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旅游文化(共5则)

时间:2019-05-14 06:4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饶旅游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饶旅游文化》。

第一篇:上饶旅游文化

上饶旅游文化简介

商学院07旅游管理本(1)班

傅军

学号:70913034 地理位置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16°13′~118°29′,北纬27°48′~29°42′之间。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邻浙江省衢州市,南隔武夷山脉与福建南平市接壤,西濒鄱阳湖与九江、南昌、鹰潭、抚州市接壤,北毗连景德镇市及安徽省池州市、黄山市,是闽、浙、赣、皖四省结合部,简称赣东北,是江西省的“东大门”。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的称谓。

上饶市人民政府距省会南昌市约260千米,交通极其便利。沪昆、九景、景婺黄、景婺常和景鹰等五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福建武夷山至上饶的高速公路也已经国家立项建设。浙赣、皖赣、横南三条铁路,320、206国道和七条出省公路贯通南北,周边有五个在1-3小时内可到达的机场,即武夷山、衢州、景德镇、南昌和杭州机场,境内三清山机场正在筹建。历史沿革

上饶有据可查的历史,最早可追述到周朝。境域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楚之地,市境大部分为番(音鄱)邑,属楚东境。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九江郡番阳(鄱阳)、余汗(余干)县,今市境大部分属之,小部分分属鄣郡歙县、闽中郡东治县、会稽郡太末县。

汉高祖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豫章郡,番阳、余汗县也随之改属,两年后改番阳为鄱阳。东汉建安十五(210年)孙权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辖九县,今市境大部属之。至今,市级行政辖区已有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

唐代,改郡为州,乾元元年(758)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信二州;宋时与唐时同;元时主属饶、信二州路及铅山州;明清时主属饶州、广信二府;1914年主要属豫章、浔阳道;1932年分属江西省第四、六行政区;1935年分属江西省第五、六行政区;1949年5月主属赣东北行政区,同年9月属上饶、浮梁专区;1952年9月二专区合并为上饶专区;1971年4月23日改称上饶地区。

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经济社会

上饶农业生产发达。市境有鄱阳湖冲积平原,及两江流域的大批河谷平原。据仙人洞考古显示,上饶万年为世界稻作起源地,远在一万多年前就开始种植稻谷,秦汉时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鄱阳、万年、余干等县所处的湖滨平原,土壤肥沃,河网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历来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万年贡米、弋阳大禾米、铅山紫溪红芽芋、广丰白银鹅、黄耳鸡、余干乌黑鸡、婺源荷包红鲤鱼等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产品,大鄣山绿茶、瘦肉型猪、烤鳗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成为全市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工业主导地位凸现,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有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税增幅均在40%以上。

2008年,财政总收入突破68亿元,县域经济整体推进,实现县县超2亿元。其中,广丰县达到11.3亿元,德兴市达到11亿元。

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化率达到33.50%。全市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5.04%,绿化覆盖率达到39.03%。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大,全面开工建设10个县(市)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环境监控中心。全市建有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公园。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地表水达标水质断面为100%。

教育事业呈现新气象。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782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5.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4352.73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上饶已成为江西省区域发展的四个重点城市之一。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园林城市”、“ 江西省双拥模范城”和“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是2006、2007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2006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荣获2007世界投资中国-中小城市魅力奖。

文化特色

上饶多名山胜迹,风景色彩斑烂。

早在唐朝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境域拥有俊美秀绝的“绿”色自然风光,光辉灿烂的“红”色革命遗址,丰富多彩的“古”色文化遗存,奇妙壮观的“蓝”色淡水湖泊。龟峰、三清山、怀玉山、武夷山、葛仙山均为历史名山,自古人文荟萃,文物云集,寺观成群,更兼风景绝秀;鄱阳湖、三清湖碧波万顷,绿水绕山,候鸟如云,“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滩上草”;婺源素以明清古建筑群、古洞群,古树群、古文化被誉为“四古之乡”,绿水青山,菜花烂漫,优美的田园风光,间以粉墙黛瓦、翘角飞檐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乡风民情,“小桥,流水,人家”,恰似一幅幅绝美山水画。婺源乡村已成近年生态旅游的热点,四季八方游客趋之若骛。此外,上饶还有大批红色旅游资源。如横峰葛源保留了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革命根据地的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群,信州区抗战时期关押新四军官兵的上饶集中营旧址,等等。这些得天独厚的“四色”旅游资源,使上饶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省旅游大市。

上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万年县仙人洞就有人类的生产活动;余干县华林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尧舜时期记录治水的古篆文。2006年,全市有文物点4000余处,有不可移动文物147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21处,古建筑966处,古墓191处,古窟寺及石刻约数十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2处。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20327件,其中一级品96件,二级品408件,三级品1629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上饶成为全省文物大市,也极大地丰厚了上饶的旅游文化内涵。

上饶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特色是红色文化、茶文化、徽文化和书院文化。

红色文化

上饶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辖区内红色旅游景点遍布,主要有上饶集中营、方志敏纪念馆、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葛源革命烈士纪念馆、怀玉山清贫园等。这里还是方志敏的故乡,他领导的“漆工暴动”、点燃的革命盛火,传遍赣、浙、闽、皖四省的交界的地区,他创建的赣、浙、闽、皖地区的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与“朱、毛式”的井岗山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方志敏的遗著《清贫》、《可爱的中国》充满爱国激情和革命斗争精神,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的成长。玉山县西北部的怀玉山,是方志敏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过的地方,是方志敏不幸被捕的地方和《清贫》的故事发生地。这里有名震中外的全国“三大集中营”旧址,当年叶挺将军在此被关押达七个月之久,先后被关押的革命志士700多人,他们在狱中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举行了两次暴动,谱写了我党监狱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上饶集中营、方志敏纪念馆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是上饶主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1941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将皖南事变突围未成的新四军干部600余人,以及在东南五省被捕的共产党员、抗日青年和爱国人士八十余人囚禁在茅家岭的七峰岩(高干禁闭室)、周田(苦工营)、李村(高等软化所)等处,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上饶集中营。新四军军长叶挺就关在七峰岩的禁闭室。

这里当时监狱四周架构筑了围墙、设起了铁丝网,岗哨林立、警戒森严,并在周围30里以内设置了内层警戒圈。负责管理的是军统康泽系特务。第三战区特务团调遣一个加强排担任看守,监狱门外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日夜站岗。爱国志士们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茅家岭暴动举行于1942年5月25日。1942年6月,日军占领上饶时,集中营迁往福建,途经福建崇安赤石镇时,被押的革命志士举行了暴动,史称赤石暴动。

解放后,为了缅怀在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继承先烈遗志,激励教育后人,党和人民政府于1955年在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园,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等建筑物。1988年1月上饶集中营监狱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陵园也于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此后,相继由南京军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由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和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刘华清等为陵园题了词。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第二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4年8月被列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北面峨眉嘴山顶。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级重点烈士纪念馆建筑保护单位。1977年9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1978年9月落成,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2003年10月闭馆进行改建,2004年元月重新开放。馆内陈设布局合理,内容丰富,有四个陈列室和一个展厅,分别陈列介绍方志敏烈士参加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建、领导江西农民运动闹革命、创建闽浙赣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狱中斗争的事迹。纪念馆后为烈士陵园,林木葱郁,碧水回环。馆前广场上,大理石雕刻的方志敏塑像肃穆庄严。底座上刻有叶剑英挽方志敏的一首诗:“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对外又称“弋阳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省级重点烈士纪念馆建筑保护单位,是省、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人们瞻仰先烈的重要名胜点。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于1927年建立,历经10年建设,是当时国内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的东侧。山上松柏常青,幽静宜人。它由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黄道墓和英雄墙组成。1952年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赣东北英雄儿女而建,曾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等领导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十军,领导苏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区人民前赴后继,坚持到全国解放,许多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世世代代缅怀革命先烈,1952年,在信江书院亦乐堂址修建了“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和基座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高约25米,基平面49平方米。基座上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在碑的西北还建有挑檐式小亭,亭内安放黄道烈士墓。黄道(1900-1939),原名黄端章,江西横峰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也是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5年5月,在铅山河口被害。黄道同志逝世后,初葬于福建崇安。1950年,忠骨移至上饶市,葬于他早年从事过农民运动的信江两岸。1955年重修了烈士墓,墓为半球形水泥拱顶,正面刻有“黄道烈士之墓”的镏金大字,显得肃穆庄严。

1994年,原上饶市委、市政府在纪念碑西面的台阶墙上,又建英雄墙,雕刻英雄群像,它由大面积的红石雕刻而成,气势磅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时至今日,当时的省委、政府、司令部、军校、公园等设施都保护地很好,走过一遍,不禁感叹当时的建设者在建章立制、组织搭构上的不凡,更能体会到他们“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万丈豪情。

上饶市领导非常重视当地的“红色资源”,表示将加快整合目前分散管理的“上饶集中营”旧址和有关方志敏的纪念馆资源,再加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从而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

为了配合国家“121”红色旅游工程的实施,上饶市实施“135”红色旅游工程,即抓住一个中心,展开三大基地,紧扣五个重点。具体内容为,抓住以茅家岭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为中心景区;展开周田大本营旧址基地、李村叶挺囚室旧址基地、七峰岩高干监狱旧址基地等三大基地;紧扣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重建工程、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改造工程、基地遗址维护建设、基地遗址交通环线建设、中心和基地陈列布展及配套设施工程等五个重点,做大我市红色旅游。2009年6月份,国家旅游局提出了用5年时间,在全国重点建设10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简称红色旅游“121”工程。上饶集中营名胜区被确定为10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据了解,上饶集中营名胜区还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江西片八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八大项目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地、秋收起义系列“红色旅游”景区等。

茶文化

上饶是“茶圣”陆羽写作完成世界第一部《茶经》的地方。他所寓居的信州城北广教寺旧址(茶山寺)和他引水煮茶的胭脂井(后称陆羽泉)至今仍在。只不过这里早已是一所上饶著名的中学所在地了,1300年前陆羽的学术文化精神在这个日日夜夜书声琅琅的学校里得到了承传。

在九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陆羽为何独独能在上饶完成他千古不朽的名著呢?这决非偶然,是因为上饶有丰厚的茶文化资源,为他的实践与写作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提到上饶的茶叶,自然要首推境内的婺源县。唐人乡贡进士王敫所撰《茶酒论》说“浮梁、歙州”的茶“万国来求”;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这两句诗正反映了唐时的茶叶贸易在浮梁和歙州,古已兴盛,婺源正邻近于这这两个市场。婺源的茶叶早就天下闻名,唐代便写入《茶经》,宋代称为“绝品”,明代则作为贡品晋京入朝,敬献皇宫。到了清代,更是饮誉海内外了。宣统二年,婺源创制窨花茶获农工商部金牌奖,珠兰龙井获美国一等奖。民国4年(1915),“婺绿”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茶叶金奖。婺人茶商也从此走出家门国门,成为显赫的中国婺源富商。

上饶产茶叶不仅仅是一个婺源,辖区内各县都产茶,“信七邑皆产茶”(《广信府志》)。据史载:上饶产茶“始于唐,盛于宋,浸乎有明”。明时,在婺源、德兴“满山茶折嫩芽鲜”的同时,信、饶二州所属各县也已是绿茶、红茶飘香。鄱阳的浮红区,婺源、德兴、余干、万年的婺绿区,玉山、上饶北乡、横峰、弋阳南乡、广丰东乡的玉绿区,铅山、上饶南乡、广丰、弋阳的河红区,这四大特色茶区并驾齐驱,驰名国内外茶叶市场。“小种”与“河红”民国时期早于安徽祁门之前,是“中华第一次问世之华茶”。进入21世纪后,婺绿有机茶大鄣山茶,成了称雄全球的极品。

“一杯香茗暂留客,两腋清风醉欲仙。”上饶的茶叶是迷人的,也是醉人的,不愧是中国的“茶叶之乡”。这样,唐代“茶圣”陆羽至所以在上饶完成了他的茶叶圣经,我们便不难理解了。

“茶圣”“河红”“婺绿”是上饶茶文化三张名片

“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婺源县志》)陆羽在《茶经》中说:“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婺源人说:“茶叶兴、婺源兴。”早在唐代,婺源游山村即因出茶商而著名。如今,茶叶仍是绿色婺源的支柱产业,主销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

徽文化

徽文化在世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三大显文化中,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一起共同牵引着中国地域文化的前行。徽文化中戏曲、绘画、建筑、医疗、手工艺、饮食皆有独得之秘,运用之妙。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它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新安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艺、文房四宝、徽菜等。徽即徽州,府治在歙县,包括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婺源等六县,古曾称歙州、新安郡。徽州文化,是徽州(古称新安郡)人,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皆底蕴深厚创造杰出。自古新安人才辈出。有三大学问家:朱子(婺源)、戴震(休宁)、胡适(绩溪)。还有汪华、朱升、程大位、郑复光、程晋芳、陶行知、赛金花等等。黄山山麓一条小溪---九龙瀑,“一沟三状元、三丞相”,讲的就是程元凤、曹文植、曹振镛,形成显赫的文化沟。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生产力逐渐发达。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作为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已约800年之久。90年代后,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

婺源徽文化

婺源今天属江西境内,从前亦在古徽州一府六县(宋徽宗时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和婺源)中,白墙黛瓦的山里人家,相承了徽州风气。有史为证:《清史稿》称新安江一出歙县境内黄山;一出绩溪大嶂山;一出休宁率山;一出婺源县浙源......四水奔流,汇达歙浦,大小河道纵横流向徽州地区两百余公里。婺源彩虹桥下的上街河亦是其中一条。

清华古镇在唐开元年间,曾经是婺源县治,又是婺北向徽州府的交通要道,彼时街修五里,商业繁荣,人文兴旺。

婺源保存有完整的古村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大、速度快、势头好,具有婺源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徽文化一部分的婺源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源前来观光。

炊烟袅袅的村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美轮美奂的雕刻......婺源散发的“徽文化”气息,无不让每一位抵达这里的客人叹为观止!“风景背后的东西”正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近年来,婺源县高举文化大旗,积极启动国家徽州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大打徽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徽文化的含金量,以文化促旅游,以文化促发展,彰显徽文化的巨大魅力。

书院文化

婺源自南宋末至元、明、清,出了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和官吏,这得力于大办教育。这大办教育又深受朱子兴学育人的影响。最显著的标志是书院林立,而担任书院教授的又是各地名流。

起先,本籍教养子弟,不过是私熟和义学而已。其规模小、财力薄,且又在大村和大姓之所在地,山乡僻壤和贫困子弟,读书艰难,这必然造成人才的埋殃。

朱子在第二次回到家乡时,已四十七岁,他写了不少著作,对于理学的丰富和发展,在朝野间获得了盛誉。早在他二十二岁担任同安主薄时,“乃选县之秀民充弟子员”择师教子,“身加择励,并教为文谕之”。这就是说,他不仅编教材,而且授课。后来,他便亲自办学了,如竹林精舍。精舍是书斋,是学舍,是集生徒讲学之所。直到他六十四岁任湖南安抚,作为封疆大吏,一省之长,还抓住教育不放,他改建岳麓书院,“更择爽垲改地而新之”。“别置员额以待,不由课试而入者,其廪给与郡庠等”,拨出一定数止的补助,使一些学子享受到政府给的待遇,对家庭贫穷而又勤学的青少年来讲,确定解决了问题。同时,朱子在任期,“事论?与诸生讨论回答,略无倦色。”

“读朱子之收,扬朱子之风”,在婺源已成为时尚。

南宋末年,婺源开始兴办书院,地点在汪口,创办了是俞皋。

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曾任奉直大夫的汪无圭在县城创办了“文公书院”,蛮称“晦庵书院”,明嘉靖时改称“紫阳书院”。经过康熙和乾隆期间扩建,有头门、二门、正厅、后寝及东西书房二十二间,东廊房九间,外房三间。清嘉庆九年(1804年),又再次大规模扩建,正厅、三贤堂、述堂、博学审问堂、慎思明辨堂、笃堂,共号舍七十间,另帐房一间,厨房二间,头门门房三房,左右翼以阁院,左侧还有余庆祠,从此规模来看,比庐山的白鹿书院还要大,在院学子至少超过百四十人之众。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停滞不前办。这座书字的历史共越四朝,达六百四十四年之久,为全国书院历史最长者这一。

设在考川村的明经书院,为无朝时该村乡绅胡淀创办,院史亦达四百余年。该院盛时,有房二百余间。“四方学者去集”,历十年,就有“学者盈千人”,授课、研讨、著述,即是学校,又是社会科学研讨和创作单位,首任山长(书院领导)胡炳文,就是一位著述家和教育家,史籍有记载。

还有一个著名的福山书院,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地址在中去村。清乾隆36年(1776年)扩建,中为讲堂,东西有房六十间。民国时,废,断续亦达三百多年之久。

其他如虹东书院、崇振书院、霞源书院、开文书院、教忠书院、石丘书院、桂岩书院、湖山东书院、龙川书院以及遗安义学、中山书塾、虹东精舍、碧溪义学、东山学社、存古学社、太白精舍、芳溪义学、东湖精舍等,据统计,有160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座落于崇山峻岭的阆山村,只有三四十户人家,也办了一所书院:阆山书院。创办了为武弁出身的汪同,金弋铁马列者出资办学不在本人家乡的在畈浯村,而设在远离数十里的穷山僻壤,史籍去:“盖先生(朱熹)教化之功也。”据知情人士称。该书院以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宗旨,类似中医药初等学校。婺源出现大批中医,与该院的影响有关。

上述书院、义学、精舍、书塾,地域分布较合理,遍及城乡。且有田亩赋税,以资“膏火”(教授薪俸和生员津贴)。如紫阳书院有学田389.35亩;明经书院有350亩,其余者各有百亩和十数亩不等。一些士绅亦有捐献,清时的方锡荣“以父命捐二千金入郡紫阳书院”,清代婺源当局定下例规,茶商必须每年为书院出资“膏火银”,资助金额多者为400两。

在书院讲学者多为名宦、学者,如户部尚书汪应蛟、吏部尚书余懋衡、光禄寺卿游汉龙、翰林院五经博士朱德洪、能经史诸子百家之学的胡一桂,称为“节斋先生”的潘荣,终身以师道自任的游芳以及著名学者江泳、潘继善、汪绂等等。外地学者有曾任礼部尚书的湛若水、休宁学者赵方以及丹阳的王作霖。当地的婺源县令赵崇善、万国钦亦不时到书院讲学。一些规模较小的义学和私塾的教书先生,多为本村和外村的饱学之士,如方思山村,就有十八位以教学为业的知识分子。教材多以儒家的四书五经和诗书礼乐学说,尤其是朱子的理学和有关著述为主,亦涉及诸子百家、阴阳医卜、星历术数。

婺源人喜写楹联,又喜张贴楹联。家庭、店铺、祠堂、庙宇、亭阁均挂楹联。一般作品多用纸写,如是名人撰写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则用竹刻和木雕,刻后还洒上金粉。

座落于婺源北部的大鄣山,是该地的一大骄傲,旧志谓“钟灵发脉之地”。《山海经》载有一幅楹联道: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这是写大鄣的地理方位的,又说明了该山的历史位置。徽饶是徽州饶州,吴楚指春秋战国时的吴国和楚国,当时,婺源属两国的分界地方。

还有一幅对联,是写大鄣山“风水”价植的。

秦岱钟灵,孔子万世表率;鄣山毓秀,文公百代经师。

文公,即朱熹。就象泰山孕育了孔孟一样,鄣山造就了朱熹。因之,婺源被誉为“东南邹鲁”。

桃溪(坑头)村潘氏宗祠贴有一幅对联,曰:一门九进土,六部四尚书。

气魄之大,自豪之雄,真有不可一世之概。一查,在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共出了四十位进士。其中一房不止九位,而是十一位,九者,多也;

六部四尚书下联,有两种说法,该村确定有四人担任了尚书官职,另一说是潘璜,他在六在中担任过户、工、吏、兵四部尚书,这副楹联可形容大鄣山的楹联,前后呼应,后者为关者作出有力的佐证。

乾隆年间,婺源同乡会在上海建“思慕堂”,塑朱子(熹)象,以祭祀之。其中有一副对联为婺源儒商胡裕昌所题,联曰:由沪渎以溯皖江,卓然后进师表;景濂溪而宗洛水,瑰哉大宋哲人。

江湾镇旃坑村萧江宗祠有一副对联,将该村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均写于内,对仗工整,文字形象生动。

绣水攸山,环绕祖祠凝淑气;汉候唐相,历辉国史振芳声。

旃坑江姓始祖,乃汉相萧何(封赞候),至唐,又出大司空(相当宰相职位)萧遘。故称汉候唐相。唐末,黄巢起义,萧姓避祸,改为江姓。该宗祠称萧江宗祠,系不能忘祖之意。

江永是著名学者,善文能诗,亦擅长楹联。他曾为家乡写过这样一副楹联:水贴荷钱,买来湖山千万顷;山垂木笔,描得春景二三分。

当时婺源一知县看了此联,说:“此联所云千万顷,何其壮哉,而二三分之语,又何显其小!不如改为描得春景二三川。县令回衙,苦思再三,自愧不如原句精炒,遂返回重新改回。

江永还有一联,哲理深入浅出,令人寻味而赞绝:

雪趁风威,自占田园能几日?

云从雨势,黑满天地不多时!

婺源茶亭有不少佳联,即通俗易懂,又通情达理。

如秋口镇秋溪村茶亭的对联:

对面那间小屋,有凳有茶,行家不妨少坐憩;

两头俱是大路,为名为利,各人自去赶前程。

紫阳镇北面回岭茶亭的对联,令过往者思考。

联曰:

因甚的走忙忙,这等步乱心慌,毕竟负屈含冤,要往邑中伸曲直;

倒不如且坐坐,自然神收怒息,宁可情容理让,请回宅上讲调和。

该岭原或并不叫回头岭,此联一出,行者悟出情理,故而改名。旅游资源

上饶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东面有我国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方圆二百里,雄奇峻秀,尘绝人寰,素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西部有浩瀚潋滟风光旖旎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北面有钟灵毓秀的朱熹故里婺源,那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中部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弋阳圭峰风景名胜区,凡三十六峰,峰峰皆景,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为”江上龟峰天下稀“,被游客誉为”天下盆景“。

上饶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存有大量古树古溶洞古建筑古文物的婺源,山青水碧,小桥流水,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游人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被列为中国南方唯一的文化旅游示范县;鄱阳湖的万倾波涛、葛仙山的道观香火,无不美伦美奂,令人由衷赞叹造物的鬼斧神工。

上饶旅游资源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龟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清山和龟峰;有三清山、龟峰、大鄣山、江湾、灵岩洞、鸳鸯湖、文公山、上饶集中营8个国家AAAA级景区;有婺源景区、铜钹山九仙湖、万年神农宫3个国家AAA级景区;婺源县获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和全国旅游强县; 上饶集中营旧址、方志敏纪念馆获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另外,还有仙人洞、灵岩洞、乌风洞、鸳鸯湖、灵山等5个江西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灵岩洞、鹅湖山、铜钹山、云碧峰、龟峰、铅山县五府山、横峰岑山、玉山怀玉山等8个国家森林公园;有武安山、大南、三清、六石岩、远泉、理田源、仙人寨7个省级森林公园;还有鄱阳湖候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了上饶多层面的旅游文化,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着力打造”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江上龟峰天下稀--龟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等系列特色旅游品牌,提升了上饶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篇: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方式之一,而众多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故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有学者这样定义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系指人类记忆中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图景”或“地方特色”,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残余。在全国掀起一股文化旅游浪潮的环境下,本文就中国各地的一些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旅游

中国

民俗

摘要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ltural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tourism activities, andmany scholars about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ourism has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For example: the cultural tourism is a kind of alternative tourism operators to provide goods.The key cultural tourism in cultural tourism, only in the form of.The cultural

tourism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cess to realize tourism behavior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understand culture.Some tourism refer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human tourism:cultural life of

human

scholars define cultural to a vanishing

way

of memory “picture” or “local characteristics”, is a remnant of this way of life.The country set off a wave of cultural tourism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hinese around some typical folk culture tourist resources of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正文:

旅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级消费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旅游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旅游活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世界旅游业的良好发展,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接待国,可见我国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需求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旅游消费呈现多类齐全。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生产、商业、贸易的经济文化,乃至婚丧礼仪、岁时节令的社会文化和游艺竞技的文体文化,都有其特独的民俗。二是地域覆盖面宽,地方色彩浓。中国地域广袤,气候复杂,其民俗事象既有全国共同性,又有地方差异性。三是民族特点鲜明,民俗事象异彩纷呈。除了汉民族的特色以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的特色。这众多的民族便为中国民俗资源的异彩纷呈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发中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吸引性提供了前提。

(三)民俗旅游资源犹如旅游业中有待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开发的原料 开发,就是要把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民间的民俗资源,经过发掘、整理、筛选和升华,使其具有招揽游客观光的功能。并不是所有民俗资源都可开发为旅游资源。民俗资源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民俗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吸引旅游者的民俗因素和事象。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消费正向高层次发展,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度假式的旅游,而更注重在旅游目的地参与多种有趣活动,以亲身体验异质文化模式带来的奇特感受,进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民俗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能够满足旅游者寻求异域情趣的需求,所以观赏乡土风光,考察风土人情的各类特色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受到了日益增多的旅游者青睐。国际旅游业出现了以探寻异域风俗为主的态势。

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旅游企业和旅游投资商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尝试,特别是开发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有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等等。但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主要问题有以下3点。

(一)民俗被淡化 以无锡的吴文化主题公园为例,它是一个以挖掘吴地民俗文化而成功的主题公园。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吴地几千年的传统风俗文化,然而,它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报刊上很少见到宣传、介绍它的文章,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这很不利于组织客源。

(二)民俗文化被同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由于与外界接触少,其民俗文化能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然而随着国家的开放,异地、异国文化介入,使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被冲淡和同化,如湘西在未开发之前保留着大量淳朴的民俗和民风,然而,当国外旅游者进入后,取而代之的是衬衣、西装,各种流行的长短裙,穿民族服装的人少了,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被柏油马路和水泥取而代之,当地的传统与文化逐渐消逝。

(三)民俗特色文化被庸俗化 民俗特色旅游魅力无穷,并非说明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就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地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那种随意照搬、盲目建设,重经济轻文化。如在桂林有些地方,以民俗风情表演为幌子进行强制“捐献”,结果游客大呼上当,于是对它敬而远之。还有些地方在优美的旅游胜地搞起《西游记》、《封神榜》等所谓文学名著景点,不仅工艺粗糙,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用恐怖的东西来招揽游客,最终也只落得个“门前冷落车马稀”。

三、开发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中国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突出的特点。抓住民俗特色旅游的优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国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搞得比较好的例子来看,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深层次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 文化是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民俗旅游的实质是追求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因此,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挖掘文化内涵,注意突出特色,创奇出新,突出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要素的特色,显示其独特性,以特色取胜。二是把民俗文化旅游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 所谓软件建设,是指文化活动的组织安排、文化节目的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所谓硬件建设,是指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这样既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吸引物,又可以较快地积累硬件建设所需的资金。硬件的建设要根据旅游地总体规划量力而行,要根据民俗文化的要求为旅游者提供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切忌只注意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只注意建设饭店而忽视管理饭店,以免失去平衡,妨碍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三是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植地方文化,移植与嫁接外来文化 中国许多表演艺术都根植于地方文化,以吴文化公园为例,它是一座独具吴地文化特色的园地,在“吴地住宿馆”里展示的是古朴的堰里农舍和家庭手工作坊。在那里,可以看到酿酒、打豆腐、纺织所用的各种设施,并且有当地人亲自为游客做示范,给外来游客一种新鲜的感觉。吴文化设计力求使公园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使游客进入公园后,接触到古老而又新奇的民情风俗,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当然,在挖掘地方文化的同时还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要注意移植外来文化,如深圳世界之窗的艺术表演就移植了世界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四是把民俗活动与商贸结合起来 现代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乃至经、贸、商相结合、相配套的系统。民俗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营活动,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许多旅游者常常把观赏民俗活动与从事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一箭双雕。中华民族众多,民俗各异。如西藏的雪顿节、云南泼水节、四川的火把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各具民族特色,这些对异国他乡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许多地区正是以民俗活动为吸引物,积极开展经贸洽谈与商品展销会,从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川凉山举办火把期间每天设3000多个商业摊点,日销售额比平时增加7倍。所以,必须把民俗活动与经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旅游开花,贸易结果”。五是“雅”与“俗”相结合 旅游目的地的表演要注重雅俗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从经营角度说两者缺一不可。不雅就没有比较优势,没有吸引力,不俗则市场规模太小,经济上不可行。雅与俗的结合有两种途径,雅的节目搭台,俗的节目唱戏。即开辟一些高雅的演艺产品来吸引游客,产生轰动效应。另一种途径雅之俗化,即把那些高雅的表演性艺术产品部分化成群众能够参与的艺术产品。如位于太湖之滨的宜兴,素有“陶都”之美称,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宜兴的制陶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在以前,我们看不到这种高雅艺术的制造过程,但是聪明的宜兴人将这种制陶流程俗化,在陶都宜兴丁蜀镇,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各种陶瓷艺术品,而且还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制陶的过程。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参与性强的民俗化的节庆艺术表演节目很多,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射箭、赛马和摔跤),维吾儿组民间舞蹈“赛乃姆”,纳西族的“巴乐跳”,黎族的跳竹竿等等,都很适合在旅游地展开。最后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 要增加民俗旅游资源的魅力,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充分开发近似、异特与拟古资源。旅游心理学认为,两种知觉对象如果相似,易为人们知觉并乐以接受,这就是求似心理。旅游者看到似曾相识的民俗事象,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同自身联系起来,产生一种亲切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对侨居国外异域的华人来说,往往由此激发起强烈的归属感、民族感和爱国心。对这类旅游对象,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近似越好,以充分满足“寻根求源”的欲望。至于求异,则更易理解,因为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求异的欣赏活动,这对外国游客来说特别重要。他们往往有猎奇求新的心理。对这类旅游对象来说,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异越好。当然,一定不要违反民族政策,不要做出有损少数民族形象和有伤民族情感的事来,至于求古或求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旧,这是游客的另一种心理需求。当今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生活的氛围,故而对越古旧的东西越喜爱,以满足怀古怀旧的欲望。故民俗设施宜旧不宜新、宜拙不宜丽。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产资源,因地取材,就地利用。

总结:

我们已经走进了21世纪,新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遍及全球的大众文化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大众化的民俗文化旅游正从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作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全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必能使中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雷.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2(2).[2] 沈祖祥.中国与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3] 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 钟声宏.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0(4).

第三篇: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

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素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游程中因为美食而诗性大发,留下传世佳作。旅游离不开美食,它们互为花叶,相得益彰。目前,食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国际旅游消费中仅次于购物消费,占据第二位,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更是高居首位。如何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开拓城乡饮食文化旅游市场,推动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中华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积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华饮食文化可追根溯源至夏商时期。千百年来,这一“俗”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沉淀,饮食与文化早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饮食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化反映着中国的饮食。从周朝“王宴八珍”到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再到清朝宫廷的“满汉全席”..一部中华饮食文化史,无处不闪烁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璀璨光辉。

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 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华饮食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地方风味各异。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自古以

来,中华饮食上就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的菜系。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湘菜、粤菜、闽菜、鲁菜、川菜、浙菜、苏菜和徽菜,即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长河中,八大菜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特色也各有千秋。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2)民族特色浓郁。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模式,曾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菜肴风味流派,主要有清真菜、蒙古族菜、满族菜、朝鲜菜等。各民族的饮食多与气候有关,居住在高寒地区的民族喜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居住在亚热带地区的爱吃酸味的食物,居住在潮湿地区的,常吃辛辣的食物。从具体食物方面来讲,各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风味食品。例如,苗族、侗族、土家族的酸菜、酸肉、酸鱼,彝族的疙瘩饭、坨坨肉,瑶族的粽粑、油茶,纳西族、普米族的琵琶肉,怒族的“侠辣”,傣族的油炸青苔、香茅草烤鱼、香竹糯米饭等。

(3)讲究饮食的美感。我国饮食讲究色泽美、香味美、滋味美、造型美,注意食物色、香、味、形的协调一致,在烹饪的时候讲究选料、刀功、火候、烹调技法和调味。如苏州松鹤楼著名的“松鼠桂鱼”,巨口细鳞,骨刺少,皮厚肉紧,质白鲜嫩,炸好后即刻上桌,浇卤汁时“吱吱”作响,恰如松鼠在欢笑,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4)美食配美器。我国饮食不但讲求色、香、味、形的美,而且还非

常重视饮食器具的美。色、香、味、形、器是我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五个方面。美食与美器的和谐统一,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我国饮食器具用料种类非常丰富,除了陶、瓷、金、银、铜、漆器以外,还有竹、锡、紫木、象牙、犀角等物。这些饮食器具上绘有白鹤飞翔、游龙戏凤、琴鸟舒翼、彩蝶恋花、人物美女、各种花卉、山水画等,诗情画意,无所不包,给食者以视觉享受。美食配美器,相得益彰。

(5)注重情趣。我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品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质量、营养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时间的选择、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颖,风趣盎然。

(6)食医结合。我国的饮食文化和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向来就很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味的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7)四季有别。我国一直遵循按季节调配饮食、调味配菜。冬则味醇浓厚, 夏则清淡凉爽。冬多炖焖煨,夏多凉拌冷冻。各种蔬菜更是四时更新,适时而食。

(8)酒文化与茶文化是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明珠。茶酒自古以来让人类的生活更加艺术化,它们不仅仅是饮料,而是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分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社会风俗、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发展的综合反映。人们常谓“茶新酒陈”,也就是说新茶和陈酒能给饮者更多的美的享受,间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精神需求。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宝贵旅游资源。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灿烂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因此,合理开发旅游饮食,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大的益处,要吸引广大旅游者前往游览观光,不仅要有修理的自然风光,绚丽的历史文化遗迹,还要有独特的风味饮食,我国各地因习俗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这些风味饮食可谓百花齐放,各具千秋,也是每个地方开发旅游必须重视的因素。

第四篇:旅游文化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什么意思?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采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据悉,经过激烈讨论和交流,都江堰市最后选定,将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作为最新的旅游宣传口号。余秋雨先生曾在其书中写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膜拜。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评选人员认为,“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非常准确、传神地反映了都江堰市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直观、简洁、琅琅上口,能激发游客前来旅游的欲望。

李冰父子神像 体现人们怎样的崇拜观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由都江堰、青城山看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quot;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南侧,从岸边迅速隆起,主峰海拔2434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东麓有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芒城遗址,在中国同时期古城址中实为罕见。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对揭示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即将青城山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地质地貌上?quot;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林木葱翠,古观藏趣。龙溪自然保护区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北侧,其地形从726米逐步抬升,最高峰光光山海拔4582米,形成鲜明的植物带谱。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是国宝大熊猫

重要分布地之一。

青城山与三清山的不同之处

一份300字左右的成都小吃文化导游词

成都地方小吃种类很多,内容丰富,各有特点。大体上可分为蒸煮、煎炸、烘烤、羹汤四大类。用料高档的或者制作精细的,叫做点席小吃,它的代表有凤尾酥、冰糖蛤蟆等,这是小吃中的上品,常陈于高档筵席之中;历史悠久,具有传统风味的如龙抄手、钟水饺、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等,称之谓传统小吃;像肥肠粉、羊杂汤以及现在相当风行的麻辣烫,用料比较简单,但很有特色,被视为通俗小吃。现在这些小吃,其种类到底有多少,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常见的,足有500种之多,其中有皮薄馅嫩、爽滑鲜嫩、汤浓色白的龙抄手(馄饨),有油红、味鲜、微辣的钟水饺,有麻、辣、烫、香、酥、嫩、鲜、活的麻婆豆腐,有片大而薄、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的夫妻肺片,有色鲜油红、麻辣适中、回味悠长的二姐兔丁,有皮薄松泡、馅多细嫩、味鲜爽口的韩包子,有汤鲜味浓、粉绵汤滑、又肥又软的肥肠粉,有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混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的赖汤圆,有噔、噔、噔三声,当场表演的软糯、香甜的三大炮,有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松泡起层、油而不腻的军屯鲜肉锅魁,有形色美观、外酥内嫩、味甜酥香的凤尾酥,有色泽洁白、甜凉清爽、细嫩鲜香的冰汁豆花等。

成都地方小吃,看来比较简单,但在做法上却多种多样:煎、炸、烙、烤,烧、炒、烩、蒸、煮、烘、腌、渍等不下十多种。但是不管哪一种,都十分强调传统工艺,一丝不苟。成都地方小吃,还特别注意选料。在咸食上,辣椒要用“成都二筋条”,花椒要用“汉源花椒”,豆豉要用“童川豆豉”、“太和豆豉”,豆瓣要用“郫县豆瓣”,香油要用“小磨麻油”等等;在甜食上,糯米粉子要用“吊浆粉子”,白糖要用“内江白糖”等。至于调味,也有独到之处。往往是一味为主,它味为辅,各具特色。比如钟水饺、酸辣豆花、甜水面、宋嫂面、张老五凉粉,虽同为辣味小吃,但辣味各不相同,有香辣、鲜辣、酸辣、麻辣等区分,口味一点也不雷同。如此等等,做出来的小吃,当然就令人称道了。

成都旅游文化中食文化是十分有特色的这与成都打造的平民之都的城市形象有何关系

第五篇:旅游文化doc

1.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区 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大梨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南郊10公里处,总面积21.37平方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仅5公里。

景区由花果山、药王谷、联珠三湖、仿古新村、影视城、休闲游乐区等区域组成。是集赏花摘果、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其山水田园风光、传统中国医药文化、地道的农家饭菜深受游人喜爱。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凤城大梨树村

电话:0415-8189639

传真:0415-8189508

网址:

交通:1.客车:乘客车至凤城站下车,转乘18路大梨树公共汽车(20分钟一班车)到青年点庄稼院下车。2.火车:乘火车至凤凰站下车,转乘18路大梨树公共汽车(20分钟一班车)到青年点庄稼院下车。3.自驾车: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处5公里即达。

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4月-11月

餐饮:庄稼院、青年点酒店,可同时接待3000人用餐。饮食特色:农家特色;农家土特饭菜(纯种笨猪、五味子鸡、烤全羊)。

住宿:景区内有二星级饭店等多家宾馆和农家院可供选择,可同时接待600人入住。

周边景区:距凤凰山景区10公里。距东汤温泉35公里。距丹东鸭绿江60公里。娱乐:篝火晚会、农民艺术团演出、青年点红卫兵特色表演、参与体验影视表演、垂钓、观看老电影等。

2.辽宁最高峰 辽宁屋脊丹东宽甸花脖山---纳凉百瀑峡

花脖山

花脖山位于宽甸县北部,距宽甸县城70公里,宽北旅游环路中段。东接青山沟;南抵鸭绿江;四连天桥沟、天华山;北临桓仁五女山,地处本、宽、桓三县交界处,是鸭绿江水和太子河水系的分水岭。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居辽宁省内最高峰,独尊“辽宁高山之首”,堪称“辽宁屋脊”。总面积66平方公里。

百瀑峡景区曾被我国著名的风景园林专家胡启来先生称为“东北第一峡”,有垂帘瀑、漂沙瀑、含珠瀑、七叠瀑等景点。

花脖山景区有六大奇观,一是山高,攀高励志,壮体阔胸。登临主峰,一览群山小,鸟瞰“四县一国”;二是林茂,森林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三是第四纪冰川遗迹,上万平方米的石湖、石瀑、拥挤迭撂,浩瀚壮观,至今这是个迷;四是高山草甸,海拔高、面积大,绿草凝烟,百花争艳,落地无尘,称为“天府花园”,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理想的游憩场地;五是南满抗日根据地之一,其遗址尚存有杨靖宇将军和金日成将军1937年6月分手纪念地;六是观云海,看日出,晚霞其奇观壮景的首选地。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市宽甸县牛毛坞镇泉山林场

电话:0415-5817560

交通:市内乘坐长途客车到宽甸县,转乘到泉山林场,行程170公里,约3.5个小时;宽甸到泉山林场(每天四班车),70公里,车程1.5小时到达。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6月-9月,观赏瀑布。

食宿餐饮:泉山大酒店、农家酒店,可人食宿。

周边景区:距青山沟18公里,距黄椅山、天华山景区70公里。

3.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丹东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AAAA)

虎山景区位于丹东市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朝鲜八大景”之一的统军亭隔江相望。景区内有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中朝边境“一步跨”、睡观音、长城历史博物馆、古道遗址等国内外知名景点。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虎山村

电话:0415-5578511 5578909

交通:丹东市内汽车站乘长途客运班车到宽甸虎山头下车即是,里程20公里,每隔30分钟发车一次,车程30分钟。

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3月-11月

乘木制游船游览中朝“一步跨”。

周边景区:距离太平湾景区20公里,距离鸭绿江断桥20公里。

食宿:农家乐、江鱼

4.甲午海战古战场--丹东獐岛

獐岛风景区

獐岛位于祖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距边城丹东58公里,交通便捷。因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海产丰盛、服务周到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避暑胜地。

獐岛由一岛六坨组成,面积0.8平方公里,东西走向,呈环抱状。奇礁怪石、危险悬崖、花香鸟语、沙软滩平、海色天光,是踏浪、游泳、沐日、赏月、嬉鸟、品石、听海、垂钓、拾贝的天然乐园。

“海岛风光游”、“渔民家庭游”、“奇礁异石游”、“海上情侣游”、“山菜海鲜品尝会”等新辟主题旅游项目以其独具的特色与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八方云集,流连忘返。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

电话:0415-7852238 7852403 7850888

交通:1.市内有通往东港、大孤山、庄河、大连方向的客运车,到北井子镇下车转乘至獐岛码头乘船即可(行程约50公里)。2.自驾车:沈丹高速公路马家店出口处和201国道均可到达。

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7月-9月

餐饮:以海鲜为主,有多家海鲜餐馆,可品尝多种海鲜,经济实惠。住宿:景区内獐岛宾馆和农家院可供选择。

5.丹东鸭绿江大桥与断桥

鸭绿江断桥(AAAA)

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铁桥,日本人于1911年建成,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美军飞机炸断,有4孔残留至今,成为历史见证。

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01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市江岸路0号。

门票:20元

电话:0415-2122145 2138507

交通:距离火车站800米。可乘公交21、6路等多条线路到达,也可不行前往 最佳旅游季节:全年

5.沈阳故宫简介 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

6.7.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

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8.9.交通 公交环路、118、132、213、222、228、257、276、287、290、292、294、296

10.11.小贴士(一)请携包者自觉存包。

12.13.(二)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入馆。

14.15.(三)请勿大声喧哗。

16.17.(四)请注意参观安全。

18.19.(五)请勿触摸、攀爬、损毁展品。

20.21.(六)衣着不整,请勿入馆。

22.23.(七)请勿携带宠物入馆。

24.25.(八)参观票当日有效。

26.27.(九)遇有重大活动,暂停开放。

28.29.文化地理 历史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

30.31.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32.门票:50

33.开放时间:

34.8:30-17:00

35.36.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37.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171号

38.电话: 024-24844192

39.最佳旅游时节:春季最佳

四大菜系

1.鲁

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

鲁菜风味浓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功于火候、烹饪技艺全面。尤以爆、炒、烧、炸、溜、蒸、扒、贴,其风味咸鲜适口、清香、脆、嫩,汤精味醇,自成一格,适应性强。

2.川

“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主要菜系之一 ——川菜。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在味等上尤多突出,素以味多,味广、味厚著换称。

3.淮扬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

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4.粤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菜的用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

下载上饶旅游文化(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饶旅游文化(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课程论文 班级:旅游09班姓名:李国翠 学号:120093604017 江南水乡的风俗民居与饮食 摘要:江南是一个美丽富庶的地方,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江南水乡的民俗民......

    旅游文化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因其本身的形象性和渗透性,与旅游开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色彩文化对于旅游资源评价、文化发掘、特色主题打造、色彩景观设计、资源整合、线路设计......

    旅游文化

    一. 宗教文化和旅游景点相结合介绍其特色和价值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

    旅游文化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an: Today my topic is …… When travel to an interest, you just can’t help reminding of the time passing away. You may wonder w......

    文化旅游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

    旅游文化浅谈

    旅游文化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与电气工程学院10电子信息专业学号:2010020200XX姓名:听风摘要:探索文化的实质,及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文化的密切联系,探究旅游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用......

    旅游文化

    1、为什么明代中国错过了领导世界的机会? 答:(1)大河大陆性国家民族有不易变更的稳健、内敛性格。 (2)儒家虚拟的“以天朝上国为中心,四夷宾朋式的世界秩序”。 (3)传统的“重......

    宗教旅游文化

    宗教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