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建管分离”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基本取向
浅析“建管分离”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基本取向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已远远滞后于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要使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逐步转移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管理实行建管分离是基本取向。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总是处于主导地位。相对而言,城市管理却显得不很突出,在城市的发展中,依附或从属于建设,形成“建管合一”的模式,建设部门担负了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双重任务。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功能要求越来越越高,由此而对城市管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发展呼唤高质量的建设与高效能管理的协调配套。传统的“建管合一”模式日益暴露出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和限制的负面作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本隶属于建设部门非建设成分的管理职能则必然分离出来。显然,建管分离将是城市建设。
单位整改。建管同出一门,则必然缺少管养交接这一监督环节,由于建设标的物质量问题的滞后性,可能会使本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的整改成本,转移到后期政府承担管养环节中。
3、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蒸蒸日上,市民生活品位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衡量市民的生活水平,已不仅仅将经济作为唯一标准,还需要看城市的环境质量。这就要求设置独立的城管部门,赋予其统一的城市管理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划拨专项管理经费,以管理好城市作为它们的专职。这比起那种“建管一体”的“兼职”管理要有效得多。
4、加强城市功能质量的需要。就某一建设标的物而言,其建设过程有始有终,而管理过程则有始无终,建设成果具有永定性,而管理成果具有瞬逝性,也就是说,建设行为一旦结束,其建设成果将永恒存在,但其管理行为没有结束之日,其管理成果如保持不好,则必然稍纵即逝,这就是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每天但是第一天”的管理理念。所以说是“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的流通功能,服务功能、辐射的质量有赖于高水平的管理作保障。建设与管理在投资时本应有一个客观合理的比例,但在“建管一体”中人们往往对建设予以倾斜,而忽视了管理。另一方面,建设部门本身的建设任务不断增多,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理城市;而建设物的增多使得城市的被管理者随之迅速增加,城市管理工作量与日俱增,建设部门在“建管兼顾”时难免会顾此失彼,力不均至。
三、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对策和思考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创新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必须根据城市的发展变化积极推进,稳步实施。
1、科学界定综合执法职责范围。要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界定综合执法的内容。根据200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要作的决定》主要是涉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中的无照商贩,公安交通管理中对侵占道路行为七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在实践中,各城市要根据城市管理特点和具体要求,相应增加处罚权的内容。
2、执法队伍要综合精简高效。综合执法队伍不是原来的几支执法队伍简单的合并,“新瓶装老酒”,而是执法队伍整体磨刀,整合、优化的过程。综合执法涉及多部法律,执法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的水平,为此,必须组建一支能综合运用各类法律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统一、精简、高效”。
(1)目前从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竞争意识;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执法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2)要加强培训。综合执法部门应建立培训机构,加强政策、法律研究,积极为一线队员提供教育培训和业务指导,使领导者的决策水平,中层骨干的业务工作能力,执法队员的办案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以适应管理现代化、法制化要求。
(3)加强队伍内部管理,把好“入口”,放开“出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队员能进能出。执法人员实行聘用制,末位告诫淘汰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将管理水平和工作实绩与执法人员的工资收入挂钩,奖优罚劣。
3、理顺关系,稳步推进。
第二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南京城市品质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南京城市品质
民盟江苏省委直属三支部 程路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阐述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与提升城市品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对策,提出应从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改善和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提升南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人文绿都的品质
关键词:城市管理;城市品质;南京
近年来,随着南京经济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的外向度和城市开放度不断提高。南京市经济日益国际化,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也积极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国际化。在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发展进程中,我市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社会信用缺失、困难群体扩大、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交通营运混乱、市容市貌差、市场竞争无序、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影响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给城市管理带来许多新难题和新挑战。
管理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城市管理水平是政府行政能力的体现,强化城市管理是政府的永恒主题,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树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我市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三个发展”、“三个提升”的战略实施,对城市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认为,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走出“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视经济效益、1
忽视社会效益,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误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同时,还应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特别是主要抓好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的投资环境、城市的经济结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城市的管理体制、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几方面的工作。具体地说:
一、科学规划城市布局
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应着力于以主城为核心,突出南延东进,加强沿江开发,加紧推进江北地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奠定“江在城中、山在城中”的现代都市框架,总体上形成主城、都市发展区、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其中:主城应是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基地,重点要发展科教、文化、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管理等第三产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增强现代服务能力和市政公共管理能力,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都市发展区是由主城及其周边地带构成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包括雨花、栖霞、浦口、六合等区域,都市发展区以城市新区、产业发展基地和生态环境调节圈为发展方向,逐步建成具有区域特色、充满发展活力、与主城合理分工、相互呼应的现代化新区,如雨花现代制造业基地、浦口药谷以及六合化工园区等;市域是南京全部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区,重点是发展县城、中心城镇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二、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
我市在经济发展国际化的过程中,与国际交往和联系更加频繁密切,城市发展中资金、技术、产业、经贸、人员、机构等方面的国际性因素在增多,必然使城市内部基础设施、流通设施、文化与服务设施等方面要向国际水平靠拢,城市经济运行规划也要向国际惯例接轨,这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南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对外交通、城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为重点,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初步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发展;强化南京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力度,努力把南京建成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并把开发区培育成南京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创新基地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基地,进一步改善城市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南京的建设和发展;围绕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坚持市场在结构调整中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扶持石油化工、现代制造等支柱产业,调整改造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适合南京环境要求、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的都市型工业,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基础上,重点调整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强品牌意识,增强经济整体实力,促进南京的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建设
南京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南京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交通业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建议南京积极推进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努力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居国内城市前列的信息通信网络,完善和改造现有信息基础网络,逐步实现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推进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建设,形成各类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电子政务工程、电子公务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的建设,规范系统建设,形成一批高效、实用的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南京城市管理向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城市综合管理体制
政府有关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重点把握好综合化、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建立高效、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形成市政府统一领导、区(县)政府具体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城市管理新体制。突出重心下移,在事权、财力方面向基层倾斜;突出群众参与,有效发挥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按照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要求,成立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解决“越位”、“缺位”、“错位”问题,把应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集中精力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使城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可操作的城市管理考评、监督体系,确保城市管理目标的落实。针对当前严重影响南京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的几大“顽症”,建议市政府应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快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交通、市容市貌、市场秩序等专项整治,特别是抓好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医疗等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商业欺诈等违法经营行为。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
南京是一个正在迈向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城市,城市管理更要注意立足长远,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气度恢弘的城市特色,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发掘历史内涵等,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我市有关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秉承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国际化人文绿都的对外开放新形象,合理开发资源,加强城郊土地的集约合理使用,讲究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严格审批基建项目,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保护城市水资源,以举办2014年夏季青奥会为契机,向全世界展示更加美好的新南京。
综上所述,随着南京市在新一轮的科学发展中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构建先进城市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是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人居质量的一项重要战略和中心任务。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按照“综合化、系统化、信息化、法制化”的管理理念和要求,大胆改革创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松懈、不倦态、不折腾,更好地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第三篇:加强城区秩序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城区秩序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内容摘要]:随着寻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富裕,私家车与摩托车的增多也在呈直线上升,然而也是人民群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各街道旁存在乱停乱放的车辆比较普遍,乱停乱放和堵塞交通一直是交通秩序管理中心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车辆不顾逆向或顺向,随意停放在街道路边和以路为场现象较为普遍。
[关 键 词]:城区交通秩序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寻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流、人流、物流不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私家小车、农村两轮摩托车的增加,果品销路逐渐打通,外来车辆集聚增多,且国省道穿越全县,来往车辆特别多,相对而言道路扩展滞后,给路面行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寻乌县城区交通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省道穿越城区。由于寻乌区位优势明显,毗邻广州、深圳和梅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紧靠“京九”线,寻乌206国道、343省道穿境而过,总里程达100公里,穿梭了我县的许多乡镇路段和各圩镇及农村,也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前往各地的车辆逐渐增多,国省道的承载车流量非常显著,针对不同的情况,寻乌大队在206国道及省道全线交通最繁华、出现交通事故较频繁的地处,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寻乌交警大队投入大量资金因地制宜地设立了红绿灯、减速带和执勤点。但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须进一步提高,对交通工具安全技术状况的监管待遇进一步提高。
二是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城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区机动车有了大幅度增长,且种类繁多,流动性大。由于车辆交易频繁,部分车辆未办理法定手续,一旦肇事,极难查究,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以摩托车为重点的“五小”车辆已成为交通事故的一大重点隐患。同时,由于大量车辆的漏管,不参加保险的问题十分普遍,发生交通事故后给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是车辆乱停乱放急剧严重。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富裕,私家车与摩托车的增多也在呈直线上升,然而也是人民群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各街道旁存在乱停乱放的车辆比较普遍,乱停乱放和堵塞交通一直是交通秩序管理中心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一些车辆不顾逆向或顺向,随意停放在街道路边。二是以路为场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摊位占道严重,造成车辆拥堵。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街道两旁不少店主,在店外摆出摊位,占道经营,一些从事汽车、摩托车修理和金属加工、建材销售的店面业主,占用路面进行加工制作和修理,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正常通行和城区的形象。
五是警力不足,交通管理任务繁重。在管理工作中,人是第一要素。而在当前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水平较低,还无法将交通管理中的大量警力解放出来的条件下,警力不足直接制约着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成效。一是在人车流量不断增加,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民警担负着整个城区交通秩序管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二是各类频繁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和各项活动增加,民警连续作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集中时间,集中警力开展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就有困难。
六是城区日常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主观上,群众参与交通守法意识比较低,行人、骑车人和乘车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着无意识违法和有意识违法。再而,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由于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致使交警在执法中常常遇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另外,对于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赋予的管理手段又过于简单,且没有很强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使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屡禁不止。民警的“严”管往往是很容易遭来群众的围观、乘机起哄、甚至滋事,帮违法者讲“好话”的,比比皆是,久而久之,使民警在管理上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不利于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人数量的高速增长,交通压力骤增,致使人、车、路发展不协调,从而影响到交通安全。虽然政府加大道路建设的力度,修建了不少道路,但比较窄,拆除了一些房屋,但路况不平直,拓宽了街道,但仍存在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车流量的需求。出租车的和营运机动三轮车招手停、随意上下乘客,严重地危及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又影响了市容市貌。
二是个别驾驶员和车主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驾驶员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与畅通。一是市场的强烈竞争也不能给驾驶员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集中个体驾驶员学习也很不现实,由于驾驶员长期不学法,不懂法,造成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化。二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相当多的驾驶员追求效益忽视安全。有的随意停车、掉头,争抢客源;有的超载、超员、疲劳开车;有的超速行驶,“病车”上路;有的不顾安全闯红灯,严重地扰乱了城区正常的交通秩序,导致道路不畅。
三是物质利益驱动强烈。一些以路为市、占道设摊的行为之所以较为普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置交通法规与城市环境于不顾,一些店主认为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街道上增设“店外店”可以更好地招揽顾客,扩大经营量,他们只想着门前行人、车辆越多,生意越好,钱就好赚。一些驾驶员也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千方百计逃避缴纳保险费、验审费;一些车主之所以对走私车辆、拼装车辆、报废车辆“情有独钟”,也是出于对这些车辆低廉的价格考虑铤而走险的,从而置安全于不顾。
三、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要取得政府的支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公安交警为主力军,交通、城管、教育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大力整治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根本的好转。
二是完善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环境。城市交通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众所周知,道路交通堵塞在每个城市都普遍存在着,最有效解决交通堵塞的办法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因此,城区增建交通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道路是交通环境的基础,要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必须把道路建设的纳入总体规划,在规划大型建筑时必须考虑停车场地、门前道路等因素,并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改善城区交通条件,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配套齐全。
三是强化源头管理,加大整治力度。交通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康,怎样才能真正保障好城区的交通安全,提升城区的交通管理水平,交通参与者素质的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交通参与者也迅速增加,同时,隐患也在不断增加。首先要抓好源头管理,对机动车驾驶员的考试、考核及车辆的检验要严格把关,严禁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及考试不过关的驾驶员上路行驶。其次,交警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采取经济处罚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实行驾驶员记分制度,坚决查处无牌无证车辆,严禁客车出站后在城区沿街揽客、抢客、下客,严禁客车出站后在城区缓慢行驶,影响交通。四是道路交通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加大管控力度,运用先进科技,全力维护城区交通秩序,针对驾驶员、车主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
强城区交通日常管理成为当前搞好交通秩序的主要举措。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综合治理交通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交通安全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交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真正做到摒弃部门利益抓交通,形成“部门联手,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二是探索创新城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对不断发展的交通事业,要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发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与时俱进抓好管理工作。三是加大日常交通管理力度,及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充实一线上路管控警力,保持对交通违章的严管、严治态势,全力保证城区道路畅通和秩序良好。四是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区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能。为了遏制城区内车辆超速、闯红灯等严重违章行为,各大队要运用电子警察设备等,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力争在短时期内见成效。真正做到向科技要警力、要效能。同时不断完善城区内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设施的建设,使城区内的交通参与者做到有据可依,违法必究。
五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一是实行警务公开。开辟便民告知栏、公布服务举报电话,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要公开、公正,对投诉、咨询接待要热情接待、及时解决问题。二是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便民利民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群众欢迎、体现人性化的执法服务措施。通过以上努力,可以塑造公安交通民警的良好形象,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民警的执法行为给予信任和支持,营造交通安全人人参与的氛围,确保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管理工作效益。
六是联合主流媒体扩大宣传法规的声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社会效应明显等特点,成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普及交通法规,营造交通安全氛围,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措施和有效形式。要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交通管理宣传专栏,采取印制宣传品、张贴画等形式加大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人们的法制观念、素质教养、职业道德水平等,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是衡量一个地区的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寻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了国省道的重要枢纽和商业“贸易”场所,在众多诸如 “中国蜜桔之乡”、“江南水电大县”、“边际贸易宝地”、“世界稀土王国”等皇冠之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城市集群建设的日益凸显,边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一个繁华之都的景象正向人们疾步走来。于是,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安全的期待,对平安之行的希冀也在人们心中升腾。加强城区秩序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破土而出必将逐步演绎着它的田园诗式的神话。
第四篇:提高北海市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提高北海市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顾 裕 冰
城市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民主的、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政府行为。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北海注重城市综合管理,先后荣获 “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北海的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和提高管理水平,加速北海城市现代化进程。
一、提高北海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城市管理搞好了,可以为城市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求。
(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体现了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城市管理是对城市的规划、公用设施、经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调控与管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培养广大市民的卫生、环保、交通、法律、社会公德等现代文明意识,使他们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适应,从而营造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具有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这是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三)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放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把城市搞得亮一些、美一些、绿一些、干净一些、整齐一些、通畅一些,一句话,搞得更现代化一些,这既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群众所热切企盼。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强化整体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新形式下北海城市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加入WTO和东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WTO和东盟所确立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促进平等竞争等原则,有利于推动北海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将使城市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如何调整行政执法人才结构、引进精通外语翻译兼执法人员以及配备中外文对照的城市管理法律文本和警示标语牌;如何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等。
(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扩容,北海市区人口将越来越多。因此,城市管理必须考虑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规划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近年来北海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此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执法队伍在执法中遇到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执法人员少、经费不足等的问题,困扰着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都会影响城市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目前北海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我市在城市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执法环境差。城市管理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以及理解、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的格局。首先是少数市民缺乏法律意识,对执法队伍的检查采取逃避态度甚至抵制举动。其次是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经常出现违规闯红灯、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再次是说情风盛行,严重影响公正公平执法。
(二)管理对象复杂。一是部分经营户法制意识较差,善于与执法队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二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简单商品买卖活动,维系基本生活需求,由于受习惯势力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三是部分城区居民无视城市管理工作,导致违章建筑、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和墙体结构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乱摆乱卖屡禁不止。社会的某些弱势群体一无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从事固定职业,经常流落城区占道经营,增加城管工作难度。执法人员去管,他们会抱怨“不准在街头巷尾摆摊,叫我们到哪里卖”,这种现象反映出城市功能完善与否。如果各类市场、停车场等设施比较完备,就可以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
(四)治安问题仍任重道远。北海的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比重比较大,给治安带来一定的难度。近段时间出现飞车抢包、袭击民警等恶性事件造成很坏影响,维护社会治安仍然任重道远。
(五)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一是城市管理目前仍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二是有些城市管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如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就没有具体的条文。三是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如摩托车载客扰乱客运市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环境。但对其进行处罚时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六)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良好的文化和道德素质是我们顺利执法的前提。目前仍有不少执法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法规,工作责任心不强,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稍有不慎易与管理对象发生争吵,酿成恶性事件。
四、提高北海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安交通、工商行政和市容环卫等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须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树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观念。
1、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城市管理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遵循“人性化”原则。所谓“人性化”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存在和价值,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现实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实的需要已由过去的“水电路房”四大瓶颈转变为绿化、环卫等方面的滞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则应大力加强环境建设,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二是追求“人格化”品质。所谓“人格化”,就是把城市赋予具有吸引力的人文色彩和特色风范,从而产生独到的人格魅力。如把北海建设为滨海休
闲旅游城市就是人格化的目标。三是发挥人的创造性。人是环境建设的主体,必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环境建设中的活力“因子”,成为我们美好家园的风景线。
2、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一是要彻底解决城管综合执法的合法地位问题。二是要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三是不断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良的作风感染群众,用优秀的品德鼓舞群众,用优质的服务方便群众。一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执法中要讲究执法艺术,针对管理对象的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也要换位思考,多为管理对象着想,运用疏堵结合、管理与教育并重的方式,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通过实行柔性管理,来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3、坚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城市就象一本书,有的粗俗浅薄,有的博大精深,之所以给人的感受不同,就在于文化内涵的多寡、城市品位的高下。城市管理工作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对北海而言,一是提升城市个性品位。发挥北海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展示其迷人的南亚海滨景致和南粤文化色彩,使其独特个性焕发出无穷魅力。二是提升城市经济品位,构筑区域性的科教、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明确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实施高科技和优秀文化带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三是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做到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交通、自身建筑等多系统并举,实现层次递进、功能升级、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四是提升城市管理品位。增强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理顺综合执法、行政管理等体制,引导市政、环卫、园林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形成相互协调、运转自如、精简高效的管理格局。
4、坚持“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的历史转变。城市管理应当由过去被动迎检,突击执法转向经常性、规范化的管理,由过去粗线条、低层次、低水平徘徊的局面转向从细微着手,注重塑造精品的高级阶段。一是要运用综合手段来管理。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要同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比如处理乱摆乱卖问题,在驱赶、取缔的同时,要出台配套招商政策加快相关市场的建设,引导马路市场归市经营,马路摊担归店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症。二是要逐步延伸推进。城市管理要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必须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延伸、由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由重点时段管理向全天候管理延伸、由市容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在地域上,应当整治一片、巩固一片,然后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没有脏乱差的容身之地,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在时间上,由现在的着力抓违章现象出现较多或特定的重点时段的管理到全天候24小时的监控跟踪管理。在内容上,通过巩固市容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对环保、静态交通等多面、综合性管理。
5、坚持“管理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取向。我国正处在新世纪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说到底就是环境竞争,环境是金钱、是品牌、是生产力,哪个城市环境好,人就往那去,资金就往那里流,各种物质就往那里聚集。因此,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管理现代化,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一是要创新管理观念,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二是创新作业方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高新技术,使传统的市政、环卫、园林等的作业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三是创新管理手段。要加速“数字北海”信息基础
设施建设的进程,充分运用遥感、宽带网、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真正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
1、改革现行城管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根据国家《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从1996年开始至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在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相继开展,北海也可以效仿其他城市,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负责集中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等方面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有效地解决了分散执法,效率不高的弊端。
2、统一管理模式。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构成模式,明确市、区、街三级管理的职责与职权。市与城区两级政府都有责任管理城市,市与城区两级政府都设市政管理局机构,市设综合执法支队,各城区设立综合执法大队,形成“以市为中心、以区为重点、以街道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系。
3、统一执法队伍。注重执法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统一执法身份、统一执法职能、统一执法牌证、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服装。
(三)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切实依法行政。现代文明城市需要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来管理,这支队伍应受到良好的训练,行为规范体现城市的风貌,代表城市管理的素质。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公正、公开。
1、推行执法公示制。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和权限要求,向社会公开办案程序、办案时限、处理依据、处理标准和处理结果。
2、推行执法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各执法岗位的权限、范围、程序以及相对应的责任,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履行职责,不失职;遵循权限,不越权;符合法定目的,不滥用职权;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避免行政失当。同时,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一旦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要敢于承担相关责任,并对有故意和重大过失者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3、推行执法承诺制。要从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公正执法方面,要做到“四个严格”:即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不乱罚款;严格案件集体审定,杜绝关系案、人情案;严格案件督查,防止漏查行为的发生;严格办案程序,实行规范执法。在文明办案方面,实行挂牌着装上岗,要做到语言文明、服务热情、行为文雅、诚实守信、礼貌周到。在办事效率方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接警、立案报批限时制;同时制订鼓励诚信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制度及奖惩措施,广泛开展“文明诚信,公正执法,争做人民满意城管卫士”活动,彻底解决执法不规范、不公正、推诿扯皮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
(四)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执法”也只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毕竟现在很多让城市管理工作者为难的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还是因经济、文化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故意违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少数的。因此,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操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
1、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并力争建设得更多更快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充分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消除影响城市环境行为产生的根源。
2、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在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提供部分场地及次要街道并加强行政管理手段,让部分弱势群体有谋生之希望,真正体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教育和监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营行为,使其树立自觉爱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意识,以引导的方式逐步规范和提升城市的品味。
3、加大对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单位、市民广泛宣传,使城市管理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使各单位、市民主动参与城管工作,协助城管工作。城市管理部门既是城市文明窗口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主动贴近群众,经常到各单位、门店和居民当中征求意见,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要加强与横向、纵向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北海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第五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干部说干事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干部说干事)
洪增林
《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14日07 版)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通过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等,形成以“精致、细致、深入、规范”为内涵的城市管理模式。当前,很多城市在推行精细化管理。实践表明,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把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城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定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体系两方面内容。建立管理标准,就是按照执法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在各部门建立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是在各部门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管理体系,从服务工作流程、岗位工作要求、服务质量要求、质量评价考核等方面对城市管理行为进行规范。
建设以网格化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以社区行政区为分界,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网格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全时段监控,同时对静态城市部件与动态城市事件进行定位分类管理服务的一种方式。网格化管理为精细描述管理对象、精确采集管理服务信息、精准处理管理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保证管理服务活动快速灵敏反应。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应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管理,大力发展智能规划、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园区建设,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建立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属地化的管理服务模式。
把依法管理贯穿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始终。法律制度是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应全面梳理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细化自由裁量权标准,确保处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整合执法资源,建立一支由公检法、职能部门和街道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整合城市经济执法体系、城市建设执法体系、城市管理执法体系、社会公共服务执法体系、公共安全保障执法体系五支执法体系的工作力量,实现联合执法、协同执法,降低执法成本。
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管理网络。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更方便。因此,应特别强调在便民、利民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强化社会化导向,倡导公众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社会化,是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应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采用服务外包和购买服务等方式,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城市管理服务中的难题,降低城市管理服务成本;推行社区管理社会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拓展社区服务职能。
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指标考评体系。可以组建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机构和第三方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考评队伍,构建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组织保障、综合执法、市政设施、市容环卫、数字化管理等内容为主体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让广大市民监督。根据考评结果,对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考核,对其管理和服务行为进行调整,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绩效评估提供依据。(作者为中共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