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文献综述
题 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及对策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及对策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特征,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方法:重点分析高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审美观念、学业、就业和恋爱等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寻找其成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结果: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自卑、害羞和妒忌。在审美观念方面存在审美心理不够稳定、审美情趣发展不平衡、鉴别能力差的现象。在学业问题上有学习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不当的心理特征。在就业问题上存有沉重心理包袱。在恋爱问题上常因苦恼、冲动、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属于一般性的心理发展问题!,而少数属于障碍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不成熟、不适应,只有极少数是精神疾病。
结论: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因素呈多样化趋势。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几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与指导,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也应提高,使其与大学环境相适应,培养完善的心理品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Methods: analyzed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aesthetics,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lov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etc.Look for the cause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Results: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is inferior, shy, and jealousy.In aesthetics, unsteady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ability to identify bad phenomenon.On academic issues with learn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ck of confidence, self assessment.On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has a heavy psychological burden.In love often because of the distress, impulsive and restless mood state leads to greate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burden.College students of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 are most of the gener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a few belong to the obstacle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ain show is not mature, don't adapt to, only a handful of mental illness.Conclusion:the factors leading to mental disorder or disease of the diversified trend.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of several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environment etc.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should also be improved, so as to adapt with 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成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大学生作为一个担负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其面临的心理压力还要高于社会上其他成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学业,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未来,因此,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
[概述]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很清晰地感觉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暴露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同学刚进入大学,无法适应半社会化的改变。突然感觉到身边的人不像以前学校的那么真实,感觉难以交到真心的朋友。所以对身边的人缺乏付出,缺乏信任,喜欢猜疑,不喜欢沟通。并且一般都在求学期间比较顺利,盲目自信,抗挫折能力差,消极面对挫折。而有些又过分自卑,排斥现实,不愿与人打交道。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学里面独来独往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少.有人关注关怀他人,自己处在自己风暴狭隘的空间里,严重的导致心理出现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2]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高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面广:(1)个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心珲健康问题[3]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晌
简单列举几个具体事例,马加爵性格上的压抑,身边缺少真心朋友,一直以来养成的以自我为中的个性再加之一些偏激造就了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上海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陈慎非常自我为中心,盲目乐凼观自信,挫折承受力差,在学习、干部竞选中受挫后消极面对生活,思想极端为令自己失败的更彻底,盗窃犯罪;极度压力下心理扭曲的虐猫事件;大学生普遍抗挫折能力较差,各大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自杀及最近发生在深圳华为公司的员工自杀事件。这些大学生本来可以为国家我人民作出更大贡献。由此看出大学生心理问题会造成整个社会人才的流失,人才的心理素质整体上得不到保证,无法促进整个社会有序发展,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利。
[正文]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住校经历,进入大学后,教室、寝室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要完全自理,这些变化对于那些在家中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小皇帝生活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另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上学前把大学过于理想化。升入大学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他们非常的失落。[4]
(二)人际关系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现代化家电的普及,计划生育带来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大学中的人际关系比高中复杂,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5]
(三)自我认知失调、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问题。
经过高考的角逐,顺利进入大学的学生,曾因学业成绩优秀,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他人的赞赏,自我感觉良好。但进入大学后,强手如林,竞争激烈,在自己的学业和其他方面不再出类拔萃时而产生的心理失调和自我怀疑;另外,由于自我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时间安排不当,学习方法不科学而引发的考试焦虑,出现成绩滑坡,厌学等问题;以及缺乏人生理想或专业兴趣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6]
(四)College students lack knowledge and methods to avoid risk sexual behaviors in Beijing.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risk sexual attitude and behaviors.Therefore。suitable and effective sex health measures to protect college students would be strongly recommended.
a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mong adolesc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aroused international concerns.In recent years numerous surveys have shown that adolescents,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ies,have low levels of sexual knowledge affecting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sex and sexual behaviors.Moreover,research has shown an increase in premarital sex and unwanted pregnan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However,few of these studies reported on the consequences(such as abortion)of unsafe sex behavi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To our knowledge,only one study about abortion rat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has been published.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007 and found that among students who had sexual experience,29.4% of the males had impregnated their sexual partners and 23.1%of the female students experienced unexpected pregnancy.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wanted pregnancy and abor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is still unknown.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report on present knowledge,attitudes,sexual behaviors,the unwanted pregnancy and the abortion rate and to explore related determina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7]
(五)择业求职的心理困惑是毕业生的突出问题。
大四学生以择业求职而产生的心理困惑是突出问题,兼有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以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莘莘学子早早就开始了择业求职,他们奔波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择业观念、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求职,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并因此引发心理问题。[8]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生理因素。
人的心理受生理因素影响,这是导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人的生理变化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之一。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个体发育几近成人。这一阶段处于缓慢状态,基本趋于稳定,尤其是性机能的成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生日益健美,女生越渐丰满。但是由于个体的形态已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指标,它还被视之为一种“社会资本”。从体育教育的过程可以发现,有的大学生因自己体态上的优势,过高的评价自己,而有的则因自己体态上的不足而悲观烦恼,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着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9]
(二)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不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不能够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还将自己定位在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种隋况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自身因素的不利影响部分学生由于身体过于肥胖或瘦弱,或者身高过于低矮等一些身体上的缺陷而烦恼、痛苦,产生自卑心理,这种情况如果比较严重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真确的指导或干预,就会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10]
(三)社会原因。
信息流通的全球化.物质追求的扩大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提速.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冲击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毫无疑『口J地也考验着大学生的“三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对阅历不深、思想尚未成熟、是非标准尚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11]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冲突、面对的思想诱惑要远远大于以前。
(四)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绝大部分大学生高中生活都是走读生活,加上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团队生活很少,彼此相处的技巧没有得到锻炼。进入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要朝夕相处,但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容易产生矛盾。其次,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不少大学生幻想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12]
(五)家庭教育的失当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关联。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的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没有将培养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法上,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大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这些都将容易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
(六)贫富差距使贫困学生自卑、封闭。
贫富差万方数据距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大学校园。我们
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一些同学花钱大方,过着养尊处优、奢侈享乐的生活,而另一些同学却省吃俭用,到处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有。城里人”与。乡下人”日渐扩大的鸿沟。这种落差与鸿沟给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带来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他们在进人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13]
(七)Boarders’SCL.90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norm comparison SCL一90 students in total score,summarization ,obsessive compulsive,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phobia,paranoia and psychosis factor scores of all th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P<0.01).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SCL-90 assessment suspected of hav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dentified 4.37%,1.60%with a clear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psychosis 1.73%。1.61%anxiety.According to each factor,the students focused 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reflected in term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respectively,8.11% and 7.52%,4.01%,followed by depression,paranoia 2.96%,2.15% of hostility.UPI students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meet the class 1 filter.[14]
[建议]
(一)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指导。
大学每位教师都应成为指导学生心理问题的热心人。并且尽可能多地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便为学生心理咨询提供服务。学校应尽快建立大学生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采取措施建立一支身心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心理辅导专业教师队伍,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反映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然而这项工作在全国高校还远远没开展起来,如一方面大学两性间谈恋爱的多起来,另方面却无从获得“性要素”的心理指导,延边大学是1995年成立由心理学教授和学生处、团委部分老师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10 年来由于心理咨询的教师流动性大,基本上只有1位老师支撑工作,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成效不大,更谈不上达到全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但从教育部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正在筹备成立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向大学生提供咨询指导。[15]
(二)从学生一进校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
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及对心理危机的早干预。同时,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开
[16]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得到满足的体验,最终使心理问题得到缓解。通过运动锻炼,能体验运动乐趣,给学生带来愉快和悦,从而促进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扭曲向积极、正常的方向发展。而且体育运动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了解竞争是激发自我奋进的动力,而合作则是集体齐心协力的行动,从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为此,要开展各种形式不同的体育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在参与的活动中尽情欢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最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7]
(四)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客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可经常组织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以鼓励为主,使这部分学生慢慢地摆脱心理障碍,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18]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反之恶劣、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氛围。则很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应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名家讲坛、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堵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19]
(六)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2)团体辅导和咨询。(3)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4)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知方面、情绪方面等,会不同程度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培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Z].2010.[2]毛晨丽.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Z].2012.[3]佚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对策分析[Z].出版年缺失.[4]佚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策略[Z].出版年缺失.[5] 罗辉,吕玉华,洪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Z].2008.[6]佚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探讨[Z].出版年缺失.[7] ZHOU Hong,WANG Xiao-ye,YE Fang,GU Hai-hua,ZENG Xiao-pei lily,WANG Yan.Contraceptive+knowledge,+attitudes+and+behavior+about+sexuality+among+college+students+in+Beijing,+China[Z].2012.[8]张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Z].2010.[9]陈晓妹.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运动调适[Z].2006.[10] 孔蓓蓓.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Z].2012.[11]佚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Z].出版年缺失.[12]佚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与调适[Z].出版年缺失.[13]江峰.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Z].2007.[14] Xu Ya-ping,Li Wen-zhong.New+Undergraduate+College+Students+Common+Psychological+Problems+and+Intervention+Strategies[Z].2011.[15]张顺兴,张红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及对策[Z].2006.[16]陈东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Z].2010.[17]薛晓静,安云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Z].2011.[18]黄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Z].2010.[19]徐素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Z].2011.[20]吴文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Z].2011.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6-08 15:51:00 ]作者:戴晶晶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当前,虽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很多人都认为大学校园是一个世外桃源、天外净土,然而就在这一方圣土之内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是目前困扰着大学生的首要问题之一。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如辩证思维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样群体的形成、价值体系的稳定等等,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性:
1、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基本介于中上智力和高智力水平之间;
2、考试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
3、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光环效应,他们与同龄人相比,往往有更多的成功经历,也被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因此自我评价会有偏高的可能;
4、大学生的价值准则倾向于理想化,具有明显的离散特征,当他们被个体调用来进行社会行为判断时,当事者便会表现出明显的苛求现象或理想化倾向。
正是由于高校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且此年龄段是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重要阶段,即处在心理断乳期,因此他们在这一时期内最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困惑:
1、理想与现实方面。大学生对未来有自己的设想,且一般理想比较高,希望将来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有时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没有克服的信心和方法;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不喜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想做大事而一鸣惊人,这就必然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自尊与自卑方面。大学生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因此容易产生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大学里人才济济,许多高中时期的尖子优势不再明显,他们失去了往日的荣耀,易产生心理失衡。有的同学因此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了自卑感、挫折感和焦虑感。
3、动力心理方面。一些大学新生常常在考大学的目标已达到后,很快便失去初进大学的新鲜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却黯淡无光,他们对学习来不了兴趣,对活动提不起精神,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左右,不能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自己,难以建立自信心,从而缺乏心理发展的动力。
4、学习和创造心理方面。目前大学生反映最大的问题是考试焦虑。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功利化,学习动力不足,相当多同学是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而学习,面对市场人才竞争的压力,他们内心都有危机感,但真正学起来仍然没劲。加上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少同学个人约束力差,自制力弱,学习成绩自然也差了。成绩差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创造心理的发展了。
5、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们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他们常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不少同学将人际关系不适列为仅次于考试焦虑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少数同学甚至产生社交恐惧,部分同学则因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或矛盾,不会处理而十分苦恼。
6、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大学生已进入性生理成熟和趋向成熟的阶段,而他们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生活经历导致了他们社会化过程的后延,致使他们的性心理的成熟落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加上性知识的匮乏,他们常常在正常的性幻想、性梦、性冲动后产生罪错感,少数同学甚至因此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中的情感纠葛,或失恋后承受不了压力而轻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7、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作为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定的成长环境以及特殊的成长经历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的缺陷,给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带来了负面影响。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1)、自卑与自尊交织;(2)、焦虑与抑郁并存;(3)、敏感与孤僻共生;(4)、无奈与愧疚交错;(5)、嫉妒与怨恨相伴;(6)、虚荣与依赖互融。
8、情绪心理和挫折心理方面。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他们容易受外界和暂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且难于控制,因此他们
对因考试失败、交友受挫、失恋、择业失败而引起的挫折情绪体验表现出承受力低的倾向。
9、择业心理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他们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择业心态。诸如:择业恐惧心态,表现在不了解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面对“自主择业”不知所措、甚至恐惧;盲目攀比心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心态,表现在对职业和单位的选择上过分功利化和经济化;择业过程中的心态失衡,如择业中的自卑、嫉妒、焦虑等。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普遍现象,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约占20%~30%,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的心理异常者约占1%,且该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帮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势在必行。
首先应该要从学生自身出发:
1、坦然面对
出现了心理问题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有些人在情绪上出现一些困扰,或者在身体上出现某些不适就如“惊弓之鸟”,担心焦虑造成“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其实心理健康也和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应该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坦然面对。
2、别急于“自我诊断”,也别讳疾忌医。
心理健康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复杂,切勿盲目的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而急于对号入座。弄清问题虽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成长中的困扰或矛盾”,不必杞人忧天,而应该认真审视自己并与同学、朋友、老师或者家长沟通。
3、转移注意力,调整生活规律。
心理问题往往是越关注便越觉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问题不放,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中,调整生活规律,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自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其次,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1、要建立一种“生理-心理-伦理”三理结合的,以教育发展型为主、医学型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要重视心理教育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有机结合,要引导学生建立
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此外,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旨在提高全体同学综合素质的模式,在各大学深入开展的时候,要通过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惑和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全体大学生中开展以下12个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人生的航标-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
2、建立真实的自信-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3、塑造健康的人格-个性与心理健康。
4、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习与心理健康。
5、开拓潜在的创造能力-创造与心理健康。
6、学会与他人相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7、审视象牙塔里的“闪电”-恋爱及性心理与心理健康。
8、为心灵创造一片明朗的天空-情绪与心理健康。
9、锤炼不折的脊梁-挫折与心理健康。
10、成功地走向社会-择业求职与心理健康。
11、了解你自己-心理测验与心理保健。
12、学会求助与互助-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3、要建立全方位、多类型的心理教育和服务机构,并组建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心理教育与服务队伍。各高校至少应有三种类型的机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各院系或各年级的心理辅导小组、学校医院或与附近医院联系建立的学生心理门诊。同时我们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育与服务队伍。要建立一支由教育专家、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及学校医务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以兼职为主的心理教育与服务队伍,采取在职培训的方式,逐步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并通过试行资格认定制度,规范上岗管理,使这支队伍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以保证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与服务更加有效地开展。
4、心理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要有机结合。我们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整个大学阶段和大学校园内外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等新技术也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被广泛采用。这对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走向社会的激烈拼搏和竞争是很有益处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只有动员广大社会的力量才能让大学生在健康的心态下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毕业以后能够马上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作贡献。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摘 要:心理素质是构成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异常地重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1]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一般什么都不管也不干,仅仅专注于学习。而为了让
孩子专心致志于学习,父母总是尽量减少他们与外界的交往,这样就阻碍了孩子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而在中学阶段,学校受到高考指挥棒和追求升学目标的指引,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并不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应付学习和考试,接触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很少。一旦进入大学,学生就要自己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要独立生活、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同时大学是以综合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提出了跨越式的综合要求。在从单--N多元的评价体系转换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面临考验,尤其对大一的新生而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问题[2]。
2.2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的生活主要集中在校园,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和宿舍、班级同学及其他人的交往。如果说中学时还能从家庭得到保护和依赖,大学时就需要自己独立的面对,此时人际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愉快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生活阅历有限,社交能力不足.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人际交往障碍,常常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许多大学生习惯于“自我中心”,缺乏团队生活经验,行为处世时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大学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的同学要共同生活,如何处理好其中的人际关系,常常困扰着许多大学生。
2.3 情绪问题
个体在面临不良的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学习节奏时,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紧张、烦躁、焦虑、不安、压抑和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排解,就会损害正常的心理,引起心理问题。[4]大学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单一的学习变成多重的问题,如生活、人际、学习、情感等,如果一时难以适应,会顾此失彼,使心理承受压力,精神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如果又不能适度地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会引起情绪失衡。
2.4 情感和性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性生理的成熟,性心理和性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大学生渴望获得异性的好感,向往建立异性间的亲密关系。没有恋爱的,在爱与不爱,追求爱情中,抑或单相思中徘徊;恋爱的,在怎样恋爱,如何和恋人相处,如何处理爱情和学业的关系中权衡;恋爱失败的,在承受失恋痛苦的同时,要面对失恋,并从失恋中走出,重现调整自己的情感世界。[5]这一切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惑。而性心理的不安和性意识的困扰又给大学生带来性困惑。性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映,产生性罪恶感。恋爱和性之间的取舍以及由婚前性行为引起的后果和责任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婚姻
制
度的开放,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在涉列恋爱和性的同时,大学生又多了一个婚与非婚的困扰。
2.5 自我意识问题
大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值和自我定位.成就需要比较强烈,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大学生活展示出来的舞台非常大,大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拓展,向往和追求的东西也很多。[6]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之初就为自己设定了各种宏伟的目标。但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和个人精力的有限,大学生各种目标之间会发生冲突和矛盾。过高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来认识和评价自我,不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也就无法在遭遇挫折时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从而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探析
3.1 客观原因
3.1.1 社会压力
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在这种生存压力感的趋使下,大学生要想跟上迅速发展的社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进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社会发展在给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学生不堪重负,身心承受巨大压力,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3.1.2 生活压力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分配不公正,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阶层概念日趋突现。高校实行缴费制度,高昂的学费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准上呈现巨大的差距。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生活水平较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校的高消费和消费攀比风,巨大的反差使贫困大学生遭受困窘。[7]
3.1.3 学习压力
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复合型的要求。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专业课之外选择辅修课程,有的修读双学位课程.并且还参加各类证书的考试,有的还要考研、考托福、考GRE、GMAT等等。[8]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使大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缺乏必要的休息和放松,有的还导致精神的压抑、心理的紧张与恐慌。
3.1.4 情感压力
恋爱关系对现在许多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切实存在的亲密关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它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恋爱关系如何处理,恋爱双方如何交往,在感情出现矛盾、意见出现分歧时如何化解,在爱情和学习发生冲突时,有限的时间如何分配以达成平衡等等,都是大学生在恋爱中要遭遇的。
3.1.5 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自由择业“双向选择”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方式。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锐增,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找到比较理想[9]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4.1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
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4.2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10]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4.3 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11]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
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4 加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参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有益的作用[12]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消除精神疲劳,宣泄不良情绪,消减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人的情绪,减轻抑郁程度,缓解情绪障碍和心理疾病,维持心理平衡,最终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要将体育运动纳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13],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保持和改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14]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青利.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高校和谐人际环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2006,(6).
[2]邓绍秋;曹庆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3]刘菊芳;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开展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四川体育科学;1995年01期
[4]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7]欧阳海峰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4)
[8]邹柳云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9]彭虎军;魏书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9)
[10]Edward P,Sarafino;胡佩诚 健康心理学 2006
[11]孙华峰 鲍丙刚 著.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对策浅析[J].安徽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李鸿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7-123.[13]李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7(6)
[14]谢彦红.徐季红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第四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杜尚蓉
高二(12)班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厌学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对策诱发因素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正文: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那些呢?其影响因素有那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传播媒介的影响更加普遍。升学这个压在学生身上的巨石始终不可摆脱,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90后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差异大,有的父母有好的工作,有车,有的还是离异或者低保.而且父母自身就对社会存在价值观的矛盾,自然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教师不再向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我在一线工作多年经历和经验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出现问题引发心理不健康: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2.智力因素差异有上升:现在孩子智商差异并不向有的人说的所谓“谁都不傻,智商都差不多”等等,由于饮食结构不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导致智商也产生差异性。说普通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吃过多的含防腐剂等小食品,街头烧烤等含铅苯食物,长期积累导致智商不增反降。所以面对我国现在中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难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太难了,跟不上.否则也就不用开智障学校了。而其实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不被检测出,或者家长不送智障学校。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经常被教育者用做鞭策教师的教育名言只能是排除智力因素之外才适用。3.大多数人不快乐地学习:在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统计班级快乐的人数的一个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是不快乐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压力,因为引体向上一个做不出来的心理压力,等等一直压着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居然说“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之类的话。学习没有兴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现在在学校的真实状况.怎么树立学生的兴趣靠学校和老师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这是教育体制和教材知识体系改革的问题了。
(二)受到不良教育引发心理不健康:一个人,上学来,要学知识。但是不要忘记,他最先要学做人。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我认为社会教育和家长教育做的不够好,尤其对90后的学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不好。学
校教育偏于知识灌输,一直叫喊的素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仍旧是空谈。学生自己寻求的教育良莠不齐。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会形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有校园暴力,打老师,打家长,离家出走等,从而导致这个学生命运的注定。1.社会对孩子的不良教育:社会提供教育环境少,教育场所少,个别地方人情社会的蔓延对孩子成长很不利。有些个别的黑社会势力和小团伙经常代替正常的正义的社会教育而导致孩子从小就有阴暗的心理问题.比如,产生打架事件,家长找人打架,即使找到派出所,只要“认识人”,不管对错,都两字“没事”。那就是对“胜利”一方孩子的最糟糕教育,而对“失败”方的孩子不是产生憎恨心理就是产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类似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2.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教育: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每个生活在家长身边的孩子无不是模仿家长的为人处事习惯和方式而成长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在中小学阶段是要大于任何一种教育影响的。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比以前多得多。尤其90后的孩子,能在口袋里掏出上百的“零花钱”不在少数,就是这个钱,才是孩子不良身体素质和不良习惯产生的病根。有了自己可支配的这么多钱,没有他不能干的,只有你不能想到的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一个都不说,各位也能明白的。另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对教师的态度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最重要一个环节。一个学生打了老师,原因是这个老师因为一些事情拉了一下这个学生衣服,家长来到学校后,当着学生和校长的面就对老师说:“那你拉我衣服我也打你啊!”姑且不论老师对,即便是老师错,由着家长这句话,那一切良好的教育和做人理念在这个孩子的心理都荡然无存了。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在现行的教育状态下,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通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考试上,就出现考试焦虑。
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
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第五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厌学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对策诱发因素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正文: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那些呢?其影响因素有那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传播媒介的影响更加普遍。升学这个压在学生身上的巨石始终不可摆脱,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90后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差异大,有的父母有好的工作,有车,有的还是离异或者低保.而且父母自身就对社会存在价值观的矛盾,自然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教师不再向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我在一线工作多年经历和经验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出现问题引发心理不健康: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2.智力因素差异有上升:现在孩子智商差异并不向有的人说的所谓“谁都不傻,智商都差不多”等等,由于饮食结构不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导致智商也产生差异性。说普通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吃过多的含防腐剂等小食品,街头烧烤等含铅苯食物,长期积累导致智商不增反降。所以面对我国现在中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难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太难了,跟不上.否则也就不用开智障学校了。而其实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不被检测出,或者家长不送智障学校。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经常被教育者用做鞭策教师的教育名言只能是排除智力因素之外才适用。3.大多数人不快乐地学习:在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统计班级快乐的人数的一个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是不快乐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压力,因为引体向上一个做不出来的心理压力,等等一直压着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居然说“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之类的话。学习没有兴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现在在学校的真实状况.怎么树立学生的兴趣靠学校和老师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这是教育体制和教材知识体系改革的问题了。
(二)受到不良教育引发心理不健康:一个人,上学来,要学知识。但是不要忘记,他最先要学做人。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我认为社会教育和家长教育做的不够好,尤其对90后的学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不好。学校教育偏于知识灌输,一直叫喊的素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仍旧是空谈。学生自己寻求的教育良莠不齐。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会形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有校园暴力,打老师,打家长,离家出走等,从而导致这个学生命运的注
很不利。有些个别的黑社会势力和小团伙经常代替正常的正义的社会教育而导致孩子从小就有阴暗的心理问题.比如,产生打架事件,家长找人打架,即使找到派出所,只要“认识人”,不管对错,都两字“没事”。那就是对“胜利”一方孩子的最糟糕教育,而对“失败”方的孩子不是产生憎恨心理就是产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类似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2.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教育: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每个生活在家长身边的孩子无不是模仿家长的为人处事习惯和方式而成长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在中小学阶段是要大于任何一种教育影响的。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比以前多得多。尤其90后的孩子,能在口袋里掏出上百的“零花钱”不在少数,就是这个钱,才是孩子不良身体素质和不良习惯产生的病根。有了自己可支配的这么多钱,没有他不能干的,只有你不能想到的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一个都不说,各位也能明白的。另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对教师的态度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最重要一个环节。一个学生打了老师,原因是这个老师因为一些事情拉了一下这个学生衣服,家长来到学校后,当着学生和校长的面就对老师说:“那你拉我衣服我也打你啊!”姑且不论老师对,即便是老师错,由着家长这句话,那一切良好的教育和做人理念在这个孩子的心理都荡然无存了。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在现行的教育状态下,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通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考试上,就出现考试焦虑。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
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4.经常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5.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1.老师讲课,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东西忘记拿,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31.站在沟边、楼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掉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38.有依赖止痛或镇静药的习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心情应保持愉快、乐观。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