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
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细则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各职能部门:
为深入贯彻8月16日全省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晋中片会)精神,按照省综治委《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总体部署和晋中市综治委《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9月至12月,全市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全面开展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现将实施细则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建设对于有效解决基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街道要把思想统一到全省的总体要求上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照检查、拾遗补漏、提高完善,切实加强做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此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召开专门会议,对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全省要求的建设任务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管,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所承担的建设任务负全面责任,并切实解决体系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办公条件、工作经费、人员队伍等实际问题。要将基层社会服务管
理体系建设的情况纳入年度考评内容,记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综治工作实绩档案,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统一标准,抓好推进落实。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由省综治委统一模式集中部署推进的,对县(区、市)、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的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从机构、人员、制度、流程、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各乡镇、街道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按照全市的统一标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做好对接、规范、完善和推进工作,重点要做到“五个规范”。一是要规范组织机构。名称和标示上,按照今年5月10日介社网发 [2012]4号“关于落实社会管理‘五化’工作思路的通知”要求,于9月底全部完成悬挂。阵地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统筹解决中心办公用房和设施,要设置窗口时服务大厅。人员上,各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或综治办主任(或武装部长)任中心主任;村(社区)由支部书记、村委(社区)主任或农村“两委”干部、社区专职干部担任服务站主任。二是要规范职责制度。要在现有中心工作职能和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全省要求的县级指导中心4项职责、乡镇(街道)中心6项职责、农村(社区)中心5项职责和三级中心12项基本工作制度、6项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对接和规范、要求以晋中市综治委统一制定的责任制度,建立统一的职责制度手册,并制作版面;建立统一的8项服务管理工作台账(见介社网发 [2012]4号)、基础网
格长、网格员信息台账、日常事件上报台账和工作会议记录簿册;建立统一的网格长服务管理标示、公示牌、便民联系卡、民情日记和服务团队工作手册。三是要规范工作流程。按照全省指导意见的要求,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实施“六步闭环”运行机制,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机构要在原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对接全省统一要求,进行完善、补充和修订,全部制作工作流程图版面,并悬挂于醒目位置,便于群众查阅。各乡镇、街道在现有网络平台基础上,与人口计生委城镇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技术对接和改造,主动融入全省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切实形成全面覆盖、动态管理、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并努力实现网上办公、网上考评、网上服务管理。五是要规范网格建设。要认真结合基层农村、社区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规范基础网格划分,合理配置网格长、网格员,并加强对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真正了解网格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功能,切实提高网格化工作的群众知晓率。
三、统一进度,严格督导奖惩。根据省综治委指导意见的具体部署,我市各乡镇、街道要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建设任务。我市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全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各县(区、市)也都在比学赶超,我们面临的任务
重、压力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起来,克服困难,统一步调,强化保障,按期按质地完成好三级机构的建设任务,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全省的部署要求,市综治委对全市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统一的事件进度要求: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在9月25日前,对本地的建设任务进行专题研究,并落实实施方案;10月31日前,各乡镇(街道)中心按要求完成建设、对接、规范任务;11月15日前各农村(社区)按要求完成建设、对接、规范任务;11月30日前,三级中心全部建设、对接、规范任务;市综治委将组成督导组,对各乡镇、街道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乡镇、街道综治办从9月份起每月20日,向市综治委书面报送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进展情况。12月上旬,市综治委对各乡镇、街道建设情况进行统一验收和考评。各级综治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县(区、市)要切实加大对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纳入社会管理综综合治理考核范畴,对工作不作为、推诿扯皮,导致发生重大案(事)件或造成恶劣影响、产生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地方,予以“一票否决”警示或“一票否决”,同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附:《介休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度表》
晋中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2012年9月8日
第二篇:深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调研通知
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调研分析
(一)网格长(员)规范化管理
1.网格长(员)的构成情况;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书记、主任之外的其他支村两委干部(24人),村支两委干部之外的其他村干部(10人),网格长的待遇保障情况(县财政保证);兼职网格长(员)的相关情况(36人)。
2.将综治员、安监员、计生服务员、交通协管员、人民调解员等基层力量统一纳入网格长(员)队伍,实行网格长(员)一员多职的情况及可能性。(将这些人员统一纳入网格团队中,有利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网格长(员)的选任程序(支委村委开会确定)、入职培训(镇网格中心培训,县网格中心培训)、待遇保障(县财政拨款下发工资)、考核评价(镇网格中心有统一的考评政策)、调整更换、奖惩激励(根据网格长的工作表现进行奖惩)等管理模式,加强网格长(员)队伍规范化管理办法。
4.如何加强网格长(员)之间的工作联系(镇网格长的联系方式全部打印成为面形式,下发到网格长手中,方便网格长之间的联系),如有效使用QQ 群、微信等信息沟通平台(暂未开通)。
(二)平台功能的有效整合
1.与三级中心,尤其是县级中心相融合、并行的平台(信息系统)有哪些,如:书记县长公开电话、“天网”工程、11 0指挥平台、“数字城管”、“智慧城市”、食药监及安监系统(现正准备与这俩个单位联合开展工作,业务由各相关部门共同指导)等。他们之间的融合状况、隶属关系、人员构成、职能定位、工作流程、作用发挥等情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如何有效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数据安全和提升保密措施;如何有效开展“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为领导综合研判提供准确依据,将平台打造成为党委政府社会治理的指挥平台、维护稳定的综合研判平台。(把村统计、会计、综治等工作由网格负责人统一协调,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平台在搜集掌握信息、事部件处置分流、综治业务模块(省政法委还未正式运行这一模块)及整体架构设计等方面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和完善。
4.如何通过建立开放的信息平台及综治门户网站,利用电子邮件、普通手机客户端软件及群众来电等方式,拓宽社情民意通道。(网格团队的民意收集、整理上报来实现)
5.如何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与“大调解”体系的有效融合,如何有效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和“六六创安”工程,发挥平台的承载作用。(网格长兼职本网格内的安全,调解工作的发现和处置,同时对本网格的各项工作负主要职 责,各项工作和考核挂钩)
6.如何发挥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协同力量;如何处理好网格化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发挥群众自治、市场化服务之间的关系。(选好、用好网格长,充分发挥网格长在辖区内的能动性)
(三)部门职能下沉
1.群众迫切需要下沉的职能有哪些。(文化、科技)
2.深入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哪些职能能够下沉,分别下沉到哪一级,职能下沉的具体办法。(土地、计生、民政、企业、文化等镇部门都能下到村一级)
3.职能下沉后部门工作人员如何到位、业务工作如何开展、工作质量如何保障、奖惩考核如何实施。(职能部门下村后再村两委的配合下工作)
4.职能下沉工作如何与三级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工作有机结合。(下沉后,工作人员多用网格人员开展工作,发挥网格长职能)
第三篇:北京市召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
北京市召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 5月30日上午,北京市召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标志着这项工作在全市全面推开。预计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北京市将初步建立起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框架。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顺作工作报告。王安顺在报告中说,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北京市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创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创新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框架,搭建了精细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平台,构建了“条块”有机统筹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多元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巩固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王安顺指出,当前,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划分网格,加强服务管理;二是搭建工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三是健全运行机制,实现环环相扣;四是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能;五是健全监督体系,确保工作实效。
刘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北京市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取得的明显成效。他说,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首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社会建设管理任务非常艰巨,要抓住推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这个契机,推进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管理迈上新台阶。一是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网格化使社会服务管理突破了传统模式,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从“条块”分割走向资源整合,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从“运动式”管理走向日常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利于节约资源、降
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二是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通过网格化全面准确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精细化的服务,努力做到“全响应”,有求必应,让群众更多地分享首都改革发展成果。三是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下更大力气在全市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使首都创造的这一新模式新办法能够覆盖全市各个地区,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刘淇强调,落实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各项要求,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落实责任,服务大局。要明确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工作平台的职责,强化网格工作力量和责任分工,将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使基层真正成为服务居民群众的“平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屏障”。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切实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打牢社会服务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要围绕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定网格化任务,在解决本地区人口调控、业态调整、监督违法建设和非法经营、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促进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实效。落实责任,服务大局,需要把网格化建设与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这也是判断各区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能否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准。要通过网格化来检验城市管理是不是精细化,是不是做到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这些城市管理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违法建设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强化服务,务求实效。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必须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努力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要通过网格化进一步落实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使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便民利民服
务和公益互助服务。要发挥好网格的“预警”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提供个性化服务,特别要关注本网格内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三是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依托现有的社区组织和各级职能部门,打破“条”“块”分割,建立以“格”为工作基础、以“网”为运行依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在纵向上,完善社区、街道(乡镇)、区县三个层面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和自上而下处置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横向上,各部门要依托网格化三级综合工作平台,处理和解决好职责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加强协同配合。
四是把信息化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既要建网,又要见人,既要发挥信息化优势,又不能因信息化而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工作。要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网格化的主要内容,完善社会建设工作格局,落实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各级干部深入到居民中去,密切干群关系,从而健全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机制。要解决好网格化与居民自治的关系,推动各类社会群体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把社会各种力量资源利用好、发挥好。刘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到保障到位,务求实效,推动全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市领导李士祥、梁伟、傅政华、刘敬民、丁向阳,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出席大会。
第四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在全区全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刚才,同志对具体工作做了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积极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大力度地推进社会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体系创新、政策体系创新和实践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我区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在此形势下,大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客观需要。我区建设的现代化国际新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我区不仅要高楼林立、经济繁荣,更要社会发展、服务高效、管理有序。相对于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新城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区社会服务管理相对薄弱和滞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 转变。创建网格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是针对当前社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的一种社会管理常态化方式。网格化模式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划分网格单元,以责任制为依托,全面覆盖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各种要素,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利于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有利于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实现沟通渠道的双向性、提高城市管理的民主化水平,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城市和谐,为新城建设夯实“软基础”。
第二,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处理好社会治安、公共交通、市容市貌、空气质量等社会管理热点问题,也要在提供民生服务、扩大社会参与以及实现社会管理个性化、精细化上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可以使我们更快地发现问题、更好地处理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需求,让群众更好的享受我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去年,我区召开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会,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在网格化管理方面,各单位、各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新华街道率先形成了《关于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中仓街道初步构架起“1+3+6”网格化社会服务工作体系,在街道建设和社区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抓手,多创造好的经验,这方面工作我要争取走在全市前列。
二、把握重点,协调推进,全面加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推进网格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这四大主要特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推进工作开展。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网格化,进一步落实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使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便民利民服务和公益互助服务。因此,必须将“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贯穿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过程。进一步配齐社区网格的 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一刻钟服务圈”建设。充分发挥好网格的“预警”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落实精细化的要求,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特别关注本网格内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群众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满意。
二是要推进形成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建设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不是要“打破原有体制、要搞另起炉灶”,而是要依托现有的社区组织和各级职能部门,系统优化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建立以“格”为工作基础、以“网”为运行依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在工作推进中要做到“纵向到底”、重心下移,将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到街道、社区,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作用,实现部门联合、属地管理;另一方面,做到“横向到边”、有统有分、权责明确、范围清晰、责任落实,实现“运转无缝隙化”。逐步将公安、城管、工商、市政市容、消防、司法、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以及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逐步充实、整合到网格中,为区、街和部门间的资源整合、业务集成、互联互通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共享、工作协同,实现社会服务管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
三是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网格化服务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化、精细化。要通过建立完善各种数据库、电子图并综合运用,详细分析各类问题和情况的细节,将涉及的全部管理和服务主体、客体逐一落实到网格中,进行实时末梢管理;制定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标准,推进信息采集、问题受理、处置流程、考核评价的标准化;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构建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物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四是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依托已建立的居民小区党组织组建网格党支部。建立以楼门党小组、楼门长为骨干,吸收物业管理人员、业委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参加的信息员队伍,在网格党支部的领导下收集社情民意、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秩序等,切实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打牢社会服务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要逐步建立网格党支部联系走访居民制度、网格管理服务反馈和处置制度、网格党员公开承诺制度、居民管理服务台账,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引领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的方向。
五是要深入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实现共建共享。良好的 社会服务管理秩序的建立,需要政府与群众的紧密配合,需要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网格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组织管理的扁平化,有利于强化社会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驻地社会单位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的优势,推动各类社会群体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要积极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楼门长、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搭建电话、短信、网络等参与平台,把社会各种力量资源利用好、发挥好,进一步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三、加强领导、务求实效,切实将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推进网格化建设是今年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创新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深入实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我区工作全局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高度,把加快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明确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工作平台的职责,强化网格工作力量和责任分工,将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使基层真正成为服务居民群众的“平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屏障”。要形成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责任人 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留空白。
二要强化督导,狠抓落实。要结合落实迎接党的十八大的任务,加快工作进度,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框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区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的职责,加强协调、指导和督查。区委社会工委、区综治委要加强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分阶段、科学评价各单位、各部门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进度和取得效果。
三要结合实际,务求实效。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能走过场。要注意网格化建设中的标准协调一致,防止因制式不一而无法互联互通。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搞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要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各单位、各部门针对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不同地区类型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要把网格化建设与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作为判断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能否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准,在解决本地区人口调控、业态调整、监督违法建设和非法经营、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促进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实效。
四要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要抽调各方面骨干力量和技 术人才参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发挥好专家学者“智囊团”的作用,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专项经费纳入财政支出,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
同志们,做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信用环境、维护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商品交换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如果诚信缺失、不讲信用,贷款不还、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必然会破坏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成本和风险,甚至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不仅如此,如果任由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失信现象泛滥,还会影响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传播、预警,使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筑起坚实的道德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也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我国从信贷征信起步,各地区、各行业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很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迫在眉睫。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尽快改善各行业、部门、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强化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和评级机构;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同时,还要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弘扬传统信用文化,建立健全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信用制度,让诚信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让社会信用成为神州大地的蔚然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