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见
中共栾川县委 栾川县人民政府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见(2006年8月11 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豫发〔2006〕10号)和《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洛发〔2006〕5号)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栾”战略,推进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栾川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栾川建设是全面实施“科教兴栾”的迫切需要
1、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义。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所在。2006年5月召开的全国第四次科学技术大会,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全局高度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部署,对全省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5月召开的栾川县第十次党代会,也把创新作为未来五年我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循环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品牌型经济四大突破”。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第8位,经济增长幅度位居全省前列。
“十五”末,我县已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具备了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但也面临着经济对资源依赖重、环境影响大;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人才缺乏;企业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栾川,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全县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栾川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观念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全面实施“科教兴栾”开创新局面。
2、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栾”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县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栾川。
3、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总体目标。全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荣誉,为全面实现“科教兴栾”提供科技支撑。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0件,专利授权量20件,其中发明专利实现零突破,授权量达到5件以上。工业以打造世界驰名钼钨产业基地为目标,实现钼钨销售收入100亿元;农业以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优质桃产业带、无核柿子基地、百合基地建设为目标,打造栾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二、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栾川建设的基本途径
4、全面落实《栾川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我县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贯彻了国家、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了今后5年科技发展目标,体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栾川的具体部署和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使规划在建设创新型栾川的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并在各项工作中加以充分体现;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等,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全县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制定和实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内部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保障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研发工作,逐步提高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到2010年,各类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要达到企业职工总数20%以上。坚持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开展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二是引进建立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平台。抢抓科研单位深化体制改革和我县招商引进重大项目的机遇,吸引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我县建立研究机构或分支机构,充分利用外部科技力量弥补我县创新资源的不足。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加强科技信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建设,解决必要的人员、开办经费和运行费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加速科学技术知识、成果和信息向生产领域的转移,为全县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良好服务。
6、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广泛采用新技术,促进钨钼、铁、金、铅锌优势产业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逐步改变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增长模式,做大做强钼钨支柱产业。钨钼工业要突破重大关键技术,钼回收率由80-83%提高到90%,钨回收率由70%提高以7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钼钨伴生矿铼、镓、钒、银、硫实现综合回收;钼钨深加工要形成一批钼酸盐、仲钨酸铵、钼板、钼丝、钼棒、钼箔、抗震钨丝等具有栾川品牌的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钼冶炼新技术、钼钨合金材料、钼钨异型制品等钨钼高新技术,建设钼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过技术攻关,达到主副结合、优势互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力争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未降低20%左右,钼精矿产量达到5万吨/年,白钨精矿产量达到2.5万吨/年,钼化工产品达到2.3万吨/年,全县钼钨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钼都”,实现“世界驰名钼钨基地”目标。
7、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抓住国家“科技富民强县”机遇,加快培育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作物良种选育、优质高效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标准化农业。重点围绕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脱毒马铃薯基地、脱毒红薯基地、优质桃产业带、地道中药材桔梗、丹参规范化种植、珍稀食用菌姬松茸、蛹虫草开发等特色项目,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实施星火计划、攻关计划、科技富民专项工程等各级科技计划,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建成一批独具栾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提高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率,2010年,全县农业新品种引进要达到200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广农业高新技术30项以上。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科技书屋,改善农村电教设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为农民提供快捷、有效的科技服务,加速现代农业技术的辐射和推广。
三、完善各项激励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8、加大科技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科技投入的要求,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财政性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要求的标准,2010年要达到财政支出的2%。乡镇要把科技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投入足够资金用于科学普及、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2010年要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2%以上。同时要创新投入机制,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明显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专项资金要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5%以上,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要达到2%以上,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要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
9、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级基本建设投资规划,并给予重点投资建设。按照《洛阳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规定,县本级财政从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划拨2%的资金,作为县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重点规划建设栾川县科技创业园和栾川县科技馆。科技创业园主要用于科技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科技馆是我县科技成果交易、科技学术交流、科技成就展示和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基地。
10、加大科技创新表彰和奖励力度。一是定期评选科技功臣、县级科技进步奖。对获得县科技功臣和县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县财政每年要拿出不低于10万元的奖金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和洛阳市科技进步奖的专业科技人员,县里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1000元奖金奖励,同时有关部门可优先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并可优先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作为县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对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县财政将配套资金,并给予项目资金5%的奖励。
11、落实激励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设立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县财政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资助发明创造人申请专利和实施部分专利,促进我县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拥有。落实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创造、使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引导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研发活动,实施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各类科技计划要对具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和产品予以优先支持。要把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成效作为职称评审和科技奖励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创新型栾川建设
12、进一步加强对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领导。完善县科教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政治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加大协调力度,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及时解决科技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栾川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乡镇、县直各部门、重点企业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机制,把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扶持自主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等指标纳入目标管理,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县直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共同推动创新型栾川建设。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国家和省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
13、加速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大对现有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使用力度,建立全县科技人才库,服务全县经济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引进人才政策,重点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方位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栾工作,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增长指标、工资总额限制。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构筑“人才聚集平台”;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切实解决科技人员在户籍、住房、子女就学、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科技人员在我县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与科技人员贡献相符合的分配制度,引导鼓励人才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14、加强乡镇科技工作。乡镇科技工作要以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学技术普及等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科技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全乡镇科技管理体系,做到有阵地、有专职科技管理人员、有年度科技计划、有科技活动经费;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培育和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星火培训学校,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成人学校教育平台,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利用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省级科普示范点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一批市级科技示范基地,带动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5、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要求,大力开展科普进村户、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机关活动,重点围绕青少年、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素质行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进行科技知识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大中专学生担任村官的人才优势,强化科技推广和指导;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科普功能,制定科普作品选题规划,集成创新资源,繁荣科普创作,开展学术研讨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各级各部门、社会团体、企业等方面要加强协作,形成科普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公益型科普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实行下,我国经济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很尖锐。(1)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资源为主导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使我国的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2)经济发展成果分配不均,致使我国贫富差距悬殊,一定程度上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影响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打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增长。
三.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措施
(1)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 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
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2)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 ″,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3)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
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 ″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了。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第三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背景材料:
1、面向未来的许多挑战,我国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3、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党的《十一五规划》还指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5、06年1月9日,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二、材料解析:
(一)是什么:
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上把这类国家称为创新性国家。
(1)所谓原始创新,就是这个东西世界上没有,是自己发明的。集成创新,就是把别人的技术集合起来之后,组装成一个别人没有的,比如说把电脑的东西跟照相的东西搁在一块,组装成一个新的。第三种就是消化吸收了以后,提高创新,在别人的基础上创新。
(2)自主创新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
(3)自主创新不是放弃技术引进,而是要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
(4)自主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重点跨越。不是一切领域都要原始创新,而是发挥优势,有些领域要尽可能实现原始创新,有些领域要实现集成创新,有些领域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有些领域要通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再创新。
(二)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原因、意义)。
经济学角度: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资源、环境技术瓶颈对经济的约束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5、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在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坚持发展的观点。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发展的观点和创造性思维。
3、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4、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求我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维护经济安全。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重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学研究重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政治学角度: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中共中央建议“十一五”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2、政府应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创造良好创新环境,来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同时政府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重视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增强国家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
(三)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党和国家该如何去实施这一战略。经济学角度:
1、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上也应该用市场来配置技术研发的资源。
2、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创新环境,提供相关服务。
3、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
4、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所以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并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刺激企业采用新技术并创新技术。
5、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哲学角度: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我国国情,在不同的领域应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
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事俱进,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坚持把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创新。
3、要重视量变的第二种形式,通过事物结构的变化来推动事物质的飞跃。集成创新就是要把已有的技术进行组合集中,从而创造出以往产品所没有的功能。
4、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创新的关键和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5、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意识的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的关键是要有自主的精神、创新的魄力和民族的自信。
政治学角度:
1、党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领导、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行使好国家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发扬光大伟大民族精神,使之成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
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增加科技投入。
三、热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创新的有利条件。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C. 主观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2、上海工人倪志福发明了“倪钻”,后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但由于没有申请国际专利,反被外国人占有,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打击,影响他继续探索。这件事对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意识②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知识产权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④掌握知识产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
3、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是商品,必须用于有偿转让②是商品,因为它凝结着人类劳动
③是商品,因为它转化为生产力后可满足人们的需要④不是商品,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
4、据统计,我国自专利法实施以来,外国企业在华申请专利达14万件,是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的6.4倍。在光学、移动通讯等高科技领域,外国申请专利比例高达90%以上。这种“专利圈地”的现象
①极大地挤压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开发空间②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形成了对我国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④可鞭策我国企业积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为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一直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光引进,不创新”,都未能带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归根到底
A.有利于企业不断地扩大市场的占有率B.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C.有利于企业落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D.使企业始终不能摆脱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
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科技的民营企业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华为公司紧紧抓住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关键技术,来带动其他产品开发。这种的做法,所蕴涵哲理的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规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事物的内部联系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性质7、06年媒体报道:学者陈卫针对我国农村供电的特点,主持研发SCDMA无线接入系统,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新技术在国际市场屡获成功,可在本国市场上却“叫好不叫座”。中国第一个自主电信核心技术只“开花”难“结果”,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是
①必须深化经济、科技体制和机制的改革②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调控的有机统一
③必须彻底排除国外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④必须克服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④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据此回答8-9题。
8、技术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这说明:
A.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B.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C.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D.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9、技术创新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
A.国家的宏观调控消除了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B.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带来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
C.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D.市场的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10、走自主创新之路,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深圳市政府的定位是“既不管,又要管”。这说明政府要
①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方面用“有形之手”给企业以扶持
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的环境
③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经济职能
④保护我国的产品不受国外产品的竞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开展国际合作,越能和别人一起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反之,越没有自己的力量就越受制于人。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内因是根据,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A.①③④B.②④C. ①③D.②③④
12、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0.56%。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
①必须加大对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②坚持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③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④必须全盘收购国外一切知识产权
A.①④B.②③C. ①③D.②④
13、在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中启用中国农业普查标志:以绿色为基调,由麦穗和
变化了的“三”构成设计主体。麦穗代表农业,三片向上环绕伸展的绿叶是变
化了的汉字“三”,代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机整体。图案体现了
①我国的“三农”特色②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生态农业
③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针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这一真理蕴涵的哲理: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联想集团历来重视科技创新。近日,联想集团与国外5家全球IT领先企业联合宣布,新联想北京创新中心正式落成。2005年联想的研发经费将超过25亿元。联想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奥运为契机,在全球实施以lenovo为主品牌的品牌战略,目标是五年内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品牌厂商之一。
阅读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科技创新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走品牌战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可以加速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17、材料一:中国奇瑞汽车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技术和人才资源,与欧美12家世界一流的轿车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摸索出“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的自主开发模式。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推出第一款国产品牌车“风云”,打破了国内轿车市场的格局。03年初推出新款式“东方之子”,打破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核心技术由少数跨国公司独霸天下的局面并在欧美和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行政法规,激励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科技部制定政策给予切实的支持和鼓励,并把国家级节能环保研究中心设在奇瑞,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奇瑞24亿元的贷款项目。
阅读材料,联系有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哪些特征?联系材料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联系材料一,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奇瑞公司”的发展经验说明了什么?
(3)奇瑞的“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包涵的哲理是什么?
(4)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所属国家机关的做法。
【参考答案】
(1)①材料一体现了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
②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封闭的,全国是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国内和国际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面对国内和世界市场,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技术资源,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2)①企业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必须向市场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奇瑞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技术资源,打造企业品牌,直接推动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②企业又是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奇瑞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乃至民族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3)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联系;还有因果联系。
③联系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才推动事物的发展
(4)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国务院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①国务院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部门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前者制定经济法规,规定生产者的经营行为,对市场进行监管,后者给予“奇瑞”贷款,进行经济调节。
②国务院的社会保障职能的部门科学技术部,行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给予“奇瑞”切实的支持和鼓励。
第四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1.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
发展;
3.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
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
发展;
4.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
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
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 年比20 0 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
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第五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型某省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型某省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学技术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发展投入不足,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滞后对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完成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双重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某省的重要保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实施科教兴青和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创新型某省 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的科技工作将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立足我省现有基础和发展需要,坚持经济与科技 紧密结合,对外开放与省内发展紧密结合,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与市场导向作用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坚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着力 应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主线,把突破重点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 途径,把推动科技创业作为主要抓手,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道路。
“一二三”战略提升某省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把握两个重点,突出三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力争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条主线:为建设创新型某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某省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瞄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集成攻关,大力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两个重点:一是重大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优势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 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支持新兴优势产业的形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基础资源共享为前提,加大科技基础条件投 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个层面:一是科技富民。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转化,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产业支撑,依靠科技增效益,促进农牧民增产增 收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科技强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竞争能 力。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有某省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五个突破:一是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在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上实现突破。二是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推进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上取得突破。三是围绕发展特色农牧业,在实用技术开发推广上取得突破。四是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在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等技术上取得突破。五是围绕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在生态功能恢复的技术保障上取得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省为进一步加强项目集成,将 实施9个重大科技专项,并务求取得关键性突破,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全省整体实力的跃升。
———特色农牧业开发专项:组织实施良种及高效配套技术、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技术、农牧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及区域发展、节水农业示范、农牧业信息化与标准化科技工程。建设20个科技园区,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服务,实现科技富民。———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专项:重点支持盐湖资源、锶资源的精深加工技术;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新技术,矿产资源环境友 好型开发技术,为实现产业化打开技术通道。攻克一批制约某省省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 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
———特色动植物资源和中藏药开发技术专项:加大对高原特有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加工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强中藏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加速中藏医药现代化,鼓励扶持从药材规范化种植(GAP)、临床前药物开发研究规范化(GRP)、临床药物开发研究规范化(GCP)、规范化生产(GMP)到规范化销售(GSP),提升中藏药业技术水平。
———特色材料开发技术专项:加强有资源优势的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的新产品新工艺及适应性研究,重点突破锂、镁及其合金和产业化开发技术,重视资源稀有元素材料的开发,为我省材料工业由初加工型向精加工型转变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
———节能降耗及新能源利用技术专项:重点进行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等资源消耗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专项:重点研究开发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江河源区生态保护、环某省湖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以及湟水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中的主要技术。
———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建设一支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学 科带头人队伍。深化改革,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高效率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使用机制,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重点学科智力保证。
———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对某省重点发展产业、特色产品、资源开发项目,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迅速提升我省拥有的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全省核心竞争能力。
———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着重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六是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选择研发项目,加大集成创新力度。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制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全面推行课题制与委托招标制。“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十一五”目标:以体制和政策环境创新为先导,加大R&D资源投入力度,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建成科技 基础设施、资金、人才、信息等科技创新支撑平台,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改善创新环境,建立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经费投入:5年间,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到60亿元。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到 13%左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实际支出的比重达到1.5%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 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稳定在60%以上,成为技术创新投资主体。企业R&D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大中型企业达到1%以上,骨干企业达到 2%-3%,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
科研队伍:科技活动人员数在科技人员总数中的比重达到12%以上,全省R&D人员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重提到28%以上;每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15人;企业R&D人员占全省R&D人员总数的比重超过55%,逐步成为主体力量。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自身规律的科技体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大幅度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初步形成全省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基地:调整、充实和组建公共研究开发机构,建立优势产业领域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兴建 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基地。根据发展特色经济和科技的需要,建成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星火示范县(市、企业)和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
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稳步提高科技成果专利、发表论文等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年增长率达到15%,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 例由目前的18.7%提高到20%以上。5年内,专利总申请量达到1000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关键技术50项;制订完成一批有高原特色产品的 技术标准;培育50家创新业绩出众、效益突出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以完善的政策给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某省,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十一五”期间,为增强我省创新能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我省 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州(地、市)、县政府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推动科技进步的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中。同时,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自 主创新的领导职责,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为创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我省还将不断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
一、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各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到2010年,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5%。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二、建立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机制。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转制科研机构,在营业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依 照省政府青政〔2003〕35号文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高新技术 及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力度。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重点建设一支有创新能力、高水平的科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积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产业工人和 农牧区实用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为我省进行科技攻关和在我省创业。完善人才激励机 制,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支持科技人员用科技成果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对技术入股和技术要素分配,不作比例要求。
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将创造和应用知识产权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目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发明创造。政府科技计划对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项目应重点支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 术成果予以适当补助。
五、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贯彻落实科普法律法规,实施全民科学普及工程,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积极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科普事业,重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体系建设。壮大科普人才队伍,逐步提高科学技术普及的财政经费投入。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对企业来说,自主创新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选择。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十一五”期间,我省将从体制改革、能力建设、财税金融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 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大中型 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以上,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 重稳定在60%以上。
二是发挥企业在整合技术创新资源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和其他技术创新组织。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要以企业为依 托,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要大力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国有大型企业应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 干企业,重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独特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区域创新目标,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积极参 与产学研合作,向社会开放科研资源,与地方和企业建立长期科技协作关系,积极承担委托研发项目和转让创新成果。支持企业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研发中心,推 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以应用为主的科研导向,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把科技创新创业对地方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科研工作绩效的主要依 据。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类开发园区的创新功能,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建设水平。大力 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转化和知识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有效载体。
五是开放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创新协作,建立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稳定科技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 与合作,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开放式的区域创新体系。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的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共享基金,鼓励企业建立面向社会的公共科技平台。建立和完善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六是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围绕科技成果产 业化,选择研发项目,加大集成创新力度。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制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全面推行课题制与委托招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