作见证。她虽是你的配偶,又是你盟约的妻,你却以诡诈待她。”婚姻的这种神圣性向我们昭示了婚姻的严肃性,人不可随意中止由上帝所配合的婚姻,抛弃由上帝所赐的配偶。这种关系一直要持续到其中一方的死亡之时。

不过,我们一定要记得,耶稣讲这些话的中心是要求人们尊重婚姻,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婚姻。他说话的目的并不是说离婚就是不可赦免的罪,他在同一段话中,也向人们说出了可以离婚的一个理由,就是对方犯了奸淫的罪。不过,耶稣并不是以此鼓励受伤害的一方离婚,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可以以爱原谅对方,努力修补这种关系。“离婚并不是第一个选择,而是‘最后的’抉择。”总之,“上帝恨离婚,但上帝一样爱那些离过婚的人,按照上帝的话语,离婚也不是不可原谅的罪,但按‘怎么种,怎么收’的原则离婚总是带来很多的痛苦。”

4、一心一意的原则

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谈到了夫妻相处的基本原则,即是互相忠诚,彼此相爱,所以将这一原则称为一心一意的原则。婚姻伦理中的一心一意最基本的要求是男女双方分别忠诚于对方,不存二心。这个原则要求人们不仅不能在身体上背叛配偶,同时也不能在心理上背9叛。耶稣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7)其中所说的正是不能在心理上背叛配偶的道理。从深的层次讲,就是二人完全相爱,两人融为一体,彰显上帝的爱。关启文指出:“婚姻的意义不单是个人需要或社会习俗的满足,而是在婚姻的关系中学习和彰显神圣的爱。”

二、基督教的婚姻观对结婚制度的影响

(一)基督教对婚姻缔结形式的规定

对婚姻的缔结《旧约全书》明确规定了禁婚范围。男子不能与以下女子结婚:父亲、伯叔、弟兄、儿子之妻;父母、妻子的姐妹(外)孙女、继女、继(外)孙女。这只禁止两代以内的血亲婚配和姻亲婚配,并没有禁止表亲婚配和堂亲婚配。这是基督教婚姻的禁婚条件或者说是消极条件。除此之外,婚姻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婚姻要征得父母同意的思想在伊拉斯谟那里就已经产生了。在对话录《求爱者和少女》少女拒绝当场答应求婚,因为一答应婚姻就会确定下来,但她认为经过父母同意的婚姻会更幸福,而且在古代婚姻都是要经父母同意,所以她要求求爱者去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这一对话录就是当时婚姻缔结形式的反应。

不过基督教婚姻也随着宗教改革思想的冲击而在婚姻缔结形式上有一定的变化。加尔文宗教改革派的结婚缔结条件在1561年《日内瓦结婚、离婚法令》中有所体现,该法令说:“初婚且父亲健在的年青人,在他们达到法定年龄(男子24岁、女子20岁)之前,不能自行订立婚约。如果他们过了法定年龄,要求父亲同意他们的婚事而被拒绝,那么他们可以不经同意就结婚。……如果子女未经父母同意就结婚但已达到允许的年龄,其婚姻应被承认;父亲必须像他同意此婚事一样提供嫁妆或财礼,或者同意相关的法律条款。”同样地,我们也看到,在基督教婚姻的缔结形式方面,也随着宗教改革而有所松动,其结果是结婚显得更加自由,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二)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婚礼制度的规定

结婚的礼仪问题《圣经》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据说耶稣非常重视这个礼节,并曾在加利利迦拿赴婚姻的筵席时,因为婚姻筵席酒用尽了,耶稣在那里还行了第一个“水变酒”的神迹,可见婚姻的尊贵。使徒圣保罗也曾说婚姻是为人人所尊贵的,断不可苟且轻忽,必须诚敬端庄,节制行事。

宗教改革以前的基督教婚礼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婚姻被认为是七大圣事之一,受到教会的掌控。虽然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世俗的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不受基督教教会的严格控制,但是在婚礼上,一般还是按照基督教的婚礼程序进行的。在中国,即使不信基督教的人们,也热衷于在办西式婚礼,这种西式婚礼,其实就是基督教婚姻的仪式,只不过稍有变化,例如,主持婚礼的不一定是牧师了,而是一般的司仪。

从当今基督教婚礼的程序中,我们可以一窥基督教婚礼的宗教性质。基督教婚礼的详细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婚礼行列,新郎新娘进入礼堂。通常先由招待引导新娘的母亲进入会场,并由招待通知牧师婚礼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了。当新郎新娘及男女傧相进入会场后,可以面向会众也可以面向圣坛。另外,在比较小的教会,有时候会安排双方家属坐在诗班的位子,这时候,新郎新娘最好选择面对圣坛。一般而言,大多数的新郎娘选择面对圣坛。

其次,婚礼的宣召及祷告。由牧师宣告婚礼开始,宣告完毕,祷告祈求上帝赐福今日的婚礼。在这个婚礼中,新郎新娘愿意在神、在人面前表明他们愿意共结连理的心愿。婚礼的祷词如下:“让我们低头祷告,全能永在的上帝,在我们的行动存活都在乎你。求你赐下清洁的心、正直的灵,不让私欲拦阻我们认识你的旨意,也不让软弱拦阻我们顺从你的旨意,如此,我们才能借着耶稣基督,在你的光中看见光明,在你里面得着真正的自由。求你此时此刻与我们同在,按照你信实赐福我们今日的聚集,从今时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再次,点燃蜡烛。蜡烛与蜡烛台是由新人准备的。三根蜡烛,通常是白色的,也可以选择别的颜色。三根蜡烛摆在这一对新人面前。中间那根蜡烛称为“婚姻之烛”或“合一之烛”,这根蜡烛比旁边两根“家庭之烛”大些。如果,蜡烛是在婚礼开始时才带进来的,那么要先摆好中间的蜡烛,只有带旁边的两根家庭之烛进来。

最后,诵读经文和婚约问答。诵读经文是指读几段圣经的篇章,婚约问答是婚礼中几个关键程序之一,通常这样的问答也被视为是婚姻誓约或承诺的一部份。这一幕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

基督教的婚礼一般均按照上述程序进行,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一般稍作改动,以符合当地的风俗和文化。从基督教的婚礼程序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婚礼的宗教色彩、宗教气息较为浓厚。而我国的传统婚礼则几乎没有宗教色彩,那是因为我国传统婚礼的程序在西周就已经初步成型,那是我国人民还没有信仰宗教。

三、基督教的婚姻观对离婚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从来没有说夫妻不准离婚,相反地,一些先知还表达过可以离婚后再次结婚的观点。在“摩西十戒”中,摩西从来没有提及不许离婚的戒条,相反摩西还明确允许离婚和寡妇再嫁。摩西说:“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 这倒和我国古代的休妻制度类似,同样反映了男人的主导性。

奇怪的是,基督教的一些先知也说过与摩西所言相反的话,例如先知玛拉基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厌恶的。” 《新约•马可福音》也说:“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这说明古代希伯来人思想观念的变化。由于这两位先知的影响,造成了在基督教世界中,离婚是可以的,但是一般人都不会随便离婚,离婚还是会受到观念上的限制。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婚姻的认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固定性关系,也不是为了生育,而是为了心情的愉悦和生活的幸福。婚姻目的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离婚条件的变化,马丁•路德在教会规定的离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两个:一方拒绝履行婚姻义务(指夫妻性生活);双方因其他原因不能相处,但这种情况的离婚双方不能与他人再婚,只能两人和好复婚。不过相比而言,马丁路德的思想还是较为保守的,在离婚观念上,更为激进的马丁•巴克认为,当夫妻之间相互的爱消失,夫妻之间也不再有交流时,严格意义上的婚姻已不存在。约翰•弥尔顿主张一时不幸福的夫妻不仅应该离婚,而且离婚对于他们还是一项道德义务。因为继续不幸的婚姻违背了婚姻自身的目的;还可能由于不幸的人在别处寻找安慰而导致通奸;还可能使人丧失对上帝的信仰。

基督教婚姻观念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束缚人性的一面,但是它对婚姻的重视,对责任的强调,使其至今仍然发挥着生命力。当牧师在婚礼上询问“……你愿意娶新娘作为你的妻子吗?与她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美貌或失色、顺利或失意,你都愿意爱她、安慰她、尊敬她、保护她,并愿意在你一生之中对她永远忠心不变?”此刻,不仅仅是相爱的双方,而是所有在场的人士,都会感觉到无比的神圣。本文对基督教婚姻观念做了全方位的诠释,并且从基督教婚姻观念对婚姻制度的影响这一角度,将基督教婚姻观念对婚姻的缔结、离婚制度、性观念、生育制度等进行了剖析,认为基督教婚姻观念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束缚人性的一面,但是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基督教婚姻观念中的一些核心价值,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且影响到了当代的婚姻立法和婚姻制度。

参考文献:

1.谢炳国,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中国宗教》2004年

2.宋佳红,论近代早期基督教婚姻观念的变化《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一期 3.王光海,基督教婚姻观与社会和谐《中国宗教》2008年第6期 4景晶,中世纪基督教的婚姻圣事论《新西部》2009年第7期 5教养,基督教会对世俗婚姻的规定及其限制《法制与社会》2006年

第三篇:基督教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邓稣创立并于公元四世

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得以广泛传播。此后,基督教传统和作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在西方世界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基督教传统和《圣经》对西方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影响。自基督教于公元4世纪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各地广泛传播开来,作为基督教会和信徒信仰的依据的《圣经》(Bible),也对西方社会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一种极为独特和巨大的影响。

《圣经》作为西方文明之源两希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其《旧约》继承、汇聚了希伯来文明的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宗教传统和诗歌民谣,是对其曲折历史的认真回溯和深沉反思;而《新约》则更体现出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的撞击和结合,实际上莫定了公元前后地中海地区欧亚文化现象的思想认识基础并形成其普遍且久远的语言表述特色。两希文明在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沟通,为西方思想发展中“知”、“行”、“信”三者的统一创造了基础,使得西方文化中探讨“真善美”、讲究“信望爱”的价值体系逐步形成。可以说,文化史意义上的“西方文明”与宗教史发展中的“基督信仰”有着不解之缘。西方文化现象这一典型的基督教特色,自然也使《圣经》在其各族各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进程中占据了独一无二或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它对西方各国人民的思想、心态和文化色彩产生出全方位的影响,令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一种《圣经》的思维特色、主题特色、甚至语言特色。

一、基督教与文学

《圣经》不只是一部宗教的书,而且也是一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和法律的书。《圣经》译为英文始自第8世纪,但都只是一些片断。1382年后所译的(威克里夫圣经》(Wycliffe Bible)版本,虽为全轶,并未通行。160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集合54位学者历时八年,将《旧约》和<新旧》分别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译成英文,并于1611年出版,叫作《钦定圣经》(Authorized Version)。它的出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英美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英国语言和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语言学家布雷德利(Henry Bradley)在他的<英语的形成》(Tke Making of En}lislt)一书中说,“对近代英语之形成有贡献之作品中,圣经之翻译,自16世纪末期之廷德尔《廷德尔氏圣经》(出版于1525-1534年)与科弗达尔《科弗达尔氏圣经》(出版于153年)至1611年之钦定圣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举出beautiful一字为例。他说,“象beautiful这样一个至为熟悉而决不可缺的字,在廷德尔以前不知道有任何人用过。这个字决不是廷德尔所造,但是毫无疑问,却是由于他在圣经里用了这个字,这个字普遍流行起来。”(„)英国政论家及历史学家麦考利(T.B.Macaulav)则说:“假使所有英文写的东西全都毁灭了,而只剩下英文《圣经》这一部书,那这部书自己就足以把英文里全部的美与力显示出来。

欧洲文学有两个主要源流,一为希腊文学,一为希伯来文学。希腊文学以荷马史诗和沙弗克尔的悲剧为主,而希伯来文学则以《旧约》为其代表作。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10的《失乐园》和《复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等都是取材于《圣经》的。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篇叙事诗《神曲》被认为是世界伟大文学作品之一。全书分三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国》,共14233行,分为100个诗章,除《地狱》有序诗一章外,每一部分均分为33个诗章,其结构匀称、完美、自下而上排列整齐,给人提供一种神学上的“三位一体”的象征性和神秘感,书中描述但丁在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遨游地狱和炼狱;到达炼狱之巅时,又得到青年时的情人贝雅特里齐的引导,得见天国的美景。《神曲》以其构思的宏伟,想象的凝聚,人物的描写,艺术的熟练,以及富有感情的道德力量,堪称一部伟大的雄浑的诗歌杰作。在形式上,它摹仿了阿奎那神学体系由下而上递相依属的等级结构;在内容上,《神曲》在众多贤哲中提及了《圣经》人物亚当、亚伯拉罕、挪亚、摩西、大卫、耶稣、圣母、彼得等,对《圣经》中的说教、象征、启示、福音等均有详尽的刻画和展示。这部作品除了单纯的文学意义外,还有寓言的意义。它所描写的但丁的行程,就是但丁的灵魂的历史,也就是他的心灵走向上帝的行程,给每一个读者作为规范,帮助他探索一条过道德生活的“直路”,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此外,但丁以维吉尔为理性和的哲学的象征,以贝亚德为信仰和神学的象征,借此表示信仰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认为人靠理性和哲学能够认识到罪恶,但要认识最高真理、达到至善,理性和哲学则无能为力,只有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仁爱的德行生活才能获得。所以,但丁这部有着宗教哲理和神学韵味的文学杰作,其指导思想与《圣经》神学理论乃是一脉相承的。

德国诗人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就受到《圣经》篇章和其故事、格言与用典的影响。浮士德是16世纪一个关于德国巫师或星相家的故事,他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知识和权力。歌德写作《浮士德》,从狂甩突进时期起到他逝世前一年完成,延续了近60年。这部诗体悲剧长达12000多行,在写作其代表全剧总纲的“天上序幕”时,歌德采用了哎旧约·约伯记》的形式。全文以三位天使的光临而从太阳谈到大地、从风雨雷鸣谈到芸芸众生、从天使的歌唱引到上帝与魔鬼的对话。歌德以上帝代表“善”,以魔鬼代表“恶”,而以浮士德代表一个在人间不断追求的人物。

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代表作《失乐园》(Parudise Lost),<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和《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均选自《圣经》题材。《失乐园》分十二部,取自《旧约·创世纪》。诗中描写天神撒旦率领天使反抗上帝,失败后被打人地狱,在烈火中受罪。撒旦为了泄恨,潜入伊甸园劝诱夏娃违反上帝命令,偷食禁果,随后亚当情不自禁,也尝了禁果。因此二人被上帝逐出乐园,滴往世间,阱手肌足,自谋衣食,“失去了乐园”,意即指此。原是乐园的主人的亚当、夏娃,如今落得到处漂流,要在罪恶、悲惨、死亡的路上讨生活。作者以此篇长诗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认为人由于意志薄弱、经不起引诱而感情冲动导致违禁犯罪。《复乐园》为弥尔顿伟大史诗《失乐园》的续篇。它取材于《新约》福音书中耶稣不被撒旦引诱,经受住各种试探的故事,谈的是基督的意志和力量。(复乐园》描写耶稣来到人间,为人类赎罪。作者并未处理十字架死刑的情节,而是表现耶稣如何战胜撒旦的各种诱惑,从而开始在世界布道传教,替人类恢复那失去的乐园。弥尔顿以《圣经》为题材的这两篇长诗说明,人类如何对付引诱的问题,阐述了清教徒所追求的理想的伦理观念。弥尔顿的第三篇长诗《力士参孙》也取自《圣经》题材,它基于《旧约·士师记》的故事,描写了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因贪恋美色而被出卖、落人敌手,遭受种种折磨和凌辱,最后靠神力推倒大殿柱子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剧。《力士参孙》谈的是人类因意志薄弱而丧失了力量,后又因坚强的磨练与克制又恢复了力量。《失乐园》强调理性控制情欲,反映出了人文主义对人生的肯定与清教徒反对无限制享乐这种道德观之间的相互协调;《复乐园》则强调用坚定的信仰来消除情欲,以表示其宗教信仰终究得胜。《力士参孙》强调人在痛苦和耻辱之中,只有克服失望才能恢复精神力量。弥尔顿的这三篇长诗不只是单纯地表示革命的信念,而是对神的引领的祈求,对个人灵魂的重视和对人类终于复兴的信念。

英国散文作家班扬(John Bunyan)的讽喻小说《天路历程))(The Pi板rim ' s progress),其主旨也紧紧围绕《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所宣扬的只有留心进„窄门”、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到达天国的道理。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他梦见主人公基督徒背着包袱,背朝家门,手捧一书,正在阅读,突然大呼一声说:“我怎么办呢?”作者接着写他梦见主人公如何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魔障.终于到达天国。指出一个人要想到达天国,亦即实现革命理想,必须下定决心,抛弃家室,丢掉包袱,遵循《圣经》的指示,经受各种考验,道德上要坚定才行,并想以此思想来影响当时的读者。班扬在小说中吸收了英语《圣经》的许多特点,语言庄严、简洁、有力。特别在叙事部分,例如so they did;but behold, even as they entered into thefair, all the people in the fair were moved,这里不仅选词,而且在字句安排、停顿和韵律方面,都有强烈的英译《圣经》文体风格。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长篇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以17世纪中叶清教徒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烟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她必须在胸前佩戴红色的A(A为英文adultery的首字母,意为通奸)字,作为淫妇的标志;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经过长期赎罪而在精神上自新的少妇海斯特·白兰,长期受到信仰和良心的责备而终于坦白承认了罪过的狄姆斯台尔牧师,以及满怀复仇心理以至完全丧失人性的白兰的丈夫罗杰,层层深人地探究有关罪恶和人性的各种道德、哲理问题。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的情调是低沉的,小说以监狱和玖瑰花开场,以墓地结束,充满丰富的象征意义。这部作品其书名中的“红”(scarlet)字,也是根据《新约·启示录》中论及“巴比伦大淫妇”(the great whore of Babylon in purple and scarlet)着红穿紫之意而来。

二、基督教与艺术

西方音乐的发展与基督教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受到了《圣经》的深远影响。如果从音乐发展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便会发现1600年以前的音乐,除了流传于世的世俗歌曲中悲歌、颂歌、饮酒歌、恋歌、婚礼歌等会自发地抒发表情以外,主要是宗教音乐中的经文歌、弥撒曲、安魂曲和圣赞歌风行。《圣经》中也有古希伯来人是喜好音乐的民族的记载。如《旧约·创世纪》第4章就有“犹八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之说,而《诗篇》、《雅歌》等原来就是歌曲,其中有些章节记载着应该如何演唱,如《诗篇》中就有“用丝弦 的乐器”、“用吹的乐器”、“用迎特乐器”演奏的标注。

基督教对音乐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通用的“美声唱法”却与教堂中圣歌和弥撒的音乐有关。音阶的唱名do, re, mi,是来自1l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班内迪克廷寺院修士和音乐教师圭(Guido d' Arezzo)所写的“圣施洗约翰颂”。该曲每一句的第一个音均落在6个唱名(即大调音阶上的前6个音)的不同音上。在拉丁语系国家中,这些音,即ut,re,mi,fa,sol,la被用来命名从c到a的音符。下面就是献给圣施洗约翰的赞美诗(Hymn to St.John the Baptist)UT queant laxis RE sonare fihris Mlra gestorum FA muli tuorum SOLve pollutis LA hiis rectum Sancte lohannes.这首赞美诗的大意是:你的信徒要高声直率地唱出你奇妙的恩惠,让罪过从他们那非圣洁的嘴唇上走开吧,圣约翰。”由于原音阶的唱名ut是以辅音结尾且不易发音,后来改为do,最后加上的音阶唱名。i是来自圣施洗约翰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这样就形成了包含整个音域的全音阶的七个唱名:do, re, mi, fa, sol, la,st o 古典音乐作家中的精心之作,许多都是宗教音乐。17世纪末、1b世纪初英籍德国作曲家韩德尔的清唱剧多取材于《圣经》。他所创作的清唱剧既悦耳又虔诚,其中以《弥赛亚》最为脍灸人口,当该剧于17.12年4月13日在都柏林首演时,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弥赛亚》又于1743年3月23日在伦敦首演,英王乔治二世亲自到场欣赏,当听到全曲第二部的《哈利路亚》合唱曲时,乔治二世为之所动,情不自禁地起立肃听,全场听众也跟着起立,该曲至今仍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保留曲目之一。18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赫就是以创作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的。他的《B小调弥撒曲》可算作他登峰造极的作品,在创作中他把乐曲同宗教的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分别根据《新约·约翰福音》和《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受难的悲剧故事编写而成,两部《受难曲》影响广远,成为西方音乐会和教会音乐活动中经常上演的音乐曲目。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D调庄严弥撒》,在他众多的声乐合唱乐曲中可以称作顶峰之作。贝多芬在作品中将他自己心目中的上帝用声乐形式表达了出来。德国钢琴家、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其歌词也取自《圣经》。在法国,有德彪西的《浪子》、柏辽兹的《安魂曲》;在比利时,有弗兰克创作的清唱剧《八福》和《赎罪》;在匈牙利,有李斯特的《耶稣基督》和《格兰弥撒曲》;在奥地利,有舒柏特创作的《圣母颂》和《Ab大调弥撤曲》等;此外,具有代表性的圣诞颂歌《平安夜》(Silent Night)就产生于奥地利一个叫作恩斯道夫的乡村教堂里。1818年圣诞前夜,教区神父摩 尔根据《新约·路加福音》2章14节“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这一颂词而作词,由管风琴师葛路伯(Franz Uruber)谱曲的圣诞颂歌。后来这一圣诞颂歌由德国移民介绍到美国,现在这首颂歌已成为流传最广、最受人们喜爱的圣诞颂歌之一;每逢圣诞佳节,几乎到处可以听到《平安夜》的歌曲和旋律。

西方的绘画和雕塑也与基督教传统有关。达·芬奇所画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人人皆知的名画,这幅画是他为米兰格拉契圣马利亚修道院食堂所画,题材取自《新约·路加福音》。画面表现了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句话时晚餐气氛的骤然波动和门徒们各自不同的』心理反应。达·芬奇巧妙地于群情之中把握住瞬间,而在此瞬间又对12个使徒的表神、神志作出深刻细致的描绘。以画圣母像著称的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代表作。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历时4年,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画中的圣母马利亚抱着圣婴缓缓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刚刚拉开,跪有一男一女,男的是教皇西斯克特,身穿金色的锦袍,做出欢迎圣母子的姿式;女的是圣母的信徒握娃拉,她神态自若、举止安详,做低头下视之状,以示对圣母子的恭顺。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一位典雅、优美的平民妇女,目光中含着淡淡的哀伤,但又保持端庄、宁静的仪态。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不仅是绘画大师,同时也创作出不少以《圣经》内容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他的《大卫》雕像。该作品取材于《旧约》传说中牧羊少年大卫的故事。大卫杀死了攻打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受到其民族的无比爱戴,后被立为犹太国王。作品中的大卫全身裸露,双目向左前方怒视,左手扶着肩上的甩石机,右手握拳,塑造出一个以智谋和技巧战胜强大敌人的雄伟健美、勇敢坚强的美男子形象。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们在造型构思时,常以《圣经》为题材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灵感、创造出完美形象的原因所在。在西方美术史当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很多论述文艺复兴艺术成就及其产生原因的文章中,都谈到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对当时文化发展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从而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美术注重神学,轻视人文的状况。而人文主义的兴起恰恰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繁荣的根本原因。然而,对于基督教艺术与文化同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很多文章阐述得很含糊。基督教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走向衰亡,这是否就意味着基督教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存在只是徒有其表的?还是说,基督教文化及其艺术对于文艺复兴的繁荣乃至产生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基督教在西方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基督教的精神已经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艺术的审美和价值观。西方美术已经建立了以基督教艺术精神为核心的艺术传统理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西方艺术也从中世纪的表现倾向转移到现实的风格上来。这种人文主义是否是对基督教思想的一种挑战或者是反抗?其实,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而言,其思想内涵与基督教思想渊源甚深。尤其是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剖析后,就更能体会到当时的人文主义其实是一种深刻的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及其经典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很多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民族的观念、风俗、语言等都在它的影响下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人由于耳濡目染,常常在不自觉中使用《圣经》里的人物、情节、典故和词句。它已成为、并将持续成为西方文化的源泉

第四篇: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化妆品商标翻译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Plant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Family Values in Desperate Housewives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高校网页的汉译英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 An Ecocri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语言中性别歧视词汇的语用分析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企业文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论中西方零售业企业文化的对比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魔戒》中的女性人物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

“金玉良缘” 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Henry’s Major Works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春节”和“圣诞节”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语歧义初探及其排除方法 88 英汉否定形式的语用对比研究 89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 90 圣经典故的翻译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92 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 95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 97 钱钟书翻译研究

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101 浅谈网络聊天中的英语缩略语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03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 104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 105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 107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109 传统与超越-解读成长小说《占卜者》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11 哲学视角下的中英数字对比研究 112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 114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 115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118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120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121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24 澳洲土著语言的演变及原因 125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 126 探析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风险 127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 129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132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134 广告语及商标翻译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36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138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 140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 142 《三国演义》中带数字的词语翻译研究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144 从《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美国黑人成长 145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147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149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Sister Carrie—A Woman Lost in the Material World 151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152 The Tragedy of Emma In Madame Bovary 153 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

154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Gothic Literary Tradition in Jane Eyre 155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

156 从《撞车》谈种族主义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157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

158 爱伦坡侦探小说的特征与影响 159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

160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161 理智胜于情感

16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63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164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165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166 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 167 分析《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

168 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 169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170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171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 172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

173 分析赫索格与玛德琳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解读索尔贝娄的《赫索格》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4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

175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 176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177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形象解析 178 探究希腊神话对英国戏剧及诗歌的影响 179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180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81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182 论汉英诗歌翻译中对“真”和“美”的追求 183 礼貌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84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的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 185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86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 187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188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 189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190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91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192 A Brief Analysis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 193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194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195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196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197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 198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

199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 200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五篇:西方七大节日对西方的影响

西方七大节日对西方的影响

第一节 圣诞节(Christmas)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12月25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 Eve)。

1.耶稣

耶酥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上帝的儿子。约公元前6年,耶酥由圣母玛利亚因圣灵降孕而生,降生在耶路撒冷附近伯利恒一家客店的马棚里。耶酥长大后开始传道,并召集了十二门徒。他认为要想拯救地球人类,就要对当时的犹太教进行改革,于是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宗教主张,但是由于他的言论和行为与当时的犹太统治者及社会当权者发生冲突,耶酥被门徒之一犹大出卖,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酥死后三天升天。他的门徒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传教布道。

2.圣诞树

圣诞树可以说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点缀物。圣诞树通常使用整棵塔形常绿树(如衫、柏等),或用松柏树枝扎成一棵塔形圣诞树。树上挂满了闪闪发光的金银纸片、用棉花制成的雪花和五颜六色的彩灯、蜡烛、玩具、礼物等装饰品。树顶上还装有一颗大星,树上的彩灯或蜡烛象征耶酥是世界的光明,大星则代表耶酥降生后将三位东方贤人引到伯利恒的那颗星。

3.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是西方老幼皆知的典型形象,是圣人与神灵的结合体,是仁爱与慷慨的代名词。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着一条宽布带。传说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驾着八只鹿拉的满载着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国来到各家,由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吊在壁炉和床头上的袜子里。

第二节 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Easter)是基督教耶酥复活的重大节日。对基督徒而言,复活节仅次于圣诞节。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决定,为纪念基督教的创始人耶酥复活,将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从复活节开始以后的一周称为复活节周(Easter Week),在此期间,教徒每天进行祈祷。

复活节前40天有一个大斋期称为四月斋,是从基督教的圣灰星期三起至复活节前一天为止的40天,这主要是为了纪念耶酥在荒野禁食40天而绝食或忏悔。大斋期为信徒们提供了一赎罪、斋戒、自制和忏悔的机会,要求信徒们涤净过去一年中的劣行与罪过。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教徒们要举行夜间祈祷。这天晚上,教堂里灯火全部熄灭,意味着世界一片黑暗。等到午夜的钟声一响,神父手持一枝点燃的蜡烛(象征基督光芒),走进教堂,将各个教徒手中的蜡烛点燃,不一会儿,整个教堂被众多的蜡烛光照得通明,祈祷也就随之结束。复活节这一天要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 如“圣餐”等,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复活了”。然后人们互赠彩蛋,小孩吃兔子糖,讲兔子的故事。按西方国家的习俗,彩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典型象征和吉祥物。

第三节 感恩节(Thanksgiving)

每逢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感恩节。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今天,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首先,它是一个长达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们尽情狂欢、庆祝。其次,它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成了全国性的习俗。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美国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这两味“珍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忆及先民开拓艰难、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日情绪。因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尽管感恩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每年节日期间,仍然有成千上万人抽出余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参观、游览,重温美国的历史。今天,不仅美国人过感恩节,加拿大人也把它视为例行节日。这或许因为,在加拿大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也生活着许多英国移民的后裔吧!

第四节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按照西方国家的习俗,在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任意说谎骗人,愚弄他人。骗人越高,越能得到推崇。在愚人节受到愚弄的人被称为 April Fool(4月愚人)。按照他们的习惯,当一个人成功地使别人受到愚弄时,他就会笑着说,这时受愚弄的人恍然大悟,也会跟着哈哈大笑。愚人节活动活跃气氛,放松一下大脑,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本不是件坏事。但是开玩笑或愚弄人应该有个分寸,要适可而止,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骗术的高明,而不顾他人的承受性,也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一时高兴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

第五节 母亲节(Mother’s Day)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第六节 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

情人节是英美等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2月14日。

情人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节日。情人节这一天,不仅仅情侣们互赠卡片和礼物,人们也给自己的父母、老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人赠礼物和卡片。特别引人入胜的是情人节之夜的化装舞会。这在几十年前就十分流行。参加舞会的入,个个煞费苦心地将自己装扮起来,有的化装成中世纪的骑士,有的化装成西班牙的海盗,还有的化装成东方的皇帝。聪明的舞会主人常常给每位客人发一个带花边的瓦伦丁卡片,上面写着某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成为你今晚的伙伴。因此在舞会上,人们便可以看到罗密欧和灰姑娘翩翩起舞;哈姆雷特同卡门谈笑风生;阿拉伯公主同查理二世共进晚餐。他们化装得那样维妙维肖,使人觉得仿佛真的是一群古人复活了。

1.美国:在1980年代,钻石商开始针对情人节做首饰的促销活动,使得情人节的礼物类型由巧克力和鲜花两大类中,又多了首饰珠宝这一类。

2.澳大利亚/韩国/港台等地:“你是我的另一半”,天然紫贝壳依然是情人节的主题。后来,在很多国家,紫贝壳被杜撰出各个版本的故事,情人节送紫贝壳在韩国、中国港台并向内地等流行。港台剧《海豚湾恋人》就是这一浪漫传说的见证,琼瑶的《紫贝壳》以及内地版本的紫贝壳的传说更是对浪漫爱情的憧憬。

第七节 万圣节(Halloween)按照基督教的习惯,每年的11月1 日为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万圣节前夕便是万圣节的前一天,即10月31日。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万圣节被叫做 All Hallow,大家知道,“前夕”的英语是eve , 所以万圣节前夕便由Halloween + eve 演变成 Halloween。在英国,万圣节前夕可以说是一个鬼节。因为大多数活动都与“鬼”有关。每到万圣节前夕这天晚上,人们就围坐在火炉旁,讲述一些有关鬼的故事,有时让一些在场的小孩听起来好生害怕。有的人把萝卜或甜菜头挖空,做成一个古怪的头形的东西,在上面刻上嘴和眼睛,在其内放上一枝点燃的蜡烛,看上去古怪、让人害怕,然后把它挂在树枝上或大门上,据说这样可以驱逐妖魔鬼怪。在美国,人们制作“南瓜灯”。小孩们身穿古怪的服装,头戴面具,装扮成鬼怪的形象,手里提着一盏南瓜灯,从一家走到另一家,在大门口大声叫着“是请客还是要我们捣乱。这时若主人不请客,这些顽皮的孩子就会动真格地捣乱,有的在主人的门把上涂上肥皂或往玻璃上洒肥皂水;有的干脆把主人的门给卸下来;还有的顺手拿走主人放在门口的日常小用品等。但人们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客人一般还是欢迎的,并且事先都准备好糖果或零钱。听到这些小孩来到时,他们马上迎出来,给孩子们分发糖果或零钱。

下载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背景: 日期:2011-4-26 销售价格:100元 论文属性:本科毕业论文 作者:无忧论文网 论文编号:lw***574 论文地区:中国 编辑:ANTER 点击次数:33......

    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

    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物流管理左亚 41120050 关键词:航海探险、地理大发现、世界影响 内容摘要: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促进了......

    中餐对世界的影响(范文)

    菜刀闯天下 ——中餐对世界的影响 前言:有人说,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靠的是“三刀”:菜刀、剪刀、剃头刀。而“三刀”里,分量最重的无疑是菜刀。对于绝大多数第一代华人,......

    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精选五篇)

    航海探险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学期航海探险史的课程 ,我清晰地认识到航海对于近代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它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2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 3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

    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定稿)

    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罗马人保存了希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成果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希腊罗马人在吸收丰富的东方文明古国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

    漫谈西方礼仪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漫谈西方礼仪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关键词:中西方,礼仪,影响,融合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我国......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作者:长泰二中 陈智荣 发表时间:2014/7/14 8:29:45 来源:长泰教育局 访问次数:10935 [摘 要]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