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与党风
家风与党风
河北智跑党支部 梁宝玺
党中央向全社会发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号召,以培养好的家风,既促进社风民风好转,又能促进党风政风优化,一举多得。将党风、家风融合也应是目前“两学一做”活动中积极探索的新内容,值得每个党组织精心组织垂范,每位党员率先身体力行。
第一、中华民族素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小家不兴,大家难旺;大家不安,小家难乐。有人说,自己最为纠结的事不是繁重的工作压力,而是来自上司的压力,有的上司的言行不一,让你永远看不清上司的真实面目。那些有一定职位的党员推诿责任、与民争利、自命不凡,是群众最反感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二、党风与家风不能是“两张皮”,停留在口头,各行其是。党风是党委部门抓的事,家风是工会牵头的工作。有些企业的“企业家庭日”不准家属参加活动,所谓的“不准”其实就是某位党务管理者对家风如何融进企业的漠视或偏识;即便认识到家风的重要,也因心胸褊狭,没有在现实中加以认真实践。家风不仅仅关乎个人和家庭道德范畴,也关乎党风、政风、社风的优劣。在企业中,党风、家风融合建设应作为一项刚性要求,建章立制,有规可依,顶层设计,固本强基。
第三,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典型引领。典型引路,领导干部不仅不必“让路”,还要身先示范。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现在许多领导干部的家庭情况,员工不清楚,其实领导们也不希望员工清楚。既然到了领导岗位,亮出自己的好家风,就是一种廉洁自律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更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们在协调和重视员工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良苦用心。
党风、家风的融合,最终提升了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政治文明生态,家风培养从小家庭拓展到企业大家庭,党风建设能从单位始发引导家风的改善;强化文化生态力,优化了企业人文环境;促进发展生态根本改善,赢得了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可以相信,在建设党风、家风与生态之风人人重视下,必然会循序渐进,风清气正。
第二篇:谈家风与党风
谈家风与党风
《孟子》记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一定意义上说,好的家风孕育好的公民,好的公民组成好的社会,好的社会,而家庭中有党员同志的带头,就能带动良好家风的形成,而我家就是这样,我的妻子,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践行党员带头模范作用。我也从她的身上体会到一位共产党员的严格律己,坚守党的纪律的良好精神。
中华民族素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小家不兴,大家难旺;大家不安,小家难乐。有人说,自己最为纠结的事不是繁重的工作压力,有很多时候是自己的工作态度没有转变,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有懈怠的时候,我的爱人就会用严厉的口吻鼓励我,“工作中的事情,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想着办法去解决,这才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你要积极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着手改正,思想不行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积极分析近段时间的表现……”。听了她的话,我就知道又是一套党员的标准口气来训导了。虽然有时候有些烦,但是她的态度确确实实的影响到我的行为。因此,我的工作中遇到很多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爱人,想着她会如何去做,想着,她是党员,肯定会不顾一切困难想办法解决的。
党风与家风不能是“两张皮”,停留在口头,各行其是。认识到家风的重要,如果心胸褊狭,没有在现实中加以认真实践。也是不行的,在我们家,我的爱人践行勤俭节约,孝敬,感恩。家里有
两个小孩,家里老人有些溺爱,平时不懂得孝敬感恩,经常对老人没有礼貌,导致孩子没有脾气,记得又一次周末,爱人下班回家,刚好看到大的孩子正对爷爷又踢又打,而爷爷却在一旁呵呵的笑着,爱人看到后非常生气,那天晚上给我和孩子上了好好的一节课,也非常严厉的批评了我,作为父亲,在一旁“袖手旁观”确实有些惭愧,虽然这是一件极其小的一件家事,但是在我爱人的眼里,孩子虽小。但是要教会他们尊敬老人,不能说是亲人,就能为所欲为,越是小的事情,越要教会孩子要有好的品质,将来才会立足社会,身正为人。从这件事情上,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家风不仅仅关乎个人和家庭道德范畴,也关乎党风、政风、社风的优劣。
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也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家风正”,则“人格正”,能安居乐业,“家风正”,则“社风正”,能政清人和,“家风正”则“国风正”,能兴国安邦。一个家族要繁荣,一个社会要进步,一个国家兴盛,需要一个一个的家风积极发挥正能量,并聚合成一股民族的力量,泽被世世代代,造福神州大地。在此,我呼吁,真诚的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家风建设,为国家、社会铺就万千多彩祥云、留下满地温馨花香。
第三篇: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
推进家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 家风就是在一个家庭里,由父母、长辈教导给下一代的,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一个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一个好的“家风”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家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的基础,做好家风建设,有利于推进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
家风与党风、政风及民风建设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那么一种关系。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事情,关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品行,同时家风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作风做派都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是法律与规章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它影响着每一个家庭角色在转化为社会角色时,对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的恪守程度。每个人的言行最终也将成为他人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的一把尺。因此,家风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社会被分割成无数个家庭单元,做好每一个家庭单元,弘扬优秀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社会规范。家风好,则党风清,民风淳,国风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厂,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每个人都生长在一个小家庭里,从一出生便耳濡目染,学习着长辈们的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一切态度。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和规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为长辈者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与邻里关系恶劣,打架斗殴,家庭暴力,教导出的家中小辈就难免会缺乏教养,不知礼义,任意随便,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家庭培育出的后代到了社会上,久而久之,就不免成为社会的败类,国家的蛀虫。更糟糕的是,家风的败坏不仅会造成一代人的精神缺失,还可能代代相传,将不好的门风一直延续传播下去。反之,良好的家风则会教导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家风带世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领导干部的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风是党风、政风的构成,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政风的重要构成。党风即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贯行为和态度;政风则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等,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反应党风和政风的一个重要“窗口”,关系到党和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形象。因此,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是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国家大事。如果身为领导干部做不到加强自身修养,也管理不好自己的家,那么,他凭什么作为一个领导,又凭什么去领导别人,更遑论去治国平天下了。不正己,难服众。新时期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年代早已破灭,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表,更要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家风建设。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时时刻刻不忘廉洁,事事处处保持廉洁,坚持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砥砺自我,在奉献中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家人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模范树立良好家风,净化党风、政风,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的家风和民风建设,进一步促使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家风建设是民风建设的基石。民风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广泛认可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国之本在民,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民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民风问题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无数“小家风”形成一股“大民风”,家风是民风的根基、是基础、是本源,是民风的基本单位。优秀的家风对民风建设具有正面引导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全面推进民风建设必须立足于家风建设,以家风建设为基础,传承、弘扬和发展优秀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良好家风作为家庭传统美德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其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贯彻和落实家风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入推进家风建设要树立创新意识。家风建设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传统家风注入体现新时代精神的新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传统家风的传承。古往今来,每家每户的家风不尽相同。家风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传统家风有其时代的局限性,部分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已不适用于如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但仍有许多脍炙人口名言警句,教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导我们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忆苦思甜,不忘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指引我们立身做人的气节志向不能因为外界因素而轻易改变,应保持本性,勿忘初心;“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古人讲究仁孝礼仪,是为做人的根本。如果有利则往,无利则返,便不成人。还有“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等,古人做人的操守,正是现今时代人们所缺乏的珍贵品质,对传统家风的批判继承,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也是家风传承的根基。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家风建设要搞好局部,建“小家”为“大家”,通过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尊重老人,那么有一天,当他年老时,他拿什么来要求自己的后代,让他们孝敬自己,尊重自己,赡养自己呢?一个人如果对邻居无礼,对亲戚朋友不屑,他人有难,视若无睹,那么当自己有难,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帮助扶持。家风、党风、民风、政风,良好的社会风气要从自身做起,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感染、教导别人,从而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全面推进家风建设要从小家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点点滴滴,汇聚成江河,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其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的行为、交往方式和思想方式、实践活动。良好家风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有利于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传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第四篇:家风正方能党风清
家风正方能党风清
2016-02-08 12:2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过年了,家是关键词。有首歌这样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是国家社会的细胞,而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紧密相连,家风正方能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重家风、抓党风,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满满的家国情怀。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习近平用言而有实做表率,成为广大青年人见贤思齐的榜样。
传家风:家风正、党风清,带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
习近平在去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习近平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家风与廉政紧密相连,家风可以说是党风的“晴雨表”。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家风正才能党风清,领导干部只有正家风才能有好作风。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后代,习近平也在家风的影响下,接受了良好的熏陶。习近平生活简朴,在小时候就经常穿姐姐剩下的衣服、鞋子。在走上从政之路后,习近平秉承家风,告诫亲朋好友不得以他的旗号谋私利,也曾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欢迎人民群众监督。
在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周岁生日时,公务繁忙的习近平无法亲自为父亲庆祝生日,于是他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信中写道,“我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一是学您做人;二是学您做事;三是学习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您的赤子情怀;五是学您的俭朴生活。”习仲勋为党国事业奋斗终生,作为儿子,习近平也耳濡目染,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
通过传递家风,习近平以身作则地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在习近平的带领下,广大党员正家风、清党风,带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抓党风: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13年7月,习近平在平山县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同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2013年7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后,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考察。在西柏坡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面前,习近平久久驻足,这张写着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规矩的展板让他感叹,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保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清贫廉洁的品质,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心连心,最终带领人民走上民族独立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并没有停止正党风、治腐败的步伐,致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后,党始终把反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拥护。
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就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制定实施了“六项规定”,号召领导干部“真刀真枪干一场”,实现正定经济起飞。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主持制定执行“十二项规定”,强调肃正风气,要求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主政浙江四年半期间,习近平也始终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要求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实行自我约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十八大以来,通过出台和执行“八项规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抓作风建设、大力反腐倡廉、坚决从严治党,取得了突出成就。
习近平曾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他强调,“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国梦的时期,习近平继承和担当党风建设的历史使命,以作风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党有号召青年有行动:大学生党员深入基层展现十足党员“范儿”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班党支部联合白堆子社区党委在社区内开展绿色环保承诺书、绿植入户、废物利用等“红色1+1”共建活动。王剑供图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抓党风重家风”同样也要从年轻党员开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班党支部书记王剑入党四年,在过去的一年中,他没有单单沉浸在象牙塔的书香中,不仅带领其他党员一同走进基层社区,开展党建活动,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也参与许多志愿活动帮助他人。王剑说,在党建活动和志愿活动中惠及他人,在深入基层中服务群众,这就是大学生党员应该有的“范儿”。
“在过去的三年中,***紧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而党风建设与我们大学生也并不遥远。我想,大学生党员传承优良党风,首先应当脚踏实地学习,做好科研工作,另外应当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结合所学力所能及服务他人,并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王剑说。
王剑说,虽然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党员,但是他们一直期盼着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现在,王剑也担任着班级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他说希望通过言行,在今后让自己的党员精神和党员“范儿”感染更多身边的同学。
第五篇: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学习笔记(最终版)
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学习笔记
春节期间,央视以“家风是什么”为题,在全国许多地方连续进行了采访报道,这个活动引发对人们树立和发扬美好家风的重视。家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它是一种文化,一种 形而上的东西,摸不着,却看得见,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着一代代家族成员。一个人生下来以后,就会受到家风的薰陶。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在很大种度上,是由不同的家风、家教、家训、家规造成的。
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做官不许发财” 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是刘少奇的家风;“守法,低调”是邓小平的家风等等,勤奋,俭朴,务实,清廉,自立,诚实,正直,守法,低调„„读这些大人物的家风,无不令人动容、令人心生感慨。在这些千差万别、流芳千古的名人“家风”里,或许从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完全可以找到“家风”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家风”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之为“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体现着各自的价值追求和传承;无数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则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家风的背后,折射的是社风民风,也反映了党风政风。家风虽说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却是社风民风的基础,甚至对党风政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家风不正,怎么会有好的民风社风、政风党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者,由大大小小的国、千千万万的家组成,从不同的家里选出的各级官员执掌天下,因此,好的家风家规成就优良的党风政风。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清正的家风是许多历史名臣和我们许多党政干部的共同选择。近年来,领导干部子女、家属腐败类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多数是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大多数官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贪官大多都有不良家风家规。家风家规往往是作风的反映。人之家风正家规好,其人之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一般也正;人之家风不正,家规不好,其人之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一般也不正。领导干部的家风家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无不把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规与个人的修身、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下功夫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规,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党员干部要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规,随着“重视家风、管好家风、扶正家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党风政风建设才会成效明显。
我的家风
我家的确没有明文的规定“家风”,但是父亲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是很严格地要求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认认真真地把做好每件事,吃亏是福。记得有一年春节父亲单位发了几斤鱼,别的同事都在捡大的活的鱼,而我的父亲把别人挑过的捡剩下的鱼拿回家,还被我母亲数落一番,而我父亲抿嘴一笑连说“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嘛”。父亲常对我讲,人这一辈子,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开点,这样培养自己的宽厚大度,与同事相处,气量要大些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吃亏!这样会得到理解和尊重!
回过头来想想,虽然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大红大紫,但是默默无闻也是一种人生格局吧,不是很好嘛!我也经常教育女儿,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曾吃过亏,当你吃亏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千万不要着急上火,更不要与人争吵,或者对别人拳脚相加。请你记住这句话——吃亏是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人认为,家风只是民风的一种,对整个社会风气影响更大的,恐怕还是政风、官风。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官风也是受着家风制约的。凡为官者从小受到好家风的薰陶,为官就可能一身正气;缺少家教的,往往会呈现歪风。宋包拯为官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公正处事,他在家训中,告诫子孙做官必须清廉,“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在这样家风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官员,带给政坛官场的就会是正能量。反之,以官位骄人欺人的,如“我爸是李刚”之类,表明缺乏家教的人一旦为官多会为官场政坛增添负能量。家教家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教诲子孙为人要正直、谦恭、诚实、守信,要勤奋好学、积极向上,要勤劳俭朴、和睦友爱,同时也教诲子孙为官要勤政廉明,为民谋福。“慎无以国骄人”,不要持权骄纵,周公旦对儿子的这一家训,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一种优良家风在代代延续。唐颜真卿任监察御史直言获罪,在被贬后写给子孙的《守政帖》中,仍告诫子孙“政可守,不可不守。”清代林则徐要求子孙“切勿恃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往来”。他儿子做官后,他又要儿子“勿贪利禄,勿恋权位”,即使辞位,“官虽不做,人不可不做。”我党谢觉哉1950年在给子女的信中,教诲他们“做官”要做“焦官”,即做不为名不为利的好官。指出“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这表明,继承发扬优良家风,必然直接促进“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扩大和提升优良的官风政风。包括官员在内的每个人,都是从小接受家庭教育影响长大的,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从一定意义上说,家风不仅关乎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命运,也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家风、民风和官风、政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基于此,可以看出,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既与官风政风息息相关,也与民风、家风息息相关。如果说正在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进行的反腐败反“四风”活动,正有力地改善政风官风,那么,加强家风家规教育,正是从民风这一翼来改善社会风气。这一着也很重要。因为,治国首先要齐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微缩,有好的家风,才能汇聚起好的国风。
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好家风好家训则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精神,落实好中央文明办“厅堂悬挂家训”的要求,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晒家风诵家训”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传承价值观、论理观与道德观,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优良的家风、家训其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家和”,达到“万事兴”,达到家族的世代繁盛。因此,“家训”的关键往往是在家庭中强调尊老抚幼,成员间互为体谅,坦诚以处,包容信任,而禁忌猜疑、抱怨甚至指责。就绝大部分的家庭而言,各自的家训侧重点是针对下一代,对下一代提出的严格要求,希望下一代能尊奉之,践行之,并传承下去。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作用。中国的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萌芽于五帝时代,明清达到鼎盛。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流传至今,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大兴节俭办事之风的当下,重温一下这些古训更是大有裨益。我国历代都有一些著名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家族中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家法家规、家训家风。
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总书记还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具体行动,一个是精神层面,逐渐升华。家风是社会的产物,与时俱进,历史的变革,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规、家训以新的意蕴,除旧布新。时下,引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时代风尚,顺理成章地成为家风家训的重要内涵。
“家风”与“民风”
“民风”是指民众的风气,民间的风俗和风尚。其实,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风”淳朴不淳朴,和构成它的细胞——那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有着直接关系。倘若每个家庭的“家风”都纯正、淳朴,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好转;反之,倘若每个家庭的“家风”都不纯正、不淳朴,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一定会尔虞我诈、戾气横生,继而会危及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轮替。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儿孝家平安。一个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源远流长;一个好的“家风”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凤凰传媒知名策划人张雷先生一针见血指出:过去的家风就是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等等,家风,即民风、社会风气需要每个家庭拥有良好的家风,方可改变国家的风气!这是一个广义与狭义的综合概念。
总而言之,“家风”关乎一个家庭的安定幸福和谐与整体形象,它的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立家之基,必须是正能量的体现。不仅如此,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自家“家风”树立起来,从而造福家人,造福社会!
党风政风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全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折射党的精神风貌,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政风是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言行所表现出的行为作风和道德风范,直接反映展示政府形象。民风则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认可的道德修养、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是人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党风、政风和民风并不是并行发展、齐头并进的,而是层次不同、地位各异,有着明确的从属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在“三风”中,党风起主导作用,政风是党风的实践体现和延伸,民风是观测党风、政风的风向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习近平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党风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风、政风和民风,分别处在当今社会风气体系的顶层、中端和基层。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反之,若党风不端,政风必不正,民风必日下。可见,好的风气是抓出来的,更是促出来、带出来的。扭住党风这一龙头,就抓住了政风、民风建设的源头,就能带动社会风气的整体转变。
政风是党风的实践体现和延伸,民风是观测党风、政风的风向标。党风、政风、民风这一内在联系,启示我们在实践中既要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又要运用好民风、政风对改进党风的积极作用,注重把形成良好政风作为实现党风好转的具体途径和载体,把淳朴民风作为考量党风、政风改进的镜子。坚持把政府机关和公务员能否以廉政取信于民、以勤政造福于民,形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作为检验“以优良党风促政风”成效的标准;把社会各行各业和人们群众是否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民风世风。党风政风的有效转变,带动民风社风实质性好转,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令人信服的作风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