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论文之“绿领巾”事件对学生地位的影响
结合“绿领巾”事件谈谈你对学生地位的认识,教师应当如何教育育人?
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学校的做法。而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相关媒体随后陆续曝光内蒙“红校服”、山东“三色本”、江苏“查智商”等事件,持续发酵为极其扯眼的重大话题,从《人民日报》到各种畅销报,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电视台,从各门户网到中小网站,还有许多个人的博客、微博等,不同程度提出批评与批判。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这次事件中,学生只能接受老师给予的评价,一条带着颜色的领巾就简单粗暴的给学生下了定义,从此,红领巾学生便带着“好学生”的帽子高人一等,绿领巾的孩子只能在旁人异样的目光中低人一筹,地位分级鲜明而直接。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不以对立的情绪看人处世;也很难想象,一个仅因学科成绩优秀或拥有了“红领巾”、“五道杠”就被娇纵的“优等生”,即便日后成为“精英”,便会陡然懂得平等待人、体恤弱势人群。一位16岁的“神童”博士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应当做“王者”、“人上人”,且要求并不富裕的父母付全款为他在北京买房,此等表现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种单薄教育理念的缺失。这种按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说到底,就是按考试成绩将小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这是学校急功近利的做法,实质就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颠覆。追溯源头,根子在现行的应试教育评价考核体制出现了扭曲。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投射下,教育很难独醒,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但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决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与差,而是指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其可以接受的教育。反观现在唯分数论,人格歧视,以陈规陋习管理现代教育;嘴上喊教改,十年无效果;相当一部分教师人格有缺陷,既缺乏教学新理念,又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师生关系中一直以来都处于被动地位。其实,对于一个尚不懂事的儿童而言,当你把他真当成好孩子了,最后他可能就变成好孩子了,但你要真把他当成了坏孩子,最后他可能就真就变成了坏孩子了。过早贴上的标签很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潜意识里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甚至影响终生。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教育首先要唤醒孩子的自尊,自尊才能自信、自立、自强。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贯穿于教学的这个过程,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他们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给予学生关爱,让学生感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爱,用爱去感化他们,同时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特别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去发掘,观察发现。
2001年美国总统专门签署了一个“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公平教育与均衡发展的机会,并以此来考核评价教师和学校,这值得借鉴。要从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师评价机制开始,不仅要求教师不单单做“教书匠”,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授之以渔”,还要建立问责机制,禁止任何学校、任何年级的教师以任何借口将学生分为好、中、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千差万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
教师道德修养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往往被广大的教师忽视了,不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崇敬之情,而不是害怕,恐惧。作为当代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去感染自己的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真正把爱的教育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做一名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学生心灵世界的守护者。
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层出不穷的教育乱象,我们应该值得好好反思,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充满活泼生机的现象,不要让我们的冷暴力充满我们的校园。
第二篇:浅谈幼儿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_教育学论文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热妈潮爸的相继涌现,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越发的重视起来,而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狭义的讲,是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对0岁到3岁的婴幼儿进行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广义的来说,是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0岁到6岁的孩子进行一些教育环境的影响和一些教育。
幼儿的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能力发展影响极大,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教育研究分析人员,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当代幼儿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成才的影响已成为世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字:早期教育 孩子 影响 能力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2 1.1
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2 1.2
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2 第二章
幼儿开展早期教育的优秀案例………………………………........2 第三章
幼儿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3 3.1
促进幼儿身体发育………………………………………….3 3.2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4 3.3
发掘潜力,开发智力…………………………………………….4 3.4
培养幼儿的自我探索和创新意识…………………………….5 第四章
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未来的影响……………………….5 4.1
思维方式与未来的影响…………………………………………….5 4.1.1什么是思维……………………………………………………….…………5 4.1.2幼儿思维的发展方式…………………………………………………..5 4.1.3幼儿思维方式与未来的影响………………………………..……….6 4.2 能力发展与未来的影响……………………………………………….6
4.2.1幼儿能力发展有哪些………………………………..…………………..6 4.2.2幼儿能力发展对未来的影响………………………..……………….6 4.3 幼儿情感发展与未来的影响…………………………………………6
4.3.1幼儿的情感…………………………………………………….………..…6 4.3.2 幼儿情感发展特点…………………………………………..…………7 4.3.3幼儿情感发展培养极为重要……………………………….………..7
第五章
幼儿早期教育的注意事项…………………………………..………7 5.1耐心等待,尊重孩子发展的中自然规律……………………..………..7 5.2因材施教,贯彻不同的教育方式…………………………..…………..8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谢辞……………………………………………………………….……………..….11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引 言
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幼儿应该在邪恶尚未占据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因为假如你不把优良的种子撒在地上,它便生不出别的东西,只会生出最坏的莠草。但是假如你想开垦那块土地,如果能在开春的时候,把它犁一遍,撒一遍种子,耕耙一遍,你的工作就较容易,成功的希望就较大。儿童应当及早好好训练,因为一只瓶子新的时候可沾染的气味是可以保持很久的。"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持续发展。或许幼儿的成长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最终你会发现对幼儿开展早期教育对未来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多么重要。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一章 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1.1早期教育的意义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
1.2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如果有适当的生活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人脑的机能与潜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许多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教育的结果。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梅兰芳六岁登台演出;莫扎特幼年时就被誉为“音乐神童”,具有早熟的音乐才能,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六岁通两种文字,十九岁成博士。这些都是有力的例证。还有大量的超常儿童也是由于幼年时期有优越的早期教育的条件。
第二章 幼儿开展早期教育的优秀案例
被哈佛、哥伦比亚等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的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得益于父母的早期教育,普遍被人们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在刘亦婷幼年时期其父母就十分重视对孩子性格、能力的培养,并在其成功之后出书《哈佛女孩刘亦婷》,分享给大家好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而如今的刘亦婷已经于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003年夏天从哈佛本科毕业,被波士顿咨询公司录用,那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它在中国也有很多的业务。
19世纪初,德国的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母亲还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
以上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仁人志士、科学巨人、文艺大师等,大都记入了人类史册,为后人所仰慕。而我们在仰慕之余,更重要的是要从名人的成长史上,总结出他们出类拔萃的规律,以培养更多超越他们的能人。世上没有天生的才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确实,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婴儿的啼哭都是一样的,婴儿哭声没有“乡音”,更谈不上谁的哭叫更高明[2]。
第三章 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3.1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端到远端、由粗大到精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比如在姿势运动发育方面是:先抬头,后抬胸,再逐渐向坐位、立位和步行发育;由臂的活动发展到手的活动,从腿的活动发展到脚的活动;从全手掌的抓握到拇食指的捏取。
幼儿适当做些符合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适当的促进其生长发育,还能更好的加强多元智能的发展。1983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多种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是多元智能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认知的基础。0~3岁是肢体运动智能的启蒙和初步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如果家长对宝宝进行科学的训练,就能初步掌握肢体运动智能的精髓——开发大脑使身体能够控制肢体的运动。
3.2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早期教育必不可少[3]。
随着神经系统和脑的发育,幼儿从1岁开始,已能够初步进行独立行走,其心理特征已发展到能初步理解和运用最简单的言语。由于幼儿心理发育的这一特征和规律,通过环境、教育,成人就有可能向儿童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3.3发掘潜力,开发智力
遗传是影响孩子智商的重要因素,但早期教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在孩子大脑的发育阶段,父母的培养,哪怕只是玩捉迷藏等简单的游戏,都有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作用。
专家认为,儿童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教育与发展。儿童六岁进小学一年级时,他的学业成绩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定型。因此他得出结论:在婴幼时期被剥夺或忽视了智力刺激的儿童,将永远达不到他们本来应达到的智力水平。早期教育对孩子后天的智商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早期教育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与此同时,适合的早期教育也能挖掘出孩子内在的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适当的培养和发现,一定就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像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擅长的领域,如果把每一个放都对了地方,那么这个世界 将会发展得更快[4]。
3.4培养幼儿的自我探索和创新意识
传说鲁班发明木船是受了鞋飘在水上的启发而想象出来的。许多发明创造,起初都源于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幼儿时期想象力最活跃的时候, 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因此要通过多种活动,扩大幼儿眼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探索新事物,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面对幼儿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应该放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幼儿可贵的创新意识,不能将幼儿的一些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幼儿以自由的广阔空间。
第四章 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影响
4.1幼儿思维方式与未来的影响 4.1.1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象的概括反应,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即: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形成各种概念;再用许多概念来组成判断,用判断来推理,产生思想。所以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获得新知识的必经途径。
4.1.2幼儿思维的发展方式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或方式,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1.3幼儿思维方式与未来的影响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思维方式成就未来。
4.2能力发展与未来的影响 4.2.1幼儿能力发展有哪些
幼儿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含幼儿动作和语言的能力、幼儿认知的能力。幼儿认知能力包含幼儿感知觉发展、幼儿注意的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想象的发展等。
4.2.2幼儿能力发展对未来的影响
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水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当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和普遍性。由此可见,在幼儿早期培养其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5]。
4.3幼儿情感发展与未来的影响 4.3.1幼儿的情感
幼儿情感不断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感体验的层次不断增加。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从表面向更内在的特点发展情感日益深刻。幼儿已有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 如己能根据成人的教育把同伴或自己的行为与行为规范相比较, 而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道德体验。幼儿的理智感则突出地表现在好奇和好问,还喜欢拆装玩具,这都是幼儿探究性情感的强烈表现。
4.3.2幼儿情感发展特点
情绪情感以外显性为主,内隐性逐渐增强。幼儿初期的儿童,对自己的情绪情感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表现完全是外显的。随着言语和认知随意性的初步发展,儿童逐渐能调节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如看到邻居家的玩具想要时,如果妈妈不给买也不会大哭大闹。这说明尽管幼儿期情绪情感的内隐性发展并不太好,但是,他们已经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们的情感由外显性向内隐性的过渡。
情绪情感以易变性为主,稳定性逐渐发展。幼儿初期的儿童情绪很不稳定,也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另外,幼儿还会因同伴喊而喊,因同伴哭而哭,这是移情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4.3.3幼儿情感发展培养极为重要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情感,如冷漠、自私、依赖、侵犯等,根据幼儿情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早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对幼儿未来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五章 幼儿早期教育的注意事项
5.1耐心等待,尊重孩子发展的中自然规律
孩子的成长,不管是身体发育、还是认知能力、智力开发、社会行为等等都需要时间。比如新生儿从出生开始,每一天每一月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以致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幼儿每个阶段也都会有一个学习的关键期。尽管每个孩子不完全一样,但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发展时间表,而不是可以像瓜果一样可以化肥催熟的,过多的焦虑和要求只能是揠苗助长。
5.2因材施教,贯彻不同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个性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孩子要区别对待,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如对待反应慢的,表现差的幼儿要给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有特长,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参加兴趣班,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对容易满足的儿童,则要避免过多的表扬,而要给与他们更高的要求,克服他们骄傲自满、自负心理,让他们的个性向正确方向发展[6]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结 论
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是教育之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尽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发展,对于社会则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是孩子更为优秀,早期教育相关的教育方式还没有一个具体标准的答案,希望社会在提倡优生优育的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早期教育社会体系,重视早期教育的宣传与指导,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标准。
与此同时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或教师不能有半点儿急躁,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不急于求成,学会等待,减少浮躁与功利,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基。早期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他是一个内在的,长久的伴随孩子一生的优秀潜力。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铃木镇一.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 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3] 马华.幼儿早期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4]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5] 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6] 马华.幼儿早期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谢
辞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师长表示感谢!
第三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精选3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1【摘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作为最小的教育单位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我们主要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两个方向出发,对家庭教育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学生德育 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启蒙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充斥着不良的因素,学生通过家庭教育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学生未来的道德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质量,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采取合理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其行为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分别对学生德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首先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两种大方向,一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种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很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美好到的品德,家庭教育环境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社会的风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未发展完善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孩子在学习和道德上的缺失,对学生采取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德育素质,在这种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其的爱,在学校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来面对学习面对未知的困难。但是在不良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学生很容易因此培养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跟不良社会青年结交,最终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未知的,因为从小他们就远离父母,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会培养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能教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低下,身心上的不健康。
2.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下,家长往往只是单纯的认为中学生只需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不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提升,甚至孩子在学校中的其他不正确的行为也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诸如孩子早恋等行为也不进行监督,这样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对于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了阻碍的效果。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孩子在心理上和德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察觉到的,导致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宿舍残害事件的发生大多都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这个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中学阶段,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
二、如何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德育素质
上面我们已经对目前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下对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而言,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下,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树立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能有一个快乐安逸的成长环境,家长适当的通过孩子的寒暑假可以与孩子多进行学业、生活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惑或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还可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讲座等,帮助孩子理解德育素质的重要性,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德育素质的提升。
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于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只看成绩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首先做出转变,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在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家长若与孩子产生不同的见解不能下意识的否定孩子的思考方法,应当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帮助孩子思考他们的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选择合理有效的想法。最后,家长的教学观念不能存在传统的棍棒教育,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棍棒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家长应当适时的与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通过正确有效的沟通来确保孩子走正确方向和道路。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德育素质提升上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从而保证孩子在中学阶段能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慧.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研究[J].速读(中旬),2015,(11):233.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2【摘要】
中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体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作为父母,应当准确的了解子女在中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中学生进行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对策
一、引言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逐渐的成熟,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还存在人际交往与青春期等心理问题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也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夫妻关系,父母与学生长时间居住在一起,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夫妻关系在整个家庭环境中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之间产生冲突,很容易导致子女的心理机能产生变化。学生在这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十分的细腻,容易造成创伤。尤其是家庭离异的子女,子女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容易给子女造成潜在的精神压力,不利于中学生成长。其次,亲子关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内心矛盾多,对父母较为敏感,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十分依赖父母,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好的解决。在这个阶段,双方在这个时期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父母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多给予子女关爱,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2.家长期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教育期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家长的期望中,孩子的成绩好坏意味着将来要进入名牌大学,就是优秀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长的期望,很少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追寻梦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人际关系期望,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对子女的朋友干涉较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坏了子女的人际关系。在中学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心,这个时候父母担心子女的早恋问题影响成绩。家长不能过于干涉子女的交往,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子女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培养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教育内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往往看重子女的知识学习能力,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缺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会严重影响子女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的中学生的心理最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家长最注重的就是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缺乏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学生缺少独立性。
三、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策略研究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优化家庭氛围。
根据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家庭关系比较亲密的,测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比较高。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往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的亲密。因此,在每一个家庭中,家庭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之间要彼此和睦爱护,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与子女之间要营造美好健康的成长氛围。另外,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需要不断的沟通,父母要主动和子女进行沟通,尊重子女的想法,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子女提升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共鸣,家长和子女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优化家庭氛围。
2.提高家长自行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自身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提升家长的对学生的教育能力,需要家长掌握子女的心理,需要广泛的'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中学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定期的开导,不要给子女施加压力,关注子女的心理特征。
3.加强子女青春期教育与生命教育。
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最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需要和学生有血缘关系和高度信任关系的父母是是最佳教师。家长在这个时期需要有意识的和子女谈论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教育子女进行正常的交往,顺其自然的解开对异性的好奇心理。在这个时期,学生往往对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产生的压力无法排解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需要加强强调生命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排解子女的压力,让子女学会尊重和热爱生命。综上所述,父母应当重视家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及时的了解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子女进行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国芳,李丽芳.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综述[J].枣庄学院学报.2009(01).[2]吴惠娟,沈鉴清,骆宏.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08).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3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属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及老师都将焦点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绩及升学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学业压力所覆盖,绝大多数的老师及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趋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经验,青春期的一些表现随之而来,因此这阶段的孩子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随着大学生自杀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心里问题的存在以及他们心理发展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家庭是孩子来都世界所接触的最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父母强烈期盼影响学生的心里健康:父母过分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对他人表现出敌对情绪、抑郁、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由于父母过分的对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成绩的重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轻则进行说教。重则打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厌学的情况。由于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的关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并在孩子面前对那些成绩好相对优秀的孩子大加赞扬,这回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挫败感,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情形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1.2父母过度的惩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过分的严厉、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主要由于父亲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接受惩罚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将自己的愤怒及不满表达出来,将这种怨怼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这样负面的情绪长时间积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心理问题。而母亲的惩罚往往会伴有言语上的说教,孩子同样不敢宣泄不满及愤怒因此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据统计大部分经常被父母惩罚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厌学、抗拒考试;还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与人发生争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会对生活以及未来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
1.3父母过度的干涉保护孩子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宝。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长辈出于疼爱的心理过分的对孩子进行保护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勇敢精神的发展。一部分孩子出现懦弱、焦虑、面对失败与挫折毫无承受能力。家长的过分干涉保护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体验,他会认为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在故意与自己作对,并且将他人的好意也视为敌意。于是会产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现以及思想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确的做法
2.1父母加强自身素养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孩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心胸狭隘的父母,很难教育处胸怀宽广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对孩子也是指指点点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长期的责备声中孩子就会产生强烈自我怀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欢读书等等。其实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应想下自己,是否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对孩子社会化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准、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决于父母文化素养。因此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建立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对他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实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2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沟通的亲子关系:家庭中良好亲自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将他们的健康理念、社会目标传达给孩子,有助于中学会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树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确的价值走向,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在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给孩子展现出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也是良好亲自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为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动态、以及看问题的态度、观点,真正的走进其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关心、包容、理解、信任、体会家庭的温暖,把父母当作朋友。这样自然会喜欢与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给予的建议才会很容易的接纳。
2.3合理要求适当管理:热爱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纵,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讲不过分干预约束,但也要适当的要求。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的爱及呵护很容易过度。多数的父母都想尽最大努力为孩子铺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点点苦。但他们忘了在成长的道路上谁打磨练、痛苦荆棘是他们必须要经历及承受的。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这样过多的干涉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还给他们自由的权利。圈养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学不会飞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要想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将他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接受磨练,培养其面对困难,应对问题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中成长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及耐力,从而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极其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因此在中学时期孩子身心成长的这一特殊时期家长正重视家庭教育,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自身素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教育技术报,2012.
[2].初中生亲子关系性格特征及相关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
第四篇:童年事件对现在的影响
童年事件对现在的影响
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总是把日常生活中对于某些事物的恐惧,归于我自身性格的问题。性格在我看来是注意天生的。但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后,我发现现在我的一些行为,与童年的某些事件密不可分。
在我记忆中最早的印象是一次葬礼。外公的哥哥去世了。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那是第一次接触死亡。可能因为年纪太小,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放置着尸体的阴暗的,点着蜡烛的阴森环境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我依旧深深地记着,外公的哥哥脸上贴着黄纸,皮肤发黑的躺在一张木板上。然后,那夜我和妈妈一起睡,在一张床上。那时候,我带着一个塑料的小兔子玩具或者是小猫的。是那时买牙膏送的。年幼的我对那个玩意儿喜欢的紧。那个晚上过得很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认床,睡得不是很安稳。于是,就那么到了第二天。不记得那时做了什么梦了。只是第二天奇怪地发现我的塑料小玩具不见了。那个小玩具的丢失使得我很不开心,妈妈和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她答应回去给我再买一个。后来我在那里做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妈妈果真又给我买了个塑料玩具,其实就是又买了支牙膏。我一直觉得那件事可能就是说明了我很早就记事了,直到上了精神分析导论课。我们现在一切的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从我们的童年。我觉得从我那件童年的记忆中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
听了老师关于对于死亡畏惧的解释,我同样想到了我对死亡畏惧的可能原因。就是那个环境,很阴森,然后可能对年幼的我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由此,我现在对于死亡很是畏惧,我不太参加扫墓一类的祭祀活动。因为每次参加这些,我一定会做噩梦。可能那时的恐惧被我压进了潜意识,每次祭祀活动就是触发那个潜意识的契机。被压抑的潜意识就会借由梦出现。
那是我对我的死亡畏惧情绪的一种解释。另一种,我觉得就是有些荒谬了。可能是我在那里丢失玩具的不满,害怕。觉得那个地方会吃掉我的玩具。所以对于发生过死亡的地方,就会有着本能的畏惧。对了,我记忆之中丢失的是小兔子或者是小猫。我对它们有着一种奇怪的害怕以及狂热的喜爱。我害怕触摸毛茸茸的动物,但是也喜欢毛茸茸的动物。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那次参加葬礼对现在产生的影响。导致了我现在如此诡异的喜好。
还有就是,玩具的奇妙丢失,让我对于未知的事物——鬼,也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也许这些都有可能是那次事件的影响吧。
再讲一些近一点,比较明显的事。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很热爱学习的人,保持着预习的好习惯。有一天,忘了是因为什么原因了,我忘记了预习。由于一直受老师喜欢的原因,我成了一个很自信的孩子,我大胆地举手了。老师也同意让我来回答问题了,估计她本来也是觉得我是能回答出的,可是那天我却回答错了。老师说了我几句,我的心的有些闷闷的,不怎么开心。那时我似乎很快忘记了那些不愉快。因为年纪小,有趣的事总是在等待着我,也就好像不是那么要紧了。
想来,这件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我一直清晰的将这件事记到现在就可以看出来。然后,自那件事以后我开始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言论,就想把自己埋在人堆里,让老师看不到。是的,我开始害怕老师。老师当时也没有很过分地批评我,但是从那以后便潜在的影响了我。就是那样以后,似乎使得我不再敢举手,不再敢接近老师。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近乎本能的畏惧。一旦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我总是不能很自信,结结巴巴的,容易脸红说不出话。问问题什么的也很少了,总是觉得老师会觉得我笨。。。记忆,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似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提时代我们总是无忧无虑的。但是那只是表象,我们以为自己忘记了不愉快,其实并没有,只是那些记忆被我们压抑到了
潜意识。我觉得可能压抑在孩提时代被压缩的潜意识对于现在的影响力要比在年纪大的时候产生的潜意识大得多。毕竟,潜意识的压缩就像弹簧,时间越长压得越紧,对于我们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我们的很多举动都和一些过去发生过得事情有关。我想,那些印象越深刻的。也许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吧。
除去以上我的那些表现,我似乎还有些畏高,也就是恐高症。只是症状不是非常明显。内心总是有种本能的恐惧,让我远离高的地方。而对于这个情况的产生,我很难给一个恰当的猜测。想来也没什么,记忆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因是那么复杂,很难真正的弄明白。并且,总是想把所有事都以精神分析发来解释,对绝大数人来说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要应用这种方法,更好的了解自己。总而言之,精神分析导论课真的是一门很神奇的课程,它给了我们另一种方法来看待生活中发生的平常的或者不平常的事情。我们的记忆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掌控了它,其实并没有。对生活中的我们来说,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动作,小习惯,喜恶也许都是由于过去发生的一件小事造成的。记忆给予了我们无形却又实在的影响。
第五篇: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要有充分认识,各级领导要加大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力度,保障创新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要注重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在改革与创新工作中各单位要充分考虑到安全保卫的特点,按照精干、高效、有力的工作原则,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工作要求,使这项管理工作不 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发展。
要加强硬件基础建设。在创新基地和园区改造建设中,要从基础开展,把治安防范硬件建设作为后备项目纳入基建和物业管理当中。
安保工作要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作用。
特别强调,保卫工作要提高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加强队伍建设。他认为,目前我校保卫干部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但由于人员来源不同,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他说,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将是今后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首先就是要把好用人关,尽快组建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并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保卫干部队伍;其次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对保卫干部队伍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业务知识。第三,将尽快制定、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使保卫工作有章可循。
从交谈中记者感到,律德华对未来的安全保卫工作早已胸有成竹。他说,今后重点要抓好各校区的安全防火工作,加大隐患的检查、整改工作力度,杜绝火灾发生;严厉打击校区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工作,同时建立各校区高效、统一、快捷的安全防范网络系统;经常性地在全校师生员工中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及国家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员工的综治意识。
律德华最后满怀信心地表示,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他将与全处同志紧密团结、精诚合作,共同做好吉林大学的安全保卫及武装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