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黑龙江省医师定期考核培训思考题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作业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作业
思考题:
1.试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观念的影响?
答:医学模式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不同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四种医学模式,这几种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心-身关系认识的不同。医学模式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作用巨大,既可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可成为一种限制或妨碍发展的因素。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医学模式的影响或支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观念就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对医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认识论上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只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因素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较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作用。1977年Engel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卫生护理工作中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指导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成为新的医学模式诞生的里程碑。新的医学模式并不排斥生物学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医学以系统论为概念框架,以身心一元论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
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在人类的疾病过程中,身心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阐述医患沟通过程?
答:沟通的过程包括信息策划、信息编码、信息传输、信息解码、信息反馈和沟通干扰。1.信息策划
信息是沟通的基础,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有条理的信息是良好的沟通的开始。信息策划就是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信息策划过程反映着信息发出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和信息量的多少。很多人在沟通过程中或过程后经常会感到“我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信息质量不高造成的。
按照信息是否能够被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可以将其分为明示信息和默示信息。明示信息是指那些很容易被理解和掌握的信息;默示信息则是指不容易被理解和掌握的信息。一般来说,信息越明确、标准化程度越高,其明示程度越强,越有利于沟通。
要想成为一个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首先就必须提高信息策划的能力。信息策划包括:确定信息的范围、收集信息、信息评估、信息整理和分析。(1)确定信息范围:确定信息范围是信息策划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信息策划质量的关键一步。确定信息范围的实质是确定信息策划的目的,对要获得的信息的性质、质量和内容进行初步的判断,从而确定搜集信息的范围。(2)收集信息:搜集信息就是根据确定的信息范围,搜集符合要求的信息
以备整理、分析。
(3)信息评估:信息评估是指对信息数据的真伪、准确与否等方面进行的评估。信息评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策划结果的有效性。(4)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整理和分析是将收集到的合格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其目的是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2.信息编码
信息编码就是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编成一定的文字等语言形式或其他形式的符号,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信息沟通过程是从信息的发出开始。发送者具有民众意思或想法,但需纳入一定的形式之中才能予以传送,这称为编码。编码最常用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除此之外,还要借助于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等身体语言和动作语言等。3.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即通过一定的传输媒介将信息从一个主体传递到另一个主体。传送信息可以通过一席谈话、一次演讲、一份信函、一份报纸、一个电视节目等来实现。沟通过程有时需要使用两条甚至更多的沟通渠道。例如,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价,管理者在做了口头评估之后,可以再提供一份书面材料。
沟通媒介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的沟通媒介适用于传递不同的信息。(媒介的相关内容后面将详尽介绍)4.信息解码
解码,即将收到的信息符合理解、恢复为思想,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这一信息。信息解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还原为信息发出者的信息表
达方式,二是正确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接收者在解码过程中,也必须考虑传送者的经验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传送者易于表达的真正意图,正确、全面地理解收到信息的本来意义。
只有当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理解与信息发送者传递出的信息的含义相同或近似时,才可能进行正确的信息沟通。沟通过程中,不同个人、不同组织解码方式的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5.信息反馈
信息传递并不是沟通最重要的目的,沟通的核心在于理解、说服和采取行动。信息接收者在获得信息后或根据信息采取行动后,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和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就是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在连续的沟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上一次沟通结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进一步改进沟通效果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反馈中,原来的接收者变成了传送者,原来的传送者变成了接收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的简单的信息传送的过程。6.沟通干扰
人们在沟通过程中都可能面临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可能来自于沟通者本身,也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
沟通者之间的干扰有些是故意的,有些则是非故意的。例如,沟通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言不流畅或者不自觉地频繁出现一些干扰对方注意力的身体姿态、表情、眼神等,这些都属于非故意的干扰。而有些时候,沟通一方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故意给其他沟通方制造沟通障碍,例如,故意把某些内容说的含糊不清。
外部环境的干扰则比较常见,例如沟通场所的噪音等。信息传输工具的质量也会对沟通效果产生影响。
第二篇: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思考题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作业
1.试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观念的影响?
医学模式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不同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四种医学模式,这几种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心-身关系认识的不同。医学模式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作用巨大,既可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可成为一种限制或妨碍发展的因素。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医学模式的影响或支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观念就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对医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认识论上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只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因素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较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1977年Engel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卫生护理工作中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指导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成为新的医学模式诞生的里程碑。新的医学模式并不排斥生物学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医学以系统论为概念框架,以身心一元论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
性。在人类的疾病过程中,身心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阐述医患沟通过程?
(1)问候:医师主动向病人打招呼、为病人的久候表示歉意、自我介绍、询问病人如何称谓、问明就诊目的、上次就诊情况等。
(2)病人就坐:依据病情安排病人,使病人舒适就坐或平躺, 尽量使病人放松、注意力集中。
(3)建立和谐的关系:克服语言、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障碍,对病人表现出诚肯、尊敬、同情、热心、信任和无偏见。
(4)询问病情:鼓励、启发病人如实、仔细地叙述病史,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陈述、避免暗示和提问过于复杂。
(5)医生情感表达:鼓励、支持、安慰病人,体谅病人疾苦。(6)非语言交流:注意姿态良好、态度端正、表情自然、避免给病人留下不好印象。
(7)讨论方法:允许病人充分表述,引导病人清楚表述重要的问题,小心处理敏感话题,不时强调重要线索和关键问题。
(8)讨论相关问题:工作、社会活动、业余爱好、性生活等。(9)生活情况:主要生活经历、人格、家庭、人际关系、不幸遭遇等。(10)病人教育:向病人阐明诊断,提供健康咨询,建议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11)阐明治疗措施:对处方进行解释,向病人讲明治疗的适应性、副作用。
(12)建立长期联系:如病情需要嘱复诊并坚持随访。
(13)总结:简明扼要的对本次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表示感谢。
(14)反馈:对所诊治的病人进行登记,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第三篇:2013年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师定期考核培训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作业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作业
学生姓名:学号:执业类别:临床
单位:
思考题:
1.试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观念的影响?
医学模式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不同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四种医学模式,这几种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心-身关系认识的不同。医学模式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作用巨大,既可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可成为一种限制或妨碍发展的因素。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医学模式的影响或支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观念就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对医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认识论上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只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因素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较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1977年Engel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卫生护理工作中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指导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成为新的医学模式诞生的里程碑。新的医学模式并不排斥生物学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医学以系统论为概念框架,以身心一元论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在人类的疾病过程中,身心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阐述医患沟通过程?
医患会谈的过程与医生的应诊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开始阶段:包括打招呼与自我介绍,作为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会谈气氛,使病人有被尊重的感觉,后再切入主题,了解病人来诊的目的与需求。②中间阶段主要是资料的搜集,包括病史等主观资料、理化检查等客观资料以及病人心理与社会因素等情况。这是会谈最重要的部分。而资料搜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诊断与处理的正确性。③结束阶段:包括与病人讨论病情,提出治疗方法,给予具体意见,通常为强化主要内容避免病人遗忘,可以在应诊的最后阶段做个简单的小结。
具体过程为:
(1)问候:医师主动向病人打招呼、为病人的久候表示歉意、自我介绍、询问病人如何称谓、问明就诊目的、上次就诊情况等。
(2)病人就坐:依据病情安排病人,使病人舒适就坐或平躺, 尽量使病人放松、注意力集中。
(3)建立和谐的关系:克服语言、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障碍,对病人表现出诚肯、尊敬、同情、热心、信任和无偏见。
(4)询问病情:鼓励、启发病人如实、仔细地叙述病史,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陈述、避免暗示和提问过于复杂。
(5)医生情感表达:鼓励、支持、安慰病人,体谅病人疾苦。
(6)非语言交流:注意姿态良好、态度端正、表情自然、避免给病人留下不好印象。
(7)讨论方法:允许病人充分表述,引导病人清楚表述重要的问题,小心处理敏感话题,不时强调重要线索和关键问题。
(8)讨论相关问题:工作、社会活动、业余爱好、性生活等。
(9)生活情况:主要生活经历、人格、家庭、人际关系、不幸遭遇等。
(10)病人教育:向病人阐明诊断,提供健康咨询,建议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11)阐明治疗措施:对处方进行解释,向病人讲明治疗的适应性、副作用。
(12)建立长期联系:如病情需要嘱复诊并坚持随访。
(13)总结:简明扼要的对本次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表示感谢。
(14)反馈:对所诊治的病人进行登记,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第四篇:最新!!2013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师定期考核--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答案
1.试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观念的影响?
医学模式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不同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在这一时期,医者以神灵使者的身份存在着,原本人与人之间的医患关系被视为神与人的关系。(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医患之间的关系从神与人之间的恩赐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并且开始关注人文关怀。(3)机械论与生物医学医学模式,在这一时期,人类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但是,由于医学往往把病人看成是“机器”,或一个孤立的生物体,因而病人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因素被忽略,医学中的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被淡化。(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在人类的疾病过程中,身心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医学模式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作用巨大,既可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可成为一种限制或妨碍发展的因素。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医学模式的影响或支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观念就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对医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几种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心-身关系认识的不同。生物医学模式在认识论上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只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因素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较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1977年Engel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卫生护理工作中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指导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成为新的医学模式诞生的里程碑。新的医学模式并不排斥生物学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医学以系统论为概念框架,以身心一元论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在人类的疾病过程中,身心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在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活动中,越来越需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伸向医学的桥梁,不仅成为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还向医务人员提供同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以便服务于维护健康、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医疗卫生工作。
2.阐述医患沟通过程?
医患沟通的内容不能仅限于生物医学方面的问题,对影响健康或疾病的心理及社会因素也应加评论。而如何获取这些或许病人不太愿意告知他人的资料,依赖于医患间的关系及会谈的技巧。:①开始阶段:包括打招呼与自我介绍,作为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会谈气氛,使病人有被尊重的感觉,后再切入主题,了解病人来诊的目的与需求。②中间阶段主要是资料的搜集,包括病史等主观资料、理化检查等客观资料以及病人心理与社会因素等情况。这是会谈最重要的部分。而资料搜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诊断与处理的正确性。③结束阶段:包括与病人讨论病情,提出治疗方法,给予具体意见,通常为强化主要内容避免病人遗忘,可以在应诊的最后阶段做个简单的小结。
具体过程为:
(1)问候:医师主动向病人打招呼、为病人的久候表示歉意、自我介绍、询问病人如何称谓、问明就诊目的、上次就诊情况等。
(2)病人就坐:依据病情安排病人,使病人舒适就坐或平躺, 尽量使病人放松、注意力集中。
(3)建立和谐的关系:克服语言、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障碍,对病人表现出诚肯、尊敬、同情、热心、信任和无偏见。
(4)询问病情:鼓励、启发病人如实、仔细地叙述病史,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陈述、避免暗示和提问过于复杂。
(5)医生情感表达:鼓励、支持、安慰病人,体谅病人疾苦。
(6)非语言交流:注意姿态良好、态度端正、表情自然、避免给病人留下不好印象。
(7)讨论方法:允许病人充分表述,引导病人清楚表述重要的问题,小心处理敏感话题,不时强调重要线索和关键问题。
(8)讨论相关问题:工作、社会活动、业余爱好、性生活等。
(9)生活情况:主要生活经历、人格、家庭、人际关系、不幸遭遇等。
(10)病人教育:向病人阐明诊断,提供健康咨询,建议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11)阐明治疗措施:对处方进行解释,向病人讲明治疗的适应性、副作用。
(12)建立长期联系:如病情需要嘱复诊并坚持随访。
(13)总结:简明扼要的对本次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表示感谢。
(14)反馈:对所诊治的病人进行登记,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第五篇: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作业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作业
思考题:
1.试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观念的影响?
医学模式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不同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四种医学模式,这几种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心-身关系认识的不同。医学模式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作用巨大,既可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可成为一种限制或妨碍发展的因素。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医学模式的影响或支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观念就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对医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出现于公元前10000年的石器时代。受生产力低下影响,人类相信“万物有灵”,认为精神(spirit)或幽灵是身体和精神疾病的原因,相应地采取祈求或驱邪的治疗手段。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它以整体观和心身一元论为基础。自然哲学模式的心身一元论的整体观、以及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证观具有积极意义,但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仍停留在低水平上。中世纪时期,受到宗教的禁锢,西方医学坠入黑暗时代,医学发展停滞不前,面对梅毒、伤寒等瘟疫在欧洲肆虐而束手无策。在文艺复兴开始不久,笛卡尔提出健康是生理躯体的一种状态,在理论上为生物医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推动医学摆脱宗教影响,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躯体)变化,因此可以用偏离正常的生物学变化来解释人类的一切疾病;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特殊的生物学原因,因此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1977年Engel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卫生护理工作中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指导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成为新的医学模式诞生的里程碑。新的医学模式并不排斥生物学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医学以系统论为概念框架,以身心一元论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在人类的疾病过程中,身心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阐述医患沟通过程?
在医患沟通过程式中,言语行为的选择与组合要达到理想状态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以人为本、诚信原则、平等原则、整体原则、同情原则、保密原则、反馈原则、共同参与原则。
医患沟通的内容不能仅限于生物医学方面的问题,对影响健康或疾病的心理及社
会因素也应加评论。而如何获取这些或许病人不太愿意告知他人的资料,依赖于医患间的关系及会谈的技巧。医患会谈的过程与医生的应诊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开始阶段:包括打招呼与自我介绍,作为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会谈气氛,使病人有被尊重的感觉,后再切入主题,了解病人来诊的目的与需求。②中间阶段主要是资料的搜集,包括病史等主观资料、理化检查等客观资料以及病人心理与社会因素等情况。这是会谈最重要的部分。而资料搜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诊断与处理的正确性。③结束阶段:包括与病人讨论病情,提出治疗方法,给予具体意见,通常为强化主要内容避免病人遗忘,可以在应诊的最后阶段做个简单的小结。
具体过程为:
(1)问候:医师主动向病人打招呼、为病人的久候表示歉意、自我介绍、询问病人如何称谓、问明就诊目的、上次就诊情况等。
(2)病人就坐:依据病情安排病人,使病人舒适就坐或平躺, 尽量使病人放松、注意力集中。
(3)建立和谐的关系:克服语言、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障碍,对病人表现出诚肯、尊敬、同情、热心、信任和无偏见。
(4)询问病情:鼓励、启发病人如实、仔细地叙述病史,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陈述、避免暗示和提问过于复杂。
(5)医生情感表达:鼓励、支持、安慰病人,体谅病人疾苦。
(6)非语言交流:注意姿态良好、态度端正、表情自然、避免给病人留下不好印象。
(7)讨论方法:允许病人充分表述,引导病人清楚表述重要的问题,小心处理敏感话题,不时强调重要线索和关键问题。
(8)讨论相关问题:工作、社会活动、业余爱好、性生活等。
(9)生活情况:主要生活经历、人格、家庭、人际关系、不幸遭遇等。
(10)病人教育:向病人阐明诊断,提供健康咨询,建议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11)阐明治疗措施:对处方进行解释,向病人讲明治疗的适应性、副作用。
(12)建立长期联系:如病情需要嘱复诊并坚持随访。
(13)总结:简明扼要的对本次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表示感谢。
(14)反馈:对所诊治的病人进行登记,随访,了解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