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时间:2019-05-15 09:2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第一篇: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论经济与战争的辩证关系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社会至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直至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每一次的社会变革或历史进步都要伴随着战争的爆发,同时经济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这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一.战争的起因与经济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不同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因此,这些不同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必然要自觉地、充分地反映和维护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是说,战争根源于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对于战争的经济根源问题,古代兵家大都有所察觉、有所论述,有些论述还相当深刻。孙武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指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在《作战篇》中又指出:“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在现代战争中,战争的起因更是与经济利益密切联系,战争或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振兴本国经济;或是为了掠夺他国财富,为己所用。

以二战为例,1929——1933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有两种对付手段。一种是美国 英国式,他们有大量殖民地,结成排他型经济组织,实行国家干预,就像罗斯福新政。而德日意三国,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殖民地被协约国瓜分,并且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受到协约国的压榨,国内复仇主义盛行。意大利在一战时为协约国战斗,但协约国并未在战后遵守诺言,意大利只在非洲得到了一点殖民地,而且多是不毛之地。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晚,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受英国 美国威胁,加之国内军国主义盛行。这三个国家无力用自身的力量改变经济危机的现状,只得对外扩张。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发动战争不仅能够通过军工企业的发展增加本国人口就业,恢复国民生产,还能通过侵略获得大量资源,打破英美在世界经济上的垄断。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警察”美国在近期的所作所为。自2001年以来,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对外发动了两起战争:阿富汉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什么要对这两个国家发动战争,主要是为了石油这一工业血液和霸权的需要。美国利用国际社会对9.11的同情,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功地插足到上合组织的核心地盘,同时建立了里海根据地,为日后控制里海石油打下了基础。2003年,通过20多天的战争,就把伊拉克占领了。梦想就是为了中东的石油。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现在又想发动伊朗的战争,为什么一个烂伊拉克困住美国仅二十万的作战精英部队呢?目的就是盯住伊朗的石油。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是自以为是的人权主义国家,却不断地向外发动战争,想打败伊朗,而控制全世界的石油。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已成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二.战争的发展与经济

“让战争进行下去的根本,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这是拿破仑的话,一语道出了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以巨大的物质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或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败。与此相对,战争的进程对经济也有很大的影响,或是促进一国经济繁荣发展,或是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经济力量的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破坏,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开展对日物资禁运、破坏敌伪掠夺计划、发展生产、货币斗争、贸易斗争等措施,打破了敌人“以战养战”政策,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抗日战争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自信来自于经济的自信,中国的胜利来自于国民经济的支持。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首先,直接用于越战的开支从1965财年的1亿美元,急剧扩大到1968财年的270亿美元。从1964到1969财年,美国军费几乎翻了一番,致使财政状况日趋恶化,从1965财年起连续4年出现赤字,总额超过以往19年的赤字总和。与此同时,由于产业发展严重向军事倾斜,“国防建设”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导致民生产业竞争力下降,出口能力减弱,致使自1893年以来保持了近80年顺差的美国对外贸易在1971年开始出现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增大又导致美元危机,以致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在1971年8月暂停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益,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战争财富,希望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拉动经济,必将事与愿违,遭受严重损失。

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员的死伤外,战争几乎总是与通货膨胀相伴而生。战争意味着军工企业增长,民用企业下降,货物匮乏,物价上涨,民不聊生。战争的规模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杀伤力越大,死亡人数越多,对经济的破坏也就越严重。现代战争不仅对交战双方会造成重大损失,在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世界各国也会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失。

综上所述,现代战争早已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战争的决定因素,而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在特定条件的经济活动,驱动着经济活动的走向。

通过和艾老师学习的半个学期,我对军事思想、中国国防以及艾老师您本人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我感觉您的讲课特点是比较鲜明的,威武豪气,干脆利索,观点明确,无论是在敏感还是非敏感问题上都能大胆而又理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您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你对侵略战争的评价、对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理解、对中国现状的评析等等,对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具有一种非常良好的典范作用,而且您所讲授的军事思想与好多学科领域都有联系,尤其是包含了众多的哲学思想,对于人生的学习之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您身上硬朗的男子汉气概和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也是众多男同学应该学习的。

第二篇:论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辩证关系_论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辩证关系

最近在一些项目的审计中,与项目经理交流,经常听到这么一类解释:我们的项目开发基本方针是客户满意度优先,只要把客户关系处好了验收就能够通过,验收通过了目标就达成了,结果就是好的。需求变更管理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点Bug是没关系的,少个把阶段的测试是没有关系的,客户提出的要求只要及时对应,客户关系好了,客户就满意了。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客户满意度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单纯以客户满意度为项目管理目标,势必会导致项目的最终失败。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中对项目的定义是: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判断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是范围(Scope)、成本(Cost)、时间(Time)、质量(Quality),即SCTQ。在通常的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外包项目中,范围是指项目创造的是什么具体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时间是指项目的开始、结束和里程碑等关键时间节点;质量是指项目管理过程质量和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品质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是具体量化的指标,也可以是客户提出的可判断的定性要求;而成本既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项目组的成本支出,同时也包含客户需要支出的其他费用、资源等。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这四个要素的要求主要来自于客户,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客户的需求目标。

客户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客户可以是项目组内部的或外部的。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的客户、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三类。

相关方是指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这个利益关系可以是正向关系(受益)也可以是反向关系(受损)。

客户是相关方,但客户不是相关方的全部。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识别客户和其他相关方(员工、供方、所有者如股东、社会如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等)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客户的要求,以获得竞争优势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去实现,是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的关键。把握好如何提供满足需求和期望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获得客户满意的基础,是项目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的一对相互制约的要素。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但也要考虑相关方的利益。这两者不能割裂开来考虑。以客户为关注焦点,这就要求从客户的角度要求项目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或超过某一标准(客户要求)。

客户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是明示的、或者是不言而喻的惯例及一般做法所考虑的客户需求或期望组成。需求是指对有能力接受并愿意接受某个具体产品或某项服务的欲望(欲望是指对具体满足物的愿望),当具有接受能力(如购买能力)时,欲望转化为需求。

期望是指接受(获得)某个具体产品所有的希望(预期达到)。客户期望的形成不仅同先前的经验有关,而且与曾经发生的类似情况下的经验有关。影响期望的因素有:标记(如公司的名称、产品的品牌等);信息(如产品目录、成功案例、对比结果);资料(如技术和服务的资料);推荐(如权威机构的认证和证明以及广告、承诺等);知识(如培训、辅导宣传等)。以上这些因素会帮助增加或减少客户的“感觉”,从而影响他们预期的希望,即期望。客户需求和期望反映了客户要求,即决定了认知质量。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客户满意与否取决于客户的价值观和期望与所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状况的比较。客户的价值观决定了其要求或期望(认知质量),而项目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可感知的效果(感知质量)。客户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示客户很满意。即使规定的客户要求符合客户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客户很满意。

由于客户满意是客户通过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可感知的效果(感知质量)与他的期望(认知质量)想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因此,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客户可以经理三种不同感觉状态中的一种。如果效果低于期望,期望得不到满足,则客户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期望得到满足,客户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期望,客户就会高度满意,直至产生忠诚。若客户抱怨就须看项目组是如何对待的。一旦受理抱怨客户感知结果判断好,那么仍然可以是客户满意或忠诚。否则客户将不再购买,会提出投诉直至诉讼。

图:客户满意示意图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所有项目经理都是最重要的目标。信任是项目经理武器库中最有价值的武器。信任是通过透明性和按承诺交付建立的。向别人展示软件开发系统是怎样运转的,有哪些组成要素,各个阶段的处理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某一部分出现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信任关系是通过不断交付所约定的特性而培养起来的,并通过过程透明性和成熟的理解维持。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要要深刻认识到项目组与客户关系是依存关系,无法取得客户信任或者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的项目组是不能生存的。关注客户,也是关注项目组自己,两者是相统一的。由于客户的需求是变化的,反映产品的质量特性也是变化的,项目组不仅要考虑客户当前的要求,还要考虑客户未来的需求,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要。客户要求,包括明确的、隐含的和法律法规必须履行的三个方面,客户总是从自己的感受来理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的,难以全面地对产品和服务提出准确的量化要求。客户提到的要求和期望要给予保证,客户没有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同样要给予关注和满足;而且只有超越客户的期望,才能够满足客户要求,是客户满意乃至忠诚。

质量是什么?有不少人的理解是片面的。ISO 9000标准的主要术语,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在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关于“固有特性”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的特性(如机械性能);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声音等);行为的特性(如礼貌);时间的特性(如:准时性);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如智能手机播放软件能够播放多媒体文件的功能)。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财务软件对金额计算的精度设置,数据存入的响应时间等技术特性。B)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或服务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服务的响应时间、运输的方式、售后服务保修时间等特性。C)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的特性是相对的,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固有特性。如:项目的交付时间及交付方式对交付的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于项目服务交付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

关于“要求” 要求是指“明确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A)“明确的”可以理解为规定的要求。如在合同或者是招标中阐明的要求或客户明确提出的要求。B)“通常隐含的”是指项目组、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管理或一般做法,所考虑从的是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智能手机播放软件需要能够播放多媒体文件等。一般情况下,客户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项目组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作出规定。C)“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这强制标准要求的。如食品卫生安全发、CCC认证要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安全法规等,项目组在产品和服务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D)要求可以有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例如:百度地图对于宽带联网的普通的计算机终端用户而言,客户要求是功能强大、美观、地图精细,但手机上网用户是使用方便、带宽占用小、可跟踪定位等,对于运营监管部门是运营结算容易、监管方便等。项目组在确定要求时,应兼顾不同顾客户及相关方的要求。

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当需要特指时,可以采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客户要求等。

产品质量是指项目交付的产品所具有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通常可以理解为一个系统完成后,功能、性能、美观、易用性等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的程度;而服务质量通常也可以理解为提供的服务做具有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服务质量通常可以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友好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日本专家Kano(狩野)把质量依照客户的感受及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分成三种质量:理所当然质量、一元质量和魅力质量。

图:Kano模型 A:理所当然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客户要求)时,客户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客户要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足,客户充其量是满意。

B:一元(线性)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客户不满意,充足时,客户就满意。越不充足,越不满意,越充足越满意。C:魅力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无关紧要客户无所谓,当其特性充足时,客户就十分满意。理所当然的质量是基线质量,是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以一个智能手机播放软件为例,能够播放多媒体文件这个是理所当然要满足的。

一元质量是质量的常见形式。同样以智能手机播放软件为例,能够稳定支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越多,人们就越满意。

如果是理所当然质量,就要保证基本质量特性符合规格(标准)实现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项目团队应该集中在怎样降低故障出现率上;如果是医院质量,项目团队关心的就不是符合不符合规格(标准)问题,而是怎样提高规格(标准)本身。不断提高质量特性,促进客户满意度提升;如果是魅力质量,则需要通过满足客户潜在需求,是产品和服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新质量。项目团队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维持前两个质量的基础上,探究客户需求,创造新产品和增加意想不到的新质量。

客户满意度是对客户满意程度的定量化描述。客户满意度需要明确测量的指标,包括质量优、交付及时、技术服务配套、价格适中等等。确定客户满意度指标是测量与评价的核心部分。第一,绩效指标必须是重要的。“让客户定义满意”是确保选择客户认为最关键的绩效指标的唯一途径,要倾听客户是怎么说的。要了解客户满意的需求和期望展示。

第二,绩效指标必须能够控制。客户满意度测量和评价会是客户产生新的期望,认为项目组即将进行改进,如果项目组在某一领域无法或不愿意采取行动加以改变,则不应该在此消耗时间和精力。不要随意挑拨起我们目前无法满足的客户的期望。

客户满意度评价不仅应揭示出客户满意的程度,而且应找出满意和不满意的内在原因。通过制定绩效指标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不过,这些绩效指标应有客户定义并且项目组是可控的。项目组要从多种要求的符合程度来把握客户满意度,而你不是单纯粗暴地理解客户满意度。论文出处(作者):

第三篇:论信息化战争

论信息化战争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狼烟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关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打击我们的视阈,不仅弘大的战斗排场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视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科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正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类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生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焦点的新技术革命,直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军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荧幕进行指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亡受伤人数很少,进展速率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开始阶段。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的劳力密布型向科技密布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求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焦点,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节制。什么是精确节制,精确节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流水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接洽,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气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时下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焦点,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方针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结果的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沉溺堕落史,从1949年建国然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时下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家经济和科技根基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堆集了雄厚的自立创新和出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事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论文化与经济

论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

读《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亨廷顿,哈里森)》有感

第一节 亨廷顿哈里森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中是如何看待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这一问题的。

对于这个问题,在前言部分作者就作出了概括性的解答——作者及为本书撰文的多数学者均认为“文化是影响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因素”。全书中作者主要探讨了“主观意义上的文化如何影响到各个社会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方面取得进步或未能取得进步,其成败有多大,又是怎样形成的”。限于本文的篇幅及主要论述的内容,在本文第一节阐明此书作者观点时仅从作者重点论述经济与文化关系的第一部分和第七部分及前言、绪论中进行节选。

本文绪论部分的作者是劳伦斯·哈里森,他在绪论中主要阐述了“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这一课题,在前言中此书作者就已经指出“人类进步”在此书中主要包括走向经济发展和物质福利、社会经济公正——及政治民主,这几个方面。仅就经济方面来讲,绪论主要举出拉丁美洲和非洲及美国的拉丁美洲和非洲裔群体,与“亚洲四小龙”及亚裔群体做对比证明了文化价值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绪论也简述了此书各个章节是如何由小组探讨而产生的,以及每个章节各自的内容。

书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讨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6位人文学家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对于文化究竟有没有推动经济发展,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解和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书的第七部分主讲促进变革及文化是如何促进社会变革的。三位人文学家分别阐述了文化变革是如何改变国民心态、改变心理模式、促进社会进步的。

以下叙述几位有代表性的作者所给出的观点和论述的事实 1.《文化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

戴维兰·德斯认为,“文化具有的内在价值观能引导民众”,“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运用他们的指使去左右任何事物”,“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就会反过来影响另一方面”。在理论方面他运用辩证法分别举出阿根廷及卡多佐的转变、日本明治维新的实例辩证的剖析了依附论。同时,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戴维兰从经验层面对了韦伯在《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文中关于新教(主要是加尔文教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观点给予了支持。

2.《非洲需要一个文化调整计划么?》

丹尼尔·埃通加—曼格尔对非洲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入独到的见解。他从多样的非洲文化的内在紧密联系谈起,结合D·柏林格和G·霍弗斯特德的等级距离—社会垂直度的看法,深入的剖析了普通的非洲民众受到非洲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时间观念、阶级观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解释了非洲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此外丹尼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由文化变革引领经济变革的改革方案。在保留非洲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丹尼尔对如何从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这四个方面进行和平的文化革命给出了高屋建甄的指点,为非洲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实际上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许多非洲国家例如坦桑尼亚、赞比亚等能够切实的迈出摆脱贫困的第一步除了依赖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无偿的帮助之外,许许多多像丹尼尔一样的人文学家在理论方面为非洲发展做出的指导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第二节 一些关于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这个问题的自我看法及论述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论是从历史起源上还是发展需求上,文化都是要先于经济的。首先,在文化的起源方面,早在还没有经济的雏形——交换的年代,人类就开始有了艺术与美的概念,也就是诞生了广义上的文化。现在从许多动物也有着不同种群间独有的语言和行为。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哲学的萌芽,乃至系统化理论时间都要远早于经济学。第一本专门论述经济学的著作《经济论》是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创作的,约写于公元前387至公元前371年,而色诺芬正是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由此可见最早的经济学思维是诞生于哲学的。也就是说正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学的繁荣。

其次,文化的进步往往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的且不谈争议较大的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单论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成功的自上而下的以文化改革促进经济改革的成功实例。

但另一方面,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所表明的,在一个事物影响另一个事物的同时,他的本身也在受着影响。文化在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从奴隶制到封建主义再到资本主义,乃至将来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论述),经济发展无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文中曾经指出: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所以相对于文化和经济来说,我认为经济在历史的发展之中一直充当着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同样文中作者所最为赞同的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两句话:“保守的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避免沉沦。也表明,经济经济和文化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关系,即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冗余部分,反过来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以打破现有现有文化对于经济继续增长的束缚。

此书中的局限性,《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著成于2000年,囿于时代的局限性,书中绝大部分观点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书中的许多解释仍有很多的缺陷,在21世纪科技发展及物资生产趋于平缓的新时代,经济发展随文化发展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出现了罕见伴随现象——同时面向多元化发展。这一问题可能是作者在研究时所没有考虑到的。

第三节 如何通过学习及实践加深自己对两个问题的思考

谈到学习,认真听课是学习的第一步,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课本上时常有许多已经被新的发现所推翻的一些结论,但是课本和课堂却是我们最容易消化和吸收的,就像母乳,谈不上十全十美,也不一定比得上配方奶粉,但是却是得来最为简单和方便的,也是最适合绝大多数同学的。所以我感觉要谈学习,第一步必须要谈课堂学习,在我开始《企业文化导论》这门课的学习之前,有关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以及文化有无高下优劣之分的问题,我的认识仅限于高中政治书本所学。即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是精神力量,文化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尊重。但是随着课程的学习以及书本的阅读,我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增添了新的部分,我不知道这是正确或错误的。仅作为个人的思考在上文呈现。在接下来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将试图能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通过学习及实践加深自己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我将认真听课,争取能够准确领悟老师在每一节课希望传达给我们的知识,集思广益,倾听身边的同学的观点,甚至更大的世界的其他的声音;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多角度地理解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开卷有益,最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

其次是集思广益,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萧伯纳曾经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麼,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所以与同学进行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有不断地取长补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身所学,使自己的逻辑思维日益完整,死牢范围更加全面。

辩证法看待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是分析问题之中必不可少的,在分析事物时如果少了辩证法,那么我们所给出的问题的答案必定是片面的,所持的态度也肯定有所偏颇。最后是开卷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斜杠青年——即拥有多种不同方面技能的青年,而只有多读书才能让我们多了解不同方面的技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领略到更加辽阔的风景。

我将认真听课,争取能够准确领悟老师在每一节课希望传达给我们的知识,集思广益,倾听身边的同学的观点,甚至更大的世界的其他的声音;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多角度地理解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开卷有益,最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

第五篇:论环境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论环境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序号:姓名:性别:系别:专业:小学教育文本班

摘要:论述了环境与人才环境和成才全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既是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又是主体活动的对象,应该认识自然环境、掌握自然环境规律,不断改造和优化个人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人才的更好成长。关键词:环境;人才成长;关系;作用

一、环境的概述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围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的总和。

1.社会环境的定义和特性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按包含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分为不同种类

2.自然环境的定义和特性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按照人才成长关系的密切程度‘自然环境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图1)

表1自然 环境要素种类表

我国有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呈现出复杂的地理环境,其主要特点:一是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二是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三是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四是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环境与人才的辩证关系.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人才个体成长

(1)影响个体生理发育

个体的生理,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等。人体的生理,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基础,也是人们成才的基础物质。

① 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个体只有在起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

质生活条件满足后,才谈得上发展,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自然资源越优越,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社会物质财富就越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好,成才主体的物质需要就容易得到满

足。自然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两方面来影响成才主体的生存,表现出人才个体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② 自然环境对人才个体大脑发育有重要影响。自然环境主要通过

营养和刺激来影响人才个体大脑发育。大脑是成才的主体成长、发展具有主导意义的生理因素,从食物方面来看,有益于加强脑结构的重要的营养成分是脂肪,约60%的大脑神经细胞是由这种结构脂肪所构成

下载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

    第一货币战争之英镑霸权在刚刚结束的G20领导人峰会的闭幕记者会上,芮成钢向东道国英国的首相布朗提问,会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成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本次峰......

    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学号: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年级班别: 姓 名: 任课教师: 年月论中国近代战争与外交的关系 摘要:一个国家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最主......

    论《货币战争》读后感

    今日闲来无事,偷得自在,不觉《货币战争》一书于浏览完毕,论《货币战争》读后感。又徘徊于2B与文艺之间,对博客甚爱有加,受她人所启,特写一感想于此,聊以宽心。 哈哈,真TM太有感觉了......

    论企业文化和战略与组织结构的辩证关系

    论企业文化和战略与组织结构的辩证关系夏绪梅西北大学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和战略对于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企业各项管理措......

    论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与产品结果的辩证关系

    论过程与结果过程与结果哪个重要?不同的职业或有不同的答案。而企业一成不变的答案是结果!结果来自过程,过程决定结果,但是最终结果将决定一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论美国的反恐战争的成与败

    论美国的反恐战争“911”以来,美国的反恐战争打了差不多十一年了,这十一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绞死了萨达姆,击毙了本-拉登,推翻了塔利班,是否就意味着其“全球反恐战......

    小论《左传》的战争

    小论《左传》的战争 摘要: 《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作者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