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时间:2019-05-14 08: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第一篇: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学号:

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年级班别: 姓 名: 任课教师:

年月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摘要:一个国家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主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利。然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的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以及全球性的资本扩张,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纷纷出现,国际社会真正形成,国与国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外交地位空前提高。在近代,外交制度基本形成,外交活动日益频繁,外交范围大幅扩大,出现了以秘密外交,强权外交为主旋律的外交内幕。同时,在近代,外交也出现了许多发展,可以说,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外交形成史。恰逢此时的近代中国,毫无疑问,各项事务均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外界势力的干涉与左右。鸦片战争因何爆发,中原大战起因何处,国共合作两兴两废为何龌龊不断,坑日战争初﹑中﹑后期形势变化缘由„„在这里,依据历史事例,结合外交史实,两者联系,浅谈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外交 战争

1,要使用足够的引例,比如摘自那个时代的谁谁谁的书中记载 2,简化摘要

3,把最后一部分的结论修改,在战争与外交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是中国战争与外交

中国近代史,一部人民反抗史,一部民族屈辱史,在这一时期,统治中国百余年的清帝国腐朽不堪,在外敌入侵与起义革命中分崩离析。通过革命建立在清廷废墟上的中华民国,内困于军阀林立,外苦于列强操控,主权不掌,国事凋敝,不能救国救民于水火。积贫积弱,外敌入侵,抗日一战,亡国灭种近在眼前人民奋不顾身,将士前赴后继,终于击退外敌。抗日结束,内战开始。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走台湾,独守一隅,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史结束,中国走向新纪元。纵观近代,有文人墨客的逸事文章,有英雄百姓的奋身一跃,有文化科技的日新月异„„然而,近代史的主旋律是战争,是无尽的硝烟与不息的炮火,但在这炮火硝烟背后,是一张无形的大手,中国四万万人民的命运生死就在这无形的大手下波动起伏。

一﹑拒不外交到“打”开国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进行的虎门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在鸦片战争后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样看来,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其导火索为虎门销烟,其实质为英国为了开拓中国市场。然而,当鸦片战争因为开启中国近代史而备受瞩目时,隐在其后的中英第一次外交却往往被忽视,其实,这次不起眼的外交事件才是鸦片战争真正的第一导火索。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乔治·马戛尔尼来华,清廷以为英使是为了向乾隆帝贺寿而来,称使团带来的礼物是贡物。马戛尔尼坚持不肯行三跪九叩礼,经过连番争辨,最终行英式的一膝一跪之礼,使乾隆心中不悦,而使团在觐见皇帝后被勒令离去。马戛尔尼提出的增开商埠、减免课税等要求都被清廷以不合天朝体制为由而拒绝。中英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一次握手,就这样失败了。

作为鸦片战争的第一导火索,马嘎尔尼访华是英国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次尝试,然而这次尝试的失败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致使英国采取了更加激烈的方法,“打”开中国国门。同时,外交与战争之间交错的关系不只是诱因这一种。在鸦片战争期间,外交与战争同步,英舰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慑于兵威,开始动摇,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同时,英方也同意南下广东进行谈判。12月,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拖延时间。当发现清朝只是拖延时间时,英国再次由外交转为战争,被再次击败的清钦差大臣琦善与英国统帅兼全权代表义律签订了《穿鼻草约》,对该条约都不满意的中英两国再次发动战争,并以英国战争胜利,签订《南京条约》告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争与外交相互影响,并首次使外交作为一种对外形态出现在了清帝国官员的意识里,逐步取代了一味天朝上国外使纳贡的对外思想。

二﹑外交影响到外交决定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一步步打开国门,主权相继沦丧。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由于清帝国武力低弱,对外战争一败再败,致使国外势力对中国事务愈加干涉,对华影响逐渐加深。在清帝国中枢,权力核心由军机处转向对外机构,成立外交部,为六部之首,1861年,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逐渐增强的外交影响由量变走向质变,转折点就是八国联军侵华。1900,俄英奥日美法德意八国组成侵华联军,由天津登陆,在击退义和团和反抗清军后进逼北京慈禧光绪等清帝国核心官员纷纷逃跑,占领北京的联军在经过谈判与清朝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清中央政府也成为列强走狗,成为完全的反动势力。自此,位于东郊民巷的各国驻华使团便代替清政府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的统治核心,外交影响成功蜕变为外交决定。

1911年,在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多次反清斗争都失败的背景下,以共进会与文学社为首的湖北新军发动起义,并成功建立政权,随后,孙中山等革命领袖宣布响应革命,中国南方大部省份纷纷独立。然而,新兴的政权并不符合列强的利益需求。于是,在列强的支持下,袁世凯接受清政府命令,带北洋军镇压革命。为维护革命成果,结束战争的中华民国宣布由袁世凯接替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成为民国第一总统以获取列强支持。再一次,外交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成为总统后的袁世凯并不满足,在英日两国的支持下,袁世凯登基称帝,于是引发了护国战争。仓皇下台的袁世凯不久便离世了,失去对华控制的列强纷纷寻找其他代理人。而各代理人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与话语权,多次发动战争,各系军阀你来我往,直奉大战,直皖战争,中原大战,四川之变等战争使本身就贫弱不堪的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而正是这些因列强强权外交引起的战争使列强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大肆劫掠,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战争赔偿方面,列强们一共获得了1,326,323,847银元的战争赔偿。同时,英,俄,日强占中国大量领土资源,以日本为例,侵占我国东三省大部,攫取煤炭6亿吨,铁矿8亿吨,其他资源不计其数。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1924年,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在国共两党努力下,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并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为何合作如此融洽的国共两党却突然分道扬镳,其幕后黑手依旧是外交的纵横角力。国共第一次合作,苏俄在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俄在成立之初便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斥与敌对,急于突破外交僵局的苏俄遇到了身处困境的中国,两国一拍即合,于是领袖党派国民党便与社会主义党派共产党相互联合,以寻求苏俄的支援与帮助。然而,面临共产党不断发展已惴惴不安的蒋介石遇到了美国伸来的橄榄枝,于是,国民党毅然选择了美国的支持,与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历史往往偶然相同,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第二次国共合作仍然被同一个原因击破。为了在华利益,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战争消灭共产党政权。于是刚刚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国又一次硝烟四起。

三﹑外交与战争密切关系实质

每个主权国家大都对本国军事实力的强弱给予高度是重视。在其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军事实力的增强通常会被各国置于优先考虑的问题之列。这是因为,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军事实力的地位永远都是不能被忽视或替代的。

就一国的外交活动而论,其目的的大小﹑范围的宽窄﹑影响的强弱等等,都必须凭借本国的实力,尤其是本国的军事实力。周恩来曾深刻指出:“国家这个统治武器,最主要的是军事和监狱。这些东西表面是看同外交并无多大关系,实际上却是外交的后盾。”军事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的外交后盾,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军事实力可以构成一种威慑力量,使“亡我之心不死”的国家不敢轻举妄动。当国与国之间产生纠纷时,可以尽量争取外交手段解决,而不是首先选择军事手段解决。另一方面,军事实力可以用作一种威胁手段。有的霸权主义国家在开展外交活动是,动辄便向小国,弱国“耀武扬威”,以炫耀武力的方式来获取其外交得分。实际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入侵战争,便是列强为获取外交得分而发动的,借助战争加强外交,依靠外交获取利益。

在各国的总体战略中,外交战略与军事战略通常都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密切关联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国外交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基本目标都是一致的。

对一国而言,其军事战略的基本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要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一个国家外交战略的主要目标,是要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而在外交战略所维护的国家利益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向来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说,各国的外交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都是要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军事战略与外交战略基本目标的一致性,使其在实际运作中必然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各国的军事战略大都具有保障本国的外交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客观作用。

就具体形式来说,军事行动与外交行动往往都是一战一和,处于一个国家所走的两端。但是,二者在实践中往往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单就外交行动来看,军事行动对它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绝对不能被低估的。军事行动对外交行动所产生的主要影响之一,是各国在具体采取外交行动时,往往同时与军事行动并用。在此期间,一国的外交行动,往往直接的服务于军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面临以英法为首的旧欧洲势力,希特勒一方面采取军事行动直接侵占,另一方面结好苏俄,减少军事阻力。同样,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国民党为首的中国政府和以军部为首的日本政府围绕侵华战争展开外交活动,尤其是两方在美国参战问题上外交活动不断。军事行动对外交行动所产生的主要影响之二,是各国的军事行动通常都具有明确的外交目的。例如,近代史上著名的“炮舰外交”,在中国近代史的百年中,早期的列强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

在国际交往中,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往往是交替使用﹑配合使用甚至同时使用的。从外交实践来看,各国的外交在一定程度上都深受来自军事方面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军事对一国外交的影响尽管会有所不同,但绝对不容对此加以忽略和否认。

结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多样的历史,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本文在中国近代史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仅摘取军事与外交的部分关系,结合近代史实,加以阐述和解析,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个对中国近代史不同的了解角度。因能力所限,本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疏漏与错误,思想思路也许略有偏颇,望老师加以指正。

第二篇:中国近代战争

中国近代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地点:中国东南沿海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参战方:英国、中国清朝结果:英军获胜、签订《南京条约》参战方兵力:英国军队19000人、清朝军队91680-200000人伤亡情况:英国伤亡523人(阵亡69人)、中国伤亡22790人主要指挥官:帕默斯顿,查理·埃利奥特主要指挥官:道光皇帝、林则徐、关天培签订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中文名:太平天国运动 起始时间:1851年~1864年 主要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 运动性质:农民起义,推翻清王朝 运动高峰:定都天京前后 结果:天京失陷,运动失败

陕甘回民起义陕甘回民起义,又称同治陕甘回变、同治**、陕甘回变、陕甘**、回**等。是发生在中国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场战争和**。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封建统治,一方面笼络回汉地主阶级和其他民族的上层分子,竭力挑拨回汉民族间的关系,极力破坏回汉人民的团结。另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由于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回族人民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和侮辱。[1]回民趁清军南下镇压太平军西北空虚的机会,发动**。这是一个由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在1862年和1877年之间发起的一场与汉族之间的仇杀,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左宗棠和多隆阿部队和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战乱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口损失高达2000万。**平定后,一部分回民逃入中亚,形成了现在的东干族。名称:陕甘回民起义(同治陕甘回变、陕甘**、回**)地点:甘肃、陕西、宁夏、新疆等中国西北地区 时间:1862年-1873年 参战方:清军、陕甘回民 结果:清政府胜,西北平定 伤亡情况:死亡2000多万人包括士兵与平民 主要指挥官:左宗棠、多隆阿、白彦虎

太平军北伐中国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至五年间,太平天国派兵挺进华北、企图攻取北京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名称: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清朝、日本 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清军630,000人、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军阀战争军阀战争是指拥兵割据、自成派系的军事集团之间,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战争。军阀战争是和封建社会相联系的,封建主义的经济是其产生的基础。中国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军阀战争,具有纯粹的封建性。近代旧军阀、新军阀战争,又加入了资本主义色彩和帝国主义背景。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争夺殖民地的政策,是中国近代军阀战争的根源。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名称:抗日战争地点:中国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参战方:中华民国、日本结果:日本无条件投降参战方兵力:中国5,600,000人(最高时)、日本4,100,000人(最高时)伤亡情况:中国伤亡3600万人、日军伤亡81万中国主要指挥官:蒋介石、李宗仁、毛泽东、朱德日本主要指挥官:昭和天皇、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起止事件:卢沟桥事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援助国家:美国、苏联 抗美援朝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中、美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入侵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焦灼状态。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名称:抗美援朝战争地点:朝鲜半岛时间:1950-1953年参战方: 中国、朝鲜、苏联;韩国、联合国军结果:《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参战方兵力:中、朝、苏军队1,066,000;韩军、联合国军队1,205,605伤亡情况:中朝方面伤亡63万人;韩国、联合国军伤亡57万以上主要指挥官:彭德怀、金日成主要指挥官: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

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大政党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自1927年到1949年间,国、共之间发生过多次内战。分别经历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也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时期称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名称: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地点:中国 时间: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 参战方: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结果:中国共产党胜利、建立人民政权 主要指挥官:毛泽东、蒋介石

中苏边界冲突中苏边界冲突是指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边界争端也即肇启,并且随两国关系的恶化,边界冲突不断升级。中苏边界冲突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高潮时一系列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武装军事对抗。其中的珍宝岛保卫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国两国之间的战争。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血事件,导致中苏边界冲突升级。名称:中苏边界冲突 地点:中苏边境 时间:1969年3月2日-9月11日 参战方:中国、前苏联 参战方兵力:中:814,000人、苏:658,000人 伤亡情况:中:100多人阵亡、苏:59阵亡 主要指挥官:毛泽东、勃列日涅夫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狭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名称:对越自卫反击战地点:中国和越南边境时间:1979年参战方:中国、越南结果:中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参战方兵力:中方56万人主要指挥官:邓小平、许世友、黎笋、文进勇

中印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名称:中印战争地点:阿克赛钦、藏南地区时间:1962年6月至11月参战方:中国、印度主要指挥官:张国华、Brij Mohan Kaul结果:中国获胜,军队回撤到战前位置伤亡情况:印度军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

第三篇:中国近代内外战争教案

《中国近代内外战争》课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内外战争》 课程号:F106043

导 言

一、教学目的

通过《中国近代内外战争》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与建设的规律,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道理。从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与分期、基本线索介绍以及意义等方面的讲授,可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性质。

二、教学要求

通过《中国近代内外战争》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次战争之所以失败的各种原因,了解中国人民不断觉醒的历程,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区别与联系,中国人民只有不断加强团结,坚持用武装斗争来回答侵略者和压迫者才能赢得民族独立,而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这几项历史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内外战争史的发展规律。

五、教学难点:

中国近代内外战争的断限与分期;通过中国近代内外战争的视角看中国近代历史,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国情。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七、主要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八、作业:

1、学习《中国近代内外战争》课的重要性是什么?

2、中国近代内外战争的研究范畴和发展规律如何?

第一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大体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概貌,了解战后中国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战后中国最早的一批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认识到即便清政府不实施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教学要求:

通过该章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战前实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清政府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最根本原因,了解《海国图志》等书在当时对中国人所起到的振聋发聩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抵抗。

五、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3学时。

七、主要参考书目: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中华书局,1964年版;《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八、作业:

1、试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

2、综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所签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前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致使他们愤而铤而走险发动起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太平天国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为什么它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洪秀全是如何从一个热衷科举的士子变成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行不通;北伐和西征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的内外政策。

五、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七、主要参考书目: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次修订版;《太平天国》(1-8),神州国光社,1957年6月版。

八、作业:

1、试述太平天国的内外政策。

2、试析《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发动本次战争的企图不仅在于鸦片贸易合法化更在于欲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如内地通商、传教以及公使驻京等。通过学习这次战争使学生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这一点上所具有的一致性,了解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借师助剿的必然性和可耻性。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帝国主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种种借口,辛酉政变后晚清政局的变化以及战后所签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深刻影响。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清政府是如何从抵抗侵略到和侵略者勾结在一起的。

五、教学难点:

辛酉政变以后晚清的政局。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二次鸦片战争》(1-6),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次修订版。

八、作业:

1、清政府是如何从抵抗侵略到和侵略者勾结在一起的?

2、辛酉政变以后晚清的政局。

3、试述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第四章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后期)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领导人的腐化堕落和脱离群众所致,天京事变的发生是和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以及领导者的宗派作风紧密相连 4 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通过该章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近代革命斗争中革命者内部保持团结和统一指挥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求:

掌握天京事变的全过程,事变后太平天国险恶的斗争环境,石达开的功与过。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天京事变。

五、教学难点:

石达开的败亡。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七、主要参考书目: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次修订版;《太平天国》(1-8),神州国光社,1957年6月版。

八、作业:

1、试述天京事变的过程及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2、试评石达开的功与过。

第五章 捻军起义战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该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捻军战争的总体情况,总结捻军战争的经验教训,比较捻军与太平军的异同。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区分捻党和捻军的不同,体会雉河集会盟在捻军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曾国藩和李鸿章剿捻方略的异同。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雉河集会盟。

五、教学难点:

曾国藩和李鸿章剿捻方略。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七、主要参考书目:

《捻军》(1-6)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军事史》,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近代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八、作业:

1、试述雉河集会盟在捻军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试析曾国藩和李鸿章剿捻方略的异同。

3、总结捻军战争的经验教训。

第六章 天地会起义战争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大体了解天地会的不同支派和天地会在近代发动的主要武装起义,如上海小刀会起义、大成国起义等。

二、教学要求:

了解近代历史上天地会的进步作用和他们作为农民秘密组织的局限性。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小刀会起义。

五、教学难点:

大成国起义。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七、主要参考书目:

《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周育民:《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会党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八、作业:

1、试述上海小刀会起义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大成国起义失败的教训有哪些?

第七章

中法战争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法战争爆发的原因,清政府为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不败而败法国为何不胜而胜。

二、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的作用,清政府陆路取胜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镇南关大捷。

五、教学难点:

李鸿章为什么乘胜求和?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七、主要参考书目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中法战争》(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越南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八、作业:

1、试述中法战争中清军何以在陆路先败后胜?

2、李鸿章为什么乘胜求和?

第八章 中日甲午战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甲午战争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来已久,在所有企图瓜分或鲸吞中国的列强中,日本是最为狂妄、威胁最为严重的一个;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军事实力相当而清政府却惨败,反映了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

二、教学要求:

掌握战争的爆发和双方的战略方针,战争的主要进程,台湾军民的艰苦抗日以及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时法:3学时。

四、教学重点:

双方的战略方针。

五、教学难点:

中国战败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

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七、主要参考书目:

戚其章:《中日战争》,中华书局,1996年版;《李鸿章全集》,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

八、作业:

1、甲午战争中双方的战略方针。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简述清政府割台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九章 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不是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造成的,而是列强出于瓜分中国的企图强加给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辛丑条约》的签订最终使得中国坠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义和团可歌可泣的英勇抗战精神以及他们的弱点,了解庚子和谈中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要挟与掠夺。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义和团的抵抗和盲目排外。

五、教学难点:

庚子和谈和条约的签订。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七、主要参考书目:

罗曼诺夫:《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955年俄文版。《义和团》(1-4)神州国光社,1951年版。《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八、作业:

1、为什么说义和团击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2、《辛丑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第十章

辛亥革命战争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从历史的高度了解从1894年到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取得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为什么我们又说它失败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二、教学要求:

武昌首义的艰难成功;革命党内部的矛盾;南北和谈中袁世凯的阴谋。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重点: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五、教学难点:

革命党人内部为什么不团结。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七、主要参考书目:

《辛亥革命》(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辛亥首义回忆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八、作业:

1、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2、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第四篇:中国近代战争概况总结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题目:中国近代战争概况总结论文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12级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2班

廣東醫學院

内容摘要:中国近代的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南昌起义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红军。红军时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下,中央红军广大后勤人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创和发展兵站工作,为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杭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斗争便围绕两种命运的决战进行了一场极为严重、复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革命风暴的洗礼之后,到抗日战争时期,已成为一个成熟的、群众性的大党,并且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有能力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关键词:战争,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一、红军时期

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

廣東醫學院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县)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 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由此可知,中国的建军节非常的特别,我们应该要重视,不要让其他国家夺走了我们的“专利”,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廣東醫學院

二、抗日战争时期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中国驻屯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个要求,日本军阀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1937年8月13日,冲突爆发。日军在1937年8月派出上海派遣军(三个月后增加到30万人),开始向上海进攻;中国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此即为淞沪会战。11月20日,中国军队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沦陷。此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南京大屠杀

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由于守将唐生智不久便弃城逃亡,所以南京城于4天后陷落。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导致至少三十万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

廣東醫學院

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国民革命军阵亡高达40余万。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日军第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阵亡4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反攻阶段

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这场战争尽管达到了日军的作战的企图。可是,日本人无力去维护“大陆交通线”的畅通,并且分散了日军的兵力,为中国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豫湘桂溃败的同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动了滇细缅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

日本战败与投降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廣東醫學院

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应对日宣战。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于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外蒙古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也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的作用与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鉴,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极为珍贵的历史启迪。

三、解放战争时期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们的胜利,而且是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

廣東醫學院

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廣東醫學院

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全部主力15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第35军(吴化文部),华东军区地方部队,中原野战军全部主力7个纵队和中原军区地方部队等。

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个纵队、第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歼灭国民党军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敌及塘沽敌一部26万余人,改编北平守敌25万余人。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国民党军的一次决战,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解放战争胜利的作用与影响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

廣東醫學院

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既感到无限的光荣,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在日益严重的世界大环境底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着,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廣東醫學院

第五篇:论信息化战争

论信息化战争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狼烟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关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打击我们的视阈,不仅弘大的战斗排场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视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科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正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类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生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焦点的新技术革命,直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军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荧幕进行指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亡受伤人数很少,进展速率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开始阶段。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的劳力密布型向科技密布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求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焦点,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节制。什么是精确节制,精确节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流水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接洽,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气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时下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焦点,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方针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结果的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沉溺堕落史,从1949年建国然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时下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家经济和科技根基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堆集了雄厚的自立创新和出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事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下载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论经济与战争的辩证关系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社会至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直至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每一次的社会变革或历史进步都要伴随着战争的爆发,同......

    论《货币战争》读后感

    今日闲来无事,偷得自在,不觉《货币战争》一书于浏览完毕,论《货币战争》读后感。又徘徊于2B与文艺之间,对博客甚爱有加,受她人所启,特写一感想于此,聊以宽心。 哈哈,真TM太有感觉了......

    论中国近代农业迟滞的原因

    1840~1911年中国近代农业化迟滞的原因分析 马光文 政史10级2班摘要:传统的“农耕文明”以“自然人”为劳动力,急剧增加的人口,加速了人地矛盾与生产关系的内部激化,随着两对矛盾......

    中国农民与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农民与中国近代社会 班级:广告策划3班学号:20113501姓名:贾敏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论美国的反恐战争的成与败

    论美国的反恐战争“911”以来,美国的反恐战争打了差不多十一年了,这十一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绞死了萨达姆,击毙了本-拉登,推翻了塔利班,是否就意味着其“全球反恐战......

    小论《左传》的战争

    小论《左传》的战争 摘要: 《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作者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

    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机械122 吕涛 2012022218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1840年鸦片战争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战后的中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