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社会衰败的科技原因

时间:2019-05-14 08:2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国近代社会衰败的科技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国近代社会衰败的科技原因》。

第一篇:论中国近代社会衰败的科技原因

中国近代的衰落主要反映在科技的严重滞后,甚至匮乏。

中国封建社会中缺乏科学成份和历代王朝重农抑商的统治政策是造成中国近代衰落的两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封建体制在发展2千年后达到了牢不可摧的程度,资本主义在中国虽然出现了,但是严酷的封建制度压制着它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水平.这种压制体现在政治,经济,科教,外交等许多发面,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以军事技术为例,当西方已经主要使用远距离火药武器的时侯,中国仍然停留在主要使用大刀长矛等近距离冷兵器上,所以清朝军队在列强军队面前毫无战斗力可言。然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一些重要的生产技术曾经领先于欧洲一千多年,四大发明更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世纪的欧洲由于蛮族入侵、封建割据、以及宗教神学的桎梏等原因,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很慢,所以在欧洲文艺复兴结束以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可是为什么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落后了呢? 这是由中国传统思想被催眠的内质造成的。

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2)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3)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4)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5)中国科学技术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

(6)教育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

(1)

14、15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定下来,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集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3)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4)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在,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中都未涉及到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中国千年封建传统落后的生产工具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直接的导致了近代中国宛如一老乞行至了艾菲尔铁塔前,望其高而匪夷所思的嗟叹不已!

除了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之外,历代王朝重农抑商的统治政策也是造成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基础,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就是以农业采集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两个部落。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深刻地认识到农业是衣食之本、财富之源,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也都深深懂得“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因此他们自发地形成了重农主义的政策倾向,论述农业重要性的著作历代不绝,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ww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的全篇旨意就是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讲的就是军事是为了保证国家百姓的农业需求。

重视农业本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对农业的过分重视,历代统治者都把工商业视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消极因素,他们认为农业是生产粮食衣帛的,工商业是消费粮食衣帛的,如果从事工商业的人多了,就会导致衣食不足,“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贾谊《论积贮疏》)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述。

这种思想忽视了工商业对农业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如镰刀、锄头等农业生产工具都是由手工业提供的,生产工具的改进直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这种思想更认识不到商品经济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如果从事工商业的人多了,粮价上涨,就会刺激农业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历代统治者都视农业为本而视工商业为未,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如汉昭帝就曾明确下诏说:天下以农桑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有:

ww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奖励耕织,设置重重关卡,对工商业者征收较高的赋税,以及明成祖以后的“海禁”(禁止海外贸易)政策等。这些措施都明显地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维护了男耕女织式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模式,限制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科学技术失去了赖以产生和应用的土壤,抑制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等思想以及一整套严密的家族宗法制度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手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而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更是直接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中国不同,欧洲国家在古雅典、古罗马时就重视发展工商业,工商业经济就比较发达。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都采取了积极扶持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历代重农抑商的统治政策也是造成中国近代衰落的一个重要文化原因。

科技重在创新,真正自主的研发科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强盛之路依然曲折而艰难。基于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的良莠不齐的现象,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论中国近代农业迟滞的原因

1840~1911年中国近代农业化迟滞的原因分析

马光文 政史10级2班

摘要:传统的“农耕文明”以“自然人”为劳动力,急剧增加的人口,加速了人地矛盾与生产关系的内部激化,随着两对矛盾的尖锐化,失地、失业人口增多,这些不稳定因素为动荡的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政府为维系本阶级统制,作手进行生产资料的内部调整,由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改革的失败,这些相互联系的社会因素共同阻碍了1840~1911年近代农业化的步伐。

关键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动荡;政府改革

关于“中国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讨论的热点,且多数研究则以:中国政治近代化、中国工商业近代化等研究为主。如阳父博士的大作《走向共和》则是研究中国政治近代化;陈旭麓先生则从多方面讲述中国社会整体的近代化,他的文章选编《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就是其对中国近代化整体意识形态的体现。然而,在众多的近代化里程碑似的发现中却鲜有涉及中国近代农业化的研究,虽然,在范文澜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对中国近代农业化问题有初步探讨,但相对于近代史其他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农耕经济是中国政治——农业——官僚文明存在数千年的基础,与中国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以及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探讨中国近代农业化问题是必要的,笔者则简要研究一下1840~1911年晚清中国农业迟滞问题。

中国封建政治堡垒在1840年被“工业文明”打破,“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与“机械化”的“工业文明”两种不同形态的“意识文明”在跨越数千年的历史纪元后,在1840开始相遇,擦出了激烈的火花。随着这种火花的扩散,中国经济领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产;中国政治领域“天朝上国、世界中心论”思想被彻底粉碎,面对这种现状,地主阶级的有志之士开始发出“中国近代化”的先声,但寂鸣之声并未撬动“天朝”石基。直到1860年,天津、北京失陷,才令“农耕文明”下的“儒士”开始意识到“此乃千古未创之局”,传统的“华夷思辨”思想并不能解释天朝的现状,于是统治阶级的先驱者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工程。在这长达百年的探索中,“政治、经济”均有些许成绩,唯独“农业”未有丝毫发轫迹象。政治上:辛亥革命覆灭了封建大厦,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康梁立宪思想也曾盛极一时。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新政”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并且在“工商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立宪”为主的“官僚资产阶级”和以“革命”为主的“中小资产阶级”。唯有农业举步维艰,下面笔者来分析其具体原因。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根本原因

中国农业是以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和“自己自足的农耕经济“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它的特征是: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分散性强,仅以满足家庭人口生活基本需求为目的,这种先天性的生产模式决定了中国农业是以“单位土地”的“精耕细作”型生产,阻碍了1840~1911年近代农业的发展。

从生产力方面来讲,中国农耕经济结构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生产规模狭小、增值技术贫乏,要增加生产或养活更多的人口,就必须增加劳动力深耕细作,在传统的中国农业中,自然劳动力是农耕文明增产的根本。多少世来,中国自信以“儿子多就是劳动力多、儿孙绕膝”就是福气好,家庭殷实的象征,这种观念就是诞生于小农经济对生产力需求:为了加强农业收入、增加农业产量,农户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生产力,在缺乏机械动力的情况下,增加人口就是农耕家庭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是以自然劳动力作为其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但从中国近代化方面来看,“工业文明”虽然打破了“农耕文明”并且自然经济开始出现解体的现象,但是,以“机械化”为代表的“工业农耕文明”只存于“官僚地主与租地农场主手中”,而这样开化的“官僚地主”在中国农村也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这表明农村传统的生产力仍然未打破旧格局,还是以“自然人”的“个体劳动力”为主,因此,中国近代农业的动力仍是以人畜为主,生产力仍然落后,也就导致中国近代农业从根本上的落后。

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业经济的地权关系、租佃关系与赋役制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土地兼并及土地集中的趋势并没用减缓;土地租佃仍然是封建政治文明的基础。首先,就土地占有问题而言,地主土地所有制仍是近代时期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只是土地占有者因身份的变化手段的多样化占取了更多的土地,加剧了人地矛盾关系。如近代军阀、官僚集团依靠军事力量和政治手段或高

利贷为形式大肆掠夺土地加快了土地兼并:20世纪20、30年代,在全部耕地土地中约有一半是地主所有,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大化,中国在农业土地上实行“旗地自由买卖”合法化,大部分国有土地走上了私有化的进程,北洋军阀执政时期,黑龙江耕地面积95%转化为私人所有,黑、吉、辽、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也迅速变为私人资产。就租佃关系而言,近代时期,地租形态仍然是实物地租为主,其中租占成分有相当地位,随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近代的兴起,在经济方面则体现为货币地租增长趋势。据调查显示:货币地租占原有地租的30%,“折租制”也有明显增长。它由明代张居正“一条鞭法”租税制发展而来,“折租制”是原定额的实物地租,按市价折成货币,再向地主交纳。但是,在调查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实物地租,如1924年江苏等11省153个县中实物地租仍占74%,征收实物地租约地块的68%,生产关系虽有略有触动,但封建地租根基仍然牢固。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农业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落后,以“人丁”为主的传统劳动力仍统制着“自然经济”的意识形态,虽然工业文明的机械化劳作,为传统农业带来了一丝震撼。但是,就当时现状而言,农村劳动力仍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人口”劳动力的增加加剧了“人地矛盾”,大大影响了中国政局的平稳与农村的安定。另一方面,生产关系里“土地占有数”的急剧私有化猛增的趋势,虽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生产规模小、土地分散性强”的小农经济特点,但是,这些私有化及兼并土地的使用方式仍然是按传统的方式满足的基本生存需求,土地的占有方式仍以收取固定的地租或少量的地租货币为主,并未把土地产品市场化或土地商品化。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未促进近代农业的发展,反而随着“人地矛盾”的加剧及土地兼并的扩大化,引发了大量的失业、失地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大大的破坏了农村安定和农业建设,为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二、人地矛盾及政局动荡的破坏了近代农业前进的步伐

随着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增加,生产者集体土地必然减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可以看出:人口与土地这对基本矛盾也必然加剧。另外土地兼并趋势的增长,失业、失地人口的增多为本已是动荡不安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政局提供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人地矛盾,土地兼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晚清农业近代化的推进。

从人地矛盾来看,1840年以前,人口虽记载不精确,但也并不是如费正清教授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被视为农业的迷团,而有明确的数据显示中国近代及近代前期人地矛盾十分紧张。比如,在有案可查的清史中:1790年也就是乾隆年间有3亿多人口,而至道光1834年左右则有近4亿人口之多。1793年,派往中国始求双边贸易的马戈尔尼使团在见证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发现:从天津大沽口到通州行至北京时,大副爱斯·安德逊记述说:“在这个国家里,在我们经过的地方,人口极为众多,而且到处是那么的多,我们走过的乡村前后一里路上的人数足以充塞我们英国最大的城镇”[1]。人口确实兴旺,但在这样集约劳动力下潜伏的是严重的人地矛盾及其更多的地主土地兼并剥削。近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土地严重减少,清初,平均每人占有的10亩地,到现在道光年间已不到2亩,反而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地主阶级人口增多,也就是兼并之家日多、土地集中趋势增加。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由自耕农变为半自耕农、佃农或者失业游民,正如马克思说:“农村劳动力不断过剩的事实,„„使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反抗力,使他们变成地主和租地农场主的完完全全的奴隶,以致工资的最低限,就当做自然律钉在他们身上了”[2],“户口十倍于前”“游手好闲更数十倍于前”,由此可见,以封建政治文明为支撑的“农耕经济”为封建大厦正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社会危机。接踵而来的嘉庆年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185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的以新军为基础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工农阶级为联盟的五四运动”、1921~1927的“北伐运动”、1935—1949年的“国内抗日解放战争”,这些运动的基础都是“农民、工人”,这种社会现象与晚清3亿~4亿人口这个现实是密切相关的。严重的人地矛盾加剧了农业人口向革命专员的转变,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垂死挣扎”,由人地矛盾引起的“蝴蝶效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严重阻碍了晚清农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近代农业化影响很大。

从晚清的社会环境来看,农业迟滞的原因又可以看作内、外两部分,外部的社会动荡、战乱纷争的政局形势,及农业内部动力的缺乏,都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近代化。随着近代中国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膨胀,佃农、半自耕农及失业人口的剧增,为中国近代化特有的战争史提供了阶层基础,在近代大小混战中,农

业发展始终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面对这种社会危机严重加深下,农村中的中小阶层,走出儒学的天地、打破农耕文明的枷锁,去面向世界寻求新思想图救中国,农业内部缺乏动力。中国近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各个不同的阶级纷纷立志救国,但均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指导,反而各自为政,酿造了一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如农民阶级的救国运动:1854~1865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98年的义和团运动;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以及的武昌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这些都是由农业人口转变而来以新军为基础的新式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最后大地主、大官僚的北洋军阀与西南军阀均想扩充势力的军阀大混战,中国近代100年的历史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前之社会未有之创局,更是一个几千年未现的社会转型时期,几乎没一刻的稳定,因此,这样形势下的中国近代农业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迟滞是必然的。就农村内部动力而言,农村中的中小阶层面对这种主权被蚀、国土沦陷的创局,有志之士立志救国,纷纷离开农村寻求新出路。维新保皇派的核心人物康有为,革命共和思想的倡导人孙中山,近代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工农阶级的代表毛泽东,等优秀人士。农村知识分子的游离,使中国近代农业缺乏充实的新型人才动力,失去青年的农村是绝不可能高速发展的,更别说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中。

综上所述,晚清农业在人地矛盾的影响下,在战乱纷争的年代里,缺乏内部动力的情况下,是绝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人地矛盾的加剧,大量人口沦为失业者、革命者、游勇人士,增加了动荡不安的年代提供了不稳定隐患。另外,面对这种大厦将倾的社会状况封建农耕文明的代表者发起了数次改革,企图”救亡图存“,但日趋增长的地主阶级仍没有摆脱封建儒学的思想枷锁,仍以“官僚——农业文明”为基础,走传统的“农耕”道路,这类反动的“腐朽势力”即便在披上改革的外衣下,依旧是没有为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做出多大贡献。

三、政府改革的失败

1840~1911年这期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人地矛盾通通激化的年代里,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中国政府为缓和这种种矛盾,统治阶级开展了各种改革,但在对待农业问题上,却始终没确立有行之有效或真正付诸实践的政策、方针。

1905年,当日俄战争结束时,“弱小”的日本打败了“凶悍”的俄国,面对这种新情况,清政府开始了深深的思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制度战胜了一切”,是“君主立宪制”战胜了“封建君主制”,另外,在中国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社会现状下,清政府为缓和阶级矛盾,维系本阶级统治于是,锐意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教育、军事、行政”等方面。可以说,整套革新体系是以维持满洲皇族特权而展开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上述改革并未真正上行下效,更别说具体的实践。另一方面在此次改革中,并没有就人地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所以在改革的内容中,根本没有太多涉及到农业的改革,虽然有个部门叫“农工商”部,但“农工商”部中仅以商部为重,农、工部仅为附属机关。而且,就仅存的农工商部而言内部争权也很明显,根本没有真正“予之于农、改之于农”。1907年新改组的农工商部想要控制它所属的局,同时想把局的下属对照部中的机构作从新安排;于是,1908年采取相应的措施:新改组的农工商局等级同于揽全国税收的盐政局,并由农工商部正式派遣官员主持“劝业道”。农工商部与其它部局争权夺利是它的阶级属性使然,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剥削性的外在反映,而要求这种以剥削为主的阶级机器去服务人民,权辖农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农工商部并未为中国近代农业注入过新鲜血液,反而以“商”为重,敛收全国财产,加紧了剥削压榨的无耻勾当。材料佐证,请末年,政府为运行改革方案,开始向各省榨取资金,以强捐强献的形式出现的额外税收用种种名目强加到公众头上,加紧压迫民众。当然,这是由地主阶级的统制属性决定的:“在传统的中国,积极提高人民的福利使之生活比较富裕并不是统治者的正业。”所以,农工商部的成立并没有为近代农业作出多大贡献,从改革的的本质来说“新政”不过是一个末世阶级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自救”罢了,恰恰正是这种“自救运动”的“军事改革”推翻了这座存在了几千年的剥削堡垒,与之相期望的结局截然相反。

近代,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以推翻地主阶级、打破剥削堡垒为理想的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正式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了对中国这座农业大厦的初步整治,但本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因此改革在没有开始实施的情况下,政府的统治权便被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但,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却不得不说一下。1895年,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远赴重洋,研讨政治学说,醉心会党,一

直沉迷于暴力革命,为推翻“鞑人”政府极力奔走呼号。1905年,同盟会初步成立,孙中山先生第一次阐述“三民主义”构架,“三民主义”这也他思想“因袭”、“规抚”、“创获”欧美社会政治遗产的体现。其中关于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所致力的“社会土地革命”。他说:“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那么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3].这个以定地价为主旨的平均地权方案,是“欲采择显理佐治氏之主义施行于中国”[4].孙中山虽援引中国古代的井田利和《礼运》的大同思想,但却是产生“民生”方案之后寻根的表现。“民生主义”是“临时政府”对农业的施政纲领,但却因袁窃国,并未真正的实行。另外,即便“民生”思想真正实行,但想要普及到农村却是很艰难的,农村中的地主、乡绅奉行“三民主义”只为“利权”、“民权”,是典型的权力追逐者,他们不可能让出土地加之平均分配,就旗地而言,平均分配也不是他们所期望的,地主阶级、乡绅群体的阶级属性仍未改变,因此,要实行“民生主义”难度是非常之大,更何况“民生主义”根本没来得及实行。孙先生虽著“民生主义”,但,“此义”却脱离农村现实,对近代农业发展帮助不大。

总之,近代晚清中国虽然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触发了“农耕自然经济”的初步解体,但在“农业——官僚”文明中,“小农阶级”仍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而面对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压力,农民们不得不增加劳动生产力,加紧“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或赋税于“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劳动力的增长,一旦超过社会经济基础所承受的范围,便为演化为“革命、暴动”。斯大林所说:“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者延迟社会的发展。”[5]而社会史正是沿这样的辩证运动的。晚清政府,面对这种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而引发的“暴动革命”的社会现象,不得不进行“生产资料”的内部调整,以图缓和社会危机,但由于封建大厦的本质属性使然,无论统治者怎样调配生产资料,都无法跳出已有的阶级范围,无法脱立阶级局限性,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所以,近代1840~1911年农业出现迟滞也是封建“农业—官僚文明”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英)爱尼斯·安德逊.英使访华录[G].费振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92.[2].马克思.资本论[G].1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875.[3].孙中山全集[G].5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900:186.[4].孙中山全集[G].2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900:332.[5].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斯大林选集[G].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4.

第三篇:近代中国衰败原因分析

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贞观盛世,康乾盛世,但是到了鸦片战争,中国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为什么就成为了世界上的鱼腩,成了每个西方列强的欺凌对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在我看来中国近代的衰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多方面要素决定的。

文化方面,中国的灿烂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但是往往骄傲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拖累。因为我们的儒家文明,决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观念,圣上的意思是不能违背的,再加上明朝开始的八股科举,一切的一切,将我们那时的年轻一代都束缚起来,思想僵化,没有了创新意思。自然我们的文明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还有明朝的倭寇侵袭,我们开始了漫长的闭关锁国,刚刚萌芽的资本经济毁于一旦。我们开始沉浸在我们的灿烂文明当中无法自拔,而那时的西方列强,开始他们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甚至在西方列强用坚船利舰轰开我们的国门后,我们的统治者还是没能有一点前进的思想。文化的牵绊使我们的的改革动力降到了无法启动的地步,我们的封建文明其实在唐朝已经到了顶峰,但是直到清朝我们的封建文明还是这样,没有得到过改革。没有进步的文明是不值得强大的,我们的文明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没有进步自然要衰落。天朝上国的梦终究要在别人是坚船利炮下破碎的。所以文明可以是我们的骄傲但也可能是我们的累赘。好好对待文化的利与弊才能使我们的今天走的更远。

社会矛盾方面,中国近代的矛盾是阶级矛盾,是特权阶级和平民阶层的矛盾。但是当时的清朝抑或是后来的民国都是如此。他们没有认识到这点所以一味的用自己手中的武力来镇压那些反抗的人们。在当时的社会,西方的思想已经有点传入中国,人民是思想已经开始开放,他们对封建君主的统治已经感到厌倦,甚至是憎恨。再加上在鸦片战争以后的战争中,屡屡失利。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封建的君主制已经没有市场,但是当时的统治者没有认识到这点,当然无法在世界强林中立足,自然衰落啦。我们的民国也是如此,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打了这么多不该打的战争,一个没安定环境的国家是不能富强的,衰落在所难免。我们如果在那个时候能够紧追世界的潮流,我们的衰落或许就是一个短暂的片段,但是历史说明这都是想象,我们的衰落成了百年的痛楚。认清现实的状况才是一个统治者者的本职工作。社会矛盾,这个社会的本质需要我们的重视。

科技方面,近代我们还在抱着四大发明开心的时候,人家已进是大船大炮了。我们的义和团还在神功护体是人家的枪一枪就将你解决掉了。科技实力真的不如人家的先进,我们的科技还停留在冷兵器,人家已经是热兵器的时代,没有国防的国家时没有立足的地方的,只能衰落下去,所以我们的邓爷爷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牛的,有见解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将我们甩在了后面,我们的科技已经不能和他们同日而语了。我们应该奋起直追的,但是没有,我们还是原地踏步,就算是买来了大炮大船,有了远东第一舰队,还不是一样战败在日本的手中,割了台湾,赔了白银,这个样子的政府,这个样子的国家当然不能富强,只能衰落了

我们习惯于对祖国予以歌颂,比如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的人民等等,并且从启蒙教育到现在一直在其氛围中“熏”大成人,要在这里谈论中国国民性格之极端性就很不合时宜了。但是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应该“吾日三省吾身”,这样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因果轮回”。

人的意志一直是改变的实质。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国家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换做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没有改变,没有出路。我希望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一个有改革思想,有抱负是政党的领导下,走得更远,更棒。

第四篇:君主专制、社会精英窝里斗及崇洋媚外,是中国近代衰败的三大原因——看《复兴之路》

君主专制、社会精英窝里斗及崇洋媚外,是中国近代衰败的三大原因——看《复兴之路》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送了一部据说是热片的《大国崛起》,现在,中央电视台又正在播放据说是由《大国崛起》原班人马创作拍摄的《复兴之路》。

笔者没有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崛起》,后来,笔者用四元钱购买过一张盗版的《大国崛起》光碟,但是,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了。到不是因为盗版质量不好,而是因为看了一集,基本上就知道后面的所有内容了,笔者实在没有时间在看下去了。

这次中央电视台又在播送《复兴之路》,笔者同样只看看了昨天晚上播放的第二集,同样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乎可,就写这篇评论了。

为什么笔者基本上没有看过《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就敢于写评论呢?这是不是太不严肃了。其实,笔者一向以严谨闻名于朋友之间,我怎么会不严肃呢。这主要是因为,吃臭鸡蛋,吃一点,就知道味道了,没有必要全部吃完!像《大国崛起》这样的政论电视片,无非还是延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大批中国激进文人和“革命青年”的政论风格,在极力评功摆好外国成功经验和极力贬低自己的国家的“封建愚昧”而已!

初入世道的青年人,就特别好羡慕别人和好学习别人,同时还喜好妄自菲薄自己,把自己说得一钱不值。革命青年,往往就是这样好走两极极端,这主要是因为革命青年往往因为太年轻和太浮躁,看不清楚别人也看不清楚自己所致,人最难认识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整体风格是什么?归根结底,当年的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实就是这样的认识不清楚别人和自己的“革命青年”的风格。对于笔者这种岁数大的人,已经厌恶了这种简单的“革命青年”风格了。所以,对于像《河殇》和《大国崛起》这样的“贬中扬西”的闹文闹剧,笔者一向是闭眼不观,害怕耽误自己的时间。

对于像《复兴之路》这样的东西,我们在文革时期就看得多了,无非就是“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上究竟谁怕谁!当今中国形式一派大好,不是小好!”,然后,紧接着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味道了!这种东西,我们不是早就在文革中经领受过了么,又何必再品尝呢!

笔者也研究过中国近代史,也还算研究得比较深入吧。笔者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研究历史,是完是全业余的,没有任何个人或者单位课题的功利诉求,所以,笔者研究历史,从来都是遵循的“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陆贾语)的原则。说白了,就是笔者往往是带着问题在研究历史,没有为了刻意要表达什么才去研究历史和组织历史材料的问题。

笔者研究中国近代史,一直在发问一个问题,即,“中国近代史为什么会发生国家衰败?”

那么,笔者最后究竟考证出了什么结果呢?也就是笔者究竟发现了中国近代史之所以发生衰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了呢?笔者当然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起来,就是以下三点:

1,君主专制问题。中国近代史之所以发生国力衰败,主要是因为近代史以来的一大批君主,其中,也包括像袁世凯、蒋介石这样的一批中华民国领袖人物,他们往往喜好抱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大权的印把子做个人想当然的美梦而坚决不放权于中国民间民权组织。他们总以为只要经过自己和自己的一批跟随者努力奋斗,就能够拯救中国出水深火热之中,就能够使得中国强大。

比如,当年慈禧太后个人主观当然还是希望国家强大的,开始,她也是支持变法维新的,但是,慈禧太后一旦发现变法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君主专制特权的时候,她就变脸了,就要杀变法人士了。归根结底,这些君主还是没有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而是把自己的君主和自己的政治利益小集团特所享有的权看得高于一切。

袁世凯的中华民国尽管学习模仿了西方民主政治的东西,但是,一旦他看见国民党可能威胁到他的总统地位和他的北洋集团利益的时候,他也就和慈禧太后一样要杀人了。只不过他使用的是暗杀手段而已。

2,社会知识精英的窝里斗和热衷于内战。中国近代史,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造反者大多不是吃不起饭的工人农民,而是一大批书生!自洪秀全1850年造反以后,中国的所有造反派领袖人物,几乎全部是家景不错的读书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观和最大特点。

吃不起饭的工人农民革命造反,诉求的必然是国强民富和人人平等。家景不错的读书人革命造反,诉求的往往不是民生问题,而是莫名其妙的政治意识形态!

为什么家景不错的读书人们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造反主力军?这,即有趣,也发人深省。经过笔者研究,发现,这些造反读书人,几乎都有落第不遇经历。比如,洪秀全四次考秀才不中,梁启超考进士不中。至于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鲁迅、陈独秀等人,也都有科举不中和不升的问题。

但是,纵观一些中了科举的读书人,则少有造反的。比如,康有为虽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但是,一旦他中了进士以后,他一生都在保皇。

中国传统读书人,全部是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做“政治策论”教育传统陶冶中成人。所以,他们把个人功名看得比生命都还重要。这就是说,近代中国读书人好造反,恐怕大多都有读书人“成名成家”的问题在其中!

由此可见,中国读书人口头上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可能喊得震天响,但是,如果仔细剖析他们的人生造反阅历,可以发现,一旦他们挤不上功名之船,一旦他们不能够再在科举道途上成名成家,他们就会造反作乱,但是,归根结底,他们不过还是被框套在传统儒生的“金榜提名;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套子中,在极力追求个人的成名成家而已!

所以,笔者是不相信中国近代史以来一大批所谓的“革命家”的许多试图拯救中国和中国人民出水深火热之中的口号的,恐怕这些动辄就要造反作乱的读书人们的本质,还是在试图拿着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命运在赌博他们个人的成名成家吧!

中国的读书人,是个问题阶层,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特别是一些文人,他们不喜欢和习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更是热衷于“砸烂旧世界”和按照自己的想当然试图去建立一个他们个人理想主义的新世界。

中国近代史,就是被这样的一大批读书人的革命家们送入内战内耗的!他们煽动老百姓跟随他们革命造反和打内战,以至于把一个国家打成千疮百孔,他们热衷于自己和自己所归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集团的争权夺利,他们热衷于搞宗派小集团,他们喜好打内战,他们从把中国送入了一个内乱不止的历史时代。从1850年的洪秀全造反作乱到1949年,中国就是被这样的一大批读书人的革命家打成为了一个衰败不堪的虚弱国家。

笔者毫不掩饰对近代史以来的一大批读书人的“革命家”的厌恶!这批家伙,与作乱中国的“天罡星,地煞星”没有什么区别!

3,崇洋媚外问题。中国传统读书人,由于受到科举的束缚,他们大多是不习惯和不喜好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他们更喜欢政治策论和进言!就橡《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这样的政论作者的那样,他们本质上还是一批传统文人!他们与当年朝廷乐府中包养的文人,有什么区别吗!

革命青年,往往有个重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喜好张大嘴巴去羡慕别人,再加之传统文人大多不习惯研究和解决问题,于是乎,这就必然会在中国近代史的读书人中萌生出“崇洋媚外”问题。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皮肤都染得跟别人一样的白色。他们解决中国的问题很简单和轻松,就是“全盘西化”。

崇洋媚外一旦走向极端,就会被反弹成为极度的自大,就像一个人患了打摆子的那样,极热就会极冷。于是乎,一旦崇洋媚外过了头,他们就会“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自己自大。大家看看中国文革时期的极度自大,不就是发源于当年对苏联的极度的崇拜么!

照搬外国,甚至帮助外国传播西方文化,是没有脑筋的懒人现象,是卖身投靠现象。浮躁的革命青年发展到最后,大多都会堕入照搬外国和卖身外国的地步上去。他们虽然理论上还是清楚“南国为橘,北国为枳”的道理的。但是,太不习惯研究解决问题和太热衷于个人的成名成家,所以,他们就个个都想当唐僧“玄奘”了!甚至,自觉不自觉充当了“中行说”。

中国近代史上文人好争权夺利和好个人成名成家,一旦发展到极端,他们大多有身不由己的卖国问题。比如,李鸿章“崇洋媚外”居然发展到了为了贪恋自己生前的荣华富贵去签订三十多个卖国条约。汪精卫为了自己个人和小集团的争权夺利居然发展到自己想当然的去“曲线救国”的投靠日本人。八国联军都打到家门口了,文人们的朝臣们还在内讧,到了最后,甚至为了讨外国人喜欢而自杀自己的抗战派。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都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了,可是,一些政党组织还在为了自己小集团利益和什么意识形态而对立而打内战!

纵观中国近代史,可以发现,中国的落后,绝对不是来自于外国的崛起强大,也不是来自于什么中国老百姓愚昧无知,而是来自于一大批自以为是要拯救中国和中国人民 出水深火热之中的读书人的“革命家”,是他们搞衰了中国。这些读书人的革命家热衷于打内

战和党争争权夺利,即使他们把中国都弄成虚弱不堪了,他们还在高举外国的政治意识形态战斗不止,还是争权夺利和互相内讧不休!这些革命家,有几个人是真正在站在国家和老百姓利益立场上在言行?他们恐怕大多都卖身于某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集团在充当文化马弁!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一大批中国文人,与中国古代卖身君主的儒生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也许有人会说,许多中国文人是有骨气的,他们敢于与当局作对和敢于骂政府,但是,这些所谓的“硬骨头”文人,不过就是中国传统儒生中的“诤臣”而已,说到底,他们还是君主的“孝子贤孙”!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者,知识分子不是文化马弁,也不是搬抬外国的“唐僧”,更不是“诤臣”和革命造反派!

中国这样的国家,是什么?大家可以去看看,陆地上有大象,水中有鲨鱼,人类世界中,就有中国!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要不出现内乱,中国天生就是世界头号强国!谁敢侵略和欺负中国?谁又侵略和欺负得了中国?!

中国近代史为什么会发生衰败?这,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头号问题!

中国的读书人是个问题阶层。笔者始终认为,中国读书人如果不进行自我解放,中国读书人,特别是中国一大批文人,如果不能够自觉回归民间社会去自己养活自己,如果一大批中国文人还习惯被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集团所包养,那么,中国文人难以在经济上独立,经济上不独立,中国文人的人格就独立不起来。文人的人格不独立,他们就必然不习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必然会热衷于去誓死捍卫什么和愤怒声讨什么,他们就始终剥离不了自己身上的文化马弁之皮!他们也就难以现代化

中国文人不现代化,中国要想进入民主法治时代,恐怕是没有希望的!

2007-10-7

第五篇:美国工会衰败的原因

美国工会衰败的原因分析

摘要:美国工会历史悠久,从兴起到鼎盛再到衰落,历经波折。本文从美国工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并从社会学角度对美国工会衰败的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振兴美国工会的对策。

关键词:美国;工会;衰退原因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拥有的工会组织很多,它的工会组织历经浮沉。美国工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美国工会的鼎盛时期是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中期。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工会逐渐走向衰落。

一、美国工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的工会组织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工会是劳联-产联(即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从18世纪 90年代开始,费城的木匠和鞋匠、纽约的印刷工人、巴尔的摩的裁缝和其他城市的手工业着就组成了联盟。到美国内战之前,因为大型工业的缺乏,工会化受到了强大的限制。美国内战结束后, 一些大型企业发展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会化的进展。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工会组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形势已经大不如从前,逐渐变得困难, 工会成员也逐渐下降。到1995年,工会成员在劳动力比例中已经不到六分之一, 而在 1955年该比例是三分之一。此后,工会成员占全美劳动人口的比例逐渐降低。美国劳动统计局(BLS)的数据显示:男性入会率比女性入会率要高,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在缩小;黑种人或非裔美国人入会率一直比其他人种的入会率高,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从部门来看,私营部门入会率一直比较低并且逐渐下降,而公共部门入会率则明显比私营部门高,并且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1]今天,美国大多数职工不参加工会。在美国,除非购买昂贵的私人保险 ,否则只有工会能保证它的职工享受医疗和社保待遇包括退休和休假,不过,加人工会的职工,他们受到的保护程度也还有不同,这取决于他们所属的工会是否强大,是否具有战斗力。[2]

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美国工会衰退的原因(1)社会控制的乏力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并调节和制约各类社会关系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进行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1

社会控制的手段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政权、政策、规章、舆论、习俗、宗教、艺术以及心理等。其中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是道德、纪律、法律、政权。

美国的许多法律对工会的发展极其不利,劳动法在对工人形式罢工权做了模棱两可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有效期是3年,在这段时间内工人禁止罢工;期满后工人罢工争取实现其要求为合法, 但同时也允许雇主合法地无限期雇用替代工以保持企业正常运营。于是,一方面从技术上讲不能解雇罢工的工人, 但他们的工作又可以无限期地被人顶替。顶替者理所当然只服从雇主反对工会, 没有获得足够选票的工会便面临被注销的危险。这种破坏罢工的手法往往被广泛用来破坏工会组织, 这是制造“无工会”工作场所的一种策略。此外美国劳动法律体系的三部法案本意是在平衡各方,可是结果却造成了一种分裂。例如,瓦格纳法案规定:如果工人意识到必须通过集体谈判来维护自身的权力时,可以组织工会,资方不能够干扰和妨碍;雇主不能够对雇佣期的工人产生歧视来阻碍雇员参加任何一个劳动组织。同时,法律又对雇主影响和干扰这一过程的权力进行保护。这是社会控制乏力的表现,对工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2)组织内部的冲突

美国工会包括三层结构。第一层是地方工会, 专门供工人进行集体谈判;第二层是全国工会和国际工会,它们是工会运动的核心,为集体谈判设立目标, 在组织活动和罢工时提供支持;第三层是全国联合会,即AFL-CIO, 它包括多个全国产业工会和国际工会。[3] 美国工会具有多个层级,每个层级都有各自的职权。有组织的地方,就有行为人,有行为人的地方,就避免不了冲突。美国工会组织内部的冲突也是导致美国工会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给美国工会组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结构上说,组织内部冲突主要包括:组织内部决策者之间的冲突、决策者与基层人员的的冲突、基层人员之间的冲突。从社会属性来说,组织内部冲突包括:组织思想意识冲突、组织经济利益冲突、组织文化底蕴冲突。组织内部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例如,美国工会将主要力量放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上 ,为雇员争取更优的福利、更高的工资、更多的工作保障。选举、立法这种类型的政治活动也是围绕这些主题进行。从前工会往往更关注工人的工资、改善工作环境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是工人最关注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当时工人关注的主要领域。但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工阶层所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广泛 ,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情况下 ,劳工阶层已经不再只是关注利益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版,第436页.题。而工会组织不改变以往的领导与决策方式,必然与工人阶层造成冲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减少工会的会员率,削弱工会的力量。(3)利益交换后的缺口

乔治·霍曼斯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在他的交换理论中,霍曼斯认为,如果人们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那么,他肯定会从事对自己价值较大的活动。美国工会的衰退,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利益交换是其衰退的又一重要原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体意识上发生了变化。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个体化这使不平等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趋向个体化、越来越分散。人们为了生存会更加关注于自己的财富和私人空间 ,阶级纽带已经不再作为衡量社会身份的标准。比如,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美国南部的汽车制造业领域 ,工会吸收会员率已经大不如从前。因为对于处在传统农业地区的工人来说 ,汽车制造工作能够带来较高的收入,北部汽车工人拥有百年工业扩展历史遗产,因此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不会很大。[4]利益对于美国的工会成员来说的确具有诱惑力,但是利益交换后的结果只能是工会的日渐衰落,走下坡路。

三、美国工会振兴的对策

美国工会历经浮沉,从发起到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到逐步走向衰落,无不是时代的印记。美国工会多如牛毛,在美国历史上,工会的作用不可估量,在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对其他国家的工会的建设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然而,近年来,新闻媒体却频繁曝光工会组织的丑闻,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形象。如何振兴美国工会,成了各国学者和专家研究的重点。

1、增强社会控制

美国工会的振兴离不开强大的社会控制力。如何增强社会控制,不仅是美国公民应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控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振兴工会的政治保障。政府不应该只是去维护暂时的稳定,而必须完善与劳资关系和劳动者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和推动法制化建设;更不要把权利集于一身,而要对工会进一步放权、让权,让其独立发展。同时社会各方应提高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劳动者。运用道德或习俗等其它控制手段对工会组织进行监督。如果政府在劳动法的完善和执行上缺位,社会不重视劳动者的价值,必然会间接导致各种劳资纠纷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最终工会组织受到影响,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2、减小内部冲突,加强国际合作

美国工会内部的冲突不容小觑,加强工会内部合作,成了当务之急。如今,全球化加剧,增强工会内部的合作,才能走向国际大舞台,才能在不断变换的国际形势中,保持稳定的地位。如何增强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是工会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这些年,跨国公司的力量在逐渐增长, 这都需要工会从全球的视角来采取行动。第一,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跨国合作和联合是顺应时代的趋势。例如,在1992年美国工会和墨西哥工会建立的战略组织联盟(Strategic Organizing Alliance),这个联盟中设有工人中心,开设有培训、组织和文化项目,还有一个在线月刊等。第二,努力促成工会的国际范围内联合。在2004 年末,世界劳工联盟(the World Confederation of Labor , 简称WCL)和 国际自由工会联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简称ICFTU),还有其它一些国家的工会进行了国际联合。国际范围内的工会联合成了时代的新趋势。在全世界氛围内形成工会的国际联盟,在某种程度上,给工会组织形成了强大的后援力量,工会组织不再是孤立的组织。

3、结成利益同盟

如果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雇主和工人总是在利益交换后形成缺口,不利于工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工人与雇主以及政府形成伙伴关系能够更好的对工人的利益进行保护,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在欧洲一些国家, 这种伙伴关系非常普遍,并且在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一种制度性安排如共同决策、工会委员会等。但是西方一些学者并不是很肯定工会与雇主和政府的伙伴关系能振兴工会,因为伙伴关系并没有大范围地带来工人工资的增长, 也没有很好地提高工会的入会率, 而且还是经常没有参与投资决策、培训决策以及大范围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一些在研究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情况后的学者认为, 当社会伙伴关系与其它工会战略制度性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社会伙伴关系的确对振兴工会非常有利,此外如果能有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强大的工会做保证,那么这种社会伙伴关系对振兴工会的作用将是巨大的。[5] 工会的振兴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好处。在工会原有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完善工会组织,使其发挥作用,共建和谐社会。参考文献:

[1]章蕾,美国工会的衰退成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10)

[2]丁冀千,美国工会运动现状[J].国外理论动态,2004(5)[ 3] AnilVerma and ThomasA.Kochan, Unions in the 21stCentury : Prospects for Renewal(PalgraveMacmillan , 2004), p.8 [4]美国环球透视有限公司,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未来[J ]汽车与配件——产业经济报道,2007 ,(7):261 [ 5] Kumar , Pradeep and Chris Schenk(eds)2005Paths to Union Renewa: Canadian Experience(Calgary , Broadview Press),p.42

Reason analysis of American trade union decline

Abstract:America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ade unions, from rise to prosperity and decline, after twists and turns.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y and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union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expounds the reasons why the American union decline an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ation of American unions.Keywords:the United States;the union;recession reason

下载论中国近代社会衰败的科技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近代社会衰败的科技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及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及 未来发展之路 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科技力量之强大,是世界有目共睹的。然而17世纪后中国科技与国力正在一步步退后衰落,大国风范荡然......

    中国农民与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农民与中国近代社会 班级:广告策划3班学号:20113501姓名:贾敏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

    2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高峰 兰州大学 2008,5 10页 3 论未成年人犯罪沉吟及预防对策 陈洪涛 法大 14 2007 3月 4邵磊:《略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司法对策》,......

    分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分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姓名:彭浩博中国是本来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古时有很多伟大的创造,有辉煌的文明,为什么到了后来,中国的辉煌已经永久地成为了过去,取而代之的则是......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史中,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近代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

    中国近代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中国近代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促逼下,中国人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只根据于直......

    读《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汇报 读《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和陈旭麓有感 10法学一班 李甜华 1018010103 一、读《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 未翻开此书时,面对用新陈代谢来......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清楚。即:“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