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党章变化看建党90年党的建设 乙O
从党章变化看建党90年党的建设
[摘要]: 建党九十年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个巨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正确的纲领路线的指引,离不开逐步修订完善的党章这一治党的根本大法。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个春秋里,党章历经17次制定和修改。党章修改的历史,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着中国革命与建设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所经历的不平凡的历程。回顾党在九十年历史中党章的修改完善,对党的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天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章 建党九十年 党的建设
一、建党九十年党章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党的十七大,先后制定、修正过十七次党章。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过七部党章,其中一大到六大制定的六部党章,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下制定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特点。1945年七大制定的党章,则是在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证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的完全成熟。七大党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七大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24年的艰苦历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根本大法中得到了确认。
八大党章对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八大党章是建国后修订的第一个党章。1956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八大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正确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党章中增加了许多体现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内容,强调了执政党核心领导作用的极端重要性,对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八大党章第一次对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作出了初步规定,意义非常重大。
九大党章背离了八大的正确纲领。1969年4月通过的九大,在党章中肯定了根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把接班人列入党章,这在党章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九大党章否定了八大党章明确的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在党员条件上,取消了党员权利和入党预备期,把八大党章规定的党员十条义务改变为五项接班人条件。在组织原则上,取消了八大党章中关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发挥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等条文,并取消了五大以来设立的党的监察委员会。
十大党章继续了九大“左”的错误。1973年8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继续了九大的“左”的错误,沿袭了九大党章的总纲和条文,只作了个别的修改和补充。十大党章继续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正如邓小平所指出 “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需要修改”。
十一大党章是十年内乱结束后的第一部党章。1977年8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十年内乱以后的第一部党章。它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在内容上与九大、十大党章比较作了较多的修改。譬如:在总纲及有关条款中增写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提出党要认真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等等。
十二大党章探索执政党建设的原则。1982年9月通过了《中国共 2
产党章程》。这部党章吸取了历届党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在七大、八大党章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而写成的,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阐明了党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总任务,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一次做出了“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祟拜”的规定。这些重大修改和完善,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从而使党章真正成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强大武器,为今后党章的完善和党的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三大修正党章适应体制改革进程。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并通过了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对十二大章程的部分内容作了调整。其中重大的改变有:改革选举制度,明确规定了差额选举办法;为加强集体领导,提出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等。
十四大党章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2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的进一步修正,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将其贯穿党章全文。新党章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载入党章。十四大党章对历史发展新阶段党的活动和建设产生了积极的重大影响,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纽带,是保证党纯洁的武器,从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十五大修正党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9月,十五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尽管这次修改只有7处,共计160个字,却引起了党内外的高度关注。党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把“解 3
放思想,实事求是”写入党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性建设,也就抓住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灵魂。
十六大修正党章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11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次党章修改工作,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形势下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坚持了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保持党章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一些内容作了适当修改或补充完善。
十七大党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着眼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作了重要修改。新修改的党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坚持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保持党章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党章的一些内容作了适当修改或补充完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些新规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党的自身建设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修改的党章对此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治党管党水平,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章是党的纲领性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个春秋里,党章历经17次制定和修改,党章修改的历史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着中国革命与建设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所经历的不乎凡的历程。
二、从党章看建党九十年党的建设
党章的修改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它以法规特有的浓缩和凝炼,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程。
1、党的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党历来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
从八大至今的党章中,我们党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十四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指导地位,并且阐明了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十五大进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称之为邓小平理论,上升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的地位,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十六大修正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了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党的十七大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着眼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作了重要修改。新党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坚持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的精神,这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具有重大意义。党章中的这些变化鲜明地表明了我党在理论上的成熟。
2、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就是确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它决定着党在一定时期的行动方向,对党的事业有着命运攸关的影响,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党的十三大提出了 5
我国最大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十四大、十五大都得到了明确,并且强调这是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随着党在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后,十四大第一次用党章语言正式阐明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问题及基本路线,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三个内容的基本路线。此外,将建立市场经济作为基本路线具体内容的一部分,明确载入党章,格外引人注目。十五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具体展开,首次形成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至此在党章中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最高纲领形成完整、有机统一的整体,表明了党的性质,同时展现了我们党脚踏实地地沿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十七大党章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最后一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增加了“和谐”一词,这样修改,使党的基本路线表述更加全面,突出了全党带领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3、党的组织建设
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把民主集中制写进党章,确定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这些成就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十四大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涵义理解进行了修订,做了科学的概括,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取代了以前党章中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表述,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党的十六大修改党章和制定一系列相关文件,加大全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力度,加快形成科学的民主集中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体系。2007年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增加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 6
定实行党务公开”、“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等新规定。对民主集中制的不断补充完善,表明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组织原则的信守和坚持,并依据新经验,不断完善,展示了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制度上的更加成孰。
4、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十二大党章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不仅比十一大党章,而且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十二大党章首先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党员的义务方面,十二大党章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这对于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过去历次党章相比,十二大党章还专门新增了“党的干部”一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知识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比党员更高的要求。十六大党章对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关于申请入党对象的规定作了适当修改,表述为:“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十七大党章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干部“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逐渐完善的党章充分反映了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只有建立一支有战斗力、创造性的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才能把党的事业带入新的辉煌。
党章自诞生以来,并非孤立存在、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党所处的环境、任务及内部状况的变化,相应的有所变动和更改。党的状况怎样,党章就会怎样;党在理论、政治、组织上成熟到什么程度,党章 7
也就会成熟到什么程度。党章的修改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实践活动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它以法规特有的浓缩和凝炼,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程。从党章逐渐完善丰富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党的建设在建党九十年来不断得到了加强,也充分反映了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壮大。参考资料:
1、历届《中国共产党章程》
2、《党的建设初探》南通市党建研究会编
3、《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习近平
第二篇:从党章的历史演变看党的与时俱进
高中华:从党章的历史演变看党的与时俱进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主要是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使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立意深远,意义重大。
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93年间,党章历经修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全部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和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党的政治主张。这是一部具有党章性质的党纲。这个党纲的意义在于鲜明地亮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它是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纲领作了重大修改,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并通过了党的第一部正式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包括党内生活和党内关系的各个方面,分为“党员、组织、会议、纪律和附则”,这是党的第一部完整形态的章程。它不仅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完成,而且标志着我们党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最高的政治行为规范。
此后,党的历届党代会都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1923年6月召开的党的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在二大党章的基础上,增加了1条,对党员的“自请出党”作了严格规定;对党员入党候补期、党小组的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组成等作了重要修正;把入党介绍人从原来的一人增加为二人,第一次规定了党员候补期,这对于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提高党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增加了“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一条,严格了党的纪律;第一次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党支部。这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注意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四大党章首次把中央最高领导人的称谓改为总书记。
1927年四五月间,党的五大召开。由于革命形势严峻,会议期间没有通过新党章。根据五大精神,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这是唯一不是由党的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党章。会议对党章作了较大修改: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增加了设立中央政治局、监察委员会和党团等内容,并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政党体制。在前三个党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党章》增加了党的建设、党的中央机关、省的组织、市及县的组织、区的组织、党的支部、监察委员会、党团、与青年团的关系等九章内容。这部党章共12章85条,是我们党历史上条目最多的党章,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在党章史上提出了很多个第一。
1928年7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大会通过党章也是唯一不是在国内修改和通过的党章。党章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这是第一次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对于健全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具有重要意义。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前夕,党的七大在延安隆重召开。在长期斗争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新《党章》首次增写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作风、群众路线,从而使党章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形态;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首次以条文形式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科学界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即在民主的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七大党章是第一部完全独立自主修改的党章,是民主革命时期一部最完备的党章。
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党章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新特点,明确提出了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了执政党工作重心的转变;二是提出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群众路线的传统;三是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原则;四是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十项义务和七项权利。
八大后的20多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三部党章,即九大党章、十大党章和十一大党章。这些党章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制定出来的,不可避免带有“左”的错误的痕迹。
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再次重申并明确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正确解释了党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任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纲中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同时,党章增加了《党的干部》专节,明确规定了党的干部的定义,党的干部路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等,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首次写进入党誓词。这表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探索。
现行党章的主体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30年来,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是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用部分条文修正的形式对党章进行修改。修正案共10条,总共有13处增删改动,着重体现在党的领导体制和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方面,表明党的建设正在走上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郑重提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念,阐述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只有7处150个字的修改。这部改动最小却意义重大的党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它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也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心愿。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性质的理论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主要修改内容共有15条,既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又充实了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充实了党的建设的内容。这部党章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精辟概括;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把党的一系列对内对外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党章;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更加突出制度建设;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
二、党章的基本内容既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情况及党自身的经验,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党的建设创新的新情况对党章包括部分和全部等不同层面、不同程度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现在实行的比较完善的党章。十八大就是根据这些创新对党章做了修改。
十八大的党章修改是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党的十八大修改党章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总体稳定,只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稳定和坚持这样的修改原则,既有利于实现党章的与时俱进、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又有利于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好规范和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
中央对党的十八大报告议题向各部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党的十八大对党章作适当修改。中央政治局认真研究了这个建议,作出了党的十八大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的决定,并成立党章修改小组。党章修改小组的工作是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按照适当修改的原则,提出党章修改建议方案,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拟提请党的中央委员会讨论的党章修正案稿。党的中央委员会经过讨论研究,提请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党的十八大期间,全体代表对党章修正案认真讨论,提出一些重要修改意见。综合这些意见,大会又对党章修正案作了修改。最后,大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党章修正案。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
在党章中完整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完整表述,深化了全党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有指导意义。根据近些年来党的建设积累的经验和形势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内容增写入党章,并对党员义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干部的要求作了充实,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章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对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修改,党章这个党的总章程更加完善,必将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
三、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党章的重要性:“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习近平同志对于十八大党章的学习也提出了要求:“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把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央明确指出,要做到“两个结合”,就是“把学习党章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一部党章的制定与完善史,也是我们党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了解党章的历次制定与完善的来龙去脉,能使全党更好地结合目前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决贯彻党章,坚定维护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第三篇:从党章修改看党的进步
从党章修改看党的进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且与时俱进的政党。与时俱进一方面体现在马列主义不断中国化并随时代发展而创新完善,另一方面体现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自我修正和逐步走向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由曾经积贫积弱、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东亚病夫,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大踏步迈向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是党的理论精髓,制订后经过十八次修订,记载和见证了党的开拓进取。
一、党章修改历程
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第一次详尽地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章。三大对党章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在关于党员入党手续方面,第一次规定了新党员候补期,还分别规定了候补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四大对党章做了第二次修正,规定党员三人以上可成立支部,第一次将党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首次将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为“书记”。党的五大没有专门讨论修改党章的问题,但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第一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党的六大在苏联莫斯科举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基本保持了五大党章的基本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但突出强调了共产国际的/ 5
领导。党的七大系在共产国际解散后,我党独立自主制订党章,在党章发展史上第一次增加了党章的总纲部分,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标志着党在政治的成熟。
党的八大是我党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明确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等,首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写进党章。党的九大背离了八大党章的正确纲领,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的错误。十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十年内乱结束以后的第一部党章,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但没能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二大吸取了历届党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彻底清除了“左”的错误,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十三大对十二大党章的部分条文作了修正。十四大通过的党章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将其贯穿党章全文,并规定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十五大通过的党章程修正案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增写入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实了党的建设的内容。
十八大对党章主要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改,一是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在充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5
和社会建设内容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号召建设美丽中国;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党章修改的作用
党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随着党的政治路线和历史任务的发展而发展。党章的修改,党的性质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党的建设尤其是执政党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对党的性质的认识越来越科学
一大至六大,将党的性质定位为“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基本上直接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重复共产国际各国党的纲领中的一般原则,旗帜鲜明地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立场,使党作为代表工人阶级的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七大至八大,党的性质转变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强调群众路线,确立党的群众基础,这对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九大至十一大,受到“左”倾思潮影响,党的性质被定义为“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阻碍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十二大至十五大,明确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第一次提出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
删除了“无产阶级的政党”的提法,将以往的无产阶级的概念改为工人阶级,将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既符合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又适应执政党的特点和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性质的科学总结。十六大党章中,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吸收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的性质,将一个代表发展为三个代表,从而使党章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思想有了更深刻、更贴近时代的意义。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迄今为止对党的性质完备、最科学的阐释,成为我党建设和前进的新灯塔。
(二)生动体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世界上没有永恒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空间上来讲,生搬硬套将造成水土不服或消化不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相结合,产生了布尔什维克和列宁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王明左倾思想错误则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从时间上来讲,墨守成规会使科学的理论僵化过时,与时俱进才是马列主义活的灵魂。改革开放后,我党至今又经历了四代领导核心,在探索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指导思想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先后涌现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 5
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总书记为首的我党第五代领导核心响亮地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必将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因此永葆青春。托洛茨基主义则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典型。
实践证明,党章是保证党的思想政治统一和组织纪律统一的锐利思想武器,既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又不断吸收最新成果,体现全党的意志,凝聚全党的力量。因此,不管是新党员还是老党员,都要对党章既遵照维护,又常学常新,成为真正的先锋模范。/ 5
第四篇: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文革过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近35年了,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就有很大体现。
因当时物资缺乏,用票来控制购买,因此买衣服还要要布票,清一色的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际品牌,人们会更加注重着装,追求时尚,关注潮流,在衣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前买食物要粮票,白面馒头在当时都是好东西,北京方便面只能在过年过节吃,更不要说大鱼大肉了,如今人们连大鱼大肉都觉得不新奇了,开始变着各种花样吃,青蛙肉,蛇皮,蚕蛹,海豚肉,竟然还有人喝婴儿汤,当然享受新奇事物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人们吃果子狸,结果引发了非典。西餐也在中国越来越盛行,有的人喜欢西餐厅优雅安静的环境,不像中餐馆那么嘈杂,然而有的人喜欢中餐馆的热闹欢乐的氛围,不像西餐厅那么拘谨。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挑选用餐环境,饮食也更加多元化,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房价在当下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房价是世界上最高的,如今的房价比起从前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当然人民的住宿水平也提高了,从前住平房且十分拥挤,家里有好多口人,睡在一张大床上,现在楼房越盖越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出现,人民住宿水平也不断提高。
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从前公交车非常少,很多人都坐不起,人们都骑“二八大杠”,现在人们从海陆空都可以到达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反倒是开始提倡环保,鼓励人们骑自行车,限制汽车数量了。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改变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我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在国际上迅速提升。
2008年我国举行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演员们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历程,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回想男子自选手枪冠军许海峰在1984年为中国拿到第一枚金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如今中国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夺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获得45金,15银,21铜,中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迈向了体育强国。当然体现出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奥运会,还包括中国人在NBA打球,在英甲踢球,F1跑道修道中国等等。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如今也名列前茅,从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并由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人研制起,到今天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国家形象在电影上也有体现,从最早的皮影戏到黑白电影,再到如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也渐渐被关注,中国电影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外国人不再认为中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她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生气勃勃。中国演员也越来越多的进军国际,在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走红地毯,在好莱坞电影上也能够露露面,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
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从前被领国强占岛屿的忍气吞声,到如今对钓鱼岛的据理力争,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牢记”第二条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在和平的前提下,强硬表态,绝不做让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认识世界,接受世界,最终改变世界的大门,让中国也成为带动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么多,它更是让世界开眼看中国的窗口,因为改革开放,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大改变,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第五篇:从“八项规定”看党的作风建设
从“八项规定”看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指出:“当前,世情、党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①我国正处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八项规定”的提出,正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党内外面临的现实,直面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一、“八项规定”的提出是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道路不断走向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布局日渐形成,我国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质疑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把握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
(一)“八项规定”的提出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十八大将求真务实写入了党章。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是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真正地解决问题,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行动去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去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让求真务实之风在党内成为一种自觉的遵循。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内在地要求我们党应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新的飞跃,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八项规定”的提出就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面对人民群众反映出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在工作作风上进行的与时俱进的改变。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都显示了党加强作风建设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提升自我水平与能力,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内在地要求我们党必须求真务实,从社会现实出发,从人民的期待、群众的需求入手,真正地改变作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形象,改变一些不好的作风,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官僚主义,不搞排场,接近群众,了解群众需求,真正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务人民利益之实。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也就能够展示党的良好形象,真正地做到求真务实,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巩固党的思想路线中加强了作风建设,树立了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八项规定”是应对当前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四个考验”的现实要求
对于已经长期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②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改变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带来的一些对党员负面的影响。江泽民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③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趋利主义、享乐主义,克服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的现象,让党员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来明确问题,了解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必须更多地接近群众,与群众交流,不封路,让群众与干部零距离接触,打造和谐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再续“鱼水之情”;就必须以艰苦朴素的作风,求着务实的态度去工作,而不是讲形式主义,不是搞文山会海,也不是喊喊口号,而是真抓实干。在密切群众关系中密切党群关系,在调查研究中提高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克服自身不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④,从而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从容的应对危险,迎接考验,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带领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三)“八项规定”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⑤这对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风建设作为当前党的“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加强作风建设,以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来践行思想建设,实现组织建设的良好运行,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党的“五位一体”建设良性互动。“八项规定”的出台将在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有力推进党的“五位一体”建设。第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作风是党的路线、纲领、宗旨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形象的外化,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团结和党的生死存亡。以“八项规定”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能够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把握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党的建设的主线,也就把握住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两个坚持的要求,深化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三型政党的需要,从而真正地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真正的促进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二、“八项规定”的提出对于党的建设、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问题都是党面临的十分迫切解决的问题。“八项规定”的提出,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作风建设影响到党政形象,事关执政地位的巩固
“八项规定”的提出与落实,意味着党的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决定工作的成效,工作成效影响党政形象。通过“八项规定”不断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不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党的工作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党的形象就会更好地树立起来,就会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取信于民。只有人民拥护,百姓支持,党才能不断地巩固执政地位,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为人民群 众所共享。
(二)党的作风建设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⑥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⑦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些从党90年奋斗历史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全党的郑重要求。“八项规定”的提出,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既具体而又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八项规定”的提出与落实,将会让更多的领导干部走基层,搞调研,听群众呼声,解民生难题,让更多的领导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为群众办实事,将有力地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三)党的作风建设对于端正党风、整饬政风,带动民风具有推动作用
改进工作作风,有利于端正党风。求真务实,一向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宝贵的财富,更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葆有这种本色,我们党才能不断真正地贴近群众,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八项规定”的提出,正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需求。以“八项规定”促进党风的改进,就有了现实的抓手。党风的改进,带来的是党的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的提高,工作方法6的完善,促使政风的转变,这将极大地推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加快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党风政风的改进,必然带来社会风气的改进,赢得民心,顺应民意,发挥民智,形成全社会共同奋进,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是务实之举,开启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为政之风,对促进社会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至关重要。
三、从“八项规定”的落实探究党的作风建设的实现路径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有效的应对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的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的事业的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性质与宗旨,以“八项规定”的落实为契机,积极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一)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转变思想作风是前提
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这五个方面的作风是相互促进的,共同统一于党的作风建设中。“八项规定”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工作作风,同时也涉及到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但是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作风问题不解决,其他方面的作风建设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作风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我党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应对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时代所需引领思想作风建设,以思想作风的改进推动工作作风的改进,落实“八项规定”,务人民群众需求之实。小到一个生命个体,大到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无论是纵向时间性或横向空间性的思想延续或者发展进步,精神层面的丰富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其工作作风的务实性和严谨性。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具有支配行动、决定行动的特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其实首先是对思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提出了要求。只有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牵,将老百姓放在心里、当成衣食父母,这样的精神高度决定了好的工作作风,这样的思想境界才是群众心目中的“父母官”。人与人之间、政党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老百姓有一句非常朴实的大实话,叫做“将心比心”。记住了这一点,任何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必会迎刃而解。⑧当前,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思想,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时刻为民、处处利民的“民本”思想指引我们的行动,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作风建设。
(二)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党性修养是基础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加强,工作作风的转变,靠的是作为党细胞的党员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每个党员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明确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将这种信念内化于心,同时外化于行。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员应当时刻注重自己的党性修养,时刻反省自我,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不断提升自我,严格要求自我,自觉遵守党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性修养,使自己的工作作风实现转变,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让人民满意,让百姓高兴。党的作风建设的加强,需要党员同志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的过程中改进作风来推动,同时也需要广大党员同志在反省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中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这样才能使“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改 善党的形象,推进作风建设。
(三)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注重领导干部建设是重点
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良好的党风乃至社会风气的形成。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在党的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时刻心系人民群众,清正廉洁,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局面,将党的宗旨落到实处,时时体现党的性质。中央政治局在提出“八项规定”的时候明确表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就是表率的作用。习近平考察广州没有鲜花,没有封路,李克强开会打断谈话让与会人员直奔主题,王岐山开会不让念稿子,这就是我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率先垂范,带领各级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联系群众,带头解决现实问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树立忧患意识、民本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改进作风作为高度的自觉和基本的行为习惯,推进作风建设。
(四)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核心
密切党群关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时刻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键。胡锦涛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7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去“仰视”人民,而不是俯视人民,时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党的工作作风的改进,作风建设的推进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实践中,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是党的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同时外化于行,真正地将其落实于工作当中。我们党要时刻怀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真正将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取现实的利益,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我们党要时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集中群众的智慧,努力使我们的决策和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期盼,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落实“八项规定”,正是践行我们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走进群众,亲近人民,听取民意,维护民利,服务群众。“八项规定”的落实,就要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加强党的作风建 设。
(五)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制度建设是保障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⑩制度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伴随着形势发展,新任务的出现,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坚持不懈地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规章制度。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制度的建立规范党员的行动,让党员的行动有所遵循,也让党员的发展有所依据。“八项规定”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将能够真正的起到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的作用,切实推进党员更加务实,改进作风,促使转变,实干兴邦。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的保障。当前党应当继续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党员个人与党组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上级与下级、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二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际,群众公认,让那些真正心系人民、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得到重用,发挥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加大反腐的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对于权力的运用、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真正将为民服务的行为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式主义。“八项规定”的落实,需要加强监督与检查,在其提出的同时,中央政治局也同时要求各地区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办法,狠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这就是在注重党内外监督制度建设,让作风建设有实际的内容,让党的作风建设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作用。
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共产党必须转变思想作风,提升党性修养,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人民的期待,改进作风,实干兴邦,回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满意,百姓高兴,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始终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带领中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