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文

时间:2019-05-14 07:4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弈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弈论文》。

第一篇:博弈论文

11工本1班

方建达

11305513506

博弈的理性认识和运用

博弈论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目标的理论。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博弈可以分析自己与对手的利弊关系,从而确立自己在博弈中的优势,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论,可以帮助对弈者分析局势,从而采取相应策略,最终达到取胜的目的。

学习博弈的精髓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无不在生活中运用博弈的智慧。学习博弈的精髓,让你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变通求胜;在权利的争夺里如何进退自如;在感情的烦恼中如何理清头绪„„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博弈与生活结合

如果将博弈论与生活结合起来,那么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其每一种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而博弈论正是研究棋手们的招数与技巧,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找到最合理的策略。

博弈论的各种应用

面对如许重重迷雾,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策略集合(所有棋着),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 或“平衡”,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 ?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 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对於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当然,其隐含的意义在於,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经济学里的博弈

在现实的经济学里,商业行为中,也同样存在着博弈。有两家电器销售供应商面对众多的消费者,分别是国美和苏宁。他们的价格策略有几种选择。国美和苏宁同样的价格体系,而且维持比较高利润,各分一半的市场销售额。国美降价苏宁不变,国美拿到该市场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销售额。或者苏宁降价国美不变,苏宁拿到大部分或全部销售额。而由于竞争的激烈,肯定会有其他的供应商大中或一商家电参与进来。因此,保持第一种状态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时,对于任何一家供应商来说,最佳策略都是降价,以期望获得更大的营业额。

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价格战永远是在所难免,也就是说,在一个竞争的市场,我们永远都要陷入“囚徒困境”。不过,这都是讲的纯市场因素,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的非“理性”因素都排除掉。要从“囚徒困境”解脱,最好的办法却是最不可行的办法,就是供应商形成联盟。因为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几乎为零,而且即使有了联盟,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偷着降价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最终的结果是,联盟的作用并不大,大家还是降价降价。直到最后大家都觉得降不动了,或者觉得降价对自己最终没有好处了。这时就会形成一个平衡状态,也就是纳什均衡。

博弈的技巧

诱饵做足、信息充足这是基准,信息不足可以用诱饵弥补。当完成这两大基准的时候,要怎么下这盘棋,要怎么赢这盘棋?迷惑:这属于布局之前隐秘保护,一个人只要不透露真实想法,对方也就只能被自己思维混乱。为你赢得很多时间做铺垫;设陷:这要运用策划学把风险降到最小化,使迷惑最大化。这时间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漏洞;布局:介于赢得时间完善的信息,棋局才会掌握在你手里。利用人性表现出来的好胜心理和辩才优劣,找到界点,迷惑打乱,让她们觉得乘胜追击,这时候你就赢了一大半;而这盘棋,大局在你手里,短暂的攻击并不影响博弈的结局。

当你了解他的步法,烘托他的好胜心,示弱效果反增,心理是本能反射,从局势反射心理。正常逻辑下,他会乘胜追击,也有可能和你一样试探性摸底~当你觉得棋逢敌手,心理素质想差不多的情况,重点来了: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反手主动,不给喘息。输赢并不是变幻莫测,全方位观察和心理素质胜于棋艺。

怎么去赢?赢别人那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暧昧。既然是暧昧的话,可否把他想象成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他?做到仿佛:一个人打两副牌?那就变成了:怎么赢自己。这样就很好理解。可是,尽管你赢自己会比较复杂,但当打出第一张,就无比简单了。

接下来的事,就强调处变不静。最高境界是怎么去赢自己的话。让他也变成你的一颗棋。你和同企业对手或朋友同事交流经验的时候,你还在同步的完成自己的目的。即使他们的结论足够推翻你,可事实上,你为自己争取的时间赢得的金钱,恰恰对从事同行业的这位是讽刺。

成功的博弈需要经验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知识与成功的关系:人类的知识可分为经验、技术和智慧,但个人的成功必须依赖经验;有经验的人可以比有技术而无经验的人更成功;不过,有经验之人只知事物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有技术之人则兼知其所以然,所以有技术的人更聪明。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技术”,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理论”。而从其论述我们甚至还可以推论:成功与聪明无关。掌握理论者确实更聪明,但他们不如有经验者更容易成功。譬如一个从不练球的物理学家,他比一个乒乓球选手更聪明,更懂得击球的力学原理,但是他却几乎注定在乒乓球项目上会输给长期训练有素的乒乓球选手;乒乓球选手要获得成功也并不需要大量学习力学原理,只需积累经验足矣。理论的功用在于,通晓力学原理的乒乓球选手可能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更快地提炼经验并创造性地悟出新的打法,形成新的有效经验。

所以,成功以及成功的博弈,需要经验支撑。然而经验却是需要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逐渐积累的。只有经历过的人生,才给我们以经验;未曾经历的人生,就没有经验。年长者比年少者在处理竞争与合作问题时往往更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倒不在于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理论,而在于他们有着更丰富的经验,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策略的艺术。

是的,博弈论本来就是科学的理论和行为的艺术。它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它不应该只是乏味公式,而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它不应该只局限于竞争,更应着眼于通过竞争展开合作。博弈论不应该被理解为阴谋诡计,不应该被理解为小聪明,不应该被理解为厚黑学,不应该被理解为你死我活的权谋术。

正确看待博弈之道

如果只想着把博弈论用于人际斗争,那只是博弈之术;只有理性地融入社会,才是博弈之道。“术”的博弈只是嵌入在“道”的博弈中的一个小博弈,关注于“术”而忘却于“道”,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可一时得利,却可能对个人的长期利益和更大的成功产生至为糟糕的影响。正如两位作者在本书中屡屡提到:人生中总是存在更大的博弈,因此个人的决策不应该只着眼于一个小博弈的胜负。能够看到多大、多远的博弈,取决于个人的胸襟和眼光。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所谓的小博弈与更大的博弈之分,正是博弈的“术”与“道”之分。

得与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的博弈,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利益必须争取,什么利益敬而远之,这些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走过的,金钱、荣誉、权势、爱情,我们得到后欣喜若狂,但失去后又愁眉不展。其实,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坦然地面对得失才是处世的最高境界,就像佛教中的这首禅偈一样:“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时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事物的得失都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有时尽力了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你可能会深感上天的不公,但反过来想想,其实你更应该坦然地面对,因为尽力去做的你已经无怨无悔,得不到不是因为你没有去珍惜和努力,而是因为对方本不属于你,所以在人生中我们有时更要学会放弃,学会忘记。

第二篇:张朝阳博弈论文

生活中的博弈

学生姓名:张朝阳 专业:材料物理

摘要

博弈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技能,他不是靠后天习得的,而是人的必备素养,可以说博弈在人类社会哪怕是整个自然里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以从博弈得到解释,大到国家战略的竞争,小到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中国自古就有很多经典的博弈典故,田忌赛马、完璧归赵、赤壁之战等,把博弈二字演绎的精湛完美。最初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波莱尔及冯·诺依曼。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总而言之,博弈论博大精深,他并不是只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生活;大学生;家庭;老师,策略

在生活中肯定会有矛盾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也有三种情况:负和游戏、零和游戏和正和游戏。“负和游戏”,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游戏,故也称为双输博弈。在人与人的交往 时,由于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达到统一,交际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使交际活动不能展开,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损,两败俱伤。交际中之所以经常会发生“负和博弈”现象,大多是因为心胸狭窄,遇事爱使性负气,必然会出现“负和”局面。如果不使性负气,而是互相谅解,与人交往采取合作态度,便能使有矛盾和冲突的交际活动朝好的方向发展。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了和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想着退一步海阔天高,采取一种和对方合作的态度,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负和游戏”的发生。至于“零和游戏”,这种简单的“你输我赢”的思考方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你赢我输”的对抗关系。双方可以都做得很好,也可能都做得很糟。制胜不是靠打击对方、压倒对方,而是靠引导对方采取对双方都有利的行为,即合作的行为。我们应当心存善良。如果说人际交往如博弈,那么“零和游戏”现象的发生翎大多是因为有人见利忘义,想吞并对方的利益,这样的人从一开始便心存恶念,自然便会用欺诈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许多道德家们都认为假使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努力地为他人服务,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与快乐。你要尽量慷慨地给予他人以同情、鼓励、扶助,因为那些东西,于我们自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相反,我们给人越多,我们自己所有的也越多。我们把善意、同情、帮助给人越多,我们收回的善意、同情、扶助也就越多。而互利互惠的“正和游戏”,则是一种双赢的博弈。就像是一同爬山的两个人,A只带了面包,B只带了水。旅途中A吃了些面包不再饥饿却口渴的很,B则恰恰相反,如果他们将手中剩下的食物与对方交换,这便是“正和游戏”了。人和人正常交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相互适应,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能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便能使交际达到互利互惠的“正和游戏”状态。就是说,人际交往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在取长补短、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达到双赢的效果。总之,交际就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如果想让交际向健健康方向发展,就应考虑以非对抗的方式,采取合作的态度,使交际呈“正和游戏”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十余年的求学生涯,为我们未来的人生铺路,父母、老师、同学是极重要的关系圈,他们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共同度过了我们的青春。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生活中,和他们交往时对博弈的理解

一、和父母之间的博弈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因为这往往不是一场公平的对局,父母总会无条件的接受我们的任性。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有严父慈母,爸爸总是给我严格的要求,我也经常因为他的唠叨和批评而去赌气,父爱如山,妈妈的爱就如水一般,无微不至,让我感受到很多温情。相信很多人小时候也都干过,算好父母下班的时间,在他们进家门之前,关掉电脑,关掉电视,给主机散热,把节目台调到刚开始的那个,然后安静的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看到父母并没有发现我们偷玩电脑的行为,就会长舒一口气。每次我碰到爸爸加班,都会肆无忌惮的玩游戏,妈妈再怎么催促我去睡觉,暂且答应她然后无限拖延时间总能成功。后来等我长大了,也到了叛逆期,与父母的博弈似乎更加激烈,然而结果总是他们受到的伤害更大,最多就是一顿打骂,我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继续心高气傲,却听不到父母失望的哭泣,更没注意悄悄长在他们脸上的皱纹和头里的白发。现在我远在外地求学,一年两次回家,在家中还是会和父母在一些琐事上产生分歧,但我懂得了退步,不再是那个任性无知的孩子。以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博弈还很长很长,我要成为那个多给予的一方。

二、和老师之间的博弈

在老师的眼中,我一直都是以“乖孩子”的形象存在,害羞、腼腆、不爱说话,其实那只是我其中的一面而已。记得高中的时候,由于物理成绩比较好被推选为物理课代表,但收发物理作业的确是一件令我头痛的事情,每天早上第一个课间就要把作业交到老师那里去,班里总有不写作业或者课间出去的同学,所以收齐全班的作业很难,而我总会给老师虚报作业情况,自信满满的说:“收齐了!”其实谁交没交自己也弄不清楚,每次老师也是点点头就不管了。可是不认真的行为终究会露馅,记得有次物理老师给我们闲聊,他说要给我们讲一个笑话:“我发现我们的课代表很有意思,交作业的时候每次都爽快的说收齐了,但是之后总会有人陆陆续续的把作业自己给我交上来,搞得课代表很尴尬。”当时的我无地自容,真想找个地缝转进去。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英语老师,英语一直是我的短板,托我总成绩的后腿,所以英语老师给我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要求:每天必须问他三道英语题,就算我没有问题也要绞尽脑汁的找三道不会的题去问。这个方法确实强迫我每天都要努力学英语,但真的不能给我强制的数量要求,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找几道会的题假装不会去问他,我把我的小聪明告诉了我的死党,结果全班人都知道了。在后来的一次考试总结上,我的英语成绩大幅提升,英语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赞我,并且把强制我问问题的方法说给了同学听,班里一阵哄堂大笑,都知道我在阴奉阳违,可是还真成功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三、和同学之间的博弈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一个缓冲时期,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在大学期间懂得权衡博弈的得失对我们有重大帮助,我觉得大学生的博弈策略就是真诚待人。不像中学时代的无忧无虑,大学我们变得更加独立,为自己考虑的事情更加多了,有时候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往往失去了很多。室友之间要学会分享,不能太自私,遇见争端要及时解决,千万不能积蓄仇恨的心理,要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宿舍不是一个人的家,要始终知道这是一个整体。在班里要善于表达,要有奉献的精神,多多帮助其他同学,积极参加班里组织的活动。要做到“三思而后行”,所谓“思”是对已掌握的信息考虑后进行决策选择,从多个决策中选择最为合适的付诸实践。人际关系很复杂,我们作出行动之前选择策略是必须的。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心里痛快而任由自己行为,那么人际关系很容易出问题。在工具性资源的处理上,我们要遵循“己他两利”的原则——学会分享。有些物质,比如化妆品、食物、日常用品等,在其他同学需要时,应该要能给予帮助。特别是需要注意的是钱财,当有同学借钱时,自然需要认清借钱对方的底细。若借钱者是熟悉的同学且知道其为人,可以慷慨解囊;但对于品行有问题的学生,需要根据借钱的数量慎重考虑。大学生品行不端者,其人缘自然不好。

生活无时无刻充满着较量,等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更会清晰地明白这一点,朋友、同事、恋人、上司、下属、陌生人之间的交际都需要我们有策略的去认真对待,所以说博弈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代兴胜69 较量的博弈——《博弈论基础》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张维迦 博弈与信息经济学三联出版社 [3]李锐 博弈论浅谈 光明日报出版社 [4]王碧松 生活里的博弈 西南出版社 [5]百度百科

第三篇:博弈思维与生存论文

博弈思维与生存论文

院系:

学号:

姓名:

本文从“囚徒困境模型”和“智猪博弈模型”两个方面来阐述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甲乙两人合伙作案,结果被警察抓了起来,分别被隔离审讯。在不能互通信息的情形下———也就是不知道对方是坦白还是缄默的前提下,每个嫌疑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样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如果两人都不坦白,警察会因证据不足而将两人各判刑1 年;如果一人招供而另外一人不招,坦白者作为证人将不会被起诉,另一人将会被重判10 年;如果两人都招供,则会因罪名成立各判5 年。这两个嫌疑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对他们整体而言是最好的结果———都只判1年。但是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的选择。问题就这样开始了,两个人都十分精明,而且只关心减少自己的刑期,并不会在乎对方被判多少年。每个人都会这样推理:假如对方不招,我只要一招供,马上可以获得自由,而不招却要坐牢1年,显然招比不招好;假如对方招了,我若不招,则要坐牢10年。招了只要坐牢5 年,显然还是招更好些。可见,对方无论招或者不招,我的最佳选择都是招认。两个人都会基于同样的想法作出招供的选择,这对他们个人来说都是最佳策略,但对整体而言却是一个最差的结果。

这就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模型———“囚徒困境模型”。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研究的许多例子来自于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游戏和事物。

博弈的英文即,中文译为“博弈”是非常传神和贴切的,因为中国古代称下棋为“弈”,“博”则含有争斗的意思。在下棋这样的游戏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策略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布每一个棋子时,都必须考虑到对手的策略选择,从而选择自己的最佳策略。这也就是博弈的核心问题:决策主体的一方行动后,参与博弈的其他人将会采取什么行动?参与人为取得最佳效果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我们可以将博弈论定义为: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前者主要强调的是集体理性;而后者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的是个人理性。所谓“个人理性”是反映个体的行为始终都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为惟一目标,除非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的个体或社会利益这样一种决策原则。非合作博弈要求各参与人之间不能存在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也就是各个参与人不能公开“串通”或“共谋”。数学家纳什提出了著名的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纳什均衡理论地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在人们所说的博弈论基本是指非合作博弈论。这是因为竞争是一切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在现实生活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普遍,不合作是基本的,合作是有条件和暂时的。事实上在我们证明非合作博弈的无效率或低效率的同时,就自然说明了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囚徒困境模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应用。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价格大战,家用电器大战、服装大战、机票打折大战⋯⋯。

按照囚徒困境模型,各个厂家都将选择降价作为自己的优势策略。因为别的厂家如果不降价,我选择降价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别的厂家如果降价,我只有跟着降价才能维持本来的市场份额。最后,博弈的结果是各个厂家谁都没有多少钱赚。再如,在遗失钱物时,遗失人和拾得人的心态其实也就像这两个囚徒,前者希望不给任何报酬能失而复得,后者怕得不到报答干脆占为己有,博弈的结果通常是遗失物被拾得人侵占。“囚徒困境博弈”准确地抓住了人性的真实一面———相互防范背叛与彼此的不信任,以及这种心理对合作的破坏作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巴不得囚徒之间以及各个厂家之间不能合作。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危险的罪犯通过合作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或者是几个大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对行业的垄断,导致我们不能享受合理的价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期待遗失人和拾得人能更多地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当我们试图阻挠或者促进“囚徒”之间的合谋,希望通过法律或者道德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时,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样的途径可以破解“囚徒困境”,并且正视人们正当的逐利心态在博弈过程中的影响。比如:很多发达国家往往利用法律的形式对垄断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反垄断法的实施阻挠了企业之间的价格合谋,并且激励企业改善管理,开发技术,努力以较低的成本生产质量较好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如果我们期待拾金不昧的博弈结果,那么就要鼓励归还失物这一善行。怎么鼓励呢?中国人的道德宗师孔子两千年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孔子的弟子有一次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者酬谢这位弟子一头牛,他收下了。孔子对这个弟子的行为大加赞赏。因为这会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今后也会有更多溺水的人得到营救。道德准则要求人们不要惟利是图,但是从不反对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正当行为获取收益。如果德行善举得不到报答和补偿,那么它就只能是少数圣贤的“专利”而不会成为社会公德。“智猪博弈模型”是博弈论中另一个经典的模型。它说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投食口之前刚好吃完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投食口,争吃到另一半残羹。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投食口旁;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投食口之间。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会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经明知小猪是不会踩动踏板的,自己踩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这个经典模型揭示了市场竞争中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为新产品做广告,对大企业是值得的,对小企业则得不偿失。小企业应把精力花在模仿上,或等待大企业用广告打开市场后出售廉价产品,而大企业应当以主动的态度来开拓市场。一个理性的企业,就应该象“智猪”一样,选择自己的优势策略。在欧佩克中,各个成员的生产能力各不相同。同属一个同盟的大成员和小成员,他们应该选择遵守协议还是选择作弊多生产石油呢?假设以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为例。假定在合作的情况下,科威特每天应当生产5万桶石油,沙特阿拉伯则生产4万桶。对于他们两家而言,作弊意味着每天多生产1万桶。科威特有一个优势策略:作弊每天生产6万桶。沙特阿拉伯的优势策略则是遵守协议,每天仍然生产4 万桶。为什么会这样呢?沙特阿拉伯选择遵守协议也是出于纯粹的自利心理。假如它有一个较低的生产数量,则市场价格攀升,欧佩克全体成员的边际利润上扬。如果它的产量只占欧佩克总产量一个很小的份额,它自然很难发现价格上扬对自己的好处。如果它占的份额很大,他将占有上扬的边际利润的大部分好处,因此牺牲一些产量也是值得的。智猪博弈模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由于小猪未能参加竞争,小猪搭便车式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有效配置,避免“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游戏规则的设计就非常关键了。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如果改变核心指标,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是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大猪和小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因为无论谁去踩,对方都会把食物吃完,所以谁都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抑制了竞争,显然是失败的。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性把食物吃完。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食物),而且竞争也不强烈,效果也不好。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为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大猪和小猪都拼命抢着踩踏板,多劳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最好的,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在现实生活中,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就必须充分利用智猪博弈的策略。如果公司的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各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最好的激励机制就是———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这样既节约了公司的成本,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够实现有效的激励。

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增强,随着人们对自身行为和决策的理性及效率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更多地利用博弈的原理指导我们的行动,能让我们在既定规则下选择更为适宜的策略,或是在制度设计、规则优化方面思路更开阔,考虑更全面,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结果!

第四篇:股改支付博弈分析论文

股权分制改革的实质

股权分置改革既是证券市场一次深刻的制度变革,也是证券市场利益格局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股权分置改革,其核心是“对价”。所谓对价,其基本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货币代价或得到该代价的承诺。对价从法律上看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而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对价就是利益冲突的双方处于各自利益最优状况的要约而又互不被对方接受时,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主体之间的妥协关系来解决这一冲突。把这一概念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含义是未来非流通股转为可流通时,由于股票供给增加导致流通股股价下跌,因此,流通股股东同意非流通股可流通的同时,非流通股股东也要对这一行为发生时将充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受损作出相应承诺。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博弈过程。公正的对价博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1)力量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的双方或者多方在力量结构上具有势均力敌的相对均衡性。(2)动力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各方都可以从过去的博弈结果中导出新一轮博弈的“好”的预期,为博弈的各方博取新的利益提供参与的动力。在这两个前提假设中,力量均衡内在的规定了博弈起点;动力均衡内在的规定了预期博弈结果。股权分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应当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支付对价的方案由非流通股股东提出,流通股股东有权赞成或否决方案。在信息角度,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每一个局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数等有基本了解。虽然局中人均不知道对手的底线及表决意向,但根据市场平均对价水平可以做出大致的估算,博弈的结局是明确的,即方案不是通过就是不通过;从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来看,非流通股股东先提出股改方案,相关股东再分类投票表决,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股权分置改革博弈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①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②博弈过程中的结构均衡与动力均衡。虽然国有股及其他代表者在这一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流通股通过10多年的市场博弈,实践利益受到损害,但在此模型中,为使问题简化,假设局中人的结构均衡与动力均衡;③A为非流通股股东,对A而言,对价的最好结果是在给流通股股东对价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获得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通过;④B为流通股股东,对B而言,对价的最好结果是非流通股股东给出尽可能多的对价以使流通股股东获得将来股票溢价的收益;⑤流通股股东接受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p1,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p2,其中不合理对价包括高对价(设为p3)和低对价(设为p4)。

(2)模型的建立:非流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获取流通权,收益越小(最小值为-2),反之越大;流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通过股改,收益函数就越大(最大值为5),反之越小;集合各种事件出现的概率,两类股东的收益矩阵如表1.

设在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概率为p2)时流通股股东通过的收益为E1,不通过时的收益为E2,根据上表得出:

E1=p1{p2[-2p3+4(1-p3)]+3(1-p2)};

E2=(1-p1){p2[2p3-1(1-p3)]};

当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通过和不通过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博弈的最优概率,即E1=E2,合并移项得出解:

p2=3p1/[3p3+3p1p3-1];

反之,在流通股通过对价(概率为p1)的情况下,非流通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收益为E3,提出合理对价的收益为E4,根据上表得出:E3=p1{p2[5p3+(1-p3)]+(1-p1)[-p3-3(1-p3)]};

E4=p1{3(1-p2)-2(1-p1)(1-p2)};

当流通股股东通过,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和合理对价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博弈的最优概率,即E3=E4,合并移项得出解:

p1=(1+2p2-2p3)/(6p2+4p2p3-2p3-2);

p1,p2即为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3)模型的均衡解分析:从均衡解p2可以看出,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与流通股股东投票通过的概率(p2与p1)成正比,也就是说,只要流通股股东投反对票的概率越大,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就会越低。因为他们都是理性的参与人,都不希望股权分置改革宣告流产,收益为零。同样从均衡解p1可以看出,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概率越大,4p2p3+6p2-2p3-2的值越大,将直接导致p1的值越小。说明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越大,对价方案将不被流通股股东认可,流通股股东将投反对票,在利益的驱使下,博弈的均衡解为:非流通股股东将提出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将通过对价方案。合理对价水平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股东间的有效博弈,市场对股改方案形成了10送3这一平均对价预期,表2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都在10送3附近,流通股股东获送2.5~3.5的公司占70%以上,非流通股股东送出率也在15%左右,说明非流通股股东都选择了最佳策略,即提出合理对价的股改方案。

以中国石化作为代表,作为央企它也实施了10送2.8股的对价方案,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资委对央企对价的立场,而各地区国有企业的平均对价,可以间接反映当地国资委的态度。当然,不同行业、不同质地的公司还应该有合理的对价差异。

简单地讲,当与10送3股的平均值偏离达到25%以上,即10送2.25股以下或10送3.75股以上,就可以说是差距明显的方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流通股比例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没有送股的对价方案也是正常的,比如万科A。

外资已经控股和即将控股的企业,已经成为对价洼地,而其他国有企业对价过低,除了可以反映国资委“不能流失国资”的立场,还有一种正常的解释,就是即将铺开的股权激励计划。留下的基数越大,才有可能留给相关激励对象更多。股权分置改革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国的股权分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正如以上模型所给出的假设条件一样,在制度上流通股仍处于弱势地位。为解决这一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中应使用好分类表决机制,这一机制为保障流通股权益提供了制度基础,是一个重大进步。但问题是,在流通股股东已经严重亏损,市场信心几乎丧失殆尽的情况下,还有多大热情利用这一机制来保护自己所剩无几的利益呢?何况,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用脚投票比用手投票要便利得多。退一步讲,即使流通股股东参与了投票表决,即使上市公司对价方案获得通过,流通股利益是否真正能够得到保证,也还需要未来的市场进行检验。

首先,要有一个超越市场的力量存在,为处于绝对弱势状态下的流通股提供一个相对公正的博弈起点和博弈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政府的行为目标具有双重性:作为社会管理者,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其行为目标,以维护市场稳定;但作为国有股的实际代表者,政府与国有上市公司以股权为纽带血脉相连,决定着它又有自身“特殊利益”即国有资产的最大化的目标。当上述两个行为目标纠缠在-起时,这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偏好:当政府偏好于市场公共利益目标时,则选择市场认同度较高的对价补偿方案,国企与市场同时走向繁荣;当政府偏好国企的特殊利益目标时,国有上市公司的当前利益摆在凸显位置,国有上市公司推出吝啬方案,市场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结果是市场陷入新的危局。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作为监管者,从自身特殊利益中走出来,摆脱国企利益的束缚,真正处于“超然”地位,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提供公正、公平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国企和政府作为10多年证券市场最大的得利者,在股改中应遵从市场经济伦理原则,放弃与民争利的价值取向,尊重流通股权益,适当还利于民,真正与流通股公平博弈。其次,应设置流通股股东投票率最低限制,以保证博弈的有效性。流通股股东不仅有网络投票的权利,也有投票的义务。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流通股股东虽然享有了权利,但其自身对权利的认知和行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目前中国中小散户占很大比例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投资者教育使中小投资者认识并行使自已的权利,以确保投票率达到最低限制,确保股权分置改革结果的可信度、有效性。对流通股股东的表决率规定最低要求,对投票没能达到最低表决率要求的,制定相关的处理、解决办法,如延长相关股东会议网络投票时间等使博弈过程更加合理与公正。

第五篇:博弈人生期末论文

博弈人生期末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博弈人生期末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博弈,有人说没有,那是因为他缺少发现博弈现象的眼睛。人生就是在一场场博弈的集合,因此有了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课程——博弈人生,学会博弈,能让我们懂得很多,就像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囚徒困境,酒吧博弈,智猪博弈,鹰鸽博弈,协和谬误,鹬蚌之争,斗鸡博弈,以直报怨等博弈例子,大多都是源于生活。

其中以直报怨是讲述一个人坐出租车,理论上出租车行驶路程超出十公里乘客就需付给司机空驶费,但是这个人虽然坐车路程超出了十公里,但是他让司机停留了一会,又坐上这辆出租车回去,实际上这辆车是没有空驶,所以这位乘客就拒绝支付那来回的空驶费,只愿意正常的路费。如果司机不愿意那么乘客就可以到出租车公司举报他违规收费,由于这对出租车司机来说成本比较大,类似这种博弈,如果乘客坚持以直报怨,乘客还是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博弈存在于生活,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记得我们老师在开学初就讲述过发生在他身上的博弈,一个是联通电话卡被骗而又取回钱的经历,海南旅游经历,还有一个是代驾公司员工收收了他双重的代驾费用,而又被老师通过机智的博弈取回钱,这个是他在外面吃饭,喝了酒又很晚了,就找来人代驾,而当他通过网上支付时被告知支付不成功,要给现金,但在第二天他却查到有一笔扣费是昨晚的代驾费用,这是他才发现自己是支付了双重的代驾费用,面对家人的指责与羞辱,最终他那个正义的自己战胜了怕麻烦的自己,“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博弈”,他打电话去代驾公司,代驾公司也承认了这双重收费,说是系统出错了,最后那位代驾人员也多次打电话道歉,并归还了多收的费用,这是平民与大公司的博弈,往往大公司声誉很重要,他们所需承担的成本更大,这样的博弈往往可以取得很理想的果。

囚徒困境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类似囚徒困境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就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例如写作文抄袭与不抄袭,学生有三个选择,全部抄袭,部分抄袭,不抄袭,假如全部抄袭别人也抄袭同一文章或者老师看过这文章=挂科,不被发现=优秀;部分抄袭被发现=5%挂科+95%压线通过;不抄袭=20%挂科+50%通过+30%优秀。表面上全部抄袭风险太大,既要避免同学抄袭相同,又要避开老师看过的,精明的学生又会如何选择呢?实际上老师看过的是少数,而且老师阅卷时间紧迫,一般在50秒左右,根本不会太留意内容,其实同学们合作每人抄袭不同的一篇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是聪敏的学生会想如果这么巧别人也抄了呢,大多数会选择比较保险的方法,半抄袭,别人抄袭同一篇,我部分抄袭,被人挂科,我95%通过,别人部分抄袭相同篇,别人通过我95%通过,别人不抄袭,别人80%通过,我95%通过,不管别人怎么选择,我选择部分抄袭是最佳策略。很多学生都基于同样的想法而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这对于他们个人而言都是最佳的策略,但对整体而言却是最差的结果。

协和谬误讲述一个士兵进入一个妇人家里,说他能用石头煮一锅美味的汤,并承诺汤煮好后分给妇人一半,只需借妇人的锅和柴火,妇人同意了,士兵把石头放进锅里开始煮,妇人在旁边观看,这时士兵又说“汤好了,要是再放点盐就会更美味了”接着又问妇人借了葱花,肉沫......最后汤真的好了,也分给了妇人一半,这都很清楚其实这汤是用妇人家里的原料做成的,可妇人为什么就会一次又一次的.相信士兵呢?这就跟之前投入的成本有关,因为就此放弃之前已经投入了成本就会血本无归,而她始终相信士兵能用石头煮出好汤。这样就因为之前的成本影响了以后的决策,如何才能让自己避免沉没成本的羁绊,走出协和谬误困境呢?当你进行了一项不理性的行动后,应该忘记已经发生的行为和你支付的成本,只要考虑这项活动之后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能够带来的好处,再综合评定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比如进行投资时,把目光投向前方,审时度势,如果发现这项投资并不能赢利,应该及早停掉,不要惋惜已投下去的各项成本:精力、时间、金钱...........生活中也有不少协和谬误例子,就像一个不喜欢英语的我,妈妈为我买了几百元的英语复习资料,每年更新的四六级考题都会买,可我却对英语兴趣不大,英语资料也没怎么看,无奈之下,妈妈又花了1000元给我报了个英语补习增强班,每天早起读英语,可英语却还是没有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都看不懂何来的兴趣,但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都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了,英语四级考试还没有通过,就此放弃之前学习投入的金钱,时间就会化为乌有,最终也血本无归,这是一个很纠结的一件事,让我痛苦沉溺于其中。

生活处处充满博弈,游戏也充满博弈,例如三国杀,这游戏也需要博弈,生活处处是博弈,只需要一双发现博弈的眼睛。

下载博弈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弈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弈生存

    浅谈生活中的“大智若愚” 引言: 博弈论本身就是一门大智若愚的学问,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博弈,一个睿智的善用策略行动的人,既要能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

    营销博弈浅谈

    营销博弈浅谈—-客户心里在想什么 你是否经常关注打折信息,然后按海报上的促销去买东西,结果发现自己并没有少花钱,反而多花了好多钱。你会为了少花7块钱去另一家需要15分钟路......

    就业博弈

    看就业形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人;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高校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6年和2007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413......

    博弈读书笔记

    《博弈:关于策略的63个有趣话题》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叙述的是生活艺术的表现需要把握细节细节虽小,却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关注细节就是关注生活讲究细节就是讲究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博弈感想

    生活中的博弈 政行4班 杨玉玲 20110603017 博弈在古代是一种很普遍的游戏,所以又称博戏。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

    关于博弈名言

    1、复杂,是博弈的一种性质。2、意外和偶然都属于革新创造。3、越是有哲理的头脑,越像一个哲学家,越是会被误解。4、科学就是世界的灵魂。5、复杂高级易选择突变,简单低级易选择......

    汽车保险公司竞合的博弈分析论文

    汽车保险公司竞合的博弈分析论文□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张华李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汽车保险公司提高代......

    博弈理论的产品线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产品线设计是市场营销中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近年来,博弈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被引入到产品线设计问题之中。本文回顾了该领域的大量文献,系统地归纳了动态博弈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