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 孙子兵法

时间:2019-05-14 08: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读课 孙子兵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读课 孙子兵法》。

第一篇:选读课 孙子兵法

《孙子》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从我谈起

辅导教师:赵开堂

姓名 :郭霓

学号:11309228

手机号码:***

《孙子》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从我谈起

最近有机会好好的研读了《孙子兵法》,结合《孙子》导读及我的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的感触颇深。

孙子兵法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能选到这门课,并且深入思考了我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该书共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几个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只有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层面去理解和研究《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才能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去继承和发掘这笔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做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有责任去研究它,发掘它,传承它并应用它实现祖国的统一,创造祖国的美好未来。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我们应该继承我们前辈留下的智慧与美德,为祖国的富强增添一片砖瓦。孙子兵法真的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去仔细研读。、首先,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什么不把兵者改为大学呢?大学被称为象牙塔,顾名思义它象征美好,象征快乐。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进入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社会。你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展现你的魅力。以便踏入社会时你不是一个只会做题的书呆子。在日欲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就是战场,要战必胜就要“慎战”。这就要用到孙子的慎战思想,当然慎战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四年大学时光,为将来的胜仗充足电。

其次,他在谋攻篇里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在这里是告诫指挥员最好不要战争,要通过伐谋、伐交来解决争端,维护和平。对我们大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教会我们要和谐相处,在大学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甚至来自不同的民族,风俗不同.假如连班级或宿舍这些小集体我们都不能和谐相处那么将来我们在工作中又怎能与同事友好相处呢? 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还有“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在做任何事前都要有所准备,比如上课前要预习课文,这样你能很轻松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你可以把知识细细品味,助你学的透学的懂。再比如生活方面,要去登山就要先准备好食物和水。总之,做事前把一切都准备好,你会做的更好做的稳当。

最后还有“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大学是走向社会的跳板,要使人生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借助自己的优势。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转专业,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很多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要接受家长的意见,虽然有些家长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也有些家长强迫学生填报某个专业。这时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应该考虑转专业,这是为了将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便攀上自己事业的顶峰。

这些都不得不引发我深深的思考。

我们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地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综观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传统的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圣”孔子、“武圣” 孙子的思想及其理论著作,都像所有的优秀人类文化遗产一样,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们的理论著作已经被译成了几十种语言和文字,传遍了世界各大洲。《孙子兵法》是2500多年前的一部兵书,既总结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规律,也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以下我从两点谈谈《孙子兵法》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古代的仁人志士为榜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这种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所感染,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看,“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自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应具备良好的人文品格、健康的思想情怀和向往真理的科学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人才素质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领域。而我认为《孙子兵法》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其哲理智慧,跨越时空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行为。当《孙子兵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热潮的时候,国人如果连《孙子兵法》读都没有读过,如何来应用,何谈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孙子兵法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的培养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便是我对于孙子兵法对于我们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些看法。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注:共2318个字

第二篇:《孙子兵法》选读课论文

从《孙子兵法》借鉴智慧

——谈谈《孙子兵法》与我们的大学生活

《孙子兵法》是一部25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它在世界军事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被世人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使诸多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目前,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设了《孙子兵法》课。那么,它在当今生活中,同时在对我们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孙子兵法》通篇以智慧为本质特征,孙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智的凝聚,谋的浓缩。人们可以从《孙子兵法》的深邃哲理和智谋中,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原理,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学到处理人事百端的策略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应当从中获得力量来与困难做斗争,从中获取方向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素质。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没有短兵相接、没有血流成河,但很多时候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很残酷的。学习是我们年轻人的首要大事,如何利用大学时间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是这四年里的头等大事,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得不察也,我们不得不好好学习这生存之道、成功之道。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借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我们可以说,真正懂得人生的人,也绝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而我们现如今就处在大学这么一个人生的关键时期。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在大学里,将会面临许许多多选择,走错一步,可以影响整个大学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所以说,一个人最悲惨的莫过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因为迷失了方向而同时又不能迷途知返的人,一生的努力会付之东流。对于我们来说,此刻最重要的任务当是学习无疑,所有跟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们应当视作消遣之用而绝不能任其凌驾于学习之上。否则本末倒置,就如同在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一样。

“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即是自然环境,上天给了我们既定的自然环境,我们就应该去适应它,利用它,而不是怨天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热爱自然,才是我们应有的心境。地即是脚下的路,面前的挫折。将即主动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主动,不要坐享其成,拥有了主动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仅不能消极避战,反而要鼓起勇气,勇往直前。相信只要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以迂为直---在手段上的运用,是欲取故予,欲扬故抑。诸葛亮之对孟获,曾经七擒七纵,表面看来延长了战斗的时间,消耗了更多的力量,实际上使孟获心悦诚服,誓不复反,取得了长久的胜利,最大的战果。欲扬故抑,用在我们当代学生的道德与修养建设上就是智谋与谦逊。对于意气风发的我们,最缺少的就是自知之明和冷静之思。我们太过自信,我们太过张扬,我们都没有时间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条件,自己的优、缺点。这是不可取的。时间对待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却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要把时间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把努力花在我们的亟待提高的某项素质上,把精力集中在急需解决的困难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大学时间,才不会愧对大学的美好生活。

孙子曰:“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形篇》)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处于不失败的地位,同时又不放过能够战胜敌人的机会。我们在迎接挑战的时候,需要具有战略性的目光与决策。对于每一个机会,我们事前应该默默无闻地去做准备,等它降临之际我们就应该排除万难捉住它。

哲人曾经说过,“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在藏龙卧虎的大学里,我们有很大的机遇,也难免有很大的挑战,这两者似乎是相依相存的。我们总是羡慕某些同学的成功,欣赏他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巨大气魄,殊不知他们失败时的意志顽强和目光远大,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成功时看到辛酸,保持清醒与冷静;在失败时看到希望,保持自信与勇气。

“以正合,以奇胜”是兵家取胜的要诀。打仗没有奇兵便不可能取胜,我们在人生岁月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我们在培养自己的智谋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我们更应该培养起一种有别于大众的独特的思维和眼光,培养起独立的意识和人格,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人。

《孙子兵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强盛,几千年来,我们从中汲取了不计其数的知识,通过学习了《孙子兵法》,我觉得孙子兵法虽然只是一部兵法,但是却不仅仅只是兵法。我们大学生更应把此书作为自己生活、学习的参考,它里面所包含的古训,道理都是可以运用到现实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运用它来全面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及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我们所有当代大学生用孙子的理论去完善自己,以便自己的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一份力。

第三篇:选读课作业

文学之美

1、选取国内名家中不同时代的三位作家进行简介。

屈原(公元前339-公元前278),名平,字原,屈邑人(现湖北秭归),出身楚国贵族。初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三闾大夫,左徒等职,参与言论国事并主持制定楚国律令。后因遭谗言被流放。楚怀王死后,自感再无力挽救楚国,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常以“美人香草”自况,抒发其高洁情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天水),生于中亚碎叶(现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后随父迁到绵州昌隆青莲乡(现四川江油)。少年时代喜好读书,遍观诸子百家;亦任侠好义。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离开蜀中云游天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奉诏入长安任翰林供奉,三年后因谗言赐金放还。安史之乱后,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郞,途中遇大赦放还,漂泊于荆襄与江南之间,后卒于当涂其叔父家中。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内容广泛,各体皆工,尤擅绝句与乐府诗,风格雄浑豪放,亦有清新俊逸的一面,对后世影响巨大。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

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现属四川)。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曾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后又被贬惠州、儋州。后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是北宋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通晓儒、释、道三家,是诗、书、文、画的集大成者。其诗词壮阔豪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多有开拓创新,为豪放派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念奴娇》。

2、选取国外名家中不同时代的三位作家进行简介。

契诃夫(Chekhov,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剧作家。生于一个小市民家庭。他以其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带来了极美的艺术享受,被称为“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和短篇小说巨匠”。他早期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如《小公务员之死》);中期开始创作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农民》),揭露沙俄社会对人性的禁锢和毁灭;后期作品则以戏剧为主(如《万尼亚舅舅》)。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他生活在奥地利近代史上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时代。他以独特的目光审视并批判这个异化的罪恶世界,使其作品都呈现出惶恐不安的基调。他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躯,其作品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认识独到。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出身印度的望族。作品多诗歌与散文,亦有小说与戏剧,多以抒发对自然与人类的爱为主题,也有讽喻之作。代表作有《飞鸟集》、《园丁集》等。

书法之美

3、简述中国古代篆书艺术。篆书是中国文字首先产生的字体,中国文字书法历史上,由小篆过渡到隶书的过程称为“隶变”,具有根本性质的变化。“隶变”前的汉字属于古文字,“隶变”后的汉字属于今文字。广义的篆书包括古文字阶段的古文、籀文、大篆和小篆等。

篆书根据其发展时代及所用材质可分为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和小篆等。殷周时的甲骨文的文字已经超脱了事物外形的状体,成为对特征的概括,有浓重的图案色彩。金文多为殷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文字简练,东周简策盛行后逐渐消失。大篆与小篆以秦代统一文字为分界,之前为大篆,之后为小篆。大篆是小篆的前身,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狭义的大篆仅指籀文。籀文以周宣王太史籀审定并编成的《史籀篇》为规范的文字。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后的篆书,多用本字且比大篆多有简化,笔划也较大篆整齐。汉代以后篆书仍有延续,至清代时复兴。篆书风格分钟鼎文风格与石刻文风格。殷商铭文带有强烈的象形性质,近于图画。商末始有较长的纪年铭文。周初铭文笔划中间粗重两头尖锋,或有明显的捺刀形。西周后期笔画粗细均匀而两头浑圆。春秋中期字体加长,笔画变细,战国铭文由铸变刻而变得纤细浅小。战国时出现石刻文,较钟鼎文更加方正、严谨、细致。

戏剧之美

4、什么是音乐剧?并列举十部音乐剧。

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戏剧体裁,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的戏剧形式。它集歌、舞、剧于一身,是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音乐剧由喜歌剧、轻歌剧(或称“小歌剧”)、富丽秀、杂耍综艺歌舞剧以及音乐歌舞轻喜剧演变而成。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并通过具有流行元素的音乐和对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或展示演员的个人技艺,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1927年第一部古典音乐剧《画舫璇宫》问世,标志着近代叙事音乐剧的确立。《猫》(Cats)《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庇隆夫人》(Evita)《歌声舞影》(Song and Dance)《星光快车》(Starlight Express)《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西贡小姐》(Miss Saigon)《爱情面面观》(Aspects of Love)

5、什么是戏曲?并列举十种剧种。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十个剧种: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秦腔、评剧、潮剧、歌仔戏、黄梅戏音乐之美

6、选择两种乐器进行介绍。扬琴又叫蝴蝶琴、扁面琴、打琴,相传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传入中国,最初流行于广东一带,现已流行全国。常用于戏曲(如粤剧、吕

剧、二人台等)、曲艺(如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常德丝弦等)的伴奏,也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如广东小曲、潮州音乐、二人台牌子曲、扬州清音、江南丝竹等)。扬琴独奏艺术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扬琴音箱木质梯形,以坚木为音箱,以桐木为面板,上张若干根钢丝弦,奏时用竹槌敲击发声,音色清亮,可以奏两组以上的音。经过进一步的发展,扬琴加大了琴身,增加了弦数,扩大了音量和音域。能奏出有十二个半音的四组音,可以转调。音色清脆、嘹亮,可独奏、伴奏和合奏。扬琴主要演奏技法有轮竹、滚竹、滑竹、闷竹、浪竹及颤音、吟音、泛音、顿音、拨弦、打弦等。乐曲有四川李德才改编的《将军令》、《闹台》;广东严老烈改编的《旱天雷》、《倒垂帘》、《到春来》、《连环扣》;江南项祖华改编的《弹词三六》、《欢乐歌》,胡运藉的《塔什瓦依》以及郑宝恒改编的《五哥放羊》;壬沂甫的《苏武牧羊》;宿英的《秧歌》等等。

尺八。吹奏乐器。又称洞箫。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和台湾等地区。东汉时期,尺八的前身竖篴已流传于民间,隋唐两代用于宫廷乐舞之中。尺八东传日本,称“雅乐尺八”。宋代尺八,又称箫管,陈 《乐书》有所记述。从传世唐代尺八和沈括所述宋代尺八的形制来看,它与箫相近,但管身短而粗。现代尺八用紫竹、石竹、观音竹或茉莉花竹制作,取其竹子的根部,从齐土的地方切下,将竹节打通。其选材和制作十分考究,民间有十目(节)、九节(段)、一目两空(下端有两个出音孔)之说。管长56—60厘米,上端内径2厘米左右。吹口多做成斜面月牙形,正面开五个按音孔,背面开一个按音孔。尺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与箫相似,但音量较大。吹奏时,要求左右手臂抬起呈半圆形,如凤凰展翼之势。音域d-b2。音色圆润、柔美。尺八是福建南音的主奏乐器之一。在闽南语系的芗剧、梨园戏、高甲戏、台湾歌仔戏中均有使用。有敲音、颤音、上倚音、下倚音等技巧。在南音中,尺八吹奏唱腔旋律,句首的上下倚音提前先现谓之“引”,加花伴奏谓之“搭”。后来又吸收了笛子的技巧。曲目有《“鼓浪屿号”载客来》、《盼团圆》等。

7、列举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并简介音乐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

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指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的音乐,代表作品有意大利斯特拉德拉的《多乐章交响曲》,维瓦尔第的《四季》、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法国弗朗索瓦·库泊兰的《莫尼克小姐》等。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生于德国中部的爱森豪赫一个音乐世家。他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10岁时学习古钢琴,15岁成为吕奈堡迈克利教学唱诗班的歌手,1708年受魏玛大公的聘请成为魏玛宫廷管风琴师。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8、列举浪漫主义音乐并简介音乐家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浪漫主义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初的音乐,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代表音乐有舒柏特的《鳟鱼》《魔王》、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瓦格纳的《C大调交响曲》。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华沙附近的农庄里。七岁开始作曲,出版了一首《波兰舞曲》。八岁时首次公开演奏。十二岁时,老师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给天才的学生上课了,从此,肖邦一生再未拜师,依赖自己的天资和勤奋成长为一代钢琴大师。少年肖邦接触了大量波兰民间歌舞,故乡的大自然和美妙的民歌,给肖邦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1830年11月的一天,肖邦带着朋友们送给他的一个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离开波兰来到维也纳。一年后来到巴黎。巴黎云集了欧洲一大批文化、艺术、思想界的著名人物,肖邦与他们都有密切交往。其中著名法国女小说家乔治·桑,后来成为了肖邦的朋友,对肖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批杰出人物中间,肖邦以他特有的艺术气质和高雅的风度,很快得到了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其中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评论尤为重要。从此,肖邦以巴黎为活动中心,从事作曲、演奏活动和为生活所迫的教学工作。1849年10月17日,还不到四十岁的肖邦逝世于巴黎。按照他的心愿,他的心脏被送回祖国。肖邦创作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奏鸣曲》3首,《夜曲》20首,《练习曲》27首,《前奏曲》24首,《玛祖卡舞曲》52首,《波兰舞曲》16首,《谐谑曲》4首,《叙事曲》4首,《圆舞曲》17首,《回旋曲》3首,《即兴曲》4首,还有《摇蓝曲》、《变奏曲》、《船歌》和《幻想曲》等等。

9、综述印象主义音乐并简介音乐家克罗德.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它在曲调发展上避使用重复、扩充、展开等表现手法而以短小的曲调组合成新颖的动机语汇,节奏上喜欢使用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的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松散流动的状态;重视调式表现力,常用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音阶;功能和声不再被强调,和弦结构多样,色彩丰富。代表音乐有德彪西的《幻想曲》《牧神午后》,拉威尔的《小奏鸣曲》。

克罗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y(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德彪西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 《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面》、《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 《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 生动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电影之美

10.选取十部优秀电影进行简介。

红高粱,《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泰坦尼克号、派拉蒙电影公司与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97年将泰坦尼克号的事件改编为电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轰动全球。该片拍摄历时五年,耗资二亿美元。影片在将近五年的精心筹划准备下,于1996年七月开拍,经过一年痛苦挣扎及无数次上片延期,终于在1997年12月年底大功告成。事事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在片子用尽极度的电影特效之下,以超越两亿美金的预算,让《TITANIC》成为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并且位居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是世界电影史的一个神话!影片更是一部展示当代电脑特效科技水平的杰作。这部影片奇迹般地、空前地卖座使它成为好莱坞20世纪末的象征,詹姆斯·卡梅隆已经登上了世界商业电影的最高峰。

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是根据著名小说家哈里斯·托玛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影片故事继承了好莱坞恐怖片的传统,然而影片的叙事方式却突破了恐怖片的模式,它颇具匠心地将恐怖片与侦探片巧妙地结合成一体。虽然影片的场景设置以封闭的室内环境为主,缺乏激烈火爆的动作性,但由于采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手法和现代恐怖片的心理分析方法,使得整部影片的情节扑朔迷离,将观众引入了一个象征性的人类潜意识的世界。影片通过探索人物心理疾患,试图探寻当代美国社会恐怖的根源,这使得影片的主题得以深化,寓示了好莱坞文以载道的策略。《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具有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的影片,也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娱乐片。它的艺术性也很为人称道,那种精神上的对抗、那种“天使和魔鬼”的鲜明对比、那种建立在较缓慢节奏上的内在哲理性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所以它能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拯救大兵瑞恩、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人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整个奥马哈海滩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导演着重刻画了战争中人的关系和人性的表现。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评论普遍认为此片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片。

乱世佳人、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挑选演员+拍摄),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

风月俏佳人、《风月俏佳人》是一部浪漫轻喜剧式的爱情故事,无论从内容结构还是人物性格上,对这种古老的模式都既有借鉴又有发扬。男女主人公都是有各自鲜明性格的人物,特别是维维安,百万富翁看上了她,提出愿出钱把她安置在一所公寓中,实际上是做情妇,她虽然身为妓女,但却有自己的主张和人格尊严。她爱了,就要光明正大的去爱。而不愿过这种没有名份的寄生生活。她可以毅然地离开他,并且下定决心做个正经的人。她要去上学,这时,她已健全了自己的个性性格,并为自己的人格的发展打开了道路,她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太行山上 电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集中表现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X战警这是根据一部风靡了近40年拥有无数X-Fans的畅销漫画改编而成的电影,没有太多干扰观众注意力的狂躁支离的剪接,对于一部类型片来说,本片的叙事有着恰到好处的内敛和冷静,戏剧性与幽默感被置于最平衡恰当的比例,很多情节紧张刺激又不失有趣,有些闪回的部分还带着适当而有效的煽情,整个故事的构架忠实于原著又不流于呆板,场面与气氛的掌控都显示出导演的自信心。

大话西游1994年12月21日,《月光宝盒》在香港公映。虽然票房成绩不佳,但却成为经典。《大话西游》的风靡内地今天看来仍然像一个奇迹。1995年公映时,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和“庸俗”、“吵闹”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但不知道是哪一年春节的电视里,也许是1998年,也许是1999年,完整地看完一次《大话西游》,那一刻,你的世界观或许从此就被颠覆了。《大话西游》之所以没在香港那么火热,是因为香港人对于“无厘头”已经司空见惯,而之所以要过几年才能风靡内地,那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比人们能够理解它的时机早了几年。不过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后现代”和“无厘头”的语境全面颠覆了我们的审美习惯,至于它的影响,一直绵延到现在乃至以后。

警察故事 本片是成龙从民初功夫小子喜剧过渡到现代警察英雄定位的里程碑之作,当时正逢成龙在体能状态和电影创作的高峰,因此导与演均显得朝气勃勃、信心十足,片末压轴戏用一个长镜头拍摄成龙在商场中从数层楼高的天花板灯饰爬下直至撞穿下面玻璃屋顶再碰到地面起来为止,紧张刺激之余更开了成龙卖命演出危险镜头的先河,以后变成他拍摄电影的一个特色。在剧情方面,本片也具有一个结构较严谨和戏剧性较强烈的故事,描述重案组探员陈家驹尽力缉捕大毒枭朱滔,不料在法庭审判时因证据不足而使朱滔获释。朱滔后来更杀另一警官嫁祸陈,使他不得不自力救济找朱滔算账。林青霞与张曼玉在片中的表现各有千秋,但其身份顶多有如007电影系列中的庞德女郎。本片获得第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设计2项大奖。《警察故事》被视为成龙的关键代表作,也是香港动作片的里程碑。

第四篇: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课刍议

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课刍议

李志强 谢春艳 戴卓萌

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课是高校俄语专业本科阶段同文学史配套的课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文选课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各高校俄语专业在本科高年级阶段纷纷恢复了文选课或突出了该课程的重要性。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开设文选课的目的、意义何在?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由中国教师还是外籍教师来担任课程为好?„„下面,我们就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对这门课的粗浅认识。

一、开设文选课的目的俄语专业的学生,不接触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就想学好文学史,没有基本的感性认识而想达到深刻的理性认识是不现实的,这只会导致学生局限于教科书,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开设文选课有以下目的:

1.通过文选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对文学史所载作家的创作特色和语言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情趣,开阔视野,了解俄罗斯的人文文化,激发其学习文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俄罗斯文学、文化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2.增加经典作品文本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比较精细地把握这些作品本身,从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具体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精华部分,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文本分析,使学生将文学和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及修辞特点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运用工具书,培养独立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多记经典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用俄语讲述文学作品内容的能力,以防他们在高年级阶段口语水平下降。

二、文选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文选课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具有相当难度的课程。上好文选课是对任课教师的一个极大的考验,它要求教师:

1.应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鉴赏力及一定的理论水平,能够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

2.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较高的俄语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讲解各种难点,使用语言标准、地道,且不能过于书面化。应使用学生能够理解、易接受的语言讲解。同时,语言应尽量做到风趣、幽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修辞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在讲解文本时时常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3.在讲解知识性的部分时一定要查阅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不能道听途说。语言的讲解应紧贴文本的内容,对一般的语言现象不能做精读课式的讲解,否则文选课就会与高年级的实践课等同。分寸的把握是讲对、讲好这门课的关键。以前有的教师就犯了这个毛病:备课时准备了一大堆文学史的材料,脱离开文本长篇大论地讲,费力不讨好;还有的教师本来就是教实践课的,抓住一些语言现象没完没了地讲,冲淡了文学欣赏的效果,这也是不合适的。

4.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丰富和改进讲课的内容,如对普希金之死和果戈理的艺术世界应做一定的修正和补充等。

目前,在许多学校文选课由俄罗斯教师来讲授。诚然,俄罗斯教师讲授文选课具有很大的优势:用母语教学,比较熟悉文学作品所指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大有裨益„„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实践证明,中国教师承担文选课的教学任务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要求。如果中国教师具备上好这门课所需的必要条件,完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三、文选课的选材

上好文选课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材问题。选材不当,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对什么是俄罗斯文学经典产生疑问,这就涉及一个标准问题。众所周知,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尽沧桑,产生过诸如普希金、莱蒙托 1

夫、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天才,他们创作出卷帙繁多的经典作品,使俄罗斯文学跻身于世界文学的前列。但也有一段时间,对文学的理解僵化教条,无冲突化、粉饰现实风行一时,对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产生过许多伪经典作品。俄罗斯文学这种曲折的发展变化自然也会反映在我国的俄国文学教学中。前一时期,学界对此曾有过争论。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年的反思和不断的摸索,人们对俄罗斯文学经典的评价逐渐达成共识。这一变化从现在通行的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的几个选本中可窥一斑。当然,这几个选本各有特色,但容量较大,如每篇都讲,课时恐怕不够。面铺得太宽容易抓不住重点,想面面俱到却常常面面不到。我们认为选材的原则应是:

1.具有代表性,选材贵精不贵多。作为文选课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经典作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进行讲解,这些作品应能代表该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水平。例如,在讲普希金时,我们选讲了他的《К Чаадаеву》、《К А.П.Керн》、《Зимнее утро》、《Узник》、《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的部分章节及《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使学生对这位伟大作家的作品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2.体裁比例适当,即诗歌、散文和戏剧的比例,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的比例要适当。如讲果戈理时,可以选《Шинель》或《Нос》、《Мѐртвые души》的若干章节及《Ревизор》的部分内容。这样就兼顾了上述原则。可能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些选本没有选果戈理的《Ревизор》,而《Ревизор》却是最能体现果戈理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不讲难以掌握作家创作的基本风格。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选本进行补充;

3.难易程度适当,由易到难。有些作家的语言风格独特,作品中方言俗语较多,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讲肖洛霍夫的作品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肖洛霍夫的作品中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方言土语较多,这种创作风格鲜明地体现在其长篇史诗《Тихий Дон》中。如选择《Тихий Дон》给学生讲解,难度可想而知。但学习俄罗斯文学是无法绕过肖洛霍夫的。我们不妨选择难度较小,又反映了作家创作基本特色的《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作为材料,就能一举两得。

四、文选课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选材是上好文选课的前提,那么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则是上好文选课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

1.文选课教师应把握好每个作家的创作特点,对作品的诗学特征(包括内容和形式)要有准确的把握,然后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在讲课时突出这些特点的讲解。此外,对于每位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方法的独特性及其形成原因教师应有总体认识,在讲述不同作家的作品时要心中有数,以便讲课时作一些带有比较性的讲解。例如,普希金的创作处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时代,这些特点在普希金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在《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中Татьяна的形象就具有古典主义理性至上的因素,当然也具有浪漫主义理想化的因素。莱蒙托夫的创作方法总体而论是充满浪漫主义理想化的现实主义,他的作品充满浪漫的豪情,例如,在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中走私者的形象就具有浪漫主义理想化的成分。而果戈理是从俄罗斯民族深处成长起来的讽刺喜剧作家,在他的现实主义中渗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神秘主义,有人称其为荒诞的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

文选课讲授的内容均为小说、诗歌或剧本的选段,但是教师必须使学生对整个作品有总的了解。在讲解文本时,应把它置于与整部作品的联系中,并指出所选文本的特点,在作品中的作用。然后抓住最重要的线索来讲解,如在讲解《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时,应抓住Печорин性格变化的过程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在讲解《Мѐртвые души》时,则应抓住这个故事的象征意义、作品的创作方法及作品的体裁等。

2.在对文本进行分析之前,教师可以先就作品做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开场白切忌拖沓冗长,将文选课同文学史各自的教学任务混同起来。大量的信息应该融入对作品的分析中,“零敲碎打”有机地糅合在字里行间的讲解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问题法”教学。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讲解作品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的问题,让他们在预习时思考,待上课时或课后总结时讨论,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加入讨论,避免他们在课堂上被动地回答问题。例如,在讲解普希金 的《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时,课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的问题:

①Какие чувства хотел вызвать Пушкин у читателя, рассказывая трагическую историю жизни старого смотрителя?

②Раскройте смысл эпиграфа к повести.Как он соотносится с судьбой Самсона Вырина?

③Как в содержании повести раскрываются слова рассказчика:《...сердце наше исполнится искренним состраданием.》?

④Как относится Самсон Вырин к своей Дуне? С каким чувством он рассказывал рассказчику об отношении к ней всех проезжающих? Найдите в тексте слова, передающие его отношение к дочери.⑤Какая черта характера, по-вашему, является определяющей для Минского? Подтверждайте свои высказывания материалом текста.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文本提一些问题。针对文本所提的问题要适时适度,做到恰到好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理解原文时要抓住作家创作的特点,深入思考作家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写作方法?其妙在何处?例如:普希金的《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中在描述驿站长的女儿Дуня 时有这样一句话:“Маленькая кокетка со второго взгляда заметила впечатление, произведѐнное ею на меня.”对此句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Почему Пушкин написал “со второго взгляда”, а не с первого взгляда, как обычно?”

在讲解莱蒙托夫《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的《Бэла》一章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 Зачем Печорину понадобилась Бэла?

② Какие черты Бэлы, Азамата, Казбича представляются вам наиболее привлекательными?

③ Почему, едва добившись любви Бэлы, Печорин скучает и томится?

④ Как сам Печорин объясняет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своего характера, своѐ поведение? Верите ли вы ему? ⑤ В чѐм сходство и различие Онегина и Печорина?

上述列举的问题本身不难找到答案,但如何抓住这些问题、设计这些问题、在讲解中利用适当的时机提出这些问题,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后师生可以围绕课上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把握好讲解的繁、简度是本门课的难点。教师不能将其讲成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不能脱离开文本讲授许多在文学史课上应该讲解的内容。文学分析应点到为止,形象分析也是如此,要“就特点讲特点”,不能过多地扩展,用一两句话概括即可。讲解的重点是文本本身,难以理解或知识性的部分必须讲清楚。因而,有些难点还是要求比较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有些作品中的某些章节段落语言晦涩、方言土语过多,考虑到本科学生的语言水平,这些部分可以略过,由教师把内容大意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略去段落的情节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文选课也不同于精读课和泛读课。对文本的讲解既不能像泛读课那样过于简单,让学生读得似懂非懂;也不能像上精读课那样对单词逐字解释,对作品中的词汇讲解得过细、琐碎。对于不易理解的词,尤其是一些非常用词、旧词,可以用同义词替换讲解,或直接采用汉译的办法。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堂讲解时间,又可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普希金的《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中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Коллежский регистратор,Почт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диктатор.对于其中“Коллежский регистратор” 一词如果做如下一番讲解,则生词量大、篇幅过长,学生不易理解,自然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служащие в царской России назывались чиновниками.Им присваивалось звание—чин, связанное с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ем определѐнных прав и преимуществ.По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ому акту, изданному царѐм Петром I в 1722 г., так называемой «Табели о рангах», устанавливалось 14 рангов—классных чинов для военных, штатских и придворных.Старшим считался 1-й класс, младшим—14-й класс.Низшим гражданским(штатским)чином был чин коллежского регистратора, чиновника 14-го класса.Он давал право занимать низшие служебные места 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аппарате.До 1845 г.он давал чиновнику и личное, не передаваемое по наследству, дворянство.Реальное положение чиновника в обществе определялось его местом в иерархии чинов и его имущественным положением.”如果用“Чиновник четырнадцатого класса, самый мелкий чиновник”,甚至直接采用汉译的办法:“沙俄时最低的官位等级、14等文官”一带而过,则更加简明扼要。

相反,有些情况下不仅仅需要解释一个具体的词义,还要把该词放到具体的上下文中去讲解。在下面的例子中即需要采用类似的方法:

在莱蒙托夫《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的《Бэла》一章中,Печорин为了赢得Бэла的爱为她买回了许多礼物,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Ах, подарки!Чего не сделает женщина за цветную тряпичку!”其中“тряпичку”一词如果只是解释为:“Уничижительное 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ое.То же, что тряпка.”可能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误解,即毕巧林为贝拉买回了一堆“抹布”,因而在讲解这一句话时不应只局限于对“тряпичку”这一具体词汇作解释,而应结合上下文讲解这一句话的具体涵义,即Под словом“тряпки”автор имеет в виду материю, кусок ткани.Печорин купил их Бэле именно для того, чтобы обрадовать еѐ.此外,每一个篇章或段落的生词和句子讲解完毕后,教师应进行概括性的小结,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全文讲解结束后教师应做一个总结。总结不宜过长,应重点说明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同时还可以对文学作品及其中的艺术形象进行类型学的归纳,使学生从宏观上能对作品有一个认识;

4.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或散文中语言优美的段落,应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或背诵。在课上教师要做示范朗读,并提请学生注意朗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朗读普希金的《Узник》一诗时,应告诉学生:Первую строчку прочитайте медленно, тихим голосом.В середине еѐ сделайте короткую паузу, то есть остановку, а в конце—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ую.Следующие три строчки читайте немного громче, в том же темпе и тоже в середине делайте короткие остановки.Слова орёл и грустный выделите голосом.В конце второй и третьей строк голос повышайте, а в конце четвѐртой—понижайте.Следующие четыре строчки читайте быстрее.В середине последней строчки перед словами орла сделайте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ую паузу.Выделите голосом следующие слова: в окно, взглядом, криком, давай.Последнее четверостишие прочитайте громко, сделайте ударение на словах вольные, пора, гора, края, ветер.В последней строчке этого четверостишия сделайте небольшие паузы после слов туда и ветер.Слово я тоже выделите голосом.5.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生存环境、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这一切对语言都有直接影响,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反映。”而上述内容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作品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的文化信息应该传达给学生,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扩大其知识面,激发其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如《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中的主人公Печорин将Бэла抢回后,对她大献殷勤,但她仍然不从。此时Печорин对Бэла说: «Поверь мне, аллах для всех племѐн один и тот же, и если он мне позволяет любить тебя, отчего же запретит тебе платить мне взаимностью?» Она посмотрела ему пристально в лицо, как будто поражѐнная этой новой мыслью;в глазах еѐ выразились недоверчивость и желание убедиться.针对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Какую роль играет Аллах в изменении мысли Белы? Почему?”通过这一段落抓住宗教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会涉及到十二月党人起义、1812年卫国战争、东正教及其他民间文化、民俗等问题。如在分析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作品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东正教背景知识。结合作品分析指出俄罗斯人文精神的主要特征和民族性格的珍贵特点及不同之处,如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对生命意义的追索、酒神精神、英雄主义、对自由的渴望、对祖国的无私无畏的爱、对自己土地的忠诚、责任和义务感及撒旦的反叛精神等。如分析莱蒙托夫的作品时,可以将其中的恶魔主题及《圣经》中撒旦与上帝的故事加以对比阐释;

此外,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还会经常涉及到许多世界历史和西方文化的诸多人物和著作。如在《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中,普希金在讲述 Онегин所受的教育和他读过的书籍时,提到 Ювенал,Вергилий,Ромул,Гомер,Феокрит,Адам Смит,及《Энеида》等,诸如此类的有关知识应该给学生讲解清楚。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文选课还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拘一格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譬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所读文学作品有更直观的感受,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总之,讲授文选课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既富挑战性,又具趣味性的工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① 谭林、林全胜:俄罗斯文学与俄语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2000,(4).

第五篇:选读课《老子》读书报告

选 读 课 ︽ 老 子 ︾ 读 书 报 告

班级:会计101班 学号:16810117 姓名:张弘宇

1.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其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太清宫镇,古属亳州谯城)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老子文产生于中国春秋末期,史经周景王变法、战国纷争、秦始皇“焚书”和汉武帝对老子“绝其道”,其诸多版本仍然传抄、传印了2500多年!这个历史奇迹用汉武帝下属司马迁《史记》解释说:是老子见周朝将亡,隐居到边关,为关尹写的五千余言道德文章。这,难以令人信服!周王室的诸多古籍都没流传下来,而一位所谓的“古代图书馆长”在边关写的文章,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传文全国、流传百世?纯属无稽之谈!历史上肯定是掩盖了周朝末期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老子的其人、其事。

老子文是公元前 522年周景王改革周朝 300年来政策钦定的“令德”,因为这一年《左传》记载:鲁大夫闵子马公开攻击周朝不学周礼,歪曲老子改革周礼的“无学”理论是“不学”。老子文也是公元前522年周景王无射钟的律文,因为这一年《国语》中记载单穆公反对景王铸无射(“宣市哲人之令德”的钟),他攻击老子文“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过慝之度„„三年之中而有离民之器二焉,国其危哉”!也因为钟上的律文无先后之分,造成了帛书抄本“德经”在先,而其它抄本“道经”在先的差别。正因为以上的原因,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才称老子文是“老子贵虚静而重变法”,说单穆公政变是“亲下以谋上”,说老子文是《周书》,留传下了春秋末期各国的不同抄本。

老于文是春秋末周朝变法的纲领、中华的《义经》,由于公元前 524年景王的突然去世,单穆公才得手勾结晋国政变,实现了大贵族的霸道对追求为民作主的王室、旧臣和百工的野蛮残杀!至此,中国这头雄狮才沉睡了两千多年,周朝理想才成为痛苦生活中的普通中国人的一种慰藉的梦幻。人民怀念他们,把他们称为中国的神,把老子奉为“太上老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认真研究

一下老子,澄清一下历史、上可以告慰古人,下可以警示来者,今可以借鉴经验,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重要工作。

老子生于周灵王时,曾与太子晋和景王怀有同样的变法抱负;职于周景王时,曾任建设大臣“司空”、主笔周朝变法纲领;死于周敬王时,曾适楚、离周去秦问祖归宗。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道德经》,在战国时韩非子称为《周书》,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时则直呼《老子》,《史记》始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礼改子为经,杨雄《汉志·蜀王本纪》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边让老子铭》说“见迫,遗言道德之经。”可见,对老子文最早的称谓,是韩非子的《周书》。周时,晋国师旷称此举为“修《义经》”,周太子晋说是“立义治律”。最近,安徽涡阳县郑店村考古发掘出老子在楚国时居地,有关尹墓和圣母墓及圣人老子石像,有春秋时陶制井壁及“敕撰”“混元降诞”等残片。

依据这些线索,我们很容易找到《周书》——老子文与两千五百二十年前周景王“铸无射”钟的关系:因为当时各诸侯国抄写铸在圆钟上的《周书》顺序和六书文字不同,造成流传到现在的汉墓帛书《德经》先于《道经》而其它传本《道经》先于《德经》,以及文字等差异的根本原因。其它理由无解。

老子的社会哲理博大精深,主张辨而不辩、知无创有、公乃王,目的是完善社会精神和机遇建设,他是古今少有的社会辨证逻辑大师。

2.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了解道家思想的立论根据,即老子的“道论”。

1)老子的“道”具有双重属性,即既具有物质的特性,又具有精神的特性,你如何理解?

老子在第一章中, 并未以道的存在证明作为发端, 而是从道的绝对超越性开始的。但是, 从他关于道的思想所做的论述中, 却能发现与其存在相关的词句, 这就是证明他的精邃思想及其存在论属性的一个例子。第十四章中, 有以下的句子: 论属性的一个例子。第十四章中, 有以下的句子: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现象, 是明确的。这个成为本体的东西, 是不应该命名的, 而且也是不能被认识到的, 但是凭借现象的存在, 可以知道这个不应命名之物的存在。但是, 由于“无物”并不是单纯地意味着无, 所以就说成“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无状之状”是指超越我们感觉的事物。这个超感觉、超知识的一切现象的本体, 如用肯定词表达的话, 就被称为惚恍。接着, 老子又在第二十一章中说道: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老子在此对道作了说明, 亦恍, 亦惚, 进一步可说成是窈, 也可叫作冥。武内博士认为, 这些都意味着“不可感知”。但并没有一切皆不存在之意。相反, 这其中的意思是“具有超越人的认识的法象和精神之物是存在的。其精气极朴实, 从中显现出的诸现象是没有一点虚假的诚信之物”。由此可见, 道是能够超越我们的认识的, 但它的功能、作用是明确的, 所以道的存在也是很明显的。我们在此可以指出老子思想的特异性, 即在一般称作认识论的东方思想中, 老子的思想却是十足的存在论。这恰恰与亚里士多德及圣托马斯·阿奎那从结果存在出发推导原因存在的结论这种归纳证明是异曲同工的。在东方思想中, 这样明显的绝对超越以及从其结果存在去推导其绝对存在的存在论思想是引人注目的。通过以上考察, 我们可以得出老子所说的充满神秘色彩的道, 就是表现道教式的神性的东西这一结论。为了能给予它正确评价, 我认为最好将它与佛教式的佛性及基督教式的神性进行比较研究。大凡在够得上思想这一称号的深邃观念中, 终极实在常常不得不被当作问题来研究。事实上, 老子的“道”思想正说明, 不论东西方, 它都被视作问题。宗教不外乎是人与绝对的关系, 只有生活在与这个绝对的超越关系中的时候, 人们才是真实存在着的一个实在, 这就是老子一直在告诉我们的。

2)《老子》中有一个命题,即“道法自然”,它是不是道生万物的意思,那么,道和万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大自然的自然,它不是这样的。自然者非它然也,它自己按照自己所规定的脚步走,再没有其它人可以支配它的了。它决不接受其它任何人的命令,甚至连上帝的命令也不接受,它就是它,还有什么比它更高的呢?所以自然是非它然,自己按照自己所设定的路线运行。我们人也有自己的自然属性,我们也要效法自然,白天该做事情,晚上该睡觉。我经常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在道教里是不传之秘,如果要传这句口诀,首先你得给师父当上几年徒弟,又是赌咒,又是发誓,还要给供养,最后给你说一句“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什么意思呢?白天好好的做事情,晚上好好的睡觉,这就是无上的秘密。所谓的养生之道,就是晚上要睡好觉。有的人喜欢过夜生活,打夜麻将,那就叫违背自然了,像这样的人一般说来都容易意外的出毛病。年轻的时候不以为然,到老了的时候,一定会很麻烦的。我们要把自己的生物钟调整过来,如果是猫头鹰似的生物钟,那是不行的。不管是小孩子也好,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一定不要过猫头鹰似的生活,因为猫头鹰有它的生物钟。猫、狮子、老虎都是夜行类动物,我们人是日行类的,如同马、牛、羊和麻雀一样,到了晚上就要回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肉体并不是我们头脑可以指挥的,我经常说,我们所吃的饭,吃进肚子里怎样变,你是不知道的,也管不了的,该变红血球的时候就变成红血球,该滋养五脏六腑的时候,就没有了你的发言权。至于你想上哪家馆子?点什么菜?头脑是可以提点意见的,但一旦进入口中,你就管不了。有的男同志年龄不大,头发已经白了,很想它不白,但是管不住它,想不白也不行;有的女同志想变漂亮一点,进了美容院,但花了很多的钱也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你违反了自然。如何料理自己的生命,老天爷生了你,用现在的话来说,遗传基因的密码把你圈住了,你就是那样,什么时候发病,什么时候发福,什么时候身上的哪个零件坏了,都是在基因里决定了的。所以自然二字,在我们生活之中,精神之中,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这个分寸。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随便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也就打乱了自己的生命节奏。严格说来,一个人能睡好觉,比吃山珍海味、吃补药还要管事。为什么呢?这里面的机器,它有自己运行的一套规则,它不听我们的头脑指挥,最奉承它的、最讨好它的办法就是睡好觉。它自己会料理好自己的事情,有它自己的一套工作原则。所以“道法自然”,我们简单的方法就是顺应我们人的生存之道,白天要做白天的事情,晚上要做晚上的事情,晚上的事情就是睡觉。喜怒哀乐忧恐惊,种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尽量把它排除掉。在心中保持一种平稳、平和、淡泊的状态。用诸葛亮的话

来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做到淡泊、宁静的精神状态。怎样做到这样的精神状态呢?前面所说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等这些心病,一定要把它排除掉,要养成习惯,要有这方面的自觉性。当你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有了这方面的修养以后,无论你走到哪里,哪里的人都很欢迎你。能做到不骄、不躁、不急、不缓,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也有意义,生活也有质量,各个方面的好处说不完,道不尽。

3)如何理解《老子》中“道”的本原性特点和终极性特点?它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根据逻辑学中内涵和外延成反比的规则,老子的“道”在空间上具有内涵无限大,外延无限小,同时,内涵无限小,外延无限大的特征,即所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同理,在时间上,老子的“道”也具有万物之始和万物之终的特征。这一点,和现代数学射影几何中的“无穷远点”的特性不谋而合。自从老子对“道”进行定义以后,整个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就成了一部解说“道”的历史,《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说法,表明“求道”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

3.《老子》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代表性的名言就是“反者道之动”。

1)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能不能把这句话绝对化,为什么?

反,既有返还的意思,也有相反的意思。反者道之动,指的是矛盾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运动规律。弱,既有弱小的意思,还有柔弱(灵活)的含义。弱者道之用,则讲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柔和与灵活。老子在这里解释的正是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道理。但任何道理都不是绝对的,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保证其通用性。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2)老子》中有很多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句子,它表达的基本意思是不是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思想,为什么?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都是老子中关于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的论述。一般认为,《老子》特别强调柔弱,提倡无为,这并不是说老子就否定刚强,否定有为,而是由于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正面、阳面、上面,往往忽视事物的反面、阴面、下面的缘故。事实上,老子看问题很全面,他在许多地方都明确地提醒人们要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尤其是他还特别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才是老子要向人们表达的核心观点。

3)《老子》中的辩证法有时候有诡辩论的味道,你是否看出这一点,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所谓诡辩,就是把事物的两面性推向绝对化,认为真的就是假的,黑的就是白的,认为对事物的两极要进行平均分配。类似的语言在《老子》中比比皆是,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等,关键是如何解读这些语句。事实上,老子对两端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有所倚重的。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其中蕴含的种种深意却是涵盖了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只靠后世的有心人不断理解,不断摸索了。

下载选读课 孙子兵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读课 孙子兵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

    上海师范大学2003—2004学年秋季学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2004年1月7日(开卷、闭卷结合考试,B卷)一、阅读理解(20分)(开卷部分) 阅读《论纲》第一条,并简要解释。答题......

    唐宋词论文(选读课)

    唐宋词 一、摘录 1.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2.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更能消几番风雨)......

    孙子兵法范文

    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

    浅谈孙子兵法

    浅谈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这四个字好像从小就知道了。在我的印象中,对这四个字的认识就是来自许许多多的的电视剧,无论古装武打,还是聊斋灵异,亦或是现代商业谍战,仿佛在台词中总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3

    上海师范大学2003—2004学年秋季学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2004年1月7日(开卷、闭卷结合考试,B卷)一、阅读理解(20分)(开卷部分) 阅读《论纲》第一条,并简要解释。二、......

    选读课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论文(推荐5篇)

    唐诗三百首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满足我们认识历史的需要。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所反映的安史之乱的社会动......

    南京农业大学选读课《唐诗三百首》论文

    《唐诗三百首》论文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选编。孙洙,别号衡塘退士,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诗实选309首,显然是让篇数和《诗经》3ll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大体相同。杜甫《......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2

    上海师范大学2003—2004学年秋季学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2004年1月7日(开卷、闭卷结合考试,A卷)一、阅读理解(20分)(开卷部分) 阅读《论纲》第一条,并简要解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