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成本核算在建设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百度)
浅谈成本核算在建设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施工企业造价管理就是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满足发包方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将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用最小的资源,力求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对造价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揭示成本核算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成本核算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控制 引言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体量大、单个性、复杂性、延续时间长、生产要素价格波动大等特点,使得工程造价在工程施工阶段复杂多变。因此确保企业能够发展,需要对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对此本文结合作者在施工单位的从事项目成本管理经验,阐述成本核算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1、成本核算概述
1.1、成本核算的概念
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所发生的费用按照相应的会计计算方法进行核算。1.2、成本核算的作用与意义
1)企业成本核算作为管理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在计算环节能够直观表现企业所耗费的各种费用,因此企业成本核算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预算、费用计划、经营状况和分析等各种企业评价起到直接的影响,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监督企业生产和分析问题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2)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核算工作,能够促使施工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度,以更好的规范和约束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3)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成本核算,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出现不合理成本,进而有利于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促进工程项目建设和施工企业效益的提高。
4)通过成本核算,积累全面真实的成本要素信息,建立企业内部成本信息库。信息也一种生产资源,能指导企业经营决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核算分析的手段与方式
2.1、数据的统计、汇总
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核算过程的准确性、真实性。其主要是体现在成本核算的数据统计和汇总方面,一个完成的成本统计数据能够让成本核算人员真实的掌握项目的真实盈亏情况,从而进一步促进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
2.2、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分析
成本核算除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准确以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通过成本的分类,对于成本的盈亏点一目了然,方便掌握成本的情况。而通过成本的对比,能够找到成本的偏差,为盈亏分析原因提供数据支撑。进行对比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与业主合同对比、与责任成本对比、月、季对比、标段对比等方法,从而为成本核算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对于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3.1、成本核算不到位:工程项目的各项财务数据、统计、指标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其主要包括物资消耗、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劳动力消耗、建安产值、动力消耗等方面的统计,此外还有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表。施工企业的核算部门,其需根据这些统计资料对施工项目进行分类核算与归集成本。然而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其核算数据统计工作并不到位,统计报表上的内容,往往只是简单的文字说明或单一的产值统计,对单项工程的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消耗的反映内容相对较少,由此得出的成本核算结果,往往缺乏准确性、全面性,从而提高了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
3.2、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方法不合理 对于会计成本,各企业在进行核算时所采取的方法,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品种法以及分步法,很少有企业采用分批法。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来选择,没有充分了解各个方法的使用条件。在进行核算时,对于生产时的复杂多变性也没有给予全面的考虑,态度十分随意,在对成本费用进行收集整理时,也不完整精确。
4、加强成本核算,有效实施成本管理
3.1、建立并落实成本责任制: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责任制的划分,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及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的成本任务。此外,由成本核算主管部门组织成本核算,针对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制定补充性规定及细则。而核算人员应参与到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工料消耗等相关定额的制定中,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承包方案、目标成本及成本计划的制定,同时将成本费用结算有效落实、分解至各个部门,并对其监督、指导。成本核算主管部门,需提高成本核算意识,编制准确、真实、全面的成本报表,并同预算成本进行对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成本分析、经济活动分析会。
4.2、提高会计报表质量:会计报表,其是综合反映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及损益的系列报表的总称,也是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筑企业的施工周期长,所涉及的材料纷繁复杂,造成施工统计与施工进度不符,统计无法如实计量报送,而施工企业生产又占有大量资金,故必须正确使用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运用的准确、真实、合理,使会计报表能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4.3、采用全过程和精细结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方法具体是保证三全即全员、全面和全过程,使产品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甚至生产线上的每位员工,都参与到成本管理环节。这是管理新思想融入成本核算的表现,强调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发挥全员参与的主动性相结合,来达到企业盈利的一致性目标,有效地支持企业进行造价管理。
4.5、运用信息互联网表格核算法辅助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具有专业性强、操作复杂等特点,因此要对企业内部进行全面核算,要实行“三全”的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基于现代计算机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表格式核算,表格核算人员应遵守“责权发生制、成本配比、据实核算”三条原则,具有易于操作、简洁明了、偏差分析直观易懂、实时性较好等特点,能很好的弥补会计核算的不足,这也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运用。
结束语
建筑工程成本核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洁.成本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4,03:91-92.[2]刘耀东,樊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0(10).
第二篇:质量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这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企业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但是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质量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作为建设工程产品的工程项目,投资和耗费的人工、材料、能源、机械都相当大,投资者付出的巨大的投资,要求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产品,以期在预定时间内能发挥作用。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万事计划为先,因此在工程施工前期,必须做好周全的项目质量计划,才能保证工程按照我们预计的质量目标顺利进行。
当前最不利的倾向是政府部门提倡工程最低价中标,承包商被迫挤占必要地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施工费用,减少应有的管理人员及压低和拖欠人工费,导致工程质量滑坡、事故累出,形成企业经营和质量恶性循环,企业陷入生存挣扎中。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实践性 的艰巨工作,管理阶层和基层员工都要充分重视,要做大量细致而艰苦的工作,其成效要数年才能显现。改革开放已经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旧的思想并未根除。虽然对于市场的压力已经有了感受,却苦于不知如何应对,对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缺乏热情和动力。特别是现在处于过渡时期阵痛当中的企业,面临是改革、改制、改组的巨大压力。当务之急是如何求得生存,而不能立竿见影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就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对于巩固和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降低。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不但未能进一步发展,还有倒退的趋势,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样调查,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自九十年以来出现了严重的质量滑坡,下降约十个百分点,此外,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佳。不仅远低于日本、韩国,而且在东南亚欠发达国家中也属中等水平。特别是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部分大型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大型桥梁、防洪堤坝等暴露出的严重的质量问题,更说明了我国质量管理的劣化。鉴于质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强化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才能在竞争中占领市场,站稳脚跟。
目前在我国,施工管理水平偏低,施工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一、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建筑队
伍庞大,但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其
二、指导建筑行业的根本大法“建筑法”出台比建筑业发展相对滞后,工程安全标准、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发布比工程实践相对滞后,工程标准与用户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有相当差距;其
三、建筑活动各个环节管理混乱,大批工程存在质量隐患,恶性工程质量施工时有发生。工程质量的优劣并不是一个项目最后竣工验收后那一刹那,说好就好,说不好就不好,而是在施工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部分项施工的每一过程通过管理手段的运作来实现的。
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程项目质量是建筑产品的生命,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为工程质量优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建筑业一般以项目的方式开展业务,项目的渐进性特点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由于建设工程具有投资额巨大,寿命周期长的特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的质量对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会带来巨大影响。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提高工程质量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所以企业和社会都必须关注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
要有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重视质量战略,重塑质量文化。因为单靠全面质量管理本身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有在战略策划中加入质量文化的内容,并使其与全面质量管理及战略方针相结合,才能使变革企业文化成为可能。全面质量管理的不足不是其思想、理论有缺陷,而主要是客观实现变化太快,太剧烈,市场竞争的压力空前增大,因此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的情况下,反衬出全面质量管理在其技术和方法层面上有待改进和发展的地方。作为企业中的一个子系统,应更好地与其他子系统协调一致,从而弥补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方面的欠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现在正面临着一场质量经营革命,由产品导向--生产导向--销售导向转变成更深层次的顾客满意的市场导向--社会导向--整体效益的成本导向。也就是偏重于内向型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根据管理学的新原理,“结构应追随策略”,即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必须而且必然
在质量经营革命中得到发展。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改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认证后的企业,要保持和提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需要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体系运行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复杂,涉及的范围广,考核的指标多,但其中有两个实质性的内容,一个是质量,一个是安全。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业的生存和发展。优劣的工程质量,造成建筑物倒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历来以检查为主,“就事论事”、“就质量问题论质量”,基本上处于“事后检查”的被动状态。等事后检查出来质量问题,常会造成较大的返工,不仅经济上受损,而且有的还会留下工程质量隐患。基于以上所描述的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管理的问题,质量控制环节相对于其他方面得到了重视。但不容乐观的是,质量不应该重在控制,而更重要的应该搞好质量管理中的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将工程成本降到最低,才是我们发展的大计。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要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上做文章。
在工程建设中,要搞好项目管理,全面实现既定的项目目标,首先必须加强工程质量计划工作,提高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才
能圆满地完成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计划是实施项目质量管理,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事前规划。它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分解和具体体现。
第三篇: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期末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评定 经济管理系 财务09k1 091906080134 朱良政
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电力企业关乎到国计民生,成本核算则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任务,探讨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改善电力企业内环境、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电力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对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本核算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1.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电力企业的销售电价由国家规定的,《电力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制定电价,应当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坚持公平负担,促进电力建设。我们经常把物质消耗支出和劳动报酬称为成本,制定电费或拟定电价调整方案的基础工作也是掌握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结构和成本分析。在国家统一电价和电力企业电能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只有加大成本的控制才能提高收益。所以说,成本控制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耗费。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先补偿成本耗费,才能维持企业生产并获得收益,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电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的耗费,保证企业的基本运营。
1.1成本核算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利润。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允许电力企业自我发展,国家通过电价确定合理的收益水平和标准,作为电力企业自我积累的重要渠道,使电费企业能够扩大再生产。所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式来增长利润。
1.2成本核算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行业内的企业竞争,比拼的是各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价格,对于电力企业来讲,我国自2010年电力行业竞价上网政策的全面实施,电力企业必须通过降低自身的成本以降低供电价格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发电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具体成本和相关费用情况,进而对各部门的活动开销和产品成本耗费有明确的调整尺度,努力降低成本,通过获得企业自身的信息可以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成本核算是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不仅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保证了资金链的运转通畅,还有助于减少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隐患,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3成本核算有助于电力企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相
对来说缺乏市场竞争力,加强经济管理,不仅符合外部宏观环境的需要,更是电力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实行全成本核算,将提供真实的明细数据以便合理配备资源,为政府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提供标准,也为电力系统的电力资费等方面提供定价的依据,同时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宏观管理的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肩负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重大责任,电力企业只有切实关注成本核算,重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提高效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大的财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2.1电力企业成本意识不足。由于电力企业传统的垄断机制影响,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缺乏成本观念,工作中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开支多少用多少,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和监督手段,没有注重人本特色的成本控制。
2.2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相关制度和专业人才。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多已建立了相关制度,但还不能够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制度的责、权和方法都没有明确、可行的进行规范,而且制度也没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被严格的执行,使得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另外很多人员的财务和管理知识、能力不足,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2.3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成本预算的编制没有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执行过程中没有协调好部门间的利益,预算体系也不能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2.4全成本管理不到位。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着重经营费用控制,轻消费性费用管理和投资等方面的成本管理,管理责任也没有延伸到每个员工身上,没有合理的进行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方式。
2.5树立企业内部的成本观念。电力企业的领导需要重视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成本观念,变企业的被动成本管理为主动管理,为成本核算工作打下基础。
2.6重视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电力企业需要关注相关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管理人才上的保障。
2.7健全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依照相应政策和企业状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让成本核算工作有规则可循,有制度可依。
2.8确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政策、制度的落实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的主动参与,还需要企业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通过考核、监督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来确保成本核算
工作良好的开展,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9注重成本预算和材料费等的管理。电力企业的成本预算需要协调好各部位共同完成核算工作,在成本管理上电力企业的可控成本费用主要是材料费和修理费等,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规范标准来避免各项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效果。
3.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3.1加强成本核算的作用是店里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在电力企业想外延展难以实现的大前提下,加强店里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加强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想内部管理要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促使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加强自身竞争力,顺应潮流的发展。
3.2加强成本核算可以让电力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电力企业一直肩负着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创利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国计民生的大计。我们只有切实关注成本核算,重视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促进店里企业自身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大的收益。
结束语:
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才能有助于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帮助电力企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电力企业有着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从成本核算方面来看,电力企业没有待生产和库存产品,整个产、供、销的过程瞬时完成。电能成本的内容是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内容及用途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的。主要包括:职工薪资、职工福利、材料费、水费以及修理费等其他费用,其中成本核算的重点是材料费用、修理费等可控费用。
参考文献
[1]琚裴巧.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0(01).[2] 及彩霞,田立新.加强资金管理完善成本核算[J].现代会计,2000(04).[3]童滨.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4]李长春.论新形势下发电企业成本控制问题[J].经济生活,2007(08).[5] 宁相波,潘洁任,仲平.搞好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N].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
第四篇:工程项目管理中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发布日期:2012-12-26 浏览次数:75
1.【什么是制度】制度通俗来讲就是公司内部的法律,是企业规范运行重要方式,好的制度就好像管道一样,不管里面流的是油还是水,1.【什么是制度】
制度通俗来讲就是公司内部的“法律”,是企业规范运行重要方式,好的制度就好像管道一样,不管里面流的是油还是水,只要进了管道,就会按照管道的方向流到目的地,这体现了一个制度的约束力和制度要求的明确性。
2.【管理要靠制度】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说说为什么管理要制度。从前有个鞋匠,手艺精湛,做出的鞋子质量很好,生意越来越红火,自己忙不过来,就让儿子帮忙,老鞋匠虽然总觉得儿子做的鞋不像自己那么完美,但是在自己的监督下质量还有保证。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还开了分店,父子两个人都忙不过来了,就雇人管理,可是雇员在老鞋匠在时就认真做工,不在时就偷懒,尽管老鞋匠每日就奔波于各个鞋店之间,可是皮鞋的质量还是下降了。
这就好像某些家族式的企业,公司要职均由自家亲属担任,企业的大小取决于家族人员的多少,在企业的发展中常常出现“有力攻城,无将守城”的尴尬局面。
“中国建筑”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建设项目涉及全球各地,如何管理?
回答是---企业管理靠人不如靠制度!
(1)制度可约束人性弱点
由于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存在着人性弱点以及行为能力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我们在管理中所不希望看到的,制度的作用就是要消除人性弱点以及行为能力差异。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功能认识不够,片面的强调了思想教育与思想改造,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经常发生的错误,就要从制度上找原因,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2)制度有利于传承企业文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每个人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寿命根本无法与一个企业的寿命来比较,如何让一个人的思想得到传承,不至于人走制度丢,失去制度的企业,就好像繁华的街道没有了信号灯。
制度就是企业的招牌,企业的灵魂,靠制度将企业的管理思想传承下去,靠制度指导人的管理工作,规范人的管理工作。同时,制度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社会历史环境,制度要保持先进的思想。
3.【企业管理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故事,大家应该可以直观的体会到,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尽管各家企业中对于项目管理制定了不少制度,但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感觉憋手蹩脚,这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涉及范围不够全面
制度制定了不少,但大部分停留在面上,没有像树根似的分解到每一个末梢,如果说项目管理是一段舞蹈的话,那么制度就要涉及到舞蹈的每一个分解动作。制度要成为管理工作中,每一步基础工作的行为准则,就好像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样,去指导管理工作。
(2)制度制定没有联系实际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有些制度过于教条不便于执行,导致厚厚的一大本放在架子上,或薄薄的几页纸钉在墙上,人们权当其为繁琐的文本,应付检查的东西,往往是写一套,做一套。有些制度条款过于繁琐,目的性不强,找不准“穴位”,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增加了制度执行中的劳动强度。
(3)制度流程模糊
有些制度编写看似清楚,但到了关键流程环节总是模糊化,“据有关规定办理”、“请相关领导批示”等等简单的词句一带而过,责任不清,分工不明,导致制度的执行者到此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就凭感觉办事了,这就宣布这种制度只是一堆纸而已,因为它实质上在告诉大家“这些制度是无用的,只有领导有用”。
(4)制度的要求不精确
我为什么说是不精确而不是不准确,因为有些制度只说半截话,导致此项制度的落实效果完全取决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就好像发射炮弹,只告诉了某个山头,什么坐标精度多少就没有了,准不准完全取决于这个炮手的经验,这个炮手牺牲,这门炮也就废了。譬如我们施工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施工日志的填写,地铁、桥梁、路基、隧道表格形式几乎都是一样,制度要求每天填写,但针对不同的工程,日志中都需填写那些项目,这些项目应该记录哪些数据,每个人填写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有的人两三句了事,有的人洋洋洒洒表格都不够写,制度的不精确导致日志填写水平完全依靠填写人的能力水平。
(5)监督机制不到位
公司和项目都制定了不少的制度,但谈到监督就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公司的制度,项目上执行多是疲于应付差事,有的则是每当检查来临前才突击完善,没有真正把制度当做管理的“作业指导书”,每次检查也是一团和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第二,项目自身制定的制度又会出现“牛栏关猫”的情况,自己不愿对自己下狠手,检查时看到牛栏里关着一只猫,其实牛栏对猫一点作用也没有。这就出现“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难,内部监督太软,外部监督太晚”的情况。
4.【如何制定一个好的制度】
我国改革开发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会使好人无偿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好的制度让人向善,由此可以看出来,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是多么的重要。
针对上面所说的制度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体会到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的制度。
(1)细化制度范围,制度要约束每一个管理者的每一个管理行为,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明确岗位职责,同样需要明确为完成这样的职责,你要执行的工作。譬如隧道责任工程师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质量管理的责任,那我们的制度中就要求了隧道责任工程师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除了必须的安全防护用品外,还必须佩戴手电、照相机、卷尺、图纸、日记本、质量(安全)整改通知书、罚款单,这些事确保管理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让制度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反馈机制,制定制度不能闭门造车,要切合实际,便于制度的执行。这就要求制度制定要专业化,同样是安全管理,地铁的安全管理和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管理制度就不一样。同样是高速公路工程,桥梁、路基和隧道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不一样的。其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制定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要及时反馈,及时对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使其能够更好更方便的执行下去,并进行持续的改进。
(3)每项制度制定时要求责任人要明确,制度要求要精确。明确责任人是为了杜绝这件事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都可以不管的情况发生。要想制度要求精确,就需要制度条款和表格
相结合,表格中体现的是执行制度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以及这些项目的数据填写要求,制度的执行者只需提供这些最基础的数据。这样就做到,只要执行者按照表格的要求填写完数据,就能完成此项制度所要求达到的管理目标。
(4)每次监督检查不要像考试似的,提前划题纲,检查时就检查题纲内列的项目,致使很多项目都是在检查前几天按照题纲的要求突击准备,检查过后又恢复常态,使制度的执行成为了一种形式,一种负担。既然制度制定了,那么每次检查的内容就是制度中要求的,没有什么题纲可划,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检查“课下作业”。其次,考核制度要量化,管理学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不能测量,那么他就不存在”。制定了制度,但是考核的标准没有定量化,这个制度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5)制度要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制度不能跟着人走,要跟着工程走。项目管理要像军队一样,做到“铁打的制度,流水的兵”,同样的项目,不管管理者是谁,都要坚定的执行既有制度,我们也应该鼓励变革,如果有好的意见,可以及时反馈,我们必须努力将制度上升至企业文化的层面,做到工作方式就是我们的名片。
(5)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制度不是一味的“管”。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和尚分粥”的故事,寺院的和尚们每天都在为粥分配不均吵架,最后大家制定了一个制度,要求分粥的那个和尚要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在这个制度下,和尚们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和尚都认识到,如果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度的制定要了解人
5.【制度是管理目标实现的保障】
现代企业是具有高度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只有进行规范的管理,才能把成百上千人的意志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而制度恰恰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制度就像管道一样,既有极强的约束力,又要有明确的方向,管道里流动的不管你是水还是油,只要进了管道,就要按照管道的方向流向目的地。制度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制度就是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有了严格的制度,管理工作必然也就规范化,而规范的管理不仅仅能提高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能加强企业对分散项目的控制性,确保各地项目稳定的实现应达到的管理目标,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确保公司健康、长期、稳定地发展。性,充分利用人性,就会使制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统计工作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统计工作
现代统计学是近一百多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当今统计学已广泛应用于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统计预测、决策等等就是统计方法的应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是以调查、预测、决策、计划、协调、控制等职能为核心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富于弹性的、动态的,以全面的、综合型管理职能为主体的结构体系。只有加强统计工作,开展统计分析才能使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费用和利润等指标及时、具体、准确的得到反馈。企业可以据此及时调整、补充、完善项目统筹和施工管理计划。这有利于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在企业管理中加强统计工作。
一、转变观念 重视统计工作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统计工作往往受行政的干预和影响,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职能部门汇报工作都是大概、可能、左右、差不多等用词,技术管理人员只抓技术质量,完成计划,不问造价;预算人员只等年底结算,竣工决算,不知实际成本情况及项目进展,会计人员只管记账、报销,不管是否“合算”;施工管理人员只抓进度,不问效益;致使企业领导在对工程进度、施工人员安排、资金落实、物质材料采购运输等计划决策上,由于缺少依据,心中无数二不能果断决策,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后果则是工程建设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工期一拖再拖。实践证明,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重视统计工作,决策就会盲目,工作就会被动。因此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搞好统计工作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企业管理的内容之一。
二、设立专职人员 赋予一定的权利
由于企业设有各个职能部门,企业的管理工作分散于各个部门,二部门之间往往户不介入,这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财务部门能掌握企业各类费用的花费情况,但由于业务往来多,费用类别多,报销不及时,票据不能及时收回,挂账多,待摊费用多,等情况,所以会计记账也不够及时、全面,不能作为决策之用。所以我们要设立专职统计人员以克服会计业务的限制,对计划、成本进行及时监督、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计划,做出科学的决策。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全面、及时、有效,我们还要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权利,使统计人员能够参加有关部门的业务会议,能够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数据,掌握第一手材料,相关部门和人员也应向统计人员定期提供有关信息。
三、建立统计制度 抓好基础工作要想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光是思想上重视不够,还要掌握统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一套统计制度,抓好基础工作,促进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严把数据质量关。
四、开展统计分析
统计工作不是事后的会计记账,数据汇总,而是作为信息反馈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自始自终在起作用。我们要使统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专题分析、专项分析等等。统计分析可使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费用和利润等指标及时、具体、准确地得到反映,有利于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五、推进统计工作电算化
由于统计工作处理的信息量大,人工计算费时费力,容易出现误差,所以统计工作要实现电算化。通过项目管理平台和统计软件,提高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核算、预测和监督控制的整体功能。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