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终生难忘的7堂课

时间:2019-05-14 07: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鲁克:终生难忘的7堂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鲁克:终生难忘的7堂课》。

第一篇:德鲁克:终生难忘的7堂课

德鲁克:终生难忘的7堂课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媒体对他的最恰当评价是:“在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一个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在商界,包括杰克.韦尔奇在内的众多杰出经理人对其理论积极履践,这恰好符合德鲁克的理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

在中国,德鲁克所面临的局面更为尴尬:他是国内最被广泛认知的管理学家,也不乏为其学说鼓吹之徒,但由于文字中正,与时下浮华风气不符,没有《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等畅销作品中常见的成功企业所需条件的罗列,在管理学风靡中国的今天,德鲁克的思想反而被埋没了。在这个基础上,来听听德鲁克的中国经济箴言: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相当小,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制造而非创新。因此,中国公司的多数领导人,若想抵御尚未来临的严酷挑战,必须首先锤炼对公司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认识。

关于德鲁克的论著,这里不作太多介绍,以下转载内容,更多是从个人提升角度,德鲁克给我们上的七堂课:

1995年在与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对话时,德鲁克说:在我的生命中有7堂课,他们教育我怎样保持高效、持续成长、应对变化、打破常规、超越过去。

第一堂课:追求完美。1927年,18岁的德鲁克离开家乡奥地利来到德国的汉堡当学徒,同时也在汉堡大学学法律,不过,在那个年代,德鲁克读大学基本上是不用去听课的。德鲁克说,在1927年那个古老的年代,获得大学文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交一点学费和在考试的时候露个面。

但是,那个古老的年代,汉堡的青年旅社、城市图书馆以及汉堡歌剧院却是对大学生免费开放的。德鲁克的第一堂课——音乐课也是受益于当时德国汉堡的这一制度,如果没有对于大学生免费的制度,当时一边做学徒一边读大学的德鲁克是不可能每周都去听歌剧的。

德鲁克听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出歌剧《福斯塔夫》。是晚,他完全为这出歌剧所震撼。当年威尔第已是80高龄的老人了,他的一段话:“在一辈子的音乐家生涯中,我努力追求完美,可惜一直失之交臂。我有责任要再试一次。”这在德鲁克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德鲁克一生写了40多本书。当别人问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他总是微笑回答:下一本。

第二堂课:上帝看得见。古希腊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被委任为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制作雕像,但当菲狄亚斯向雅典市府索取薪酬时,会计刁难菲狄亚斯说:“你所做的雕像都是站在神庙的屋顶,并且神庙又是建在高高的山上,所有的人只能看到雕像的前面,而看不到雕像的背后,我只能付给你雕像前面的费用,而雕像的背后由于大家都看不到,所以我不能付给你那些钱。”

“你错了,”菲狄亚斯反驳说“上帝看得见。” 一语惊醒梦中人,菲狄亚斯的“上帝看得见”这句话成为德鲁克的座右铭,人们要不断追求完美,因为上帝会知道一切的。德鲁克过了80多岁之后,仍旧在构思、创作新的作品,努力做到更加完美,因为上帝在看着德鲁克。

第三堂课:终生学习。1929年11月19日,德鲁克刚刚迎来自己的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有一件喜事也同时落在他的头上,那就是德鲁克被汉堡最大一家报社录用,当了财经和外事报道的记者。

报社的工作时效性很强,早上六点钟开始工作,下午两点十五分就发稿,然后将成型的版本交给印刷厂印刷。在报社工作期间,德鲁克学会了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的方法。之后的将近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德鲁克每个三至四年就会选择一门新的学科做研究,有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的艺术、经济学等等包罗万象。

他对日本绘画甚为着迷,亦有深入研究,并曾写出专著《画笔的冒险:日本绘画》并在克莱蒙特大学帕蒙纳学院讲授了10年的东方艺术课。确实,一个管理学家,讲授东方艺术课,听起来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一想的确是德鲁克的成功之处。

德鲁克说:“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给我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也强迫我接受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因为我所学过的每门新学科,都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德鲁克就是这样一个跨界的飞行者,而且飞出了高度和广度。

第四堂课:定期检讨。22岁的时候,德鲁克已经是报社的三个总编助理之一了。当时的总编大约50多岁,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和半年过后这样两个时间段里,总编都会花费一天半的时间来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省,从总结成绩开始,然后找到做得不够的地方,找出可以加以改进的地方。在会议的最后两个小时里要拿出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要集中力量解决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团队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什么新的东西?一周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向总编交一个计划报告。

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鲁克花了18个月的时间研究美国通用汽车,并且写出了《公司的概念》一书。这个时候,德鲁克想到了总编辑曾经给他讲过的反省课。此后,每年夏天,德鲁克都会抽出两周的时间,来回顾和反省过去的一年。看看那些地方还可能做得更好,哪些地方应该做而没有做,那些地方没有做好。然后,在提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德鲁克的这一反省的习惯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生命的结束为止,跨越60年。

第五堂课:高人指点。1933年,奥地利人德鲁克从德国的汉堡来到英国的伦敦,在一家小型的私人银行做经济师并兼任合伙人的执行秘书。在这里工作了大约三个月之后,银行的创始人找德鲁克谈话了:“你现在已经从原来的经济分析师提升为执行秘书,可是就仍然干的是经济分析师的活,到底执行秘书应该干什么?怎么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执行秘书?很显然你没有做到。”

一开始德鲁克还接受不了,感到很恼火,慢慢地德鲁克意识到创始人是对的。也就是从那以后,德鲁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工作风格。此后,每当担任一个新的职务时,德鲁克都会问自己,“为了在新的岗位上提升效率,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德鲁克发现,他一生中变化了无数的职位和岗位,但每一次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德鲁克总结自己做管理咨询50多年来的经验发现,在所有的组织中,那些被提拔起来的,担任新岗位的干将,没有几个人能够成功的。为数不少的人彻底失败,大多数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寥寥可数。

原因就在于他们往往是“新瓶装旧酒”,“以不变应万变”,慢慢地就变得平庸了。德鲁克说,没有人能够自己发现这些不足,一定需要有高人指点迷津。

第六堂课:反馈比较。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大约到了1945年的时候,德鲁克选修了三年的课程研修欧洲现代史,尤其是15世纪和16世纪。德鲁克发现,有两个欧洲机制成为推动欧洲发展的动力,一个是南方天主教的耶稣会,一个是北方新教的加尔文教会。两者的成功都归为同一个因素:目标和结果比对的学习方法。

每当一个牧师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做某一项决策的时候,他们都会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写出来,9个月之后,他们会把实际的结果和原先的期待做比对,看看那些地方做得好,优势是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要改那些习惯?那些是没有做好的地方,那些是不擅长的地方? 发现这种目标与结果的比对方法之后,半个世纪以来德鲁克都是这么做的。德鲁克说,因为这样可以显示出什么地方需要提高、完善,最后也显示出一个人不能做什么,因此以后就不要逞强。知道个人的优势所在,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里——所有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所在。”

第七堂课:熊彼特的启示。经济学家熊彼特生前是德鲁克父亲的好友,早在1902年德鲁克的父亲一面是奥地利财政部的公务员,同时也在大学里讲授有关经济学的课程,而19岁的熊彼特就是听课的学生。在德鲁克父亲的印象中,熊彼特精力旺盛、傲慢自大、生硬粗暴、不可一世。

1950年1月3日,父亲带着德鲁克拜访了重病中的熊彼特,这时的熊彼特已经是一个66岁的老人,他对德鲁克的父亲说:“我现在已经明白,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是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能够别人的生命带来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有什么稀罕之处。”

要知道,熊彼特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看待人生的。德鲁克的父亲记得熊彼特在30岁的时候,风华正茂,刚刚发表了两部著作,其中就有《经济发展理论》。当时,熊彼特夸下海口说,他最想让人记住的是“欧洲漂亮女人最伟大的情人,欧洲最伟大的骑士——也许还是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五天之后,也就是1950年1月8日,熊彼特离开了人世,终年66岁。

德鲁克永远不会忘记熊彼特和父亲的那次对话,他从中得到了三点启发:

一、人必须自问,希望他人在自己身后记住他什么;

二、人应该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三、能让他人的生命有所不同,是件值得后人记住的事。

第二篇:让我终生难忘的7堂课

德鲁克:让我终生难忘的7堂课

在中国,德鲁克所面临的局面更为尴尬:他是国内最被广泛认知的管理学家,也不乏为其学说鼓吹之徒,但由于文字中正,与时下浮华风气不符,没有《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等畅销作品中常见的成功企业所需条件的罗列,在管理学风靡中国的今天,德鲁克的思想反而被埋没了。

在这个基础上,来听听德鲁克的中国经济箴言: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相当小,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制造而非创新。因此,中国公司的多数领导人,若想抵御尚未来临的严酷挑战,必须首先锤炼对公司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认识。

关于德鲁克的论著,这里不作太多介绍,以下内容摘编自《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1995年德鲁克在与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对话时,德鲁克说:在我的生命中有7堂课,他们教育我怎样保持高效、持续成长、应对变化、打破常规、超越过去。这些文字更多是从个人提升角度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今天听来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请看德鲁克给我们上的七堂课。第一堂课:追求完美

1927年,18岁的德鲁克离开家乡奥地利来到德国的汉堡当学徒,同时也在汉堡大学学法律,不过,在那个年代,德鲁克读大学基本上是不用去听课的。德鲁克说,在1927年那个古老的年代,获得大学文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交一点学费和在考试的时候露个面。

但是,那个古老的年代,汉堡的青年旅社、城市图书馆以及汉堡歌剧院却是对大学生免费开放的。德鲁克的第一堂课——音乐课也是受益于当时德国汉堡的这一制度,如果没有对于大学生免费的制度,当时一边做学徒一边读大学的德鲁克是不可能每周都去听歌剧的。

德鲁克听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出歌剧《福斯塔夫》。是晚,他完全为这出歌剧所震撼。当年威尔第已是80高龄的老人了,他的一段话:“在一辈子的音乐家生涯中,我努力追求完美,可惜一直失之交臂。我有责任要再试一次。”这在德鲁克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德鲁克一生写了40多本书。当别人问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他总是微笑回答:下一本。第二堂课:上帝看得见

古希腊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被委任为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制作雕像,但当菲狄亚斯向雅典市府索取薪酬时,会计刁难菲狄亚斯说:“你所做的雕像都是站在神庙的屋顶,并且神庙又是建在高高的山上,所有的人只能看到雕像的前面,而看不到雕像的背后,我只能付给你雕像前面的费用,而雕像的背后由于大家都看不到,所以我不能付给你那些钱。”

“你错了,”菲狄亚斯反驳说“上帝看得见。”

一语惊醒梦中人,菲狄亚斯的“上帝看得见”这句话成为德鲁克的座右铭,人们要不断追求完美,因为上帝会知道一切的。德鲁克过了80多岁之后,仍旧在构思、创作新的作品,努力做到更加完美,因为上帝在看着德鲁克。第三堂课:终生学习

1929年11月19日,德鲁克刚刚迎来自己的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有一件喜事也同时落在他的头上,那就是德鲁克被汉堡最大一家报社录用,当了财经和外事报道的记者。

报社的工作时效性很强,早上六点钟开始工作,下午两点十五分就发稿,然后将成型的版本交给印刷厂印刷。在报社工作期间,德鲁克学会了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的方法。之后的将近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德鲁克每个三至四年就会选择一门新的学科做研究,有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的艺术、经济学等等包罗万象。

他对日本绘画甚为着迷,亦有深入研究,并曾写出专著《画笔的冒险:日本绘画》并在克莱蒙特大学帕蒙纳学院讲授了10年的东方艺术课。确实,一个管理学家,讲授东方艺术课,听起来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一想的确是德鲁克的成功之处。

德鲁克说:“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给我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也强迫我接受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因为我所学过的每门新学科,都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德鲁克就是这样一个跨界的飞行者,而且飞出了高度和广度。第四堂课:定期检讨

22岁的时候,德鲁克已经是报社的三个总编助理之一了。当时的总编大约50多岁,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和半年过后这样两个时间段里,总编都会花费一天半的时间来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省,从总结成绩开始,然后找到做得不够的地方,找出可以加以改进的地方。在会议的最后两个小时里要拿出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要集中力量解决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团队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什么新的东西?一周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向总编交一个计划报告。

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鲁克花了18个月的时间研究美国通用汽车,并且写出了《公司的概念》一书。这个时候,德鲁克想到了总编辑曾经给他讲过的反省课。此后,每年夏天,德鲁克都会抽出两周的时间,来回顾和反省过去的一年。看看那些地方还可能做得更好,哪些地方应该做而没有做,那些地方没有做好。然后,在提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德鲁克的这一反省的习惯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生命的结束为止,跨越60年。第五堂课:高人指点

1933年,奥地利人德鲁克从德国的汉堡来到英国的伦敦,在一家小型的私人银行做经济师并兼任合伙人的执行秘书。在这里工作了大约三个月之后,银行的创始人找德鲁克谈话了:“你现在已经从原来的经济分析师提升为执行秘书,可是就仍然干的是经济分析师的活,到底执行秘书应该干什么?怎么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执行秘书?很显然你没有做到。”

一开始德鲁克还接受不了,感到很恼火,慢慢地德鲁克意识到创始人是对的。也就是从那以后,德鲁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工作风格。此后,每当担任一个新的职务时,德鲁克都会问自己,“为了在新的岗位上提升效率,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德鲁克发现,他一生中变化了无数的职位和岗位,但每一次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德鲁克总结自己做管理咨询50多年来的经验发现,在所有的组织中,那些被提拔起来的,担任新岗位的干将,没有几个人能够成功的。为数不少的人彻底失败,大多数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寥寥可数。原因就在于他们往往是“新瓶装旧酒”,“以不变应万变”,慢慢地就变得平庸了。德鲁克说,没有人能够自己发现这些不足,一定需要有高人指点迷津。第六堂课:反馈比较

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大约到了1945年的时候,德鲁克选修了三年的课程研修欧洲现代史,尤其是15世纪和16世纪。德鲁克发现,有两个欧洲机制成为推动欧洲发展的动力,一个是南方天主教的耶稣会,一个是北方新教的加尔文教会。两者的成功都归为同一个因素:目标和结果比对的学习方法。

每当一个牧师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做某一项决策的时候,他们都会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写出来,9个月之后,他们会把实际的结果和原先的期待做比对,看看那些地方做得好,优势是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要改那些习惯?那些是没有做好的地方,那些是不擅长的地方?

发现这种目标与结果的比对方法之后,半个世纪以来德鲁克都是这么做的。德鲁克说,因为这样可以显示出什么地方需要提高、完善,最后也显示出一个人不能做什么,因此以后就不要逞强。知道个人的优势所在,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里——所有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所在。” 第七堂课:熊彼特的启示

经济学家熊彼特生前是德鲁克父亲的好友,早在1902年德鲁克的父亲一面是奥地利财政部的公务员,同时也在大学里讲授有关经济学的课程,而19岁的熊彼特就是听课的学生。在德鲁克父亲的印象中,熊彼特精力旺盛、傲慢自大、生硬粗暴、不可一世。1950年1月3日,父亲带着德鲁克拜访了重病中的熊彼特,这时的熊彼特已经是一个66岁的老人,他对德鲁克的父亲说:“我现在已经明白,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是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能够别人的生命带来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有什么稀罕之处。”

要知道,熊彼特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看待人生的。德鲁克的父亲记得熊彼特在30岁的时候,风华正茂,刚刚发表了两部著作,其中就有《经济发展理论》。当时,熊彼特夸下海口说,他最想让人记住的是“欧洲漂亮女人最伟大的情人,欧洲最伟大的骑士——也许还是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五天之后,也就是1950年1月8日,熊彼特离开了人世,终年66岁。

德鲁克永远不会忘记熊彼特和父亲的那次对话,他从中得到了三点启发:

一、人必须自问,希望他人在自己身后记住他什么;

二、人应该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三、能让他人的生命有所不同,是件值得后人记住的事。

第三篇:这一刻我终生难忘

这一刻我终生难忘

终生难忘的一刻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五(2)班 张旻昊

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每当我在电视上看见奥运健儿登上领奖台,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多么盼望着能去天安门亲眼看一看升国旗的场景。今年暑假,爸爸、妈妈一起带我去了首都北京,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一大早天还蒙蒙亮,马路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北京城还在沉睡之中,我们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只见这里人山人海,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在怀里的小孩,甚至有许多外国人。我见人非常多,就坐在爸爸的肩上双手紧握照相机。过了一会儿,仪仗队的叔叔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正门里走了出来。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把目光一齐投向了仪仗队。只见他们穿着深绿色的军装,手上戴着白色的手套,看起来精神抖擞、整齐划一。走在最前面的是旗手,他斜扛着国旗,左右两旁各一个护旗手,他们的身后是由几十个人组成的方阵。等他们走到国旗台下的时候,我的心激动得“扑通扑通”直跳,立刻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神圣的一刻。接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只见升旗手用力一抛,国旗迎风招展,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全场的目光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国旗。有的人热泪盈眶,有的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国歌。当国歌放到第三遍的时候,五星红旗也升到了顶端。此刻,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天边升起,全场沸腾了。

鲜艳的国旗在初升阳光的映照下闪着金光,可是激动的人们还依依不舍。有的久久注视着国旗,有的兴奋地在国旗下照相,我和爸爸、妈妈也留下了这难忘的一刻。

虽然升旗仪式结束了,但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学生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一定要发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

那一刻,我终生难忘!

指导教师:丁德祥

第四篇:那一刻,我终生难忘

[那一刻,我终生难忘]从来没有想象过会有那么一天,生活在我身边的人也会离去,直到他的离开,那一刻,我终生难忘。他不是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在这十几年的缘分中,他已和亲人一样亲。他的离世是在被检查出患癌症时就已默认了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大家都不知道那一天会什么时候来。我想他自己应该也是早就预料到了吧,但他是那么坚强,那么坚强地拖着病痛的身躯继续活了三年多。在他生病期间,我不止一次的担心过,他离开的那一天我恐怕不会哭。我谈不清对他的感情,他是表姐的爷爷,他爱姐姐也该是比爱我多的。他年轻时是个军人,对待我们也从来是不苟言笑的。他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严厉,而我向来是对严厉的人都带着一种畏惧。我怕他,我不知道我是否爱他。七月的一天晚上,我被告知他离世了。匆匆地赶到他生前住的地方,他的家人们正在准备搭建灵堂。我看到他的同他共度五十年的妻子,已是一位白发苍苍、身躯略显佝偻的老人。她穿着一件浅兰色单薄的衬衣,沧桑地站在黑漆漆的夜里,记事作文《那一刻,我终生难忘》。◆分享好文◆我走过去拥抱她,她很瘦,我想要是抱起来一定很轻。抱住她的时候禁不住哭了起来,我才知道原来悲伤是不需要理由的。泪水一点点浸湿她的衬衣,她用手轻轻地拍我,仿佛在抚慰一个受欺负的孩子。她用她柔软略显疲惫的声音对我说:他走得很安详,总算是解脱了。我知道她是在安慰我,但她的坚强却使我哭得更凶了。她那么瘦小的身躯要怎样承担这么大的悲痛啊。我哭她就容忍我哭,让我肆意地把泪水洒在她肩上。我不知道我哭了多久,突然听到她说一句令我永生难忘的话。她说:他前几天还问我说瑶瑶读哪个学校了,我怕他不安心就哄他说读了四中,他就说这样他就放心了。也幸好你是读了四中,否则真有愧他的在天之灵。那一刻,我被震住了,甚至完全呆住了。他在弥留之际都还记得我,都还在为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担心。那一刻的感动是找不到词语来形容的,那张慈祥又略显严厉的脸仿佛出现在我眼前对我温和地笑。最后一次目送他是看着他的遗体被送进火化炉,幕帘一点点地被拉上,乐队奏起了哀乐。眼泪奔涌而下,可以放肆地哭出声音,再次想起他,仿佛他当面问我读了哪个学校。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我会回答他,我在四中,我很好。当我得知他所说的这句话的那一刻,是我这一生都舍不得忘记的记忆。

第五篇:终生难忘诗歌

五哥你好

周四晚赶回开会

突然传来你不幸遇难的噩耗

我当时犹如晴天霹雳

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事实就是事实

始终是无法改变的五哥

你一路走好

你放心

父母有我们照料

侄子有我们关注成长

你教我种庄稼的情景

你抗木头修房的身影

你去搬运板方的汗钱

你担心弟弟

深夜未归怕出事一个人经常去找

这些情景,我历历在目

难以释怀

请你放心

我会更好管好自己

一定不让你失望

五哥

你生前人那么好

令我十分想念

唯愿你在天国

过得更开心快乐

生活得好些

别让弟担心

好吗

下载德鲁克:终生难忘的7堂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鲁克:终生难忘的7堂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因为每个孩子都会这么说。而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曾经发生过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那一天,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下午我放......

    努力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人

    努力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人 ——论初中生物教师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摘要:初中生物虽然没有升中任务,但初中生物知识对学生的人生观、生长发育、身体健康起重大作用。生物教师......

    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精选)

    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也曾有不诚信的时候,那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小时候的一个晴朗的星期天,爸妈出去逛街了,表哥一丝......

    让人终生难忘的教育

    让人终生难忘的教育 ——赴河北衡水中学考察学习的体会 9月15日—16日,教研室组织县内13位同志到河北衡水中学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考察。考察期间,听了多场报告,听了多堂课,深入......

    一棵树三堂课大全

    【美文引路】 公交车上的故事 冬天。寒风凛冽。在公交车上。公交车上的人先是寥寥无几,接着陆陆续续地人渐渐多了,不一会儿就满座了。窗户紧紧地闭着,外面的寒风无法再向我袭来......

    如何上好内堂课

    如何上好内堂课 白安明 体育课分为实践课与理论课,而绝大多数学生更喜欢上室外的实践课,所以体育理论课大多数都放在了下雨天。很多学校一下雨体育课就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语......

    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推荐5篇)

    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 西关街办大胥家小学辛晨雨 人们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培育新的一代而努力工作。我认为老师是伟大的,也是辛苦的,因为他们为了我们日夜操劳。 我的班主任,......

    国庆征文:一次终生难忘的国庆观礼

    国庆征文:一次终生难忘的国庆观礼 国庆征文:一次终生难忘的国庆观礼 一九**年是建国十五周年。国庆节前夕,我被部队推荐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十月一日上午8时,我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