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概论期末论文

时间:2019-05-14 07:5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关系概论期末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关系概论期末论文》。

第一篇:国际关系概论期末论文

国际关系概论期末论文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键入文字]

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英语姓名:王鑫学号: 1班

201011010110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Name: 王鑫

Student Number: 201011010110

【Abstract】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the defects and problems of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It also put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Key Words】Human Rights;Advantages;Protection;Defect;Improvements

1.Introduction

The issue of human righ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ce and common concern in the world community.The series of declarations and conventions which were adop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have won the support and respect of many countries.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so highly appraised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However, the revolution of the situation in regard to human rights is circumscribed by the histor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of many nations, and involves a progr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Owing to tremendous differences historical background, social system, cultural trad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tries differ from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human rights.The Chinese people have derived their own viewpoints on the human rights issue and formulated relevant laws and politics.It is stipulated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at all power in the republic belongs to people.After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 is on a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2.1 Chinese human rights have three salient characteristics.2.1.1Extensiveness It is not a minority of the people or a part of class or social stratum but the entire Chinese citizens who constitutes the subjects enjoying human rights.The [键入文字] human rights enjoyed by the Chinese citizenry encompass an extensive scope, including not only survival, personal and political rights, but also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rights.The state pays full attention to safeguarding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rights.In 14-25, June 1993, the Second World Conference on Human Right was held in Vienna.The Conference adopted the Vienna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r of Action.One of th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of this documents is the emphasis on human rights are universal and extensive.2.1.2Equality China has adopted the socialist system after abolishing the system of exploitation and eliminating the exploiting class.The Chinese citizenry enjoys all civic rights equally irrespective of the money and property status as well as of nationality, race, sex, occupation, family background, religion, and level of education and duration of residence.2.1.3Authenticity The state provides guarantees in terms of system, laws and material mea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The various civic rights prescribed in the Constitution and other state laws are in accord with what people enjoy in real life.China’s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and politicized are endorsed and supported by th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and social strata and by all the political parti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ll walk of life.2.2 The advantages are significant

2.2.1

China’s socialist democratic centralism can concentrate o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Once a resolution is adopted, we can quickly impl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peopl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equitable shar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ruits if lab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basic social system.2.2.2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the focu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rights and to concentrate on the effects to establish to meet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s to meet the majority of the peasants’ right to survival, development rights ,cultural rights and other social rights, human rights.This practice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more than 10 million people’s right to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3.The problem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 [键入文字]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is a gradual process.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million and chin’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Wang Chen,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director)3.1 The rights citizenry deserve are not safeguarded

China’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has a lot of loopholes.Many rights that citizenry deserve are not safeguarded though they are written on the laws and poultices.Freedom of speech, voting rights,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freedom of belief, freedom of association and protest power and some other power are all not implemented in practice.3.2 Chinese people have no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human rights

Awareness of human rights is the premise of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Without the awareness of human rights, those so called respect,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re all false.But now due to the lack of government propaganda and the different level of civic,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ights is very low.3.3 China’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can’t catch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ccording to Human Rights Report published in 2011, the current released politics in China are not consummate.“We live in an equal society, so we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Human Rights, 2009, 02)

4.The ways to improve

4.1 Improve citizenry’s awarenes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t’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Chinese people because as long as we realize we should protect ourselves, we can be protected by the laws.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is to mak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s a major issue in schools.“We just don’t talk about human rights in general in this country.I blame it in part on culture.It’s a clear failure.” Said Professor Li Yang(a professor from Peking University who push for a human rights degree program)It’s very useful because the educated in China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in Chinese population.4.2 Adhere to the Chinese model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As we all know, since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is the word of mainstream society.The U.S.human rights is the most critical power of the human society.And this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t can dominate the world.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establish an equal society.However, unlike other countries, [键入文字]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is unique.China’s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can not be imitated in other countries, we can only develop in our Chinese model.“China has confidence to go its own road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Beijing Daily, 6, 16, 2012)

5.Conclusion There is now a change over the world pattern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and the world is more turbulent than before.Human rights protect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I believe that with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will be more and more perfect.References Human Rights Report, 2011 Human Rights

Beijing Daily, 6,16,2012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人权的现状,中国人权保护的特色以及优势,现在中国关于人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并且提出一些能改善人权保护现状的方法。

【关键字】人权;优势;保护;缺陷;改善

[键入文字]

第二篇:南开大学国际关系概论期末总结

《国际关系概论》期末复习概要

第二节

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体系是单位、客体或部分经某种有规则的互动而连接起来的集合。国际体系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以及国际规范构成,因而国际体系既有结构又有过程(奈 对此的分析较为精到)。

国际格局:指体系内由不同等级国家间实力对比,及主要大国战略关系共同形成的物质性权利架构,以实力结构为基础的稳定状态。(用“极”这个现实主义经典概念作为载体,主要指向国家行为体中的大国)区别与联系:

1.国际体系在外延上涵盖国际格局,国际格局是构成和影响国际体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最活跃的成分。

2.国际格局之所以对国际体系有着深刻影响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1)国际格局通过国际行为体和国际规范影响体系的结构和过程。(2)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是导致国际体系失去稳定的重要原因,同时又是体系演进的主要动力。【注】 理解三大主义对这些概念的说法以及处方是关键,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要清楚。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易混淆,原因就是“国际体系 ≠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格局”。而国际格局和实力结构也要区分开,PPT上说清楚了。还要说明的是正是大国战略关系的相对变速要快于实力结构变速,所以国际格局才是一种稳定状态,不是不变而是变得方式在可控范围。

②个人、国家、体系(参见 奈 P42-45,还有卡伦明斯特的第一章)国际政治的三个分析层次:

个人层次:对个人的分析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关键领导人作为结构内关键因素是如何由过程导致了结果;二是分析共性找出行为模式。(缺陷较大)个体决策者和个体参与者的个性认知、选择和行为将提供对问题的解释。国家层次:作为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体,将国家分为性质不同类型是常用的方法,由此民主和平论等理论给出了国家层次的解释。主要是由内及外的分析,政府类型、经济体制的类型

国际体系:从体系结构这一宏观层次进行由内及外的解释,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质。

区别与联系:

1.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重要方法,对一个复杂个案往往是三者综合运用,有利于进行逻辑演绎和探究各种类型的解释。

2.三个层次不可混淆,理论上要把国内和国际层次区分开,而在理论范畴,单一层次上的具体解释和不同层次同一理论的解读都很重要。

第三节

①国家与民族的关系 国家:国家是由人口、土地和政府构成的政治实体,民族国家需具备领土、人口、政府、外交承认等四个基本条件。

民族:具有共同的历史与传统、语言与习惯、以及相似的生活方式的一组人群。区别与联系: 1.二者尽管定义不同,不过民族概念的核心观念—具有共同特性的人民应该效忠于本民族及其法律代表,即国家。国家存在的基础是民族实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实在,还有就是作为合法共同效忠对象的身份。

2.国家和民族可能不是完全重合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民族国家的过宽或过窄规定往往是冲突的根源。

3.二者的关系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即历史上多民族推动国家的形成或是一个强大国家实体对多民族融合的影响

第四节

②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

国家利益:一国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国际利益:国际利益是多个国家或世界全体国家共同享有的利益 区别与联系:

1.二者有可能是一致的,但这是有条件的。

2.二者冲突的情况是存在的,又分为几种,主要是:II与SI在次要层面达成了一致,而不论及SI的主要方面或优先考虑,此时产生矛盾;另一种则是II与SI几乎没有交集。

3.二者完全重合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而二者的冲突则是在于交集大小的相对尺度上,绝对值也不存在。

4.广义上理解,国家利益可以拆解外国内和国际,反映在内政和外交上。需要明确的是之所以将II和SI二分开,主要是以国家实体单位为区分的根据,从其定义中就可以看出。

③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需要共同的生理条件和社会基础,关键是民族情感起决定作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人们对本民族的一种信仰、意识形态、世界观。区别于联系:

1.民族主义是人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民族认同是确定本民族在世界上归属的一种心理与社会过程。(过程与方式,静态动态,观念与现实)

2.民族认同是民族主义的形成基础。除了认同基础外,民族主义还经常包括建立 本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递进关系)④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的褒义表述,极端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贬义表述。2.在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中,都没有关于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明确区分标准。

3.如果把民族和国家区分开,可知民族主义不一定和国家有关系,所以和爱国可能也没关系(基地组织)。前两条是概念对概念,用语境传达意义,不让概念承载的实体自己说话。

4.二者还有重要的差异:爱国主义在政治哲学范畴内规范强于实证,而民族主义既是被研究的对象,同时又是一种实践进程。

第五节

①实力与权利

实力:指自己做事的能力 权利:指使别国做事的能力 联系与区别: 1.权利以个人或团体之间存在关系为前提,主权作为一项国家的根本权利,各国在这方面拥有同等的国际法权利。即在共同承认国际法的前提下,以发生关系为实现权利的必要步骤和媒介。2.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权利是需要操作定义的,所以尽管权利需要实力作为基础,但有时实力从效用上看是小于权利的。②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

绝对实力:既定时点的一国实力的绝对量,通常用于自我纵向比较。相对实力:本国与他国绝对实力之比。相对实力的等级是国际地位。区别与联系:

1.相对实力的估计必须以绝对实力为基础,这种计算包括己方和对方。在均势规范下,根据相对实力的差值与比例决定绝对实力的增长程度。

2.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中相对权利对权力的影响较大,也就是权利≈实力地位(相对实力比较而得)=实力+关系 以韩美朝为例,这种关系更明显。在这个地区绝对实力的差距对格局来说只是次要的,权利在此时可以被理解敌国间是—不让对手做什么,盟国间则是—让盟友做什么。③崛起与发展

1.发展是绝对实力的增长,崛起是相对实力增长,而大国崛起是赶超世界最强国 2.中国是在绝对实力的快速增长(基点太低)和相对实力的缓慢增长(中国不高兴)这个过程中,是和德国一样做体系内的权力毒瘤还是苏俄做体系外的权力孤岛,是必须考虑的(幸好二者都不是)。

第六节

①国际战争和国际和平

国际战争:人类集团间使用军事技术进行大规模相互屠杀的行为

国际和平:和平是指没有大规模武装暴力行为,或是低于战争标准的自然状态 联系与区别:

1.二者性质相同,同时是目的、手段、状态。最重要的是二者之间的界限在特定情况下想当模糊,冷战是最好的例子。2.各自的类别是不同,注意区分不同的类别

第七节

①斡旋与调停

斡旋:第三方为促进当事国进行谈判或解决争端的协助行为,但不提出方案也不参加谈判。(挪威参与斯里兰卡国内和平进程,中国六方会谈)调停:第三方就解决争端提出方案并直接参加或主持谈判的行为。区别与联系:

1.都是解决冲突和战争的重要手段,都是以和平为目的的,且都是通过有第三方作为主持者参与的谈判

2.主要区别就是第三方的作用不同,谈判双方的利益关切和第三方有多大关联决定第三方以什么身份介入。②国际危机管理与国际维和

国际维和是国际危机管理的一种形式,其功能是防止危机或冲突的升级和蔓延,观火不灭火。国际危机的最终解决还要靠斡旋、调停和谈判等方式,维和治标不治本。③对外决策与政策分析

1.决策是艺术,政策分析是科学。政策分析提供参考菜单,最后的政策选择是领导者凭直觉决定。

2.决策者是被研究的对象,提供科学分析可以提高决策的艺术水平和成功率。3.对外决策如何对待政策既是衡量对外决策水准的尺度同时也标明了政策分析水平的高低。

第八节

①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

裁军:指消减军事装备与人员

军备控制:指限制武器的发展、部署和使用 区别与联系

1.广义军控包括裁军、军控、不扩散、建立信任措施等,在内容和范围上包括裁军。裁军是军控中的重要环节,属于积极军控行为,因为它要在很强的监督措施和大国默契下进行。

2.二者的根本动力和原因是缓解安全困境,维护国际安全。②战略威慑与威慑战略

战略威慑:主要是核威慑,指通过核武器从主观和客观上达到己方目的,限制对手的战略能力和敌对意愿。威慑战略:包括大规模报复、分级威慑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基于数量不确定的威慑战略,等等。和其配套的则是威慑的效果,是能力、意志的体现。

第九节

国际制度与国际规范

国际制度:广义的国际制度包括狭义的国际制度(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规范。

国际规范:主要是国际秩序规范,核心要素是权力关系结构和行为规则,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这个定义是将规范划分为物质和意识两个部分,权利关系基本等同于实力结构,而规范则可用均势这种经典规范来表示。除此之外还有国际人权规范和国际正义规范。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内涵与外延都不同

2.国际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形成国际制度的前奏,而且众多的国际规范被以文件形式写进国际法,同时为保证国际规范的执行或延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组织(国联是集体安全理念的附属品)

第十节

①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大众共有的行为和信仰;一旦成为官方倡导的信仰就会变为意识形态。中国古代儒外法内的政治文化但儒家文化则是千年不变的官方信仰。政治意识形态:是一套系统的世俗信念并通常某种社会行动方案可以使社会变得更好。

区别与联系: 1.政治文化涵盖了政治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政治哲学的土壤才能播撒种子。2.意识形态往往和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杂糅形成特殊的官方政治信仰,革命性和后发型国家虽有主导的官方的意识形态,但特殊文化现象和历史思潮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俄国专制主义传统)②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意识形态

区别四点:有神无神;现实与来世;是否具有组织和信仰仪式;是否提出社会改造计划

重点看一下信仰与国际关系,个人觉得有点用

第十一节

①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

国际垂直分工促成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的不对等相互依存。

国际水平分工深化了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关系,形成了基本对等的相互依存,同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需求,加剧了两者之间不对等的相互依存。区别于联系:

国际垂直分工是基础,国际垂直分工由此而来。都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限制和不平等。

②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以自己的资源禀赋生产出口产品,用带来的资本发展其他部门,产品升级是根本。

进口替代战略:与之相对,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减少进口商品,以增加工业化资本,核心是保护。区别与联系:

1.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国家中都有使用。2.这两种战略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把单一国家归类为这两种或是PPT上的其他三种都是有失妥当的。(已经同阎哥讨论过,其中最后一条搭车战略的分析关于中国台湾地区,我觉得有问题,大量专著中论及台湾的发展模式,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阎哥也认为不妥)

第十二节

①全球化与区域化

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并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扩大了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与依附,降低了地理边界的隔离作用,减少空间距离作用,改变人的时间概念。

区域化:相邻国家进行经济或政治一体化的过程 区别与联系:

1.区域化是地理范围扩大的国家保护主义,以国家间的合作对抗全球化的压力。全球化区域化二者在某些领域互为绊脚石。2.区域化也可能是实现全球化的前奏 ②区域化与区域合作

1.有无决策权是区分的关键,前者有决策权,后者是区域合作。地区有无决定性国家至关重要,可能是双刃剑,阻碍或推动。2区域合作是区域化的基础 ③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 全球性问题: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问题,有国际经济体制改革,全球气候问题,人道主义,跨国恐怖主义等。

全球治理:面对全球问题,单个民族国家难以解决(民族国家治理),需要各国建立以新形势的超国家为基础、并通过政治合作加以应对,因此全球治理应运而生。目标,参与者,方法。

对一些概念和专题的理解(仅供参考)

一、战争与和平问题

威慑、遏制、干涉、均势、主权、安全困境、集体安全

威慑:是指通过恐吓,或威胁来阻止一个潜在侵略这采取侵略行动的战略。遏制:一种用来对付某个潜在侵略者的对外政策。遏制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抗苏联共产主义的政策基石。

干涉:影响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物的外部行为。该词经常被用来描述对另一个国家的事物进行粗暴干预的行为。

均势:一种国际体系,其中各国权利相对平等,国家形成联盟或制定政策以抵消其他国家获得的权力,并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主导整个国际体系。主权:国家以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承认为基础,治理本国疆域内各种事物,影响其人民、经济、安全及其政府形式的权威。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一国改善军事能力,尤其是防御能力,被其他国家看作是威胁的一种情况;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都试图提高自己的防御水平,结果导致其他国家的不安全,并常常引起军备竞赛。

集体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是一种观念,认为针对一国的侵略行为应该用集体力量去战胜,因为针对一国的侵略行为就是针对所有国家的侵略行为;集体安全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建基础。

以上概念是国际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关键。遵循着主题—概念—视角(理论)—事件来展开思路,关注重要案例所传达的信息。

一战之前与二战之后的两极格局是理解均势的最有效案例,前者是经典,后者是特殊。一战及其前后涉及的概念有均势、权力、同盟、集体安全等。二战前后尤其是冷战涉及的概念有均势(注意特殊性)、威慑、遏制、干预、安全困境、集体安全失效、核武器等。干涉和主权也是相互倚靠的,三大理论对干涉的看法是不同的,应该了解。关于危机管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则给出了各自的处方和策略。

二、IPE以及全球问题

关注分工、竞争、相互依存(什么是脆弱,什么又是敏感)、国际政经体制是怎样构成的。全球治理是什么,对其的基本看法。

三、理论问题

三大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对某些主题的争论,对共同热点的关注,你赞同哪个。层次或政策的分析都要对国际和国内做一个基本的区分。某些重要理论对某些主题的贡献值得一看,例如谢林的威慑理论,沃尔兹三个层次分析方法,霸权稳定论,搭车理论,权力与相互依赖等等。

对一些概念和专题的理解(仅供参考)

一、战争与和平问题

威慑、遏制、干涉、均势、主权、安全困境、集体安全

威慑:是指通过恐吓,或威胁来阻止一个潜在侵略这采取侵略行动的战略。遏制:一种用来对付某个潜在侵略者的对外政策。遏制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抗苏联共产主义的政策基石。

干涉:影响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物的外部行为。该词经常被用来描述对另一个国家的事物进行粗暴干预的行为。

均势:一种国际体系,其中各国权利相对平等,国家形成联盟或制定政策以抵消其他国家获得的权力,并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主导整个国际体系。主权:国家以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承认为基础,治理本国疆域内各种事物,影响其人民、经济、安全及其政府形式的权威。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一国改善军事能力,尤其是防御能力,被其他国家看作是威胁的一种情况;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都试图提高自己的防御水平,结果导致其他国家的不安全,并常常引起军备竞赛。

集体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是一种观念,认为针对一国的侵略行为应该用集体力量去战胜,因为针对一国的侵略行为就是针对所有国家的侵略行为;集体安全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建基础。

以上概念是国际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关键。遵循着主题—概念—视角(理论)—事件来展开思路,关注重要案例所传达的信息。

一战之前与二战之后的两极格局是理解均势的最有效案例,前者是经典,后者是特殊。一战及其前后涉及的概念有均势、权力、同盟、集体安全等。二战前后尤其是冷战涉及的概念有均势(注意特殊性)、威慑、遏制、干预、安全困境、集体安全失效、核武器等。干涉和主权也是相互倚靠的,三大理论对干涉的看法是不同的,应该了解。关于危机管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则给出了各自的处方和策略。

二、IPE以及全球问题

关注分工、竞争、相互依存(什么是脆弱,什么又是敏感)、国际政经体制是怎样构成的。全球治理是什么,对其的基本看法。

三、理论问题

三大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对某些主题的争论,对共同热点的关注,你赞同哪个。层次或政策的分析都要对国际和国内做一个基本的区分。某些重要理论对某些主题的贡献值得一看,例如谢林的威慑理论,沃尔兹三个层次分析方法,霸权稳定论,搭车理论,权力与相互依赖等等。

第三篇:国际关系概论结课论文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ultural aggression-----One of Impacts Globalization

Makes

---Take the Aggression of Korean Culture as an Example

by Hu Mengfan

No.201211010533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2/29/2013

Cultural aggression-----One of Impacts

Globalization Makes---Take the Aggression of Korean Culture as an Example Globalization brings a lot of influences to our life and society.For instance,people may drive a car designed in Europe,assembled in South America,manufactured in Asia and shipped by a middle eastern company.That’s a distinct case we learned in textbook of plutonomy.Besides the influence shows in economy,a big effect also work on cultural field.Let’s focus on cultural aggression around us and talk about how it work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way to resist it.1.What is cultural aggression?

Cultur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been at the heart of human behaviour throughout history.The shrinking of the globe brought different cultures into closer contact and represented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culture and social order.It is argued that globalization would cause cultural diversity come to an end.All people faced the problem of what in their cultures could be maintained and what would be lost.Among those phenomenons,a special one called cultural aggression break into China and gradually deep into every side of society.Cultural aggression,which means one country tries to change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another nation for the sake of conquering that nation in a peaceful world.Here are the steps of cultural aggression some experts list.In order to conquer the nation, they need to conquer their native culture.In order to conquer their culture , they need to conquer their people.In order to conquer their people , the best way is to change their value and desalt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Finally make these people approve other nation’s culture and abandon their own nation.Following these steps,western culture,especially American culture,plant its value and inspirit in

people’s

mind

in

China

through

catering industry(KFC,McDonald's,Starbucks...),film and television and so forth.But from the 1990s,a Korean wave sweep the whole China.Korean idol singers and TV series begin to gain popularity in China.But that’s just a phenomenon among young people,especially the generation after 90s.Apart from that,we’ll talk more about aggression of Korean culture.2.The aggression of Korean culture.Dating back to 11,24,2005,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officially recognized that Korean dragon boat sacrifice(in Korean it called Gangneung Danoje)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A long-term hot debat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about the belonging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ended in the success of the later.Although after that Korean government emphasize that their dragon boat sacrifice focus on sacrifice,the similar date and tradition also stirred up a dispute in public opinion field.The second fight in culture between two countries seemed ridiculous.Many Korean scholars consider Confucius as their descendant.Because according to their textual research,the first monarch of State of Song is the relative of a noble in Shang Dynasty,who founded the first regime on Korean peninsula.So Confucius must be the descendant of that noble,who is the ancestor of Korean ethnic group.However,Chinese scholars refute that this argument lack necessary logic and abundant evidence.Further more,it’s a kind of torture on the root of ideology of our nation.There’s no end of cultural robbery from Korea.An old book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metal typography in this world by UNESCO.Then Korean authority declared that typography belong to them.Likewise,the picture of armillary sphere is published on note of 1million KRW.Soybean milk even claimed stemmed from Korea.As far as I concerned,the most unexpected aggression come to Chinese characters.We even can’t believe that the words we write everyday and the pattern we write them once became another national characters.And the reasons of it may simply come from a Korean paper,which used to write Preface of Lanting by Wang Xizhi.When this happens,even the most indifferent one can feel the sense of urgency.Our neighbour rob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way silently and bring the Korean wave in strongly.So Korean cultural aggression work along both sides and cause a brainwash of some 90s.Are that all our neighbour’s fault?Maybe your neighbour took away an apple from yours,you don’t mind.Then if he or she said it was his or hers originally,you may feel a little bit uncomfortable but maybe you still don’t care cause it’s just an apple.But after known about your habit,your neighbour begin to rob more and more apples from you.When you finally realize this,it’s too late to get back.So we should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critically.3.Introspection of Korean cultural aggression.Think about it critically.As we talked about dragon boat sacrifice hold by Korea now,it’s really focus on sacrifice and still maintain the intact pattern and process of initial sacrificial ceremony.From the president to common people,all the Korean take part in traditional activities and talk about it through the whole festival.But in China,those traditional activities are limited in some areas.The thought of Celestial Empire root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is hard to remove.We enjoy our inherent wealth,especially intangible wealth like culture.But we never consider about protect them and declare the ownership of them.On the contrary,people lose reasonable interest on our culture,let alone the way to inherit a large amount of intangible wealth.Thanks for mighty cultural aggression because it urge us to do something to rescue our precarious cultural sovereignty.4.Efficient measures to resist cultural aggression.On the one hand, when we are confronted with a different culture, we should be sensible enough to absorb its essence and resist its dark side.Why Korean authority reached the success in application for 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 finally?As I mentioned,it is because Korean people pay enough attention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serve the authentic customs.That’s what we should learn from.In addition,add new energy in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ttract young people’s attention and appeal them to join the team of inherit culture is also a important way.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attack in order to defend.That means we should promote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initiatively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all over the world.Take a successful example,the Confucius Institute spread almost the whole world now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promotion.Chinese characters Hanzi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and directly result in a fever of studying Chinese culture.Follow this example,how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deserves more thought.References:1.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3.Baidu Encyclopedia

第四篇: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针对南海问题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且一以贯之的政策,其在频发迭起的南海争端中实际上更多采取的是一种“机会主义” 的态度,在有关岛礁主权归属问题上也更多倾向于表达“不支持任何一方” 这样一种表面上中立实则模糊的立场;而对于中国的主权诉求,则主要是以“中国因素”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其总体的战略需求作为衡量标准,事实上采取的是一种时而“消极默认” 时而又“积极抵制” 的所谓“灵活态度”。不过,这种“机会主义” 态度也并非毫无约束,而是始终被规制在来自战略层面的高层设计之内,与美国总体的对外战略需求保持着高度一致。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演变,美国南海政策指向中的主要战略对手曾先后被确定为二战时期的日本和冷战时期的苏联,冷战结束之后又将其主要矛头指向了正积极致力于和平崛起的中国,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尽可能阻止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这一战略区域,而围绕该海域的任何争端在各个时期的情势发展以及美国据此所采取的政策,都仅仅属于一种具体的战术问题,都不可能与这一总体目标相违背。

2009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在南海问题上频挑事端,致使该地区安全局势急剧升温。在这一过程中,奥巴马政府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美国的南海政策开始出现重大调整迹象。2009年3月9日,美国防部就“无瑕号” 在南海海域执行搜索监听中国海军潜艇任务时与中国船只发生对峙一事发表声明,指责中国船只骚扰美国海军在“公海” 执行任务。201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越南河内召开的东盟论坛外长会议上明确宣布,美国在南海地区拥有“国家利益” 与“国际利益”,而且大谈在南海问题上反对“胁迫”,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2011年6月2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对中国在南海地区所谓的“示强行为” 进行“谴责”,主张美国应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直接介入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纷争与摩擦。2012年8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对南海局势发展中的“对抗性言论、资源开发分歧、胁迫性经济行动,包括使用障碍物阻止进入黄岩岛周边事件不断升级”表示关切,指责中国“提升三沙市行政级别以及在南海有争议地区建立一个新的警备区之举有违通过外交合作解决分歧的原则,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升级的风险”。2013年7月29日,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案,声称中国为“改变领土现状”,在钓鱼岛周边及南海“威吓和动用武力”,继续就南海和东海问题向中国施压。

需要指出的是,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并非一项孤立的个体政策,其在结构上从属于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体系,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亚太战略总体布局。鉴于小布什政府时期“对于中东地区投入战略性关注而相对忽视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延伸和巩固”,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便致力于修正“布什主义” 的外交理念,并通过积极推行所谓“巧实力”外交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诸多突破。

相对于东南亚政策的调整,近年来美国南海政策的策略性导向背后更为宏观的背景在于奥巴马政府极力推行的亚太“再平衡” 战略。尽管该战略更多体现的是美国出于对自身经济竞争力乃至整体国家实力不自信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的自然反应,但被普遍认为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最为重要的一次重新定向”。按照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隆(Tom Donilon)的说法,该战略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塑造亚太地区的行为和游戏规则,保证国际法和惯例得以尊重,商业和航行的自由不被违背,新兴大国同邻国建立信任感,保障通过和平而非威胁或胁迫的手段解决分歧,以此来促进美国的利益”。

从奥巴马政府公开的对外政策宣示来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所谓“国家利益” 集中于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确保南海国际航道的自由与安全通行;二是确保美国油气公司在南海的经济活动不受干扰;三是确保其对该地区盟友的安全承诺不受损害。相对于这些显性的具体利益诉求,奥巴马政府高调介入南海争端背后有着更为隐性的战略利益考量,实际上它既与美国积极“重返东南亚”有关,也与其推进亚太“再平衡” 战略有关,更与其应对中国崛起的全局谋划有关。

毋庸讳言,南海问题已经成为继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和经贸问题之后中美之间争执和博弈的一个新热点,这不仅加重了中国周边环境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也给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增添了许多新的变数。在围绕南海问题的多方博弈中,对于越南和菲律宾等争端国而言,它们显然希望在争夺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能够更多地如愿以偿,这就必然与中国的利益诉求产生冲突,为此,它们欢迎美国继续保持甚至强化在本地区的存在,以达到借美国的力量压制中国进而从中获利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真的要依靠美国来抗衡中国,因为它们在对中国这一强大近邻感到担忧的同时,又都渴望享受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而且,没有哪个国家甘愿成为美国实施其战略的“棋子”。同样,对于美国来说,它之所以介入南海争端,更多的是想利用那些同中国有矛盾的国家来平衡中国,以使自己在同中国的博弈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维持战略平衡和区域稳定,而不希望看到该地区再次陷入冷战式对抗的泥沼,更不会接受被菲律宾、越南等国绑架而同中国走向军事冲突这样的后果。尽管目前美国利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获得了暂时的“战略优势”,但这种“优势” 更多的是以刻意掩盖美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为前提的,一旦深度介入这一地区,各种矛盾也难免不会随之凸显乃至激化。

对于美国来说,尽管南海争端的任何结果都不会显著增加其国家安全,但它肯定还会一如既往地继续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声望”和“权威”,并努力确保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能够为亚洲提供“可以信赖的美国力量”。而对于中国来说,在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也必然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并努力确保未来南海问题的处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第五篇:国际关系论文

朝鲜半岛核危机与中国的现实选择

摘要:朝鲜半岛形势错综复杂,朝美历史积怨和制度歧见积重难返,双方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政治外交手段一度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中国与朝鲜是邻国,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朝鲜核问题利益攸关,对待朝鲜计划应有自己的态度,立场与主张,采取自己的政策和做法,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朝鲜半岛问题 中国政府的立场及战略依据 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中最复杂的热点问题之一,从20 世纪90 年代迄今为止的十几年间,朝核问题波折迭起,危机不断,在经历了种种反复之后,“仿佛又回到了原点”。〔1〕朝美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东北亚的韩日中俄各国纷纷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并为朝鲜核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多层次的外交努力,时至今日朝鲜核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东北亚地区出现动荡乃至战争的危险还存在,解决朝鲜核问题需要耐心和智慧。

一、中国政府关于朝鲜核问题的立场及战略依据

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认为:“国家外交政策应当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也就是为保持、扩大和显示国家权力服务。”〔2〕中国政府对朝鲜核计划的立场是明确的,那就是:第一,中国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第二,中国不赞成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 年朝美签署的核框架协议各方应切实执行。第三,维护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第四,朝鲜方面的合理关切也应该得到解决。第五,我们希望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取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第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朝鲜核问题早日解决。

第一,国家安全战略利益的考虑。首先,从东北亚地区安全考虑,要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就必须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一旦爆发朝美战争,中、美、俄、日、朝、韩都得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卷入其中,东北亚地区就会陷入混乱。稳定对于中国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朝鲜半岛是中国东部安全的战略屏障之一,朝鲜半岛有核武器无疑会威胁中国的安全稳定。

第二,从经济利益考虑,朝核问题导致东北亚地区局势动荡,甚至战争,这必然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中国同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以军事和战争手段解决朝鲜的核危机,则必然导致东北亚地区局势动荡。会严重危害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的经济利益。

第三,地缘政治利益的考虑。朝鲜半岛是中国制衡美国的战略缓冲地带,是制衡美国遏制围堵中国战略的筹码。倡导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政治解决朝鲜的核问题,反对在经济上制裁朝鲜,确保朝鲜现政权不被美国颠覆,就可以使朝鲜半岛继续保持制衡美国的战略缓冲地位,这符合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

二、中国处理朝鲜核问题的外交努力

中国和朝鲜有着传统的亲密的友谊关系,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对于中国意义重大。此起彼伏的几次朝鲜核危机,危及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局势的稳定,中国面临较大的安全压力,这是一种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有所作为的挑战。从朝核危机出现以来,为了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积极地展开了外交斡旋,中国作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进行协调,沟通协商,敦促各方保持冷

静,促成“三方会谈”,“四方会谈”,“六方会谈”,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避免事态的严重恶化,使朝核危机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受到各方以及世界的好评。

第一次核危机爆发之后,整个朝鲜半岛笼罩着紧张氛围,一些悲观论者甚至担心美朝必有一战。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就发挥了积极作用。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举行峰会后发表中俄联合声明,一方面促朝放弃诱发新一轮国际危机的核开发计划,同时也要求美日恢复与朝协商,以化解半岛紧张局势。在中俄韩的共同努力下,朝美双方举行了多轮艰苦谈判,最终于1994 年10 月在日内瓦达成了两国的核框架协议,即《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为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2003 年8 月27 日至29 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举行了“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北京“六方会谈”最终成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主要运行机制。中国在六方会谈机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协调各方的作用。

2006 年10 月9 日,朝鲜半岛第三次核危机爆发。在中国的多方沟通协调努力下,从2007 年2 月再次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于2007 年10 月达成的共同文件〔4〕。朝鲜于2008 年6 月提交本国核计划申报清单,美国随即启动将朝鲜从其“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和终止对朝鲜适用《敌国贸易法》的程序。

参考文献:

〔1〕郑继永,〔韩〕都允珠.试析新形势下的朝鲜核问 题及其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5,(3):39.〔2〕〔美〕汉斯·摩根索著.肯尼思·W·汤普森修订.徐 昕,等译.王缉思校.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 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3.〔3〕郑继永,(韩)都允珠.试析新形势下的朝鲜核问 题及其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5,(3):41,42.〔4〕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共同文件(全文)〔EB/ OL〕.新华网,2007-10-03.

下载国际关系概论期末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关系概论期末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历史东南亚国际关系期末论文

    毕节学院 东南亚国际关系课程期末论文 题目: 学号: 姓名: 教 学 院: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10级历史本 指导教师:章丽娥 完成时间: 2012年12 月 18 日 东南亚国际关系课程期末论文 论......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期末论文 题目:商鞅对法家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启示 姓名: 学号: 院部: 专业: 班 级: 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和启示论文提纲 摘要:在中......

    期末“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土木工程与当今城市建设的关系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房屋建筑规模最大的国家,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尤为重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首先必......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末论文

    (卷) 安徽水电学院 2011 / 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卷(A/B)阅卷教师:成绩: 课名: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考试班级: 学号:姓名: 一、要求提交一篇课程学习论文,主要针对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

    交通运输概论期末论文

    浅析中国铁路发展方向(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2011级XX班学号XXXXXXXX)摘要:把扩大运输能力、进一步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作为出发点,通过精心谋划、精心设计、科学编制,把新图......

    新闻学概论期末论文

    新闻学概论期末论文 院 系专 业年 级学 号学生姓名计科院 电子商务 李扬扬 2012 2012914107 新闻学与纪录片 摘要:记录片是不同于电影、电视的一种重要的电视艺术形式......

    《企业管理概论》期末论文

    国际企业管理概述 我眼中的企业战略管理摘要: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仅是为企业指出正确的方向。而且还包括让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

    信息技术概论期末论文

    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XXX 2012011XXX 自动化系XXX班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信息技术对现代化农业的影响 2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正在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