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课堂

时间:2019-05-14 07:5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与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与课堂》。

第一篇:生活与课堂

生活与课堂

重庆市微电子第一小学

王斌;

小学数学

联系电话:*** 曾经的我,一直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的主要依据和学生活动的主要线索。一直相信:学生在自己经历的生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一定会寻找到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关的依据。

在一种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情景中,或许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是完全的依靠学生有限的、零乱的生活经历来实现对所有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那又将是另外的一回事情。

一、生活经验是课堂的依据。

在新课程中,往往内容和学生的经验都有一定的联系。我们都知道,因为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能够全员的参与,这过程我们老师就应该想到创设一切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那最简单、也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充分的利用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和零散的生活经验。经验的再现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中,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依据,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激情。

新的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和参与活动的主人。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就来源于对生活的了解程度,因为老师知道学生的经验与学习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就显得十分重要。正所谓是“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所以了解学生就成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关键和前提。

但是探讨的内容只是从程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变化,因为数学的逻辑性是数学课程的一个最大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的几何形体内容,其实就是要学生能够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但是这些物体在生活中学生没有少见,要学生能够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对经验零散学生来说就困难多了,所以找区分它们的特征就成了本节课探索的焦点。

这就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前提,在模糊的情况下,学生才有探索的激情。

而二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是在形体的基础上和图形的一个转化过程。在活动之初不是还有不少学生习惯把长方体和正方体说成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或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说成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就说明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和无序的。

但是学生的经验虽然零散,但不能够否定他们平常在生活的过程中对物体和图形的积累,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利用的就是他们对形体和图形模糊的认识,让经验和实际的探索内容产生矛盾,这是我们设计成功的开始。要是学生都了然于胸了,那我们还做什么呢?

所以我现在坚信:学生的生活经历是课堂活动的依据和线索。

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课堂活动的唯一。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平常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许多区别;同时也与老师平常的要求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时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可能决定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老师的家庭是一个样;在其他的环境又是一个样。这中间与老师平常的要求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样的老师就教什么样的学生。这只能够说明学生的经验的积累和对生活的观察,时刻受到老师的影响。

对于我来说,我曾经习惯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我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因为我认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发挥最大的主导作用,起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有据可寻。可是结果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生活只是一个部分,要与学习的内容衔接,差距还好大好大。

要说对时间的认识,可以说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的内容,因为的生活从小到大就是生活在时间的气氛中,妈妈什么时候上班,爸爸什么时候下班,自己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学等,无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落下深深的烙印。要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但是要是搬到课堂上,还真的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学生可以介绍钟面上的所有内容,也能够说清楚时针和分针的行走关系,也可以说明各种针与钟面上刻度的关系。

我当然知道学生在生活中对认识钟表不是陌生的,正是这样,才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经过实践,我才发现,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清楚的介绍清楚,不是把时针看成分针就是把分针看成时针;要么就是根本没有分清楚几时时针应该的位置。

可是当时我设计的环节是:通过学生的经验;展示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接下来的就是运用。

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唯一,关键是老师要能够及时的调控,这才是课堂的精髓。

三、课堂的灵魂是教师灵活的掌控。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变化是无法预设的,哪怕你曾经的设计是多么的完美。因为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没有办法去进行设计的,在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根本没有上下一心的。所以就需要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灵活的掌控了。

对《年月日》的教学,按我当时我的预设,是希望通过对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的呈现,再探讨二月份天数的规律。结果学生思考的结果是先发现了二月份的变化规律。

这不是把我精心的设计打乱了吗?当时我确实十分意外,因为的学生的思考粉碎了我的精心设计。我迷茫了一会,短暂的一会。最后我终于明白:要是我忽略学生的这个发现,无疑对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是一个无情的打击。所以我只好顺势的就二月份的天数及变化的规律,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因为发现这个规律的学生必定不是多数,让学生来代替我完成这个内容,应该是非常美妙的。再回过头来探索一年有多少天。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要求,只是变换了呈现的方式,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对课堂中的老师来说,不是每个都可以这样做的。要是我固执的按照自己的设计,按部就班,效果又另当别论了,因为我当时看见了学生的满足和领导赞许(我当时是在赛课)。

这个需要老师自己的素养、需要对内容的了解、需要对学生的了解、同时需要对课堂灵活掌控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力,对吗?

四、尊重学生的资源,灵活的驾驭课堂。

学生的资源是可贵的,是课堂活动中学生活动和来源和对课堂设计的依据与线索,俗话说“依葫芦画瓢”,这就是学生经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要是完全的依赖学生的经验,忽略内容与大纲的要求,那最苦恼的还是老师自己。所以老师在尊重学生的经验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自己平常的教学风格。努力的把学生的经验、学习的内容、学生实际的水平和老师自己教学的风格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还应该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应变努力,科学的处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让课堂真的展现快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快乐数学,体现课堂的精彩,才是最棒的。

所以教师要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让自己能够适应课堂中的任何变化,让课堂中的四十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是我最大的希望。

第二篇:生活与课堂的关系

2随笔

生活与课堂的关系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家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他们致力于文本生活化、课堂生活化的语文教育实践,致力于走向生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语文教育模式的构建。我们甚至看到有不少语文课就是“生活”,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堂就在社区、街道、厂矿、公园和一些自然与人文的景点处。但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千万不要“冷落”了相处已久的真正的课堂。学生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多数还是在40分钟的课堂上。这40分钟,如何让学生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感到收获多多、感到身心愉悦,无疑更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和细细地探究。许多有见地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常教常新,令人目不暇接;许多有作为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充实饱满,令人感动不已;更有许多有建树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独树一帜,令人肃然起敬。这样的课堂教学,难道我们不应该发扬光大吗?当然,笔者的意思,不是要将生活与课堂对立起来,也没有“我存你亡”的用意,只是强调两者必须统一。其实,课堂本身就是生活。不少语文教师竭力争取做到“还课堂以生活、让生活进课堂”,对此,我们应当热烈鼓掌!今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了人教社新编的教材。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启迪心智。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把每天早晨语文课前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故事“多味酱”„„学生兴趣十足。

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手拉手、交朋友: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钓鱼: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也可分男女、小组竞赛。穿衣戴帽: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补完之后,学生也记住了“田、里”一竖的不同。(穿戴整齐后)再分别组词,说一句话。还可以用于由两个熟字组成的生字。请学生练习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猜谜语、说儿歌:根据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谜帮助记忆。如能做出动作的字,可以做动作、说儿歌加以记忆。

彩虹桥:(分组合作过桥)教师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词,看哪组词说得多。词说完后,小组从说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乐学的伙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从“工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是──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不过,作为新课程的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要求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应当致力于通过“创新教学”的实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出崭新的“素质教育”的“课堂文化”。在我看来,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就是“反思”与“合作”。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因为课堂教学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大部分。而课堂教学本身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面有着太多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信息学的问题需要解读。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不久前,我们请来了两位外国课堂教学专家来上海听课,分别听了一所“名牌”小学和一所“一般”小学的一节社会课。这两名专家旗帜鲜明地猛烈抨击前者,高度赞赏后者。其结论跟我国教育界传统的主流观点是针锋相对的。确实,有什么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教学行为。“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团队”的形成。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合作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然而,教育理论不是空泛概念的“文字游戏”,而是指引教育实践的参考原则;教育实践也不是尝试错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既要消除“理论优位”、“理论第一”的偏执,也要消除“反理论”的心态。当然,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对话”,并不是“取消”这两种角色,或把两者“等同”起来。亦即,并不是要求每个教育理论工作者都直接走上中小学讲台,也不是要求每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撰写理论著作,而是两者从各自角色的角度,共同为解决直面的教育问题提供思路。所谓“教师研修”,不是指单纯地灌输现成的理论教条,而是指激活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或是“实践性知识”。所谓“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也不是指中小学教师一味听命于大学教师的“理论”,而是指提供专业支持,平等对话,共同求得教学的智慧。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这就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角色”转型的课题。这套“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正是出于上述教育信念撰写、编辑的。课程改革在某一阶段需要轰轰烈烈的氛围,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更需要扎扎实实地探究,这种探究不仅要促进对一般课程理念的认识,而且更要有益于对学科领域的特殊课程问题的解决。因而,结合学科深入研究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理论,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实在是一件必要而有意义的事情。为此,一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走到一起来了。他们大多是参加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的核心人员,或者是投身课程教材实验的一线教师。经过辛勤的劳动,他们将自己关于国际国内学科课程发展的动态与问题的研究心得整理成书,奉献给广大的教师,以唤起大家对课程改革的更深沉的思考。

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是这套丛书的焦点。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课程与教学遇到许多问题,例如:究竟是“教材为本”还是“标准为本”?教材设计如何才能摆脱“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应该如何看待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怎样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嘴上讲“知识是自我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以“灌输”为主的课堂风景线又有多少改观呢?学科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而人为的“渗透”是学科教学的教育范式吗?我们的教学是基于教育技术的一种课程统整,还是技术至上、工具主义的表演?“学科性”应该成为本学科发展的旗帜呢,还是应该强调在解决问题中搭建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平台”,并逐步将“学科课程”转型为“领域课程”呢?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辨与认真的实证,从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科实际出发寻找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合适的课程措施与教学策略。

真正合作,实属不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套丛书就是在为实现合作而架桥铺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一种合作,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牵手也是一种合作。一个人的精力是极有限的,他不可能事事通晓,也不可能样样亲身实践,要汲取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要善于利用他山之石去攻玉,要学会共享各种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合作还包括上下的协调。目前,一种“课程领导”的观念正在冲击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真正的合作是平等的互动关系,是新课程建设中的伙伴关系;那种“你工作我检查”、“你实验我评论”的做法,以及课程培训中的“一言堂”、“满堂灌”,都是反合作的表现。

只从一种理论、一杆标尺、一个模式来衡量,要求教师去划一地实施课程与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课程改革是开放的过程,我们探究的结论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不是永恒的,永恒的是实践。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学科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想活跃、举措新颖、策略多样。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课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作为支撑;新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而是一个不断内化积淀的长期过程;新课程的实践不是纸上谈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愿兵与生力军去冲锋陷阵。让我们为新课程的崛起鸣锣开道,重塑教师新形象,重筑课程新文化,进一步焕发课程改革的勃勃生机!

一年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语文。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人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2、激活了教师的激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方法。使用新教材前,有些教师十几年教同一本书,有些一辈子就教那一本书,对教材驾轻就熟,倒背如流,可以说有些老教师是不用备课就进入课堂的。虽说常教常新,但年年月月日日面对这样的老面孔,难免产生惰性。使用新教材后,由于教材编写思想、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师面对的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改变陈旧的思想,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教材中有许多精典的课文片断,教师就得范读,要范读,就得读准字音,读出情味。这对一部分老教师是一大考验,也促使老教师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修养。再如识字教学,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比较高,一篇课文要学会十几个字,有些要从一个字认识一类字,这就要讲究识字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创造出了(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2)儿歌识字法——如 “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5)字族识字法(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7)比较识字法。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该设计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让以学生独立识字取代教师分析的宗旨,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本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口语交际“该怎么办”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了三幅图。讲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王爷爷想给他一点酬劳,小明不肯要,但又无法拒绝,不知道该怎么办,让学生帮小明出个好主意。

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讲故事,自己读读、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教师指名回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通过多次叙述,了解人物的个性:小明主动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老爷爷过意不

去,一定要答谢。

然后安排同桌商议,根据故事的内容说说小明该怎么办,最后交流评议,表演故事。

1、交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真正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对学生说出的办法不表示肯定和否定,只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

2、评一评。谁说的办法好?为什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3、表演故事。把评议出的好办法作为小明想出的主意,放进故事里演一演。

在本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教师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听众,一个热情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主角真正的是学生,让学生在想象中获得自由的空间,表演起来情绪饱满,朝气蓬勃,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无拘无束。有的学生竟然想到了小明拿钱后怎样又偷偷地放在牛奶瓶下,或用一个储蓄罐积攒下来,买个礼物送给王爷爷;还有的学生认为小明应该高兴地拿到钱,买自己想买的玩具、糖果。我并不向学生交代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对每个学生的表演,我都给予了赞赏和鼓励,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想法的独特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从一年级起,就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我经常对自己说的话。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堂标准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开放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放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开放思路,启迪求异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突破思维定势,提倡求异思维,鼓励逆向思想。求异未必就是创新,但创新必须求异。创新教学在思维方法上更加重视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甚至“无中生有”,胡思乱想。学生带着求异思维去学习,一定会产生惊异、惊讶、惊醒地感觉,这正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不仅要怀疑问题本身,还要敢于怀疑“理所当然”的事物。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做敢于超越的、具有独创意识的世纪新人。

比如学习《太阳》一课,课末延伸拓展阶段,学生列举出太阳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突然一个学生提出太阳也有有害人类之处,要不然,夏天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买护肤防晒霜呢。这一说法无疑是对原有信息的新发展、新补充,有助于学生对太阳的全面认识。我鼓励学生展开议论,结果,学生例举出太阳活动会引发白猴、猩红热、流感等疾病、太阳大耀斑会干扰无线电通讯等事实。“那怎样才能让太阳多造福人类,少为害地球呢?”我的问题又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必须加强对太阳活动的预测、研究和预防,掌握太阳的活动规律,才能让太阳真正为人类服务。最后,我布置了了课外实践作业: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做几张卡片或制作一张手抄报。就这样,我以学生的求异为基础,延伸出新的信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二)打破定势,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灵自由”,就离不开对想象、联想活动的激发,想象对于习作,就像翅膀对于鸟,它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创造性。创新习作的主旋律的演奏者是学生,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教学中尽可能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放胆想象,就能发挥学生源源不断的创造性。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首先不是从零开始“培养”,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点,就是让学生“敢想”。

如在教学《雪猴》一文,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展开讨论,即从哪些方面看出雪猴和边防军人是好朋友。学生竟想出了多种形式来说明,有的用提纲式,有的用列表式,有的摘抄文中的重点词语,有的用小标题式。从中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创性,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单一性、狭隘性的框框。

(三)丰富情境,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敏锐洞察,直觉理解和整体判断,是种灵感的迸发和认识的顿悟,在创造思维的关键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可是直觉思维是非逻辑性的,我们很难用常规方法训练。要让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训练除了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外,与教师所设置的情境和提出的要求有密切的关系。

如教学《五彩池》第二段时,我们可以先通过干练而富有情感的课堂导语:“小时候,听奶奶说天上有五彩池„„人间也有五彩池,同学们想跟老师去神游一番吗?”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悬念,诱发了直觉。接着请学生听配乐朗读,创设问题情境:你听了有什么感受?从中发现五彩池的什么?教学第二段请学生边看录象边听朗读后汇报对本段有哪些印象?你同意作者五彩池神奇的说法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训练学生凭借直觉思维运用知识经验从感性的语言材料中迅速探测文章的整体,把握文章的本质,效果良好。

二、开放教学内容,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活化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能动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可以把第二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春风》、第二单元的《画》和第三单元的《春风吹》等三篇课文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之前,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找春天”让他们对春天景物有真实的感知。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诵读相关的补充读物。之后,可在学生中开展“写春天、画春景、唱春曲”等系列活动。这样组织教学,活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春天有较为全面的感受和深入认识。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系列活动中,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感受,把春天在他们的作品中创造性地展示出来。

(二)跨越课堂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靠课堂讲练,很难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上面,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纵横联系,内外结合,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活力,让课堂焕发生机。一是课内外结合。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访问亲友,搞清松鼠、啄木鸟、袋鼠、猴子等其他动物尾巴的用处,想象小壁虎向这些动物借尾巴的情景,仿照课文的段式练习说话等等。二是学科间联系。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课文,可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这样,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受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三是校内外沟通。如教师带学生外出参观、访问,开阔学生视野。利用现代媒体诸如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这样给学生创造多渠道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展,就必须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和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第三篇:生活就是课堂

生活就是课堂

这也是课堂生活中是课堂。只要你细心感悟,就会获得人生的真理。

大年三十的夜晚,我同家人们一起欢享的喜悦。这时,鞭炮的巨响撼动了整个大地,烟花的光彩映红了深蓝的夜幕。在人们欢呼之际,我却陷入了沉思:烟花在空中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图画,绘出了节日的美景;鞭炮声交织成一曲震耳欲聋的交响乐,奏出了喜庆的气氛。

但是,那画笔是一笔一笔画上去的,每一笔都是一束烟花用燃烧换来的绽放,都是无数火星用熄灭换来的闪光;那曲是一声一声奏出来的,每一声都是一挂鞭炮惊天动地的破碎,都是一枚小炮从被点燃走向随风飘落和过程。它们的生命固然短暂,但是它们在夜空中留下了最辉煌的一刻,在人的心里留下了闪光的永恒。我不禁想到了人生。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碌碌无为,成为了世界上真正的过客,有的人勤勤恳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一分精彩。哪怕这一分精彩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足以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在那一天,我获得了人生的一大真理,而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依旧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我是个恋旧的人,这在我的抽屉中就能看出来:旧书、旧文具簇拥在这个狭小的空,时而还有些针头线脑之类。不知为何,我总舍不得丢掉它们,好像我与它们之间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缘。但是,这些杂乱的旧物经常给我添了许多麻烦。于是,我终于下决心扔掉它们。抽屉一下子变得整齐了,我会随之学会了舍弃。当你犯了错误时,试着舍弃导致你悔恨的种种错误,舍弃因犯错而带来的自卑与羞辱;当你遭受挫折时,试着舍弃你的沮丧与绝望,才能产生坚强的信念支持你面对现实……,舍弃是艰难的,但是在舍弃下才能有新的开始,才能渐渐成熟起来。那一天,我又一次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获得新知;在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刷新生活。睁大你的双眼,让我们在浩瀚的课堂中,来探寻人生的真谛。

第四篇: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 课堂论文

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

李如意 1250048

管理学院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

关键词: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现状、避免方法、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发达、消费旺盛的当下,“吃什么”已是众多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问题食品事故频发、食品安全众人关注的情况下,食品话题更是一个涉及政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话题。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这不仅是人们生活理念所指,更是不断发展强大中华民族的基石。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2.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最近几年, 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法规。2000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3 周年总结会上, 农业部门将采取措施, 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对硫磷等5 种剧毒农药的登记;部分省市决定在农药用药高峰之际, 全面禁止在蔬菜区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然而, 在2001 年2 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农药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停止在专家呼吁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上了。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关注,因其具有明显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科技部“十五” 重大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显示,日前我国每人每日二恶因膳食摄入量为72.48pg,按体重折算成每日膳食摄入量为1.21pg/kgbw每月膳食摄入量为36.24pg/kgbw,这一污染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使用垃圾焚烧技术造成的污染

水平相当,也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暂定)的每月耐受摄入量70 pg/kgbw。

3.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近十年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显现出极大的生产和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和高额投资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生物安全所致的食品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用传统的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危险评价程序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的诸多困难,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4.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比1995年增加12.6%,达432万户,从业人员比1995年增加5%,达到门17万人。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8%,其中食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增加值的29.48%。食品行业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采用定牌加工(0EM)模式进行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他们以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做技术保证,不断开拓市场。但是,食品行业中达到GMP的企业所占的比重现还较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加工设备落后、卫生保证能力弱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食品行业特别是饮食业吸纳了大批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设施简陋、卫生知识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等,也给食品卫生带来隐患。5.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破坏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2002年9月发生在南京的特大鼠药投毒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03年因投毒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起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投毒的物质主要是剧毒急性鼠药(大多数为毒鼠强),高居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2003年全国共报告重大剧毒鼠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为9.2%。这类破坏活动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扰乱了社会的稳定团结。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自建国以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就致力于卫生队伍的建设,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拥有10万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队伍,但是,这与43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1117万人的食品从业人员相比,卫生监督资源显得十分有限。

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食品安全事故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

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

3.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

5.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

三、食用安全食品,保证健康生活

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以下问题: 1.2.3.4.5.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煮熟

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这五大要点是对消费者和食品制备及从业人员的建议,简单明了并能普遍应用,它告知我们在日常准备食物的过程中如何预防疾病。正确地处理食品对于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低下的人等高风险群体而言尤为重要。

四、结语

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体性发病,引起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也极易受到恐怖主义和犯罪分子的利用,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已提升到新世纪社会性、国际

性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食源性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带来不必要的死亡和经济负担。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突发事件屡屡发生,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事件;英国发生的疯牛病及猪瘟;日本发生的近万例的大肠杆菌O157的食物中毒事件均已严重威胁人群健康。

目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污染事件接二连三,新技术、新工艺带来新的危害致使世界范围内食品贸易纠纷不断,成为影响食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如英国的疯牛病仅禁止出口一项每年损失52亿美元,为杜绝疯牛病而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约300亿美元;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导致其生产的动物性食品被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食品的进口,据估计经济损失在13亿欧元。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使其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害,还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不仅使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下台,也使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垮台。

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01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全球100余个会员国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达成了一项《食品安全》决议。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并要求成员国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最大程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威胁。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问题。在总结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际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近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各个环节都要抓好;从政府到企业到消费者,人人都要明白,家家都要参与。近年来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事件的恶劣影响,使广大消费者至今仍心有余悸。因此,必须严厉打击破坏食品安全、危害人民健康的行为,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禇晓龙.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3.[2]林宁.饮食教育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意义[D].广西大学,2013.[3]王水含.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4]何谦谦.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审视[D].南京林业大学,2011.[5]刘雪婷.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6]李蓉.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团结,2007,01:28-31.[7]杜镶.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214-215.[8]刘兰兰.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0,6.[9]曾献东,罗双双,张晓敏.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观察.2009,11.[10]汤云,朱云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7.[11]王卫东.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做好食品安全工作[J].黑河学刊.2011,8.[12]谢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24.[13]张芳.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修正[J].东方法学.2009,2.[14]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39—45.

[15]王选平.论食品安全危害性与卫生监督[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41—144. [16]石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7,16(24):9一10.

[17]程建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16-

附:李如意,联系电话:***;邮箱:muc_liruyi@163.com

第五篇:对化学与生活课堂感悟

对化学与生活课堂感悟

通信一班

文琦

20104055023

从高中进入大学后,我几乎每天都在学习着各种新鲜的知识,选修了“化学与生活”这门 课,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生活中不知的与化学的联系。通过老师讲解,我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是紧密不分的,他在人类生活及社会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了解化学的知识,对生活也有好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如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犹豫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等等。它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有一些东西本来对我们很有益处,但是由于我们的饮食搭配问题可能使我们本来应该获得的营养物质都被抵消,最严重可能导致饮食中毒,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就拿我们都爱吃的巧克力来说吧,巧克力甜香的味道,润滑的口感深为人们所倾心,特别是吃黑巧克力还可有有益心脏健康,但如果吃黑巧克力时喝牛奶就将这种好处全部抵消。这是化学给我们的指导吧。其实不管在平时和朋友们的交谈中还是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化学知识在饮食中的应用,比如我就收集到下面这些小知识,蒸馒头是馒头发黄,可在锅中加入适量醋;炖骨头汤时加入醋帮助人体消化和调味,鸡蛋富含蛋白质,促进人体细胞再生,缓解黑眼圈,芝麻富含对眼球肌具有滋养作用的维生素E;花生营养对平衡膳食有很重要的作用。

“闻着臭,吃着香”臭豆腐是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闻着臭,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风味。

臭豆腐是用含水量较少的豆腐,然后接人毛霉菌种发酵。蛋白质分解后的含硫氨基酸还进一步分解,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有刺鼻的臭味,因而臭豆腐闻起来有服浓烈的臭味。又由于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得比较多,比较彻底,臭豆腐中就含有了大量的氨基酸。许多氨基酸都具有鲜美的味道,例如味精的成分就是一种氨基酸,叫麸氨酸。因此臭豆腐吃起来就无比的鲜美可口,芳香异常了。食盐——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 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而且还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2+,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化学教会了我们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化学知识上,跟重要的是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父母或亲朋好友逛街时,会知道怎样鉴别“羊毛织物“与”化学纤维”怎样鉴别真假碘盐;怎样存放家中的食用油不易引起酸败;家庭装修时怎样选购绿色材料;怎样平衡日常的膳食结构;食品中的防腐剂呵添加剂的利与弊等。

学习了化学与生活这门课,让我们课内所学,课外有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把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搬到了课堂中来吗,使课本知识鲜活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

对化学与生活课堂的建议:

1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研究; 2多学习有关生活的有趣,实用的化学知识; 3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下载生活与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与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扩展生活大课堂

    拓展生活大课堂 让学生爱上数学易 县 小 学 王 艳 卉 拓展生活大课堂 让学生爱上数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艳卉,是易县小学的一名教师。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

    生活即课堂

    生活即课堂 叶俊清 “老师,唐泽龙刚才在外面疯玩,都躺倒地上去了。”下午听完课,刚走进教室。几个孩子就像小麻雀似的到我身边告状。我一看,可不,他的额头上汗水正顺着脸颊往下......

    生活是大课堂

    《生活就是大课堂——父母就是好老师》 主讲:刘少廷 2010-01-01 国际、国内双认证的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广州市公安局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及心理行为训练中心......

    生活即课堂(范文大全)

    生活即课堂 ——《放飞蜻蜓》教学思考 南安市眉山中心小学叶天阳 【摘要】生活就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更加注重人文化的今天, 需要把更多的生活带入......

    生活也是课堂

    生活也是课堂 九(1) 蔡锦姿 夜深了,但我仍然反复难眠,想起今天那顿可口的饺子,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今天一早,当我还在被窝里时,老爸就奉了老妈的“圣旨”去买饺子材料,原来,今天......

    丰富生活课堂

    丰富生活课堂 彰显化学魅力 作者:ezsm 日期:2011-12-6 14:25:00 摘 要:构建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让思品课堂与生活“零距离”【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要求,使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实现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零距......

    有关生活的课堂作文(合集)

    有关生活的课堂作文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