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闻自由--《人与国家》(广西大学人文)
关于新闻自由
休谟
(1711-1776),荚国哲学家。本文选白(休谟政治论文选).张若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没有什么比我们这个国家中人们所享有的极端新闻自由更易使外国人感到吃惊了。我们可以任意向公众报导一切,并可公开指责国王及其大臣们所采取的每项措施。假如政府当局决定打仗,人们便断言他们误解了民族利益,若非别有用心,便是愚昧无知;而且宣称在当前情况下和平最为可取。假若大臣们热衷于和平,我们的政论家便一味散布战争气氛,鼓吹杀伐,并把政府的和解措施说成是卑怯行为。鉴于这种自由是别的任何政府,不论是共和制的或是君主制的政府所不容许的,即使在荷兰和威尼斯都是不容许的,那里比法国和西班牙限制更严,这就自然会引起一个问题:为什么惟独大不列颠人民享有这种特权? 我们的法律之所以容许我们享有这种自由,原因看来在于我们政府的混合体制:它既不全是君主制,也不全是共和制。人们将会发现,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下述政治观察是真实可靠的:政府中的两种极端,自由与奴役,常常相互最为接近;而且,如果不走极端,而是将少许的君主制和自由掺和,政府就会变得更为自由;另一方面,若是将少许自由和君主制结合,则政治枷锁总是变得更为沉重和难于忍受。在一个像法国那样的专制政府里,那里的法律、风俗、宗教等一切凑合起来,使人民完全安于自己的处境,君主对臣民不可能抱有任何猜忌之意,因而易于容许他们享有大量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在一个像荷兰政府那样完全是共和制的政府里,那里没有任何足以引起同家猜忌的突出的行政官员,因而可以授给他们以决断大权而无危险;这种权力对于保持安定和秩序虽有很多好处,但对人们的行动却也给予相当大的约束,并使每个公民必须人人尊重政府。看来甚为明显的是: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国这两个极端在某些实际情况下互相接近,其表现是:
一、行政官员对人民无猜忌之意;
二、人民对官员亦无猜忌之意。这种互不猜忌在两种情况之下均可导致互相信任:在君主国中产生一种自由,在共和国中产生决断之权。
上述观察还表明:在每个政府中,手段、方法相互差别极大,而君主制和自由的结合赠使得枷锁不是较易承受,便是更为沉重;为了说明这种观察符合情理与事实,我必须引述塔西佗所说的一段话,他讲的是帝制下的罗马人。他说:他们既不能忍受完全的奴役,也不能忍受完全的自由。一位有名的诗人在一节生动描述伊丽莎白女王的政府和政策的诗中,将此话译改成法语,用来形容英国人:
绐桀骜不驯的英国人套上枷锁,他们既不能自由地服役,也不能自由地生活。
——《亨利亚特》
根据这些评论,我们认为古罗马帝制下的政府是一种专制和自由的混合结构,其中专制占优势;英国政府同样也是一种混合结构,不过其中自由居支配地位。二者所导致的后果,符合上述观察,这是从那些采取混合体制、导致互相戒备和猜忌的政府可以预期的事。古罗马的皇帝很多都是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玷辱人性的暴君,而他们的残暴显然主要是由其忌恨之心所激发的,是由于他们看到罗马所有的大人物都不能容忍一家一族的统治,不能容忍一个不久之前并不比他们高贵的家族的统治。与此相反,英国政府虽然与君主制混合,但共和制部分居于优势;为了保存自己,它不能不对行政官员保持戒备、猜忌,排除一切专断之权,并以通用而又固定的法律,保障人人生命财产的安全。除了法律明白规定者外,任何行为不得认为是罪行。除了依据提交法官的法定证据外,不得以任何罪名加之于人,而这些法官还必须是出于本身利益、自觉监视大臣们有无违法乱纪行为的本国国民。由于这些原因,可以说在英国存在的自由(甚至可以说是放肆)和从前在罗马存在的奴役与暴虐一样多,这些原理说明为什么在这些王国内存在这么多的新闻自由,超过了任何其他政府所容许的限度。因为人们担心:如果不认真防止专权现象的发展,如果没有一种将警报从我们王国的这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简易方法,专制独裁就会不知不觉地凌驾于我们头上。为了约束宫廷野心,必须经常鼓舞人民的精神意气,必须利用宫廷害怕唤起人民的心情遏制其野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什么比新闻自由更有效了。通过新闻自由,整个民族的学识、智能和天才可以用来维护自由,激励人人都来保卫自由。因此只要我们政府的共和部分能够持续抵制君权,它自然会认真保持新闻开放,这对它自身的生存至关重要。
不过,也必须承认:无限的新闻自由也是这种混合体制的政府的伴生弊病;不过我们对此很难、也许不可能提出什么补救办法。
第二篇:荣誉与爱荣誉--《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推荐]
荣誉与爱荣誉
罗家伦
(1897-1969)1928-1930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2-1941任中央大学校长。本文选自罗家伦《新
人生观》,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我所提出的“荣誉”就是指英文的“Honour”或德文的“Ehrlichkeit”。这两个外国字,本都含有人格的意义,在中文方面,很难找到适当的译名,我现在译作“荣誉”。
人生的目的不仅是为生活,而且还要荣誉的生存。荣誉是人格光辉的表现,也是整个人生不可分解的一部分。没有荣誉心的人,就谈不上人格;漆黑黯淡地过一世,这种生存有何意义?
西洋人很重视荣誉;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更重要。假如你说某人无荣誉,他一定认为这是对于他最大的侮辱。为了荣誉问题而实行决斗,也是常见的事。这种决斗办法的对不对,是另一问题,但他们对于荣誉的尊重,却不可小看。英国人对于身兼枢密大臣的内阁阁员,称作“The Right Honourable”,不是恭维他是最高贵的,而是恭维他是最荣誉的。美国西点(West Point)陆军军官学校的校训是三个字,就是“国家,责任,荣誉”(Country,Duty,Honour);这是他们在军人精神教育上对于荣誉的重视。欧美许多学校的考试,还有所谓“荣誉制度”(Honour System):就是教员于出题以后,立刻退出教室,并不监考;他只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字,就是“Honour”(荣誉)。于是学生懔然于荣誉的观念,不敢作弊。万一有人作弊,不但学校立刻把他开除,而且这个人从此不齿于同学。(最近西点学生同时是全美冠军足球队队员九十人,因考试抄袭而全体开除,任何人不能挽回,就是一例。1951年9月9日补注。)
荣誉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却太不发达了。为唤起一般人对于荣誉的认识和尊重起见,所以我特别提出这“荣誉与爱荣誉”的问题来讨论。
说到荣誉,往往就要联想到“名誉”。但是荣誉和名誉不同,荣誉不就是名誉。“名誉”在英文里面,是另一个字,即“Reputation”。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更明白一点说,名誉只是外界的称许,而荣誉则内部发出来的光荣——也可说是光辉——与外界所加上的名誉相合而成的。所以荣誉具有内心的价值,较名誉还要可贵。西洋虽有名誉为第二生命的话,但荣誉却简直是第一生命,或是第一生命的一部分。不过,名誉和荣誉也有关联。人是社会的动物,多少都需要外界的刺激,外界的鼓励,外界的承认,人格外能自发的向上,自觉的求进步;所以人大都是要名誉的。“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好名誉不一定就是坏事。苏联就常常采取以名誉来鼓励人努力工作的方法。所以他选择工作最努力的工人为“工人英雄”;用这工人的名字去名工厂,去名制度。对于到北极探险的人,也常常加以“英雄”的徽号;这都是用名誉来奖励人奋发有为的证据。这并没有害,而且有益。中国的老子曾经问过一句话:“名誉身孰亲?”我想许多西洋人的回答一定是“名亲!”
荣誉不是名誉,更不是“虚荣”。虚荣在英文里面是“VaniAty”,也可译为浮名。虚荣乃求他人一时之好尚,或是庸俗的称颂,而即沾沾自喜,以为满足的。虚荣的表现,就是好
炫耀,好夸大,藉此以博得他人对自己的称赞。譬如女子常喜穿华美鲜艳的衣服,以引人的注意;男子则好出风头,往往做了一次什么会的主席,便自以为了不得,自以为是这小世界里的“小英雄”。这都是虚荣在作祟。虚荣是从错觉(Illusion)来的。错觉是虚荣的粮食,虚荣全靠他培养大的。所以错觉一旦幻灭,虚荣也就随之消散。荣誉则不然。他不是求之于外的,而是求之于内的,所以他可以自持,可以永久。西洋人说虚荣是女性的——但他不是优美的女性,是堕落的女性。男子何曾不好虚荣,不过女人较甚一点。普通女子都欢喜别人恭维她,捧她。如果男子要向女子求婚,最好多称赞她几声“安琪儿”或是“天仙化人”,那她便很容易落到情网里去了!这种虚荣,岂能和荣誉相提并论?
荣誉不但和“名誉”、“虚荣”不同,而且和“野心”不同。“野心”在英文为“Ambition”,它可说是一种男性的虚荣。男子大都好求自己政治的名誉、权力、地位、官阶,以作个人自私的满足。这种野心有时也能推动人去做有益的事,但动机仍是自私,所以很容易发生不良的结果。有些人野心一旦发作,便往往不问自己的能力如何,竟为所欲为,以求侥幸的成功。“小人行险以侥幸”,其结果鲜有不将自己的荣誉甚至身体埋葬于野心的灰烬之中。如果说野心是荣誉,那它只是堕落的荣誉。
至于所谓“门第”、“头衔”、“豪富”,那是更说不上荣誉了。这些都可叫做“荣宠”,而决不是“荣誉”。不过也有一种荣宠,是靠自己努力的成绩换来的,不可一概厚非。譬如外国有些科学家,对于科学有重大贡献,政府特赐他一个荣誉的头衔,如德国大学教授得“政府枢密顾问”的头衔一样。
这确是一种比较高贵的荣宠,虽然不是真正的荣誉。
荣誉既不是名誉,又不是虚荣,更不是野心或荣宠,那么真正的荣誉是什么呢?我以为真正的荣誉,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能维持生命的庄严。“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有荣誉心的人,必定有不可侮的身体,不可侮的精神,不可侮的行为——简单说有不可侮的生命。他的生命是完整的,不容稍有玷污。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他的理想的生命,是崇高、伟大、正直、坚强,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的生命是高贵的,庄严的,所谓“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所以别人尊重他,而不敢轻视他;爱敬他,而不敢亵渎他。
第二必须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人生最不容易做到的。“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所以有荣誉心的人,对于标准以下的事,是绝对不干的。至于那一切欺骗、狭小、鄙吝、偷懒,和其他种种“挖墙脚”的事,他更是不屑干的。这正是孟子所谓“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大人的对面是小人,是小丈夫,是贱丈夫。有荣誉心的人,是以“大人”自许的。
第三必须是自足的,也是求诸己的。外界的称许,如系实至名归,也所不辞;譬如以科学上重大的贡献而得诺贝尔奖金的人,若是他配得的话,当然可以安心接受,何用推却?但凡事应该求诸自己,尽其在我,不必分心去猎取流俗的恭维。流俗的恭维,不但靠不住,而且在有荣誉心的人看来,反为一种侮辱。名画家的画,并不在乎有多少外行的人赞美,而贵乎能得一个真正内行的人来批评。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就是这个道理。即使内行的人也不称许,自己仍可得到安慰,因为自己的天才得到发挥,在自己的努力中,就有乐趣存在。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都是死后得名的。科学家也是如此。大科学家开
普勒(Kepler)在他一部名著《Weltharmonik》序上说道:“你的宽恕我引以自娱,你的忿怒我也忍受;此地我的骰子掷下来,我写成这本书给人读,是同时的人读或后代的人读,我管他干么?几千年以后有人来读,我也可以等,上帝也等六千年以后才有人来臆度他的工作。”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也可说是一种孤寂的骄傲,但是这决不是骄傲。翻开一部科学史来看,古今多少科学家,在生前享国际大名的,除了牛顿和爱因斯坦以外,还有几人呢?造化弄人,奇怪得很,生前最不求虚名者,往往死后最能得名。如果自己对人类真有贡献,即使名不可得,又有何妨?世间真正的价值,常埋藏在无名者之中。许多汲汲求名的人,实在可以休矣。第四必须自尊而能尊人。真正有荣誉心的人,不但爱自己的荣誉,而且也爱他人的荣誉。荣誉不是傲慢,乃是自尊而能尊人。“子以国士待我,我亦以国士报之。”其实毁灭了他人的荣誉,自己的荣誉,也就建设不起来。在侏儒国里,就算自己是长子,又有什么意思?要做长子,就要到长子国里去做,不要在侏儒国里做!有荣誉心的人,一定能尊人,能下人。他承认人的能力,赞叹人的特长,尊敬人善处,能适当的自尊,也能适当的低头,上谄下骄的事,绝不在他的行动意识里面。
总而言之,荣誉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荣的完成!
爱荣誉乃是一种意志的倾向,行为的动态,是要以忠诚纯洁的行为,去得到依于德性合于美感的承认的,德国的哲学家包尔森(Friedrich Paulsen)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强烈的对荣誉之爱,而伟大的事业可以表现。”社会的向上靠此,人类的改善靠此,历史的转变也靠此。
我们今日不但要提倡个人的荣誉心,和对于荣誉的强度的爱,而且要提倡集体荣誉观念,集体的荣誉观念,就是个人对团体的荣誉之爱。譬如一个家庭,凡是家庭的各分子,都要努力保持一家的“家风”或“家声”,不能做有辱门楣的事。又如一个商店,不肯卖坏东西,诚恐坏了他的牌子,也是出于爱护集体荣誉的观念。再如一个学校,无论是教职员或学生,人人都应该知道学校荣誉的重要,不能随便塌学校的台。实验室里未成熟或不正确的报告,不可轻易发表;因为这对于个人的责任的关系还小,对于整个学校的荣誉却太大了。不独以“长胜军”或“铁军”著称的军队,全部队的长官和兵士,要爱惜他本部队历史之光荣;凡是国家军队,谁不应该勇猛奋发,维护国家军队的光荣。扩而大之,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不没落和毁灭,必须由构成他的分子,共同努力维持和增进他集体的荣誉!人生是需要有荣誉的。不荣誉的人生,是黑漆漆的,无声无臭的。有荣誉的人生,是高贵向上的;无荣誉的人生,是卑污低下的。禽兽才只要生存,不要荣誉,也无荣誉的观念。人应该是理智感情和品格发展到最高程度的动物;人不只要生存,而且要荣誉。荣誉也可说是人类的专有品。所以英国的诗人拜伦(Lord Byrom)有两句诗道:“情愿把光荣加冕在一天,不情愿无声无臭的过一世!”
按:本文初发表于《新民族》第三卷第一三期,1939年2月27日出版;嗣经订正、补注,辑入《新人生观》。
第三篇:第二届广西体育节新闻材料
第二届广西体育节新闻背景材料
2010年8月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召开第二届广西体育节新闻发布会。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部署,第二届广西体育节定于2010年8月8日至11月18日在全区范围举办,为期100天,涉及全区各市县、各相关院校及社会各行业领域,并于8月8日举行第二届广西体育节开幕式,举办全民健身示范性活动,各市设立会场,南宁为主会场。届时,自治区领导将参加第二届广西体育节开幕式南宁主会场活动。
第二届广西体育节以“人人运动,健康广西”为主题,由自治区体育局、文明办、教育厅、民委、公安厅、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文化厅、卫生厅、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旅游局,自治区总工会,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妇联、残联、老龄委办公室,南宁铁路局,武警广西总队以及各市人民政府(共37个单位)承办,将通过全民健身迈出建设体育强国和重振广西体育雄风新步伐,掀起“人人运动”的新高潮,树立“健康广西”的新形象。为期100天的第二届广西体育节共设7大板块60多项重点活动,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活动内容,都体现乐民族性、大众化、时尚化、国际化、市场化(即“一性四化”)
1的特色。
“民族体育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板块主要活动内容有4项,即第二届广西“红水河杯”绣排球赛,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命名首批广西民族体育传承人、民族体育传承馆,命名首批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
“农民体育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板块主要活动内容有5项,即广西全国体育先进县农民篮球赛,首府农民工趣味运动会,第二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冠军队赴美国NBA考察培训,广西“拔群杯”篮球赛,国家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交流大会。
“青少年体育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板块主要活动内容有7项,即全区千万中小学生广播操大赛,第六届全区学生啦啦操、健美操大赛,首府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首府少儿轮滑大赛,首府大学生街舞大赛,广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羽毛球比赛,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篮球、乒乓球锦标赛。
“广西各协会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板块主要活动内容有14项,即广西男子篮球联赛(GBL),环北部湾自行车公路赛,第十四届全国漓江漂游活动,全区千人垂钓大赛,全区信鸽大奖赛,全区门球运动会,广西桥牌比赛,广西少儿象棋擂台赛,全区健身球比赛,全区定向公开赛,广西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广西狮王争霸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暨广西第六届体育舞蹈锦标赛,海峡两岸水上摩托运动(交流)表演赛。
“中国-东盟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板块主要活动内容有11项,即“和谐之旅”中越汽车跨国集结赛,中国-东盟女子足球赛,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大会,中国罗城首届东盟国际攀岩邀请赛,中国(桂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防城港市国际海上龙舟赛,中国-东盟国际围棋邀请赛,中国广西-越南广宁高尔夫对抗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暨第二届广西体育节“卡雷拉路轨赛车全国车王争霸赛”,“德天杯”中越界河散打擂台赛,“明仕杯”中越钓鱼友谊赛。
“网上体育节系列活动”板块主要活动内容有3项,即网络健身歌曲征集令,健康养身推荐频道,健身保健金点子。
“特别行动计划”板块主要活动内容有7项,即首府副厅以上领导干部乒乓球赛,广西全民健身高峰论坛,区内外著名专家全民健身八桂行讲座,北海沙滩运动会,第二届广西城乡万人气排球赛,“真龙杯”全区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争霸赛,世界冠军走进南宁大型晚会。
为创新体育节的形式和内容,推动“广西体育节”品牌化建设,本届体育节推出了广西体育节吉祥物——“运动之家”。以广西各地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冠斑犀鸟、北部湾海豚、德保矮马、巴马香猪为设计原型,通过卡通化手段,赋予它们独特个性和文化承载,组成一个大家庭——“运动之家”。五个吉祥物形象分别取名为:快快、乐乐、和和、健健、康康,名字亲切、朗朗上口,连读意义为“快乐和健
康”。五个吉祥物分别取奥运五环颜色,表意广西体育是北京奥运精神的延续和继承,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梦想追求。
“运动之家”成员传递着广西体育节的品牌理念“体育是一种感动,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是一种交流,体育是一种生活,体育是一种梦想。” “和和”代表“体育是一种感动”,“健健”代表“体育是一种快乐”,“乐乐”代表“体育是一种交流”,“康康”代表“体育是一种生活”,“快快”代表“体育是一种梦想”。
据介绍,为期50天的首届广西体育节,全区约有835万人参与了体育健身活动,海内外70多家媒体参与了报道和有关活动,共编发各类新闻稿件达1613篇(次)。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天,中央电视台一套、五套新闻也都对广西体育节活动作了较大篇幅报道。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新闻
国家林业局新闻——2012-2-2
4一、2月20日—21日,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强调,国家林业局今年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紧跟热点,重点在10个方面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
贾治邦在批示中指出,搞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务林人的一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历史重任。
2011年,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在完善配套法规、科学规划、争取政策,巩固扩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并开拓保护领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及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使《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的编制发布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会议强调,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得到党和政府、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维护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保护事业正迎来迅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各地要继续坚持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突破。要坚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大局,推进保护工作;坚持以工程建设夯实保护基础,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坚持试点示范,探索创新保护途径;坚持广泛开展公众教育,壮大保护力量;坚持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保护事务中的地位。
二、科技司召开2012年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推荐工作会议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和“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关于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科综字[2011]62号)的要求,2月13日,科技时在北京召开了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推荐工作会议。来自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浙江、山西、山东、甘肃等单位推荐的19个项目参加了会议答辩。专家们在认真听取各个项目汇报后,按照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指标的要求,对每个项目进行了逐一量化评价,最终遴选出了1个项目申报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8个项目申报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具体项目简介将于近日面向社会公示。
三、监督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和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
四、黑龙江湿地资源丰富,在全省湿地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副省长吕维峰在讲话中强调,黑龙江省必须紧紧围绕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功能这一核心,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这一难得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全力做好湿地建设工作。要突出抓好规划制定实施,全面开展湿地恢复。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水源管理。突出抓好湿地资源保护,坚决打击违法开垦湿地行为。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主动寻求对外合作。突出抓好投入机制建设,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切实加强对湿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完善领导体系建设,强化组织保障;齐抓共管,搞好协调配合;加强宣传引导,增强保护意识。
五、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说,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林业产业,壮大绿色经济。”的重要命题。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林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对林业产业发展寄予的新期望,我们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走向,认清产业发展形势,共同把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2011年全国林业总产值为 2.83万亿元,比 2010年增长了 5500亿元,同比增长24.1%,林业产业整体形势向好。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升级,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林业第二产业和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典型的森林景观为依托的林业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呈顺向发展。杜永胜说,林业产业作为一项生态产业、碳汇产业、循环产业,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但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企业首先要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良好的,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林业企业要树立对产业发展的信心,积极迎接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努力迎合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国
际市场需求,生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与国际接轨的林产品;另一方面要不断扎实推进林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对外合作的新形式和新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
杜永胜强调,林业产业成长的背后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指导,有企业自身的创新转变,是多方汇聚的力量所致。林业产业发展周期长、融资能力差,在起步阶段尤其要依赖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各级职能部门要制定和实施好林业产业扶持政策,切实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行业协会介于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应该充分发挥其纽带桥梁作用,促进行业企业间交流合作,探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集多方智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就企业而言,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缺乏文化内涵支撑,不注重品牌策略培养,创新力不足等,间接制约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竞争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促进林业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刻不容缓。
六、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2011年云南林业建设成就,指出全省林业建设呈现十一大亮点:完成营造林1060万亩;改造中低产林407万亩;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补助范围;石漠化治理工程顺利开展;启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完成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6万个,节柴改灶12万户;完成木本油料种植面积560万亩;核桃、野生菌产量全国第一;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华侨林场改革;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报告用大量篇幅和内容阐述部署了2012年林业建设任务,专门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列为2012年全省10大任务之一,要求各级抢抓机遇,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抓好“森林云南”建设,强化生态建设。
《报告》推出了2012年云南林业工作的16个重点和看点:
一是启动25度以上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用10年时间实施100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今年治理80万亩;
二是改造400万亩中低产林;
三是搞好天然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完成营造林650万亩;四
是完成木本油料基地建设450万亩;
五是增加森林碳汇;
六是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个,完成节柴改灶10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万套; 七是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八是启动实施国有林场改革;
九是提高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完善以生态环境补偿等为重点的发展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十是调整完善林地保护规划;
十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十二是实施以滇西北、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推进各类保护地建设; 十三是启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
十四是认真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
十五是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
十六是搞好长江、珠江、澜沧江等河流防护林建设。
七、黑龙江省将突出林区生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围绕森林文化、湿地文化两条主线,通过实施生态文化培育宣传、生态文化基地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保障工程四个重点,逐步建成相对完善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专群结合的生态文化建设队伍、健全高效的生态文化工作机制、覆盖广泛的传播教育网络、比较发达的生态文化产业,推出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态文化产品和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使全社会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生态文明素养明显提高。
第五篇:《梅贻琦先生纪念集》序--《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
《梅贻琦先生纪念集》序
尚传道
本文选自黄延复主编《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梅贻琦老师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界、文化界、思想界的伟大人物之一。从1898年戊戌政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半个世纪,在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文化、思想发展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而为知识界和人民群众敬仰不忘的伟大人物,只有蔡元培、张伯苓、马相伯、胡适、黄炎培等可以和梅老师的名字相提并论。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
综观梅老师的一生,他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终身献给高等教育事业。
梅师自1914年由美国留学回国后,即到清华担任教授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出任校长。抗日战争期间,梅师作为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常委之一,长期独立在昆明主持西南联大的日常工作。抗战胜利复员时期,梅师又将清华发展到比“七七”以前更大的规模。1949年离开大陆,后去台湾,直到1962年逝世,他妥善地保管了清华的庚款基金和用此基金息款购置的图书资料。去台后,他先筹建了原子科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和应用物理研究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成今天的与北京清华并驾齐驱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梅师于1962年病逝。
半个世纪,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奉献给我们清华。现在清华大学已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学府,这与梅贻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献给一个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人,古今中外是少有的,而梅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独特的“粹然儒者”的典型。因而,我们大家从心底深处“翕然称之,胥无异词”。
在政治上,梅老师生活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次合作、两次分离的时代他于1949年后虽然离开大陆并后又去了台湾,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恩来总理在京津各大学负责人的集会上公开表示:“梅贻琦先生没有做过对我们不利的事。”
第二,梅老师一生办大学,成绩卓越。他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带规律性的精华,上升为理论和方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大师论”
他在1931年出任校长的当天,就提出:“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根据这个论点,他长校期间,千方百计地罗致当代各门学科的著名专家和权威学者为教授,始终荟聚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推动清华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走向世界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教授治校”
从“大师论”出发,他坚持“教授治校”的办学方针,他把校长摆在“公仆”的位置上,以身作则地贯彻为教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国家的教育长远利益服务。
(三)“通才教育”、“全人格”教育
他主张大学阶段要重视各种基础课程的学习知识面要广,以奠定进行专、深研究的基础。主张对学生进行“智、德、体、美、群、劳”的“全人格”的教育和熏陶,以造就为国家服务实际有用的人才。
(四)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也就是主张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有允许百家争鸣,才能得到百花齐放。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梅老师的教育主张是否合于真理,我们从他实践的结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从1931年梅师长校到1950年的20年中,清华出的人才特别多,它产生了一大批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具有世界权威的大师、学者、专家,真正是繁星灿烂,光照宇宙。即以我毕业的1933年级(大学第五级)为例,就产生了钱钟书、曹禺这样的文学、戏剧大师;张明觉,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试管婴儿之父”;孙增爵,得美国专利近60项,是驰名世界的石油化工专家;卓牟来,在美国经营航运,于纽约市中心自盖摩天大楼的大企业家;乔冠华,国务活动家,国际知名的外交家,政论家;柯召,数学权威,四川大学校长;谷霁光,史学权威,江西大学校长;程裕淇,地质专家,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吴组缃,国际知名的文学家,冯玉祥将军的老师,北京大学教授;王竹溪,物理学权威,北京大学副校长;赵力章、傅承义、顾功叙,我国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李国干,著名经济学家,画家,台湾大学教授;张天开,从事国际劳工运动的著名专家;王铁崖,北京大学教授,国际驰名的国际法学权威;沈同,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张昌龄,水利专家,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主要设计人等。
在纪念清华八旬大庆时,冯友兰老师发表论文,说:“清华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迈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清华校史不仅有一校的意义,而且是反映中国近代学术逐渐走向独立的历史。”这个论点是完全正确的。1929至1931年间罗家伦校长和冯老师等是这个过程的创始人。从1931年至1950年的20年间,梅贻琦校长完成了这个过程。我国当代文、理、法、工、农各门类独立的科学、技术的创建人、奠基者都产生或荟聚于这个时期的清华园,列举他们的芳名如次:
钱三强——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我国核科学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钱学森——“中国的氢弹之父”;
钱伟长——力学物理的创建者;
华罗庚、陈省身——数学大师;
王大珩——光学大师;
贝聿铭——建筑设计大师。
清华各院系的奠基人有:
施嘉炀,顾毓琇、刘仙洲、陶葆楷等、是工学院的创建人;
陈寅恪、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吴宓、赵元任、王力是国学、文学、语言学的奠基者;
冯友兰、金岳霖、张申府、贺麟是哲学系的创立人;
蒋廷黼、刘崇鋐、吴晗、是历史系的奠基人或高才生;
陈达、吴景超、潘光旦是社会学系的建立者;
浦薛凤、王化成、钱端升、萧公权、张铣是政治学系的奠基者;
陈总、萧遽、余肇也是经济学系的创建人;
吴有训、周培源、叶企孙、任之恭是物理学系的创建者;
张子高、高崇熙、萨本铁是化学系的奠基者;
熊庆来、杨武之、赵访熊、庄圻泰、许宝骤是数学系的创立者;
赵九章、傅承义、顾功叙是地球物理、地震学的奠基人;
陈桢是生物学的建立人;孙国华、周先庚是心理学的建立人;
翁文灏、谢家荣、袁复礼是地质学、黄厦千是气象学的创始人。
以上列举的并不完全,但由此可见建立我国独立的现代学术的概貌。所有这些学术的规划和负责人物都是在梅校长领导下工作的,是梅校长的不朽功勋。
还有一点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西方人主持的诺贝尔奖金,在远东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和李远哲教授,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都是梅校长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