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故事(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7:2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6号教室的故事》。

第一篇:第56号教室的故事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合辑

(一)《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合辑

(一)让教书变成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

——读《56号教室》心得

熊 英

假期中,我把《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带回家,茶余饭后我们一家三口都来读这本书,然后我就成了众矢之的。老公孩子总是拿我和雷夫老师来比较,使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缺点和不足。女儿说:“妈妈,你不表里如一。”我说:“何以见得啊?”女儿说:“你在你的学生面前总是很严肃,有时候还很凶,其实你在家和在办公室不是这样的!”。我反思自己女儿说的很对,有时候我确实如此。女儿还说:“你看,雷老师教着所有的科目,还当班主任,从来不嫌累,你回到家总说累死了。”是啊,我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才负责两门课,真是没理由说累。老公说:“雷老师真实博学多才,还那么平易近人,难怪他的学生都信任他,毕业后想念他,真是个好老师!”是啊,反思一下自己,自己各方面知识太贫乏了,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才行。我也反复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在讲授自己工作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其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却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从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第56号教室的故事》的主角雷夫老师一直在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这所学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家庭贫困。第56号教室是一间漏水的教室,硬件不行,软件也不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在同一间教室包揽了所有的课程,从1981年工作至今,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有很多在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雷夫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这里的为人师表,不是只在学生面前,而是表现在生活中。雷夫本人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在学生面前和任何人面前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他比较随便,这也让我们看到雷夫老师的真。他在台上台下都是真实的,完整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在生活中是一个样子,但在学生面前就一下子“为人师表”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雷夫老师一样,用一个真实的自己与学生相遇呢?真实的自我同时也能不断完善自己。真实的自我更能拉近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容易信任我们。

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他不敢说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他,但是他断定所有的学生都信任他。让学生信任老师,用中国的一句话说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信任老师,那么怎么还能不跟着老师学习呢?提倡 “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

雷夫老师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教育。他不要求学生将来成为艺术家,他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艺术的时候所收到的熏陶。他发现学生在练习演奏乐器时,能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他们学会了集中精力,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雷夫的这一做法,启发我们,在我们聋校的教学中是不是缺少了艺术的学习? 56号教室的成功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对爱的诠释。爱,不是同情,不是可怜,不是施舍,是看到每个人的力量。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56号教室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

1、把教室打造成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

2、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3、纪律必须合乎逻辑,身教重于言传,4、要尽最大努力把恐惧从你的课堂赶走,做到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5、多带孩子们出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带领孩子们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教书变成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吧,让学生做个幸福的学生吧!

教师就要做雷夫老师那样的人 ——《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张爱民

假期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已经远远不是理念上的颠覆,我相信它所带来的应该是我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将会产生的改变。雷夫非常了不起,他最杰出的地方就在于他将许多教育工作者事实上都非常赞同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他将许多教育理论上普遍认为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付诸实践,他将许多在教育现实中似乎难以达成的教育实践付诸行动。

雷夫认为成功无捷径,必须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雷夫将信任作为第56号教室的基石。基于信任,来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第56号教室里没有害怕,雷夫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孩子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孩子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雷夫在教学中重视这些议题:品格、诚信、道德、胸襟。

现在我们时刻都在强调“育人为本”抓德育的工作可是现实中往往是分数至上。很多人都会把他说成是因为中考、高考只看成绩的原因,无奈才这样做的。可是雷夫并没有“直奔主题抓分数”,开学第一天他就给学生讲道德六个阶段的理论。这六个阶段是:(1)我不想惹麻烦,(2)做某事是想得到回报,(3)为了取悦别人,(4)遵循规则,规则在内心深处,(5),我做事时会为他人着想,(6)我有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这六个阶段像一个道德阶梯,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低向高前行。在这道德前四个阶段显然都是自我中心的,只顾个人利益的。如果单独的停留在这四个阶段,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将会是自私的,后两个阶段则是对道德教育的升华,只有达到这个阶段德育才是最终的目的。他的学生也都在按照老师的要求慢慢的去做。等到毕业,他的学生的成绩非但没有因为雷夫不抓成绩而落后,反而在全国却名列前茅,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雷夫老师说到了一句话,“我不需要他们爱我,只需要他们信任我。”在中国,每一位好老师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喜爱,但是雷夫却说他不需要学生的爱。当我看到第一页,我就震撼了,雷夫说,“我是一个好老师,但仍然无时无刻不感到教学的艰难,无时无刻。因为我必须想方设法,教学生如何在一个不诚实的世界里做一个诚实的人,如何在一个不友善的世界里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非常困难的。”看到这些话,我被他的真实所感动。教育界的人们都在讨论雷夫,但雷夫并未因此而自认为很了不得,也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无所不能,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教师。他让我知道了,一位优秀的老师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也是每天上班、教学、回家和家人一起。他和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他也会为自己的每堂课而焦虑。用别的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的老师。雷夫就是如此真实的人。雷夫说过,“他其实是屡战屡败。”我们又何尝不如此?他也曾怀疑过自己,但他没有否定自己,而是不断的创新,想出一些疯狂的想法,来为问题想办法,游走在规则的安全范围内。

雷夫还说过,“成功没有捷径”,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但为什么同样的话但教育效果却不同,我想这事因为两点,一点是雷夫的表里如一,他在家,在学生面前,在学校,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二是学生对他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给学生很多的动力,因为有了信任,所以在56号教室没有惧怕,孩子们不害怕考试,不因考试考不好而怕失去老师的爱,失去同学的友谊,也不怕因此会有同学的嘲笑。这种信任就像是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这种关系在人的安全范围内。

雷夫还说过,“当你有耐心把一件事讲解500遍时,孩子们就会信任你。”这种耐心也正是作为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雷夫之所以如此令大家佩服,是因为他有了我们所没有的耐心。“延迟享受就会收获更好的事物。”这指的也是耐心,因为按雷夫所说的,我们就是专业的讲解员。

另一个感动的话语是他抓第二类学生,我们把我们太多的精力放在第三类学生身上,每天陪着他们重写,查作业等等,但效果并不好,成绩也上不去很多,我们也努力了,也付出了,但是并没有收获。我想做一个尝试,试着抓一下第二类学生,也期待有好的效果。学以致用,向雷夫老师学习!

和大家分享一句话“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向雷夫老师学习的不是哪件事怎么做,而是学习雷夫老师的情操,神之所在,要如何做雷夫老师那样的人。

来自《第56号教室的故事》启示与思考

姜艳萍

假期中,细细品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一边读,一边用笔细细的划着,选出自己认为的经典照抄笔记,一边读,一边与自己、与自己的环境、工作和学生相对比,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看完之后被深深地感动了。看完书本,合上,脑子里只有一个最真挚的渴望——让我也能成为像雷夫这样的老师该有多好!

这本书带给我太多的启示与思考。无论是在那儿,教育存在着太多共性的东西,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要当一名好老师是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爱心与智慧的。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智慧,成为一流的教师。

做学生信任的人,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做一个公正的老师,始终如一的对待学生;用一个真实、完整的自我去和学生相遇,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绽放自己的生命。一个好老师不仅需要相当的聪明才智,还必须是一个对学生充满期待的老师,雷夫老师用他的行动为我们做出的榜样。雷夫老师为他的学生所做的早已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他所任教的学校,条件极其恶劣,他的学生也并不是最优秀的,但通过雷夫老师的帮助,学生们却都成为了美国的精英。

当别的老师占据了一切课程时间用来上数学课、英语课时,雷夫老师却带着学生上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实验课„„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的学生每年可以看十几部经典电影,可以演一出莎士比亚戏剧,可以动手制作许多东西„„正是雷夫老师这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念,使得他的学生比同龄人多了很多有趣的经历,使他们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具有高雅的情操和温文尔雅的性格。

雷夫老师教给孩子们“道德发展六阶段”,让他们一直以“寻找第六阶段”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他让孩子们大量阅读,以此来奠定生活的基石;他创造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因此爱上数字和数学;他带领学生出外参观,组建乐团,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使他们享受艺术的魅力;他告诉孩子们:“测验就像温度计。”使他们明白“有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总之,雷夫老师精心设计各种方法,使学生快乐地全面发展,从而拥有一个光辉的前程。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友善待人,勤奋学习,这就意味着我必须成为他们见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孩子们时刻都在注视着我们。是呀,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常在孩子们面前督促多看书,好好学习,倒不如拿一本书,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阅读;常常督促学生不要玩游戏,要认真学习。倒不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一起探讨知识的奥秘;常常督促学生注意卫生,保护环境,倒不如弯腰拾起地上的纸屑,拿起拖把拖一下地下的灰尘。从小事做起,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言传身教去做孩子的榜样。

雷夫老师所做的一切,使他培养出了一批谦逊有礼、课业优秀、诚实善良的学生。他的爱心与智慧改变了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的一生。我们,一群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引导他们学习、成长,让他们走入社会后以能在我们的教导下有所收益感到幸运,这就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骄傲。

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一群残疾孩子,对待他们教育更要耐心的去思考,怎样像雷夫老师那样利用自己的独特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非常有借鉴意义。雷夫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决定着教室的尺度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黄永佳

《第56号教室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一位美国传奇的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他20多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第56号教室。——他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了一个奇迹。通过阅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的确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感到“为人师表”的重任。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可以享受宁静的港湾。在这里只有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做孩子可以依赖、依靠的老师。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这就是目标。这座山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总有一个奋斗的方向,使你在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见自己的希望。十年,对人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我想每个成年人都知道。雷夫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打造了一座港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我想正是那无数个日夜的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分明地看到了雷夫老师那痴迷教育的疯狂,那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书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还是雷夫老师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方法。雷夫老师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最重要的是必须失败”,雷夫强调的是失败的过程,失败的收获,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失败”不仅对老师,对学生来说,也同样是一笔财富。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当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犯着相同错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导,还是大声的批评指责?当我们告诉学生要这样那样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又有没有以身作则呢?雷夫老师所说的: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好的机缘,让你引领孩子们展翅翱翔,达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老师犯错的时候,不要去努力地掩饰,坦然面对,努力改正,或许在学生眼里,这样会犯错的老师更值得尊敬。而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雷夫·艾斯奎斯,这位全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相比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穷延伸,他的第56号教室因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这正如在本书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雷夫老师用他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真的可以很大,很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刘蕾

读着美国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心灵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一个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读来发人深思。

他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在这间特殊的“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手中始终握着一个像金子般的原则——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雷夫看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远比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每年假期,他都会带领孩子们旅行,每次旅行他都要设计旅行目标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他总是把旅行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让孩子们在旅行中领会人生的道理,学会生活的技能。他把课堂从第56号教室搬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中。他抓住每一个细节,一直追问下去,一直做下去。孩子们学会了理性消费,不再乱花钱;孩子们知道了洗手间的准确位置;孩子们学会了如何锁门、如何开门;孩子们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学会了无论走到哪里,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学会了在公众场合低声交谈等。我发现,雷夫老师在中国各地的讲演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在与中国教育家的高端对话中,都反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要让他们热爱音乐,要让他们表演戏剧、演奏乐器。他开设了摇滚乐课程,在业余时间精心指导孩子们排练莎士比亚戏剧。雷夫老师把艺术教育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我感到很欣喜,因为我自己就是音乐老师。在平日的音乐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艺术教育能让他们保持独特的个性,能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充实,能让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

在书中,雷夫老师关于艺术教育的精彩阐释俯拾皆是: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艺术活动,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雷夫老师告诫我们: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你首先必须自律.老师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眼中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做一个好老师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而一位身体力行的老师无疑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雷夫就是这样的老师。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情,他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要不如何说服孩子们呢?孩子们如何相信他呢?比如上课迟到这件事情,如果一个老师经常上课迟到,对孩子而言,按时上课就不再那么重要,无形中会把上课这件事本身的严肃性降低。雷夫老师上课从未迟到,他在给孩子强化一种意识:做事要遵守时间。老师个人的一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再比如,在某些场合,老师脱口而出几句脏话,孩子们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语言,他们从那一刻开始就会学会这些语言,并且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语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当一个人要求别人做到什么事情时,首先要问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首先必须做什么样的人。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而不是说教。如果老师希望他的孩子们对人友好,学习勤奋,这意味着老师必须是孩子们所见过的最友好、最勤奋的人。比如,我们要求孩子会跳骑马舞、兔子舞,我们必须要先练习好,我们要求孩子们嗨起来,自己必须先带头。雷夫老师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丰富的教育智慧。真想坐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听他讲课。但是我也知道,由于国情不同,对于雷夫老师的做法,不能生搬硬套。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不能东施效颦,适得其反。我要学习雷夫老师教育理念的精髓,学习他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反复读着《第56号教室的故事》,我想我要把他的那些经典的语句和精彩的故事贮存起来,慢慢消化感悟,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做最好的自己。我愿在自己的教室里,和孩子们分享音乐,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雷夫本色——我学习的榜样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韩庆芳

假期中,我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雷夫的很多思想和做法使我由衷的敬佩,主要是雷夫本色,雷夫在学生面前,包括在我们面前,都是真实的、本色的。读过此书让我感触深、深受启发。

一、要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

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待了近三十年,尽管他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仍然无时不刻不感到教学的艰难。这让我认识到,教育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老师,每天要和不同学生打交道,各种突发事件都会发生,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教育智慧,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对教育的坚持。对于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也许有的时候教育孩子并不是立刻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每一个孩子尽到我们最大的努力,不轻言放弃对每一个学生教育,敞开胸怀、非常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在今后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努力做得更好!

二、多加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

读书中,在雷夫的谈话里,他谈到最多的是“信任”。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雷夫讲的信任包含了很多东西如尊重、关爱、平等。这些都是建立信任的基础。而信任一旦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班级的教育与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我认为作为建立信任的基础,老师要尽可能多的关爱你的每一名学生。在和他们相处的时间里,多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不管孩子学习好与坏,让他知道你和班里的同学都是爱他的。特别是我们的残疾孩子,更需要我们大家关爱每一名残疾学生,让我们获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加好的教育好孩子。

三、正面教育着、影响着学生:

在雷夫老师心中,始终恪守一个准则――我是孩子的榜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雷夫都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总是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求他们做到事情,自己先要做到。雷夫从来不对孩子们大吼大叫,也从不抬高声音说话,即使自己很生气。平时,他总是鼓励孩子热爱读书、多读书,处处给孩子树立榜样,影响着孩子们。

雷夫老师从事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和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们应当学习他!

总之,我要努力学习雷夫老师的那种境界,那种对教育的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那种精神,让自己更好的投入到特殊教育中。谢谢!

雷夫老师诠释的教育魅力 让我感动

李振甲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我持续地被雷夫老师的教育执著教育奇迹强烈震撼,读完资料,我明白了雷夫的教育奉献精神和教育创新精神,是他身上最可宝贵的品格,我深受触动,学习心得如下:

1:要学习雷夫超强的责任心,对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层次的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要更加的关心,并持之以恒。记得在最后一篇章节读后感中,我是这样结尾的:“谢谢雷夫的坚持,谢谢我看到了这本书。”雷夫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在于其教学方法之显效,不在于其涉猎领域之广泛,也不在于其创造力之超常,而在于他对教育的“坚持”。这份坚持源自于他始终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记得在寻找第六阶段里,雷夫用实例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以及他如何引导学生达到第六阶段。可以说,雷夫,他就是一个达到了第六阶段的教师。因此,他才会在“这个认为运动员和明星比科研人员和消防员更重要的世界里”,孜孜不倦的培养“友善而聪颖的人”,他“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2:要持之以恒,身体力行,对于学生,我认为减少无谓的说教,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来给学生以示范,并持之以恒的贯彻,无形给学生以榜样,才有价值。雷夫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教学方法,方法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可多样,因人而异,照搬照抄总不是最佳选择;我们要学的,是雷夫在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汇演时,雷夫会选择让孩子们充分表示才艺,即使还不够完美;实验时,雷夫会选择让孩子们面临失败,自行寻求出路,而不是直接指点;缺少资金投入,影响设备购买时,雷夫选择以筹集捐款的形式,分期分批购入,循环使用,而不是抱怨等待;无论做什么,雷夫和孩子们都遵循着既定原则,使得方向不会偏离,使得孩子们形成受益一生的行为准则;无论做什么,雷夫都想着“织网”,织一张知识的大网,其中各个学科相辅相成„„

读书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感动——雷夫是一位纯粹的教育者。这让我想起,申永荷在“20世纪心理治疗大师系列”推荐序中写到,“实际上,我们治疗师本人,便是方法中的方法,技术中的技术。我们的理解与智慧,我们的胸怀与人格,更是所有临床心理实践的条件和基础。”这句话对于教育者和为人父母者,我想是同样适用的。不管是从母亲的角度,教育者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我都会向着这种纯粹努力,不断地完善自我,与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一同成长。3:要经得起挫折,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工作中,会遇到或面临多方面的挫折,我们要正视挫折,让挫折成为我们成长的阶梯,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财富。人品能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亦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在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精神成人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们对学生品质的培养非常欠缺,尤其是对于细节的关注。比如,关于迟到的问题,学生上课迟到、开会迟到、参加活动迟到,很少有教师能认真对待,觉得只是小问题,但殊不知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不守时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在他今后的生活中会引发很多不良后果。小的细节反映一个人的品质,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从细节入手,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小问题。这是雷夫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领悟到的,而我们要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努力。

4:要能静得下心来,专心教学。社会纷繁,诱惑良多,我必须专心于一事,才能做好一事;贪多求全,只能自取其辱;只有心无旁鹜,抵制一切利诱,克服重重困难,忘我于所从事的工作,才可能小有成绩。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诚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了解、信任的桥梁,才能让学生敞开心灵之门,进而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触及心灵深处。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缺一不可。教师身上的责任是非常重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德育回归生活,从日常的学生事务中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优秀的老师决不轻言放弃。如我也会经常遭遇挫折,但我会从挫折中试着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以好老师为榜样,不断学习。做我自己!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而不是畏惧。教育最棒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能够影响他人,也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静心做事 专心育人

吴江彬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我持续地被雷夫老师的教育执著教育奇迹强烈震撼,读完资料,我明白了雷夫的教育奉献精神和教育创新精神,是他身上最可宝贵的品格,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像魔咒一样困扰着许多中小学教师。但有“美国最佳教师”之誉的雷夫·艾斯奎斯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我不认为我能教好所有的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去教好每个学生,但有些学生是教不好的,就像大夫拯救不了每个人的生命一样。” 我们向雷夫们学什么?我认为,就是要学他们从体现教育信念的那些事做起,无论大事,也无论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放弃,不丢弃,持之以恒。罗恩的55条班规、雷夫的第56号教室与莎士比亚戏剧,都是他们坚持、坚守了几十年的说大就大、说小也小、既大又小的事情,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对照我们自己,今天一个理念,明天一个理念,今天一个举措,明天一个举措,教育的新花样层出不穷,追求新,追求变异,希望几乎天天出教育的新闻。也不能说我们的想法都不好,不能说愿望都不对,但是,我们缺少了经验和教训的积累,缺少了对暂时受到失败或挫折的宽容,急于看到成绩,浮躁、功利、短视。假如,我们能够像雷夫、罗恩一样静下心来,一年、两年,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甚至用10年、20年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情,你一件,我一件,他一件,中国教育的许多难事都会被我们解决,教育改革的难题都会被我们攻克,一个个教育家型校长、教师也会不断产生。要学习雷夫超强的责任心,对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层次的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要更加的关心,并持之以恒。雷夫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教学方法,方法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可多样,因人而异,照搬照抄总不是最佳选择;我们要学的,是雷夫在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我们要正视挫折,让挫折成为我们成长的阶梯,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财富。人品能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亦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心、耐心、责任心,缺一不可。教师身上的责任是非常重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德育回归生活,从日常的学生事务中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雷夫们能解答我们什么问题呢?这次雷夫教育报告会还安排了一项活动,让雷夫回答中国教师最想让雷夫回答的20个问题,涉及到了当下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中国的同行确实也都很诚恳,希望从雷夫那里找到我们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太为难雷夫了。比如,有一个问题,提问者说,为雷夫这样关注每一个孩子而感动,而我们的西部与贫困地区班额很大,一个教师要教两个班,要有150多名孩子,继而问雷夫,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做?雷夫是第一次到中国来,前一天晚上才从机场到会场驻地,对中国的情况,特别是教育的现状很不了解,他也只能答非所问。我们要借鉴雷夫的做法,不是要照搬他所做过的一件件事情。雷夫也解决不了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不能以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去让雷夫回答问题。国情不一样,教育的背景不一样,是不会有现成、直接的答案的。我们的教师更注重方法、手段和工具,往往忽视了心灵。比如,在关注孩子方面,班额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寻找通向孩子的心灵之路,与人多人少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雷夫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从教27年,从未离开过第56号教室。他很喜欢马丁·路德·金在他那激动人心的演讲中反复引用的一首无名诗: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做教育、做教师,就是要有这样一颗平常心,坚持、坚守,有耐心、有恒心,像雷夫们一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学生。

面对学生群体,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我采取如下办法:把数学最好的放在最差的旁边,他们会知道,希望功课不好的得到帮助,产生同情心。其实我在教艺术课程的时候,但是艺术课程让他们每个人感到成功,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激发出来了。我们常说,数学源于生活,其实,教育也源于生活。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在新的一学年里我要努力向雷夫学习,做一位有心的老师。我坚信我能做到让自己和孩子们满意!

耐心可以收获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许 春 华

读完《第56号教室的故事》感慨颇多。既感叹于雷夫对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也为他的智慧和坚持感动。他的故事好似一场风暴,席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他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享受过程,努力就好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一直困扰着我: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让我苦恼了很多年,因为当我面对教育不好的学生时,想起这句话,就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苦恼于自己没有方法,痛苦于自己不够聪明智慧。后来,才知道,这其实只是一种理念,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但是,我还是为此郁闷,因为我总想把每个孩子教育好,但又做不到,直到认识了雷夫,才终于解开了这个心结。雷夫说: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所有人都曾有过失败的体验。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拯救每一个孩子?我认为做不到。但是,我确信,我们一定要努力拯救每一个孩子!

这几句话,首先让我明白了,所有老师都有这种失败的体验,不是我无能,所以我不再为自己不能教育好所有孩子而纠结痛苦,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这几句话,还让我明白了:面对难以教育的学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样,就不再因为想起班里难以教育的孩子而心灰意冷,不再把这样的学生看成是累赘,自然地,就能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百倍的包容,就能面对他们和颜悦色笑容灿烂,给他们春风,给他们阳光。彼此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许多。

雷夫在这一篇文章最后写到:很多时候你可能会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看到孩子们有什么变化------也许只是你还不知道结果而已。他讲的鲁迪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他所努力拯救的孩子,最后成为一个非常努力非常感谢老师的好学生。

我相信雷夫所讲的故事,还相信这样的故事不只会发生在他的身边,只要我们去做了,这样美好的故事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所以,凡事做到努力,追求过程的美好就行,这样,我们的教育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只要有心,没有什么不可以。

和雷夫相比,我的工作环境太好了,雷夫的教室漏水,最终学区解决的办法也不过是发了六个水桶,而我们的教室和办公室配有空调,冬暖夏凉;雷夫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好多孩子的第一语言几乎都不是英语,他们居住在非常贫穷的地方,甚至常常挨饿,有的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了,连基本的拼读都困难,有许多是“问题儿童”,还有好多孩子没有父亲,还有难以沟通的家长,而我们的学生,虽然听力有残疾,但基本上都有好的习惯,我们的家长也极力配合并支持我们的工作;雷夫的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开枪事件,而我们的学校,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所以,我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的困难,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想办法克服的?雷夫的故事,告诉我只要用心只要坚持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做一个好老师。

三、做孩子们信任的老师

我觉得要想让学生信任我们,我们一定要记得雷夫老师所说的一句话:“学生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榜样。”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为人师表。身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做老师的一定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让孩子受到好的影响。因为,孩子们都是以我们为榜样。在过去,老师在学生面前都是不苟言笑,一定要划清一定界限,保持一定距离才能表现出师生之间的身份有别。可是从雷夫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往往真心对待学生,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老师才是真正受学生喜欢,接受的老师。所以,要想教育我们的学生成材,我们首先要使自己做人成功!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学生有高素质,我们必须对自己要有高标准。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话是不无道理的。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那样,孩子们都盯着我们呢,别想糊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我们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我们不能靠教条来教学生,而应由我们的身体力行来教他们。

从雷夫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与对工作的狂热。他所做的一切事只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对学生好不好。只要是对学生有好处,是学生所需要的,雷夫老师都会尽力去做。反之,哪怕它是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好莱坞电影拍摄权,他也会嗤之以鼻。雷夫老师正是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爱,一成不变的真,赢得了全体学生的爱与尊重,与孩子们建立起了真正的信任关系。在56号教室,孩子们没有害怕,只有信任。此时想想我们的教育。因为一个拼音记不住,一个词语记不住,我们经常会因为失去耐心而变得态度强硬,因为孩子一个小小的调皮捣蛋也会严厉斥责孩子。似乎,在我们眼里只有让孩子害怕自己才能学好知识。在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恰恰让孩子没有害怕,只有信任。其实,当孩子对你信任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敬重你,信服你。让孩子们信任的老师才是真正有权威,有威信的老师。但是这样的权威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尊敬。让我们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有担当,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而这种信任要靠我们的真,我们的爱,我们的耐心来取得。用雷夫老师的话说就是:“这间教室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害怕。”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雷夫老师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让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我们身边也有一群很普通而特殊的学生,然而,两年、三年了,直到今天,我们发现了他们特殊的一面了吗?真的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也做到那么优秀吗?这是雷夫老师留给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思考„„ 我想:只要我们真正地行动起来,并且坚持自己的行动,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收获奇迹!

平凡的伟大 伟大的平凡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有感

董晓知

利用寒假长假我读了《第五十六号的教室》,读后受益匪浅,启发颇深。雷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孩子的信任和不骄纵不放弃,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学习。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比如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在班里,孩子们叫苦连天,在家里自己的孩子也很成问题,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

雷夫,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他却改变了这种现状。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们。他的敬业与爱心,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师并不逊于他,可以说,我们的老师也跟他一样,诚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然而,不一样的是,他收获了成功,他创造了奇迹。那是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也是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因此,雷夫老师不再平凡,不再普通,然而他的伟大,却也是平凡。

那种平凡,是伟大。他平凡地工作,平凡地播种与收获,播种平凡,收获奇迹,他不是用嘴与手,而是用自己的心与爱教学。像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一样,每一个教师都是伟大的,平凡的伟大,只要付出了汗水,就是伟大的。

目前,教育存在着两种社会现象,一是我们始终有个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二是又有一个社会的呼吁:救救孩子!这是两个不相容的状况:一方面,我们对受教育者关怀备至,以至于我们自己的生活都不重要,孩子的生活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可能我们对受教育者关怀过度,以至于受教育者不堪负担这样的过度,需要从中解救。雷老师的《第五十六号的教室》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实质在于:我们对于受教育者的期望过高,一要成才,二要成圣。对每个家庭来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体制更是如此,整个社会也是这种倾向。第五十六号的教室里,我们明白了我们这样的教育是违背教育本身的规律。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说: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块玉石。的确,教师的义务就是对他们进行雕琢。教育的秘诀,不是让孩子去怕你,而是让孩子去信任你。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雷老师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也一定能创造出我们教室的奇迹!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吧。

让我们真实的为人师表吧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李海梅

很庆幸,假期里学校给我们老师推荐了这本《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该书不仅记录了雷夫老师在中国讲演和对话的内容,而且收录了中国各大报刊对他的精彩报道。它可以让还不认识雷夫老师或者对雷夫老师知之甚少的同行们全面了解第56号教室的故事,了解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信任和他在教育管理上的智慧。

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让我感动。雷夫老师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56号教室,在前行中始终充满激情,毫无职业倦怠。对他来说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在雷夫眼中,教育不是谋生工具,而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他坚持让56号教室的孩子每天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他坚持每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在于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他坚持每个星期二让孩子们观看电影„„想正是那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分明地看到了雷夫老师那痴迷教育的疯狂,那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雷夫说“教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即使是雷夫这样的好老师,仍然无时无刻不感到教学的艰难。他的这种对工作执着敬业的态度,让我深深的敬佩。反思自己的工作,为自己工作中有时出现的漫不经心感到很惭愧。在雷夫的身上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不管在工作中有多少的艰难,重要的是我们都要努力一直向前。

读了雷夫与中国名师的对话,我很欣赏里面提出的“以真实的存在和学生相遇”这个观点。在很多人的眼中雷夫与我们中国的大多数教师的形象不同,他看起来不够稳重,不够严肃。然而恰恰是这样的一种形象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雷夫在台上在我们的眼中是这样一种形象,可能和学生在一起时也是这个样子。他是真实的、完整的、没有分裂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在生活中是一个样子,但在学生面前一下子就“为人师表”了,变得比较严肃。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雷夫老师这样,用一个真实的存在和学生相遇呢?因此,雷夫老师的报告给我提了一个醒,我们自己在教育生涯中可能要用一个完整的自我和学生相遇,才比较有力量,也正因为如此,才促使我们去自我完善。

书中雷夫老师还提到,孩子们并不怕特别严格的老师,但是他们特别憎恨不公平的老师。比如说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就会惩罚整个班级的学生,这样就会觉得不公平。再有,明明早操时,只有一个同学迟到了,老师就惩罚全班的同学一起跑步,这样其他学生也觉得不公平。其他孩子会觉得为什么要惩罚我呢?是因为其他人犯了错误,其他人会觉得很不公平,这样会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疯狂。反思自己的教育,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严格的老师,但是一定会记住公平。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惩罚孩子,但是惩罚一定要公平。如果孩子们觉得对他们不公平的话,可能就会失去在孩子们心中的信任,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

书中雷夫还提到了教师榜样的问题。他说“学生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榜样”。在雷夫心中,始终恪守一个准则——我是孩子的榜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雷夫都很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学生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别想糊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读到这里我深有同感。记得有次,我因感冒嗓子发炎,领学生读课文时,情绪显得有些消极不够投入,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情绪显然受到了我的影响,读得无精打采,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死气沉沉。于是我明白,虽然学生听不到,但是他们能通过视觉感知教师的情绪情感。教师不积极不投入,学生也会察言观色,效仿你这样去做。因此,“我们不能靠教条来教学生,而应由我们的身体力行来教他们”。

雷夫的事迹告诉我们,为学生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自信又快乐的人。在这里我想的是,我们期望每个学生都能赢得我们的信任,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甚至有些学生会背叛我们对他的信任。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他们表现出对他的期待。让他们觉得我们相信他们有优异表现的可能。

雷夫老师说,我把孩子分成三类。第一类孩子,他们是上帝赠与我们的礼物、是非常好的学生,他们喜欢学校、喜欢老师们、很聪明,而且在学生当中也非常欢迎,有非常好的表现。而且这些母亲也会说这些孩子还会帮着做一些家庭事务,每天他们到学校里面都会说雷夫老师非常感谢你,当然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类孩子的话,老师们就非常高兴了,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还有第三类孩子,第三类孩子讨厌学校、讨厌老师、他们的父母也讨厌学校和老师,他们讨厌学校里所有其他的孩子。如果你想要管教他们的话,他们会威胁你的,他们的父母也会威胁你,他们会跑出教室打其他人,在我的课堂上也有这类孩子。很多老师可能会花自己所有的时间放在一类孩子和三类孩子身上,因为第一类孩子很好,他们非常疯狂,他让你有放弃教学的念头;而三类孩子特别调皮,给你带来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放在三类和一类孩子身上,我喜欢的是第二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是一般普通的孩子,他们并不是跑的最快的人、也不是最漂亮的女生、也不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不是最出色的作家,但是他们很好。因为他们很好,所以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可以说,我每天把时间花在这类孩子身上,我鼓励他们更喜欢我的课堂。比如说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会跟她讲:你笑起来特别漂亮。如果这样的话,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我会问她你早饭吃的是什么?你应该是每天都吃早饭,你的作文也特别好,我现在特别希望你的下一篇作文马上出来,因为你的作文写得特别好,我想你将来的生活也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会这样鼓励他们,这样他们就会非常有干劲,于是他们就开始朝一类孩子看齐,最后我终于相信他们了,这当然是非常美好的。对于三类孩子来说,那些调皮的孩子看到二类孩子有了进步就不想再捣蛋了,因为他看到二类孩子特别喜欢学校。书中像这样经典的话语,形象的事例有很多很多,每一句话对我的触动都非常大,我想这样的一本书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认真思考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拷问我们的教育,更是深深拷问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的灵魂。

善于用心 坚持用心 执着做事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李 英

2013年这个寒假令人难忘!

这个寒假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寒假。校长为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故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总是为书里的某个细节所感动,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雷夫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在丛林学校从教以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付出100分的热忱,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学生的学习生活真的是充实而有意义,完全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在56号教室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做一好老师是很难,所以要求自己向雷夫老师那样,认真、坚持、有原则。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更需要雷夫这样的有责任心的老师们。其实有许多的时候我们做的和雷夫差不多,值班的时候我们3-4天都不能够回家,最关键的我们没有太多的坚持。特殊教育更需要付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间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思考的话,也许铁树处处开满花。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

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雷夫也是在标准化测试的大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径”,即实现了“终身性”教育,也没有影响应试的效果。引起我心灵微震还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断思考的态度。因为对工作的爱与专注,才会出现“头发着火了”也不自知;这个故事我一想起来就惭愧,作为一名特校理科老师,每学期做大量的实验,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惭愧、惭愧、很惭愧。因为他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目前我们全社会掀起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热潮;学生是否满意了?家长是否满意了?老师自己是否满意了?社会是否满意了?我们还没有做到满意,而雷夫老师做到了。学习了这本书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了。雷夫老师要求卧室里没有电视,我这一点比雷夫老师做得更严,我们家就没有电视,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教育孩子,先扫一室,再扫天下。

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外出旅游。我们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应该向雷夫学习。新教育有一句话就是这么说的:教师善于用心、只要坚持,就能创作奇迹!为了能让我们的聋生多发出一个准确的音、为了我们的聋生多学会一个词、为了让我们的聋生多会一个句子而努力奋斗。

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上理科的座右铭。

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在新的一学年里我要努力向雷夫学习,做一位有心的老师、做一名找准方向坚持不懈的老师。

是雷夫老师的情操演绎了56号教室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薄其云

拿到《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时,我充满了好奇。雷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叫56号教室?在这个教室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这本书,并且读了两遍,还认真做了笔记。认识了这位享誉世界的著名教师——雷夫,近30年来,他一直坚守在第56号教室,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把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摆在首要位置上。他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让学生玩“信任”游戏(一个学生往后仰,其他的学生在后面接着),还告诉孩子们:哪怕我接住了你100次,但在第101次时把手收了回去,即使我再怎么向你保证,你都始终会迟疑——因为在那一刻,我们之间的信任被破坏了。雷夫的言行一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这个教室里没有大喊大叫,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了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面对难以教育的学生,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百倍的包容,去面对所谓的差生,给他们阳光,给他们春风雨露。

第56号教室里发生的故事,雷夫让每一位从教者惊讶、感动并心生敬意,也让人似乎发现了当代教育的世外桃源,他的身上仿佛笼罩着神秘的光环。然而当雷夫来中国演讲,单膝下跪和中国孩子合照等,这一切的举动都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雷夫做了28年的教师,他所做的也仅仅只是自己的教育本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是一个英雄,只是一个普通教师。由此让我想到“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在教学上、生活上以身作则,学生也会以教师为榜样。要求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作为老师,你可以很严格,但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每件事。一旦孩子觉得你对他们不公平,你可能就会失去孩子们心中的信任。雷老师说,孩子们并不怕严格的老师,但他们特别憎恨不公平的老师。

其次我还有一个发现,当老师向雷夫提问题时,雷夫在回答问题之前,总是先夸奖提问的人,比如:“我非常喜欢这个问题。”“这也是个非常棒的问题!”“非常感谢您的问题。”我想不只提问的老师,就连读者都感觉很舒服,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的不厌其烦。由此,不难想象雷夫平时和孩子的沟通以及课堂提问时,夸奖和赞美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这也是雷夫成功的秘诀。

56号教室的班训是“勤奋学习,友善待人”。在56号教室里,雷老师经常带着孩子做拼贴画,还一块弹吉他、学摇滚、读小说、排演莎士比亚剧,有时还跟孩子琢磨着给莎士比亚剧换一首新的配乐,他把艺术带进课堂。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在和孩子们一块努力。雷夫说,有的孩子可能在数学上不擅长,但在艺术方面,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学生在艺术的某些方面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专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不喜欢让学生死读课本,不愿意只看到孩子考试的结果。这一点我很认同,因为我们教育学生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学会一生受用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第56号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我们也有自己的课堂,如果我们从关爱每一个聋孩子出发,从互相信任起步,拿着放大镜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变成聋孩子们心中的56号教室。

为教育打开了一扇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王 磊

“每年都有上千普通家庭的学生希望加入雷夫的班级来改变人生,也有人用百万年薪来挖这位小学教师,但雷夫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从开篇,这本书就吸引了我。一口气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虽然是国外这个不同环境下的教育,但是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却是非常的相似,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打开一扇窗,觉得眼前一亮,这种问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面对这样的老师,我也真想到这56号教室中,去寻找在学习中受到的快乐和内在素养的涵养。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信任是发生奇迹的基础。纵观我们的现状: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因为这众多的害怕,孩子的学习多了许多的压力,老师也失去了感受孩子天真可爱的机会。而56号教室,是一座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找不到“害怕”两字,因为雷夫老师教会了孩子们信任。当然,教师要赢得孩子的信任,首先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要说话算话。我们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哄骗孩子,一旦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就很难弥补了。文中雷夫老师提醒我们,不管老师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他认为:只要改善班风,各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打造无恐惧的教室并非易事,可能要花上好多年时间,但这么做值得。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习表现,雷夫做了以下四件事: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

在开学的第一天,在开始上课前的两分钟,雷夫与孩子们讨论了“信任”这个议题。在开学的第一天,雷夫和孩子们玩起了信任游戏,让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学到了“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雷夫告诉我们,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遇到孩子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二、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雷夫说,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三、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例如:因为某个学生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

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尽可能让课堂内生动、有趣,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

四、你就是榜样

雷夫说,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如果你要孩子们信任你,就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

通过上述四件事,雷夫老师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我们自己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要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

我们要像雷夫老师那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唯有出自內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我该怎样做一名好老师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王梅芳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美国教师坚守在第56号教室20多年如一日,如何上课,如何培育一届又一届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故事。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成功无快捷方式,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的努力挣来的”。其中雷夫先生提出的“以信任取代恐惧”的观点和做法让我佩服,雷夫和他的学生发生在第56号教室的“真相”警醒了我,我该适当的放慢脚步,挤时间静心反思,追求“更好的教学”,雷夫在书中所讲的事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应该怎样做一名好老师呢?

一、用爱心关注学生的发展

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不敢想象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很难希望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对社会做多大的贡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如利用提前上课,推迟下课、周日等时间无偿为孩子补习功课;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筹集外出游玩的经费,如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短工筹集经费;组织孩子的生日会;甚至帮助孩子家长看商店等;这些事例,我们看到,他真正地把个人的生命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学生。56号教室里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有爱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有爱才会有无私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有爱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拥有爱与智慧就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教室里发生的故事,那是07级刚入学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孩子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只要老师不在教室,他们坐不到二十分钟,就个人离开座位忙个人的,所以只要是教室里没有老师上课我就陪着他们。有一次门师傅到我们教室修理电灯,我顺便告诉门师傅说我宿舍的窗户坏了,麻烦他有时间的时候给我修修,因门师傅较忙,一直也没有给我修,可能是我跟门师傅说的时候引起了张明明的注意,此后的一周里,张明明一直牵挂着这件事,不止一次的问我:“王老师,窗户修好了吗?”这虽是一件小事,但也充分体现出了这个孩子的细心与对老师的关心。还有一件事我不知道值不值得一提,我因事请了一天假,孩子们就像没了主心骨,张明明哭着给她妈妈打电话,叫他妈妈快来接他回家,他妈妈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王老师不在,他不愿意在学校了。高厚刚则给我打电话问我:“王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了。”有时候课余时间只要我一离开教室,刘佳乐都会问我:“王老师你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那稚嫩的声音充满了对老师的依恋。

有一次,我帮张明明和蒋晓轩剪指甲,告诉他们以后指甲长了要定期剪,要不里面会藏着很多的细菌,细菌藏的时间长了人就会生病的,张明明说:“王老师,我不会剪怎么办?”“王老师帮你剪”。在一旁一直默默无闻的蒋晓轩说:“王老师,等你老了我帮你洗脚。”张明明说:“王老师,等你老了,我给你洗衣服、剪指甲。”桃李不言,下子成溪,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盲校的教师,尽自己的努力给孩子们以最多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这世界充满爱,让他们看到“看”到生活处处有阳光。我想我也要像雷夫先生那样,无时无刻做学生可靠的肩膀。

二、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点燃每一个学生的激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了解历史,雷夫如此教学:为了让学生对课堂上所介绍的历史事件有更多的认识,雷夫会在放学后播放与历史事件相关电影。在放电影之前,雷夫会提早在教室的“近期上映栏”公布片名,让孩子开始期待;也会事先讲解他们可能看不懂的片段,帮他们做好准备。在影片还没开始放映之前,孩子们都已经准备好要乐在其中了。为了让学生多角度,更全面地了解一段历史,雷夫会播放相关记录片、播放历史性演说以及让学生找寻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历史小说。雷夫在书中写到:第56号教室的五年级学生每年都会在学到南北战争时,看完肯.伯恩斯的代表作《南北战争》。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大量的史实,还学习了演奏该系列中悠扬动人的南北战争时期音乐。雷夫就是用自己一心扑在教学上的专注与执着培育着孩子们对历史的热爱,点燃孩子学习激情。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请记住,点燃孩子学习激情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时时学习的愿望;请您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了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作为老师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你的一句鼓励,赞美的话语可能会成为学生指路的航灯,使他们的心灵踏上光明之途,但是或许你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语,也会无意中熄灭了他们心中的明灯,从而使他真正陷入了黑暗之中。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和蠢才,任何一个人的潜质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看其潜能被激发,挖掘了多少。

作为盲生的语文教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点燃每一个学生的激情:如在教学生书写字母点位时,我把训练与创设成功机会相联系,结果事半功倍。具体做法是:将学生经常写错的字母点位,写在一张标题为“错别点位医院”的大纸上,然后让学生自愿报名当“医生”,给错别点位“治病”,并找出“病因”,对学生辨别中有困难的字母点位,鼓励“小医生”进行“会诊”。这样“治愈”一个病人,便消失了一个错别点位,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得到了一次快乐的情绪体验,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激情。就如雷夫所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雷夫这间教室里的奇迹让人羡慕,这间教室让所有学生自由成长,获取成功。雷夫的这间教室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用真爱对待每个孩子,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我们到底向雷夫学习什么

李美松

临近年终假期的职工大会上,学校领导们结合现在教育局正在搞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活动,我们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提议要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利用假期多读书,多学习。当接到发下来的学习资料时,也并没有上心,觉得一切又要回到原点,回归形式。终于放假了,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了,但是被一大堆的事情所包围心里不免轻松不起来。习惯每天晚上临睡以前看几页闲书,就把发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翻了几页,仅仅随手翻看的几页就被书里的主人公雷夫所感动了,这本书并没有以往那些教育类书籍的长篇大论,而是从雷夫老师的现场讲演整理的,不仅记录了雷夫老师在中国讲演和对话的内容,而且收录了中国各大报刊对他的精彩报道。认真的拜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但是书中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讲述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雷夫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与真谛,也都在引导我们这些麻木甚至迷途的教育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存在,而且在一抹迷茫中看到了一曙光。

通过读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在讲授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其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细细想来,其中还是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那我们向雷夫学什么呢?结合我们学校自身的特点,我就来说一下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学生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榜样”。

雷夫老师说:孩子一直在注视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老师是学生的镜子,老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很容易产生“镜子效应”。我们的学生由于是长时间寄宿在学校,他们整天生活在我们这一个小圈圈里,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但是孩子们的可塑性比正常学生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榜样。可是我们平时在很多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却难以做学生的榜样。我们和学生一起劳动参加过几次?当看到校园里的垃圾时我们又弯腰捡过几次?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是否也存在着偷懒的表现?想想我们每一件事是否都做的很到位?我们的学生模仿力极强,我们只有在自身行为、言语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其来影响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假如我们在自身上起不到榜样作用,学生就不会信服我们,我们也就无法用我们自身去征服学生,到时候只有靠强制手段去约束学生,这样必然会产生师生之间的裂缝。就如雷夫所说,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别想糊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当我们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先要做到。

第二个故事:“学习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不高,看看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说到这里我们大家都有同感,虽然我们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的残疾程度,但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能让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所以我们在课堂内容上就要多从孩子生活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当学生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就会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学习的知识就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孩子通过自己一段时间领会到这一点,学习的动力就会不同,可能就会把压力变为动力,不在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从而也就会改变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个故事:“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雷夫从上课第一天起,他就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伙伴关系,他的开场白常常是“请你们相信我”。细细地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自己的处理方式往往就是单一的批评指责,急在一时,而很少用期待、信任的眼光看孩子,给孩子自我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这一点上,真的应该好好向雷夫老师学习,雷夫老师面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他不盲目地批评孩子,所表现的是对孩子充满了理解和期待,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给予孩子自己改正错误的机会,在相互的信任下,达到了最好的教育效果。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走进孩子的心里,明明白白孩子们真正的需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一边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并努力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信任关系,这样孩子才会真正信任我们,成为受孩子喜欢的老师。

成功教育的背后,除了拥有丰富的经验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或者是做法。“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从雷夫的描述中,我被雷夫老师的做法深深折服,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创造了教育的奇迹。看看我们自己要想提高自己就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常常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多从自身查找问题和不足,认真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法,最后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而存在。

第二篇:56号教室的故事心得体会

《第56号教室的故事》心得体会

毕春迎

暑假期间,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感触颇多,一点体会,请大家指正。

作为一名班主任,当我读到雷夫老师介绍56号教室的学生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时候,联系到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我发现,雷夫老师的学生道德发展六阶段,可以迁移到班级成长的不同层次,成为凝聚班级的粘合剂。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初一新生,进入陌生的校园,遇到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他们会隐藏起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自己以最好的面目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他们对陌生的环境保持着警惕,和同学之间存在着隔阂。他们将自己伪装。与此同时,他们有渴望自己能在新的班级中崭露头角,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

初一的新生不是一张简单的白纸,其实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痕迹,有了各种各样的习惯,无分好坏,只是他们以前的印记。所以,我觉得,在一张白纸上挥毫泼墨,作一幅锦绣蓝图也许是个名家,但能够在一幅前人的半成品上因势利导,续写辉煌,方可视作大家。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在广泛的排查摸底之后,建立同学信任、老师放心、执行力强的班委,形成严格而又不失人性化的班规班纪,具有代表性的课代表群体。总之,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当然,不要吝惜我们的赞美和表扬,孩子们很看重。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在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同学们顺利的进入并度过磨合期,同学之间的磨合,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磨合,生活与学习的磨合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卸下了自己的伪装,将自己全面的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面对他们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因势利导。

新生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我认为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成绩的起伏,给我们提供了灌输思想的时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们,理解家长,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而学习。他们开始主动学习,想通过自己优秀的成绩,获得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在成绩的面前,他们收起自己的幻想,开始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此时,一个班级才具备了雏形。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新生的第一个学期,是他们最难以度过的阶段。在不停的碰撞磨合中,他们互相砥砺自我;在不断的冲突中,他们认识了新的学习伙伴;在相互的帮助中,他们结交了自己的友谊。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他们开始了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关心别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当然,更懂得了体贴别人。他们用自己的温暖去感染周围的同学,用的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去感谢自己的父母师长,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去班级的成长增砖添瓦。也许他们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但是,他们用自我的坚持,去证明着自己的成长。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在度过了最初的艰难之后,孩子们熟悉了各种守则,他们已经能够在这些规范之下,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自己的学业。这时的他们已经开始思考,思考自己如何能让自己在班级中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他们会养成各种的习惯。这些习惯,有些是他们自我主动养成的,有些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接受的。而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有所选择,有所甄别,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习惯发挥最大的效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奉行不悖,但是他们讨厌别人的任意干涉。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守则,适时地从中去施加我们的影响,不要总认为他们是小孩子,其实,他们一直在成长。

《第56号教室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深读、去思考、去反思的。在阅读中,能提升我们的思想,会促进我们的成长,去砥砺我们的事业。

第三篇:《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金凤路小学

位利霞

前几年,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一直困扰着我: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好方法的老师。这句话,让我苦恼了很多年,因为当我面对教育不好的学生时,想起这句话,就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苦恼于自己没有方法,痛苦于自己不够聪明智慧。后来,才知道,这其实只是一种理念,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但是,我还是为此郁闷,因为我总想把每个孩子教育好,但又做不到,直到认识了雷夫,才终于解开了这个心结。

雷夫说: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所有人都曾有过失败的体验。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拯救每一个孩子?我认为做不到。但是,我确信,我们一定要努力拯救每一个孩子!读到这几句话的那一瞬间,我激动得不能自己,我立即在书上批注到:雷夫,相见恨晚哪!这几句话,首先让我明白了,所有老师都有这种失败的体验,不是我无能,所以我不再为自己不能教育好所有孩子而纠结痛苦,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这几句话,还让我明白了:面对难以教育的学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样,就不再因为想起班里难以教育的孩子而彻夜失眠,不再把这样的学生看成是一颗不定时炸弹而为他们揪心,自然地,就能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百倍的包容,就能面对他们和颜悦色笑容灿烂,给他们春风,给他们阳光。我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许多。

雷夫在这一篇文章最后写到:很多时候你可能会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看到孩子们有什么变化------也许只是你还不知道结果而已。他讲的鲁迪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他所努力拯救的孩子,最后成为一个非常努力非常感谢老师的好学生。我相信雷夫所讲的故事,还相信这样的故事不只会发生在他的身边,只要我们去做了,这样美好的故事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所以,凡事做到“要努力”,追求过程的美好就行,而不是“一定要”,不能过分的重视结果。这样,我们岂不干得更讲方法,活得岂不更潇洒?!我的两点感受:

一:雷夫,我的指路灯

先讲个很好玩的故事吧。

班里有几个学习不够努力,行为习惯也不好的学生,一年多来我在他们身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结果呢,不但没见他们好转,还搞得我们的关系开始疏远。我开始很烦恼,但读了这本书,我发现雷夫和李希贵都提到阅读的好处,我就试着用这个方法去教育改变他们,我找了好几本觉得很适合他们的书,送给他们,我告诉他们:“以我个人的感受,觉得读书能够使我们提升,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迷茫、苦恼甚至想放弃努力时,我就看书,读过书就会浑身充满力量,读书也使我学到很多方法,更使我提高了自己的境界,所以,我希望你们多读书从而提高自己,我还想做一个实验,看看阅读到底对学生起多少作用,请你们好好配合我,每天看过书之后写点儿感悟放到我的办公桌上,如果写不出来,抄也行。” 他们坚持写了三天后,就放假了。又一大周开学了,我忘记了强调这件事,结果第二天早上我来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两份感悟,其中一份是王艺苇的,这个孩子是班里令我最头痛的一个人,所以当我看到他交上来的感悟时,我很高兴,我想最起码这孩子没忘记这件事,我坐下来拿起他写的感悟就开始读起来,他一共写了两篇,一看第一篇,就知道是抄的,因为我给他那本书我很喜欢,我也读过了,这且不说,当我看到第二篇时,我哭笑不得,因为王艺苇抄的内容是:走近爱情是一种幸福,有时走近爱情,在你的青春的脸庞划下快乐的印痕,当爱情跳着欢快的舞蹈筑巢于青涩的年华,你已经成为天下最幸福的人了„„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肯定没读懂他抄的内容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心理年龄很小的孩子,我自言自语道:写的什么呀,懂不懂这里的内容啥意思,这怎么能提高呢?唉,我该拿这个孩子怎么办?因为他看不懂,我已经给他换了一本书了。但当我把这些话说完时,雷夫的另外一句话回响在我耳边:教育要学会等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们要有耐心。我一下子释然了,我不能急于求成,我要耐心等待,总有一天,石头会开花!这个时候,真的感觉雷夫就是我的指路灯,当我陷入黑暗时,他的故事总能为我照亮道路。

停几天,当我发现另一个叫彭真的孩子通过读书而变得思想深刻时,我特别高兴,从雷夫那里学来的方法,真是管用,我会坚持不懈的用这个方法去改变更多的孩子。这盏灯,又为我照亮了前进的路。

读这本书,我还有一个发现,当老师向雷夫提问题时,雷夫在回答问题之前,总是先夸奖提问的人,比如:我非常喜欢这个问题,并为你这样问我而高兴。这也是个非常棒的问题!这是个很棒的问题,我认为我能够很好地回答你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的太妙了。问得很好。非常感谢您的问题。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雷夫平时和孩子的沟通以及课堂提问时,是不是爱夸奖和赞美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这是不是也是雷夫成功的秘诀呢?当我发现这一点之后,我特别的激动,我感觉自己面前又亮起了一盏灯,其实我早就知道夸奖和赞美的好处,但是我并没有做的很好,而这次,我决定彻底改变自己,那天早上吃过早饭,别的孩子都进教室读书了,而马超却趴在走廊里的窗户上往校园那边的小院看,要在以前,我肯定让马超在我的大喝声中充满怒气的走进教室,但那天,我不会,我走到马超身后,拍拍他的肩膀,柔和的说:“超,你是个很爱生活的人,外面的景色这么迷人,只有你在欣赏。但,书里的世界更精彩,进教室吧,去书里看更精彩的东西。”马超听后既不好意思又很高兴地对我说:“好的,老师。”说完就飞奔教室,到教室就开始读书。要在以前,他会坐在座位上发呆的。所以,我明白了:当你总是发现别人的优点,总是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生活中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你日常接触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快和矛盾都会春风化雨,大家都被你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因此不能不说,雷夫就是我的指路灯,我按着他指引的方向走,越走路越宽。当然,雷夫在书中所讲的成功无捷径、做一个公正的老师、让教室成为安全的天堂、抓中间而非抓两头、学会寻求帮助等等等等方法,也无疑在我的心头亮起了盏盏灯光。

我的第二大感受就是:雷夫,是我的加油站。和雷夫相比,我的工作环境太好了,雷夫的教室漏水,最终学区解决的办法也不过是发了六个水桶,而我们的教室和办公室崭新,冬暖夏凉;雷夫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好多孩子的第一语言几乎都不是英语,他们居住在非常贫穷的地方,甚至常常挨饿,有的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了,连基本的拼读都困难,有许多是“问题儿童”,还有好多孩子没有父亲,还有难以沟通的家长,而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既有好的习惯又有聪明的头脑,我们的家长也极力配合并支持我们的工作;雷夫的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开枪事件,而我们的学校,这种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所以,我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的困难,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想办法克服的?雷夫的故事,告诉我只要用心只要坚持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做一个好老师,雷夫,无疑是我的一个加油站!三点思考:思考

一、我们也可以成为雷夫。一开始捧起这本书,有一种朝拜的虔诚心里,更有一种遥不可及的崇拜心理,但读着读着,我就逐渐明白了,其实,雷夫的好多做法,我们也曾经那样做过,我们现在可以静心想一想,是不是有和雷夫相同的做法和经历呢?《第56号教室的故事》第22页,雷夫回答老师关于他教育的秘诀时说: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很好的前景„„

读到此处,我颇有感触。因为我立马想起了刚刚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那天改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明白了„„”,改到五班一个名叫陈盈龙的孩子的文章时,我特别高兴和激动,盈龙的题目是“那一刻,我明白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在文章中写道:(摘选)

我,是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上课说话、午休违纪、下课打闹、捉弄同学,用原来老师的话就是:好事找我连根毛都没,坏事却几乎每回都有我。在小学的时候我一无是处,老是被批评,又爱和老师顶嘴,开学的第一天,被老师叫了三次家长!当时,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回事儿了,自己看着办吧!

但一眨眼的功夫,我上了初中,还是和小学一样,在学校混日子,由于违反纪律,曾经走读过两次,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好转。我丝毫不知道,我的人生马上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们那活泼可爱善良美丽的毕老师提问过我之后,对大家说:“我发现啊,咱班陈盈龙的口才很好,如果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绝对能当上中国的第二个撒贝宁!但是,你只有跨过大学的门槛,才有可能,否则,你口才再好,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想成为一个名主持就难了。”

听了老毕的这一席话,让我那烟雾弥漫的心,射进了一缕缕阳光,让我的心感到十分温暖,那一刻,我终于找到了我人生的价值,我终于明白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从那一刻起,尽管我的成绩依然不是全班最好的,但不论从纪律,还是成绩,我都比小学时提高很多!因为老毕的那一席话,我还要做的更好!现在,这个孩子确实比刚开学时在每个方面都好了很多。像这样的故事假如我们认真回想一下,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但我们和雷夫比起来,就像李校长说的那样,我们缺乏的就是坚持、总结和提升,所以,我想:不是我们没有雷夫的聪明,而是我们没有雷夫的坚守,假如我们多了一份坚守,我们也能成为雷夫。

思考

二、让教室里人人都得到欣赏。雷夫说他的教室里缺少的是害怕,有的是信任。我想,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的教室里人人都得到欣赏呢?因为,被人欣赏是令人快乐和得意的事情,任何人都渴望被欣赏。一个人被别人欣赏,优秀品质被发现,他的的优点就会成为他人生的主流,他时刻都会感觉到自己有多么出类拔萃。他会更加努力的表现自己,把自己优秀的一面打造得更加出色。这个时候他的很多弱点都会被有意无意的掩盖起来,甚至慢慢消失。这就是被欣赏的力量,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以及同学的欣赏呢?

思考

三、我们怎么搞文化活动。雷夫通过让孩子们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从而培养出了孩子们许多优秀的品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那么,我们的文化活动怎么搞?我想,应该是既仿效又变通,先搞一些简单易行的,比如:先在班里进行诗歌朗诵,进行改编歌曲,或者演唱诗歌,这也应该是对孩子艺术的熏陶吧。

我在思考也在尝试,我相信有更多的老师也在边思考边尝试,我也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得心应手的方法,让我们的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里完善自己的人格和生命。祝愿求实的明天越来越好。

第四篇:《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翻开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却意外地经历了一场心灵之旅。打开《第56号教室的故事》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的我很多启发。继之前的《给教师的建议》,觉得对于教育,外国人的经典的教育观点和我们国内的不同,国内是一份小心翼翼的呵护,国外也有一份呵护,但这种呵护的同时在扶着孩子的自主成长。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从雷夫老师的这些故事、经历中,我看到了一位心灵导师的热情付出,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到什么?这是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虽然我也很努力地备课,想尽一切的办法让我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考出理想的分数,扪心自问,我已经付出了很多,孩子们的成绩也有了很大地进步,可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那只是凤毛麟角,其实自己给他们实在太少,给他们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知识,只要成绩优异了,我很少去考虑他们还得到了什么?也许这和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系,大家都只看成绩,导致我们这些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也只学会了用学生的成绩去衡量他们,而其它一些存在在他们身上更可贵的东西我们常常忽略了。就拿我们班来说吧,陈某写字速度很慢,每次看到他的作业没有完成就去做其它的事情,我总是会不顾三七二十一,先批评他,给他带上一个不认真学习的帽子,从来不考虑他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一次无意地聊天中,我发现李某并不是偷懒的孩子,只是课堂作业稍微多一些他就十分害怕,一害怕速度就变慢了,速度慢了就怕被老师批评,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都说教书育人,教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对于这一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关注的太少了。自从我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我不再批评陈某的速度,而是关注他的胆量,我鼓励他要变成像爸爸一样的男子汉,勇敢、有担当。果然,一段时间下来,陈某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高了,速度也有不小的进步,我能感受到他的成就感。

要像雷夫老师那样,把“道德发展六阶段”导入班级来教育孩子,不断提升孩子的品格、道德的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会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的。一个人总要学会坚守一些正确的东西,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雷夫老师是有激情的。他已经用了25年时间并且还要继续坚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在孩子们身上,用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给他们带去宝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最单纯的教育热忱,我想没有人会如此执着、安分和踏实。而雷夫老师的这些都没有因时间和声誉而改变,难能可贵。

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不是拥有了什么特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充满了“信任”。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是啊,“信任”是师生更好合作、更好互动、共同进步的一个载体。在56号教室里孩子没有恐惧,没有压力,惟有信任与快乐。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孩童的依靠,请给他们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只有信任才能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只有这样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展现出孩子们的活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努力建立信任,哪怕个别学生确实存在谎言,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让孩子懂得承认错误比犯错更加需要勇气。我曾经这么要求过我的学生,并且对于犯错后勇敢承认错误的孩子,用鼓励去代替批评,效果很好。可惜我没有一直坚持下去。也许只有一直坚持这样的工作、学习环境才会让我们快乐并幸福着!

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具有聪明的才智,而且要需要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够处理好各种问题。要学会用优雅、成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能够以超然的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雷夫老师的教育信念和观点,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形式,他举得每一个例子,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我会结合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本书给了我们思考,给了我们目标,让我们从阅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开始,把自己的教室也变成56号教室,在自己的教室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五篇:《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高二生物 杨双

在去年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我读了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一书。

认真读了雷夫的讲演录之后,我不得不佩服这样一位深受学生欢迎和认可的老师,与之相比,我感到自愧不如。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有机会向雷夫老师学习,以此来改变自己。《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以及他真正的精髓所在。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值得我们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下面针对雷夫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几点,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老师可以严格,但不能不公平。学生需要一个严格的老师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但是如果老师采取了不公平的惩罚措施,那么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那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时候,在上课时会有不听话的学生在下面说话,影响我上课,我就会在班级对他们进行批评,这样不仅耽误了讲课的进度,也耽误了听课的学生的时间,那对于学习的学生就不公平了。后来,我上课时再有这样的情况,就简单的告诉他们别说话了,课下再批评教育。这不是纵容他们,而是对其他学生负责任。因此,在读完雷夫老师的书后,我认为做一个即严格又公平的老师很难,但又十分重要。

第二,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榜样。很多时候,我们当老师的总是要求学生做到这点,做到那点,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行为。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既然你作为一名老师,就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因为学生是在向你学习,很多都在模仿着你,如果你给学生做了一个不好的示范,或许他们也就那样学了。因此,我们老师的榜样的力量是很伟大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很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第三,永远不要放弃你的学生。学生走到今天这个阶段,其实很多老师都清楚哪些学生是我们的目标,而哪些是根本没有希望的。可是面对那些教也教不会,学也学不会的学生,我们就要放弃了吗?绝对不能!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就是一群非常可爱的孩子,他们仍然还揣希望,努力学习着。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鼓励他们。我看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高,我也对他们充满了希望。即使有个别不及格的同学,也在努力往前赶,我真心地为他们加油鼓励!我相信只要老师不放弃他们,他们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第四,相信自己,相信学生。通过阅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我终于明白,56号教室的奇迹,是雷夫老师用爱心在倾心地浇灌,他不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上的巨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做到信任孩子,充分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永远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而我们的天职就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我相信,师生间彼此的信任,也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 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读了雷夫老师的书,我还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明白了:当你总是发现别人的优点,总是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生活中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你日常接触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快和矛盾都会春风化雨,大家都被你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因此不能不说,雷夫就是我的指路灯,我按着他指引的方向走,越走路越宽。

现在,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温暖的教室,有一个关心自己的老师,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很多东西,比如温暖和关爱,在家里得不到的温暖和关爱;比如希望,没人告诉过自己未来还可以过上幸福和有钱人一样的生活;比如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现在生活的知识;比如乐趣,有思考的诱惑力的乐趣,这是在家里和在大街上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这里,是孩子们命运的转折点,希望从这里升起,命运从这里改变„„这里就是学校!

我们一直把西方国家的教育想象的很完美,其实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一样的。美国也有对学生和老师分数上的要求,美国也有不爱学习的学生。现在我的学生,很多都是既有好的习惯又有聪明的头脑,我们的家长也极力配合并支持我们的工作;而雷夫的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开枪事件,这在我们的学校是从来没发生过的。所以,我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的教学困难,又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雷夫的故事,告诉我只要用心只要坚持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做一个好老师。雷夫老师的伟大就在于他的爱心,他的耐心,他的恒心,他的执着。当一个人的心里有一个火热而沉静的爱心的时候,在他的周围就会聚拢来许多向往美好的生命,因为,美好就在这里。因此我要向雷夫学习,他就是我的一个加油站!雷夫老师的教室里有太多的不可思议。56号教室里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有爱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有爱才会有无私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有爱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拥有爱与智慧就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时代呼唤我们做一个像雷夫这样的教育家,那就让我们努力做个读懂孩子的老师,做个让学生“我要学”的老师。教育无捷径,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下载第56号教室的故事(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6号教室的故事(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56号教室 的故事 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信任与公平李红杰 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读完整本书,感受最深的是......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顺义三中 赵国英《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我的心灵一次次受......

    第56号教室的故事(精选5篇)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心得体会 教科1105 张娣071121041近日,看了美国教育者雷夫老师在中国的讲演录《第56号教室的故事》,领略了这位神奇老师的风采。尽管在很多人的眼中,雷......

    美容院用小品《教室门故事》

    经典小品《教室门故事》 一、人物:学生ABCD(女扮男)、老师E(男扮女) 二、情节:发生在教师里的一段幽默故事,一各傻子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摩擦搞笑 三、道具:椅子四把、眼镜一副、气球一......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刘德秀《第56号教室的故事》,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一部教育专著,不如说是一份心灵的鸡汤,因为雷夫老师带给我的感动多于启示。前几年,有这样一句教育......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经过读了雷夫、讲雷夫包括听优秀老师的读书感悟,我对雷夫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听说雷夫是我第一年参加工作师德培训的时候,那时候......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心得体会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心得体会 拿到《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时,我充满了好奇。雷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叫56号教室?在这个教室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他在我国教育界有多大的影......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五篇范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有了身教的基础,再加上有理的说教,学生才会服从教师的教育,才会更加尊重你,通过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第56号教室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