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年教师政治学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08:2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2017年度年教师政治学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2017年度年教师政治学习资料》。

第一篇:2016—2017年度年教师政治学习资料

时间:2017年2月24日

曾国藩: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只有心存了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海里、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过的,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了自我。他曾在《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利之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在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形势下和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我们特别是今天的领导干部面对天地万物,面对纷繁世事,面对手中权力,面对人民群众、面对党纪国法、面对自己内心,要像曾国藩那样一定要装着一个“怕”字。只有心怀敬畏才会牢记慎独二字,才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时间:2017年3月10日 内容: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远比创作一件艺术品要重要得多,决不允许失败,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做得完美。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仁者,一个智者,一个乐者,一个行者。一个仁者: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一个理想的教师要视自己的事业胜

过生命,视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心是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前提。一个智者:教师必须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读不够的书。教师的智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个好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个乐者:一个引领孩子们成长的人,必须是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教师要心存美好,用高尚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们。教师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健康愉悦、追求美好的心态,不仅会给孩子们一天天的学习生活带来幸福快乐,更会给孩子们带来理想人生的追求。

时间:2017年3月24日 学习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堪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人民性。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部署,其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用24 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及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价值目标和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主要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能够凝聚人气,对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价值导向作用。

时间:2017年4月7日

内容:理想教师的师德行为

教师从教的最高境界:学生佩服,学生敬仰,学生喜爱。学生佩服的是教师的学识和水平,能让他们的学习有收获感。收获感的最重要基础,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应该是一般的实际水平加个体的具体实际水平。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实际水平。不少教师在新接班的时候都会对这个班级进行一些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判断,其中就有不少我们认 为不符合基本水平的情况,那么我们这时候要采取的,就一定不是如何贬评学生前面的学习,而是发现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帮助他们开展有效的学习。要知道,最没有办法的老师才把问题只归结于学生,说这个学生学习习惯差,那个学生基础烂,还有某个学生家长如何不配合或家庭如何糟糕等

等,这样的结果只会给自己和学生都同时造成暗示,教师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找了条看似很有理由的退路,又把自己和学生臵于问题和困难的阴暗面,这就会给我们后面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是首先体现在课堂里的,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学生的深入研究,一定是我们教学的基础。

时间:2017年4月21日 内容:优秀教师行为守则16条

1、记住学生姓名。

2、多动脑筋,少用武力。

3、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

4、合理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

5、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6、熟悉讲课内容。

7、教室内应有良好的教学气氛。

8、课前应充分准备,以防不测。

9、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能因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

10、步调一致。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付的态度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厌恶反感。

11、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

12、切勿使学习成为精神负担。

13、不要发火。

14、在大庭广众下让学生丢脸,并不是成功的教育形式。

15、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

16、要求学生尊敬教师,教师也需以礼相待。

时间:2017年5月5日 内容: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1、要有学习思想

所谓有“学习思想”,就是说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丰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海无涯,教无止境。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2、要有反思思想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经常从这几个方面反思追问:⑴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⑵我的教学有效吗?⑶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⑷哪些教学环节还需加以改进?

3、要有合作思想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会合作的学生。在教会学生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支持、相互启迪,共享智慧、共同成长。

4、要有创新思想

“有思想的教师,也一定是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

5、要有写作思想

所谓具有写作思想,就是说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便于自己进一步反思,以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时间:2017年5月19日

内容:争做学习型老师,共建学习型学校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想,大家应该从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1、大兴学习之风,共同建设学习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做到“学而不厌”,每个人都做到多读书,读好书。使我们的理论水平、师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同步拓展。

2、无论哪项工作,大家始终坚持“四项标准”: 做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底线。学生不能亲其师,哪能信其道?我们应该平等坦诚地对待第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做一个家长满意的老师——这是对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要力求做好,我们要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出色的业绩去赢得家长满意,这也是我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

做一个同行佩服的老师——这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不仅是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问题,更是人品和师德问题,同行都说你好,你才真正的好;同行都说你行,你才真正的行。

做一个领导放心的老师——如果教学质量较高,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领导肯定放心。

3、大家时刻要牢记三句话:

师德为先——对学生有爱心,对岗位有责任心,对集体有荣誉感,对个人有成就感。

教学为本——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个教师追求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反思提升——教师可以不经常写论文,但不能不经常反思。

4、中青年教师还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努力珍惜岗位。

第二,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第三,要有个人永恒的追求,展现亮点。老师们:

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探索规律、教书育人;教师的品格应该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师的信念应该是忠诚事业、无私奉献; 教师的追求应该是不断进取、完善自我。

教师要以自身精深的才学,多彩的教学艺术去培育人;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严慈相济的爱去感染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时代责任感,奋斗不息的精神去引导人。

言教应该是不断研炼的艺术;身教应该是不断提高的修养;师德正是这二者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称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思想、品德、学识、为人的光辉形象;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耕耘、勤奋、心血、汗水的甘甜硕果;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生、事业、教书、育人的灿烂丰碑。

以教育工作为职业的人,只会推推动动,得过且过,学无目的,改无行动;以教育工作为事业的人,定会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学无止境,改有方向。做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坚定的信念去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学生天天向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尽一名教师之职。

时间:2017年6月4日 内容:心态决定一切

有一种书,不一定厚实,但每一句话蕴含的都是无穷的哲理,让你产生真切的敬佩之心;有一种阅读,不一定惊人,却让你情不自禁凝神静听,让自己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心态决定了我们的所说的话,我们所产生的行为,我们对别人的态度,我们所做的决定。换句话说,心态决定一切。

曾经听说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万点星光。面对同样的际遇,前者保持一种悲观失望的灰色心态,看到的是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红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

如果我们面对着太阳,眼中充满的将是无限的阳光;如果背对着太阳,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一件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面对同一扇打开的窗子,有的人会欣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人则皱着眉头顿足捶胸。

每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地也有星星,就看我们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又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悲观失望者一时的呻吟与哀号,虽然能得到短暂的同情怜悯,但最终的结果是别人的鄙夷和厌烦;而乐观上进的人,经过长久的忍耐与奋争,努力与开拓,最终赢得的将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还有那些饱含敬意的目光。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正如我们的教学工作,它是那么的琐碎。生活又常常在不断地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整天怨天尤人,又怎么能培育出坚强乐观的学生?如果我们整天唉声叹气,又怎能指望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一个教好教坏都无所谓的教师,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我们的喜怒哀乐,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有人说,一个人一天的情绪从早上一起床就定了调,一节课的成败从教师走进课堂时的神态就辨得出。学生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父亲从小就教育她:“永远要坐前排。”这使得她在以后的人生中屡败屡起,从而成就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铁娘子“。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人生观;或许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或许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工作,为了我们的健康,请培养自己健康的心态。因为我们良好的心态,将为我们的教师团队增添无限的生机!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而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

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我们的心态就是我们的一切!

时间:2017年6月16日 内容:老师如何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

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徳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加强语言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要很好的掌握分寸。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简练性和直观性等。

三、规范自己的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和感化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想:“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改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一个难不帮,见坏事不制止的教师又如何教出救困济贫、助弱斗凶的学生。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人,处处是学生的模范,事事是学生的榜样。

四、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引起学生的敬爱之情,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尊严。过分鲜艳、浮华或过分拘谨邋遢,都是不适宜的。

教师的威信和尊严不是自封的,而是通过“教书育人”实践逐步树立起来的。在这方面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看得“神圣不可侵犯”。如果这样,学生当面不敢“冒犯”你,但心里不服气,在一定的时机总是要“冒犯”你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大动肝火,更不能挖苦体罚学生。一旦自己有过失,要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五、对自己严格要求。

学生每时每刻都注视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受着象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有任何人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教师一样的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做到事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呢?那就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一身作则,注重身教。必须不断注意自我修养,陶冶情操,自觉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地增强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第二篇:教师政治学习资料

学习时间:2017年1月26日上午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伊杰

学习内容:反分裂、反渗透学习材料

1、党的民族政策

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八个方面:民族平等政策;社会改革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3、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维护促进民族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4、三个离不开

三个离不开就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5、三爱

三爱教育就是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6、六好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

7、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8、马克思主义“五观”

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9、五个认同

五个认同就是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10、三股势力

三股势力是指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11、宗教极端势力

宗教极端势力是一股在宗教名义掩盖下,传播极端主义思想主张、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社会政治势力。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组织。

12、民族分裂势力

民族分裂势力产生于20世纪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是指从事对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政治框架的一种分裂或分离活动的团体或组织。民族分裂势力是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政治力量。如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组织。

13、暴力恐怖势力

暴力恐怖势力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指通过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组织。暴力恐怖势力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活动日益猖獗。如本·拉登就是臭名昭著的恐怖主义组织头目。

第三篇:教师政治学习资料

教师要继续学习

有很多条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比如,教师工作量太大,平时工作很辛苦;教师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教师已过了学习的年龄,记忆力差了,等等。

但支持教师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则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我们原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给学生既有的知识,这在过去是个“真理”,教师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嚼烂了给学生,学生牢固掌握了以后,就是做还了走向社会的全部标准,可能受了这样的传递式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还可以成为社会精英呢!

现在的局面却全然不同,以至于许多人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质疑,这质疑来之于知识的变化,而学校却缺乏应对之术。知识从量上看,裂变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就可以被淘汰,更何况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知识从质上看,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识,死的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电脑去完成了。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应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习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了。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唯一重要理由。

学会倾听不容易

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是声波在耳膜上的震动和电化脉冲从内耳向大脑中枢听力系统的信号传递”。听是入耳,是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在说话,你听到了,别人的话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与马路上汽车喇叭声,窗外的鸟叫声本质上没有区别。

而倾听则不同,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只有人类才会倾听,倾听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倾听为什么会比较疲劳,是因为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进行比照,并与讲话内容发生冲撞或融合,只有产生冲撞或融合了,听到的才对你有意义。倾听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义的活动,当你认为别人的讲话对你有意义,你才不会坐立不安,才会有可能忘记肉身的存在,也就忘记了疲劳。

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倾听是交流的第一技巧,专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如此,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可想像如果没有倾听,教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学生,又怎么教得好书?此外,倾听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姿态,不善倾听,就不太会交到真正的朋友,也不会有家庭关系的融洽,因为有时人们仅仅需要你倾听,倾听就足够了,一个不善于倾听的人,他的人生也许会因此而非常失败。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我认为倾听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就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你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对你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像力、思考力等等这类因素的挑战和训练。

而且倾听还是一种丰富情感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心灵冷漠的人居然会倾听!倾听是一个逻辑的归纳、综合、演绎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

倾听可以使你的心与智两方面越来越发达,我们没有理由不倾听。

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陶行知语)

——题记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

大教育家孔子是有魅力的。虽然,他的一生大多在游学或流亡中度过,但是无论在多么困苦的条件下,他的身边总是有许多学生相伴。孔子晚年,子贡与他朝夕相处,成为孔子巨大的精神安慰。孔子去世,子贡按常规服了三年丧,之后,又独自守墓三年,表现出对孔子无比的虔敬。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有魅力的。季先生的魅力, 来自他拒绝一切装饰的平易和素朴。他走在人群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农民,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威严和压力。季老虽然离我们刚刚远去,但他的平常心、平常态、平淡至极的无言,必然会照出世人渺小、浅薄和虚华,也必然会引发我们深深的敬畏之情!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深厚学识的魅力,恰如指引孩子们前行的一盏明灯,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里自由的驰骋。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还应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美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他能以爱的情怀去教育学生,以海的博大去宽容学生,把他们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它具有理性精神和挺立人格,有着纯正的生活追求,决不跪着教书,始终保持内心的澄澈与清明。他举止文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他不仅关注人生的功利,更关注幸福的内涵。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更会 用“真心” “真爱”去开启不同学生心房的门锁,给他们捎去和煦的春风,使他们快乐地、茁壮的成长。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所担当。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心,用“我能、我行、我成功”强势心态,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必定爱岗敬业、克己奉公,三尺讲台写春秋,满腔热血谱华章。

教师的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老师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学会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第一条

别与他人攀比

其实,你虽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败者,用不着灰心丧气。第二条

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生。因为,眼前的差生能够让你的讲课无法进行下去,你犯不着如此,而差生的未来,也许是你永远也赶不上去的;所以,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

第三条 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

你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你驰骋空间缰索。但这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象要快得多,因为你昨天也许才将WINDOW 98橾练熟悉,可恼他人今天使用的却是WINDOW XP。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我们不仅对新知识会感到欠缺,而且对新知识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是一个学习狂。

第四条

在床头准备好笔与本

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

第五条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注

你不一定爱你的学生,但你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你相应的责任,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第六条

要学一点幽默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谁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着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的人,学生更是如此。掌握一点幽默的艺术,既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走近了你。但幽默应止于讥讽,因为讥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同时幽默也应止于无聊的调笑,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乐”而不学。

第七条

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你赞赏学生的成功,学生会再还你一个惊喜。第八条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实上,只有你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你才能在面对让你厌恶的学生时,仍能面带微笑;而当你对学生暴跳如雷时,并不能表明你真的控制不了自己,事实上此刻的你也许心静如水。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心理战,好的老师肯定会如此与学生斗智斗勇。

第九条

每天一片“金嗓子”

警察腰间总别着一只枪,医生脖子上总挂着听诊器,老师的口袋中应装着“金嗓子喉片”,其用途当然是再清楚不过了的。另外,你每天最好喝六杯水,用30分钟的时间在球场上跳动一下,在幽静的小道走动一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松自己的躯体,其作用也不必多言。

第十条

做快乐的教师

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你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你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让你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职业。

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从实践操作层面和教师教学的技术和能力来讲,当前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教材的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原因就在于他们还不具备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价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设置的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

●“与学生的交往能力”。成年人一般都和成年人打交道,由于年龄相仿,就较容易设身处地地沟通和共鸣。教师却不同,是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打交道,成人的价值观和孩子的价值观有很大区别,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别,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目前师生间的感情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良好的与学生的交往能力的缺失,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我认为,把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迫切的,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要注意和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

●“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的组织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和能力,这种艺术的本质是要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比如某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提醒了,又分神了,那可能是他在课外或课间,遇到了烦心事,你意识到这些,就能正确地处理,有效地组织了。

●“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学生间或师生间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像一个军队首长要有处理突发战机变化的能力一样。战争,事关人的生命;教育,事关人的灵魂。之所以提出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经常能看到,众多教师经常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试卷编制能力。”毋庸讳言,在素质教育旗帜下的学校依然存在着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回避升学,回避考试,考试已成为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无可抵挡的要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试卷的大本营,“一体机”已成为生产试卷的专用机。很多老师不看试题质量,拿来就用,导致学生“花时多、收益小”。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编制试卷的能力已不容忽视。让教师具备编制试卷的能力,不是要让教师从此没日没夜地去出试卷考学生,恰恰相反,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没有意义的试题不给学生做,从而让学生省出精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是流传千年的教子智慧,是受益终生的教育圣经。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世界上有三类人,一类是强者,一类是弱者,一类是更多的普通人。我们经常关怀弱者,因为那是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行为,虽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对弱者表示关怀的行为其动机未必那么崇高;弱者关怀强者则不是一种值得大加倡导的道德行为。关怀若者是不容置疑的,关怀强者的动机往往令人生疑。

而对普通的人大多数人的关怀,是需要讨论一下,并大大地倡导一番的,因为我们身边大多是些普通人,我们都需要彼此关怀。

对普通人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当普通人最脆弱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真诚的关怀。普通人在片刻间可能成为了弱者,这时他格外需要人们关怀。其实再坚强的人,一生中都会有非常脆弱的时候,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心理上的,有时又或是精神上的。比如你生气了,你生病了,你遇上不顺心的事了,这是你的同事和领导帮助你关怀你,你会感觉活着真好,也就会恢复生的勇气。去年,校工会在每一名教职工生日那天送上贺卡,我在贺卡上给每一名教职工写上一段祝福的话。为什么挑你生日那天送上祝福?是因为纪念你出生的那一天,出生那一天你是最脆弱的,特别需要周围人的关怀。

对普通的健全人的关怀除了在其特别脆弱的时候给予关怀之外,还要针对人性的弱点去关怀。人性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渴望快乐,所谓最大的关怀就是要设法为周围普通人带去快乐,至少不要为他们带去痛苦。那么人怎么才能快乐?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如果能生存、有安全感、有归属感、受到尊重、自我价值可以实现,这五个需要获得满足,那么就可以快乐了。

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这一点是无需多说的,因为每个普通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本领。我想说,我们怎么去关怀普通人的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我们怎么才能为周围的那么多普通人带去安全感、归属感、尊严和个人价值?北郊学校要成为一所现代学校,要将世俗人道主义作为我们永恒的追求,那么我们仅仅关心那些弱者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我们作为普通人,受到别人给予我们的关怀,同时我们也关怀着别的与我们一样普通的人,那么,我们将变得更为崇高。

当那些关怀普通人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自己时,我们必将体验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教师要拥有一颗平凡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三颗心:平凡心、责任心、事业心。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作为教师对工作拥有一颗平凡心。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弋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队追名爱利、拈花怕重的心理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为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在平凡中我们要做到热爱我们的事业。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广泛地搜集最新的教育信息,教师要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心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使命)。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

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实际生活中,面对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能不辞辛苦,如何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缺乏“喜”和“爱”的情感,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觉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事业的发展都是消极无益的。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师对教育工作感到很乏味,日复一日地机械地操作,这样一天两天可以,天长日久怎能受得了?更严重的是,乏味的劳作很容易导致职业的倦怠和心灵的枯竭,在这种状态下,教育工作与其说是培养人才,倒不如说是摧残人才!教育本身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有了幸福感,教师才能享受事业,享受生命。同时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命。

教师要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既有教育别人的使命,也有自我教育的使命。“孔融四岁,能让梨”,令我们那肃然起敬;孔子、陶行知、苏格拉底等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犹如盏盏明灯将人性引向光明。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是教育者。在履行教育职责的问题上,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之所以要把“负责任”放在教育者前面,是因为教育并非万能的,并不是所有教育者都是崇高而神圣的,也不是所有教育活动和行为都行之有效的。不容否认,当今社会许多教育者虽然在从事教育工作,却并没有将其理解为一种神圣的事业。他们首先是将其作为一项谋生的职业,然后才是主动或被动地教学。同样不容否认的,许多教育行为有时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如老师踩着白色垃圾经过时,学生学会的是熟视无睹;学生主动行礼问好,却遭遇教师面无表情的一瞥或故意忽视时,学生在体会无地自容感觉的同时,学到放纵自我和无视他人;教师随地吐痰或从绿化带上穿行,学生会淡化环保意识;教师打扫卫生时轻描淡写,学生就学会了敷衍塞现;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不批改作业时学生学会的是偷懒或应付„„

做负责任的教育者,实为职责所系。教育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应关注教育细节,发展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生活中事必躬亲,伸手弯了一盏灯、一扇窗子,拾起地上一张废纸等,也必将影响和带动同事及学生向上的热情。老师要加强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因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以献身教育事业为荣,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对学生充满极大的热情。新世纪的教师应具有完美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情操,丰厚的底蕴,优秀的艺术表现,言传身教,以身垂范。爱学生应是教师多种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责任的表现。孩子重视老师的爱胜过父母的爱,对师爱的反映比对父母的爱更强烈。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感召而引起模仿,使他们产生“应像教师那样做人”的意向,更能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乃至严厉的批评。

第四篇:教师政治学习资料

教师政治学习资料(2010学第一学期)

作者:张丽芳 发布日期:2010-10-7 16:51:17 浏览量:7837

教师政治学习资料(2010学第一学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一——教师要继续学习

有很多条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比如,教师工作量太大,平时工作很辛苦;教师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教师已过了学习的年龄,记忆力差了,等等。

但支持教师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则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我们原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给学生既有的知识,这在过去是个“真理”,教师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嚼烂了给学生,学生牢固掌握了以后,就是做还了走向社会的全部标准,可能受了这样的传递式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还可以成为社会精英呢!

现在的局面却全然不同,以至于许多人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质疑,这质疑来之于知识的变化,而学校却缺乏应对之术。知识从量上看,裂变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就可以被淘汰,更何况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知识从质上看,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识,死的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电脑去完成了。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应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习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了。

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唯一重要理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二——学会倾听不容易

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是声波在耳膜上的震动和电化脉冲从内耳向大脑中枢听力系统的信号传递”。听是入耳,是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在说话,你听到了,别人的话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与马路上汽车喇叭声,窗外的鸟叫声本质上没有区别。

而倾听则不同,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只有人类才会倾听,倾听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倾听为什么会比较疲劳,是因为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进行比照,并与讲话内容发生冲撞或融合,只有产生冲撞或融合了,听到的才对你有意义。倾听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义的活动,当你认为别人的讲话对你有意义,你才不会坐立不安,才会有可能忘记肉身的存在,也就忘记了疲劳。

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倾听是交流的第一技巧,专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如此,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可想像如果没有倾听,教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学生,又怎么教得好书?此外,倾听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姿态,不善倾听,就不太会交到真正的朋友,也不会有家庭关系的融洽,因为有时人们仅仅需要你倾听,倾听就足够了,一个不善于倾听的人,他的人生也许会因此而非常失败。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我认为倾听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就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你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对你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像力、思考力等等这类因素的挑战和训练。

而且倾听还是一种丰富情感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心灵冷漠的人居然会倾听!倾听是一个逻辑的归纳、综合、演绎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

倾听可以使你的心与智两方面越来越发达,我们没有理由不倾听。

可是,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倾听是“艺术”,是因为倾听是倾听者的创造性劳动;说倾听“失传”,是心理学家认为,好多人已不那么乐于和善于倾听了。有些人不愿意倾听,我不想过多地分析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倾听,因为那是个复杂的问题。我只想多分析一下人们不能正确地倾听的原因,如果我们找到了发生这一情况的原因,那么或许可以找出解决之道。

首先是精力不够集中,精力不集中是无法倾听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精力不集中,心理上的原因主要是体力上的,体力不支使精力不易集中;而有些人的认知风格也会导致精力不集中,比如有些人一向更适合于通过阅读而不是倾听来与外界交流或获得信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生理问题,那我们应该表示谅解。

有些精力不集中则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比如有些人习惯性的走神,如果这些人平时注意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和意志品质,那么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其二,是听人讲话时太集中关注了细节,错过了要点。比如在听讲演时,讲演者为了吸引听者,要经常在讲演中穿插一些故事、笑话或材料是为观点和讲演内容主干服务的,你如果只被这些次要信息吸引,却错过要点,说明你的听讲能力有待提高。

其三是习惯于太主观武断地听讲。有时我们太过于相信自己,相信只要说话者一开口就知道他所要讲的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太过于确信了自己以后,就不太愿意听他们实际想说什么,有时我们根本就不会耐着性子倾听了。太带有主观性的先入为主的听法是听者与讲者的错位。

其四是太注意演讲的方式和个人外表、口气、习惯,而忽视了内容。虽然讲话者可能不漂亮,普通话不标准,姿态不好,或者甚至你平时和他有意见,但这都和你的倾听关系不大,千万别受这些因素干扰。

但愿我向教师提这条建议是多余的,可是我还是要提,是因为学会了倾听,我们才可能通过倾听而学会别的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三——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陶行知语)

——题记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大教育家孔子是有魅力的。虽然,他的一生大多在游学或流亡中度过,但是无论在多么困苦的条件下,他的身边总是有许多学生相伴。孔子晚年,子贡与他朝夕相处,成为孔子巨大的精神安慰。孔子去世,子贡按常规服了三年丧,之后,又独自守墓三年,表现出对孔子无比的虔敬。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有魅力的。季先生的魅力, 来自他拒绝一切装饰的平易和素朴。他走在人群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农民,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威严和压力。季老虽然离我们刚刚远去,但他的平常心、平常态、平淡至极的无言,必然会照出世人渺小、浅薄和虚华,也必然会引发我们深深的敬畏之情!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深厚学识的魅力,恰如指引孩子们前行的一盏明灯,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里自由的驰骋。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还应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美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他能以爱的情怀去教育学生,以海的博大去宽容学生,把他们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它具有理性精神和挺立人格,有着纯正的生活追求,决不跪着教书,始终保持内心的澄澈与清明。他举止文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他不仅关注人生的功利,更关注幸福的内涵。一位有魅力的教师,更会 用“真心” “真爱”去开启不同学生心房的门锁,给他们捎去和煦的春风,使他们快乐地、茁壮的成长。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所担当。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心,用“我能、我行、我成功”强势心态,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必定爱岗敬业、克己奉公,三尺讲台写春秋,满腔热血谱华章。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四——教师的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老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老师,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五——老师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六——学会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第一条

别与他人攀比

其实,你虽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败者,用不着灰心丧气。

第二条

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生。因为,眼前的差生能够让你的讲课无法进行下去,你犯不着如此,而差生的未来,也许是你永远也赶不上去的;所以,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

第三条 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 你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你驰骋空间缰索。但这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象要快得多,因为你昨天也许才将WINDOW 98橾练熟悉,可恼他人今天使用的却是WINDOW XP。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我们不仅对新知识会感到欠缺,而且对新知识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是一个学习狂。

第四条

在床头准备好笔与本

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

第五条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注

你不一定爱你的学生,但你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你相应的责任,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第六条

要学一点幽默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谁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着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的人,学生更是如此。掌握一点幽默的艺术,既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走近了你。但幽默应止于讥讽,因为讥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同时幽默也应止于无聊的调笑,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乐”而不学。

第七条

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你赞赏学生的成功,学生会再还你一个惊喜。第八条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实上,只有你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你才能在面对让你厌恶的学生时,仍能面带微笑;而当你对学生暴跳如雷时,并不能表明你真的控制不了自己,事实上此刻的你也许心静如水。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心理战,好的老师肯定会如此与学生斗智斗勇。

第九条

每天一片“金嗓子”

警察腰间总别着一只枪,医生脖子上总挂着听诊器,老师的口袋中应装着“金嗓子喉片”,其用途当然是再清楚不过了的。另外,你每天最好喝六杯水,用30分钟的时间在球场上跳动一下,在幽静的小道走动一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松自己的躯体,其作用也不必多言。

第十条

做快乐的教师

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你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你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让你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职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七——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从实践操作层面和教师教学的技术和能力来讲,当前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教材的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原因就在于他们还不具备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价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设置的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

●“与学生的交往能力”。成年人一般都和成年人打交道,由于年龄相仿,就较容易设身处地地沟通和共鸣。教师却不同,是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打交道,成人的价值观和孩子的价值观有很大区别,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别,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目前师生间的感情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良好的与学生的交往能力的缺失,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我认为,把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迫切的,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要注意和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

●“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的组织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和能力,这种艺术的本质是要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比如某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提醒了,又分神了,那可能是他在课外或课间,遇到了烦心事,你意识到这些,就能正确地处理,有效地组织了。

●“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学生间或师生间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像一个军队首长要有处理突发战机变化的能力一样。战争,事关人的生命;教育,事关人的灵魂。之所以提出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经常能看到,众多教师经常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试卷编制能力。”毋庸讳言,在素质教育旗帜下的学校依然存在着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回避升学,回避考试,考试已成为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无可抵挡的要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试卷的大本营,“一体机”已成为生产试卷的专用机。很多老师不看试题质量,拿来就用,导致学生“花时多、收益小”。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编制试卷的能力已不容忽视。让教师具备编制试卷的能力,不是要让教师从此没日没夜地去出试卷考学生,恰恰相反,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没有意义的试题不给学生做,从而让学生省出精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知识都像人的衣服一样,会旧,会过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知识和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爆炸过。正像一位商业人士讲的,你必须时刻睁大商业的眼睛,因为你一不留心商业信息和情报,你就会被无情的商海淹没。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被淘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八——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是流传千年的教子智慧,是受益终生的教育圣经。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

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度大幅度提高。

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九——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世界上有三类人,一类是强者,一类是弱者,一类是更多的普通人。我们经常关怀弱者,因为那是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行为,虽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对弱者表示关怀的行为其动机未必那么崇高;弱者关怀强者则不是一种值得大加倡导的道德行为。关怀若者是不容置疑的,关怀强者的动机往往令人生疑。

而对普通的人大多数人的关怀,是需要讨论一下,并大大地倡导一番的,因为我们身边大多是些普通人,我们都需要彼此关怀。

对普通人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当普通人最脆弱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真诚的关怀。普通人在片刻间可能成为了弱者,这时他格外需要人们关怀。其实再坚强的人,一生中都会有非常脆弱的时候,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心理上的,有时又或是精神上的。比如你生气了,你生病了,你遇上不顺心的事了,这是你的同事和领导帮助你关怀你,你会感觉活着真好,也就会恢复生的勇气。去年,校工会在每一名教职工生日那天送上贺卡,我在贺卡上给每一名教职工写上一段祝福的话。为什么挑你生日那天送上祝福?是因为纪念你出生的那一天,出生那一天你是最脆弱的,特别需要周围人的关怀。

对普通的健全人的关怀除了在其特别脆弱的时候给予关怀之外,还要针对人性的弱点去关怀。人性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渴望快乐,所谓最大的关怀就是要设法为周围普通人带去快乐,至少不要为他们带去痛苦。那么人怎么才能快乐?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如果能生存、有安全感、有归属感、受到尊重、自我价值可以实现,这五个需要获得满足,那么就可以快乐了。

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这一点是无需多说的,因为每个普通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本领。我想说,我们怎么去关怀普通人的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我们怎么才能为周围的那么多普通人带去安全感、归属感、尊严和个人价值?北郊学校要成为一所现代学校,要将世俗人道主义作为我们永恒的追求,那么我们仅仅关心那些弱者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我们作为普通人,受到别人给予我们的关怀,同时我们也关怀着别的与我们一样普通的人,那么,我们将变得更为崇高。

当那些关怀普通人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自己时,我们必将体验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十——平凡心、事业心、责任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三颗心:平凡心、责任心、事业心。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作为教师对工作拥有一颗平凡心。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弋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队追名爱利、拈花怕重的心理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为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在平凡中我们要做到热爱我们的事业。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广泛地搜集最新的教育信息,自觉地摒弃旧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目标意识,及时地总结经验得失,并不失机地把有价值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探索出新的教育思路。同时,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教师就会甘于平凡、乐于在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心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使命)。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

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实际生活中,面对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能不辞辛苦,如何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缺乏“喜”和“爱”的情感,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觉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事业的发展都是消极无益的。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师对教育工作感到很乏味,日复一日地机械地操作,这样一天两天可以,天长日久怎能受得了?更严重的是,乏味的劳作很容易导致职业的倦怠和心灵的枯竭,在这种状态下,教育工作与其说是培养人才,倒不如说是摧残人才!教育本身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有了幸福感,教师才能享受事业,享受生命。同时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命。

我们稍微看一下那些做出成绩的老师,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干革命工作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他们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们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们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放假就是他们最大“不快”。如果教师能进入这种状态的话,那他的一生都是幸福的。工作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机构成部分,舍不掉,离不开,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

第二,创业精神。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作为教师、我们承前启后,某故鼎新,完成角色的转变。一是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未来的教师应做学生的顾问和向导,教师应是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由维持现状向创造探索转变。维持现状只能重复老路,满足于过去经验;创造探索则需批判性思考,提倡自由与开放的追问风气。三是由再现传统向研究未来转变。教育既是伟承性的事业,更是先导性的事业。再现传统只能囿于书本;研究未来,则需学少悟多,授人以渔。四是由单科一门向全能发展转变。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必须摆脱只能教一门专业,知识面窄的局面,要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全能型教师转变。

翻开古今中外教育爱的履历,我们发展他们大多数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是教师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他们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因而他们不去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当然,成都市为知教育家的毕竟是少数,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也未必就能“成名成家”,但你的工作会因此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而主动、积极与投入这绝对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要条件。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你就有了抢抓机遇的准备,你的眼光会更敏锐,你的思维会更活跃,你的热情会更充沛,你能从寻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寻常的发现,你会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洞见教育发展的方向,你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迅速成为带头人。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教学思想与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对于每一个有“成名成家”意识的教师都绝对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放弃一些消极的观念,满怀激情地跃入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建功立业,为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添砖加瓦。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还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争做“创新之神”,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总之,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因此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既有教育别人的使命,也有自我教育的使命。“孔融四岁,能让梨”,令我们那肃然起敬;孔子、陶行知、苏格拉底等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犹如盏盏明灯将人性引向光明。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是教育者。在履行教育职责的问题上,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之所以要把“负责任”放在教育者前面,是因为教育并非万能的,并不是所有教育者都是崇高而神圣的,也不是所有教育活动和行为都行之有效的。不容否认,当今社会许多教育者虽然在从事教育工作,却并没有将其理解为一种神圣的事业。他们首先是将其作为一项谋生的职业,然后才是主动或被动地教学。同样不容否认的,许多教育行为有时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如老师踩着白色垃圾经过时,学生学会的是熟视无睹;学生主动行礼问好,却遭遇教师面无表情的一瞥或故意忽视时,学生在体会无地自容感觉的同时,学到放纵自我和无视他人;教师随地吐痰或从绿化带上穿行,学生会淡化环保意识;教师打扫卫生时轻描淡写,学生就学会了敷衍塞现;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不批改作业时学生学会的是偷懒或应付„„

做负责任的教育者,实为职责所系。教育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应关注教育细节,发展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生活中事必躬亲,伸手弯了一盏灯、一扇窗子,拾起地上一张废纸等,也必将影响和带动同事及学生向上的热情。老师要加强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因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以献身教育事业为荣,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对学生充满极大的热情。新世纪的教师应具有完美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情操,丰厚的底蕴,优秀的艺术表现,言传身教,以身垂范。爱学生应是教师多种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责任的表现。孩子重视老师的爱胜过父母的爱,对师爱的反映比对父母的爱更强烈。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感召而引起模仿,使他们产生“应像教师那样做人”的意向,更能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乃至严厉的批评。老师们:

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探索规律、教书育人;教师的品格应该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师的信念应该是忠诚事业、无私奉献;教师的追求应该是不断进取、完善自我。

教师要以自身精深的才学,多彩的教学艺术去培育人;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严慈相济的爱去感染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时代责任感,奋斗不息的精神去引导人。

言教应该是不断研炼的艺术;身教应该是不断提高的修养;师德正是这二者的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称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思想、品德、学识、为人的光辉形象;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耕耘、勤奋、心血、汗水的甘甜硕果;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生、事业、教书、育人的灿烂丰碑。

以教育工作为职业的人,只会推推动动,得过且过,学无目的,改无行动;以教育为事业的人,定会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学无止境,改有方向。

做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坚定的信念去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学生天天向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尽一名教师之职。

”、“能手”、“骨“FONT-SIZE: 14pt;COLOR: black;LINE-HEIGHT: 150%;mso-bidi-font-family: Arial;mso-fareast-language: ZH”>优秀者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实际生活中,面对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能不辞辛苦,如何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缺乏“喜”和“爱”的情感,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觉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事业的发展都是消极无益的。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师对教育工作感到很乏味,日复一日地机械地操作,这样一天两天可以,天长日久怎能受得了?更严重的是,乏味的劳作很容易导致职业的倦怠和心灵的枯竭,在这种状态下,教育工作与其说是培养人才,倒不如说是摧残人才!教育本身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有了幸福感,教师才能享受事业,享受生命。同时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命。

我们稍微看一下那些做出成绩的老师,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干革命工作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他们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们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们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放假就是他们最大“不快”。如果教师能进入这种状态的话,那他的一生都是幸福的。工作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机构成部分,舍不掉,离不开,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

第二,创业精神。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作为教师、我们承前启后,某故鼎新,完成角色的转变。一是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未来的教师应做学生的顾问和向导,教师应是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由维持现状向创造探索转变。维持现状只能重复老路,满足于过去经验;创造探索则需批判性思考,提倡自由与开放的追问风气。三是由再现传统向研究未来转变。教育既是伟承性的事业,更是先导性的事业。再现传统只能囿于书本;研究未来,则需学少悟多,授人以渔。四是由单科一门向全能发展转变。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必须摆脱只能教一门专业,知识面窄的局面,要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全能型教师转变。

翻开古今中外教育爱的履历,我们发展他们大多数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是教师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他们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因而他们不去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当然,成都市为知教育家的毕竟是少数,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也未必就能“成名成家”,但你的工作会因此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而主动、积极与投入这绝对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要条件。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你就有了抢抓机遇的准备,你的眼光会更敏锐,你的思维会更活跃,你的热情会更充沛,你能从寻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寻常的发现,你会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洞见教育发展的方向,你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迅速成为带头人。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教学思想与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对于每一个有“成名成家”意识的教师都绝对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放弃一些消极的观念,满怀激情地跃入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建功立业,为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添砖加瓦。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还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争做“创新之神”,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总之,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因此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既有教育别人的使命,也有自我教育的使命。“孔融四岁,能让梨”,令我们那肃然起敬;孔子、陶行知、苏格拉底等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犹如盏盏明灯将人性引向光明。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是教育者。在履行教育职责的问题上,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之所以要把“负责任”放在教育者前面,是因为教育并非万能的,并不是所有教育者都是崇高而神圣的,也不是所有教育活动和行为都行之有效的。不容否认,当今社会许多教育者虽然在从事教育工作,却并没有将其理解为一种神圣的事业。他们首先是将其作为一项谋生的职业,然后才是主动或被动地教学。同样不容否认的,许多教育行为有时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如老师踩着白色垃圾经过时,学生学会的是熟视无睹;学生主动行礼问好,却遭遇教师面无表情的一瞥或故意忽视时,学生在体会无地自容感觉的同时,学到放纵自我和无视他人;教师随地吐痰或从绿化带上穿行,学生会淡化环保意识;教师打扫卫生时轻描淡写,学生就学会了敷衍塞现;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不批改作业时学生学会的是偷懒或应付„„

做负责任的教育者,实为职责所系。教育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应关注教育细节,发展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生活中事必躬亲,伸手弯了一盏灯、一扇窗子,拾起地上一张废纸等,也必将影响和带动同事及学生向上的热情。老师要加强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因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以献身教育事业为荣,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对学生充满极大的热情。新世纪的教师应具有完美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情操,丰厚的底蕴,优秀的艺术表现,言传身教,以身垂范。爱学生应是教师多种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责任的表现。孩子重视老师的爱胜过父母的爱,对师爱的反映比对父母的爱更强烈。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感召而引起模仿,使他们产生“应像教师那样做人”的意向,更能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乃至严厉的批评。

老师们:

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探索规律、教书育人;教师的品格应该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师的信念应该是忠诚事业、无私奉献;教师的追求应该是不断进取、完善自我。

教师要以自身精深的才学,多彩的教学艺术去培育人;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严慈相济的爱去感染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时代责任感,奋斗不息的精神去引导人。

言教应该是不断研炼的艺术;身教应该是不断提高的修养;师德正是这二者的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称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思想、品德、学识、为人的光辉形象;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耕耘、勤奋、心血、汗水的甘甜硕果;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生、事业、教书、育人的灿烂丰碑。

以教育工作为职业的人,只会推推动动,得过且过,学无目的,改无行动;以教育为事业的人,定会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学无止境,改有方向。

做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坚定的信念去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学生天天向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尽一名教师之职。

第五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模版)

2018.4.11 自觉增强程序意识(思想纵横)

郭顺才

《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09日 07 版)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先后次序,体现为一定的规矩。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领导干部自觉增强程序意识,按照程序办事,才能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习近平同志告诫全党,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对于强化程序意识的重要性,大部分领导干部都比较清楚,但仍有人不愿按程序办事,总爱绕过程序拍肩膀定调、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许诺,一旦遇到矛盾就拿权力压人。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迷信人情关系。觉得大家平时都很熟悉,没必要走程序,遇事习惯于打招呼。二是浮躁心理影响。平时静不下来学习有关制度和程序,遇事坐不下来分析事情始末缘由,处理问题时总是怕麻烦、图省事,视程序而不见、置程序于不顾。三是私心杂念作怪。选择性看待程序,对自己有利的就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办,对自己不利的就想绕过程序走捷径。

程序的作用在于有效制约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在各项工作中守程序,既有利于工作开展,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按照程序办事,还能让人信服,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自觉增强程序意识,可以使权力运行得更加规范有序,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阳光透明,从而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这对领导干部自己也是一种保护。

当前,我们党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办事。领导干部增强程序意识,既是干事创业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体现。要自觉遵守程序,切实维护程序的严肃性,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履行程序不含糊,不能违背程序要求、破坏程序公正。尤其是在涉及民生福祉的问题上,必须强化程序意识,决策前多沟通,实施前多征询,该走的程序一步也不能落下,决不能随心所欲、置程序于不顾,更不能瞒天过海、把程序当“稻草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尽可能面向社会公开职能、公开决策、公开程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程序公正。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领导干部生活在社会公众的聚光灯下,任何一项不遵守程序的工作都可能被曝光,甚至被炒作。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尤其不能觉得一些事情是小事而违反程序。小事之中有立场、有规矩、有风格,细节里面有政治、有形象、有人格。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切实管好家属和身边人员,凡事只要有规定的程序就要带头遵守,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坚决纠正一切不符合程序的行为,让执行程序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

能否严格按程序办事,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加强程序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遵守程序、按程序办事,有问题依靠法律法规、按照相关程序解决,坚决纠正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在强调程序意识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程序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要防止其成为某些官僚主义者消极怠政、为官不为、推脱责任、不敢担当的挡箭牌,但这并不影响对违反程序行为的惩处。

生态文明入宪,美丽中国出彩(新论)

于文轩

《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17日 05 版)

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宪法层面,就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注入了灵魂

前不久,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案中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一处表述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生态文明”“美丽”等新表述,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普通老百姓守住绿水青山、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宪法保障。

将“生态文明”写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对社会经济发展路径转变、优化升级的深刻理解。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今年两会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又提醒长江经济带建设避免走入“‘建设性’的大破坏”的困局。无论是领导人的殷殷嘱托,还是国家根本法的法律确认,都体现了当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发展的追求,表明了党和国家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和魄力。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正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加成熟的姿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障人民福祉。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保障每一代中国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事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两会前,2017年北京空气质量“清单”让人眼前一亮: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比下降20.5%,有9个月月均浓度为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天更蓝了,呼吸更畅快了,是老百姓生活中最真切的感受,亦是我国生态文明不断进步的真实体现。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更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子孙后代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宪法中明确强调“生态文明”,也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保障。生态环境法治包括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和环境法律监督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呼应,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法治目标的实现。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法治诸方面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贯彻生态文明的法治理念和宪法保障。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宪法层面,就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注入了灵魂,形成了一以贯之的理念线索和理论基础,回应了当前条件下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等措施,也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理念上与宪法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紧密契合,构成了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需要共同行动的意志和理念,也同样需要法律层面的制度保障。宪法作为我国根本法,不仅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蕴藏于其中的宪法精神也能反哺保护实践,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生态文明”入宪,也就不单是宪法意义上的法律确认,更彰显着中华文明对于美好生活、个人发展等人类重大命题的认识和理解,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向前。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

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化职能转变 建设廉洁政府 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赵乐际韩正等出席

《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28日 01 版)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4月27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国务委员魏凤和、王勇、赵克志出席会议。国务委员肖捷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应邀出席会议。

李克强说,过去五年,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着力转职能、转政风、严纪律、强监管、肃贪腐,以深化改革推动源头反腐,以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以严肃纲纪促进政风转变,以强化激励问责推动勤政有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一些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比较突出,滋生腐败的土壤尚未根除,对此还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李克强指出,要以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为重点,大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一要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放权减权,加快制定完善各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二要确保公共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强化预算执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紧盯严管扶贫、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公共资金。三要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将公共资源交易纳入平台,切断权力插手的链条。四要看护好经营好公共资产,管住关键事、管到关键处、管好关键人,既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统筹抓好金融领域防风险和惩治腐败。五要强化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审批、实施等全程监管,使每项工程都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安全工程。

李克强强调,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强化以法促廉、依法行政、诚信施政,勤政尽责干事创业,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再创让人民满意的新业绩。

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上海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发言。

新时代劳动者当有新作为(评论员观察)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结合的“传动轮”,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勉励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字里行间充满党和国家对劳模群体的关怀和厚爱,让广大劳动者暖心,激发了建功新时代的决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从袁隆平蹲田培育“东方魔稻”的场景,到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的瞬间,从改革开放大潮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急先锋”,到新时代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弄潮儿”,无数任劳任怨、拼命苦干的“老黄牛”,激励着成千上万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奉献光和热。

踏上新征程,永远不变的,是精神底色;与时俱进的,是劳动素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竞争与高端产业角逐空前激烈,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归根结底要以强大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以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做保障。今日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困难多、挑战大,迫切呼唤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练就高超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奋进冲锋号,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广大劳动者正当其时。

展现新作为,以冲天干劲激发埋头苦干的奋进精神。任何时候,苦干实干都不过时,是事业成功的“捷径”。翻开劳动模范的故事,脚踏实地的奋斗贯穿始终。比如从零基础开始干铆工、一路铆成了传奇高铁工匠的李学忠,再如迄今攀爬总高度超过200多座珠峰的老电工周红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行当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来自长期摸索的笨功夫。“樱桃好吃树难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走好的,我们需要的是一股子永不松懈的干劲儿。

不负新期待,以执着钻劲焕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如果说其他劳动要素还可能引进,唯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无法引进。尽管当下我们能开展火箭、卫星等超级工程,但特种钢铁还依赖进口,消费者买个马桶盖都要出国抢购。拥有一大批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在一丝一毫之间倾注心血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政府部门和全社会一同行动起来,在社会氛围和机制保障上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上多想办法,“大国工匠”一定会越来越多。

建立新功勋,以争先闯劲迸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创新追逐的时代,“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近来,“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激发广大劳动者立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结合的“传动轮”,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未来中国绝不会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滴答’‘滴答’,我的祖国,一直在复兴路上迅跑……”“五一”之夜,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中国梦·劳动美”特别节目里,一首诗歌为新征程读秒,仿佛新时代的号角催征。广大劳动者当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状态,将奋斗足迹融入转型发展,在爬坡过坎中成为科技的领跑者。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四论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讲话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8年05月09日 01 版)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阐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为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清晰指引,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注入了巨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之所以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新形势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像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只要我们坚持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一定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思想纵横)

张 浩

《 人民日报 》(2018年05月16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伟人存千古,思想启后人。进入新时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指引未来,正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结合国情特征和时代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这种科学性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在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人们排队购买《资本论》,书店的海报上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马克思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穿资本剥削的秘密,宣告资本主义只是一种历史性存在而非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对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创新发展的过程。事实表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看清本质、把握大势、保持定力、谋求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发现规律、把握规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从没有过时。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追求真理和弘扬真理的思想武器,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尤其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让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绚丽的真理光芒。

奇迹时刻,是专业在闪光(人民时评)

王石川

《 人民日报 》(2018年05月23日 05 版)

以同样的专注与专业,每个人都可以展现静水流深的力量,成就属于自己的奇迹时刻

被网友称为“奇迹返航”的川航迫降还在引发更多的讨论。机长刘传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飞过上百次该航线,对当时出现故障的飞机状况较有把握。中国民航局也为这位机长点赞,表彰他“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一次化险为夷的航行让人看到,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总能在关键时刻闪光。

据刘传健的妻子介绍,丈夫的每次飞行、每个动作,“回家后还会不断总结反思”;即使做了教员,还是经常看书翻手册做笔记;每天都坚持训练、认真学习操作,妻子住院的时候在飞行,孩子出生的时候也在飞行……透过种种细节不难发现,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正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了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培养出精益求精的专业能力。

何为专业精神?这是严格甚至苛刻的自我要求,是追求每一个细节都执行到位、烂熟于心的职业习惯。何为专业能力?就是在专业精神的基础上,锤炼而成的能够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能够迅速处理突发的问题,确保自己所在的岗位、所做的工作万无一失的能力。重视专业能力,倡导专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体现,是托举行业进步乃至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文化因子、精神素养。

透过川航机长的日常工作生活可以发现,关键时刻的成功迫降,都来源于点滴的积累而成的专业素养。正如此次遇险后的成功返航,不仅需要专业的机长,全体机组人员在遇险时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应急处置、地面救援人员的及时出动与妥善安排等,同样功不可没。另一方面,虽然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但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是不专业、不细致造成的风险隐患。

专业能力源于专业精神支撑之下的自我历练。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专注,才能换来奇迹时刻的神来之笔。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我国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纯银丝巾果盘,让中国古老的錾刻工艺惊艳世界。錾刻师孟剑锋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丝巾”。正是因为不抄近路、不减物力的专业精神,才能让日常的积累最终绽放出灿烂的光华。老想投机取巧反而欲速不达,一意日积月累方可灵光乍现,“专业”二字背后,专注与浮躁的对比引人深思。

诚如郎平在女排再夺奥运金牌时所言,不管输赢,女排精神始终都在。这个精神里面,最不缺少日常的汗水与努力,最不缺少对实力、技术、心理、科学等专业能力的严苛追求。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平时的专注与专业成就了川航机长在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以同样的专注与专业,每个人都可以在具体的工作领域展现静水流深的力量,成就属于自己的奇迹时刻。

“我不过是握紧了驾驶器而已”,影片《萨利机长》中的机长谈到成功迫降时如是说。沉下心来好好做事,才是推动我们前进的现实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力戒浮躁,砥砺志趣,拥有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生自会别有洞天。

下载2016—2017年度年教师政治学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2017年度年教师政治学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学习资料

    学习时间:2018.8.2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2016年教师政治学习资料(精选5篇)

    时间:2016年 月 日 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

    教师思想纪律作风政治学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

    教师政治学习资料1[5篇模版]

    教师政治学习资料(南羊羔学校)]“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 守法“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

    教师思想纪律作风政治学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一)、如何改进“四风”是党作风建设的大问题 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了脱......

    3.7政治学习资料

    手举彩旗、步伐轻快,,飘舞的彩旗显示出二中队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集体。 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手捧小皮球,组成了小运动员的方阵,犹如托起明天的太阳,显示出小朋友迈向新世纪的希......

    2017政治学习常识资料

    学习、自我总结,民主评议等相关事宜安排 1 在前段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