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时间:2019-05-14 07: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0909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0909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第一篇:20150909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关于加快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的通知

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是共青团服务青少年需求、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共青团活跃基层工作、增强团组织吸引力的有力抓手。今年,团省委将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作为2015年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团市委也多次对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部署安排。现在时间已过大半,加快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已迫在眉睫,现将今年各区创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基本要求安排如下,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创建数量

根据团省委部署,到2017年底,全市所有街道和80%的乡镇都要依托团组织建成1个以上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其中近三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完成目标的40%、70%、100%。今年年底我市各区、功能区要在打造1个区级平台的基础上,指导督促镇(街道)完成建设任务,其中莱城区4个、钢城区2个、雪野旅游区1个、高新区1个、经济开发区1个。

二、创建标准

1、场所。有固定场所和必要设施,场所应位于青少年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具有一定辐射面的地区。团组织能够对场所长期有效的使用和管理。在显著位置悬挂或布置有团旗、团徽等共青团元素标识。以各区为单位统一悬挂“××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具体规格样式见附件),配备电脑、电视机、音响、无线网络和其他必要的服务设施。

2.工作机制。有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人员管理机制、信息收集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区域化工作机制健全,能有效吸纳区域内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等参与服务平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3.服务项目。围绕思想引领类(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道德养成等)、基础团务类(如:举行团员会议、团课学习、团籍转接、团费收缴、社区队日等)、阵地功能类(如:提供区域内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社会组织活动场所、少先队活动阵地等)、整合资源类(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对接、志愿服务项目对接、接收社会捐赠等)、就业创业类(如: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发布就业信息、受理小额贷款等)、文化学习类(如:读书交流、文化讲座、文艺沙龙等);公益服务类(如“希望工程”、志愿者注册、微公益微心愿对接、留守儿童课后托管和辅导等)、权益维护类(如:法律服务、维权咨询、心理疏导等)、文化休闲类(如:联谊交友、健身活动、健康讲座等);生活服务类(如:提供免费WIFI、手机充电、区域内商家打折信息等)等基本服务项目类别,开展其中4类以上服务项目。

4.服务队伍。配备1名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或2名以上以服务平台工作为主的兼职工作人员;吸纳专兼职团干部、青少年事务社工、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力量,定期参与服务平台管理运营工作。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每次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15人。

三、创建时间

各区、功能区务必于9月15日前按照规定创建数量完成任务,并将创建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相关建设情况报团市委办公室。团市委将于9月下旬以召开调度会或实地察看的方式进行调度推进。

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牌匾样式

附件:

“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牌匾样式

第二篇:在全市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团市委书记

鲍娴萍

各位团干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是交流建设经验、推广典型做法,进一步促进全市各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和工作活跃。为了能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来了解其他地方先进的做法,这次会议特地安排了两个半天的时间,昨天下午的第一阶段,大家并分两路实地观摩了鄞州、海曙、江东等地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有整合资源新建的,有在原有志愿者指导中心、青年中心基础之上改建的,也有和乡镇文体中心、社区等合作共建的,这六个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和可复制性,希望大家能结合自己本地的实际,从观摩中吸取一些经验、启发一些思路。今天的第二阶段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要在总结交流各地建设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一段时间如何持续深入抓好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下面,我着重谈三方面意见和要求:

一、认清形势,深刻理解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是共青团服务青少年需求、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密切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利益,切实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更好地“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这项工作是去年提出的,已经推进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收到了基层在推行中的一些畏难情绪和实际困难。但是我想,要让大家提振起十分的信心,就必须对这项工作推出的时代必然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青年群体也在发展变化,共青团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这里,我想用三个不变和三个变来跟大家做一分析。

1.政治使命不变,服务功能必须升级。“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担负着联系、覆盖、凝聚和引导青年,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任,这是共青团肩负的永远不变的政治使命。为了完成这个重大的使命,共青团采取事业凝聚、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等手段团结引导广大青年,取得了光辉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思想引领中大道理讲不进去了,红头文件发下不去了,团干部手一挥也没那么多人跟随了。我们同时也发现,志愿服务广受欢迎、相亲交友逢开必满、创业沙龙越来越热火,这一系列服务性的方式和活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青睐,有形的服务已经成为团亲连接的主要纽带。让团组织成为团员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成为能否完成党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的关键和重点。因此,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顺应形势发展,真正能和青年走到一起的时代要求。

2.基础属性不变,工作水准必须提升。基层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阵地,是接触普通青年的最直接渠道,青年对团的印记,就来源于和基层团委、团支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基层团组织在共青团组织体系中承担和发挥的作用具有战略基础性地位。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基层团组织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足,尤其是服务碎片化,一年办一次拔河比赛,来一场歌手大赛,显然不能满足青年的需求了。在现有条件无法大幅度改善的前提下,就只能从自我整合、自我革新上找出路。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是由共青团组织使用和管理,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提供各类服务的公益性、综合性服务场所,是服务青少年的“门店”。不是单纯的另起炉灶,是对现有场所、资源、项目的整合。因此,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有效化解基层团组织面临的人员、资源、项目等紧缺困难,提升服务青年工作水准的一种必然举措。

3.统领地位不变,方法手段必须更新。共青团组织在青年群众中是统领性的组织,通过研究青年需求,运用适合青年特点的方式在工作、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广泛地联系广大青年。但是随着当前社会的分层分化,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在联系、凝聚和服务青年方面甚至出现了优于团组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与团组织争夺青年的态势。从法律上来说,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是平等的,不是谁领导谁的关系。因此,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就是要建立这么一个枢纽,用共青团坚定的政治使命和相对强大的资源,与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协同、合作和伙伴关系,是既坚持共青团的统领性地位,又丰富服务青年的方法与手段,吸引凝聚更多青年的必然途径。

当前的新形势和青年的新要求,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野去审视未来,用全新的理念去自我革新,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正式基于对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判断,推出的一项解决当下问题、推动长远发展的举措。各位团干部要以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去坚持推进此项工作。

二、明确要求,把握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理念

就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团中央和团省委已经分别下发了相关文件,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到基层,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今天的会上也下发了宁波市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意见,在这里我还想重点强调应该把握好的四对关系。

1.在阵地建设上,要把握好重新建设与依托利用的关系。在基层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团干部说,我们连个地方都没有,怎么办综合服务平台啊。我觉得这个思路是不正确的。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并不是要求各地另起炉灶、从头开始,而是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开展建设。特别是在阵地建设方面,既要充分利用共青团自有的各类工作阵地,又要整合挖掘各类社会化场地资源,同时按照党建带团建和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党建工作阵地。县(市)区级中心层面,原则上可以依托本级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和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进行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开辟新的工作阵地;乡镇(街道)服务站层面,要做好结合文章,充分整合青年中心、志愿者阵地、权益维护站点等场地资源,将其统一纳入到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中来。要破除条块分割、战线分割的做法,除农村线以外,对城区战线、学校战线中好的阵地,如园区青年中心、楼宇青年服务点等资源要加强统筹力度,做到青年集聚在哪里,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就建到哪里;村(社区)网格服务点层面,要争取本地党政部门的支持,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村淘站等服务设施,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新建或联建青少年综合服务站点。

2.在服务资源上,要把握好内部挖潜和外部借力的关系。服务内容作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充分整合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资源,综合加以推动。内部挖潜方面,要对共青团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可以利用近年来开展“双网互动”工作统合的区域内综合服务项目、服务队伍等资源,在涵盖11项上级团委指定的服务内容基础上,重点推出几项符合本地青年实际需求的服务项目;外部借力方面,要充分争取整合社会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组织资源等,引入相关专业力量,提供专业的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多种服务力量上下联动,相互沟通,形成区域性青少年服务内容体系,通过多种渠道覆盖服务更多的青少年群体。

3.在工作力量上,要把握好核心主导与全面发动的关系。一支高素质的青少年事务工作队伍,是提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要探索形成以团干部为牵动,青少年事务社工为中坚,志愿者为辅助的工作力量结构。一方面要发挥团干部的核心主导作用。现在团干部最需要最缺乏的是什么能力,我觉得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每天坐在机关大院,连青年的面都见不上,何来的群众工作能力。积极参与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每个月都能到中心或者站点办公一天,和青年直接打打交道,不仅能充实平台力量,也能提升干部能力。另一方面要打造“社工+志愿者”工作队伍,全面发动各类青少年事务相关的志愿者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接青年事务,广泛招募志愿者参与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同时统筹“双网互动”工作中的网格日常管理服务团队和青少年专业服务团队,将两支服务团队打造成为服务平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4.在统揽牵动上,要把握好统一行动与因地制宜的关系。一方面,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全团的统一行动,要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规定动作;既要保持名称、标识、挂牌的统一,打响品牌的辨识度,也要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的统一,打造能够提供标准服务的共青团“门店”。另一方面,要立足宁波实际,结合不同层级的团组织职能定位,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青少年特点需求,创造性地探索开展自选动作,体现特色亮点。比如鄞州本级平台,针对商圈环境,采取了咖啡屋的形式开展建设;比如奉化村级服务点,结合农村淘宝站点,推出了农村四点钟学校服务功能。

三、聚焦重点,探索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宁波模式

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全团统一部署和实施的重点工程,宁波拥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要全面理解、全心投入、全力推进,更要着眼长远,力争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宁波实际的发展道路,当前,我觉得有这几个难题需要大家探索破解。

1.着力破解资源整合和输送的难题。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基层服务点是奠基层和着力点。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基层站点是在原有阵地基础上进行挂牌,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是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工作,建只是第一步,能否存活,发挥作用才是关键。在基层站点特别是村社区和网格资源极度匮乏的状态下,要让他们活下来,除了发挥团干部的积极性外,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出资源整合和资源调配的合理模式。一方面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等途径,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有序的资源调配机制,在充分排摸基层和青年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的统筹调配,将各类资源合理有效地分送到各个有需要的群体,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效用。刚才江东团区委的经验交流中介绍的“紧密型连锁加盟模式”,通过“总店”、“分店”的阵地设置,“紧密加盟”和“共创共进”的工作机制,很好地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和合理化配送。

2.着力破解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机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是一项单纯线下或者线上的工作,要做到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并重,形成“网上信息提供—网上虚拟获取—网下实体对接”的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机制。线下建设方面,要把各级实体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共青团联系青年的互动界面,打造展示提供共青团服务产品的“实体店”,密切团亲关系;线上建设方面,要整合原有资源推出网上服务平台,主动适应青少年网络生活、在线互动的特性,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信息获得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建成了宁波市共青团智慧团建平台和青少年网上家园,最近又推出了“青年之声”网上平台,各地也建成了一些自己的网络平台,这些都是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可以整合利用的优秀资源。这里跟大家强调一个事情,智慧团建平台和青年网上家园,作为全市性的统一平台,我们会对功能进行完善,各地在探索网上平台建设时,要及时跟团市委组织部联系,把这个平台对接应用好。

3.着力破解成建制长效推进的难题。评判宁波在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有没有取得实效,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规模化、区域化推进情况。从全市的角度来看,各层级和各地的情况总是千差万别,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或者同类型的地区内,总是会有一些规律性可以把握。比如鄞州区在乡镇(街道)层面,探索了依托文体中心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站的工作模式;奉化市在村级层面,探索了依托农村淘宝店和“村淘合伙人”队伍的村淘共同体建设模式;北仑区在网上服务平台层面,探索了以公益淘宝店为主阵地的网上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找到需求、资源、运行等方面的共同点,探索建立切实有效地的资金、场地、人员等各类保障机制和动员、协调、联动等各类服务机制,以规模化方式推进,既提升建设效率,也有助于后期的管理和提升。

最后,我想从整体上对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这项工作再提三点要求:

一是视野要更宽一些:各地要从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提升共青团服务青少年工作水平的高度,把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确保认识到位,部署到位,精力到位。要从共青团组织改革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把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好用好,真正为青少年解难事办实事。

二是格局要更广一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能看做是一条战线、一个区域的工作,而是共青团全员参与的重点工作。各个单位、各个部门要分工合作,建立主责部门牵头、各战线分工负责、基层团组织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是力度要更大一些:各位团干部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与青少年的联系,增进与青少年的感情,增强为团员青年服务的意识,以良好的作风将服务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青少年真切感受服务平台建设的成效。

第三篇:共青团中央关于支持各地加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共青团中央关于支持各地加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使用、管理团中央支持各地加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费(以下简称“支持经费”)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试行)适用于得到团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

第二章 经费使用范围

第三条

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过程中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服务项目产生的费用。包括:

(一)制作平台统一标识的费用。

(二)购买团旗、团徽,订阅团报、团刊等团务用品的费用。

(三)购置基本服务设施的费用(根据需要,可购置1台台式电脑、1台电视机、1套音响设备,总价不超过2万元。)

(四)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中发生的聘请专家、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岗位对接、指导申请小额贷款的费用。

(五)开展对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关爱帮扶活动的费用。

(六)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的费用。

(七)开展读书交流、文化讲座、文艺沙龙的费用。

(八)开展志愿者注册、微心愿对接、少年儿童课后托管和辅导的费用。

(九)开展法律服务、心理疏导、12355专业咨询的费用。

(十)培训基层团干部、网络宣传员、社会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的费用。

(十一)参与项目和活动的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学生以及困难青少年群体在服务项目和活动开展期间的食宿、交通费用。

第四条

支持经费不得用于平台的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及其他业务支出(如房屋装修改造、工作人员补贴、招待费等其他用途)。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五条

团中央将支持经费拨付到各省级团委,各省级团委在收到支持经费的15个工作日内将经费拨付至平台。平台没有银行账户的,拨付至对其进行管理的地市级或县级团委账户。以上团组织不得滞留、截留、挪用支持经费。

第六条

对平台进行管理的地市级或县级团委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严格管理支持经费的使用。要负责对支持经费的使用进行审批,属于项目或活动支出的,平台需提供项目或活动实施方案。

第七条

每笔支出必须有负责人和经办人两人签字,在发票或领款单上注明资金用途。

第八条

对应当实行政府采购或需要签约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制度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用支持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活动场所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范围并做好资产帐务与实物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登记表和发票复印件由各省级团委汇总后报团中央备查。

第十条

支持经费分3年使用(从获得支持经费的时间开始计算,12个月为一年),第一年使用不超过50%,第二年累计使用不超过80%,第三年使用完毕。未使用部分作为结余资金退回团中央。

第十一条

获得经费支持的平台一经批准,不得自行调整。执行中确需变更、终止的,须报团中央组织部同意后实施。

第四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

省级团委须每年对平台支持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绩效考核,团中央进行抽查。支持经费使用结束当年12月31日前,省级团委将支持经费使用和绩效考核结果报团中央组织部。

第十三条

团中央将对各平台支持经费的使用和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违反支持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的省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及通报,并核减下一支持单位分配名额。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由团中央组织部负责对本办法进行解释。

第四篇: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陈军 丁明柱 蒋捷 周旭 翟永 朱武

摘 要:在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抗灾救灾、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飞船上天等重大事件中,地理信息发挥了有力的服务支撑作用[陈军,2008]。要实现地理信息的跨越式服务,应以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协同式运行维护与更新为保障,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在线服务。本文从网络化协同服务平台构建、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提供、长效运行服务机制保障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地理信息 在线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一、引言

地理信息是国家基础性、公共性的重要战略信息资源,也是其他专题信息资源的空间化载体,在政府管理决策、新兴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主要提供成果目录查询和少量的小比例尺公开数据。这种离线服务方式环节多、周期长,应用系统构建的技术复杂、成本较高,不能满足突发事件处置和快速应急响应以及大规模业务化应用的需要。随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不断深入,网络化地理信息应用如雨后春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广大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的方式与频率[陈军,2002]。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出了服务途径的网络化、服务形式的个性化、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协同化等一系列新要求[周旭等,2008]。

近年来,国际上加大了对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力度,按照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理念和采用Web service等开放式标准协议,研究构建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平台[姚鹤岭,2007;Ian,2008]。国家测绘局近期做出了建设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 陈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中国GIS协会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丁明柱,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副司长;蒋捷、周旭、翟永、朱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决策,要求切实转变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提升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国家测绘局,2009]。为此,需要构建网络化协同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并形成长期运行服务机制。

二、构建网络化协同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是以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协同式运行维护与更新为保障,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及时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

1、信息资源一体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各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相对独立运行,彼此之间物理隔离,在客观上形成了“孤岛”。这使得目前我国地理信息资源总量虽然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但整体上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不能有效满足政府宏观决策、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以及公众服务过程中对跨地区多尺度地理信息资源快速集成与应用的迫切需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广域网络,把分散在各地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为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统一地理信息资源,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为此,要根据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整合和阅览标注等需求,对原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细化分层、分级分类、尺度协调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形成适合于在线服务的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要的政务版和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

2、互联互通广域化

为了形成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依托国家广域网物理链路,搭建纵向和横向广域网络,在纵向上联通国家、省、市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将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服务节点连成一体,并在横向上联通各类用户。对于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政府用户,应依托涉密广域网实现互联互通,对企业和公众则可依托非涉密网广域网(如政府外网、因特网)进行联通。为此,要配置支撑地理信息广域网服务的计算机、数据存储备份、安全保密和网络设备,建设广域网络接入和数据分发服务环境,保障地理信息网络化在线服务。

考虑到面向全国服务时峰值并发用户数可能较多,公共服务平台应具备高效稳定的地理信息在线访问能力、强大可靠的在线数据处理与管理能力,以满足用户对信息访问和应用的时效性、系统的稳定性的要求。

3、运行维护协同化

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环境,统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服务提供者,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协同服务。每一个服务提供者都要按照统一要求,制作符合公共服务平台要求的服务内容,建立和部署符合标准接口规范的服务软件系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并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将通过设立统一的服务注册中心和门户网站,对服务进行有序组合与统筹。平台所包括站点的数量可以动态变化,各个站点提供的服务也可以动态变化,但整体上保持着动态稳定的状态。

为了构建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环境,需要采用Web service等开放式标准协议,研究设计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描述、发布、发现和调用的技术结构与接口,以对分散在各地的有关地理信息服务资源进行封装改造,形成一大批服务节点。每个节点技术结构相同,对外服务接口一致,能够应需实现松藕集成与应需装配,协同地提供满足全局一致性要求的无缝服务。

三、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网络化地理信息协同服务环境,广大用户将能够通过广域网络,根据授权在自己的办公室(或住处)方便地浏览相关的地图与地理信息,或进行“选货、定货”,或构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1、地图阅览标注

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对地图阅览标注的需求,公共服务平台要提供二维、三维地图等浏览服务。二维地图服务是将标准地理地图(包括地形图、政区图、影像图等)处理成适于网络发布的数据,提供范围选定、地图生成、地名查找、属性查询及标注等在线浏览功能。三维地图服务则是发布基于遥感影像和DEM的自然地形场景、城市构筑物景观以及立面街景等,提供浏览查询功能。为此要对多尺度、多类型数据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如构建地图和影像的数据金字塔、建立宏观、中观和微观数据的多尺度关联等,以满足网络化发布与服务的要求。

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他们不满足于单纯地图浏览,希望能够以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地理底图上标注、加载和管理自己的有关信息。这就要求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标注、加载和制图等功能,便于用户挂接有关信息并在本地机上保存管理,形成个人的专门数据库。

2、数据交换服务

根据有关规定或授权,公共服务平台将允许一些用户通过广域网络直接远程下载或交换数据。数据交换服务的功能包括地理信息成果目录查询、数据库同步、数据复制、数据提取。首先,要采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建立基于多级节点的全国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元数据库和目录服务,使用户能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门户网站,了解和查询各地的地理信息成果情况。

3、开发接口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直接向各类用户提供权威、可靠、适时更新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提供多种开发接口,鼓励和支持相关专业部门和企业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专题应用系统或进行增值开发。为此,公共服务平台要提供面向浏览器端的二次开发接口(API),支持对数据交换、数据表达、数据整合和应用分析等各类平台服务的调用。

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专业用户可以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或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处理、标绘等工具软件,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数据产品。相关企业可以不用考虑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加工与更新,专注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兴趣点等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展新的增值服务,如建立旅游、房产、购物等各类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等。

四、形成长效运行服务机制

要根据平台互联互通、协同运行、在线服务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门户网站,统筹协调服务,持续更新,形成长期运行维护机制,使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地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新型运行形态与手段。

根据共建共享、运行维护的需要,在确保各级平台资源拥合法权益、推进平台资源有效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现有政策制度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确保平台建设的有序推进,确保平台运行维护的有序开展,确保平台应用服务的安全合法。

1、统一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服务的总界面、总窗口,是普通用户使用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服务的入口。任何用户从平台的任一“入口”即可通过广域网络上的服务系统,对所需地理信息进行查找、浏览、评价和利用,享受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服务。

门户网站向用户提供地图浏览、地名查找、地址定位、空间查询、地名标绘、数据查询选取、数据提取与下载等服务。还为各类用户提供服务注册、服务查询、用户注册、用户登录、服务运行状态检测等多种运行管理功能的访问界面,以及平台使用帮助信息,如各类服务的接口规范、应用开发接口(API)文本以及开发模板、代码片段和相关技术文档资料。

2、服务统筹管理

在设计理念上,公共服务平台要同时考虑服务提供方、使用方和服务中介三大对象,不同于基于webGIS的传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服务提供方负责建立和运行多种在线服务系统,在服务注册中心进行登记注册;服务使用方通过门户网站和标准接口调用有关服务,服务中介负责服务注册中心和门户网站的部署、运行和维护。这就要求研究集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方、使用方和管理方为一体的服务统筹与管理机制,建立服务注册管理、用户管理、服务调度等系统。

服务注册管理系统部署在服务注册中心,是所有平台服务的“黄页”系统。它依据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规范对各个地理信息服务进行登记注册,并对这些服务进行横向拼接、纵向链接,从而形成覆盖全国、分布维护的全国地理信息服务。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注册中心注册Web服务描述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服务描述、接口描述、服务的绑定位置描述等注册信息。

对用户的管理采用分布注册、集中认证和分布授权的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行政归属在任何服务节点或信息基地进行注册,其注册信息统一集中存放于平台主节点。通过统一认证中心的身份和权限认证,用户即可在全国范围实现单点登录。对特定服务访问权限的申请和获取,由该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地处理。

为了实现的协同服务管理与决策支持,需要在网络化条件下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处理、分析等服务整合。为此,要通过网络发现,查找、绑定和链接各种服务,进行服务的调度与动态组合。

3、持续更新完善

为了保证服务内容的现势性与可靠性,需要对平台数据和服务功能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为此,需要依托多级地理信息服务架构,建立多级运行维护中心,具体地承担平台的日常运行、内容更新、用户管理等,形成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服务机制。

就数据更新而言,公共服务平台要建立起日常更新与应急及时更新相结合的机制。一般情况下,应通过基础测绘日常更新计划,对平台数据进行更新。城市大比例尺数据的更新可与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相结合。在突发事件或应急情况下,则可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与方式,快速获取事件发生地点或相关区域的航空航天影像数据、地面实测数据以及相关专题数据,提取变化信息并更新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及时通过平台向用户提供最新信息服务,满足应急救灾与风险管理需求。

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公共服务平台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组成。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三级节点分别依托国家、省(区)、市(县)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具有相同的三层技术架构。节点间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向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层、数据层和运行支持层。其中服务层包括门户网站系统、在线服务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系列标准服务接口,向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数据层由国家、省、市(县)三级地理信息服务资源组成,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运行支持层是基于广域网的网络接入环境,以及数据库集群服务、存储备份、安全保密控制和管理的软硬件环境。

图1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技术架构

1、主节点建设

包括服务系统开发与部署、国家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集建设与维护更新、运行支持环境建设。服务系统包括门户网站、总体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系统等,其中总体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支撑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实现分级服务注册管理及用户注册管理,并负责信息交换与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国家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是以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工后形成;运行支持环境是指与主节点规模相适应的数据存贮和服务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安全保密系统等。

2、分节点建设

分节点的建设内容与主节点类似,但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是以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基础进行整合加工而形成的。各分节点可以直接利用国家级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本级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及相关信息基地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此外,分节点可根据需要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3、信息基地建设

信息基地以1:2000、1:1000、1:5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工并负责其更新与维护,为主节点提供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数据资源。与分节点类似,信息基地可以直接利用主节点或分节点门户网站,也可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同时,信息基地也可利用统一访问接口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

六、结束语

公共服务平台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要运行形态之一。其建设与运行将实现从离线数据提供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对于增强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全社会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周期较长的超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为此应该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面向政府宏观决策、国家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等对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边建边用,逐步完善和推广,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标准与方法,制定统一的技术设计指南,形成符合国情、先进实用、标准统一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规范,兼顾当前急需与未来的需要。

参考文献

国家测绘局,2008,关于印发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规划的通知,2009年2月 国家测绘局,2009,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 杨凯,2006,信息化测绘:一个新的战略方向,中国测绘报,2006年5月16日

杨凯, 2008,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信息化测绘论文集,pp.1-7,测绘出版社,2008]。

陈军,2002,论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与应用,测绘工程,11(2):1-6 陈军,何超英,朱武, 彭震中,金舒平,,2008,汶川抗震救灾的基础地理信息综合应急服务, 地理信息世界,6(6):7-11 周旭,刘若梅,2008,新时期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特点与对策,信息化测绘论文集,pp.145-152测绘出版社

Ian Masser, Rajabifrad, A., I.WIllinason,2008, Spatially enabling governments through SDI implementation, IJGIS,22(1-2):5-20 姚鹤岭,GIS Web服务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9月

第五篇: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书记对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集成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项目、提供多种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有效载体,是司法行政机关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近日,司法部召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张军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司发〔2017〕9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作出部署。为全面推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会议精神和《意见》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功能定位,统筹整合公共法律 服务资源,在盟市、旗县(市区)和苏木乡镇(街道)普遍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全区统一、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电话热线平台和智能一体化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到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到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

在盟市、旗县(市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苏木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有条件嘎查村(居)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将各类别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打造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窗口。

(一)名称场所

盟(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盟(市)法援中心或司法局其他独立服务场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大厅(中心)等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旗县(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旗县(市区)法援中心或司法局其他独立服务场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大厅(中心)等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在嘎查村(居)一级,推进一嘎查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依托嘎查村(局)法务工作室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名称统一为“×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同时注重发挥好嘎查村(居)人民调解员等人员的作用。

(二)功能职责

实体平台建设在功能职责定位上采用“3+X”建设模式。“3”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在公共法律服务中起主导作用;“X”为拓展职能,可由各地根据需要和条件引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调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安置帮教、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服务。实体平台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均要注重将法治宣传融入为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平台运行采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模式,鼓励在平台建设上突出自身优势业务,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进驻新的服务功能,并可依托实体平台推行流动服务,进一步拓宽服务覆盖面。1.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把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实体平台、热线平台、智能一体化平台三台合一、所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全面整合的高标准、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其功能职责包括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调解、司法考试、安置帮教、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功能职责,涵盖盟市以下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的全部内容,还负责对盟市以下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服务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考核。

2.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集多项司法行政职能为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要突出综合性、专业性法律服务功能,同时注重发挥县域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的作用。具体包括:

(1)接待现场来访,解答法律咨询;

(2)受理、审批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3)解答人民调解业务咨询,受理、指派、分流和协调处理人民调解案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4)提供专业调解服务,结合实际提供公证等法律服务,导引律师诉讼代理、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务;

(5)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6)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关业务咨询,导引相关服务;

(7)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负责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服务事项;

(8)做好辖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指导、考核工作;(9)接收对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的投诉、意见建议;

(10)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法律服务工作。

3.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线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在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指挥协调和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主要承担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咨询等职能。具体包括:

(1)接待群众来访和法律咨询服务;

(2)引导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业务,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初审;

(3)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告知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政策、救助帮扶途径等;

(4)积极为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法律顾问咨询;

(5)参与指导、考核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室工作和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6)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法律服务工作。

4.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作为服务嘎查村民、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平台,其主要工作职责具体包括:

(1)为村民、居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2)接受村民、居民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和参与诉讼活动;

(3)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4)参与嘎查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纠纷调处工作;

(5)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它管理规定,为村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拆迁、环境治理保护等村(居)治理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

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应当通过工作台账等方式,如实记录提供法律服务有关情况,每月提供不少于4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法治讲座。同时,要建立微信工作群,加强与基层群众、嘎查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联系,确保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随时提供法律咨询等 服务。微信工作群成员一般应当包括:法律顾问、嘎查村(居)两委成员、调委会成员以及部分党员和嘎查村(居)民代表等。根据法律服务需要,可吸收所在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入群。同时,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成员包括本旗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以及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部门负责同志。

(三)建设标准

实体平台选址一般应位于临街一层、交通便利、方便人员来往的地方,办公场所面积应与所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方式等相适应,统一场所标识、指引,标识、指引采用蒙汉双语,方便群众获得信息、寻求帮助。场所标识采用蓝底白字,蓝色颜色值为CMYK:C100M80Y0K30,白色颜色值为CMYK:C0M0Y0K0,汉文字体为方正大标宋,蒙文在汉文上方,尺寸以实际场所实际比例为准。盟市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分为两行,第一行为“中国司法”,并在“中国”和“司法”间增加司法行政徽章。第二行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名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标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设计为半圆形在标识顶部,第二部分为司法行政徽章并被第一部分所围绕,第三部分为×司法局×司法所,设计在 标识底部。

1.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般划分办公区、服务区和等候区等三个区域。

(1)办公区除设置必要的管理人员办公室外,还应配备独立的档案资料室,用于业务档案和工作台账资料的存放。

(2)服务区设开放式的服务大厅,设置半开放式接待柜台,柜台前应设置座椅。一般还应配备适量的接待室、个别谈话室、调解室等与窗口服务相配套的专门业务用房,便于开展深度法律服务;服务大厅应当安装电子显示屏和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用于办事流程、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网点的宣传和导引。

(3)等候区放置法治宣传资料存取架,摆放常用法治宣传资料,配备书写台、意见箱、座椅、饮水机等设备。

2.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开放式的服务厅,并设置相应接待窗口。服务区域应悬挂县域范围法律服务导引指示栏,有条件的地方,可配置电子显示屏和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放置常用法治宣传资料,用于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服务导引。

3.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设置法律服务公示栏和便民信箱,对外公布本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信息,包括姓名、职责、联系方式、驻点 时间等信息,同时公示法律服务目录、法律服务操作流程、法律服务政策规定、法律服务监督电话等相关内容。

(四)人员配备

实体平台应根据区域内人口规模、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以及业务接待办理数量,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

1.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根据中心功能设置,按照岗位职能要求配备工作人员。一般应设置以下基本岗位:

(1)综合接待岗,负责指引寻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律师专业调解、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服务事项,解答相关咨询等。

(2)法律咨询岗,安排律师等专业人员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3)法律援助岗,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查、指派工作。

基本岗位可根据具体条件增加或整合。

2.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站设站长一名,一般由司法所所长或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委派的干部兼任。成员在充分利用司法所现有人员力量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苏木乡镇(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各地结合服务站建设,加强司法所编制使用和人 员配备,增强司法所工作力量。

3.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设主任一名,一般由法务室主任兼任。在每个嘎查村(社区)设立一名法律顾问,由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法律服务以及熟悉农村牧区、社区工作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可以采取一名律师同时担任多个嘎查村(居)法律顾问,或多名律师共同担任一个嘎查村(居)法律顾问方式进行科学配置。要在每个嘎查村(居)培养2-3名“法律明白人”,帮助法律顾问开展日常法律服务工作。

(五)建设步骤

1.2018年9月底前,通过独立设置或依托建设,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部挂牌成立,实现“三个到位”,即基本设施设备配备到位、基本服务项目进驻到位、工作服务人员上岗到位。

2.2018年底前,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依托嘎查村(居)法务室,进一步加快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一嘎查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所有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3.2020年9月底前,通过制定完善各业务服务规范体系,健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高 效规范运行,实现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行业内机构的无缝衔接和人民法院、民政、信访、工会等行业外部门的紧密协作。

三、关于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

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已于2015年建成,下一步对照司法部的要求逐步进行完善。要开发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对外接口,逐步实现与“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政务热线、窗口服务和紧急类求助平台等之间的协作制度,建立相应衔接联动机制。

(一)平台名称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

(二)总体架构

1.层级体系。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以自治区(盟市)为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的原则,在自治区司法厅设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监督管理平台,12个盟市设立接听坐席,每个盟市设立3个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坐席,每个坐席配备2名值班律师,实行每日12小时工作制,早8:00至晚8:00,两班倒(除国家规定的节日外,假日、周六日不休息),每班保证有1名蒙汉语兼通律师。

2.构成方式。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具有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 务功能,并与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服务投诉、在线问答等功能。在全区各地可用手机、固定电话免费拨打“12348”,按1键用普通话回答,按2键用蒙古语回答,减少繁琐的语音提示。

(三)主要功能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主要包括座席应用系统、管理统计系统和知识库等功能模块。

1.坐席应用。座席应用系统是辅助话务员处理电话咨询业务的应用支持系统,除有普通座席的咨询辅助功能外,还具有班长座席的管理、服务功能。座席应用系统支持来电显示、咨询记录工作单处理、信息查询、座席软电话、听取录音、互联网服务等功能。

2.工单管理。工单管理系统主要是为话务员设计。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把问题报送给话务员,话务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分类管理。

3.录音管理。座席通话录音为对话务员服务质量考核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系统提供对所有话务员进行全程录音功能,录音文件按照时间进行存储管理,提供管理员根据时间范围、根据座席或者根据座席组别进行查询录音(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并可以在线播放。

4.统计分析。统计系统提供实时的呼叫监控与话务统计功能,同时能够提供业务统计数据,提供决策支持。5.知识库。要满足公众法律咨询和需求,必须要有完善的信息资源作为基础。知识库应用系统提供不同种类数据库的创建:政策资料库、问答资料库、服务指南库等,提供各类知识的快速查找、共享等功能。

(四)建设模式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实行“一个平台、两级应用”的设计方式,自治区司法厅负责全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各盟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本辖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业务、律师值班的日常管理工作。

1.工作任务

(1)自治区司法厅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负责打造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保障“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信息技术稳定和畅通。

(2)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全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日常管理、监控、统计分析。

(3)各盟市司法局负责本地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日常管理工作,建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协调指挥机制,安排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值班,完善跟踪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回复或处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分流、转办的问题。

(4)各盟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值班管理,建立统计台 帐,做好舆情信息上报等工作。

2.质量管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工作管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质量监控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四、关于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平台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掌上移动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触手可及、随时可得,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建设模式。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一张网络、一个平台、四级应用”为总体构架,覆盖司法厅、盟市司法局、旗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监狱、戒毒单位及全区法律服务机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群众随时可通过网络平台、掌上移动平台实现线上实时服务。

1.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化。“互联网+法律服务”普及应用,根据司法部的要求,建设内蒙古12348法网,并且与司法部、各省市区12348法网互联互通,形成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与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紧密融合的多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

2.应急指挥实战化。充分利用内蒙古司法厅现有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建成统一的全区司法行政指挥中心体系,广泛 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司法行政全局态势,科学精确决策,实现可视化、扁平化指挥,预警预判、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

3.监管联动智能化。以智能管理、精准执法、立体防控建设为载体,建设数字化监所。全面建成覆盖全区的执法管理业务系统,实现对罪犯、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执法基本实现数字化,执行矫治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从底线安全观到治本安全观的转变。

4.政务管理科学化。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乡镇四级“一站式”政务管理平台建成使用,实现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全员应用、全过程公开。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促进管理创新,推动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

(二)建设任务。结合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乡镇四级司法行政业务导向,构建“一张网、一平台、四级应用”的综合管理业务框架,以政务外网、政法网、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建立符合内蒙古区情、覆盖城乡、惠及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

(三)主要功能。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平台主要功能分为服务功能、监管功能和大数据分析研判功能。

1.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 解、司法鉴定、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业务的在线咨询、查询、申请,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与案例查询、信用信息公开、智能机器人自助服务、服务质量评价等服务。

2.监管功能。构建司法行政应急指挥、执法管理、政务管理三大板块,建设基础数据库、法律服务资源库、案例库、业务数据库、共享交换数据库,“推动智慧监管”,建立一个“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决策前移”的扁平化实战指挥系统,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打破了行政界线和信息壁垒,实现基层信息与上级指挥的快速反应、实时联动,使整体工作效能取得重要突破。

3.大数据智能分析研判功能。实现大数据的汇聚统计、多维度关联分析、研判甄别、共享交换,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同时,推行移动智能终端、PC端同步应用,集成司法所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职能于一个界面,数据采集可离线、也可在线,实现一次采集,共享使用。

(四)建设内容。以现有各类应用系统为基础,以打通数据接口、集成应用界面、智能化拓展和完善业务功能为目标,整合公共法律服务、应急指挥、执法管理、政务管理、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平台,推进各类系统的融合贯通,形成司 法行政“一站式”综合智能平台,并利用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实现内外部数据的交换共享。

1.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区一体化的涵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公开、行政许可审批、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信用查询、投诉及信访、案例库等服务,集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2348法网),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信息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公证、法律服务智能保障等业务模式,推进人工智能语音热线和社交网络法律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开设“一带一路”专题栏目,建设国别法律信息数据库、法律服务数据库及案例库、跨境律师人才库等,提高“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能力。

2.应急指挥。应急指挥平台依托现有的超短波、短波应急指挥系统、JIS地图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监所监控视频系统等,建设以内蒙古司法厅信息指挥中心为龙头,各盟市司法局信息指挥中心、监狱管理局及戒毒管理局指挥中心为重要节点,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贯通的三级指挥网络,建设纵横联动、平战结合、反应迅速、指挥顺畅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全局性、可视化、扁平化指挥,提升监测预 警、快速响应、综合调度和精准处置能力。广泛运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创新人员定位及监管区内部无线专网技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打造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的智能化、立体式安防网络。

3.执法管理

(1)全面构建司法行政执法管理平台体系,以监狱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执法管理为核心,汇集整合监管改造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面推动罪犯基本数据、内部管理数据、执法办案数据、技术防范数据四大类数据的集成应用,开展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生命体征监测、无线信号侦测干扰、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采集、数字集群通信、区域人员定位、智能机器人巡检等监所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构建智慧监所物联网平台,通过联动、交互与预警技术为智能指挥调度、应急预案管理、科学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执法管理对象的全方位管控、执法管理业务的监督指导和分析研判。

(2)构建政法大数据办案体系。确保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收监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形成案件倒逼机制,使公检法司四家办案人员树立案件必须经得起庭审和法律检验的理念,其目的是真正实现司法公正。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是政法业务流转和数据交换平台。制定政法数据接口和业务数据交换标准和规范,统一公检法司四家 的业务流转和数据结构标准、数据交换和安全标准。

4.政务管理。全面构建司法行政政务平台体系,建设涵盖律师管理、公证管理、法律援助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人民调解管理、司法所管理、人民监督员管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管理、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法制督查、司法协助、党的建设、队伍建设、计财装备管理、信访管理、电子监察等应用系统的政务管理平台,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信息化,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政务监管能力,促进司法行政政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推进安全移动办公,促进政务办公模式向云端化、移动化变革。

5.大数据应用。建立完善司法行政数据资源体系,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司法行政系统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构建全区司法行政大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研究分析,深化大数据在司法行政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形成大数据治理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司法大数据的管理服务能力和利用水平。有效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内部数据资源和多媒体资源,融合外部相关数据资源,为各级司法行政业务系统应用提供共用基础数据。健全和完善各类业务数据库和保障数据库,为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奠定基础,为开展司法行政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主动作为,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本级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纳入民生工程、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本级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是组织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要成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建设方案,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细化具体措施,加强工作指导,精心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既要统一谋划部署,又要分级组织实施。各盟市司法行政机关在抓好盟市本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要督促指导本盟市各级平台建设工作。旗县(市区)级实体平台由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建设。苏木乡镇(街道)实体平台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帮助下由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建设。嘎查村(居)实体平台由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协助嘎查村(居)委会建设。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支持,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工作人员录用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和公益性法律服 务补偿机制,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

(三)注重协作配合。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由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总牵头,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负责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治宣传处、司法鉴定管理局、司法考试处等相关处室(局)密切配合。牵头处室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指导具体平台建设工作。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完善内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牵头单位要负责平台总体推进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有关法律服务业务进驻和实施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实体平台、热线平台、智能一体化平台互相衔接、互相贯通、互相融合、统一集成建设。

(四)严格督查考评。要加大督查力度,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中既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要以上促下,建立层层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度,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平台建设。要建立实体平台建设综合评价机制,从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业务开展等方面制定量化的考评指标和奖惩标准,促进提高实体平台服务水平。要建立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在实行主要由服务对象评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第三方评价机制,运用评价结果的作用,促进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加强绩效考评,定期通报实体平台建设考评结果,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激励引导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运行。

(五)抓好信息宣传。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研究上报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要注意总结交流先进典型和亮点。要充分利用当地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和主要内容,扩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引导广大基层群众有法律服务需求首先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解决,切实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优势和作用。

下载20150909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0909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县全面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封开县全面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封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密结合和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从强化组织领导、硬件建设、素质提升、激励管理等方面入......

    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共青团安徽省委联合在安徽合肥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围绕“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个......

    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群众工作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群众工作平台建设的 实施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的经......

    龙北区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1

    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全面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公共服......

    建设青少年事务基层服务代办平台方案(合集5篇)

    关于建设青少年事务基层服务(代办)平台的通知 各镇、街道团(工)委,开发区团委: 为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促进服务青少年和青少年接受服务的直接性、便利化,打造......

    XX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精选合集]

    XX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 全镇辖12个村(居)委,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XX高速、湘桂铁路复线、XX有限公司、XX水库、电......

    xx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xx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情况汇报 为扎实推进我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市、县两级的安排部署,在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计生服务综合管理平台

    计生服务平台以宣传教育、科学管理、优质服务、考核评估、辅助决策为一体,形成比较全面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监督管理、决策支持和公众服务等信息化应用体系,深度优化和建设具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