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

时间:2019-05-14 08: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

第一篇: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

题目: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

科学方法论

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级:

romantic_fog@163.com 学

号:

日期:2013.6.17

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

摘要: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方法论逐渐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尤其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着指导作用,而其自身也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科学事实的获取中明白了机遇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我们只能是错过机会。

关键词:事实的获取

科学观察

科学实验

观察

机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论就像研究科学的一把利器,它帮助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而科学发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指望轻而易举便可达到目标,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并充分地利用这一反馈,才能不断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认识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

而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是可以重复的,不是某种偶然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因为偶然所见以为是真理,或许只是某一系列巧合下的一个假象。像“铀具有放射性”、“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等等均是科学事实,“所有微观客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整个宇宙都在膨胀着”等等之类的普遍陈述,则不看成科学事实,而看成对科学事实加工提炼之后的理论论断。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获取科学事实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各种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根据那些已经认识的科学事实其预见以后发生的事实,这样才能发挥科学的解释力与预见力的功能。

科学实验和观察就是我们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

那科学实验方法具体是什么呢?科学实验方法是需要我们根据研究目的,使用一些科学仪器和其它的一些,人为地控制、模拟研究对象,来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可以人为地控制实验对象的变化,可以制造一些特殊状态,把对象放在这种状态下来认识,所以实验方法有其自身巨大的优越性,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使用实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当我们不确定某事的正确性时试一试,这其中就使用了实验方法,只不过简化了实验方法的一些步骤,实验方法一般需要实验的构思和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首先要明确目的,如观察某种现象,验证某种假设,制造某种客体,等等。接着,要将特定的目的转化为某种原理或设想,进而依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利用适合的仪器、设备、试剂等物质条件,设计和构思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的实施,是进行实际实验。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精心操作,细致的观察,准确及时的记录,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处理。

尽管简化了它的步骤,但是实验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或许我们不知道,但在有意无意中我们早已经开始使用它来解决问题了。

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一样,都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活动,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而实验方法比单纯的观察方法有显著的优点,它可以克服单纯观察的局限性。而到了对自然的研究开始广泛地运用科学的观察和实验手段的时候,自然科学就会得有力。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形成、发展和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因此,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实验和观察是不同的。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计划、有选择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实验是依据研究目的,在人工控制或模拟自然过程的条件下认识自然的一种方法。

观察与实验的要想保持它的客观性,当然离不开重演,这也是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事实根本无法复核并重现,那就无法成为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和实验结果可以可以用一个标准去执行,科学观察和实验需要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提供正确的概念系统、推理规则和消除假象与误差的方法,从而把日常观察中模糊不清的现象变得清晰起来。科学观察和实验要求我们要有一个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要尊重客观实际,不急于求成,坚持不懈地长期进行,努力防止片面性,避免以主观愿望影响数据整理。这既是保证观察和实验客观

性的前提,也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条件,也使我们变得严谨,一丝不苟。

而对于科学实验,让我首先想到的是青霉素的发现,那是1928年的一天,度假归来的弗莱明正在清洗一批离开时留在实验室角落里的细菌培养皿。就在清洗的过程中,他偶然注意到其中一只器皿有些异样,上面长着不寻常的霉斑,而其周围一英寸范围内所有细菌都是无色透明的。在细菌学家训练有素的眼里,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杀死了霉斑周围的葡萄球菌。弗莱明知道他发现了某种东西。于是,他拍下照片,擦去一些霉斑使它再繁殖,并且保存了这个盘子,他还把培育的霉斑样品送到其他实验室,供同事们再做研究。这就是青霉素的发现过程。接下来,弗莱明还发现,霉斑就是青霉菌,由它产生的一种物质是针对试管和培养皿的一种有效消毒剂,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青霉素对抑制猩红热、肺炎、淋病、脑膜炎以及白喉的致病细菌都有效。但是由于提炼纯度的不够,因而无法检验它作为药剂的有效性,于是,除了在实验室应用之外,弗莱明的青霉素在架子上搁了十年之久。

弗莱明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判断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得他发现了青霉素,不仅如此,他已有完整的微生物学知识,知道有细菌这样一种生物及其与某些疾病之间的关系,还知道如何通过培养皿来培养特定的菌株等等巴斯德所说,如巴斯德所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而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意外的事件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

青霉素的发现就具有一定的机遇性:如果1928年的夏天不是凉快潮湿的天气,如果某个青霉孢子没有幸运地落在弗莱明的实验培养皿上,如果弗莱明对这个意外事件漠然置之,缺了哪一个都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而不仅仅是等待机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储备自己知识吧!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结课论文

题 目: 关于双“11”流行背后的思考

院(系): 研究生院 专 业: 计算机技术 学生姓名: XXX 班 级: 14级09班 学 号: 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和普及的今天,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一种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购物方式。2014年双“11”天猫销售额到达571亿元,电商市场持续繁荣。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像双“11”购物狂欢节此类现象,分析网络经济流行原因、发展趋势,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寻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策略。引言

2014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场盛大的电商盛宴,网络经济再掀高潮。事实上,各大电商平台,这一天 的成交额都收入翻倍或者大幅增长,涨势惊人。针对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它带来的效益,也不应回避所产生的问题,这一点对实现网络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双“11”的产生、发展、趋势概况

从2009年开始,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本11月11日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从而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称为双“11”购物狂欢节。双“11”的重要性因为联系到购物节而受到人们持续的关注。

2009年,提天猫商城双11销售额为0.5亿元;经过2年发展,2013年,数据显示,这一年网路购物节,天猫以350亿元交易额成功收官,这个数字,大概是2012年美国网络星期一交易额的两倍。等到今年2014年,11月11日,活动开场仅到第3分钟,阿里的平台成交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14分钟02秒,突破50亿元;38分钟28秒,交易额冲上100亿元;最终,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交易总额为571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

双“11”已经变为名副其实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对电商企业,商家,消费者以及物流企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2、双“11”网络购物节流行的原因及优势 2.1、有效的网络宣传和正确的官方决策 在新媒介时代下网络议程设置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它目前虽不及传统媒介影响,但对媒介受众中网络人群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从天猫的十一国庆促销高潮过后“双十一”光棍节的优惠信息充斥着微博和天猫淘宝站内网页这种有目的地媒介宣传环境所产生的效果逐日累计为“双十一”促销活动的到来。

淘宝官方人士在深刻分析了当前网购的广阔市场,充分掌握了大众网购的信息和情况为大家都非常信赖天猫,再加上天猫的良好信誉,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他们因此抓住此要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宣传方案,用价格战来战胜传统的营销方式,赢得消费者的心理。2.2、消费者自身

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销售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相一致或相近时,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才能得以实现。这时的消费者需求才是有效的。天猫网购的模式省去了很多的中间环节,因此天猫商品的价格比现实中的价格低了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相同的商品的时候很都会选择价格低的。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宅男宅女很多,他们足不出户但并不意味着不消费。在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他们在家会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易消费产品和享受服务。显然快捷、高效、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购能满足宅男宅女们对高性价比的追求。

3、双“11”网络购物节带给人们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益处

2009年时,网购虽然已不再神秘,但仍然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相信眼见为实的中国人,更愿意相信商场里摸得着的商品,“网上多是假货”的传言不绝于耳。甚至到了2012年“双11”奇迹出现之后,网购经济加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经济形式,网购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3.1 对消费者的影响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被网购经济培养和改变。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便宜、方便,可以货比多家。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很久没逛过商城。可能是因为一是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逛街。二是商城里的东西不想网上那么方便,商品信息资料不全,但是,现在网上什么都有,国内的、外国的,只要想到,就能买到。还有些人,他们仍然喜欢逛街,但多时候是只逛不买。要买衣服了,会去商城里试穿,再去网上找,一般情况下,网上都会便宜一些。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更是如此。3.2 对电商的影响 显然,双“11”的出世加速了电商的快速崛起。另一方面,也倒逼实体商城改革,比如说兴起综合服务。电商可提供给人个性化的服务,这是实体经济很难做到的。对于电商来说,三两毛线也可下订单。有很多的传统手工艺,以及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商品成为可能。举个例子,11月7日,清河县东高庄一村民宋洪召拿着包装袋,正在将3两毛线进行打包。在他身后,一排排的纸箱内装的是各种颜色的羊绒毛线,这些货物都是宋洪召为迎接“双11”而特意准备的。宋洪召说,家里销售毛线已经十多年了,但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这次做网店,‘双11’是一年中最好的促销时机。宋洪召一边忙着整理货物,一边抽空看一眼电脑。短短的一个小时里,他先后接到11份订单,其中最大单量是两斤毛线。3.3 对于实体店的影响 实体商场在过去的几年里,受到了电商的冲击。最新数据显示,其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今年1-9月销售额同比增长6.3%,而同期网络购物同比增长了32.2%。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零成本社会》中提出了令世人震惊的观点,互联网带来的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社会在未来30-50年内将终结目前的经济形态。双11的火热,无疑是对这一论断的注释。越来越多的生产者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加速介入电商,主流电商平台上,都有各大品牌的旗舰店,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缩减中间环节的成本,以降低整体成本。3.4 对于快递行业的影响 淘宝与“双11”的出现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快递业的发展。2005年,圆通和淘宝签约,成为后者最主要的线下物流供应商。圆通的大举进入,让原先电商件的“起步价”从20多元大幅下调至12元左右。随着后来申通、韵达、中通等快递企业的争相进入,单价进一步降至8元。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快捷的效率让中国物流业长足发展,如今,视物流为主要渠道的各大电商依然在加紧对物流行业的介入。不少电商平台都建立起自己的物流队伍。这带给人们生活许多便利。

4、双“11”存在的问题 4.1 淘宝系统自身的不完善 网友拼命刷网页刷了几个小时都没付上钱早上起来发现东西都卖光了,商品链接无法打开,淘宝首页无法成功开启,商品价格随意变动,商品以原价出现折扣无法显示等等,网友纷纷叫道卡死了,甚至产生好多无效订单,直接导致网友无法正确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4.2 网络购物诚信以及售后服务问题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所有的商店均表现为网址和虚拟环境,网络商店很容易建立,但是也是容易作假的,使消费者心存疑虑。很多商品网上开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买回来并不是很好,甚至上当受骗,这是网络经济天生带来的一个问题。对于售后,很多售后的邮件发放点的发放邮件的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差,网页的客服长时间不予回复,在活动当天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不予退换。

4.3 大量订单物流公司不堪负重 今年的双“11”产生了近6亿个包裹,这对物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的物流公司有没有如此巨大的承受能力,各地物流公司仓库有没有这么大的储量?这些都是问题。很多商品甚至在活动过后半月之久才到达买家手中,但是淘宝交易是在“卖家已发货”10天后,系统会自动确认收货。很多买家没有收到商品就被系统默认确认收货好评。4.4 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双“11”作为网上购物这一新的购物形式,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法律监督和监管。这意味着,当出现了消费者与电商之间的纠纷时,有时很难判定谁对谁错,即无论是多余电商或消费者,难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如何对策 5.1 作为电商 创建自己的品牌。用户是否相信某件商品是与这件商品的品牌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对于电商同样如此,如果一个电商将自己的网站的商品提供高质量,正品,人们自然会乐于在这个电商网站购买商品。因而,电商建设好自己的网站,保证商品的质量,提高信用度,将会是一个成功的开始。提供好的服务。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消费者花钱卖商品不仅仅为了这件商品支付,同样也期待得到良好的服务,特别是现代社会中,这更为尤其重要。电商应该将商品信息详细的公布出来,尽量让用户有真实的感觉。这样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和商家信誉等等方面的积极信息,也可以降低应为投诉和退货带来的交易成本。5.2 作为政府 加大扶持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的发展。降低物流的成本,一是要减少运输的环节,运输次数,应该选择正确的运输的方式,避免不合理的运输。二是要减低仓库存储的成本,减少货物积压的时间,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采用标准化物流管理方式来进行物流管理。加快网络经济法律法规的建设和颁布。支持和引导网上交易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政府在围绕电子商务制度法律条文时,应采取非限制性,面向市场的做法,即颁布的法律是为了保护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而非限制网上交易的发展,对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全方位考察后及时立法。制定诚信衡量标准。这一点,政府应该和电商网站合作,建立一套诚信衡量体系。对于网络商家的行为记录起来,并建立诚信档案,来督促和约束商家的不诚信行为,政府还可以将这些数据及商家的违规事件定时在网站发布,从而将信用缺乏者的信用记录置于公众监督之下。5.3 作为消费者 消费者是网络购物的最终承受者,一方面,消费者要对新兴网络购物采取开明的态度,要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和溢出,逐渐的改变和培养网络购物的习惯,享受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好处。另一方面,消费者要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和安全意识。所谓诚信意识即在日常网络购物时,交易诚实守信,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做违背诚信的事情。所谓安全意识是指,消费者要时刻注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果在网络购物中发现有不法行为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者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参考文献:

第三篇:科学诚信结课论文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科学诚信的思考

摘要:科学诚信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永恒的道德准则,是科研主体从事科研活动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科研不断行为破坏科研活动秩序,削弱科研创新能力。造成国家竞争力下降。本文通过对一些科研工作造假等案例的分析,阐述科研不端行为在科学研究中的危害乃至对整个社会的不良影响,强调科学诚信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世界与社会进步的意义,并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科学诚信 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道德 制度建设

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一类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承担责任,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类错误本来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让它发生了,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学术伦理道德

在东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道德”与“伦理”表达了非常相近的含义,但在词源学上又有细微的区别。“道德”关注的是做人的美德、品行、修养或德性;而“伦理”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对人类道德现象的系统思考。当涉及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或做什么事,而这种做人做事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时,就进入了伦理领域,引发的问题就是伦理问题,包括“该不该做”,“应该怎样做”等等[1]。

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涉及到伦理道德,与科研成果直接相关的科研人员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科研活动也成为道德研究之对象。科研人员应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的行为准则或规范,及时调整自身与合作者(包括其他科研人员、资助者、受试者、社会公众/消费者)、科研人员与物(包括试验动物、生态环境等)之间

0

2013/5/30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的关系,合乎伦理地开展研究工作。这就引出了 “科研伦理”和“科研道德”两个新的概念。鉴于“伦理”与“道德”的细微区别,“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的含义也各有侧重。

科学研究是一种涉及到科研人员、科技辅助人员、课题资助者、受试者/病人、社会公众/消费者、政策制定者等诸多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身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社会人际网络中的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获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尊重隐私、公正地分配负担和收益,研究方案要有可接受的“风险—受益比”,规避潜在的经济利益冲突,合乎伦理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科研伦理是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科研道德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学术不端行为

2.1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

科研不端行为包括虚构伪造结果或数据;篡改有选择的遗漏或更改结果或数据;剽窃在研究方案、研究结果和研究过程中不正当地运用他人成果;不提供适当的引文注释、不让同行得到珍贵的资料,用不适当的统计或测量方式抬高研究发现的意义等;弄虚作假:篡改和捏造、故意遗漏数据;伪造证据、制造骗局。

2.2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

现如今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七种学术不端行为: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是伪造注释;五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是其他学术不端行为[2]。教育部定义的学术不端行为显然是留有余地的,还有很多不端行为在这里并没有也难以完全列出,如报奖搞包装、搞运作;为应付评估检查集体作假;搞应试科研;部分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利益化等[3]。实际上,有的大学向高官明赠暗送高等学位,学术界头面人物公开地、明目张胆地欺骗政府、舆论和社会,虚报冒领。

如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益(1993年任国务院证券办副主任,1995年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副部级],1999年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2009年1月被批准逮捕)在职仅用两年时间就从西南财大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9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顶博士帽是西南财大送给他的。1998年他还居然被聘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应用经济系博士导师。他到北大光华学院讲课,学员对他的看法,没有官气,讲课比较认真,就是对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好像一点不懂。事实上,他原本北大历史系毕业,对数学模型一窍不通,这样的人也可以当经济学博导,看来北大光华学院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时候!相应的学术机构对学术腐败现象熟视无睹,任其泛滥,甚至包庇纵容。其程度之恶劣,令人发指,有人刻薄地形容说:中国的学术界几乎什么都搞,就是不搞学术[4]-[7]。下面的例子是可以发人深思的。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将“非典”的真正元凶—冠状病毒与“非典”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发现比香港科学家早了几周。可是,由于一位工程院院士(洪涛)领导的科研小组“草率”鉴定结论为“非典的病原菌是衣原体”,从而把自己的科研与国家的防治政

2013/5/30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策引入了歧途,使我国政府丧失了宝贵的时机,使“非典”成为建国以来危害最大的瘟疫。科学家的工作失误是“非典”在中国大流行的主要原因,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说:“在SARS面前,我们中国科学家整体打了败仗[8]。”

学术不端行为不竟出现在我国,世界其他国家也屡出不穷。舍恩1970 年生于德国, 曾一度被认为是物理学界快速升腾的希望之星, 是最有望问鼎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一。这样的美称以及同行的仰慕并非舍恩天生固有, 是因为舍恩1998 年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y of Konstanz)获得博土学位后, 同年到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 年任职于贝尔实验室。舍恩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由有机分子材料制成的场效应管(FET)以及超小尺寸的FET即分子场效应管(MFET)的物理性质, 用FET 的方式来调制有机分子材料中的电子浓度, 从而改变其电学性质。舍恩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超导、纳米技术、分子电路和分子场效应管(FET)等物理学的前沿领域, 其中一些被认为是突破性的研究。自获得博士学位以来,舍恩已经发表了100 多篇研究论文[2]。舍恩的所谓科研成果在世界百余科学家重复实验失败后被严重质疑。最大的漏洞在于其实验数据在不同的论文惊人相似,而论文报道的这些结果是否是实验的真实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因为科学实验总要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出现波动, 岂能如此完美无暇, 惊人相似。在经过4个多月的仔细调查后,审查委员会于2002年9月向贝尔实验室提交了一份长达127页的结论性报告,确认舍恩自1998-2001年发表的24篇论文中至少有16篇在数据上做了手脚或根本就是错误的。至此舍恩实验数据造假彻底浮出水面。在对这以“物理学界50年来最大的造假事件”的处理中,舍恩的论文不但被多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撤掉,舍恩本人与2002年被贝尔实验室开除,甚至被母校德国康斯坦斯大学撤除了博士学位。

2.3 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2.3.1 外因

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仍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化的项目管理机制、非科学化的学术氛围和非市场化的项目评审制度相互间的矛盾造成了科研人员的行为导向偏差。出版与编辑环节存在漏洞,更有某些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无形中也为科研不端行为摇旗呐喊。由于出版是一种经济行为,一些出版社无视科学研究的规律,拼凑丛书体例和写作班子,搞突击交卷,使一些人为了及时交稿,面对他们本不熟悉的课题,不顾一切地走上了抄袭的“捷径”。有的新闻媒介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时效,对一些靠弄虚作假出名的“学者”进行报道和吹嘘,其中不乏有偿新闻。一些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工作中违背职业道德,或是对科研不端行为视而不见,或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对某些科研人员予以特别关照或打击报复,从而产生了一起起不公正事件。

缺乏健全的科研评价体制,是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又一诱因。在追求数量的管理模式下,评价指标的单一性成为我国科学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容易导向急功近利的政策环境,科技管理部门为获得短期效应对同行评议的有效性的疑虑,及由此引起的对同行评议活动的行政干预,对同行评议的公正性造成负面影响。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今天,查禁抄袭的成本太高,抄袭从理性人的角度考虑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由于缺乏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回避制度、保密制度、监督制度本是同行评议制度的重要环节,可纵观我国多如牛毛的评审会、鉴定会、评奖会,一些规定有回避制度的也因难以控制等种种原因而形同虚设。学术道德建设不到位,部分学者缺乏学术诚信和道德约束,2013/5/30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过去只要发现有人出现抄袭、剽窃,当事人就会感到很不光彩,抬不起头来。现在倒好,“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现代化的条件,为抄袭剽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过去用剪子、小刀,现在只需从网上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2.3.2 内心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个性是由许多特性所构成的,由于各种特性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他把人的个性分为“表面特性”和“根源特质”。所谓表面特性,是指一个人经常发生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而根源特质则是制约着表面特性的潜在基础。一个科学家会在很多方面显示出高特征,譬如智慧、独立、自律、有恒;而在另外一些方面显示低特征,譬如忧虑、世故、紧张等。如果一个科学家在科研过程和科研生涯中一帆风顺,那么发生科研不端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事实上,许多科研活动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许多科学家的科研生涯也是一波三折、坎坷崎岖。有些科学家会显示出其个性因素中的智慧、独立、自律、有恒,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勇攀科学的最高峰。也有一些科学家会显示出其个性因素中的忧虑、世故、紧张等,敏感又偏执,不敢直面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从而选择通过种种不端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9]。

“人性假设”理论很好诠释了人类行为的动机,是人类行为研究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概念。一是受雇人假设,即每一个人都是被某一组织雇用的机器或者工具,他的职能只是接受组织的管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工作是他迫不得已的生活手段。二是经济人假设,即人是主动追求金钱的典型动物,人的一切行为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三是社会人假设,即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四是自我实现人假设,即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个人成就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五是复杂人假设,即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并且会随着工作、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需要。

科学家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执行者,分析某一个科学家的行为动机当然离不开这些“人性假设”。譬如,作为受雇人假设,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需要外界系统的监督管理;作为经济人假设,高额报酬是吸引科学家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人假设,科学家需要在一个关系融洽的组织工作;作为自我实现人假设,科学家希望能在一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且管制较少的组织和学科领域里工作;作为复杂人假设,科学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有不同的需要。科研作为职业之后,各种各样的人加入到科学家群体之中,其行为动机更是多样化,科研不端行为更易产生。学术不断行为的危害

科研不端行为为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最直接后果影响科学知识的质量,使得科学本身失去真理所应具有的属性,正如舍恩发表的假数据是不可信的,而通过《科学》、《自然》等顶级刊物的宣传,人们信以为真,而结果本身质量低劣,并不可信。

科研不端行为严重破坏科学的社会体制,影响实现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影响科学发展的效率和进程[1]。就具体过程而言,科研不端行为使得科学研究走偏

2013/5/30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了方向,甚至背道而驰。这使得整个科学发展进程缓慢、停滞甚至倒退,而对实现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建立科学的社会体制有着结构性的破坏作用。

科研不端行为产生学术的信任以及信誉危机。由于科学研究团队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而科学的健康发展也是伫立在全世界的信任之上,因此科研不端行为将打破这种理想的格局,使得科学发展不能够持续进行。此外科研不端行为还有助于反科学力量的壮大。

科研不端行为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资源消耗的过程,包括人力、财力以及精神上的消耗。而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造假过程更是一种无谓的科研资源浪费。改善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从大学生进校门开始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对于科研人员上岗要签订学术诚信责任书,立军令状。做好事前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让学者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监督平台。设立专门的网站用于揭露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已经发现的进行处理后在网站上曝光,列入黑名单,让作弊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依法严惩各种学术腐败现象。对发现的各种腐败现象,要像外科大夫做手术一样,把腐败的毒瘤连同其根一起切除干净。譬如,发现严重的剽窃行为,不管他地位有多高,都要严肃处理,还要把相应的处理结果在相关诚信网站上予以公布,让这样的行为众所周知,以警示后来者。

建立论文交流平台。如建立类似于我国的科技论文在线这样的平台,可以让论文先上网后评审,评审方式还可以进行相应地改进,可采用三审制。尽可能地克服评审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国内应该统一确认某种共识,如果论文达到几星级可以视为核心期刊。让所有论文先在网上交流,全部暴露在阳光之下,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论文在其它地方发表后,网上能及时做出相应反映。当然,要制订相应的章程,做到有法可依。

实行教授治校,行政与学术分开。行政人员不参与有关项目评审和鉴定,把评审和鉴定权真正交给学术委员会(由教授、专家组成)。否则,还会出现全国百名教学名师评选变味现象。教学名师本应该评选长期从事教学的优秀教师,却被各大学的行政人员所占据,好像我国大学里承担教学任务的就是校长似的,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要提倡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真正实行教授(专家)治校,树立行政就是服务的思想,彻底改变现有的行政人员主导学术资源的状况。

发挥学术期刊在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作用。对国内学术期刊进行必要改革,由国家适当增加投入,杂志社不收版面费,或只收取少量的版面费,与国际上大多数科技论文不收版面费一样。另外,改革论文评审方式,采用三审制并引用高科技手段防假,尽可能把好入门关口,减少抄袭剽窃论文出现。

充分发挥高科技手段在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方面有作用。研制高科技防伪系统,运用现代检测方法防止作弊行为。现在已经开发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要充分发挥其在检测论文作弊方面的作用,争取用较小的投入收到较大的效果,同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加大投入改进检测系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更具说服力。关于科学诚信

2013/5/30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5.1科学诚信的概念

科学诚信,是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将科学诚信定位即使在逆境中仍然能坚持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这五项根本的价值观。5.2科学诚信的意义

科学诚信是科研创新的前提条件。

科学研究工作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前人所发掘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分析创造,获得新的价值,包括理论,应用方面双重价值。而创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创造过程,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4]。科学诚信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因为创新是基于科学诚信之上。没有科学诚信,科研创新也就不可存在。

科学诚信是科研人员之间联系的基础。在复杂的科学技术面前,科学研究往往是通过科研团队的合作来实现的。从同一个时间段来说,科学诚信让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清澈,从而加快科研的效率乃至科学发展的进程。从科学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诚信将两代甚至是几代人有机联系在一起。

科学诚信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不论是在任何历史阶段,科学以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状态发展就需要科学诚信的推动。如果没有科学诚信,就没有准确的实验数据,科学发展的进程也就停滞。同时科学诚信也是每一代科研人员的基本道德思想,激发着不同时代的人去追求探索。

5.3科学诚信的现实作用

有力监督科研人员的行为。

科学诚信从科学家自身行为方面,直接防止科研不端行为的产生,包括伪造、篡改和剽窃,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的不当行为。

科学建立科研活动的管理构架。在构建科研管理构架的角度上,科学诚信为制定和落实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准则以及与生命伦理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提供了的基本的依据。

有效协调科学研究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诚信作为一道有效的过滤屏障,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商业化引起的冲突,同时也注意来自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压力对科研的影响。

深刻巩固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更值得关注的是,科学诚信从精神意识层面上,强调科研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伦理责任,建立科研过程中自律的意识。培养优良的科研道德素质,传承至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当今研究生如何在科研中做到科学诚信

6.1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记录和保存原始数据,不能捏造和窜改。虽然在论文中由于篇幅限制、写作格式等原因,2013/5/30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而无法全面展示原始数据,但是一旦有其他研究人员对论文中的数据提出疑问,或希望做进一步了解,论文作者应该能够向质疑者、询问者提供原始数据。因此,在论文发表之后,有关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仍然必须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一般至少要保存5年,而如果论文结果受到了质疑,就应该无限期地保存原始数据以便接受审核。

6.2 论文撰写

在撰写论文时,首先要避免剽窃(或抄袭,在本文中,我们对剽窃和抄袭二词的使用不做区分)。剽窃是指在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语句时没有做恰当的说明。

许多人对剽窃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只有剽窃他人的观点(包括实验数据、结果)才算剽窃,而照抄别人的语句则不算剽窃。例如,有些人认为,只要实验数据是自己做的,那么套用别人论文中的句子来描述实验结果就不算剽窃。也有人认为,只有照抄他人论文的结果、讨论部分才算剽窃,而照抄他人论文的引言部分则不算剽窃。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即使是自己的实验数据,在描述实验结果时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而不能套用他人的语句。引言部分在介绍前人的成果时,也不能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

第二个误区是,只要注明了文献出处,就可以直接照抄他人的语句。在论文的引言或综述文章中介绍他人的成果时,不能照抄他人论文或综述中的表述,而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如果是照抄他人的表述,则必须用引号把照抄的部分引起来,以表示是直接引用。否则的话,即使注明了出处,也会被认为构成文字上的剽窃。虽然对科研论文来说,剽窃文字的严重性比不上剽窃实验数据和结果,但是同样是一种剽窃行为。

结束语

科学诚信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永恒的道德准则,是科研主体从事科研活动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通过论文数据造假案可以看出一旦失去科学诚信,科学研究也就不再有其意义。在短期之内,杜绝不端行为的产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通过发扬科学诚信的积极作用才能控制不端行为的产生,使得科学以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态势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早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科学诚信正是人格中闪耀的亮点,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

参考文献

[1] 高兆明,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J], 人民出版社,2008,22(2),1—13 [2] 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发出通知严肃处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OL]http://www.xiexiebang.com/p-16900131 2004.1 [5] 孙海华 叶铁桥 雷宇:专家解析学术造假七宗罪 [J]《今日科苑》2009年17期

2013/5/30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6] 新华网: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王益春节前夕被正式批捕 [OL]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2.13 [7] 李铁:博士非官不能读也 [N]东方早报 2009.11.15 [8] 谢湘、周欣宇:SARS面前中国科学家打了败仗[N]《中国青年报》2003.5.26 [9] 程样国 韩迎春, 科研不端行为的归因分析[J], 教育评论,2008,1004(6),6—8 2013/5/30

第四篇:科学方法论论文2

一、论创新思维

一、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随之加深。科学从问题开始,并通过问题的转移而进步的模式给人以启迪,从而发现新的理论。可以说,问题就是科学的血液,就是科学的生命。即使我们已经证明某问题为不可能,对科学的发展照样有益,如永动机的否定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就是明证。有时我们对旧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时,新的问题往往随之而生。问题的逻辑告诉我们,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有些人茫然无知或者对现象熟视无睹,是不可能提出问题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种见解是何等的深刻!提问题的本身就意味着创新性思维的开端。问题提的不好,说明认识还不够完善;问题提得好,则意味着已确定了一个正确思维的方向,剩下的问题就是结合有关知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了。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有关背景知识,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各个序列进行正确的衔接和结合,并且要决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使用怎样的推理和论证。

二、为使对问题的研究更合乎逻辑,还要谈及问题的分类及其解释。问题的类型不同,其解释程序也就有所不同。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助产婆。不管是哪类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科学知识宝库。科学知识总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与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轨迹丰富与增长的。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纵观人类历史,后一代人比前一代人提出的问题要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与手段等要长进得多。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必然包括先前知识的运用、实验的设计与调整,以及各种试探性的假设的采用、评价、筛选、修正等环节。在此期间,逻辑推理可以用来发挥思维的功能,确定需要什么信息和如何得到这种信息或者接受信息的反馈,而思维的功能必将把这些推理或信息的逻辑处理联结成有计划的步骤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

三、科学发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指望轻而易举便可达到目标,必须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并充分地利用这一反馈,才能不断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认识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反馈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信息反馈就是把输出的信息再反送回来,以便与原来的目标值加以比照,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通过调节被控制量或操作量,使过程状态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趋势。这就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一般机制。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所得到的材料和结论以及自己和他人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可以看作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是科学研究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首先,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否定原先的假说或思路,从而重新调整思维,使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思维少走弯路。再次,反馈回来的信息启迪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使整个思维过程能抓住这一关键,进而达到问题的解决。最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为我们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从而为我们的思维开辟新的路径。综上所述,创新性思维必须在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方法,才能有所发现,取得丰硕的成果。科学发现一般从问题开始,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想象的翅榜并借助于有关背景知识,进行逻辑的加工思考,启动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提出的问题,逐渐丰富知识宝库。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有待于新的科学理论思维去解释与说明。创新思维的逻辑就是如此。

二、论创新方法

按照“创新”的定义,“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因此,一个工商企业中的创新始终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如果创新以产品为中心,很可能产生一些‘技术上的奇迹’,而报酬却另人失望。”(这相当于将技术发明专利束之高阁,实现不了市场价值,这也就说不上是创新。所以,创新不是以科学中的发现或技术上的发明作为其标准,而是以实现市场价值为其判别标准。

这中间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发现或发明的成果与这些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别,而恰恰是后者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要求付出的劳动以及所花的代价比前者(即发现、发明)要大得多,困难得多。《科学时报》2002年8月14日有一篇题为《从企业为主体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文章中说:“据统计预测,浙江省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实效率以40%,其中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市高达50%以上这是该省把专利工作作为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特别是技术创新大局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来抓的结果。”(如果把专利的发明与使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创新两者混淆起来,在实践中就有很大的危害性,人们误以外有了发明就有了创新,其实相比之下后者要难得多。如果认识不到在一点,那么技术发明的转化率低下是必然的。

三、论创新领域

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之中包括观念创新,规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等。观念创新可以解释为“以新的观念代替旧的观念,改善观念结构,用改善之后的观念结构,用以指导个人行为和正在进行的机构活动”,“其结果可以反映人及群体的进化在意识形态上的积淀,形成思维定势,稳定地指导人的行为。”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描述观念创新,只有通过对规制上的改变,技术上的突破的观察,才能窥探观念创新的“良苦用心”。观念创新对生产力的促动并不见得非要建立在规制改变或者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然而,规制创新或者技术创新必然是在观念创新的前提下实现的。总而言之,观念创新和规制创新、技术创新之间同样表现为源与流的关系。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创新的制度设计》一文中,对于专利制度、奖励机制和政府支持这三种创新机制曾作过这样一个比较:“专利制度在研究项目选择上是分散性的,由研究人员自我选择,彼此缺乏协调;其筹资方式将带来高度的扭曲和不公平;诉讼风险较高;对创新的激励很强,但存在扭曲;推广的激励比较有限;交易成本较高。奖励机制在项目选择上也是分散性的,缺乏协调;比起专利来,其筹资较少扭曲性,也更为公平;诉讼风险较低;创新激励强,且扭曲程度较轻;推广激励很强。政府支持方式在选择项目时,是由官僚系统决定的,但可以得到更好的协调;其筹资最为有效,诉讼风险也最低;如果政府以社会福利为目标,其推广激励也很强;但是当研究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义时,这一方式就难以运作。”

斯氏认为应建立奖励制度以及由政府支持创新活动,许小年教授则如是反驳:“如果是事后奖励,市场其实是最有效的机制。资本市场使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对于刺激创新而言,这样的奖励强过所有的高科技证书和委员会颁发的奖金。如果是事前奖励,则必须回答‘奖励谁’的问题。在技术的商业应用未经市场检验之前,任何委员会或个人都无法确知创新将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是一项重要创新,哪个委员会准确地找到了亨利福特并给予奖励?市场经济中,创新的主体从来就是企业和个人,他们所需要的外部支持,不是什么委员会的认可或政府的资助,而是知识产权保护。”

四、谈创新事例

创新过程的诸因素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下面我们来谈谈创新的事例,如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五、论创新需求

“创新”不应该“唯新是举”。有些人以为只要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就是“新”,就是好东西,似乎没有什么是非标准,即使有也是一些歪道理。比如残暴的斗牛表演本来就没有什么娱乐价值,能够给人眼球刺激的是惊骇恐吓。因为这个项目西方有,我们没有,就是新的。即使西方现在也有很多人反对这项残酷无情的表演,而我们的北京市西城区领导人却认为这是一件新宝贝,要不惜巨资兴建亚洲最大的斗牛场,把这种西方快被淘汰的垃圾文化搬到祖国庄严的首都北京来。这种不加鉴别的“拿来主义”,已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和评击。的确,我们的社会,也没有这样的“创新需求”。

这种“唯新是举”的观念,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去年南京市公安部门出台了一个“廉政金”的制度“创新”,就是在公务员已经取得了应得的报酬的基础上,每年另外用公款给每人存入3000—5000元的钱在退休时一次性可领取20—30万元。如在职期间违规犯纪受到处分的,则相应扣减或全部不给。据说这是规范公务员廉洁从政很有效的“灵丹妙药”。是否有此奇效暂且不说,单就这笔巨大的开支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况且奉公守法、廉洁从政是对公务员的起码要求,是写进了“公务员条例”的,难道也成了市场经济中的商品,要国家和人民拿钱去买吗?群众中也有违法犯罪的,为了使他们不犯法,是否也应该给13亿人的每一个人都设一笔“守法金”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现在这种“廉政金”制度,因为是自己制定,自己执行,自己受益,有不推自广遍地开花之势。因此,我们的社会更没有这样的“创新需求”。

创新肯定是要创新的,而且正在鼓励亿万人民大创特创。不创新,社会就缺乏前进的活力,各项社会事业就不能更快地发展,各种人才就难以大量地脱颖而出,“全面小康”就难以实现。但在百花盛开的创新时代,还必须给“创新”者设一个铁樊篱,那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地创新;创新,绝不能违背人民的意志,不能违背神圣的法律,不能丢掉我们优良的传统,更要问一问“三个代表”答应不答应。只有用这样的标准去创新,才是我们社会所欢迎的“创新需求”。

科学方法论论文

——科学幻想属于科学方法吗?

科学幻想属于科学方法吗?就本人的意见看来,答案是显然的。有许多著名的科学理论、公理,它们的最初来源就是科学幻想,比如牛顿的惯性理论,黑体假说等等。甚至现在一些未知的,待求证的科学事实,也只有科学幻想才可以完美解释。

科学方法的定义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对号入座,科学幻想,是在理论研究中,依据现有的科学事实,提出系统的假想理论,然后在随后的研究,开发推广中,进行大胆的应用,取得不菲的效果

在我认为,科学幻想分为好几种。

一种是创造性的幻想:为了解释某些事情,而特别创造出一个科学理论,而这个科学理论虽然不能被验证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能很好的解释所有发生的现象。

一种是延伸性的幻想:在原有的东西的基础上,适当发挥想象,增添一些人为条件、因素,来达成我们的目标。

一种是科幻小说式的幻想: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在这些幻想中,属于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属于浪漫型幻想。

当然,我们这里的科学幻想,是指在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前提下,对未知事物提出具有可能性的解释,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的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只有这种幻想,才是属于科学方法的范畴之中。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漫无边际的胡乱想象。就像在天文学中黑洞的存在,没有人能看到黑洞的存在,但是很早便有人能从一些天体的特殊运动轨迹想象到它的存在,而现在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甚至看到,黑洞,这种特殊的天体确定是存在的。大量的事实证实了,科学幻想对于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幻想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关联,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影响。书中提到,作为伟大的“科学预言家”,凡尔纳用他的科幻作品,激励和启迪了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他们之中有宇航先驱之一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之父戈达德、第一个用球形潜水器进行深海观测的威廉•毕比、第一个驾机飞往南极探险的伯德、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位在月球行走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幻想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先驱。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前人提出的科学幻想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现阶段科学理论知识无法解决的现象,许多科学家就会进行更多的科学幻想。丰富、多彩的科学幻想必然会引发波澜壮阔的创新、创造、发现、发明热潮。然后像一棵大树的枝枝蔓蔓一般,越来越多的枝桠延伸开来,逐渐蜕变成一棵成熟的科学体系的大树。只要现在成千上万的幻想在未来能够哪怕实现一个,那也是相当的了不起的。现在这个科学信息浪潮的出现和日积月累的科学普及、科学幻想教育密切有关。一些发达国家,老师对大学新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就是:“一个没有幻想的民族,会有热情、希望和生机吗?”并且告诉学生,“愿我们的空气中弥漫两种因素,一种是民主和自由,另一种是幻想和创造。”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关心科学发明、关心科学创造,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必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

科学,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些方面的研究领域,是没有办法完全靠数学公式,纯粹的推导来实现突破的。就像量子力学的提出,还有原子结构的发现,这些在当时都是被当成谬论的胡思乱想,完完全全就是科学幻想。但时间证明,恰恰就是这些科学幻想,才让现代科学一步一步的成熟,去解开一个个不能解释的事实。有一个一直倍受争议的物理科学幻想,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时间旅行必将可以成为现实的这个科学幻想。由这个设想引出了类似“祖母悖论”、“今日出门昨夜归”等一系列的佯谬问题。霍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证实这个幻想的错误性,可是到最后,却成了它的忠实拥护者。尽管现在的科学没有办法在理论上去证明时间旅行的可行性,但是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后,当时间旅行成为一个事实时,我们回头看,会发现,现在的这个科学幻想对这段时间的科学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是这个幻想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要是没有科幻的启示,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技术会被开发出来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动力。”“人类需要幻想,这种特殊想象在科学、艺术领域尤为重要。”科学的幻想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又促进了幻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把科学信息社会推向前进。

第五篇:科学饮食与安全结课论文专题

学 号:20131621

天津商业大学科学饮食与安全结课论文

科学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二级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成 绩:

机械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1303班

尹彦臣

2015年11月 15日

内容摘要:人类正在步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既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

安全

饮食 大学生的营养现状

1.1 调查背景、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推广居民营养膳食的科学化。确实,饮食习惯的良好与否极其重要。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代表了其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有志青年正在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是否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饮食不仅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一天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对任何才能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还不知,对于怎样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不了解,更不知道或不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长期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正在影响着大学生身体的发育,威胁着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饮食现状,以便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有关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得知:93%以上的大学生都吃早餐,但是有47%的人选择带到教室里吃;还有23%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吃;17%不吃早餐的学生中,28%的人是为了减肥,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不吃早餐并不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反而会使身体变得更加虚弱。相反,按规律合理的吃早餐反而是一种不错的减肥方式。大学生的营养需要

2.1 大学生的营养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长,在饮食中要注意如下特殊要求: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有些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时间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有些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

3.1 饮食营养知识不足

大学生现有的营养知识是来自中学生物、电视、杂志以及家庭的教育,大学里没有适当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营养知识。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来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品,对食物的选择大多凭嗜好和传统的观念,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吃的合理,吃的健康,而是一味的相信有钱了就可以吃出健康。3.2 饮食习惯不科学

(1).不重视早餐。

大部分大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只有小部分学生重视早餐。他们不吃早餐的原因大多是起床晚来不及,个别女生是为了保持身材不吃早餐。事实上,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晨起床之后,及时补充营养是一天中脑力、体力恢复的重要保证。如果不吃早餐将直接导致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晕,乏力,心慌,思维滞后,直接影响听课效率。久而久之,还可导致低血糖,诱发肥胖、胆结石等疾病。

(2).饮食没有规律。

饮食无规律的学生在调查显示中并不在少数,有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占41.9 %。他们大多的观点是,有时间多吃点,没时间少吃点或干脆不吃。这种饥一餐饱一餐的饮食模式最易导致体内脂肪储备能力上升。而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有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

事实上,适量饮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酒精可以刺激血液中兴奋剂如内啡呔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机能代谢,而过量饮酒就对身体百害无益。但是一些学生喝酒往往不太注意控制酒量,这对他们的身体损伤是十分大的。过量饮酒会损害胃肠粘膜,会使体内营养素流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和叶酸、维生素B1、B6、C及镁、硒和锌等。还容易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心肌缺血、冠心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酒精中毒。

(4).饮水较少,多用果汁及饮料代替白水。

果汁、饮料中大都含有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过量饮用对身体有一定危害。而白开水能提高身体中乳酸脱菌酶的活性,有利于较快降低累积于肌肉中的乳酸,消除疲劳,焕发精神。同时多喝白开水也会加快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使体内的毒素能较快地随尿液排出体外。(5).偏爱零食。

现在零食已经不是女生的专利了,很多男生也喜欢吃零食而不注重主餐。实际上经常吃零食不仅会打乱我们的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规律,由于平时吃的一些零食大多是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东西,久而久之还会引起肥胖等。睡前吃零食也不利于身体的消化。

(6).食用过多油炸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油炸食品因其香味诱人,成为很多大学生常常抉择的食品,但油炸食品却不断受到健康组织和营养专家的质疑,主要是由于:油炸食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加入含铝的膨化剂,长期大批食用,铝在脑细胞中沉积对大脑有不利 影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高温煎炸后会分解出丙烯酰胺,它可以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食品的烹制用油,往往重复应用,导致脂类过氧化物积聚,这些物质可促使脑细胞早衰。同时,人体摄入的油过多,轻易发胖,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汗管等疾病。(7).边走边吃。

有些大学生因为赶时间,边走路边吃东西。这种现象很不卫生,吃的东西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传染,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脑既要指挥消化系统,又要指挥活动体系,精力疏散,因此往往咀嚼不细,消化不好。而且还会有发生呛食、咬舌,使食物误入气管的危险。3.3饮食结构不合理

(1).摄入油脂过多。

摄入油脂过多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过度肥胖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扰。(2).食用肉类过多。

肉类是大多数人都喜食的一种食品,很多人都喜欢去肯德基、麦当劳等肉食为主的餐厅,同时也有很多人会摄入很多的肉食。但是,作为蛋白质的肉食摄入应该是有限度的。作为食品金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位于金字塔的上层位子,因此一个人摄入的蛋白质量不应过多。(3).粗粮摄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粗粮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细粮开始占据我们的餐桌。可是,细粮没有粗粮中有的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造成了某些营养性疾病的产生。(4).果蔬摄入不足。

果蔬层位于食品金子塔的底部,从这就不能不说明果蔬食品的重要。果蔬中拥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还有丰富的纤维素资源,对于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有排毒养颜的作用。而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却不喜欢吃蔬菜水果,从而导致摄入营养的不均衡。

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

4.1 有良好的饮食习惯(1).进食要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是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构成的生理节律。定时进餐能够保持血液中养分物资的稳固,保障人体的畸形运动。个别来讲,每餐之间距离 4~5 小时是依据食品在人体胃中停留的时间决定的。此外,进餐时还需留神食量,食量以满足食欲而又不觉得饱胀为度,切不可养成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习惯。

(2).要有良好的进餐习惯。

习惯卫生与否,与食物摄人后的消化、接收有着亲密的关联。要取舍清洁卫生、整洁、宁静、高兴的场合进餐,吃饭要一心、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

(3).三餐热量摄入均衡化。

适当安排好三餐热量摄入的比例。有这样一句谚语“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目前大学生的热量供应基本达标,但三餐之间热量的分配也并非尽善尽美,早餐要吃得好,也要吃的饱,现在不少学生早餐吃得少,且质量差,而不少大学上午的课程安排很满,如吃不饱、吃不好,很难坚持到中餐,同时也影响上课的效果。除此以外,晚上也要吃的饱,否则也会影响到晚自习。三餐热量的摄入以早餐30%,中、晚餐各占35%的比例为好。人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还包括铁、氟、锌、铜、钳、钴、铬、锰、镍、硅、碘、硒、锡、钒等十三四种。医学把它们称作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了增强体质应该常吃“粗食”,不可“偏食”,避免“以药代食”,不吃“污秽饮食”。4.2完善自身的饮食结构。

食物搭配多样化。在饮食中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菜肴和主食,以确保各种营养的充分供给。众所周知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每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不同。如果偏食,则往往会引起营养素供给的不充分,会造成营养缺乏。目前大学餐厅的菜肴中营养素比较全面,都已包含在不同的菜肴中,但是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限,不可能在一餐中饮食全面,这样就很难保证营养素的充分供给,况且有一部分学生对喜欢的食品就胃口大开,对不喜欢的就嗤之以鼻,这样就更加难以保证比较全面的摄取营养素。因此,学生就餐时,应不断变换品种,保证饮食多样化。(如两三个同学可以买上几份不同的菜肴,共同就餐)。大学生除要摄入谷类、动物食品外,还应注意多食海产品、蔬菜、生果等。要多食含钙、磷等矿物质丰硕的食物,如虾皮,海带,乳制品,豆制品等。天天应食 400 克~500克新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纤维素的摄入。女大学生还应注意补充铁,注意选食铁丰盛且吸收率高的猪肝、瘦肉、木耳、红枣等食物。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营养的基础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也要帮助大学生主动地将营养知识和营养观念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最终达到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段婷婷,陈刚,李欣蔚-《新西部旬刊》-2015 [2] 刘晓莉,侯莉娟《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第1期(1):86-88 [3] 贺栋梁,李小玲,谢红卫,谢文平,李东阳《社区医学杂志》, 2008, 第9期(09):1-3 [4] 李黎明,张建波《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8, 04期(4):50-51 [5] 宋阳,张然,张立实《现代预防医学》, 2012, 02期(02):302-303 [6] 温莹,刘凤洁《应用预防医学》, 2011, 02期(2):89-92 [7] 于守洋,杨富清,王重坡,吴坤,孙智涌《营养学报》, 1982(04)[8] 张志军,胡昌标,刘立亚《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05):1425-1426

下载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冶金科学前沿结课论文(推荐阅读)

    冶金工程科学前沿 讲座作业 姓名:杨毛毛 学号:G20158235 班级:冶硕4班 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1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

    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

    经济法结课论文

    经济法学结课论文 学院:经贸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1124130 班级:11241 姓名:贾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相比,由于其具有设立门槛低、组......

    报关结课论文

    浅谈报关员记分考核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07-2班 记分考核是海关对报关员实行岗位考核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措施,对于无法区分责任主体是报关员还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海......

    工程地质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 学号11160271 编写姓名 冉晨路专业班级土木1103 所属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提交日期 2013年4月30日 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姓名:冉晨路 学号:111......

    纳米技术结课论文

    “纳米技术”结课论文 ——纳米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以前提起“纳米”这个词语,只知道是一个长度单位,对其了解甚微,而随着近几年纳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感觉“纳米......

    纳米技术结课论文

    纳米技术 学院 : 姓名 :学号 : 指导教师: 论文特色: 本论文详细的介绍了关于碳纳米管技术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一些新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思路,体现了这种新型材料的优缺点。 摘要: 概......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红楼梦读后感 ——论宝黛的爱情悲剧 红楼一梦醉千年,木石情缘终难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若是只有那阆苑仙葩陪得上美玉无瑕,又如何生的金玉巧弄良缘话。 宝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