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要点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概 述
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它是由若干元件和部件组成的并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位置随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位置量,且指令位置是随机变化的,并要求输出位置能够朝着减小直至消除位置偏差的方向,及时准确地跟随指令位置的变化。位置指令与被控量可以是直线位移或角位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位置随动系统。由于发展了力矩电机及高灵敏度测速机,使伺服系统实现了直接驱动,革除或减小了齿隙和弹性变形等非线性因素,并成功应用在雷达天线。伺服系统的精度主要决定于所用的测量元件的精度。此外,也可采取附加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精度,采用这种方案的伺服系统称为精测粗测系统或双通道系统。通过减速器与转轴啮合的测角线路称精读数通道,直接取自转轴的测角线路称粗读数通道。因此可根据这个特征将它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模拟式随动系统,另一类是数字式随动系统。本设计——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随动系统在雷达天线上的应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1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图
1.2 系统的结构组成
从图1-1可以看出本系统是一个电位器式位置随动系统,用来实现雷达天线的跟踪控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检测器、电压比较放大器、可逆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以上四部分是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在所采用的具体元件或装置上,可采用不同的位置检测器,直流或交流伺服机构等等。
现在对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
1、受控对象:雷达天线
2、被控量:角位置m。
3、干扰:主要是负载变化(f及TL)。
*
4、给定值:指令转角m。
*
5、传感器:由电位器测量m、m,并转化为U、U*。
6、比较计算:两电位器按电桥连接,完成减法运算U*Ue(偏差)。
7、控制器:放大器,比例控制。
8、执行器:直流电动机及减速箱。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1.3 工作原理
分三种情况考虑:
*1当两个电位器RP1和RP2的转轴位置一样时,给定角m与反馈角m相等,所以角差*mmm0,电位器输出电压U*U,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ct0,可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d0,电动机的转速n0,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2当转动手轮,使给定角m增大,m0,则U>U,Uct0,Ud0,电动机转速n>0,经减速器带动雷达天线转动,雷达天线通过机械机构带动电位器RP2的转轴,使m也增大。
*3给定角m减小,**,电动机就带动雷达天线超着缩小偏差的方向运动,只有当mmmm,偏差角m0,Uct0,Ud0,系统才会停止运动而处在新的稳定状态。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框图 由实物图可画出系统方框图,如下
图3-1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给定角m经电位器变成给定信号U*,被控量经电位器变成反馈信号U,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产生偏差信号e;偏差信号经放大器(电压比较放大器和可逆功率放大器)得到
*(直流伺服电动机)作用到雷达天线上,减小偏差,最终实现mUd,Ud通过执行机构m。这就是控制的整个过程。
2.1各部分传函及方块图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2.1.1 位置检测器
在控制系统中,单个电位器用作为信号变换装置,一对电位器可以组成误差检测器,空载时,单个电位器的电刷角位移(t)与输出电压u(t)的关系曲线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可以用直线近似,于是可得输出电压为
u(t)K0(t)
式中K0Emax,是电刷单位角位移对应的输出电压,称为电位器传递系数,其中E是电位器电源电压,max是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可求得电位器传递函数为
G(s)U(s)K0 (s)可以看出电位器的传递函数是一个常值,它取决于电源电压E和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max。电位器可用图2-1的方框图表示。
图2-1 电位器方框图
其中输入X(s)就是(s),输出C(s)就是U(s),G(s)就是K0。
用一对相同的电位器组成误差检测器时,其输出电压为
u(t)u1(t)u2(t)K0[1(t)2(t)]K0(t)
式中K0是单个电位器的传递系数;(t)1(t)2(t)是两个电位器电刷角位移之差。称为误差角。因此,误差角为输入时,误差检测器的传递函数与单个电位器传递函数相同,即为
G(s)U(s)K0 (s)2.2.2 电压比较放大器
电压比较放大器实际上是比较元件和一部分放大元件的组合,其职能是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据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并经过电压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将偏差信号放大。具体说来就是: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UctKct(U*U)
其中KctR1R0,又因U*Ue(偏差),所以上式可以写成UctKcte,对该式两边同时进行拉氏变换,可得电压比较运算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G(s)Uct(s)Kct E(s)从式子可以知道电压比较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也是一个常值。电压比较放大器可以用图2-2所示的方框图表示
E(s)G(s)Uct(s)
图2-2 电压比较器方框图
其中G(s)Kct。
2.2.3 可逆功率放大器
本设计用到的功率放大器由晶闸管或大功率晶体管组成功放电路,由它输出一个足以驱动电动机SM的电压和电流。分析可知,对该环节做近似处理,可得
UdKdUct
对式子两边同时做拉氏变换,得可逆功率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G(s)Ud(s)Kd Uct(s)用图2-3所示的方框图表示。
Uct(s)G(s)Ud(s)
图2-3 可逆功率放大器方框图
其中G(s)Kd。
2.2.4 执行机构
直流伺服电动机在控制系统中广泛用作执行机构,用来对被控对象的机械运动实现快速控制,通过简化处理后的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微分方程为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Tmdm(t)m(t)K1ud(t)K2M(t)dt式中M(t)可视为负载扰动转矩。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可分别求ud(t)到m(t)和M(t)到m(t)的传递函数,以便研究在ud(t)和M(t)分别作用下电动机转速m(t)的性能,将他们叠加后,便是电动机转速的响应特性。所以在不考虑负载扰动转矩的条件下,即M(t)0'时和在零初始条件下,即m(0)m(0)0时,对上式各项求拉氏变换,并令m(s)L[m(t)],Ud(s)L[ud(t)],则得s的代数方程为
(Tms1)m(s)K1Ud(s)
由传递函数的定义,于是有
G(s)m(s)K1 Ud(s)Tms1G(s)便是电枢电压ud(t)到m(t)的传递函数,Tm是系统的机电常数。
这可以用图2-4所示的方框图来表示
图2-4 直流伺服电动机方框图
其中G(s)K1。Tms12.2.5减速器
设减速器的速比为i,减速器的输入转速为n,而输出转速为n',则减速器的传递函数为
G(s)N'(s)Kg N(s)其中Kg1/i。
2.3系统的原理结构图
在不考虑干扰力矩的条件下,并适当的变换,就会得到雷达天线伺服控制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2所示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图3-2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结构图
*其中R(s)就是m(s),C(s)就是m(s),Kg1/i。
将方框图进行化简处理,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C(s)m(s)K *R(s)m(s)s(Tms1)其中KK0KctKdK1Kg。简化后的系统方框图如图3-3所示
图3-3 系统简化方框图
从实际考虑,我们知道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应该是响应速度尽可能快,即调节时间尽可能小,超调量尽可能小。
3.系统传递函数
本系统的设计要求是系统通过校正设计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无超调,且调节时间ts0.5s。因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K
s(Tms1)其中K为开环增益,Tm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时间常数。选取Tm0.1s的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由开环传递函数求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s)K/TmG(s)1G(s)s21sKTmTm由上式可以得到闭环特征方程为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s21Ks0 TmTm这是一个二阶系统,在没有校正设计前,取系统的阻尼比为0.5,代入Tm0.1,由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有
2n110 Tmn2K10K Tm计算得到n10rad/s。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K10(rad/s)2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K10 s(Tms1)s(0.1s1)这可以用系统的参数方框图表示,如图3-4所示
图3-4 系统参数方框图 系统性能分析
4.1系统稳态性能分析
可以看出1,是一型系统。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KplimG(s)H(s)
s0得到系统在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ess4.2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110
1limG(s)H(s)1Kps0对本系统而言,在没有校正设计时,0.5,可知系统是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分析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具体而言就是确定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因cos,于是求得阻尼角为
arccosarccos0.5/3
而阻尼振荡频率为
dn128.66(rad/s)
对欠阻尼二阶系统各性能指标进行近似计算,可得
1、延迟时间td:
td10.710.70.50.135
10n2、上升时间tr:
tr/30.24(s)d8.663、调节时间ts:
ts3.53.50.7(s)
0.510n4、超调量%:
%e/12100%16.3%
由这些计算出的动态性能指标可以知道,系统并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超调量%16.3%0,调节时间ts0.70.5。系统此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4-1所示
图4-1 系统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从对系统的动态分析和图4-1可以看出,如果该系统没有校正设计,则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进行校正设计。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校正设计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有三种校正方法,分别是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本系统的校正设计采用反馈校正。反馈校正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校正方式,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是:用反馈校正装置包围待校正系统中对动态性能改善有重大妨碍作用的某些环节,形成一个局部反馈回路(内回路),在局部反馈回路的开环幅值远大于1的条件下,局部反馈回路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反馈校正装置,而与被包围部分无关;适当选择校正装置的形式和参数,可以使系统的性能满足给定指标的要求。
本系统采用直流测速发电机作为校正装置,即采用测速反馈控制来实现校正。直流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为
G(s)U(s)Kt (s)或
G(s)U(s)Kts (s)将该校正环节加到原系统中,可以得到校正后的系统方框图,如图5-1所示
图5-1 校正后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方框图
画简后得到图5-2
图5-2 校正后系统方框图
由图5-2得到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G(s)K10 s(Tms1KKt)s(0.1s110Kt)进一步得到校正后的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s2(10100Kt)s1000
其中Kt为与测速发电机输出斜率有关的测速反馈系数,校正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反馈系数,以达到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
前面已经提到系统的设计要求是通过校正设计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无超调,且调节时间ts0.5s。我们知道对于二阶系统要想无超调量,则校正后阻尼比t1。而且本系统要求尽可能快的响应,所以取阻尼比t1。进而有2tn10100Kt,n2100,于是可以计算出
Kt0.1
由于
2s22nn(s1/T1)(s1/T2)
当阻尼比为1时,T1T2,所以得
2T1T21/n0.1(s)
根据过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近似计算,可得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td10.6t0.2t2n11.5tt210.60.20.18(s)
10trn11.510.35(s)10ts4.75T10.475(s)
调节时间ts0.4750.5,无超调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结
论
本设计是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伺服控制系统最初用于船舶的自动驾驶、火炮控制和指挥仪中,后来逐渐推广到很多领域,特别是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主要讨论的是雷达天线的跟踪问题。虽然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设计,好多环节都采用了理想化的处理,与实际条件还有一定的区别。要是进行物理设计,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从本质上说就的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对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进行了方案和主要元部件的选择。对系统的开环增益和静态误差进行了计算,对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了解了系统在没有进行校正设计时的动态性能,最后进行了校正设计并再次进行动态分析,使系统最终达到了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响应无超调,调节时间ts0.5s的设计要求。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体
会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也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使我们对自动控制原理的了解和理解更加深刻了,而且也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了解了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学习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的校正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会了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学会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会一些在课本中根本没有提及到的东西。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统一的能力,加强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让我接触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见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由于,自动控制原理适用于很多领域、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做本次设计的同时,也让我们接触、学习了许多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人的所学和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还望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参考文献
[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姚樵耕、俞文根.电气自动控制[M].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梅晓榕、兰朴森.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4] 陈夕松、汪木兰.过程控制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 孟浩、王芳.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全程辅导[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雷达位置伺服系统校正
班级: 0xx班 学号: xx
姓名: xx 指导老师: x老师
—2011.12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雷达位置伺服系统校正
一、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一)概 述
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它是由若干元件和部件组成的并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位置随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位置量,且指令位置是随机变化的,并要求输出位置能够朝着减小直至消除位置偏差的方向,及时准确地跟随指令位置的变化。位置指令与被控量可以是直线位移或角位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位置随动系统。由于发展了力矩电机及高灵敏度测速机,使伺服系统实现了直接驱动,革除或减小了齿隙和弹性变形等非线性因素,并成功应用在雷达天线。伺服系统的精度主要决定于所用的测量元件的精度。此外,也可采取附加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精度,采用这种方案的伺服系统称为精测粗测系统或双通道系统。通过减速器与转轴啮合的测角线路称精读数通道,直接取自转轴的测角线路称粗读数通道。因此可根据这个特征将它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模拟式随动系统,另一类是数字式随动系统。本设计——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随动系统在雷达天线上的应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图
(二)系统的组成
从图1-1可以看出本系统是一个电位器式位置随动系统,用来实现雷达天线的跟踪控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检测器、电压比较放大器、执行机构。以上部分是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在所采用的具体元件或装置上,可采用不同的位置检测器,直流或交流伺服机构等等。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现在对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
1、受控对象:雷达天线;
2、被测量:角位置m;
*
3、给定值:指令转角m;
4、传感器:由电位器测量m,并转化为U;
5、控制器:放大器,比例控制;
6、执行器:直流电动机及减速箱。
(三)工作原理
现在来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由图1-1可以看出,当输入一个指定角m经过指令信号电位计,将角位移转换为电位计的电压输出,电压经过计算机系统输出到运放的输入端,在经过电压放大器输出到电动机的两端。驱动雷达天线转动,当转动到指定位置m*,停止。
*m0,则反馈信号为0,不需要调整。如果mm如果m0。则经过反馈电位计将角位移信号转换为反馈电压输出,进行调整,只要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角度的差值,则就会有反馈电压信号的输出,直至输出的位置信号等于m*=m。
*同理可得:如果给定角m减小,则系统运动方向将和上述情况相反。
二、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主要元部件
(一)位置检测器
位置检测器作为测量元件,由指令信号电位计和反馈电位计组成位置(角度)检测器,两个电位器均由同一个直流电源US供电,这样可将位置直接转换成电量输出。
在控制系统中,单个电位器用作为信号变换装置,其输出与输入的函数关系为:
u(t)K0(t)
式中K0Emax,是电刷单位角位移对应的输出电压,称为电位器传递系数,其中E是电 2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位器电源电压,max是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并令U(s)L[u(t)],(s)L[(t)],可求得电位器传递函数为:
U(s)K0
G(s)(s)可以看出电位器的传递函数是一个常值,它取决于电源电压E和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max。电位器可用图2-1的方框图表示。
图2-1 电位器方框图
其中输入X(s)就是(s),输出C(s)就是U(s),G(s)就是K0。我们认为反馈电位计的传递函数与指令信号电位计的相同
在使用电位器时要注意负载效应。所谓负载效应就是指在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时所产生的影响。当电位器接负载时,一般负载阻抗比较大,所以可以将电位器视为线性元件,其输出电压与电刷角位移之间成线性关系。
(二)电压比较放大器
电压比较放大器由1A、2A组成,其中放大器1A仅仅起倒相的作用,2A则起电压比较和放大作用,其输出信号作为下一级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具备鉴别电压极性(正反相位)的能力。
电压比较放大器实际上是比较元件和一部分放大元件的组合,其职能是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据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并经过电压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将偏差信号放大。具体说来就是:
UctKct(UU)*
其中KctR1R0,又因U*Ue(偏差),所以上式可以写成UctKcte,对该式两边同时进行拉氏变换,可得电压比较运算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G(s)Uct(s)E(s)Kct
从式子可以知道电压比较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也是一个常值。电压比较放大器可以用图2-2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所示的方框图表示:
E(s)G(s)Uct(s)
图2-2 电压比较器方框图
其中G(s)Kct。
(三)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即执行元件,它的职能是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一般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控制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来,交流电动机在控制系统特别是调速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使直流电动机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但目前直流电动机在控制系统中仍占主要地位。对于调速范围不大,动态响应要求不高的系统,可以使用普通直流电动机。对于调速范围大,动态响应要求快的系统,特别是伺服系统(随动系统),则应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
直流伺服电动机是专门为控制系统特别是伺服系统设计和制造的一种电机。它的转子的机械运动受输入电信号控制作快速反应。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基本特征与普通直流电动机没有原则区别,但为了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在结构和性能上做了一些改进,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细长的电枢以便降低转动惯量,其惯量大约是普通直流电动机的1/31/2。
2、具有优良的换向性能,在大的峰值电流冲击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换向条件。
3、机械强度高,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力作用。
4、电刷一般都安排在几何中性面上,以确保正、反转特性对称。
本系统就是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SM作为带动负载运动的执行机构,系统中的雷达天线即为负载,电动机到负载之间通过减速器匹配。
直流伺服电动机在控制系统中广泛用作执行机构,用来对被控对象的机械运动实现快速控制,通过简化处理后的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微分方程为
Tmdm(t)dtm(t)K1ud(t)K2M(t)
式中M(t)可视为负载扰动转矩。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可分别求ud(t)到m(t)和M(t)到m(t)的传递函数,以便研究在ud(t)和M(t)分别作用下电动机转速m(t)的性能,将他们叠加后,便是电动机转速的响应特性。所以在不考虑负载扰动转矩的条件下,即M(t)0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时和在零初始条件下,即m(0)m(0)0时,对上式各项求拉氏变换,并令m(s)L[m(t)],Ud(s)L[ud(t)],则得s的代数方程为
(Tms1)m(s)K1Ud(s)
由传递函数的定义,于是有
G(s)m(s)Ud(s)K1Tms1
G(s)便是电枢电压ud(t)到m(t)的传递函数,Tm是系统的机电常数。
这可以用图2-4所示的方框图来表示
图2-4 直流伺服电动机方框图
其中G(s)K1Tms1。
设减速器的速比为i,减速器的输入转速为n,而输出转速为n',则减速器的传递函数为
G(s)N'(s)N(s)Kg
其中Kg1/i。
三、系统的开环增益的选择和系统的静态计算
系统的原理框图可简化成如图3-1所示
图3-1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给定角m经电位器变成给定信号U*,被控量经电位器变成反馈信号U,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产生偏差信号e;偏差信号经放大器(电压比较放大器)得到Ud,Ud通过执行
*机构(直流伺服电动机)作用到雷达天线上,减小偏差,最终实现mm。这就是控制的整个过程。,在不考虑干扰力矩的条件下,并适当的变换,就会得到雷达天线伺服控制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2所示:
图3-2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结构图
*(s),C(s)就是m(s),Kg1/i。其中R(s)就是m将方框图进行化简处理,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C(s)R(s)m(s)(s)*mKs(Tms1)
其中KK0KctKdK1Kg。简化后的系统方框图如图3-3所示:
Kw/(Tw*s+1)(s)k0UKm/(Tm*s+1)W(s)1/Is*(s)
图3-3 系统简化方框图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因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2K2S(10Tm5K)(10K)S
其中K为开环增益,Tm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时间常数。选取Tm0.1s的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机
这是一个二阶系统,在没有校正设计前,取系统的阻尼比为0.5,代入Tm0.1,由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有:
(s)=2K/(10Tm5K)S(10K)/(10Tm5K)S2
2Wn(10K)/(10Tm5K)Wn2K/(10Tm5K)2计算得到:K=4.4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0.38S0.63S2
这可以用系统的参数方框图表示,如图3-4所示:
R(s)0.38()s=2S0.63SC(s)B(s)
图3-4 系统参数方框图
可以看出1,是一型系统。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KplimG(s)H(s)s0
得到系统在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ess11limG(s)H(s)s011Kp0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四 系统的动态分析
(一)时域分析
在第三章选择了系统的开环增益,并进行了静态计算,知道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现在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任何一个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都由动态过程和稳态过程两部分组成,动态分析就是对动态过程的分析。动态过程又称过渡过程或瞬态过程,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由于实际控制系统具有惯性、摩擦以及其它一些原因,系统输出量不可能完全复现输入量的变化。动态过程除提供系统稳定性的信息外,还可以提供响应速度及阻尼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用动态性能描述。
对本系统而言,在没有校正设计时,0.5,可知系统是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分析具体而言就是确定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因cos,于是求得阻尼角为
arccosarccos0.5/3
而阻尼振荡频率为
dn120.54(rad/s)
对欠阻尼二阶系统各性能指标进行近似计算,可得
1、延迟时间td:
td10.76.45
n2、上升时间tr:
trd3.90(s)
3、调节时间ts:
ts3.511.30(s)
n4、超调量%:
%e/12100%16.3%
由这些计算出的动态性能指标可以知道,系统并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超调量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16.3%0,调节时间ts0.70.5。系统此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4-1所示
Step Response1.41.210.8Amplitude0.60.40.200246810Time(sec)1214161820
图4-1 系统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从对系统的动态分析和图4-1可以看出,如果该系统没有校正设计,则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进行校正设计
(二)频域分析 波特图如下:
Bode DiagramGm = Inf dB(at Inf rad/sec), Pm = 34.1 deg(at 0.561 rad/sec)50403020Magnitude(dB)Phase(deg)100-10-20-30-40-50-90-135-18010-210-110Frequency(rad/sec)0101
五 校正设计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有三种校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正方法,分别是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本系统的校正设计采用反馈校正。反馈校正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校正方式,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是:用反馈校正装置包围待校正系统中对动态性能改善有重大妨碍作用的某些环节,形成一个局部反馈回路(内回路),在局部反馈回路的开环幅值远大于1的条件下,局部反馈回路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反馈校正装置,而与被包围部分无关;适当选择校正装置的形式和参数,可以使系统的性能满足给定指标的要求。
本系统采用直流测速发电机作为校正装置,即采用测速反馈控制来实现校正。直流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为
G(s)U(s)(s)Kt
或
G(s)U(s)Kts
(s)将该校正环节加到原系统中,可以得到校正后的系统方框图,如图5-1所示
K(s)(Tw*s+1)/Kwk1k0UKm/(Tm*s+1)W(s)1/Is*(s)
图5-1 校正后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方框图
画简后得到图5-2
图5-2 校正后系统方框图
由图5-2得到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
(s)=*44K1/5(22K1)S[(5022K)/5(22K1)]S2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由于题目要求Kv5 即:44K1/5(22K1)5
K1是在主前向通路上的开环放大倍数,为了方便我们假设其值为1.44/5(22K1)5
解得:K0.038 取K0.01
(s)*7.2S8.2S2
2Wn8.2Wn7.22
1.52Wn2.7
从实际考虑,我们知道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应该是响应速度尽可能快,即调节时间尽可能小,超调量尽可能小。
本系统的设计要求是系统通过校正设计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无超调。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td10.6t0.2t2n0.85
tr11.5tt2n2.07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Step Response10.90.80.70.6Amplitude0.50.40.30.20.10012345Time(sec)678910
均满足题目要求: 波特图:
Bode DiagramGm = Inf dB(at Inf rad/sec), Pm = 83.9 deg(at 0.873 rad/sec)40200Magnitude(dB)Phase(deg)-20-40-60-80-100-90-120-150-18010-1100101102103Frequency(rad/sec)
六、校正结论
本设计是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伺服控制系统最初用于船舶的自动驾驶、火炮控制和指挥仪中,后来逐渐推广到很多领域,特别是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主要讨论的是雷达天线的跟踪问题。虽然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设计,好多环节都采用了理想化的处理,与实际条件还有一定的区别。要是进行物理设计,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从本质上说就的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对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进行了方案和主要元部件的选择。对系统的开环增益和静态误差进行了计算,自 动 控 制 原 理 课 程 设 计
对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了解了系统在没有进行校正设计时的动态性能,最后进行了校正设计并再次进行动态分析,使系统最终达到了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响应无超调,调节时间ts0.5s的设计要求。
七、设计体会
我们组进过了两次大的讨论,第一次是我们确定了该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在两个反馈的作用上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在第二个反馈的作用上我一直不是很理解,知道我们求出传递函数,才明白,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分组分工,我组要是负责matlab部分,其实之前对matlab不是很熟悉,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自动控制原理书本上的实例进行对比参考能够基本完成系统校正的实现,在之前的调试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计算和参数的选取。第二次讨论我们是对各部分的综合,能够完整的了解该系统以及校正后的系统实现的功能。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也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课程学习中我第五章和第六章学的不是很好,这次设计师一次完整的复习,在课程设计中也让我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步学习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的校正等方面的知识。学会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会一些在课本中根本没有提及到的东西。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统一的能力,加强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自动控制原理适用于很多领域、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做本次设计的同时,也让我接触、学习了许多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当然在此过程中很多不懂得地方都有同学们的帮组,最终能够了解其功能,实现校正。
参考文献
[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姚樵耕、俞文根.电气自动控制[M].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梅晓榕、兰朴森.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4] 陈夕松、汪木兰.过程控制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 孟浩、王芳.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全程辅导[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雷达阵列天线介绍
■开课目的
“阵列天线分析与综合”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磁场与微波通信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阵列天线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与综合方法,掌握单脉冲阵列、相控阵扫描天线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阵列天线的优化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天线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要求
● 约有五次作业 ● 考核
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作业,出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占80%(一页纸开卷)
雷达阵列天线简介
1、“AN/SPY—1”S波段相控阵雷达
是海军“宙斯盾”(Aegis)武器系统中的一部分,由RCA公司研制。它有四个相控阵孔径,提供前方半空间很大的覆盖范围。
接收时它使用带68个子阵的馈电系统,每个子阵包含64个波导辐射器,总共有68×64=4352个单元。
发射时,子阵成对组合,形成32个子阵,每个子阵128个单元,总共32×128=4096辐射单元。
移相器为5位二进制铁氧体移相器,直接向波导辐射器馈电。为了避免相位量化误差引起的高副瓣电平,后来移相器改为7位二进制移相器,合成的相控阵由强制馈电功分网络馈电,辐射单元也改为4350个,单脉冲的和、差波瓣及发射波束均按最佳化设计。
AN/SPY—1天线正在进行近场测试(RCA公司电子系统部提供)目前该系统安装在导弹巡洋舰上
导弹巡洋舰上的AN/SPY—1系统
2、爱国者(PATRIOT)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是Raytheon公司为陆军研制的一种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其天线系统使用光学馈电的透镜阵列形式。和差波瓣分别通过单脉冲馈源达到最佳。孔径呈圆形,包含大约5000个单元,采用4位二进制铁氧体移相器和波导型辐射器单元。它安装在车辆上,并可平叠以便于运输。
爱国者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天线(Raytheon公司提供)
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AWACS)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超低副瓣的作战雷达天线是由西屋电气公司为AWACS系统研制的。它取得成功后,便有很多产品紧随其后,而且常常得到比规定的副瓣电平还要低的副瓣。AWACS雷达天线是波导窄边缝隙阵列,有4000多个缝隙单元。该系统可用于空中监视的预警机,如下图所示。它在可一起转动的圆形天线罩内做机械旋转,在垂直面上用28个铁氧体精密移相器实现相控扫描。
AWACS预警机雷达天线波导窄边缝隙阵列(西屋公司提供)
4、电子捷变雷达
西屋电气公司以前为机载应用研制了这种X波段相控阵雷达。后来此系统演化为B1-B轰炸机上的AN/APQ—164雷达,如下图所示。该图显示正在装配的这种雷达天线,它有1526个圆波导口辐射单元,组成的阵列为椭圆形孔径,每个单元都带有可逆铁氧体移相器,可以实现空间二维扫描。该系统有形成波束变化的灵活性,其口径相位的变化可以实现尖锐的笔形波束、余割平方波束、垂直扇形波束。极化可从垂直极化改变为圆极化。这是通过每个单元的可开关的法拉第旋转器结合铁氧体/4薄片来实现。天馈系统还包括故障定位和隔离系统,还有检测、校验系统,这可通过合成信号的变化来确定合适的相位分布(校正馈电系统的误差),检验激励幅度,并检查极化分集的功能。
正在装配的AN/APQ—164相控阵雷达天线(西屋公司提供)
5、多功能电扫描自适应雷达(MESAR)
这是一部具有挑战性的S波段固态相控阵雷达,它由英国海军部研究中心和Plessey雷达公司共同研制。阵面为1.8m×1.8m孔径,共有918个波导型辐射单元,如下图所示。采用4位二进制移相器,功率放大器为分立器件,有22%的带宽,2W输出功率。接收时信号在模块中被前置放大和移相,并在波束形成器中聚集成16个子阵,每一子阵都有各自的接收机,这些接收机的输出用8位A/D转换器数字化,提供强大的自适应置零能力。
MESAR固态相控阵雷达天线(Plessey公司提供)
6、AN/TPS-70多波束阵列雷达
这是一种不用移相器相控扫描的低副瓣阵列,在方位上为低副瓣波束并采用机械旋转扫描,在俯仰面上实现多个波束以覆盖空间较大的范围。天线使用36根水平波导管,每根波导管上有94个缝隙以形成主瓣宽度为1.6o的方位窄波束。在俯仰面上,发射时激励22根波导管,产生20o的俯仰波束,该波束为赋形波束,低仰角时的增益高,高仰角时的增益低;接收时来自全部36根波导的能量结合在一起产生6个同时波束以覆盖0~20o的仰角范围。6个波束的仰角宽度从最低波束的2.3o变化到6o。这6个波束均有自己的接收机,通过比较这些波束中的能量可提供仰角的单脉冲信息。
同时多波束的优点是,在强杂波环境中它能提供实现信号处理功能所需的时间。该雷达可运输。其作用距离240英里,有3MW的峰值功率和5KW的平均功率。该雷达及其改型已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AN/TPS-70多波束阵列雷达天线(西屋公司提供)
7、AN/TPQ-37武器定位雷达
又称火力搜索雷达,为美军陆军装备,由休斯(Hughes)飞机公司研制。用来探测炮弹弹道,并反向寻找其发射点。该雷达使用有限扫描相控阵,它能在方位上提供宽扫描角,在仰角上提供有限的扫描角,有限扫描范围将大大减少移相器数目。系统只使用360个二极管移相器,每个移相器控制阵列垂直线上的6个辐射单元。其峰值功率为4KW,平均功率为165W。
该雷达为单脉冲体制,其馈电网络可形成和波束、方位差波束和俯仰差波束,馈电网络由空气带状线和波导功分器组成。天线尺寸8×12×2(ft)3。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装备了数十套这种雷达。
AN/TPQ-37武器定位雷达(Hughes公司提供)
8、铺路爪(Pave Paes)雷达
该雷达由Raytheon公司研制。它用于提供弹道导弹的预警,也可实现对卫星的跟踪,它是超高频(UHF)固态相控阵雷达。一套系统包含孔径相互倾斜120o的两部雷达,可提供240o的总观察范围,它可检测到3000英里处的10m2的目标。
铺路爪超高频固态相控阵雷达天线(Raytheon公司提供)
9、丹麦眼镜蛇(Cobra Dane)雷达
是Raytheon公司研制的一部庞大的L波段相控阵雷达,它是为收集国外洲际导弹试验情报而研制和部署的,其雷达天线如下图所示。它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性,它是一种稀疏阵列,直径为95ft,共有34768个单元,其中15360个单元是有源单元,其余是无源单元。有源单元分成96个子阵,每个子阵有160个辐射器。发射时由行波管馈电,加到天线上的总峰值功率为15.4MW,其频带宽度为200MHz,有2.5ft的距离分辨能力,以探测目标的尺寸和形状。
丹麦眼镜蛇L波段相控阵雷达天线(Raytheon公司提供)
10、“朱迪”眼镜蛇雷达
是一种独特的大型相控阵雷达,由Raytheon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用以收集国外弹道导弹实验的数据。他安装在美国舰船“膫望岛”的转台上,如下图所示。阵列直径为22.5ft,包含12288个单元,由16个行波管馈电
美国舰船“膫望岛”上的“朱迪”眼镜蛇大型可旋转相控阵雷达天线
(Raytheon公司提供)
11、空中预警机雷达
又叫机载搜索雷达。最初是为远程侦察机探测舰艇研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海军研制了几种机载预警雷达,用来探测舰艇雷达天线探测不到的低空飞行的飞机。在增大对空、对海面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方面,机载雷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海面上高度为100ft的天线,其雷达视线距离只有12英里,而高度为10000ft的飞机,雷达视线距离为123英里。
日本神风突击队的袭击造成美国多艘哨舰的损失,激发了机载预警雷达的设想,后来这种系统发展成为一种用于洲际防空的边界预警巡逻机。
下图为航空母舰的舰载E-2C预警机。
E-2C预警机 12、3D雷达概念
又叫三坐标雷达,这种雷达可同时测量目标的3个基本位置坐标(距离,方位和仰角)。3D雷达是一种警戒雷达,其天线在方位上机械旋转,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在仰角上扫描一个或多个波束,或者通过邻接的固定仰角波束来获得目标的仰角。
按照怎样形成仰角波束和怎样在仰角上的扫描波束,3D雷达可分为堆积多波束雷达,频扫雷达、相扫雷达,机械扫描雷达和数字波束形成雷达。
13、S713Martello堆积多波束3D雷达
它是L波段可移动的包含8个波束的堆积多波束雷达,如下图所示。其平面阵列高10.6m,宽6.1m,共有60行,每行32个辐射单元,装有60个接收机用以把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方位波束宽度为2.8o,机械旋转,转速为3圈/秒。仰角上,发射时为余割平方方向图,覆盖范围30 o,接收时形成并处理8个堆积窄波束。发射峰值功率为3MW,平均功率8KW。这种雷达为警戒雷达。对100英里处的小型战斗机,其测高精度达1000ft(约300m)。
S713Martello堆积多波束3D雷达(Marconi公司提供)
14、AN/SPS-52C频扫3D雷达
频率扫描雷达是指天线辐射波束指向随频率改变而改变的雷达。应用于空中监视任务的3D雷达技术之一是频率扫描。频扫阵列是利用一段波导传输线的相位频率相关特性来扫描笔形波束。馈电波导在阵列的一侧折叠成蛇形状,对波导行波阵进行耦合馈电,如下图所示。改变发射或接收频率在口径上产生不同的相位变化剃度,从而使天线辐射波束指向发射偏转。实际应用的频扫阵列天线如下图所示的AN/SPS-52C雷达天线。
频扫雷达的测量精度比不上堆积多波束雷达和相扫单脉冲雷达。其原因之一是为了控制波束指向需要改变系统工作频率,从而导致目标回波幅度的波动,降低了多波束目标回波中可用的目标角度信息的质量。
具有蛇形波导馈电的波导窄变缝隙阵列及AN/SPS-52C舰载频扫3D雷达
(Hughes公司提供)
15、AN/FPS-117相扫3D雷达
方位上采用机械旋转扫描,仰角上采用相控扫描来进行目标的三坐标定位,是3D雷达测高技术中最为灵活的雷达。可以和相扫阵列一起使用的测高技术包括各种相参同时波束转换技术(单脉冲、和相位干涉等),以及幅度比较顺序波束转换技术。相控阵雷达在当今武器市场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要归因于目标和环境的威胁不断地升级和变化。
AN/FPS-117固定站固态相扫3D雷达(通用电气公司提供)AN/FPS-117是典型的S波段相扫3D雷达,如上图所示。其天线为平面阵列,共有44行带状线馈电的水平振子,每行有30个单元。44行中的每一行包含它自己的固态收发组件。该收发组件由峰值功率为1KW的固态发射机、集成电源、低噪声接收机、移相器、收发开关和逻辑控制单元组成,且全部安装在天线上。平面阵列的馈源结构在接收时可产生双轴单脉冲波束集,即一个和波束与两个差波束。一个附加的列馈为最低角波束位置提供了特殊的低仰角测高能力。馈源产生一对和波束被小心地放置在某仰角上并作为单脉冲对其进行处理,采用此技术使多路径的影响为最小。
16、其他雷达天线
波导宽壁纵缝阵
低副瓣的波导窄壁斜缝阵(机载预警雷达天线)
机载雷达天线及馈电网络
机场监视雷达天线及馈电网络形式
圆环阵列天线
多普勒角度扫描缝隙阵列
圆柱形频率扫描阵列
俯视图
A方向侧视图
B方向侧视图
圆锥共形阵列(单元为直缝、斜缝和横缝)
俯视图
A方向侧视图
B方向侧视图
圆锥共形阵列(单元为“十”字缝)
弹头锥体上的“十”字缝隙阵,及单元形式
球形开关阵列
双极化C波段微带贴片天线
八木天线阵列
对称振子天线阵列
第四篇:伺服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总结
问题6
6.1、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何客观评价?
伺服运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每节课一个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总体上是我们对电机以及伺服运动控制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由于本科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电机以及相关的课程,这门课使我对电机有了相关的了解,课堂上的入门学习以及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的补充学习,让我觉得上了这门课之后受益匪浅。我的建议是每一章学习后,都要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点总结,一则让其掌握本章学习的知识框架,二是帮助我们回顾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6.2、结合自身研究的课题,谈谈对《伺服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的建议。
本人研究的课题是全自动麻将机的设计,其中涉及到图像处理的各种算法以及多电机的协调控制,目前正处于电机的选型阶段,这门课的对于各种电机的介绍让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电机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场合,为课题中电机的选型提供了理论上的帮助。
6.3、请针对某一章节具体内容谈一下学习感受
通过对步进电机伺服系统这一章的学习,我将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步进电机作为一种开环控制的系统,和现代数字控制技术有着本质的联系。在目前国内的数字控制系统中,步进电机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的出现,交流伺服电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为了适应数字控制的发展趋势,运动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步进电机或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执行电动机。虽然两者在控制方式上相似(脉冲串和方向信号),但在使用性能和应用场合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就二者的使用性能作一比较。
一、控制精度不同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 1.8°、0.9°,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 °、0.36°。也有一些高性能的步进电机通过细分后步距角更小。如三洋公司(SANYO DENKI)生产的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其步距角可通过拨码开关设置为1.8°、0.9°、0.72°、0.36°、0.18°、0.09°、0.072°、0.036°,兼容了两相和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由电机轴后端的旋转编码器保证。以三洋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为例,对于带标准2000线编码器的电机而言,由于驱动器内部采用了四倍频技术,其脉冲当量为360°/8000=0.045°。对于带17位编码器的电
机而言,驱动器每接收131072个脉冲电机转一圈,即其脉冲当量为360°/131072=0.0027466°,是步距角为1.8°的步进电机的脉冲当量的1/655。
二、低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振动频率与负载情况和驱动器性能有关,一般认为振动频率为电机空载起跳频率的一半。这种由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低频振动现象对于机器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当步进电机工作在低速时,一般应采用阻尼技术来克服低频振动现象,比如在电机上加阻尼器,或驱动器上采用细分技术等。交流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共振抑制功能,可涵盖机械的刚性不足,并且系统内部具有频率解析机能(FFT),可检测出机械的共振点,便于系统调整。
三、矩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随转速升高而下降,且在较高转速时会急剧下降,所以其最高工作转速一般在300~600RPM。交流伺服电机为恒力矩输出,即在其额定转速(一般为2000RPM或3000RPM)以内,都能输出额定转矩,在额定转速以上为恒功率输出。
四、过载能力不同
步进电机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交流伺服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以三洋交流伺服系统为例,它具有速度过载和转矩过载能力。其最大转矩为额定转矩的二到三倍,可用于克服惯性负载在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步进电机因为没有这种过载能力,在选型时为了克服这种惯性力矩,往往需要选取较大转矩的电机,而机器在正常工作期间又不需要那么大的转矩,便出现了力矩浪费的现象。
四、运行性能不同
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的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的现象,所以为保证其控制精度,应处理好升、降速问题。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为闭环控制,驱动器可直接对电机编码器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内部构成位置环和速度环,一般不会出现步进电机的丢步或过冲的现象,控制性能更为可靠。
六、速度响应性能不同
步进电机从静止加速到工作转速(一般为每分钟几百转)需要200~400毫秒。交流伺服系统的加速性能较好,以山洋400W交流伺服电机为例,从静止加速到其额定转速3000RPM仅需几毫秒,可用于要求快速启停的控制场
合。
综上所述,交流伺服系统在许多性能方面都优于步进电机。但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也经常用步进电机来做执行电动机。所以,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控制要求、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选用适当的控制电机。
第五篇:论文 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Xx(鲁东大学 物理学院 09级物理一班 2xxxxxxxxxxxx)
摘要:本文应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以及平面衍射光栅原理简要的分析了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并简要说明了实际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最后举例说明了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应用。
关键词:相控阵;相位差;天线;
PHased array radar antenna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
LuHan
(Lu dong university Physics institute 09 level physics class20092312579)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d the huygensI型SAR天线为集中馈电的相控阵(下图)。它工作于C频段,峰值功率为5000W的波导窄片缝隙相控阵天线孔径面积为15m×1.5m, 质量300kg。方位方向上32个数字式铁氧体移相器可灵活地改变天线的波束指向和形状,使RadarsatП的天线阵面采用了T/R组件是一部接受和发射双通道,幅度和相位皆能数字控制的多极化、超分辨成像的固态游园【2】 相控阵微带天线。
Radarsat-I 的天线阵面
五、结束语
相控阵雷达是当今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影响了当今新军事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立在物理基石上的相控阵雷达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在未来,不论是军事斗争上还是民用事业上,相控阵雷达必定会发挥它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参考文献:
【1】相控阵雷达技术 张光义、赵玉洁 编著
【2】相控阵雷达天线 束咸荣、何炳发、高铁 著
【3】光学教程 第四版 姚启钧 原著 华东师大光学教材编写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