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4 08:2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论文)》。

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论文)

社会主义经济理和实践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摘 要:

进入21以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绿色采购等新的生产方式和要求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快速反应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欲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最优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靠质量开拓市场,靠质量站稳市场,质量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供应链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选评以及形成一个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机制是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作的基础,对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也从以前只评估供应商的运营情况,发展到也评估供应商的运营对上下层企业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注重科学地进行供应商选择、评价和控制,积极地开发供应商伙伴关系。今天,在此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已成为制造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论文首先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入手,系统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以装备制造业的供应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将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作为前提的供应商确定原则,同时,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商评价重点,并依据供应商的竞争能力,建立装备制造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综合体系模型。该体系包括加以细化了的7个产品质 量评价指标,以及产品质量在内的5个综合评价指标,以便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筛选和评估。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供应商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评价考核的结果,确定最终供应商。

在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形成一个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机制,对企业能更好地利用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以达到循序不断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快速响应客户的目标都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原因分析

国民收入;居民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不公;制度公正;制度规范

目 录

摘 要:.......................................................................................................................................1 前 言.........................................................................................................................................4 第一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4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4

1、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4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4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5

4、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5 第二章、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的原因及影响.......................................................................5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5 1.政府的制度因素.........................................................................................................5 2.资源配置因素...............................................................................................................6 3.历史、人口因素.........................................................................................................6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6 1.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正面影响...............................................................................7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7 第三章、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及建议...........................................................7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7

1、打破行业垄断。.........................................................................................................7 2.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8

二、.发挥政府财政的调节作用

1、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税收系统,...........................................................................................................................................8 结论:.......................................................................................................................................9 参考文献:...............................................................................................................................9

前 言

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发和体制转型对我国社会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我国的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少从经济发展的意义上看是这样的。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的目标。三十二年过去了,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中国的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美元增长到了14年的近7000美元。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分配和收入的不均现象也日趋明显。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这种状况不仅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也将严重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我国现阶段劳动者个体差异、体制的变迁性、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的政策安排、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乃至非法非规范收入的大量存在,都使得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

第一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表现为获得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还包括由此导致的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人们拥有的初始资源的不同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不相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制度不是对所有人都平等的,这些都会使参加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均等。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表现在收入差距过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 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4、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特别是存在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等现象。

第二章、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的原因及影响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

收入分配不公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我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政府在经济转型期的职能的不适当使用等。这些原因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又反应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体制和某些政策存在的缺陷。

1.政府的制度因素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从效果上来看,“效率优先”原则坚持的很好,而“兼顾公平”原则却没有得到理应的重视,公平问题没能得到兼顾。并且再分配过程中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备,税收在调节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限,最终导致“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社会阶层固化,马太效应显著。虽然近年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但是纳税的主体仍然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本应是纳税主题的富人阶层则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偷税漏税现象的普遍存在,只缴很少的税。

在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已有的市场经济是有缺陷的,因而导致了市场错 位。市场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分配实际是根据要素的贡献来决定的,由于人们占有要素在量和质上是不同,获取的收入必然是有差别的。市场机制不具有自动收敛收入差距的功能,因此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是不当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存在不当的情况,即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使经济效率低下,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这被称为政府失灵。比如官员的“寻租”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使政府采取的弥补市场失灵的措施失效。

2.资源配置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政府在转型期的职能的不适当使用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又一重要原因。相比其他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型期的国家,我国政府掌握和分配的资源过多,政府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导致了社会腐败问题的滋生。国有企业凭借对资源的垄断,在银行、电力、石油等部门拥有超强的垄断能力,获得了远远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但这些利润的并不是在全体国民中分配,而且被少数人或团体占有。

据统计,电力、电信、金融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水平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间。这并不是因为这些行业的工人比其他行业的工人付出的更多,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国家垄断资源。

3.历史、人口因素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巨大数量的农业剩余劳动被释放出来,高校毕业生不断涌入市场,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资本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资本与劳资的矛盾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扩张而成为社会经济主要关系的发展历程。在收入分配上虽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相应的体制设计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劳动集体的谈判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要素在分配过程中被“廉价化”,而资本要素在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的比例相对较多。虽然近年来职工总体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分配不公职工收入依然是偏低的,经营者、管理者与职工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无视劳动者的利益,劳动者用极其极端的行为表达不满情绪,比如富士康坠楼悲剧和本田罢工。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1.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正面影响

合理、一定的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否定,也是调动企业、个人投资、生产积极性和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适当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可以抑制或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供求关系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需求约束不断强化的新形势下,总需求扩张步伐的快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容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

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一些非法收入造成负效率效应。如贪污、受贿、营私舞弊、权钱交易、偷税逃税、制假贩假、走私贩毒,以及凭借垄断优势导致的收入差距所产生的负效率效应:一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伤害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们对提高效率采取消极态度;三是在民众中滋长了不公平感与不满情绪,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仇富心理,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这违背了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率的初衷。

第三章、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我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问题、影响的分析,我们要明白解决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均现状要对症下药,防止收入分配不公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的障碍。制度规范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应对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政府应该以法律为依托,建立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可行性的制度,加强对社会利益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

1、打破行业垄断。

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立法的形式限 制垄断,预防形成垄断市场结构,保护中小企业,同时加强对垄断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人工成长增长串的考核。严重违反国家工资政策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2.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缩小收入差距。

3、通过整顿市场秩序,力争在初次分配环节就实现相对公平。

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化,尤其是统一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实现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市场体制,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通过非法手段谋取暴利;政府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效率,同时要防止“寻租”性腐败,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

二、.发挥政府财政的调节作用

1、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税收系统,增加直接税税种,有效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税是可供政府选择的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手段:①对居民收个人所得税,直接使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得以缩小,而且能为政府采取其他调节政策(如对低收入居民的财政补贴。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提供物质条件。②对居民财产征税。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必须改革和规范我国财产税体系: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房产税不宜与土地税合并征收,尽早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两者一般同时开征,防止纳税人用生前大量转移财富的办法逃税。③征收商品税。这就提供了政府通过征收商品税而消减居民收入差距的可能性。

2、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距。

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对贫困阶层、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对落后地区的扶贫专项支出和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各地提供起点公平的条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农民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美)布朗芬伯伦纳.收入分配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9 [2]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3]周宇,郑小娟.规则缺失与建立规则的合理路径[J].理论探讨,2008,(04):73-77 [4]王小鲁.收入差距扩大源于制度缺陷[N].社会科学报,2007(6).

第二篇: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国民收入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增大。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收入差距过大制约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很大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在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处于可以接受的空间,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负面影响日显突出,需要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收入差距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差距 两极分化 公平效率 政策建议

2010年7月末,央行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壮大固然可喜,但是我们却不能因盲目乐观而忽视了另外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人均GDP仅为3 678美元,位列全球第99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妥善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

一、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世界上目前通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标准,我国学术界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描述通常也采用这种标准。基尼系数又称基尼集中率,是以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的名字命名的综合统计指标,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主要用来度量经济不平等程度,用一定人口所获得的收入比例来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水平。

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大小(或收入不平等程度的高低)。基尼系数的范围介于0-1之间,最小值O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值l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将会引起社会动荡。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接近0.5。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打破了以前的“平均主义”为特征旧的分配体制,收入分配呈现多元化格局,伴随而来的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是多种原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原因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历史上早就存几千年形成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低是我国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根本原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尤为突出,城乡经济存巨大差异,主要有劳动生产率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和形态差异。

(二)制度不健全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缺乏、选择不当和虚设,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税收制度在调节力度及调节效果方面尚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种设置不合理、不到位。目前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二是财产税制不健全,对居民个人所拥有的动产、不动产缺乏系统的调节手段。三是对偷税漏税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三)垄断是造成行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主因

垄断是分配不公的最大根源。本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对一些特殊行业实行垄断经营是必要的。问题是在行政权力多有渗透的背景下,许多垄断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垄断企业,凭借“背景”和“来头”,凭借国家的政策轻易地对国家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实施垄断并借市场名誉进行垄断经营,几乎不承担市场风险就能获得丰厚利润,又以“多劳多得”、“合理激励”为由,依照竞争性企业的分配方式来分配主要因垄断而获得的高额利润。于是便出现了高工资、高补贴、高福利,财富便多集中在这些行业和人群中。

(四)现行税制不健全是加大分配不公,加剧贫富悬殊的一个重大原因

以现行税制特别是个税累进制度,存在很大漏洞。造成就相对收入而言,富人纳税比例低,穷人纳税比例高。这样的税制设计有利于富人少纳税,故有人称之为“累退税”。高收入阶层利用政策逃税有法,而大量白领阶层个税一分都逃不了。

三、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主义本质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走上共同富裕。但消除两极分化不等于“平均主义”,适当地拉开个人的收入差距有助于提高个人劳动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但鉴于我国目前收入差距已经偏大,应引起重视,尤其是负面影响。

(一)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收入差距偏大制约经济结构的优化,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收入差距偏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收入差距偏大导致消费断层,极大地阻碍了国内需求的有序扩展和升级,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差距偏大不利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地区间偏大的收入差距,会减弱落后地区的人才吸引,人才向高收入地区的流动成为必然,不可避免地也会导致资金和技术的转移,使得各区域经济间难以形成有效互补,市场得不到充分拓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二)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过高的收入差距会引发社会不满和政治不稳定,这会造成一种不确定性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从而导致投资率下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由于各种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政策制定等种种因素会造成地区差距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民众对政府、对改革的信任。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影响到政治问题,地区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则可导致地区冲突,并最终引发国家分裂、民族瓦解。

四、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一)尽快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收入分配制度,并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收入分配制度是国家各种制度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及目标实现影响最大的一项制度。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科学协调稳定持续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配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前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尽快制定出一个高层次,广视觉,既符合中国当前实际又前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并且立法。

在国家完整收入分配制度出台前应先推行最低工资制度。目前应尽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低福利、低保障”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这项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这一政策已越来越脱离客观实际,并成了影响经济质量提升,科学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势成必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首先,要确定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拟设这样的阶 段性目标: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在三者中的占比应从2007年的57.9%提升到2015年的70%左右,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应从2007年的39.7%提升到2015年的50%左右。其次,再分配中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应 从2007年的57.5%提高到2015年的70%左右。再次,第三次分配要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支出中的比例,教育、医疗、社保三项支出应从2009年的29.2%上升到2015年的40%左右,并向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二)建立健全以工资为核心的企业职工利益集体协商共决机制

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天生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中国,更是处于弱势中的弱势,迫使他们接受很低的工资和不太安全的生产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出面,与企业协商共同建立以工资为核心的职工利益集体协商共决机制,并将这一机制作为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个机制的设计至少应当包括:集体协商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政府的地位及职责;工会在其中的地位及职责;协商内容(应包括:分配形式、报酬额度、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安全卫生、学习培训等);协商规则;监督主体等内容。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三)要对国企和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进行根本性改革

第一,要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对国家划分的三类企业上缴比例进行大幅调整,第一类可从目前的10%提高到30%左右;第二类可提到15%左右;第三类,缓期结束后,应定为5%以上。因为国企及其资本以及所占用的资源,本质上是全民性资产。因此,其利润应部分由社会共享,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转变为政府公共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二,要严格规范国企和垄断行业高管收入。可按企业层级及其高管级别参照公务员工资收入执行,考虑企业工作的特殊性,可补助其一定比例的企业津贴。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国企高管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政府派官员到企业任职和调企业高管到政府部门任职比比皆是。再说,政府派官员到企业任职是代表人民和政府去管理、经营人民资产的,本身具有管理公务公产的性质,与公务员没有本质区别。第三,制定垄断行业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比照管理办法。政府要严格垄断行业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将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与实现的利润基本脱钩,确定垄断行业工资与非垄断行业社会平均工资差距比例。差距不能太大。第四,垄断行业的职工福利应纳入工资管理范围,执行国家相关政策。

(四)改革税制,强化税收调节杠杆功能

从宏观方面看,要通过税收调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东中西部要实行差别税收政策,通过税收优惠促进中西部的发展,从根本上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奠定基础;二是除分地区实行差别税收政策和国家有特殊规定政策外,规模以上企业,应不分内资外资和经济性质,一律实行国民待遇税收政策,这有利于公平税赋、抑制私人资本暴利,缩小贫富差距。从微观方面看,要优化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同时要增加税种,调整税率。建议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特别消费税,调整房产税,提高土地、矿产资源、石油等资源性税率,同时征收环境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建议以3500元为起征点,设5%、10%、20%三种累进税率,同时提高资本利得、股息、红利的税率。这对“提低、扩中、限高”的分配导向极为有利。要全面推进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垄断行业、重点人物、特殊群体纳税监管跟踪机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纳税管理力度。

(五)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应以户籍为重点,破除城乡二元壁垒,科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行城乡统一的无差别的居民身份政策。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包括医疗、养老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取消工资与社保费挂钩制度,所有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一律实行国民待遇政策。三是不再实行低价粮食安全战略,让粮食等农副产品由市场来定价。四是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取消目前的征地政策,让农民以参股等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五是允许农村一切生产因素通过市场参与城市经济循环,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六是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向农村配置各种公共优势资源。七是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八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九是国家资源配置要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十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使乡村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都得以交流而实现其价值。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无法回避的一项重大的政治议题。历史的经验表明,当我们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只有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清除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真正的改革,必然是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实质性调整。只有这样的调整,才能够化解当前的社会风险,并把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奠基于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之上。只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社会民众,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小鲁.我国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4).[2]刘书云,王振宏.企业分配:利润挤占工资[ J].瞭望, 2008,(2).[3]袁春晖.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和谐社会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9(31).[4]宋桂霞.中国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构建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1).[5]郭立业,梁向东.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价值观[J].求索,2009(10).

第三篇: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收入分配差距大形成原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现状,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并希望出台具体方案。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 差距 改革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悬殊的现状众所公认,据统计,1985年到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且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有扩大趋势。事实上,从国际上通用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已突破社会容忍的“红线”——0.4。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就意味着财富已过度集中,收入差距日益明显。

造成今天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就其中的某一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那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专家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4个重点,分别是垄断行业的改革、解决政府官员腐败问题、消除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和改善弱势人群的发展条件。

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问题,现在行业利润高度不均,垄断行业的收入远超一般行业,包括资源性和垄断性行业,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金融等,这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合理。

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因为管理存有大量漏洞,导致公共资源流失、漏出、腐败,结果富了少数人,一般老百姓享受不到,有少数人富得非常快,但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不清楚,很多是非法收入,或者没有办法界定来源的灰色收入,这些因素对扩大收入差距,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公共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分配不均等,这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比如两亿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但是根据统计局的调查,外出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比例非常低,去年工伤保险覆盖率最高,是23%,医疗、养老保险都只有百分之十几,失业保险8%。而没有被覆盖的又恰恰是就业和收入最不稳定的人群,也都是中等以下收入或低收入家庭。

温总理曾言,“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的确如此,收入悬殊会造成很多负面后果,而且负面后果会非常严重,特别是一部分收入的分配是很不正常、不公平的,会导致老百姓不满,导致社会不稳定。此外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没有社会保障,生活和就业非常不稳定,很难享受到公共服务,长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流动,这对社会稳定是不利的。他们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和压力,老人、孩子留在农村,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很多人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平常有工资收入可能还好一点,一旦没有工作了,或者生病、出了工伤,生存就成问题了。过去老的农民工还可以回去种地,但是现在年轻的农民工,很多都不可能回去种地了,如果不通过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在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缩小收入差距,比如调整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但这些措施相对于收入悬殊程度,作用是有限的。它们有可能起到缓和收入扩大的速度的效果,但是要改变收入差距的状况,使它恢复到合理差距上来,光靠已有的改革还远远不够。包括社会保障,这几年推进力度很大,但是两亿多农民工大部分人仍然没有被覆盖,所以这方面的改革仍然没有到位。更不用说灰色收入问题、腐败问题,它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变革,不是靠完善社会保障,增加转移支付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等的改革。

当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我们一直在努力。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其背后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不平衡,如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有相关体制机制的障碍,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有待完善;更有分配制度本身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好的协调与设计来逐步解决。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闭幕会上,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温家宝总理也表示,今年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要在任职的最后一年中把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作为首要工作。

殷切的希望收入改革制度方案早日出台,可以全面到位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而且我希望收入分配改革并不是简单地给大家涨工资,而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性体制改革。比如,关于资源性收入和垄断性收入问题,就会涉及到资源税改革,我们过去有这方面的改革,但是力度不够;对于国有企业红利上缴问题,特别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改革的力度还要更大,有必要考虑是否征收垄断利润调节税。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和使用问题,现在很不透明、很不规范,这就要从土地出让制度及房地产税来推进。要规范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现在政府收入上升速度太快,远快于GDP的增长,但是政府的支出是否用到了合理的地方,透明度低,大家看不到,这也是亟待改革的。还有,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到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这些改革都需要推进。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要兼顾各方合理诉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需要更多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凝聚民众,长治久安。

其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远远不止上文提到的问题,具体方案也没有出台,具体是怎样改革,让我们拭目以待。只是希望,这次改革,不要让大众失望。

【资料来源】

1.《温家宝:今年一定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新闻网,2012-3-14.

第四篇:收入分配问题

 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最敏感)

1.现状:

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但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初次分配不太合理;二次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措施: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地区津贴补贴标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

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

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树立民众的慈善公益理念,完善和规范相关的捐赠政策和法律制度,壮大慈善组织,形成有效的第三次分配格局。

第五篇: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论文

现今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现状研究

[摘 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一个趋势。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趋势在过去10年间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益发展的“国家主义”的经济结构,它所导致的权力和垄断成为收入差距的一个根本结构性来源。在新一轮的收入差距扩大化进程中,尚未完全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灰色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后果已经远远超越分配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收入差距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差距 公平效率 政策建议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当着中外记者的面逐一公布中国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时隔十余年后,官方再次公布这项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指标。昨日公布的基尼系数显示,中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近年来有所回落,但居民收入差距整体较高的现实已引起官方的注意。马建堂坦言,“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具有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妥善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

一、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世界上目前通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标准,我国学术界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描述通常也采用这种标准。基尼系数又称基尼集中率,是以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的名字命名的综合统计指标,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主要用来度量经济不平等程度,用一定人口所获得的收入比例来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水平。

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大小(或收入不平等程度的高低)。基尼系数的范围介于0-1之间,最小值O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值l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将会引起社会动荡。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接近0.5。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一)从整体差距看“基尼系数”偏高。

基尼系数的变化表明,中国居民收入整体差距扩大是从1985年开始的2005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1996年,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缓慢扩大。1985年为0.31,1996年上升到0.36,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波动。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后,政府通过减税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使城镇居民收入达到较快增长。而农村在这一时期交替出现买难卖难,农业增产不增收,加之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因而基尼系数较前一阶段有了上升,但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波动,表明这个时期收入分配是比较合理的。第二阶段是1997—2005年,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1997年为0.33,2005年上升到0.4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1]。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注重社会公平。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全会,收入分配问题得到空前重视。2006年之后,我国的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48左右浮动。

从具体差距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1978—1985年,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2.57倍缩小到1.86倍。1983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2∶1。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体制开始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为1.83∶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小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1998年为2.51∶1,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扩大到3.2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明显偏大的。2004年略有下降,.21∶1,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 2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 493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城乡差距继续扩大。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实际增长14.3%。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2011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一至三季度城乡收入比分别为2.73:1,2.99:1和2.77:1,是2002年以来首次回落到“3”以内。

第二,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

从人均收入看,2005年职工人均工资全国平均为18 405元,最高的是北京(34 191元),其次是上海(31 940元),分别是江西13 688元的2.5和2.3倍,是湖南15 659元的2.18和2.04倍。从城镇居民收入看,1978—1999年,东部地区增长18.2倍,中部地区增长13.4倍,西部地区增长9.5倍,以中部为1,东、中、西部居民收入之比由1.1∶1∶1.01扩大为1.48∶1∶0.74;中、西部与东部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35元、31元扩大到2 309元和3 570元,分别扩大了65倍和57倍。从农村居民收入看,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33.57元,最高的上海290元与最低的河北91.5元之比为1∶0.32;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 255元,最高的上海8 248元与最低的贵州1 877元之比为1∶0.23。

第三,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显现,一些垄断性行业、新兴行业与夕阳产业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0年,行业最高与最低人均收入比为1.29∶1;1995年达到2.23∶1;1999年达到2.49∶1;2000年为2.63∶1,2002年为2.99∶1,2003年为3.98∶1。这些高收入行业几乎都是垄断行业,老百姓将之归纳为:金(金融)、银(银行)、财(财政)、保(保险),两电(电信和电力)、一草(烟草)。如2004年职工平均工资,金融保险业26 982元,电力煤气和水生产供应业21 805元,农林牧渔业仅7 611元[2]。

第四,不同经济性质职工收入差距扩大。200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18 405元,国有经济单位19 313元,集体经济单位11 283元,外商投资单位22 244元。集体经济单位的工资收入分别是国有经济单位的58.4%和外商投资单位50.7%,只占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61.3%[2]。

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打破了以前的“平均主义”为特征旧的分配体制,收入分配呈现多元化格局,伴随而来的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是多种原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原因。

第一,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和结构多层次性。这是个人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原因。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 748多美元已走出低收入国家序列,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结构存在明显的多层次性。先进的、比较先进的和落后的甚至相当原始的生产力并存,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如全国2005年人均GDP,最高的上海53 583元,最低的贵州5 222元,只有上海的9.7%[3]。

第二,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这是形成较大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中国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按劳分配必然地要和其他分配方式并存;而且,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仍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其他分配方式将发展得更快、更具有成长性。这是中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较大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

第三,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这是决定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因。在实践中,素质不同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量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必然导致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第四,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对多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允许和鼓励用合法收入形成的个人财产进行各种方式的实业或金融投资,作为要素投入的个人财产也有权利获得应有的回报。因此,用于投资的个人财产也成为决定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形成收入差距。特别是人力资本参与分配这将日益成为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本的质和量不仅直接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本人获得收入的多少和机会,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各个企业乃至各个地区可供分配的收入总量。目前,人力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从发展趋势看,其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强化,日益成为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原因。

第五,发展战略倾斜。在地区发展问题上。政府的倾斜发展政策,造成了各个地区之间、特别是沿海和内地之间、开放城市和非开放城市之间、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这种差异引起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还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同样成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不合理原因

第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历史上早就存几千年形成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低是我国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根本原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尤为突出,城乡经济存巨大差异,主要有劳动生产率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和形态差异。

第二,制度不健全。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缺乏、选择不当和虚设,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税收制度在调节力度及调节效果方面尚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种设置不合理、不到位。目前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二是财产税制不健全,对居民个人所拥有的动产、不动产缺乏系统的调节手段。三是对偷税漏税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第三,垄断是造成行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主因。垄断是分配不公的最大根源。本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对一些特殊行业实行垄断经营是必要的。问题是在行政权力多有渗透的背景下,许多垄断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垄断企业,凭借“背景”和“来头”,凭借国家的政策轻易地对国家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实施垄断并借市场名誉进行垄断经营,几乎不承担市场风险就能获得丰厚利润,又以“多劳多得”、“合理激励”为由,依照竞争性企业的分配方式来分配主要因垄断而获得的高额利润。于是便出现了高工资、高补贴、高福利,财富便多集中在这些行业和人群中。

第四,现行税制不健全是加大分配不公,加剧贫富悬殊的一个重大原因。以现行税制特别是个税累进制度,存在很大漏洞。造成就相对收入而言,富人纳税比例低,穷人纳税比例高。这样的税制设计有利于富人少纳税,故有人称之为“累退税”。高收入阶层利用政策逃税有法,而大量白领阶层个税一分都逃不了。[4]

三、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的影响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社会甚至政治体系造成一系列长期的恶劣影响。中科院前年的一项调查,采集了五个省份40个县市的城市居民对当今社会的意见。该调查表明,收入分配已经成为普通民众心中第二严重的社会问题。持续的工资收入低迷、难以承受的房价负担和高昂的医疗成本被认为是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

在经济方面,收入差距偏大制约经济结构的优化,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收入差距偏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收入差距偏大导致消费断层,极大地阻碍了国内需求的有序扩展和升级,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差距偏大不利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地区间偏大的收入差距,会减弱落后地区的人才吸引,人才向高收入地区的流动成为必然,不可避免地也会导致资金和技术的转移,使得各区域经济间难以形成有效互补,市场得不到充分拓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另一个相关社会问题是民间相对剥夺感的急剧上升。2008年《人民日报》下属人民论坛的一项大型网络调查发现,68.5%的受访者不满意于当今社会的收入分配,并认为他们的劳动价值被低估和剥削。更重要的,绝大多数(96%)的受访者已经认识到,公权力是造成公平正义缺失的重要根源。相对剥夺感、对社会分配体系不公的怨恨以及对社会阶级固化的担忧,构成了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隐患。

最后,当今分配体系的问题,还必然影响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导致中国经济进入恶性循环,以至最后促发危机。中国经济长期的发展目标是“消费社会”和内需经济,但随着国民收入、财富和资源不断向少数富人和政府机构集中,越来越多的资源会被导向投资、腐败和财富转移,也就是“钱生钱,钱生权和权生钱”的“内部自循环”当中,而真正建立在劳动和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却难以得到当今分配体系的充分支持,必须依靠广大中产阶级才可能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必然进一步萎缩。这样,中国离共同富裕的中产社会或者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会渐行渐远,而不稳定的经济结构会进一步得到强化,直到政府的动员能力遭遇到人口、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瓶颈,最后面临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局面。

在改革初期,邓小平早已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只是为了目标必须做出的一种不得己的选择。如果收入差距达到一种不可调和的程度,那么改革也就是失败的。现在,改革的设计师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在发生,而政府也在调整政策,只是尚未取得很好的效果,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

四、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一)尽快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收入分配制度,并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收入分配制度是国家各种制度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及目标实现影响最大的一项制度。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科学协调稳定持续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配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前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尽快制定出一个高层次,广视觉,既符合中国当前实际又前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并且立法。

在国家完整收入分配制度出台前应先推行最低工资制度。目前应尽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低福利、低保障”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这项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这一政策已越来越脱离客观实际,并成了影响经济质量提升,科学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势成必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首先,要确定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拟设这样的阶 段性目标: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在三者中的占比应从2007年的57.9%提升到2015年的70%左右,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应从2007年的39.7%提升到2015年的50%左右。其次,再分配中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应 从2007年的57.5%提高到2015年的70%左右。再次,第三次分配要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支出中的比例,教育、医疗、社保三项支出应从2009年的29.2%上升到2015年的40%左右,并向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5](二)建立健全以工资为核心的企业职工利益集体协商共决机制

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天生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中国,更是处于弱势中的弱势,迫使他们接受很低的工资和不太安全的生产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出面,与企业协商共同建立以工资为核心的职工利益集体协商共决机制,并将这一机制作为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个机制的设计至少应当包括:集体协商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政府的地位及职责;工会在其中的地位及职责;协商内容(应包括:分配形式、报酬额度、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安全卫生、学习培训等);协商规则;监督主体等内容。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三)要对国企和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进行根本性改革 第一,要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对国家划分的三类企业上缴比例进行大幅调整,第一类可从目前的10%提高到30%左右;第二类可提到15%左右;第三类,缓期结束后,应定为5%以上。因为国企及其资本以及所占用的资源,本质上是全民性资产。因此,其利润应部分由社会共享,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转变为政府公共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二,要严格规范国企和垄断行业高管收入。可按企业层级及其高管级别参照公务员工资收入执行,考虑企业工作的特殊性,可补助其一定比例的企业津贴。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国企高管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政府派官员到企业任职和调企业高管到政府部门任职比比皆是。再说,政府派官员到企业任职是代表人民和政府去管理、经营人民资产的,本身具有管理公务公产的性质,与公务员没有本质区别。第三,制定垄断行业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比照管理办法。政府要严格垄断行业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将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与实现的利润基本脱钩,确定垄断行业工资与非垄断行业社会平均工资差距比例。差距不能太大。第四,垄断行业的职工福利应纳入工资管理范围,执行国家相关政策。

(四)改革税制,强化税收调节杠杆功能

从宏观方面看,要通过税收调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东中西部要实行差别税收政策,通过税收优惠促进中西部的发展,从根本上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奠定基础;二是除分地区实行差别税收政策和国家有特殊规定政策外,规模以上企业,应不分内资外资和经济性质,一律实行国民待遇税收政策,这有利于公平税赋、抑制私人资本暴利,缩小贫富差距。从微观方面看,要优化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同时要增加税种,调整税率。建议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特别消费税,调整房产税,提高土地、矿产资源、石油等资源性税率,同时征收环境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建议以3500元为起征点,设5%、10%、20%三种累进税率,同时提高资本利得、股息、红利的税率。这对“提低、扩中、限高”的分配导向极为有利。要全面推进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垄断行业、重点人物、特殊群体纳税监管跟踪机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纳税管理力度。

(五)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应以户籍为重点,破除城乡二元壁垒,科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行城乡统一的无差别的居民身份政策。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包括医疗、养老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取消工资与社保费挂钩制度,所有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一律实行国民待遇政策。三是不再实行低价粮食安全战略,让粮食等农副产品由市场来定价。四是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取消目前的征地政策,让农民以参股等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五是允许农村一切生产因素通过市场参与城市经济循环,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六是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向农村配置各种公共优势资源。七是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八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九是国家资源配置要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十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使乡村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都得以交流而实现其价值。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无法回避的一项重大的政治议题。历史的经验表明,当我们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只有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清除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真正的改革,必然是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实质性调整。只有这样的调整,才能够化解当前的社会风险,并把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奠基于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之上。只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社会民众,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中国国力报告2011》,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1,第一版。

[2]卢嘉瑞.《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李小芳.按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分配[J] 社会科学家 2004 [4]郭庆旺,吕冰洋.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6).[5]刘书云,王振宏.企业分配:利润挤占工资[J].瞭望, 2008,(2).

下载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浅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

    收入差距论文 收入分配论文

    收入差距论文收入分配论文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及在初次分配中 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意义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次分配中应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初次......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记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记录 作者: 来源:《职业》2010年第05期 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在工资制度上,国有企业同行政机关和事业......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班级:建外1122 姓名:丁友辉 学号:2011012047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二)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针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应确立如下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 1.改革任务。从当前......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最终定稿)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这实际上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当然还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第二方面,我不同意您有些人不用做事情的说法.但不展开。 第一方面......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姓名:王mm 班级:商本0902 学校:轻纺美院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摘要: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年均9%以上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随着CPI系......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篇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编写:殷霞2013-9-18 第七课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民富) 1.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