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_8(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4 07:5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_8(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_8(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_8(写写帮推荐)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

一、参考教材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出版。

二、考试要求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考试内容

第一篇 导 论

识记: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篇 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 商品

1、识记:商品;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

2、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二节 货币

1、识记:货币;价值形式;价格;价值尺度

2、理解:货币的产生;货币流通量的决定;货币流通规律

3、运用: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第三节 价值规律

1、识记:价值规律

2、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表现形式

3、运用: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第四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识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2、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与经济的关系

3、运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1、识记:资本总公式;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2、理解: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3、运用:资本的总公式的其矛盾及其解决

1、识记:劳动过程;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运用:

1、识记: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2、理解:资本的本质;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3、运用:剩余价值率表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1、识记: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

2、理解: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运用: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1、识记: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第二篇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第三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2、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3、运用: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

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识记: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2、理解: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

3、运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

1、识记: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资本集中;相对人口过剩

2、理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3、运用: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1、识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3、运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1、识记:产业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理解: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3、运用: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1、识记: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固定资本磨损;固定资本折旧;折旧费;折旧率;年剩余价值率

2、理解: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运用:资本总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识记: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

2、理解: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运用: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增长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识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2、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

3、运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特点

1、识记: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2、理解: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价值转化成生产价格

3、运用:生产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1、识记:商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

2、理解:商业资本的形成;商业资本的作用

3、运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

1、识记: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银行利润;股份公司;股票;股票价格

2、理解:借贷资本的本质;利息的本质;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股票的价格决定

3、运用: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识记: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2、理解: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

3、运用:资本主义土地价格的决定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和具体形式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

第三篇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1、识记:垄断;垄断利润;垄断价格;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2、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运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八章 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1、识记: 国际卡特尔;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经济一体化

2、理解:经济全球化及主要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及其主要组织形式;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3、运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识记:食利阶层;食利国;货币信用制度危机

2、理解: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多种危机交织并存;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1、识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3、运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3、运用:认识和把握混合所有制经济;分析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性质及地位和作用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识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理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3、运用: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1、识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

2、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运用: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分配

1、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理解:我国现阶段非按劳分配形式;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3、运用: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按劳分配形式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商业和金融

1、识记:生产要素市场;产权市场;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渠道;金融体系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特征;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运用:我国现阶段怎样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现阶段怎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1、识记:对外开放;自力更生外汇;外汇汇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

2、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

3、运用:我国为何要实行和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1、识记: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均衡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2、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及手段

3、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1、识记: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别

3、运用: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运的必然结果

四、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政治经济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10×2分=20 分 2.多项选择题:10×2分=20 分 3.简答题:3×8分=24分 4.论述题:1×11分=11 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0%。

专升本《国际贸易》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1.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五版。2.李晓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3.张纬.国际贸易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4.王启云.国际贸易[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二、考试要求

国际贸易以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为研究对象,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一般原理基础上,阐述了贸易利益、贸易政策、贸易壁垒以及基本贸易实务等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掌握古典、新古典和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国际贸易对贸易参与国整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把握国际贸易政策、贸易保护措施的制定与效应,全面了解国际贸易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规范,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一般流程,并能基于一般原理分析各类国际贸易现象。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导 论

1、识记:(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含义;(2)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定义;(3)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定义;(4)对外贸易量的含义;(5)对外贸易差额的含义。

2、理解:(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2)国际贸易的分类;(3)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4)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关系;(5)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3、运用:(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2)联系实际列分析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异同。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1、识记:(1)国际经济传递的概念;(2)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2、理解:(1)对外贸易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2)国际贸易对企业的作用;(3)国际贸易与国民福利。

3、运用:分析对外贸易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第三章 国际分工

1、识记:(1)国际分工的概念;(2)垂直型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的概念;(3)里昂惕夫之谜;(4)协议型国际分工;(5)产业内贸易理论;(6)超保护贸易理论;(7)需求相似理论。

2、理解:(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2)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特点;(3)国际分工发展的条件;(4)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5)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6)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7)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内容。

3、运用:分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战略选择。

第四章 世界市场

1、识记:(1)世界市场的含义;(2)贸易条件的含义;(3)包销的含义;(4)寄售的含义;(5)补偿贸易的含义;(6)加工贸易的含义;(7)国际竞争力的含义。

2、理解:(1)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2)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3)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渠道类型;(4)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的发展阶段特点;(5)国家全球竞争战略。

第五章 世界市场的价格

1、识记:(1)国际价值的概念;(2)贸易条件的含义;(3)净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4)出口购买力指数;(5)单项因素贸易条件;(6)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2、理解:(1)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2)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3)影响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4)当代大类国家与地区的贸易条件。

3、运用:(1)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2)分析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趋势。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1、识记:(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2)重商主义;(3)贸易自由化;(4)新贸易保护主义;(5)当代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

2、理解:(1)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2)二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3)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与政策;(4)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5)贸易自由化的原因与影响。

3、运用: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应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1、识记:(1)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类型;(2)国际商品协定的类型。

2、理解:(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

第八章 国际贸易促进

1、识记:(1)出口促进的含义;(2)出口信贷的含义与种类;(3)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4)倾销与外汇倾销的概念;(5)出口管制的含义;(6)出口退税;(7)经济特区与保税区。

2、理解:(1)国家可以采取的出口促进的相关政策与措施;(2)倾销对一国市场的影响及对倾销行为的抵制。

3、运用:中国可以采取的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

第九章 关税

1、识记:(1)关税的含义;(2)进口附加税;(3)反倾销税;(4)反补贴税;(5)海关税则;(6)有效保护度;(7)关税减让;(8)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

2、理解:(1)关税的作用;(2)关税的分类;(3)关税有效保护理论的政策意义;(4)关税减让谈判的基础与原则。

3、运用: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

第十章 非关税壁垒

1、识记:(1)非关税壁垒的含义;(2)绝对配额;(3)关税配额;(4)进口许可证;(5)外汇管制;(6)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7)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8)“自动”出口配额制。

2、理解:(1)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作用作用;(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与发展趋

势;(3)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与形式;(4)进口配额制的影响。

3、运用:讨论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的策略。

第十一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1、识记:(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2)国民待遇原则;(3)最惠国待遇原则;(4)《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5)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理解:(1)知识产权的特点;(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当代世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因;(4)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与手段。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应当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

第十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

1、识记:(1)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2)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别;(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4)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2、理解:(1)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2)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种类;(5)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因;(6)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表现;(7)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第十三章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1、识记:(1)国际投资的概念和种类;(2)国际投资的特点;(3)跨国公司的概念;(4)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5)垄断优势理论;(6)内部化理论;(7)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理解:(1)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2)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应考虑的因素;(3)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4)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影响;(5)战略联盟理论的背景与内容。

3、运用:分析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

第十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1、识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2)关税同盟;(3)贸易创造效果;(4)贸易转移效果;(5)大市场理论的含义;(6)欧洲联盟;(7)亚太经合组织;(8)北美自由贸易区。

2、理解:(1)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2)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关税同盟的效果。

3、运用:讨论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中的战略选择。

第十五章 世界贸易组织

1、识记:(1)WTO的基础;(2)关贸总协定;(3)WTO的基本原则;(4)WTO的作用。

2、理解:(1)WTO的基本原则;(2)WTO在世界经济贸易协调中的地位与作用;(3)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与面临的困难;(4)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与作用;(5)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作用。

3、运用:讨论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四、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国际贸易》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20×1分=20 分(含部分实务题)2.多选题:10×2分 =20分 3.简答题:3×8分=24分 4.论述题:1×11分=11 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35%,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5%。

第二篇:《政治经济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系科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总课时20周,每周3课时,其中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座)为18周,复习考试为2周。

基本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份);(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份)。课程的资本主义部份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进规律;本课程的社会主义部份主要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性质、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近一步学习其它经济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方式:采用老师专业授课与同学们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参考教材:

1、蒋学模主编:《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1版。

2、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3、蔺子荣、吴梦蛟主编《政治经济学新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教学内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导论:(2课时)

在阐述课程内容以前,首先应当向学生说明本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的性质和研究的方法。整个导论分五小节: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着重介绍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演变的历史。说明古今中外关于“经济”和“经济学”一词的含义。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产生的简史,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指出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本节重点阐述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指出经济规律及其性质、经济规律体系和种类、经济范畴。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阐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政治经济学。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方法论是任何学科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本节重点介绍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几种常用的方法:抽象法、分析和综合法、教学和统计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

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重点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思想路线、理论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科学基础,也是党和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政治经济学也是各门经济科学的理论基础。

导论部分的复习思考: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说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4、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章:商品货币(2课时)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普遍规律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本章通过对商品货币的分析,说明在商品货币形式下,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重点在于阐明劳动价值论。本章分五节。

第一节:商品两因素和劳动二重性。重点阐明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之间的关系。指明价值的本质。

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重点说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分析这一原理对厂商经营决策的影响,分析复杂劳动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商品价值量决定的影响。

第三节:价值形式的发展一—货币的产生。重点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揭示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说明相对价值形式质和量的规定性与价格决定原理间的关系,指出货币形式发展的新趋势—电子货币形式,结合商品拜物教联系当今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现象。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高学生对“货币”“金钱”的正确认识。

第四节:货币职能。通过对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的分析,重点介绍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条件下纸币流通规律的变异指出货币流通规律与价格运动规律间的联系,简要说明投资、消费、财政、信贷、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流通量及价格的关系。

第五节:价值规律。指出价值规律的性质、内容和作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

2、什么是商品两因素?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其相互关系如何?

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试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及其对厂商经营决策的影响?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为什么说货币流通规律蕴含着价格运动的规律?

6、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商品拜物教及货币拜物教?

7、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课时)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本章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重点说明剩余价值的实质和源泉,揭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本章分为四小节。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重点在于说明什么是资本流通的总公式及其矛盾,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一把钥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首要条件。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重点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揭示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指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节:资本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重点说明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计算公式及其推论。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剥削劳动的新形式和新问题。强调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加强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对正确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性。

第四节: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重点阐明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说明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3、怎样正确理解加强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对正确维护其自身利益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工资和利润(2课时)

本章着重分析资本和雇用劳动关系的现象形态,即劳动力价值转化为工资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问题。通过对工资和利润的分析,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这种本质关系为什么和怎样被掩盖起来,剩余价值规律怎样通过工资和利润的机制实现自己的作用。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工资的本质。说明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工资的形式和水平。在阐明工资两大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当代资本主义名目繁多的工资形式,如泰罗制、福特制、哈尔西奖金制、甘特奖金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等工资形式本质和作用。指出国别工资差异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名义工资和价格及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工资水平与剥削水平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成本价格和利润。重点说明成本价格的含义和作用,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途径,分析利润率和利润量对资本家行为方式的影响。

第四节: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人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指出工资和利润的对立统一关系,工人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及其意义。强调指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工人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本章思考题:

1、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资形式的本质和作用,撇开资本主义工资本质,其工资形式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为什么说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工人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第四章:资本积累(2课时)上一章阐述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这一章研究资本本身怎样产生,重点说明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律。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着重说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说明资本价值再生产的本质在于剩余价值的转化。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在此基础上说明: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重点说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及意义,说明资本积累的实质,强调指出: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分析积累率和积累量之间的关系,影响资本积累规律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具体分析资本构成不变或变动条件下积累对工人就业和工资的影响,说明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是扩大个别资本规模的两种基本实现形式,分析规模经济效益、剩余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对资本积累动因的影响。分析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其对工人就业和工资水平的调节,指出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在此基础上,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重点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分析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其历史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为什么说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2、个别资本扩大其规模的两种基本实现形式是什么?

3、什么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动因?资本积累的动因与所有制性质有何联系?

4、如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2课时)

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强调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是,资本的价值增殖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因此,本章的重点在于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研究个别资本再生产的形式和条件,以进一步理解资本价值的增殖运动。本章分二小节: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重点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资本职能形式,突出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的相互依存关系,从理论上阐明厂商进行“以需定产”的必要性和决策的基本程序。通过对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分析,指出每种循环形式的特点和片面性,在此基础上强调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对资本概念的丰富。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重点说明资本周转的定义、时间和次数、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分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价值周转方式,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总生产资本中的权重变化对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分析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厂商加强经营管理的理论指导作用。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产业资本循环三阶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为什么说资本循环理论是厂商实行“以需定产”的理论指导?

3、厂商应如何加强经营管理,以加速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4、资本家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方法和目的。

第六章: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利润率平均化(2课时)

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从本章开始具体考察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呈现出来的种种经济关系,重点分析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间的分配过程。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产业资本的部门内竞争和部门利润率。着重分析部门利润率是如何通过部门内部的竞争而形成的,指出影响部门利润率的五大因素。

第二节:产业资本部门间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重点分析产业间部门利润率差异的成因与后果;指出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机制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指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再生产的条件,是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资本。主要说明商业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商业资本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产销分工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利弊得失。

第四节:商业利润和商业流通费用。着重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与本质,分析商业利润水平与社会资源配置比例的内在联系,指出商业平均利润与商业个别利润间的关系。指出,商业资本参与社会利润的分配表明工人阶级不仅直接受产业资本的剥削,而且受商业资本的剥削。此外,对商业流通费用的发生及其补偿作一简要的分析。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平均利润指标的三个展开公式?

3、为什么说利润的平均化过程意味着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第七章:借贷资本和利息(2课时)

货币信用是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存在的经济现象。本章的重点在于分析借贷资本的形成和特点,揭示借贷资本同职能资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并说明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本章分三小节:

第一节:借贷资本。重点分析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借贷资本的性质、动机以及利息决定和变动的基本规律。指出借贷资本的基本特点,揭示借贷资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第二节:借贷利息。重点分析借贷资本所获利息的本质一—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借贷利息的存在使平均利润进一步分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剥削的实质。说明决定利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分析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变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平均利息率与市场利息率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重点分析资本主义信用的两种基本类型——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产生、特点、作用。分析资本主义银行的性质与功能,揭示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复习思考题:

1、资本主义借贷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有何联系和区别?

2、资本主义借贷和性质与动机?

3、借贷利息的本质及利息率变动的一般规律?

4、资本主义银行的性质与主要功能?

5、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有哪些? 第八章:资本主义地租(2课时)

本章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考察,阐明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特点和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各种地租形式而归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的。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着重说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特点,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

第二节:级差地租。重点分析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源泉;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的性质、原因及其量的规定性。分析聚集经济效益与级差地租,空间成本、自然条件与级差地租的关系;联系级差地租与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及厂商收入分配间的关系,指出级差地租与公平原则间的联系。同时,揭示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性质原因及其对界定土地出租期限、保护土地资源的影响。

第三节: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重点分析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源泉。揭示总地租的量的规定性及其现实意义。分析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指出影响土地价格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土地价格上涨趋势的原因与后果。揭示土地私有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和实现土地国有化困难。

第四节;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及当前的新特点。重点说明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集中趋势。资本主义条件下工、农对立、城乡对立的成因与后果。侧重分析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中的新特点和地租问题。

思考复习题: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是如何形成的?

2、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其量的规定性?

3、级差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4、什么是绝对地租垄断地租?

5、地价上涨趋势的成果与后果?

6、为什么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难以实现土地国有化?

7、战后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有什么新的持点? 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及其周期(2课时)

本章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一般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所固有的矛盾。同时,阐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从而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简要介绍社会总资本及其产品的构成。指出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联系与区别,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双重构成。揭示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前提条件;指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刻揭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第二节:战后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影响。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多方面的变革。但战后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尤为深刻。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迅速扩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市场的规模及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一切无不受到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不仅导致生产力的加速发展而且也对国内垄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科技革命也引起了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了企业多样化经营的格局。当然,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只要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存在,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

第三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本节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阐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揭示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是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重点说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新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复习思考题: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是什么?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3、怎样理解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4、战后科技革命对资本再生产的哪些影响?

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些什么新特点?

第十章:金融资本和垄断利润(2课时)

本章通过对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揭示垄断统治下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以及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条件下起作用的形式。本章分五小节:

第一节: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重点分析独资企业转化为股份公司的原因和主要方式,揭示股份公司的主要特点,说明股息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说明虚拟资本和证券交易的关系。

第二节:大公司的垄断。着重分析大公司垄断形成的条件、原因与主要方式,介绍与分析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尤其是现代条件下生产、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与后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垄断统治下的中小资本主义企业生存状况。

第三节:金融资本的垄断。着重研究银行垄断的成因和作用,金融资本形成的成因和作用,以及金融寡头产生的成因与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现代条件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财团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垄断统治的作用。指出垄断的产生和金融寡头财团垄断的形成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又是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原因。

第四节: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重点阐明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含义,指出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获取垄断利润的重要途径。指出垄断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需求制约和竞争制约。分析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垄断利润的存在意味着无产阶级或雇佣劳动者受剥削程度的加深。

第五节:垄断和竞争。重点分析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必然性,以及垄断竞争的形式和特点。指出垄断竞争破坏性的存在,客观上要求资产阶级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国家干预。

复习思考题:

1、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垄断形成的条件、原因及主要方式?

4、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

6、为什么说垄断还能消除竞争?

第十一章:国家资本和国家调节(3课时)

本章以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国家资本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调节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现代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的特点和矛盾的表现形式。本章分三小节:

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的成因及其特点。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所有制及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成。本节的重点在于分析国家所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战后国家所有制发展的特点。于此同时,着重分析国家和调节经济的含义及其采取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需求管理”政策和以产业成长政策和产业调整政策以及企业组织政策为主的供给管理政策及其它调节手段。分析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本节重点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介绍和分析萨缪尔逊的“混合经济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复习思考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3、什么是“需求管理”政策?包含哪些具体手段?

4、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如何正确看待“混合经济论”?

6、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第十二章:资本国际化和国际经济关系(3课时)

本章着重分析资本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国际垄断和战后资本国际化、国际垄断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重点分析资本国际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物质技术条件,战后资本国际化新发展,强调技术输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现象,指出技术贸易发生、发展的原因和主要形式与特点。

第二节: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分析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成因、主要特点和作用,战后经济一体化与多极化的成因、形式、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国际垄断组织之间矛盾的深化。重点分析战后各国跨国公司的矛盾和竞争,具体分析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战后货币金融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分析战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原因、手段和后果。

第四节:垄断资本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瓦解,介绍和分析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及其特点,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政策及其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复习思考题:

1、资本国际化的演变过程及其物质技术条件?

2、技术贸易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要形式?

3、怎样正确认识国际垄断组织成因、特点和作用?

4、怎样认识国际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5、什么是新殖民主义?战后发展中国家是如何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的?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2课时)

本章的重点在于:在以上十二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资本关系的历史总过程和总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和剩余价值规律作用下的历史过渡性和两种不同制度长期并存于世界的客观必然性。本章分二小节:

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决定作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的共性和特性,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停滞和迅速发展的两种趋势,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共存。重点介绍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两种不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共处的必然性,明确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与此同时,又要明确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强调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发展的趋势。

复习思考题:

1、资本主义发展为什么会经历两个历史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3、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两不同制度共处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何在?

4、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3课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必然结果。本章主要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的阶段性;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补充形式和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本章分为四小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分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失误的后果。阐明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基本特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第二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两种形式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复合型”所有制的形成、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分析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及其各自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重点分析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性质,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及实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主要和方法。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四节:市场经济体制与所有制改革。重点分析所有制关系对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决定作用,分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关系,强调指出对现有的国家所有制的改革,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结构完整性,改善市场关系中风险责任和利益关系的对称性,提高市场经济体系动作“透明度”、效率和稳定度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涉及所有制改革的几种不同的思路,改革的目标模式及产权市场与经营权市场的建立、发展作简略的介绍与分析。

思考题:

1、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各有什么特点?主要采取哪些形式?

3、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具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立要经过哪些阶段?

5、试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所有制改革的关系?

6、为什么要加强现有的国家所有制改革?

7、我国目前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生产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3课时)

本章主要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的性质与特征。本章分三小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中新型的经济关系。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的性质、类型和特点,社会主义生产中互惠互利关系,社会主义的协作和联合,以及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重点在于说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这两个经济范畴的联系与区别。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进步性,分析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说明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三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社会生产的客观目的,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某种社会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是要分析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下,社会生产服从于什么样的客观目的。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要阐明服从于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出发点,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总体意义上的生产目的与微观企业目的的联系与区别,说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本质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本质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

2、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中出资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社会主义企业的劳动者应当遵循什么样的途径来增进自己的物质利益?

4、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5、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机制(3课时)

上一章,分析的重点是从经济关系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生产,以界定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本章分析的重点则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了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本章分三小节。

第一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及其实现形式。重点论述和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理论和几十年来的传统观点,分析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发展情况,论证改革传统的计划与市场的片面观点,分清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四个范畴间的关系,明确计划和市场都是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只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才造成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上的差别。

第二节:计划和市场起作用的形式及其长处和短处。重点讲述计划与市场的基本含义,分析计划调节的两种形式及其优缺点。分析市场调节的长处和短处。进而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一种能够最有效地满足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能同时利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长处的经济运行机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分析经济体制及其选择的一般原则,我国经济体制演变的历史。市场经济的涵义、性质、基本特征和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途径。此外,还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性质、手段和作用。

思考题:

1、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有哪两种实现形式?

2、怎样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3、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

4、选择经济体制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5、市场经济的涵义、性质、基本特征和功能?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资金运动(3课时)

本章重点在于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它的资金运动。本章分五小节: 第一节:企业的产权制度。重点分析企业产权制度的规定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特征和企业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企业的经营机制。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指挥、控制与协调机制。结合改革实践分析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包括理顺企业产权关系,企业目标与评价机制的矫正,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第三节:农村集体经济中的经济责任制。重点分析我国农业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历史、基本性质和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思路。

第四节: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重点讲授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和构成,提高固定资金使用效果的微观途径和宏观外部条件。分析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指标及加速流动资金使用效果的企业条件和社会条件。

第五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和赢利。重点说明降低成本,保证赢利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分析企业产品成本指标及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赢利的本质和形式,分析社会主义赢利率的指标体系及各自的主要功能,企业赢利水平的社会调节与分配方式。

复习思考题:

1、企业产权制度有哪些基本规定性?

2、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特征和企业组织形式?

3、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什么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有哪些长处?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为什么要收取固定资产税?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6、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7、为什么要对企业赢利水平进行必要的社会调节?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3课时)流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环节。社会主义企业产、供、销,市场消费者获得商品和服务,企业的资金集聚和融通,无不经过流通环节。本章的重点在于分析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流通。重点分析我国商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商品交换关系及其类型。分析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的基本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分析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改革的主要思路。

第二节:社会主义价格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重点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的商品流通,企业的买卖行为和居民的购买行为,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的,而市场调节的核心是价格调节。因此,价格是调节微观商品流通的最有效的手段。社会主义价格体制改革的原因与过程。社会主义价格形式机制及采取的主要价格形式和作用。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重点分析我国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研究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与测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与类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控制。

第四节:社会主义的信贷。重点说明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形式和作用,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分类及其各自的主要功能。社会主义长期资金市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社会主义短期资金市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本质和功能,利息率的形成机制。分析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主要思路。

复习思考题:

1、我国商品流通有哪些形式?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2、我国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有哪些?

3、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类型与对策?

4、我国银行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资金市场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的功能。

6、试析我国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难题和对策。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3课时)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引导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本章分三小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原则的性质和内容,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历史必然性,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及不完全性,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及现存问题,非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

第二节:分配制度要兼顾效率与公平。重点分析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反对平均主义的必要性。按劳分配的历史局限性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重点分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波浪式的共同富裕。

复习思考题:

1、中国特色的按劳分配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区别在哪里?

2、试析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3、在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的同时为什么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4、为什么说分配制度的设计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5、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再生产(3课时)本章分三小节。

第一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类型。物质生产部门及其内部的相互关系,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部门间的相互关系。生活服务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部门传导与区域特征,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结构平衡和数量平衡。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重点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重点分析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与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的宏观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

复习思考题:

1、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

2、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3、如何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4、市场失灵的原因的哪些?为什么说政府的介入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运用哪些政策工具来调控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运行状态?

6、什么是产业成长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7、什么是产业调整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课时)本章分四小节:

第一节:经济国际化与对外经济开放。重点分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形式,对外贸易的利益,外贸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我国外贸体制的演变、问题与改革目标。有关我国进入WTO问题的若干思考。

第三节:社会主义技术贸易与劳动力的国际转移。社会主义技术贸易与劳动力国际转移的性质和意义。技术贸易的内容和形式。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资金交流。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对外资金交流的原因及效应,对外资金交流与风险。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作用与发展前景。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

2、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主要形式?

3、怎样正确认识我国参加WTO问题?

4、技术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哪些?

5、为什么说适度的劳务输出是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6、社会主义对外资金交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作用?

编写者;朱强(副教授)

编写时间:2003年6月

第三篇: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课程考试大纲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含义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2.管理者的概念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角色

(3)管理技能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管理职能

2.管理性质

第三节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管理学含义

2.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等知识。

2.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者的概念等知识。

3.掌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等知识。

第二章

管理的昨天与今天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历史背景及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

1.管理的历史背景

2.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

第二节

科学理论

1.科学管理的重要贡献

2.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科学管理

第三节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1.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及其重要贡献

2.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一般行政管理

第四节

管理的数量方法

1.管理的数量方法的重要贡献

2.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数量方法

第五节

行为科学理论

1.早期贡献

2.霍桑试验

3.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行为方法

第六节

未来管理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全球化

2.劳动力多元化

3.创业精神

4.电子商务

5.管理创新与弹性

6.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的历史背景等知识。

2.理解传统管理理论等知识。

3.掌握未来管理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等知识。

第三章

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万能论与管理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第二节

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定义及维度

2.组织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3.强文化与弱文化

4.文化的来源及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

第三节

管理环境

1.外部环境的定义

2.外部环境的分类

3.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4.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

第四节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区域贸易联盟和全球性组织

2.国际文化环境(跨文化研究)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的管理万能论与管理象征论、全球环境中的管理等知识。

2.理解管理环境等知识。

3.掌握组织文化等知识。

第四章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理解管理中的全球观

1.民族中心论

2.多国中心论

3.全球中心论

第二节

理解全球环境

1.区域性贸易联盟

2.不同类型的全球组织

第三节

组织如何走向全球化

1.被动反应

2.明显地主动性

3.建立国际性公司

第四节

在全境环境中进行管理

1.法律—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文化环境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中的全球观等知识。

2.理解全球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等知识。

3.掌握文化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等知识。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道理道德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社会责任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与社会经济观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

(2)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

2.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

(1)社会责任

(2)社会义务

(3)社会响应

3.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1)社会责任

(2)经济绩效

第二节

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

1.共享价值观的作用

2.建立共享价值观的途径

第三节

管理的“绿色化”

1.全球环境问题

2.组织如何走向绿色

3.社会责任综述

第四节

管理道德

1.四种道德观

(1)道德功利观

(2)道德的权利观

(3)道德公正理论观

(4)社会契约整合理论

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3.国际环境中的道德

4.道德行为的改善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管理的绿色化等知识。

2.理解管理中的社会责任等知识。

3.掌握管理道德等知识。

第六章

管理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及程序

1.决策的定义

2.决策特征

3.决策程序

4.决策的普遍性

第二节

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1.决策的理性假设、有限理性与直觉

(1)理性假设

(2)有限理性

(3)直觉的作用

2.问题和决策的类型

(1)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程序化决策

(2)结构不良好以及非程序化决策

3.决策制定条件

(1)确定性

(2)风险性

(3)不确定性

4.决策风格

(1)命令型风格

(2)分析型风格

(3)概念型风格

(4)行为型风格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决策的含义及程序、决策的普遍性等知识。

2.理解决策类型等知识。

3.握决策风格等知识。

第七章

计划的基础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

1.计划工作的含义

2.管理者为什么要制定计划

(1)计划的目的(2)计划与绩效的关系

第二节

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

1.目标和计划在计划工作中的作用

2.设立目标

3.开发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1.对计划工作的批评

2.动态环境下有效的计划工作

(二)考试要求

1.了解计划的种类及权变因素等知识。

2.理解计划工作含义、计划的目的等知识。

3.掌握计划与绩效的关系等知识。

第八章

战略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目的第二节

战略管理过程

1.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2.分析环境

3.识别机会和威胁

4.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5.识别优势和劣势

6.构造战略

7.实施战略

8.评估结果

第三节

组织战略的类型

1.公司层战略

2.事业层战略

3.职能层战略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等知识。

2.理解战略管理过程等知识。

3.掌握组织战略的类型等知识。

第九章

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环境评估技术

1.环境扫描

2.预测

3.标杆比较

第二节

资源分配技术

1.预算;

2.排程(①甘特图,②负荷图,③网络计划技术PERT)

3.盈亏平衡分析

4.线性规划

第三节

现代计划技术

1.项目管理

2.脚本计划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环境评估技术等知识。

2.理解资源分配技术等知识。

3.掌握现代计划技术等知识。

第十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组织结构的概念

1.组织结构的定义

2.工作专门化

3.部门化

4.指挥链

5.管理跨度

6.集权与分权

7.正规化

第二节

组织设计决策

1.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

2.权变因素

第三节

常见的组织设计

1.传统组织设计

2.现代组织设计

(二)考试要求

1.了解组织设计的要素

2.理解组织的定义及其类型、常见的组织设计等知识

3.掌握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第十一章

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沟通的概念

1.沟通的定义

2.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

(1)人际沟通

(2)组织沟通

第二节

人际沟通过程

1.人际沟通方法

2.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3.克服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第三节

组织沟通

1.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2.沟通信息的流向

(1)下行沟通

(2)上行沟通

(3)横向沟通

(4)斜向沟通

3.组织沟通的网络

第四节

理解信息技术

1.技术如何影响管理沟通

2.信息技术影响组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沟通的定义及过程、组织沟通

教学难点:人际沟通、组织沟通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人际沟通方法、人际沟通障碍等知识。

2.理解沟通的定义及过程等知识。

3.掌握组织沟通等知识。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3.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节

员工培训

1.技能分类

2.培训方法

第三节

员工绩效管理

1.绩效评估方法

(1)书面描述法

(2)关键事件法

(3)评分表法

(4)行为定位评分法

(5)多人比较法

(6)目标管理法

(7)三百六十度反馈法

第四节

薪酬、福利及职业发展

1.薪酬

2.福利

3.职业发展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

1.员工队伍多样性的管理

2.性骚扰

3.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等知识。

2.理解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等知识。

3.掌握职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等知识。

第十三章

变革与创新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变革的概念

1.变革的定义

2.变革的力量

(1)外部力量

(2)内部力量

(3)管理者作为变革推动者

3.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

(1)风平浪静观

(2)急流险滩观

(3)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第二节

变革管理

1.变革的类型

(1)结构变革

(2)技术变革

(3)人的变革

2.应对变革的阻力

(1)抵制变革的原因

(2)减少阻力的技术

第三节

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

1.组织文化变革

2.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流程再造

3.处理员工压力

第四节

创新的激发与培育

1.创造与创新

2.创新的激发与培育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变革的定义及其原因、变革的方式等知识。

2.理解变革的类型、变革阻力及其克服等知识。

3.掌握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创新的激发与培育等知识。

第十四章

行为的基础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和目标

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

2.组织行为学的目的第二节

态度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与一致性

3.认知失调理论

4.态度调查

5.有关满意度—生产率之间关系的争论

第三节

人格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特质

3.情绪智力

4.从人格特质预测行为

5.不同文化下的人格类型

第四节

知觉

1.知觉的含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归因理论

4.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第五节

学习

1.学习的含义

2.操作性条件反射

3.社会学习

4.行为塑造:一项管理工具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个体行为的意义、态度等知识

2.理解人格等知识。

3.掌握知觉、学习等知识。

第十五章

理解群体与团队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群体行为的概念

1.群体行为的含义

2.群体的发展阶段

3.基本的群体概念

4.群体决策

5.理解工作群体的行为

第二节

使群体转变为高效的团队

1.工作团队的含义

2.工作团队的类型

第三节

开发和管理高效的团队

1.高效工作团队的特点

2.管理工作团队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使群体转变为高效团队等知识。

2.理解群体行为等知识。

3.掌握开发和管理高效的团队等知识。

第十六章

激励员工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激励(动机)过程

1.动机的含义

2.需要的含义

3.动机过程

第二节

早期的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麦格雷戈

X理论与Y理论

3.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

第三节

当代激励理论

1.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2.目标设置理论

3.强化理论

4.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

5.公平理论

6.期望理论

7.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第四节

当代动机问题

1.激励多元化的员工队伍

2.绩效工资方案

3.账目公开管理

4.激励新型劳动力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激励(动机)过程等知识。

2.理解早期的激励理论、当代激励理论等知识。

3.掌握综合激励理论、激励对策等知识。

第十七章

领导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的概念

1.领导者的含义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3.领导的含义

4.领导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

早期的领导理论

1.领导特质理论

2.领导行为理论

(1)勒温提出的专制式、民主式与放任式风格

(2)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

(3)管理方格论

第三节

领导权变理论

1.费德勒的模型

2.情境领导理论

3.领导参与者模型

4.路径—目标模型

第四节

有关领导的最新观点

1.事务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

2.领导魅力的领导与愿景规划的领导

3.团队领导

第五节

有关领导的当前问题

1.领导者与权力

2.创建信任的文化

3.通过授权而领导

4.领导风格与文化

(二)考试要求

1.了解领导者的概念及领导的功能与作用等知识。

2.理解早期的领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等知识。

3.掌握有关领导的最新观点、领导者与权力等知识。

第十八章

控制的基础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控制的的概念

1.控制的含义

2.控制的重要性

第二节

控制过程

1.衡量

2.比较

3.采取管理行为

第三节

控制类型

1.前馈控制

2.同期控制

3.反馈控制

第四节

控制对管理者的意义

1.有效的控制系统的特性

2.控制的权变因素

3.针对文化差异调整控制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控制过程等知识。

2.理解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等知识。

3.掌握控制类型等知识。

第十九章

作业及价值链管理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作业管理及其为何重要

1.作业管理的含义

2.管理生产率

3.作业管理的战略作用

第二节

价值链管理

1.价值链管理的含义

2.价值链管理的目标

3.价值链管理的要求

4.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好处

5.实施价值链管理的障碍

第三节

当前作业管理的问题

1.电子制作中技术的作用

2.质量领先

3.质量目标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作业管理及其为何重要等知识。

2.理解价值链管理等知识。

3.掌握当前作业管理的问题等知识。

第二十章

控制组织绩效

(一)考试内容

第一节

组织绩效的概念

1.组织绩效的含义

2.衡量组织绩效的重要意义

3.组织绩效的衡量

第二节

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工具

1,财务控制

2.信息控制

3.平衡计分卡方法

4.最佳实践的标杆比较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在帮助组织获取高绩效水平中经理的角色等知识。

2.理解组织绩效等知识。

3.掌握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工具等知识。

第四篇:专升本《应用写作》课程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应用写作》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写作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学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大纲主要依据我系教师根据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由董小玉主编的《现代写作教程》一书和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由裴显生主编的《应用写作》一书编写的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主要适用于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基础写作理论概述

1、写作概念的含义、属性、规律、价值和作用;

2、写作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3、写作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识记:写作、写作学、现代写作学、写作课

理解:写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简明运用:写作课程的体系、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应用文知识概述

1、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功用、学习要求等;

2、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类型;

3、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识记:应用文、法定作者、代言作者

理解:应用文的的类别、特征、功用;常见的文本模式

简明运用:把握应用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

综合运用:应用文与文艺文的区别

第三章行政公文写作

1、行政公文的特点、分类、格式和行文规则;

2、报告、请示的知识及写作;

3、会议纪要的一般知识及写作

识记:行政公文、报告、请示、会议纪要

理解:报告、请示和会议纪要等的类别、特征

简明运用:掌握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的写作方法

综合运用:比较娴熟地进行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的写作

第四章事务文书写作

1、事务文书的含义、类别、特点、功用;

2、计划、总结的写作;

3、调查报告的一般知识及写作。

识记:计划、总结、专题总结、调查报告

理解:文体的类别、特征

综合运用:比较娴熟地进行计划、总结和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五章公关礼仪文书写作

1、祝词的写作;

2、感谢信、慰问信的写作;

3、求职信自荐信的写作

4、对联的写作

识记:礼仪文书的含义、特点、功用

理解:专用书信、对联的类别、特征和写法

综合运用:比较熟练地进行公关礼仪文书的写作

第六章专用文书写作

1、合同的写作;

2、诉状的写作

3、申论的写作;

4、学术论文的写作(包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识记:合同、申论、学术论文

理解:合同、申论、学术论文的类别、特征和写法

综合运用:能进行申论、学术论文等文书的写作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应用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术语;掌握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写作学的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较好完成规定内容、体裁的写作任务。

四、命题要求:

试题难易度分为:容易题占60%,较难题占40%左右;在题型结构上,主要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试题。其中客观型题占60%,主观型题占40%。试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与论述、分析与应用(即作文)等。

五、考试方式及用时

考试方式为笔试,用时2小时。

六、主要(考试)参考书:

1、董小玉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

2、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3、杨文丰主编《现代应用文书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五篇:《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考核大纲

三、考核基本要求及分值

Chapter1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you

本章授课4学时,考核所占分值12~15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计算机系统五大部件的含义;识别四种类型的计算机和四种类型的微型机;计算机的硬件部分;关键术语。

2.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基本应用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的区别;三类系统软件程序;计算机的连通性,无线网络和Internet。

3.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职业;展望信息技术的未来;技术的应用。

Chapter2The Internet,The Web,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本章授课4学时,考核所占分值12~15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如何通过providers和 browsers来访问Web; E-mail和instant messaging的相关知识;如何使用search tools来获取资源;一些Web实用套件;关键术语。

2.理解:对Web上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电子商务的模式。

3.了解:Interne和Web的起源;网管;展望未来。

Chapter3Basic Application Software

本章授课4学时,考核所占分值12~15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四大应用软件(Word Processors、Spreadsheet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Presentation Graphics)的使用;关键术语。

2.理解:应用软件的特征。

3.了解:软件套件的含义;计算机培训师的工作;展望未来。

Chapter4Specialized Application Software

本章授课2学时,考核所占分值5~7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图形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关键术语。

2.理解:Web编辑器的使用;

3.了解:音频和视频编辑器的使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展望未来。

Chapter5System Software

本章授课2学时,考核所占分值5~7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实用程序的使用;设备驱动器的作用。

2.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及典型的几类操作系统;计算机支持专家;展望未来。概念与技术、操作系统设计中的概念、操作系统的结构、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特点。Chapter6The System Unit

本章授课4学时,考核所占分值10~12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系统板的功能和组成;微处理器和内存的相关知识;关键术语。

2.理解:微型机的系统单元;电子数据和指令;扩展卡和扩展槽;总线和端口。

3.了解:系统时钟和电源。

Chapter7Input and Output

本章授课4学时,考核所占分值10~12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关键术语。

2.理解:输入和输出的含义。

3.了解:常见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Chapter8Secondary Storage

本章授课2学时,考核所占分值5~7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关键术语

2.理解:存储的概念;几类常见辅助存储设备的相关知识。

3.了解:其他类型的辅助存储设备;大容量的存储设备。Chapter9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本章授课2学时,考核所占分值5~7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理解: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的相关知识;几种常见的网络类型。

2.了解:网络管理员的工作。

Chapter10Privacy and Security

本章授课2学时,考核所占分值5~7分,考核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人或组织保护自身隐私的方法。

2.理解:隐私问题与大的数据库等的联系问题。

Chapter11Your Future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本章授课2学时,考核所占分值0分。

下载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_8(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_8(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410实践课程考核大纲

    海口经济学院自学考试国际贸易专业 《世界市场行情》(00102)实践考核大纲 一、考核目标 世界市场行情是世界经济运行的表现,也是了解和判断世界市场变化及其趋势的依据。对于......

    政治经济学课程论文

    政治经济学课程论文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2)班 姓名:陈 蕴 如 学号: 1103688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解我常常把它同高中时所学的经济学常识联系在一起来学习。总体来说,我觉得就是经济......

    16《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16、《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主义......

    专升本考试大纲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0年)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 按本大纲进行的......

    2018年萍乡学院“专升本”《教育学》课程考试大纲 -

    2018年萍乡学院专升本《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事关每位师范生的职业修养。教育学是为师范生在未来可能成......

    政治经济学课程要点(必看)

    一、基本概念 0.生产力、生产关系 1.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2.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含义)35;劳动生产率......

    高等数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南工学院“专升本”基础课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总要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无......

    “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2015年“专升本”《金融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