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重要战略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和指导公司的员工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和工作品质,不断发掘人力资源潜力,使员工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员工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的管理及相关事宜。
三、培训的基本原则
1、战略性和长期性。
2、针对性,即目的明确,对象清楚。
3、实用性,即切合企业实际,能解决问题,讲求效能。
4、分级分类进行,即因材施教,考虑参训对象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5、人才平等竞争,即保障员工人人有培训提高、发展成长的权力和机会。
6、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
7、注重培训效果,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
四、公司和员工的义务、责任
1、培训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也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2、公司将依法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投入和使用一定的培训经费,根据公司实际,有计划地为每位员工提供培训机会进行职业培训。
3、公司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都应是合格的培训者。
4、员工应依法履行劳动义务,遵守本办法的管理规定,积极参与公司的培训活动,自觉提高劳动素质和职业技能。
五、工作职责划分
1、按部门职能划分
1)集团行政中心统筹集团的培训工作,负责集团员工培训职能管理和年度培训规划、报批,并负责集团职能部门培训的职能管理和具体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工作。
2)各子公司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公司员工培训的职能管理和具体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工作(未正式设立行政人事部的子公司由集团行政中心负责)。
3)培训主管部门或用人部门负责具体培训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等职责。
4)授课部门及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培训课程的教材、考核试卷的安排和拟制。
5)凡受训人员于接获培训通知时,除因重大疾病或重大事故经该部门经理出具证明免于受训外,应于指定时间内向主办部门报到。
2、按培训类别划分
1)入职培训由集团行政中心组织,子公司行政人事部及相关部门配合。
2)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由用人部门或该项培训的主管部门组织,行政部门协助,相关部门配合。
六、管理细则
1、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是要通过培训让受训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意识和能力,养成高尚的品德,处理业务能力达到科学化,成为自强不息的从业人员;同时使员工深切体会公司的使命和前景,并激发其求知欲、创造心,充实自己不断努力向上;同时也应意识到未能满足企业和岗位要求而将被社会淘汰的后果。
2、培训需求认定
1)入职培训:新员工加盟公司的时候,为了使其尽快适应公司的文化、环境,融入整个员工队伍中去,需进行入职培训。
2)上岗培训:在新员工入职、内部转岗或升迁有对岗位知识、岗位技能掌握不够的情况时,需进行上岗培训。
3)在职培训:各部门根据岗位要求、外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个人能力现状等需求,提出本部门的在职培训项目。
4)特殊人员培训: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或需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工种,比如质检员等五大员、项目经理证、防雷设计人员资格证、防雷施工人员资格证等。
3、培训的时机
1)入职培训在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后未正式到岗之前,一般在新员工报到之日由集团行政中心组织进行。
2)上岗培训在该员工正式上岗前进行,一般在新员工入职、转岗、升迁三天内由用人部门组织进行。
3)在职培训每年11月由各部门填写《培训需求计划申请表》提供培训需求计划,由各子公司行政部汇总成《子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经子公司总经理审核后,报集团行政中心汇总交行政总监、总裁审批后,安排在下年度进行。
4)如果各子公司有例外的在职培训需求,可以填写《部门培训计划申报表》,经子公司总经理、行政中心批准后交子公司行政人事部安排实施。
4、培训内容
企业培训根据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类:全员普及型和精英骨干提高型。培训的内容分为入职培训、素质能力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劳动安全培训和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五大类。
1)入职培训:入职培训至少安排一天,入职时由新员工学习《员工手册》及相关人事、行政制度,由集团(或各子公司)行政人事文员负责安排并作相关解释,经过学习认可后由新员工在《员工手册》后页签名确认;每月25日左右定期安排新员工集中培训,由集团行政中心组织新员工学习《员工手册》及培训专用教材,并了解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主要有以下内容:
A、集团企业发展概况、集团组织结构、企业发展远景;
B、企业文化:集团及公司标识设计含义、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经营宗旨、员工行为规范等;
C、所属公司组织结构、部门职能、运行流程。
D、公司规章制度:聘用制度、薪酬制度、福利制度、考勤制度、办公秩序管理制度、集团局域网管理制度等等。
E、参观工厂及生产现场。
2)素质能力培训:
A、企业文化、员工手册及规章制度的培训;
B、管理培训;
C、培训者培训,等。
3)专业技术培训
A、岗前培训: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工作标准、工作联系等。
B、岗位专业技术培训:岗位应知、应会内容,如作业指导书、岗位说明书、岗位工作标准、适用法规、规章制度要求等。(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为更好的帮助新的营销业务人员熟悉业务,并给予适当的保护,新营销业务人员实行一个月无考核的上岗培训机制。)
C、特殊专业技术或岗位资格证书培训;
D、质量控制培训,等。
4)劳动安全培训:
A、入司安全教育;
B、车间安全教育;
C、施工安全教育;
D、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E、消防安全教育,等。
5)知识技能更新培训:
A、相关新法规、新标准的培训;
B、新理论、新知识的培训;
C、新兴科学技术的培训;
D、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技巧的培训等。
5、培训考核
1)原则
各类培训,均应对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成绩进行考核,考核(含试卷)由培训讲师和培训主管部门负责进行。
2)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课程,安排不同的考核方式。公司的考核方式有笔试(开卷、闭卷)、口试、实践操作或其任意组合。
3)考核成绩
A、考核成绩分为四种:优(90分以上)、良(80-90分)、及格(60-80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等。
B、考核成绩需记录在《员工个人培训记录表》内。
C、考核不合格的需补考直至合格为止,特殊岗位需调换岗位。
D、考核成绩可作为员工年度考核、调薪、升职、奖惩等参考依据。
6、培训资源管理
1)培训师资:内部培训一般由公司各部门经理、主管或管理、技术骨干作为培训教师,或者根据需要请相关咨询老师、行业专家等进行授课,师资的决定由行政部门组织选聘工作,报经集团行政总监审批,总裁核决;外部培训则按实际规定执行。
2)培训资料:各种法律法规、作业规程、规章制度、体系文件、培训专用教材等培训资料由各培训主管部门或授课部门建立清单进行管理。
3)培训设施:教学用的仪器设备可采取购买或租借的行式获得,自购的设备由集团行政中心统一管理。
7、培训档案
1)档案内容:比如实施计划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资料、培训考核试卷、培训评价表、培训个人记录、培训总结、资格证书等均应收集管理。
2)档案管理:收集、编目、保管、查阅、销毁规定
A、收集:行政部门在每次培训项目结束后,将培训信息登录在《员工个人培训记录表》内,收集诸如试卷、教材样本、证书复印件等进行归类整理。
B、编目: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可以按照员工姓名或工号进行编目分类,其他培训档案按项目或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目归档。应将员工资格证书、学历证复印件、培训试卷等放入该员工档案内。
C、非行政人事部经理、行政总监、子公司总经理授权或其他相关方正当要求,任何人不得随意查阅员工个人档案。
D、销毁:员工培训档案保存期为该员工离职后1年,期满后由行政人事部集中销毁。
8、培训教材的选用
1)直接选用公司颁布的有效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作为教材。
2)直接引进外部成熟且适用于本公司的教材。
3)由授课人根据培训目标和任务自行准备教材,经该次培训项目主管部门审定、确认。
4)由公司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企业内部教材。
七、适用表单
1、《年度培训计划》;
2、《部门培训计划申请表》;
3、《员工培训课程实施计划表》;
4、《员工内部培训授课效果反馈表》;
5、《员工个人培训记录表》;
6、《培训签到表》;
7、《新员工学习员工手册签名表》;
第二篇: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大众网-大众日报2003-02-15 06:30:52 qlwb20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所处现实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今后二十年的中国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所谓机遇,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对事物发展有利的可能性。机遇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它具有稍纵即逝、不可复生的特点,如果说机遇是一种客观可能性的话,机遇意识则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包括判断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趋利避害,超常发展等内容。强烈的机遇意识,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共同的政治品格。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他们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高超的战略判断力,超人的政治胆识,杰出的领导艺术,坚定的政治决心,乘势、顺变、借力、顺应规律,把握机遇,发挥主动,在历史的进程中,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活剧,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跃升式的发展,从而成就了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机遇意识,作为政治智慧、政治眼光、政治经验、政治胆识、战略艺术和领导才能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是把握历史机遇,实现战略突破的先师。战争时期不说,解放以后,在国际斗争中,他利用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成功地把握住两次战略机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与苏联结盟,进行了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初步建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在七十年代,又与美国改善关系,开始利用美国和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来发展自己。到冷战结束前,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在整个二十纪八十年代把握住了冷战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战略机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进行了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地实现了转型。相反,苏联、东欧国家则失去了这次机遇,在内乱中或解体,或变色。在这一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非常强调发展,强调速度,为此还创造了“不争论”的原则,目的是避免无谓的口舌之争,抓住机会,抓住时间,加快发展。他在多次谈话中强调要利用机遇、抓住机遇,他所提出的“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要求,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抓住冷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所提供的战略机遇,使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十条经验中的第二条,就有“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江泽民同志对抓机遇、谋发展,可以说逢会必讲,有许多重要指示。他在党的十四大上要求全党在整个九十年代抓住国内和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他一再强调,这个指导思想要“坚定不移”。他还指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能不能抓住时机,做好深化改革的文章,促进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是对我们的考验和检验。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又提出“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十三年的实践证明,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步伐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向温饱、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对外经济关系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起点。
“战略机遇期”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论断,它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这些依据包括:对一个战略时期内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判断,对我们已取得的综合国力基
础的判断,对我国下一步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发展阶段的规划,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清醒认识,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信心,等等。对于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的认识,对于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之后与外部世界接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认识,对于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梯度递进效应的认识,也是中央作出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无独有偶,一些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也把二十一世纪头十五年作为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机遇期加以认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党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
“战略机遇期”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论断。机遇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内容。美国对二十一世纪头十五年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主要着眼于安全和政治领域,而中共十六大对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却是一个着眼于全面的判断。从领域来说,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安全等诸多方面;从门类来说,它包括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地区来说,它包括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省、市、县、乡各级。各有各的机遇。机遇期是战略的,但机遇又是具体的,是由一个个机会构成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机遇都不能放过,这才叫抓住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判断机遇的目的在于抓住机遇,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大有作为。我们要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坚定信念,再闯新路,顺应时代的发展,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特点,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观点,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各项工作实践。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重中之重的任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全面推进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根本动力。■姜文艺
第三篇:再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
再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规划继续认定“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再一次强调:“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过去 10年,我们紧紧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战胜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实现了大有作为的承诺。中国在过去的 10年“很不平坦”,一来因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二来因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但我们依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国际地位有了巨大提升。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为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仍然是和平、发展、合作;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仍然是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国际格局开始发生演变,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基本趋势并没有变化,还不至于改变对发展大势的基本判断。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再次大有作为,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坚持三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坚持既定的指导思想、正确道路和发展方针。
第四篇:战略培训规划范文
XXX 有限公司
CMMI 指南
文档编号:
公司组织培训战略规划
V1.0
编写: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公司战略培训规划
第 2 页, 共 5 页
变更记录 版本
文件内容描述
日期
编写
审核
批准
V1.0
公司战略培训规划
第 3 页, 共 5 页
目录
1.目的 ..............................................................................................................................................................4 2.公司战略培训计划......................................................................................................................................4 3.公司 2017 年培训计划........................................................................................................................5
公司战略培训规划
第 4 页, 共 5 页
1.目的 规范公司如何通过培训提升公司总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培训项目以此提升知识和技能,帮助员工持续增加职业竞争力。
2.公司战略培训计划 为更好的满足企业更好的成长,顺利达到公司的商业目标,培训部门建立强大的培训体系。
涉及的培训如果是本项目所需要的技能则定义为项目级培训,涉及的培训是各个项目人员所需加强的技能则定义为组织级培训。
在今后的 2-3 年内,要做出如下培训:2.1 员工素质培训 加强新员工的企业文化认识,加深每一位员工对我们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认同。对于新进员工在正式入职之前,公司需组织新员工参加一次岗前培训,我们企业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的宣传、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具体员工的工作职责等。2.2 技能培训 对于技能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抽象的知识培训不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任何一个员工都必须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才能把具体工作做的更好。对于新员工,可把技能培训放入岗前培训里,主要让员工了解所做项目的具体内容、熟悉项目的操作流程及自己担任的角色。员工也可在每年绩效评估时提出个人培训需求由人力资源部协调安排。
企业文化培训只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作职能及相关技能培训主要由各个项目经理负责。
公司非常重视项目管理,引进了专业的项目管理统一项目管理的标准和流程,2017 年5 月将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培训普及,培训将按照员工不同职级进行培训角色划分,2017 年 8 月完成所有员工的培训。项目管理软件正式使用后还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后续培训,解决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I 2.3 CMMI 系列的培训
公司战略培训规划
第 5 页, 共 5 页
为使公司能够使用最有限的资源做更高效的事,我们会在外界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做出更优秀的培训。通过咨询公司对我公司的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培训部门会做出更多的培训来满足各个部门的培训需求,从而使我们的过程改进更完善。
3.公司 2017 年培训计划 详见《培训计划》 及时记录培训产生的相关数据,汇总分析、经验总结,让培训的目的得到有效的实施,让员工的自身技能更加符合岗位职责的需求和自能能力的提高,实现公司与员工双赢。
第五篇:今年的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
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面对千年交替百年越迁的新世纪,追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辉煌历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伟大祖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一部美不胜收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生动的历史画卷中,寻觅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为世界第6位,名副其实地跨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及国际竞争力跃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已从温饱跨入了小康,中华民族世代梦想的小康之梦得以变为现实,这是历史上任何贤能君主所无法实现的事业;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商品短缺这一长期困扰中国人的历史性难题已得以解决,国内市场出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标志性转变。„„透视这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取得,关键是有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与时俱进,通过党的代表大会,集中群众智慧,科学分析形式,明确党的任务,确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我们深深地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共产党,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取得。
面对新世纪,当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来畅谈祖国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的新世纪。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一个交流全球化,操作现代化,竞争白热化的世纪。为了跨入21世纪,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民族就纷纷探讨、研究如何跨入新世纪,并为之做了许多准备工作。21世纪,科学技术是否先进,综合国力是否强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落后,综合国力薄弱,就要被动挨打。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学技术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足够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面对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的新世纪,为了在21世纪里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对我国来说,21世纪前一、二十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我们党必须与时俱进,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就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使我国能够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新跨越。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应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这就要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更要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结构的升级,以使经济发展适应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的需要。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使用资源,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在更宽广的领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便使我国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及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任务,同样面临着政治发展的任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变化更为突出,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目标。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一条不同于西方政治发展的道路,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华、规范化、程序化。
社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新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命题。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努力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激励中华民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昂首阔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在新世纪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地应率领中国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了承担起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出新的党建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在新世纪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崭新的风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的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的新世纪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发展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努力完成党和国家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切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坚信,党的十六大将掀起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新时期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我们企盼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地投身于推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
吉大马列部: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盛海英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