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8: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范文模版]》。

第一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范文模版]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①。根据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分析,我认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是增强德育工作“三性”,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学校即社会”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强调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从实践看,农村小学生思想单纯,好奇心强,理念空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容易内化形成情感意志,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要完成思品课的教学任务,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还要与社会建立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确立德育工作的目标,构建德育工作的网络。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的目的②。

一、建立组织机构

要想德育教育社会化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教育的效益。校内应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任副组长,中队辅导员任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制度,职责明确、分工负责、项目包干、定期考核、实行目标管理。校外,以乡镇团委书记为主任,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吸纳妇联、大型厂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街道居民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参加,下设办公室,每学期定时召开会议,专题办公,研究布置德育工作方案、确立考核办法等,使德育教育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二、确立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表明了德育教育的规律性,显示出德育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心理因素及一般行为表现特征,分阶段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③。具体讲,就是依据思品课《课程标准》制订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德育工作方案》,这个方案可按六年一个周期循环,并将各年级、各学期德育目标、任务要求、实施途径等,分解到年级、班组和个人。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求低年级必须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中年级进一步联系实际继续进行养成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劳动光荣的教育,督促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如学会洗红领巾、扫地等活,高年级主要是通过参与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采茶、饲养小动物等。再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升国旗来说,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升旗时排队行注目礼。中年级升旗时,做到会唱国歌,严肃认真,立正行队礼。高年级看指挥唱好国歌,严肃庄重,立正敬队礼。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从跨入校门第一天起到毕业,经过六年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认知、情感内化训练与导行,达到较强的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具备情感健康,行为规范及初步唯物辩证水平。

三、构建德育网络 为了使学生在“校内有人教、校外有人管”,形成社会化德育网络,还必须调动家长、居民、村委会成员等社会人士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让大街小巷、家庭、村庄、田间地头的人们共同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活动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寒暑假,他们亲自把学生从学校接回活动站,督促他们到田间采茶、放羊、放牛……;参加家务劳动:养猪、洗碗、扫地……,有组织地开展文艺、体育、书画、手工制作等兴趣活动,慰问军烈属,帮助孤寡老人做好事,带领他们参观访问、旅游,还辅导他们完成假期作业等。开学时,给学生签写《假期活动鉴定表》,并亲自送该组学生报名注册。使学生既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而且体验了劳动的艰辛,陶冶了情操、还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乐趣,终身受益。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诸如加强少先队工作、主题班队活动、优化思品课教育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等)外,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④,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建立乡镇“少儿文化宫”、“小小交警队”、“敬老院革命回忆讲座室”、“镇工业园区”、“派出所案例展览厅”、“学农园田”等德育教育基地,让他们走出校门,听革命前辈讲述我国近代史、发展史,亲眼目睹运用法律武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实例,亲自参加上路指挥交通,领略警察叔叔们的辛苦与交通法规的必要性、严肃性。还可以到工业园区(开发区)欣赏社会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体验农民“粒粒皆辛苦”,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三是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德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好子女,教育好后代。实践表明,家长学校能有效提高德育社会化教育程度,避免家教中简单粗暴、过分溺爱等传统观念的产生,避免逆向教育、甚至落后思潮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接受家庭的正确德育教育导向,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行为。

总之,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进大课堂,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接受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章《教育与社会》中规定的那样:国家、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见,德育教育的社会化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⑤。浅谈新时期农村初中德育教育

近期,中央及时出台了确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当前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中掀起了一股探讨劲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

一、抓常规,常抓常新

要做好德育这篇文章,必须重新定位德育的份量,德育是整个育人工作的重头戏,学校德育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品德及其思想活动,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学校德育氛围,做学问,必先学会做人,即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狠抓常规,把日常工作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基础。具体的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新守则》、《新规范》的学习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利用演讲比赛,升旗仪式,班团活动,结合实践课,运动会……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初中阶段,可以分年段逐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培养,逐步让学生走上思想、学习、品德的良性轨道上来。

二、利用新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德育研究相结合

新课程在全国各地推行,给德育活动注入了新鲜活力,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活动,注重实践,注重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生动形象的新教材为德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让学生懂得自然规律,争做大自然朋友,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继而转化为学生热爱学校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环境的精神等,在政治教学中,抓住社会热点、焦点。例如:我国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32金的骄人成绩,100米跨栏平了世界记录,冲出黄色人种的运动极限,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女排们勇夺世界冠军,中国成功战胜SARS------这些经典的事例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等,这些活生生的内容,开辟了德育教学的新天地。围绕这些开展德育工作,易懂、易学、易感悟、易转化。

三、利用校本课程开发,渗透德育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给德育教学带来生命力。例如: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就紧紧围绕本校特点和区域特点,利用峡江文化、大坝文化,桔柑生产,屈原故土,高山种植,移民迁建组织内容,让学生接受乡土文化,熟悉种植分布,为以后升学分流做好前期准备,这些也可以陶怡情操,激发学生爱好家乡,将来报效家乡的激情,学习知晓移民政策,感悟党英明决策。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也可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爱社会的良好习惯。

四、抓好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良莠不齐的东西透渗到日常生活中来,甚至冲击纯洁的校园,市场上各种不良影视光碟,灰色书刊、网络黄色文化介入日常生活,一些腐朽思想迎面而来,势必影响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我们要抓好社会大课堂,例如:可聘请社区民警每周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加大正面舆论宣传,传播先进文化;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建立课外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亲身实践,用实践活动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健全学校教育设施,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

五、不断学习,提升育人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作为育人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在新一轮课改中不断充实自己,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平等友爱的方式去育人,放下架子,抛弃师道尊严,以人为本,开创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深化教育...

摘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但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可能存在两个“主体”,无论主导还是主体,都是强调两个“主”,实际的教学中,双“主”实际上就是无“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能有一个主体,就是学生,教师只能是为了“学生”这个主体目标的实现而进行辅助,可以说,教学只能是“学生主体论”。因为哲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了内因的主体作用,外因再怎么主导,再怎么作用都是无效的工作。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预习提问方法进行教学,每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预习的内容,实行先学后教。以生为本,全面依靠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不只是一种理念,这是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教学要求,只有突出地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基础教育才真正有发展的希望。

关键词:生本教育 主体性 主动参与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下的政治课堂教学研究

佛山市禅城区澜石中学

刘敏彪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无疑,国家作出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十分突出;从学校教学看,素质教育的成效不太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少,教学中以师为本,扼杀学生在知识获得中的积极主动性,使素质教育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个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学方式能否顺应这一改革的要求。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但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可能存在两个“主体”,无论主导还是主体,都是强调两个“主”,实际的教学中,双“主”实际上就是无“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能有一个主体,就是学生,教师只能是为了“学生”这个主体目标的实现而进行辅助,可以说,教学只能是“学生主体论”。因为哲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了内因的主体作用,外因再怎么主导,再怎么作用都是无效的工作。正如一头牛没有喝水的渴望,任 凭你怎么主导,它都不会有任何作为一样,教学中教师的教只有在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的愿望,教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教才会有效果,否则,只会增加更多的厌学学生和上课瞌睡的瞌睡虫有关。

新的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体现了学生学的主动,交往体现了教与学的双中心论,交往中强调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充分体现主动参与的要求。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很明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都明白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本来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对像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很明显,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被动的加工对像,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东西的容器,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教育的一切影响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吸收、内化,才能最终产生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要改变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师与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在教学中更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单向的培养活动中,教师成为了最主要的成分,是课堂的主宰者,全然不考虑学生独立的人格,忽略学生本身的思想,一切以教为中心,一切以教为基础,学围绕教转,先教后学,学生的“会”只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整个教学中是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成为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遇到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课程的理念来改进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让每一个学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采用多种方法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学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要求是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强调和加强的,是激活课堂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比较,更具有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特点。由于教材滞后于现实,教师为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就容易将学生的思想和视线禁锢于教材,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政治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坚持一个理念:让学生走入课堂、走进教学、发挥主动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更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生为本,最大程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教学中来;我采用开放课堂的教学,将政治放归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答案,“大感受,小认识”,只有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社会现象,接触到社会的各种问题,他才能产生一定的认识,才有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候,课堂就成为了最好的问题集中地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

我通过以下十个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①加强课堂内书本知识的学习,自学(预习)——释疑来达到第一步目标。②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来调动学生学政治的兴趣,这是主动性调动的重要一环。课本知识太多是强理论性的,对学生来说,可读性并不是很高,比较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要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感受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所蕴含的深刻启示,从而使学生不觉得政治脱离了生活,不觉得政治是枯燥无味、空调无物的,喜欢政治、积极主动去探索社会现象,去思考社会问题。③我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2 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于是他们就能根据有关的内容去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有关的问题,课堂上也就思路清晰了;④我让学生去发现新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根据迁移理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不是孤立的,所有的知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打破各章节的传统模式,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相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来引发对后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⑤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素质的特点之一是内化性,内化必须经过主体才能实现,因而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查资料、动脑想问题、动口来提问,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⑥让学生讲解教材和阐述问题。我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教材,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解决,学生做教师,自我解决的方法来完成,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也高潮,大量的前期工作,既能使学生广览各种资料,接触到更多的问题,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更能体现的是让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⑦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预习提问方法进行教学,每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预习的内容,实行先学后教。预习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查找到有关资料,然后根据教材和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合阅读,自行解决有关的问题,然后再根据教材和自己先学的情况,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提出来,询问教师或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真正做到没有问题不上课”,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会极大地调动他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就真正体现

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也符合现代教学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要求;⑧让学生小结内容。每堂课的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的发展,学生通过对一节课、一本书的回顾总结,既活跃了课堂,又真正使学生参与到了教学的全过程;⑨让学生命题阅卷,在一个单元课之后,让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人出一份试题,然后从中挑选出比较好的一份试题作为单元检测题,并注明这份试题出题人的班级、姓名,阅卷时,我采用小组阅卷法: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交叉改卷、分析情况。这样做,让学生不再感到考试的压力,不再感到考试就是老师的魔咒,而让学生体味到考试不过是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检查(排查),从而也让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也确保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⑩让学生归纳学法,政治课的学习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学好政治课,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中一、二、三、四地道说出来,学生就能接受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前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彻底摆脱教师的羁绊,自己能够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新观念的提出、实施,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中心转向以生为中心已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必须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主体性,就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以生为本,全面依靠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不只是一种理念,这是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教学要求,只有突出地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基础教育才真正有发展的希望。

参考资料: 1.《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敏彪:男,中学政治高级教师,1966年4 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8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曾在萍乡市城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过5年,任教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1993年由于工作上的需要,调入广东省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现工作于广东省佛山市澜石中学。

第三篇: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民勤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讨论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快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作如下决定。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1.基础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搞好基础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为此,必须切实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

2.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县资源少、科技转化率低和人口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全面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教育投入机制不完善,办学条件较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还相对滞后;教育规模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学历合格率偏低;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加快全县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4.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教兴县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基础教育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增强搞好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经济必先发展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全县基础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十五”期间,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为重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十五”期间,我县基础教育要继续把巩固扩大“普九”成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全县小学入学率要保持在99.8%以上,初中入学率要保持在98%以上。要切实抓好特殊教育,努力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7.要加快发展高中教育。争取到2005年,全县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要创造条件,力争使民勤一中跨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民勤四中进入市级示范性高中行列。要进一步扩大职业中学办学规模,积极创办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与衔接的高中教育。

8.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动员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逐步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格局。到2005年,全县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要努力办好一批示范性幼儿园,带动一般幼儿园,提高全县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

9.“十五”期间,全县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基础教育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全方位改革;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基本形成;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保障机制得到落实;基础教育内部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完善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0.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政府负责制定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负责全县教育经费的筹措和管理;负责发放教职工工资;负责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仍然是农村办学和管理学校的基本单位,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重要责任。乡(镇)、村要负责维护学校的治安和

安全,划拔新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根据国家规定筹措教育经费,征收教育费附加,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入学,并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想方设法解决中小学在危房改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1.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加大督查力度,保障教师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2002年底前实现全县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和发放。鉴于目前我县实行财政体制分级包干的实际,县财政局要加强资金的筹措调转力度,乡(镇)要建立工资资金专户,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同时注意从多渠道逐步提高民办教师的生活待遇。

12.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县属中学(包括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和聘任;乡(镇)教学辅导站站长由教育行政部门考察、考核任用或聘任,并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报组织部门备案;其他中小学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中小学教师由县上统一管理,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和乡(镇)之问教师的调整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要畅通教师派遣渠道,确保教师按时到位。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13.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财政主渠道作用,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十五”期间,县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初要分项预算教育经费,单独列支,不留缺口。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也要按比例用于教育。调整、优化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适当提高基础教育经费比重。

14.继续搞好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农村教育费附加要逐步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确保足额征收,按时划拨;城市教育费附加由县税务部门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征收,所征资金交由县财政部门及时划拨给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

15.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运用金融、融资、信贷等手段,扩大基础教育经费来源。继续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集资办学、捐资助学,提倡农民通过义务劳动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基础教育捐赠,捐赠者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

捐赠数额较大者给予宣传表彰。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积极发展校办产业,认真落实对勤工俭学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

16.加大对特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力度。要通过财政挤一点,城乡教育费附加中抽一点,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一点的途径,多方筹措资金,设立特困家庭学生救助基金,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就读问题。

17.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要强化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规范支出范围,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坚决杜绝挤占与挪用教育经费现象。要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现象。

18.要全力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逸夫工程”等重大项目,带动全县校舍建设工作的开展。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抓好新建校舍的定点、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建一批示范性学校,推动全县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

19.各级政府要把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资金。县级以上财政下拨的教育专项资金,由教育部门提出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商定后下拔学校使用,并确保足额到位。中小学正常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要按照省上核定的标准和定额,除从学校按规定收取的杂费中开支外,不足部分由县、乡两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予以安排。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加强中小学校编制管理。各级编制、教育、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根据学校类型、规模核定中小学事业编制,合理确定教职工比例,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超编聘用教职工或其他人员。要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及时解决缺编问题,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要逐步清退代课教师,精减压缩非教学人员。今后任何学校不经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聘用代课教师。

21.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大力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继续抓好教师学历教育,争取到2005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2%、60%: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增加小学教师中专科学历、初中教师中本科学历及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人数。

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继续坚持寒暑假“高中教师以县为单位集中、初中教师以片为单位集中、小学教师以乡为单位集中进行培训”的方法,全力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高中教师的培训工作,争取3—5年内对每个教师轮训一次,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抓好名师培养工程,争取2005年前培养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500人、学科带头人120人,并培养一批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

22.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以岗取酬,按劳分配。破除教师职务终身制,逐步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逐步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分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对经考核考试未取得教师资格的在岗教师和不履行职责的教师,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和选举制,明确校长任职资格,逐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继续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和在岗轮训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学校校长轮流到城区学校挂职学习的制度,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校长的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

23.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来我县任教。对本县籍师范类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学历毕业生优先录用、师范类紧缺学剥毕业生优先录用、师范类优秀毕业生优先录用、志愿到边远贫困地区学校任教的师范类毕业生优先录用。有计划地吸收外籍师范类本科生和紧缺学科专科生来我县任教,注意吸收只有教师资格的其他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任教。

24.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要努力促进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交流,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执教,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执教。凡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原则上必须到农村任教,优秀本科大学生可安排到城区中学任教;本科、专科、中专学历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年限分别达到3年、5年、8年以上者方可申请调入城区学校工作。

25.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要认真落实《毅育法》和《教师法》,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要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比例,形成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要继续解决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大力宣传传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对作出特殊贡献 的教师要给予重奖;要重视和关心教职工的政治生活,鼓励、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五、太力推进素质教育

2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有关部门、社会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条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7.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午学生的思想特征,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新路子,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通通多种途径把德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8.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认真总结和推广本地成功的教改经验,大力引进和借鉴外地教改成果,不断深化教研教改。

重视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和艺术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继续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办法,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

29.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继续坚持开展“送、支、帮、扶”活动。通过送教下乡,为农村学校送去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下乡支教,选拔相应数量的教师来城区学校学教,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城区中小学要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对子,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积极动员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支援薄弱学校建设,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要从教师录用、排危建校、设施配备、资金流向等方面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帮扶力度。

30.坚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可采取借、贷、赊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设备。乡(镇)政府可从实际出发,制定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资金 的筹集办法。要按照《甘肃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标准》,逐步为学校配备信息技术设备,力争2005年全县中学和小学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条件较好的学校直接联通互联网,或通过建立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站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要全力创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条件,采取定点培养、在职培训、聘请兼职等多种办法,尽快建立一支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

允许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学校按规定收取上机费。

31.积极创造条件,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力争到2005年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课。

32.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初、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的到来,城镇初、高中学生将会大量增加。对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县政府要着重解决全县高中和城区的适龄人口入学压力问题,乡(镇)政府着重解决辖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压力问题。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学龄人口发展的实际,统筹考虑,及早安排,在校舍、设备、资金上拿出可行性实施方案,并根据实际新建和扩建一批学校,确保顺利度过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期。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初、高中分离和高小、初中分离的办学模式。

六、加强领导,依法治教,为基础教鸯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履行各自的职责,切实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保障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费投入,切实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切实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中小学,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4.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增强依法治教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侵犯师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

35.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

故责任追究制,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活动正常进行。公安、消防、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36.各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结合各自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全县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二00二年一月

第四篇:《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

第一单元 综合练习一(1-4章)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普通文化教育。

2、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

3、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4、1990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全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5、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化。

6、教育目的是社会对于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7、教育功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8、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四个学会,即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9、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提出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1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力求体现其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是以分科为主,同时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12、各学科标准应体现对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只是与技能、德育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3、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自上而下三级课程管理。

14、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或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培养学生原则。

15、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基本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基础性原则。

16、卡尔.罗杰斯1942年出版了《咨询和心理治疗》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论及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答:国外基础教育的改革出以下共同趋势:教育全民化,教育国际化以及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个性化。

2、简要说明21世纪教育主旋律的内容。答:①学会认知 ②学会做事 ③学会共同生活 ④学会生存

3、简要说明什么是《美国2061计划》。

答:1.《美国2061计划》的基本计划“2061计划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1世纪初的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2.《美国2061计划》的阶段成果

4、简要说明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答: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① 由注重培养学生“产生社会型学力”转向“多文化共生共存社会型学力②课程改革体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新教育观 ③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观

④课程结构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体现了现代课程的整体观 ⑤在课程体制组织和实施方面,强调课程的弹性化

5、简要说明英国政府提出的提高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的内容。答:英国政府提出的提高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的内容: ①交流 ②数的处理 ③信息技术 ④合作 ⑤改进学习⑥解决问题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课程的能的转变 ②课程结构的改革 ③课程内容的改革 ④课程实施的改革 ⑤课程评价的改革 ⑥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

7、归纳并简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①论学科基本结构,为了组织最佳的知识结构,布鲁纳提出了三条组织原则,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对能达到的给那门科以结构的原基本的理解,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②论学生的认知发展,布鲁纳构想出再现表象这一心理术语,并把它作为衡量认知发展的指标再现象象所依据的媒介在不断演变,一般由“动作”向 “意向”再向“符号”转化,因而构成所谓“表演式再现表象”映像式再现表象”和“象征式再现表象”这三个主要阶段.③论发现学习布鲁纳对“怎样教法”问题的回答就是凭发现学习,教师的教学比应该试用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只是的消极状态,而应该是假设式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亲自去发现赢得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④论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对学生最有效地获得只是与节能的作用:①动机原则②结构原则③程序原则④强化原则.8.简要说明赞可夫围绕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原则 答:赞可夫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原则: 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②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③力量你只是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④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

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9.简述范例教学理论的含义和主要观点.答:范例教学理论的含义:“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学习它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的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进行学习主要观点: ①教学和训育的统一

②问题解决学习系统学习的统一 ③掌握只是和培养能力的统一 ④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21世纪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答:21世纪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①应该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来面对挑战 ②敢于成功,尤其是那些普通的人

③有丰富的认识,只是问题的能力变想为做的勇气 ④应该具备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共同创造的愿望 ⑤高尚的品德应该居于首位

2.结识世纪,分析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创新点.(可侧重某一方面)答: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创新点: ① 课程功能②课程结构③课程内容④课程实施⑤课程资源⑥课程管理⑦课程评价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 2.开辟“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渠道

3.完善教科书编写资格的认定与教科书的审定制度

3、请结合世纪论述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理解.答: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理解: ① 要重探究如向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道教学实践要认识教育理论对时间的主导作用

②要着重探究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③要探究怎样处理和加工教材更有利于培养人才

④是太久如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知道如向探究

①激发引题 ②解疑导拔 ③ 解理强化 ④ 激励评价

4.请依据马芯兰小学数学改革的主要特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答:1.教材改革

第一步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突出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和原则

第二步是根据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自编有利于能力训练的教材.充实创新的只是结构中去 2.教法改革

①紧抓基础,重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②突出能力培养 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④摆正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

5.请依据魏书生中学语文政改革的主要特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答:对魏书生中学语文改革的主要特点: 1.一个学科

2.两条原则:①实事求是原则 ②循序渐进

3.三大部分:①动力部分 { ⑴明确目标⑵激发兴趣⑶锤炼意志} ②智力部分 ③操作部分

四、实例分析 装配线上的生活

为使学生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理解美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课上教师通过对20世纪初期装配线上工人工作情景的模拟,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身为那时的工人会做出什么反映。

具体做法是先让每一位学生画一个完整的人体像,选出最好的一幅进行复制。全班分为两个对等的工作组,看哪一组速度快。教师以“工头”的身份敦促大家集中精力,加快速度,同时还调暗灯光、提高室内温度、人员密度,让大家体会工厂的恶劣条件。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个“装配线两分表”,在表的一端列出积极作用,如标准化、高速度、高效率等。表的另一端列出消极作用,如单调、缺少个性、工人异化等。

通过这样“再现历史”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了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中工人的工作情景,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理解本课程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上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一个教学案例,请分析它的成功之处和特点,并结合教学时间谈谈你的思考。学校 作业2

第二单元 综合练习(5~7章)

一、填空题 1.道德实践能力包括 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行动能力.2.公民教育是以培养 合格公民 为目标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 个体和环境 交互作用的产物.4.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 道德认知发展 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广,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5.价值澄清理论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关注生活,接受现实,启发思考 和 培养能力.6.泰勒经过八年研究,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 教育评价 的概念.7.桑代克在《心理和社会测量导论》中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 都可以测量 的判断.8.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促进 教师职业道德 与教育打发子水平不断提高的 评价体系.9.发展性评价在内容上应体现 综合性,在标准上应体现 分层性.10.教育评价 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顶.11.目标游离 模式关注教育评价过程中的各种需要,注意倾天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因此也被称为“以需要为基础的评价”.12.校本管理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转移到 学校层面.13.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坚持质量管理的 全员性,全方位性 和全程性.二、简答题.1任何看待网络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答;①培养了道德实践能力,学会选择是道德实践的能力 ②络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③网络塑造了人的自律,网络是一吧双刃剑,有他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的选择.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内容.答;①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

②儿童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道德行为,所谓替代就是儿童通过他人的行为强化(包括正确化和负强化)而进行模仿,从而该表自己的行为.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特点.答 ;①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②有层次性和多元性

③学生道德事件心理发展水平④视学上道德事件能力的培养 4.简述教育评价的概念及特点.答;教育评价的概念监狱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俎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反对过程。

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客观性,教育评价对象的广泛性,教育评价的组织性以及评价的判断性。

5.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答;①视扩大教育评价的范围 ②视教育评价的 与改进功能 ③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③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 6.简述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答;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①理的核心是将学校的决策权由教育行政部门下防到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决策,学校在拥有自主管理权的同时承担响应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负责.②校本管理是参与式管理,由学校董事会或学校管理会来管理学校资源.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一般包括;校长,教师,社区成员,学生家长以及学生.③校本管理是一种自组织管理④校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三、论述题。谈谈你对个性教育的认识及如何实施高兴教育。

答;①个性教育是现代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几乎每一次改革都与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有关.②个性发展是各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中心议题,教育的双重目的和作用;保证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充分培养每个人,使其对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③个性发展是国家竞争的需要,个性需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教育自身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实施个性教育①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②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④培养学生和谐,丰满的个性⑤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实例分析。

女儿读到一年级下半学期,老师布置他们每天写一句话,内容是身边的事,要求写的真实.一次她写了这样的一段话;“今天早上,我们排好对参加升旗仪式,红旗升起来,我的手伸在兜里,把山楂上的绒毛揉下来..”第二天,女儿放学回来,情绪低落,这段话得了“丙”.可孩子说;“我写的是真话的啊!”过了几天,孩子又高兴地说:“爸爸,我想好了一段话::星期天,我把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又鲜艳又美丽.”我说:“可这星期天你没有洗,还是洗了再写吧.”可她说:“写了再洗.”而这次她得了“甲”。

分析以上案例,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对待这件事?说明你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不少于300字)。

答:我国的《小学德育大纲》规定了鲜血教育只要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老师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要热爱祖国,要言行一致地爱祖国,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作业三 第三单元 大作业

作业要求

1、以下作业是根据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拟顶的,每人选择一题

2、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以修改题目,也可自拟题目,但必须是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3、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要有分析,论述,并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4、鼓励结合实际研究问题.5、自数不少于800字 作业题目

1、依据知识由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的过程,说明你对现代知识的理解

2、依据21世纪的培养目标,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3、谈谈你对21世纪教育主旋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4、分析,论述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5、分析,论述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析,论述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7、结合实际,分析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创新点.8、依据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谈谈你的理解及在现实中的应用.9、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谈谈你的理解及在现实中的应用.10、分析,论述“范例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11、分析,论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12、分析,论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13、依据自己的实践,谈谈你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理解、14、结合实际,谈谈目前在德育中如何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及减少其消极影响

15、谈谈你对个性教育的认识及如何实施个性教育.16、结合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的变化

17、说明什么是CSE评价模式?并结合实际侧重某一种模式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18、谈谈发展性评价的含义及其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19、谈谈你对学校中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和理解 20、谈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填空

16、简述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答:中小学德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日本学校的德育政策的特点是:(1)重视传统;(2)学习西方;(3)关注现实。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全面而具体,1997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德育内容作了16项规定。、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完善人格模式)

三、教育评价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鉴定功能

(三)反馈功能

(四)激励功能

(五)管理功能

(六)改进功能

(七)研究功能

泰勒的教育评估模式,简称“泰勒模式”,又称“行为目标模式”,是现代西方最早出现的一种教育评估模式,13育评价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17(1)机构组织(2)政策确定(3)协作精神(4)远见和使命感(5)学习组织(6)社区领导(7)校长领导(8)信任

第五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年义务的普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都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就。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然而,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近几年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创新意识的欠缺也渐渐显露出来,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教学方式和手段也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现阶段进行的教师培训注重知识方面, 忽视了对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师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班级编制不合理。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在美国,中小学每个课堂的人数是我国的一半,而且他们的很多教室同时也是实验室,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在我国,教师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时,由于班级人数过多, 教师很难控制课堂,这样,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实验室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不是很方便,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精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都反映,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很多时候都感觉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教学。

第三,教学过程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确应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育改革精神领会不透彻,教学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 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例如, 有的教师注重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的简单问答频繁,没有多大的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前精心编排,课内学生以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实现互动, 却很难与课堂知识密切联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必要的讲授和板书却被取代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只是行为的参与而非思维的参与,是氛围上的活跃而非学习上的探究,并未真正落实教材中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

一个国家的教育不仅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还有其政治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基础教育改革不仅涉及科学上的问题,也涉及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基础教育改革中充满着不同的价值观、利益和意识形态,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针对前面提出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改变当前教师的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要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改变培训授课的方式,注重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培训,让教师首先自己学会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教师通过亲身实践透彻地理解新课程中这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在新课程中运用这些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否则,他们自己都不能把握好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来教学生?相应地,教师培训课堂的学员人数也要加以限制,尽量不要设置超过一百人的大课堂,保证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学习和参与。

第二,增加并落实教育投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学活动和每堂课的教学效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堂教学既有成绩有又效率。我国现阶段的大班教学很难照应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也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另外, 很多学校在进行理科教学时,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无法保证,几十个学生一起涌到实验室以后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实验资源,这样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大班的小班化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国家要增大教育投资力度,切实将资金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完善实验资源和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有效实施。

第三,从实质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001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通过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但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生动多样,设计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和表演等等。教师要勤思考,多探索,从实质上而不是在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有耐心,认真思考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的处理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减少失误,让基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和完善,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外国语学院 07级英语师范1班

孙秋实 07301099

下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 优讯-中国网 china.com.cn/info 时间: 2009-07-10 责任编辑: 子不语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四月二十二日下午听取了......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2》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2》 怎样的教师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学生需要积极性高的老师为他们上课。教学过程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浅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 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教育的背景,理念,政策,课程文化等。任何关于教育政策的讨论都应该考虑其历史背景,而教育理念又是随......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简答和论述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2 一、填空题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课程功能的改变是: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3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普及化 2、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原则:(一)上下......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业答案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业答案 作业1: 一、1、国民基础教育普通文化教育2、基层自主进行模式上下结合模式3、实验阶段实施阶段4、宗迪恩大会世界全民教育满足基本的需......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1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牛佛镇中心校 谢文华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谈得上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促进教师专业......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0秋小教专科 刘小琴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化而非社会化、竞争而非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