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8: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11日 财行[2007]545号)全国政协各行政单位:

为了规范和加强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

附件:

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履行职能,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政协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本办法所称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包括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黄埔同学会、欧美同学会、中华职教社等(以下统称政协机关)。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协机关国有资产,是指由政协机关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政协机关的国有(公共)财产。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包括政协机关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政协机关的资产,政协机关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第四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第六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第七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政协管理局)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财政部是负责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负责资产配置事项的审批,按规定进行资产处置和产权变动事项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工作;

(四)负责中央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与中央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五)负责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六)对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 政协管理局依据有关规定负责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组织实施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具体组织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等工作;

(四)负责对政协机关资产配置事项进行审核或审批;

(五)负责对政协机关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进行审核,对政协机关附属机关服务中心等后勤服务单位以及与政协机关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六)负责对政协机关房屋、土地、车辆及规定权限内的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核或审批;

(七)按规定向财政部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

第十条 政协机关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负责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负责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五)负责对与本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监督管理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六)向政协管理局负责,并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 政协机关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 资产配置

第十二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与本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 对国家或相关主管部门规定有配备标准的资产,政协机关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政协机关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对政协机关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批准重新购置。

第十四条 政协机关房屋的配置,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办理。所需支出需要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必须纳入部门预算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 政协机关土地的配置,按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办理。所需支出需要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必须纳入部门预算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六条 政协机关公务用车的配置,按国家有关公务用车管理的规定办理。

部长级干部专车,由政协管理局配备或批准配备,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算报财政部审批。

副部长级干部工作用车和其他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按照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和车辆编制数配备,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算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七条 除房屋、土地、车辆外,政协机关购置其他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政协机关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政协管理局审核,并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二)政协管理局对政协机关上报的国有资产购置事项进行审核,提出意见,报财政部审批;

(三)财政部根据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状况和政协管理局的审核意见进行审批;

(四)经财政部审批同意后,政协机关可以将资产购置事项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财政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八条 政协机关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九条 政协机关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二十条 政协机关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财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第四章 资产使用

第二十一条 政协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

第二十二条 政协机关应当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第二十三条 政协机关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四条 政协机关应当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十五条 政协机关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

第二十六条 政协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进行脱钩。脱钩之前,政协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管。

财政部、政协管理局应当对其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政协机关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履行审批程序:

(一)政协机关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政协管理局审核,并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二)政协管理局对政协机关上报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进行审核,提出意见,报财政部审批;

(三)财政部根据政协机关国有资产状况和政协管理局的审核意见进行审批;

(四)经财政部审批同意后,政协机关方可进行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事项。

第二十八条 政协机关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及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九条 对政协机关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由政协管理局商财政部予以调剂使用或者处置。第五章 资产处置

第三十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处置,是指政协机关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

第三十一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 政协机关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第三十三条 资产处置应当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三十四条 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一)房屋处置,按国家有关房屋管理的规定办理,报财政部备案。

(二)土地处置,按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办理,报财政部备案。

(三)车辆处置,由政协管理局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报财政部审批。

(四)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其他国有资产的处置,由政协管理局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报财政部审批。

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200万元以下的资产的处置,由政协管理局审批。具体办法由政协管理局制定,报财政部备案。

(五)政协机关划转撤并时处置资产,及向其他部门、向地方调拨资产的,应当报政协管理局、财政部审批。

第三十五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六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及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十七条 政协机关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政协管理局、财政部审批、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第三十八条 政协机关联合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而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处置。第六章 资产评估

第三十九条 政协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政协机关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财政部会同政协管理局组织政协机关国有资产评估工作。

第四十一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项目范围、权限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 政协机关国有资产评估工作

第二篇: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

法》

《吉林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

附件1:

吉林省行政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的国有资产处置行为。

第三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第四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应按规定程序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交易;没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处置资产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进入省级产权交易市场公开处置,处置资产金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采取其它方式公开进行处置。

第二章 资产处置范围

第五条 行政单位需处置的国有资产范围主要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三章 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六条 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第七条 省财政厅负责省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及监督管理。

(一)实行垂直管理的省直部门

1、其下属单位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的处置和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一律报省财政厅审批。

2、除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货币性资产损失外,其下属单位一次性处置资产原值(单价或批量,下同)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省财政厅授权由省直主管部门审批,省直主管部门应于每季初10日前将上一季度本系统汇总的国有资产处置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其下属单位一次性处置资产原值在50万元(含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省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二)实行垂直管理的省直部门本级和非垂直管理的省直行政单位,资产处置一律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 对批准有偿处置的资产,交易底价不得低于评估核准或备案价值,确需降价的,超过10%,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市(州)、县(市)财政部门负责本级行政单位资产处置审批及监督管理,资产处置限额由本级财政部门自行确定。

第四章 资产处置方式

第十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主要包括无偿转让(调剂)、对外捐赠、出售、置换、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一)无偿转让(调剂),是指以无偿的方式变更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一种资产处置形式。

(二)对外捐赠,是指行政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与给合法的受赠人的行为。

(三)出售,是指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一种资产处置形式。

(四)置换,是指行政单位与其他单位以非货币性交易的方式变更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一种资产处置形式。

(五)报废,是指由于单位国有资产已达到使用年限而出现老化、损坏、市场型号淘汰等,经科学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已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产权注销的一种资产处置形式。

(六)报损,是指单位国有资产发生呆帐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一种资产处置形式。

第五章 资产处置程序

第十一条 行政单位进行资产处置,按照审批权限,需报主管部门审批的,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提出意见,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定的,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行政单位进行资产处置,按照审批权限,需报财政部门审批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下属单位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本级,直接报送财政部门。

(二)财政部门对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

1、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手续。

2、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先进行评估,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经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手续。第十三条 行政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一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产处置申请函;

(二)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三)资产统计报告;

(四)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五)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六)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况下处置国有资产的,须提供相关行为的批文;

(八)处置房屋建筑物、国有土地和车辆的,还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车辆行驶证等,以及拟处置的房屋建筑物和土地地理位置、建筑面积、政府规划用途等材料;

(九)其他有关资料。

第六章 无偿转让(调剂)、对外捐赠

第十四条 行政单位资产无偿转让(调剂)。

(一)跨部门、跨级次行政单位之间无偿转让(调剂),由转让方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二)同一部门内部,行政单位之间、行政单位与事业 单位之间无偿转让(调剂),由主管部门审批。

(三)实行垂直管理的省直部门,系统内单位之间无偿转让(调剂),由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对外捐赠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一)捐赠单位应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用途等订立捐赠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二)单位对外捐赠资产,报批时应提交如下资料: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部门、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三)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及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

第七章 出售、置换

第十六条 行政单位资产出售,需提供资产出售方案,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的原因、方式,买方的基本情况,草拟的意向性合同等。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资产置换,需提供置换双方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权属证明,是否设置为抵押、担保物,置换协议,双方单位的法人代码证复印件,上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近期的财务报告。

第八章 报废、报损

第十八条 行政单位资产报废、报损处置申报,需提供报废、报损价值清单;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因房屋建筑物拆除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建筑物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建筑物拆迁补偿协议。

第九章 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

第十九条 行政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第二十条 行政单位或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或临时机构撤销后,按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置。

第十章 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审批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批准文件是单位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调整有关账目的依据。资产处置单位凭实际成交价格及审批部门的资产处置批准文件调整有关账目。第二十二条 行政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收入等,应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省直单位,按照《关于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产[2007]405号)及《关于变更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授予缴库方式的通知》(吉财库[2008]25号)的规定执行。市(州)、县(市)单位资产处置的收入管理,由各地财政部门自行规定。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行政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中流失。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发布前有关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 市(州)、县(市),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附件2:

吉林省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应按规定程序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交易;没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处置资产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进入省级产权交易市场公开处置,处置资产金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采取其它方式公开进行处置。

第二章 资产处置范围

第五条 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三章 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六条 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第七条 省财政厅负责省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及监督管理。

(一)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的处置和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二)除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货币性资产损失外,单位一次性处置资产原值(单价或批量,下同)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由省财政厅授权主管部门予以审批,主管部门应于每季初10日前将上一季度本系统国有资产处置汇总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单位一次性处置资产原值在50万元(含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 对批准有偿处置的资产,交易底价不得低于评估核准或备案价值,确需降价的,低于评估价10%(含10%)的,由主管部门批准,超过10%的应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第九条 市(州)、县(市)财政部门负责本级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审批及监督管理,资产处置限额由本级财政部门自行确定。

第四章 资产处置方式

第十条 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一)无偿调拨(划转)是指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资产占有、使用权的处置行为。

(二)对外捐赠是指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与给合法的受赠人的行为。

(三)出售、出让、转让是指变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四)资产置换,是指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差价)的资产处置行为。

(五)报废是指按有关规定或经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六)报损是指由于发生呆帐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原因,按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七)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发生损失,须进行账务核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五章 资产处置程序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按审批权限需报主管部门审批的,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提出处理意见,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定的,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按审批权限需报财政部门审批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提出意见,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报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

(三)财政部门对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

1、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手续;

2、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先进行评估,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手续。

(四)事业单位召开或举办重大会议、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后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一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产处置申请函;

(二)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三)财务报告;

(四)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五)具有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六)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单位资产处置公示材料;

(八)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况下处置国有资产的,须提供批准相关行为的文件;

(九)处置房屋建筑物、国有土地和车辆的,还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车辆行驶证等,以及拟处置房屋建筑物和土地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政府规划用途等材料;

(十)其他有关资料。

第六章 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

第十四条资产无偿调拨(划转)主要包括: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超标准配置的资产;撤销、合并、划分移交的资产;隶属关系改变,上划、下划移交的资产;政府、部门各类文件指定无偿调拨(划转)的资产;其他需调拨的资产。

(一)同部门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按规定权限审批;

(二)跨部门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不论资产原值多少,接受方和划出方主管部门协调一致后,划出方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批,并附接受方主管部门同意无偿调拨(划转)的有关文件;

(三)跨级次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省级单位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地方的,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批;地方单位无偿调拨(划转)给省级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附接受方和划出方主管部门同意无偿调拨(划转)的有关文件,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对外捐赠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一)捐赠单位应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用途等订立捐赠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二)单位对外捐赠资产,报批时应提交如下资料: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部门、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三)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及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

第七章 出售、出让、转让、置换

第十六条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时,需提供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方案,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的原因、方式、买方的基本情况,以及草拟的意向性合同等。单位所办企业或所持企业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执行。第十七条资产置换须提交如下文件和资料:

(一)置换对方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提供双方拟置换资产的权属证明,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

(二)置换对方为企业,需提供权属证明,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如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置换的意向性协议,对方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上一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近期的财务报告。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进行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受让方、置换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权益未发生改变的,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可以不评估,以协议方式进行处置。

第八章 报废、报损

第十九条资产报废、报损,须提供如下文件和资料:报废、报损价值清单;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应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第二十条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等申报处置时,须提供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死账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第二十一条货币性资产损失,按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需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

第九章 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对其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或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或临时机构撤销后,按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置。

第十章 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二十四条 审批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批准文件是单位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调整有关账目的依据。资产处置单位凭实际成交价格及审批部门的资产处置批准文件调整有关账目。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应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省直单位,按照《关于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产[2007]405号)及《关于变更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授予缴库方式的通知》(吉财库[2008]25号)的规定执行。市(州)、县(市)单位资产处置收入的管理,由各地财政部门自行规定。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中流失。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发布前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条 市(州)、县(市),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可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第三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暂行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办[1997]118号 【发布日期】1997-08-22 【生效日期】1997-08-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国有资产

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政办[1997]118号)

经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青海省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青海省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为培育和发展产权市场,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快国有资产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运营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一、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以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认定的其它国有财产和财产权利。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财产权利。

国有资产产权是指政府及授权部门或者机构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拥有的财产权利以及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用国有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而拥有的财产权利。

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以下简称产权转让)是指有偿出让或者受让国有产权的行为。产权转让可分整体产权转让和部分产权转让。

二、二、产权转让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

三、三、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是省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所管辖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转让行使以下监督管理职责: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产权转让管理的有关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培育和完善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市场,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审批产权转让中介机构,对其活动检查监督;负责审查规定范围内的国有产权转让;组织对被转让国有资产的评估及评估价值确定;对产权转让中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进行查处。

四、四、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对授权范围的国有产权转让负责审批,一次性转让价值在2000万元以下的,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超过2000万元的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未授权经营的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转让国有产权的,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五、五、产权转让可以采取出售、兼并、协议转让、竞价拍卖及其他方式。

六、六、建立青海省国有产权转让市场。以省产权交易中心为主,在各州、地、市设立分支机构,通过信息联网,形成全省统一的产权转让网络。国有产权转让及国有资产抵押、罚没、缉私、拍卖、出售必须到产权转让市场按交易规则进行。

七、七、产权转让中介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为产权转让提供服务的组织。其职责是:遵守国家和本省有关产权转让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产权转让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产权转让提供合法场所;对产权转让行为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受产权转让当事人的委托,为产权转让成交提供服务;维护产权转让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合法权益;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产权转让情况。

八、八、转让国有产权应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和确认,并据此确定产权转让底价,结合市场情况,允许成交价在底价的基础上有一定比例的浮动,但下浮幅度较大的需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九、九、产权转让时,出让方和受让方应到产权转让中介机构进行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

出让方需提交的文件:出让主体资格证明;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证明文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经营机构批准同意出让的文件;资产评估报告和评估确认文件;产权转让的理由及产权转让收入的使用计划。

受让方需提交的文件:营业执照或者本人合法身份证明;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信能力证明;资本实力与收购后的经营方向和经营规模。

十、十、产权转让中介机构受理后,按照规定对产权转让的出让方和受让方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根据双方的要求或意愿进行撮合或予以公布。十一、十一、产权转让成交后,出让方和受让方应签订产权转让合同。产权转让合同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产权转让的标的;产权转让的方式;产权转让的价格以及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被转让企业转让前的债权债务处理;被转让企业的职工安置事宜;产权的交接事宜;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产权转让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后,产权转让双方凭合同和有关文件,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产权转让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十二、十二、产权转让的受让方一般应一次性付清价款,如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以分期付款,期限为三年,首次付款金额不得低于成交价的50%,其余部分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经营机构签订协议,分两年交清,并比照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付利息。十三、十三、产权转让中介机构可以向产权转让双方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其标准由省物价部门审批。十四、十四、产权转让收入扣除清偿债务和支付合理的评估、交易费用后的净收入,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专项用于国有资产的再投入,不得作为消费性支出。一般实物资产的转让收入不属于产权转让收入的管理范围,由单位自行支配。十五、十五、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对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国有企业使用其产权转让收入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十六条 十六条 产权转让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转让无效: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出让方或受让方不具备转让资格的;在法定转让场所以外进行转让的。十七、十七、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必须按本办法规定转让产权。对不按规定转让或在法定的交易场所以外擅自转让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后果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十八、十八、省经济综合部门和有关经济监督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产权转让工作做好服务,促进产权转让工作,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十九、十九、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行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二十、二十、中外合资、集体、个体等非国有产权也可进入产权转让市场进行交易。

二十一、二

十一、本办法由省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二十二、二

十二、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

冀财行[2001]7号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局):

为加强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根据机构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原《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附件: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

二○○一年四月二○日

附件:

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根据机构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原《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

第二条 行政事业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从其物质形态上包括:房屋、建筑物、有价的土地、各种专用设备、各类财产及财务净结余(经费结余、专项资金结余、有价证券)等。从其来源上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形成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按照国家政策用各类收费、收入和经营收益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界定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第三条 行政事业资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所有权管理;保障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维护经营性资产权益、实行有偿使用、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第四条 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管理机构职责

第五条 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政府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部门。

省财政厅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市行政事业资产基础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对省本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基础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全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进行资产所有权的监督管理。包括:组织产权登记、所有权界定、查处流失、对行政事业资产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按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履行审核批复程序,办理资产划转;

(三)监督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等收益。

(四)监督各主管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向同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第六条 各主管部门(指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行政主管部门,下同)对所归口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基础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管理办法;

(二)负责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分析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负责规定权限范围内国有资产的调拨、转让及其他性质的资产变动处置的审核、审批;

(四)对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的流失问题负直接监督责任。

(五)负责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有关工作。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

一、各单位的法人代表(主持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的直接责任人。

二、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主要职责:

(一)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建立本单位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责任落实。

(二)确保申报产权登记数据真实完整;保证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账物相符,各类国有资产维护完善、使用合理,防止和杜绝资产管理使用中的浪费、损失、闲置、流失。

(三)按要求按期完成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年检申报、统计分析工作;

(四)及时办理资产的验收入帐,按规定办理资产的调拨、报废、报损等处置报批手续和具体处置工作;

(五)负责对本单位拟开办的经营项目论证,履行资产投入的申报手续,并对投入经营的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履行缴纳资产占用费等收益的义务;

(六)按时向主管机构和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履行其它的相关责任。

第三章 所有权监督管理中的主要工作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权利责任、组织资产的登记和年检、资产权益检管收缴、资产变动处置的审核办理等。

第九条产权登记。行政事业资产产权登记,是依法明确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确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法律行为。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发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是明确上述权责关系的法律凭证。

第十条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分级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

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不论其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必须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资产产权登记分为设立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撤销产权登记、年检登记。

新设立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正式成立后三十日内,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行政事业单位因分立、合并、改制、撤销等机构变化、以及隶属关系变化引起的国有资产相应调整变化,应在机构变化后三十日内,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变动产权登记或撤销产权登记手续。

行政事业资产实行检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清查核实年末资产存量及时调整财务帐表,准确如实申报资产存量数据,按照产权登记具体实施意见办理检查登记。

第十二条经营性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对将存量资产用于从事经营(盈利性)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经营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指:

(一)用资产作为初始投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兴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作为注册资本对外投资、入股、合资、联营;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兴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附属营业单位;

(二)对外出租、出借;

(三)其他盈利性投资。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凡进行上述经营性投资,须由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对经审批同意进行经营的各类资产,要按照国务院[1991]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财政部门按照评估结果审核确认其投资价值总量,登记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国有资本金)。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经营性资产要加强监督管理,要落实具体监管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负责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的国有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原则,由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国有资本金总额会同主管部门下达资本金保值增值指标;会同主管部门对单位的资产经营效益、收益分配、保增值指标完成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年征收5%的国有资产占用费。

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收益,纳入同级财政管理,统一安排使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资产处置。资产处置是指资产的占有使用主体及占有使用方式、形态的变化和调整。包括无偿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行为。

第十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和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资产可由单位提出申请,必要时财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直接提出意见,在行政事业单位间进行无偿调拨。在同一主管部门间的无偿调拨,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批准,向财政部门备案。重要设施的调拨需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办理。

行政事业单位凡属对各类资产进行转让(有偿处置)需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并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评估后按确认的价值量办理。其他资产的处置(报损、报废)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会同各主管部门审批办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程序履行资产处置手续并按批准的资产处置意见,调整财务帐表,办理产权登记年检。

第四章 资产的报告制度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用的资产变动管理执行报告制度。每终结前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向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向同级财政部门按统一格式准确真实地反映资产存量的变化,总结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存在问题,作出工作报告和说明。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编制汇总报表及分析说明,向上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都有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依法维护其安全、完整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政府责令改正,并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其监管职责、对反映出的资产流失问题不查处、不采取管理措施的;

(二)在产权管理工作中,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三条 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建议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放松资产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权限,擅自批准产权变动的;

(三)对所管理的资产造成损失、浪费和流失不报告、不采取措施的;

(四)对经营性资产监管失控造成权益流失、资产损失的。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按管理权限,由上级机关或所在单位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不如实进行产权登记、填报资产报表、隐瞒真实情况造成资产流失的;

(三)擅自转让、处置资产的;

(四)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资产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五)对用于经营投资的资产,不认真进行监督管理,不维护投资者权益、造成损失的。

第二十五条 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造成资产大量流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党派和社会团体(包括驻外机构)。

第二十七条 各省辖市、县(市、区)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它与之有抵触文件同时废除。

第五篇: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8]49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财 政 部

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中央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中央级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五条 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批(审核)或备案。

第六条 财政部、主管部门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以及中央级事业单位按规定处置国有资产报主管部门备案的文件,是财政部安排中央级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其办理产权变动和进行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按照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拟处置的国有资产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须待权属界定明确后予以处置;被设置为担保物的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第二章 处置范围和基本程序

第八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按资产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九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按以下权限予以审批:

(一)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简称规定限额)以上(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授权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主管部门应当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批复文件(一式三份)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条 财政部批复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文件,应当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中央级事业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国有资产处置的批复文件后,将复印件报当地专员办备案。

第十一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单位申报。中央级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须填写《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以正式文件向主管部门申报。

(二)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中央级事业单位的申报处置材料进行合规性、真实性等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三)财政部审批。财政部对主管部门报送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核批复。数量较大的国有资产处置,财政部可委托专员办对国有资产处置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核查。

(四)评估备案与核准。中央级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的批复,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报财政部或主管部门备案。评估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核准的,报财政部核准。

(五)公开处置。中央级事业单位对申报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

中央级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按照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批-评估备案与核准-公开处置的程序,由主管部门审批后,报财政部备案。第三章 无偿调拨(划转)和捐赠

第十二条 无偿调拨(划转)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第十三条 无偿调拨(划转)的资产包括:

(一)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二)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的资产;

(三)隶属关系改变,上划、下划的资产;

(四)其他需调拨(划转)的资产。

第十四条 无偿调拨(划转)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同一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按规定限额审批。

(二)跨部门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划出方和接收方协调一致(附意向性协议),分别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划出方主管部门报财政部审批,并附接收方主管部门同意无偿调拨(划转)的有关文件

(三)跨级次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地方的,应附省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接收的相关文件,由中央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财政部审批;地方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中央级事业单位的,经地方单位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办理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手续。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将接收资产的有关情况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五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六条 对外捐赠是指中央级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与给合法的受赠人的行为,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第十七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捐赠,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资产构成及其数额、交接程序等;

(四)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五)主管部门、中央级事业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六)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八条 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或者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索取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受赠方所在地城镇街道、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确认。

第十九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国有资产,应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报财政部备案。第四章 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

第二十条 出售、出让、转让是指变更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并取得相应收益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协议方式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严格控制产权交易机构和证券交易系统之外的直接协议方式。

第二十二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以按规定权限由财政部、主管部门备案或核准的资产评估报告所确认的评估价值作为市场竞价的参考依据,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的,应当按规定权限报财政部或主管部门重新确认后交易。

第二十三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出售、出让、转让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包括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的原因、方式等;

(五)出售、出让、转让合同草案,属于股权转让的,还应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报告;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置换是指中央级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第二十五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置换,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置换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五)双方草签的置换协议;

(六)对方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七)中央级事业单位近期的财务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第五章 报废报损和核销

第二十六条 报废是指按有关规定或经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七条 报损是指由于发生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原因,按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八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报废、报损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六)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抵押)发生损失申请损失处置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账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单位按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对确认形成损失的货币性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进行核销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

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四)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五)涉及诉讼的,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第六章 处置收入和支出管理

第三十二条 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第三十三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按照《财政部关于将中央单位土地收益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综[2006]63号)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等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的有关规定,在扣除奖励资金后上缴中央国库。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利用现金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属于中央级事业单位收回对外投资,股权(权益)出售、出让、转让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收入形式为现金的,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投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收入形式为资产和现金的,现金部分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利用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混合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照本条第(一)、(二)项的有关规定分别管理。

第三十五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应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应上缴的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根据实际情况,按以下方式上缴:

(一)已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有关规定,在取得处置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缴入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二)未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预算单位,应按下列不同情况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1、一级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其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一级预算单位在取得处置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2、二级预算单位。其主管一级预算单位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如无下属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其主管一级预算单位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二级预算单位在取得处置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直接缴入一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二级预算单位如有下属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二级预算单位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二级预算单位在取得处置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直接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其主管部门为企业集团的,由财政部为二级预算单位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二级预算单位在取得处置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直接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3、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其主管二级预算单位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在取得处置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直接缴入其主管二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三十六条 中央级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因事业发展产生的资产配置需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财政部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及中央财力情况统筹安排。第七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对主管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专员办对所在地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主管部门应建立国有资产处置事后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主管部门和中央级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越权对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

资产进行处置;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处置材料予以审批;

(三)串通作弊、暗箱操作,压价处置国有资产;

(四)截留资产处置收入;

(五)其他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四十条 财政部、主管部门、中央级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中央级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授权所属事业单位一定限额的国有资产处置权限,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十三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失密和泄密。

第四十四条 事业单位所办全资企业及控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等有关规定,由财政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申报单位(签章)

申报日期

****年**月**日

金额:万元

3>

序号

资产名称 资产类别 资产来源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股份)

购置(投资)日期 价值 处置方式 备 注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对外投资 其他资产 账面原值 已折旧额 账面净值

处置原因

事业单位意见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预算(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章)

月 日

主管部门

审核意见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预算(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备注

说明: 1.本表适用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核销等处置事项申请。

2.资产类别(1)固定资产 ①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②通用设备;③专用设备 ④交通运输设备 ⑤电气设备 ⑥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 ⑦仪器仪表及其他 ⑧文艺体育设备 ⑨图书、文物及陈列品 ⑩家具用具及其他;(2)流动资产 ①货币性资金 ②有价证券③应收账款 ④应付账款 ⑤其他;(3)无形资产 ①专利权 ②著作权 ③商标权 ④土地使用权⑤其他;(4)对外投资;(5)其他资产

3.资产来源(1)财政性资金形成(包括预算外资金)(2)单位自筹资金形成(3)单位合并形成(4)上级拨付资金形成(5)上级调入形成(6)接受捐赠形成(7)其他

4.资产处置方式(1)拍卖(2)招投标(3)协议转让(4)其他方式

5.表中资产类别、资产来源、资产处置方式等均用代码填写。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申报单位(签章)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金额:万元

序号 资产名称 资产类别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股份)

购置(投资)日期 价 值 处置方式 备注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对外投资 其他资产 账面原值 已折旧额 账面净值 评估价值

处置原因

单位意见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预算(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章

月 日

主管部门

审核意见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预算(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备注

单位意见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预算(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章

月 日

主管部门

审核意见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预算(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章

月 日

备注

说明: 1.本表适用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等处置事项申请。

2.资产类别(1)固定资产 ①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②通用设备③专用设备 ④交通运输设备 ⑤电气设备 ⑥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 ⑦仪器仪表及其他 ⑧文艺体育设备 ⑨图书、文物及陈列品 ⑩家具用具及其他;(2)流动资产 ①货币性资金 ②有价证券③应收账款 ④预付账款 ⑤其他;(3)无形资产 ①专利权 ②著作权 ③商标权 ④土地使用权⑤其他;(4)对外投资;(5)其他资产

3.资产处置方式(1)同部门之间不改变资产属性的调拨(2)跨部门之间调拨(3)中央级单位和地方单位之间资产无偿调拨(4)固定资产捐赠

(5)流动资产捐赠(6)无形资产捐赠(7)其他形式捐赠(8)其他

4.表中资产类别、资产处置方式等均用代码填写。chl_111874

下载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