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师备课必备系列(基本初等函数):专题二 《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说课稿
数学学习总结资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划分为两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是第一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二、学生学习况情分析
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是学生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教材在之前的学习中给出了两个实际例子(GDP的增长问题和炭14的衰减问题),已经让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但这两个例子背景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本节课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超出想象的结果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三、设计思想
1.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即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以往的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到图象的作用,这其实只是借助了图象的直观性,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2.结合参加我校组织的两个课题《对话——反思——选择》和《新课程实施中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研究》的研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两点:
⑴.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函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总结资料
数性质的数学方法,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约3分钟)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与 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与 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与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
学生回答: y与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0.84。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实例,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同时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a>1②0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函数y= 2、y=0.84 分别以01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的含义:数学学习xxxx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数学学习总结资料 设计意图:为按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0,1)∪(1,+∞)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 ”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 x,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都无意义),(3)若 a=1又会怎么样?(1无论x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a>0且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 是指数函数,则a=------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设计意图:对于 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总结资料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 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质: (1)观察总结a>1,0 x -x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用一句精彩的口诀结束性质的探究: 左右无限上冲天,永与横轴不沾边。 大1增,小1减,图像恒过(0,1)点。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总结资料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m,n的大小 :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2题 2、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比较a,b,c,d,的大小。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总结资料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并为下一节课讲授指数函数图像随底数a变化规律作铺垫。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函数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要通过函数图象来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的作图能力还是很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作函数图象的练习 九、教学点评 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归纳、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运用;学生在猜想归纳中,可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听取别人的观点。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但课上练习的题量较少,根据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练习。总体来说作为一节新授课,这堂课还是很好的,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总结资料 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知识点津2函数反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1.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如:f 令t2x1exx,求f(x).x1,则t0 ∴xt∴f(t)et21t21 ∴f(x)ex21x21x0 12.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x 如:求函数f(x)2x1x0的反函数 x0x1x1) (答:f(x)xx0 13.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③设y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aA,bC,则f(a)=bf1(b)a f1f(a)f1(b)a,ff1(b)f(a)b 14.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yf(u),u(x),则yf(x)(外层)(内层) 当内、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时f(x)为增函数,否则f(x)为减函数。) ylog1x2x的单调区间 如:求 22 (设ux2x,由u0则0x2 且log1u,ux11,如图: u O 1 2 x 当x(0,1]时,u,又log1u,∴y 当x[1,2)时,u,又log1u,∴y 2∴„„) 15.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在区间a,b内,若总有f'(x)0则f(x)为增函数。(在个别点上导数等于 零,不影响函数的单调性),反之也对,若f'(x)0呢? 如:已知a0,函数f(x)xa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则a的最大 值是() A.0 3B.1 2 C.2 D.3 (令f'(x)3xa3xaax0 33 则xaa 或x33a1,即a3 3由已知f(x)在[1,)上为增函数,则 ∴a的最大值为3) 16.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若f(x)f(x)总成立f(x)为奇函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若f(x)f(x)总成立f(x)为偶函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2)若f(x)是奇函数且定义域中有原点,则f(0)0。 a·2xa2为奇函数,则实数a 如:若f(x)2x 1(∵f(x)为奇函数,xR,又0R,∴f(0)0 a·20a20,∴a1) 即2012x,又如:f(x)为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当x(0,1)时,f(x)x41求f(x)在1,1上的解析式。 2x (令x1,0,则x0,1,f(x)x 412x2x 又f(x)为奇函数,∴f(x)x x41142xx41 又f(0)0,∴f(x)x24x1 17.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x(1,0)x0x0,1) (若存在实数T(T0),在定义域内总有fxTf(x),则f(x)为周期 函数,T是一个周期。) 如:若fxaf(x),则 (答:f(x)是周期函数,T2a为f(x)的一个周期) 又如:若f(x)图象有两条对称轴xa,xb 即f(ax)f(ax),f(bx)f(bx) 则f(x)是周期函数,2ab为一个周期 如: 18.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f(x)与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f(x)与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f(x)与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f(x)与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f(x)与f(2a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 f(x)与f(2ax)的图象关于点(a,0)对称 将yf(x)图象左移a(a0)个单位右移a(a0)个单位yf(xa)yf(xa) yf(xa)b上移b(b0)个单位 yf(xa)b下移b(b0)个单位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f(x)f(x)f(x)f(|x|) 如:f(x)log2x1 作出ylog2x1及ylog2x1的图象 y y=log2x O 1 x 19.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k<0)y(k>0)y=b O’(a,b)O x x=a (1)一次函数:ykxbk0 (2)反比例函数:y的双曲线。 kkk0推广为ybk0是中心O'(a,b)xxa2b4acb2 (3)二次函数yaxbxca0ax图象为抛物线 2a4a2b4acb2b 顶点坐标为,,对称轴x 4a2a2a 开口方向:a0,向上,函数ymin4acb2 4a a0,向下,ymax4acb2 4a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ax2bxc0,0时,两根x1、x2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 的两个交点,也是二次不等式ax2bxc0(0)解集的端点值。 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0b2 如:二次方程axbxc0的两根都大于kk 2af(k)0 y(a>0)O k x1 x2 x 一根大于k,一根小于kf(k)0 (4)指数函数:yaxa0,a1 (5)对数函数ylogaxa0,a1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y y=ax(a>1)(01)1 O 1 x(0 (6)“对勾函数”yxkk0 x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y k O k x 20.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指数运算:a1(a0),amnnmmn0p 1(a0)pa aa(a0),a1nam(a0) 对数运算:logaM·NlogaMlogaNM0,N0 logaM1nlogMlogN,logMlogaaaaM Nn 对数恒等式:alogaxx 对数换底公式:logab logcbnlogambnlogab logcam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第三章刚刚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第四章第一节学习了实数指数幂的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学习指数函数,过渡自然。同时指数函数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对数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汽车系数控11-1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函数基础知识和实数指数幂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作图的一般方法及步骤,这些知识储备是进一步学习指数函数的前提。但是学生在作图时缺乏规范性,而且解题的速度相对较慢,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一份学习材料,利用打好的方格,来规范学生的作图。 三、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能力目标: 1、能通过指数函数的定义判断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 2、能利用作图软件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 3、能通过指数函数的图像分析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2、培养讲究卫生、爱护机器设备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引导学生从指数函数的图像中抽象出其性质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确定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法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学法:自主探究 学生在问题及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通过想、画、练、说,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我结合数学组的教学模式及对学生、教学内容等的分析,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提出问题 结合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我设置了两个情境问题:细菌分裂和数控机床的折旧率,其中一个和日常生活有关,一个和专业实践有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两个情境问题得出两个函数关系式,再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师生互动,学习数学 这一环节里分为三个内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形式概念更好的理解掌握,从“自变量x在函数中的位置、底数a的取值、ax前面的系数为1”3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其概念,并且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其形式概念巩固掌握。(2)做出指数函数的图像 1y()x2、在作图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作图的一般步骤,然后给学生布置做出y 2、x1xy()y3x、3这四个函数的图像的任务。为了降低难度,在学习材料上,教师已经列出表格,并确定了自变量x的取值,由学生完成函数值y的计算和填写。而且为了规范作图,教师在学习材料上已经打好方格,要求学生在方格中画出图像来。 为了增大课堂的容量,我发给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材料,只要求做出上面四个函数中的一个图像即可。而且考虑到以前上课时分组的无效性,本次课我没有将学生分组,学生拿到哪个函数的学习材料,就画出哪个函数的图像,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思考、动手,而且一节课中四个函数的图像都能做出来。 教师在学生作图的过程中,适当指导,并从中挑选出做得比较好的四类图像用投影打出,1xy()xy22的具体作图过提醒学生们观察它们的图像特征。之后教师用多媒体给出函数、程,使学生对自己刚才的作图过程进行巩固改正。 (3)分析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展示的四个底不同的指数函数的图像,由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出将函数分为底数a1和0a1这两类时相应的性质,通过表格的形式给出,这样比较形象直观。并结合图形给出口诀 “上无限、左右伸,大1增小1减,(0,1)是个特征点”,帮助学生记忆其图象和性质。 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带领学生分析本节课开始的两个例子,细菌分裂是个增函数,数控机床的折旧是个减函数,根据增减函数的性质,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抑制细菌的增长,并且在实习时要爱护机器,合理使用,降低机器的折旧率,提高其使用率。3.巩固落实 通过一个例题、一个练习,引导学生巩固指数函数的性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领悟提升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自己归纳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并加以提升。5.布置作业 作业是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学习材料填完,并完成课后的相关习题,同时布置了预习任务,达到课后巩固预习的目的。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在课堂上没有安排评价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将在学生将学习材料上交以后再进行。 七、教学创新: 1.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2.利用学习材料,降低学习难度,增加课容量,规范作图 3.结合函数性质,进行德育教育 函数的基本性质测试二 (本章测试共18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日期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十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1.函数y{2x4,x4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1x6,x42 12.函数yf(x1)的定义域是[2,3],则yf(2x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13.函数f(x)x26|x|5的值恒小于0,则该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14.函数f(x)a|x|b(a,b为常数),且①f(2)0;②f(x)有两个单调递增区间,则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有x 序对(a,b)为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四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3,7]上是() A.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B.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三、解答题:(共四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8题13分,共44分) 四、设函数f(x)ax2bx1(a,bZ).(1)若f(1)0,且对任意实数均有f(x)0成立,求f(x)的表达式; (2)在(1)的条件下,当x[2,2]时,g(x)f(x)kx是单调函数,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五、已知函数f(x)x|xa|,其中aR.(1)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 (2)解关于x的不等式:f(x)2a2; (3)设集合M是满足下列性质的函数f(x)的全体:存在非零常数k,对任意xR,有f(xk)kf(x)成立,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f(x)x|xa|属于集合M.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教材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九年级下册第26章的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一次升华,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的预备知识,又是学生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它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最大特点,是结合图形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作出函数y=ax2+c 222的图象,比较函数y=ax和函数y=ax+c的异同,了解它们的性质;函数y=ax+c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掌握抛物线的上下平移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会做函数y=ax2和y=ax2+c的图象,并能比较它们的异同;理解a,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正确说出两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了解抛物线y=ax2上下平移规律。能力目标 本节课,过程是由抽象到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既二次函数y=ax2+c的关系式——作出图像——说出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探讨、分析、分类讨论的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作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结构设计 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学教结合式。让学生先自己动手画图,然后由老师来演示,这样从直观的看图观察,思考,提问,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教结合”为模式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教师先从回忆函数y=ax2图象与性质,从而导入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进而带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②参与阶段。学生围绕目标自我表现,相互交流,启发理解。 ③应用与升华阶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延伸 阶段要做到“三化”,一是知识的深化,二是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化,三是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powerpoint、《几何画板》两种软件结合起来制作上课课件。制作的课件,不仅课堂所授容量大,而且,利用作二次函数图像的动画性,更加形象的反映出作图的过程,增加数学的美感,激发学生作图的兴趣。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合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这两种软件制作了课件,特别是《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画出了标准、动画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让抽象思维不强的学生,更加形象的结合图形,分析说出二次函数y=ax2的有关性质,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我要求学生“先观察后思考”、“先做后说”、“先讨论后总结”,“师生共做”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本节课,让学生有观察,有思考,有讨论,有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率、高质量地上好这一堂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和平中学 王霞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2、掌握一般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yax2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3、会确定图像的开口方向,会利用公式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难点:例2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教学设计: 一、回顾知识 1、二次函数ya(xm)2k的图像和yax2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讲评上节课的选作题 对于函数yx22x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函数yx22x1的图像可以由什么抛物线,经怎样平移得到的?(2)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yx22x1思路:把yx22x1化为ya(xm)2k的形式。=(x22x1)(x22x1)2(x1)22(x1)22 在y(x1)22中,m、k分别是什么?从而可以确定由什么函数的图像经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二、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特征 1、问题:对于二次函数y=ax²+bx+c(a≠0)的图象及图象的形状、开口方向、位置又是怎样的?学生有难度时可启发:通过变形能否将y=ax²+bx+c转化为y = a(x+m)2 +k的形式 ? yax2bxc bcb2b2cb24acb22b=a(xx)axx()()a(x) aaa2a2aa2a4a2由此可见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函数yax2的图像的形状、开口方向均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练习:课本第37页课内练习第2题(课本的例2删掉不讲)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特征 (1)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bb4acb2(2)对称轴是直线x=,顶点坐标是为(,) 2a2a4a(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三、巩固知识 151、例 1、求抛物线yx23x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2有由学生自己完成。师生点评后指出: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可以采用配方法或者是用顶点坐标公式。 2、做一做课本第36页的做一做和第37页的课内练习第1题 3、(补充例题)例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2),且图像过点(1,-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此小题供血有余力的学生解答)分析与启发:(1)在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的情况下,将所求的解析式设为什么比较简便? 4、练习:(1)课本第37页课内练习第3题。 (2)探究活动:一座拱桥的示意图如图(图在书上第37页),当水面宽12m时,桥洞顶部离水面4m。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要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你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如果以水平方向为x轴,取以下三个不同的点为坐标原点: 1、点A 2、点B 3、抛物线的顶点C 所得的函数解析式相同吗?请试一试。哪一种取法求得的函数解析式最简单? 四、小结 1、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函数yax2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函数yax2bxc的图像在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方面的特征。 3、函数的解析式类型: 一般式:yax2bxc顶点式:ya(xm)2k 五、布置作业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教学反思 和平中学 王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②理解并能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我立足于学生自主复习,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首先我让学生课前完成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训练,促使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知识点全面梳理和掌握。课上我用投影仪检查一名学生完成课前复习情况,其他学生交换批改,发现最后一小条有部分学生有问题,我及时评讲分析,帮助学生解决。 接着,师生合作探究本节课的例题。本例是用已知抛物线解决7个问题,这7个问题是我从全国近年中考试题中整理出来的,它代表了中考的方面。问题1是用顶点式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通过解析式求与坐标轴的交点,通过观察图象我又提出了x为何值时,y>0,y<0?以及图中△AOC与△DCB有何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 2、问题 3、问题4是抛物线的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题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抛物线的顶点和开口方向来完成。这种类型的题目也有少数同学从坐标点的对称角度来解决也是可行的,并且方便记忆,对于这两种方法我让学生作了及时的归纳小结。问题5和问题6是关于抛物线的最值问题。问题5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解决三角形的周长最小的题目。学生通过作图能独立解决并求出点的坐标。问题6是本节课的重点,它通过建立目标函数解决四边形面积的极值。本题目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设点的坐标,将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来建立函数关系式。通过这条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本题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最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的知识。通过观察图象求出了四边形的面积后,我又提出如何求△BCF的面积的最大值的问题,让本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7是在抛物线上探求点存在性问题,引导学生先作出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再判断点是否在抛物线上,本题着重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这7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提高。 本节课完成后,我感到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堂容量稍有点偏大,学生没有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虽然我对每个问题及时小结、归纳,但没有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整理消化。通过这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在如何备复习课,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后我将在如何提高有效课堂效率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第二篇:高中数学知识点津2函数反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三篇:《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第四篇:函数的基本性质测试二
第五篇: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单页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