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问卷(最终版)
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是 A 男
B女 2 您的年龄是
A 18岁以下
B 18岁至25岁
C 25岁以上 3 您的职业是
A 教师
B 大学生
C 中学生
D 商人
E 工人
F 其他 4 您对社会事实的了解来自以下哪些方式?
A 电视
B 网络
C 广播
D 报纸杂志
E 与人聊天中
F 其他 5 您是否认为新闻联播中的新闻真实可靠吗? A 是
B 否 对于新闻联播中对事件的评价,您有什么看法?
A 官方,掩盖了某些实情
B 不能较好地反映老百姓的呼声
C 起到了引导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很棒
D 不了解 7 您平时喜欢观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
A 青春偶像剧
B 综艺节目
C 维权节目
D 谍战片
E 电影
F 公益广告 您为什么喜欢第7题所选的电视节目?
A 内容新颖,时尚
B 较好地反映社会现实,反映民生
C 励志,对生活有启发
F刺激
D 传播正能量
E 消磨时间 9 现在的电视节目对您有哪些消极影响? A 假大空,不切实际
B 崇洋媚外
C 内容枯燥浮华,没有吸引力
E 偏重商业炒作和经济效益,对生活没有启发
F 缺少对人们精神需求的反应
G 其他 如果某件事在网络上疯传,您的态度是? A 全部认同
B 都是谣言,以官方为主
C 不理会 11 您认为大众传媒表达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
A 追求个性解放物质至上的价值观
B 传统儒家价值观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D 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价值观
12您认为大众传媒中价值取向的出发点是什么?
A 维护人民的利益
B 维护社会稳定
C 形式主义
D 获取商业利益
D 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
E 其他 13 对于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您认为?
A 都正确
B 真假难辨,要有取舍
C 保留自己的意见
D 不关注 14 大众传媒对您的价值观影响?
A 有引导作用,带来希望
B 看到社会的黑暗面,对社会丧失信任
C 没影响 您认为大众传媒应该如何发展,更能对您产生好的影响? A不能只注重商业利益,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
B 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管理和规范
C 其他
第二篇: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
导语——近年来,我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非常重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以至党和政府把媒介纳入权力运作体系,把媒介变成有限公共资源,把批评报道变成民主化进程的内容。所有这些无疑提高了媒介的社会作用和地位,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交互作用的问题。比如:从公共性方面,媒介可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它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前者的意义具有一种权力背景,体现和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因此,重要的媒介批评、监督都是上级党委、政府认可的,是一种政府权力、态度的转化。从另一方面讲,把它纳人到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舆论监督,政府可进可退,减少了政府的压力。从制度层面上讲,政府把媒介批评纳入到一种治理技术,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在以往,传媒只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无从谈及公众舆论。现在把媒介纳入到社会治理的权力过程中,很自然地显现出它的公众批评的形象威力,为党和政府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舆论平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当下的新闻媒体可以说正在成为公众精神、公众意愿的代言人。
引言——自从现代传媒产生以来,我们往往总是焦虑大于欣喜,抽象的茫然多于具体的应对。然而大众传媒到底产生了怎样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是大家应该关注与研究的。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对媒体有一个比较客观的 评价,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关于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影响的报告总结
一. 受众接触三大主要传媒的总体情况
从调查数据来看,在受众的生活中占主要外置的媒体是电视。电视是接触最多的媒体,其次才是网络和报纸杂志。这可能是电视的普及率比较高,电视普通人们的家庭生活。而且,更信任电视里提供的信息,是电视在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方面要强于其他媒体。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经很快的被大部分受众接受,尤其在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接触的频率仅次于电视。调查显示,网络是青少年在学习和休闲时快速获取信息的首选。这说明,网络为青少年寻求信息提供了更便捷,更便捷快速的途径。关于网络的使用情况,有明显地区和年龄差距。发达城镇明显多于农村乡镇。在农村,网络的使用主要集中在10到30岁的人群。
报纸杂志可以说是“没落的贵族”。这一传统的平面媒体由于受到几大新兴媒体的冲击,关注度已跌至第三位。越是发达的地区,在受众中被关注的比重就越小。但是,他只是“落寞”,当却仍是“贵族”。一些好的报纸杂志仍受受众的青睐
二.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任度、接受度、认同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受众接触传媒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这个比例占50.6%其次才是“获取信息”(28.5%)和“学习需要”(17.0%),为了“打发时间”和其他的站很小比例,分别为1.3%和2.6%。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任问题是关于受众对什么内容、什么形式提供的、谁提供的、信任度多大的问题的探讨。调查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受众认为现在的媒体比较虚伪,其中专家学者收到的信任程度最高,比例高达51.7%,媒体工作者受到信任的程度(11.1%)比学生对官方(19.2%)和老百姓(25.8%)的信任程度还要低。工作者对此应进行积极地反思。电视比网络和报纸杂志受到更大的信任,网络杂志对此应进行反思,同时有所改进,以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关于媒体中广告词的可信问题。认为现在的广告词“让人易于接受”的占12.8%认为“过分夸大产品性能”的占57.6%,认为“不可信”的占22.5%,其它的7.1%。总体上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现在的广告的可信度不高。受大家欢迎的广告形式是“幽默搞笑的”,占37.1%,其次是“时尚流行的”“温馨感人的”“明星代言的”,“专家介绍”的只占7.3%不喜欢广告的占42.2%。
对于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受与认同,我们无法直接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媒体的报道是有价值的。然而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也并不一致,这也说明大部分人对大众媒体提供信息能够批判的认识,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譬如:
关于媒体报道个人私生活领域的东西,大部分人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关于媒体中名牌及高级楼宇的广告,大多数人可以比较理智的认识。他们认为广告存在一定的欺骗与夸大。
关于媒体对暴力事件的报道,不少人认为能起到警示的大众作用,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媒体有些夸大,生活中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超过60%的人认为关于百里实践的报道不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对于暴力行为的应对选择80%的人认为他们有“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
关于媒体见义勇为与大公无私事件的报道,大部分人的态度比较中立。他们大多数认为不会影响大众或自己的的行为,还有一部分人对此 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这一点上值得我们警醒,也许是应为宣传的力度还不够,也许是大部分人对这种价值观本身就不认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能是进步,大家不会盲目见义勇为,避免了发生一个孩子落水,导致一脸缠人落水的现象。
对于媒体会影响受众哪方面的看法,有30.4%的受众认为大众传媒最能影响他们对娱乐生活的看法,其次认为影响他们对政治社会的看法的人占总比例的19%,认为影响他们价值观的也较多(17.5%),而认为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学习的最少(17.4%)。这说明受众的娱乐生活、政治社会、价值理想比较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这方面的辨别力和抗干扰历史相对较弱的。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受众能自主地判断来自媒体的信息。对于我们预期存在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也一部分人明确表示会受影响,这应该引起注意。如一部分青少年面对暴力事件会选择“以暴制暴”或“找几个哥们摆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校园暴力的隐患是存在的。三.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期待
受众首先希望大众传媒应该提高知名度,最起码要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他们认为现在的大众传媒上也意味太浓厚,电视为了追求收视率,报刊为了追求发行量,很多内容很没有品位,只是为了迎合一些人庸俗的娱乐。受众提出传媒应提高品位,即使是广告也应具有真实性。
我国的新闻传媒有舆论监督的传统,并在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揭露社会弊端、纯洁党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党对媒体监督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美誉度。一项调查显示:“64.1%的被访者表示,„当看到社会上的不平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有24.3%的被访者„在生活中遇到依靠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事实上,许多社会不良现象就是通过新闻曝光才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比如“西安宝马彩票案”被媒体披露后,使即开型彩票在全国叫停。一些私挖乱采、制假贩假、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的“始作俑者”,往往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记者来曝光”,媒体一曝光,他们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说明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记者已成为公众心目中社会正义、公平的化身。
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实现新闻正义的最本质手段,但是如何正确地进行舆论监督,实现新闻正义呢?
要让被监督对象说话,使各方接近媒介的权利平等。媒体是社会的公器,被赋予了实现新闻正义的职责,而它并不具有法律和道德审判的功能,只是通过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公民平等地接近媒体来实现。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很强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明确自己在从事舆论监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与采访报道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舆论监督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它不可能代替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更不能代替党和政府。记者要做的只是敏锐地发现、忠实地报道事实,尽职尽责地代表受众采访发问,并且要让被监督者及时地回答受众欲知的问题。
其实,我们的时代并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我们推崇的是什么样的偶像和英雄,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给社会做了一个良好而清晰的示范。该栏目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五年,它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以人物典型报道为基础,通过评选“感动人物”的方式,起到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的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作用。
《感动中国》播出几年间,共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四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很多观众是含着眼泪看完节目的,他们说“《感动中国》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经典之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长春对该节目给予了充分肯定:《感动中国》令人十分感动,十个人物选得好,看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这个节目再一次证明,主旋律的节目,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先进典型身上所显示的时代精神和风采,所体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见贤思齐”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正确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不仅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同时要强化主导性舆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使他们的价值标准和人生选择影响社会公众,激励后来人沿着他们的足迹去奋斗、去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配合政府解决好社会问题,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崇高境界
二、当媚俗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
当电视成为我们时代各种声音的代言,普通观众只需要端坐于电视机前享受影像带来的“视听快感”(某种程度上观众的眼睛也成为了鱼龙混杂的各种思想观念的跑马地),学人需要警觉的却是“谁是话语的主体”,电视是在替谁发出这种声音,声音的内容构成、指向又是什么?
米兰·昆德拉在其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对“媚俗”做了深刻的研究。昆德拉解释说:“媚俗”就是描述那些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取悦最大多数人的心态”。要取悦大众,当然必须确认大家想要听什么,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这种思想模式中去,“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会被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感动落泪”。在探讨了何谓媚俗之后,昆德拉继续指出“大众媒介的美学不可避免地是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媒介愈来愈多地向我们的生活渗透,媚俗也成为我们的日常美学和道德准则。”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电视作品,由于其创作机制的制约,同样很容易落入媚俗的陷阱,因为一切电视组织都本能地追求高收视率。这是由于商业电视是以广告收入为基础的,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广告时段的价格,在激烈的竞争下,更高的收视率理所当然成为商业电视台唯一的目标。对于商业电视台,与其说是在制造和播放节目,不如说是在制造收视率,有人开玩笑:“电视已经由一种节目企业蜕变为收视率企业了”。
国内电视媒体的改革尽管仍不彻底,但是以收视率论节目成败早已成为国内电视媒体的共识。原因很简单,收视率直接决定电视台的影响力、决定广告收入、决定职工的收入待遇。甚至有相当的电视工作者认为:收视率高的节目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某种意义上,我国的电视媒体也在变成制造收视率的企业。客观的说,用收视率标准代替某种意识形态标准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标志着媒体从政治宣教工具向新闻媒介的本体回归。但是,收视率标准的弊端同样值得警惕:当电视编导们不是作为时代的“瞭望者”,而是仅仅为了观众的“喜闻乐见”而工作时,常常会落入媚俗的陷阱。从近几年风起云涌的选秀类节目到各种讲述隐私的“情感类”节目,媚俗在我们电视屏幕上大有蔚然成风的趋势。当然这也不足为奇,就像格罗塞在其名著《艺术的起源》指出的,“差不多每一种伟大的艺术创作,都不是要投合而是要反抗流行的好尚,差不多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都不被公众推选而被他们摒弃。······但是世界上老有一种献媚公众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从来没有象在这种产生小歌剧、滑稽剧和神奇小说的所谓民主时代这样畅销”。
如果说,媚俗在娱乐节目和准娱乐节目(如“情感类节目”、“法制类节目”等)中成为一种风尚,在电视新闻领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广受赞誉的“民生新闻”中也出现了媚俗化的倾向。三.优秀的传媒文化公众精神、公众意愿的代言人
2008年,恰逢中国电视50华诞,在这一年,中国电视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守新闻现场,弘扬职业理念,通过一次次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凸显了自身的职业价值,检验了电视媒介在面对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同时也为今后中国电视新闻的理念传播提供了一个参考范本。
直播进行时
2008年,是继1997年之后又一个高潮迭起、波澜壮阔的电视直播年,无论是直播内容的重大还是直播数量的突出都前所未有。在2008年的新闻直播中,有些是可预知的,如北京奥运、神七发射,有些是不可预知、猝不及防的,如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中国电视直播始终能够反应迅速、周密部署,有条不紊、及时跟进,将最具说服力与震撼力的现场画面传递给观众。
南方雪灾
2008年1月中旬开始,我国南方十几个省市出现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在 1月16日京广线因恶劣天气被迫中断后,央视新闻频道就迅速推出大型直播节目《迎战暴风雪》。各个省级卫视,尤其是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地区的省级卫视,更是纷纷打破原有的节目编排,及时报道各自地区的最新情况。在随着1月25日第二轮降雪开始的第二轮报道中,央视的《迎战暴风雪》节目与江苏、湖南、安徽、广东等十多个省级电视台以及近50个地市级电视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随时进行现场连线,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播的联动。
“两会”
在2008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级电视台一起,充分发挥电视特有的传播优势,全力以赴,不断探索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影响巨大,社会反响良好,营造了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了传递会议精、沟通民意民情和电视第一传媒的引领作用。
奥运圣火传递
3月24日,奥运会圣火在希腊点燃,开始在全世界进行传递。本次奥运圣火的传递创下了参与人数最多、经过城市最多、历时最长、难度最大等记录,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直播活动与跟踪报道,将奥运圣火经过境内外134个城市时的盛况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尤其是实现了直播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的壮举,对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彰显北京奥运理念、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汶川大地震
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以央视为代表的电视传媒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大版块、大容量、高密度的直播报道中。央视新闻频道在地震发生后32分钟首发新闻,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报道和特别节目,地震发生后两个半小时,中央电视台第一批记者即开拔灾区;5月12日晚10点起,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实现同步并机播出,节目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获取震区新闻的主要信息源。四川卫视从5月13日开始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直播节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SMG电视新闻中心平均每天直播将近20个小时。各地方卫视频道也纷纷开辟专门板块,全程直播抗震救灾新闻。无论是央视还是各个省级卫视的新闻直播,都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画面细腻真实,报道丰富感人,为抗震救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反映了突发事件面前媒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北京奥运会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透过电视镜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持权转播商,充分发挥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者、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者、奥运报道信息的传播者作用,共直播、录播奥运会和残奥会赛事2088场,总时长接近3000小时,播出新闻1.5万余次、时长617小时,专题节目450期,时长242小时,对残奥会的报道总量更是长达688小时,大大超过了对悉尼残奥会和雅典残奥会的报道总量。
“神七”问天
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运行期间,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持续一周的直播活动,是神州系列报道中直播信号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城、着陆场、宇航员家乡等处全部设有直播信号,尤其是对宇航员走出舱门、太空漫游、返回轨道舱、天地对话、失重场景内容的全程跟踪更具视觉冲击力,精彩的直播画面使观众真正享受到了科普盛宴。
金融危机
央视经济频道从9月20日晚开始,打破常规编排,连续推出大型直播系列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力图在第一时间全方位传递金融海啸的最新进展;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又从10月11日开始在每天傍晚6点增加一档《直击华尔街风暴》直播节目,全面深刻地梳理华尔街风暴的来龙去脉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波及的影响,增加了观众对这场金融海啸的理性认知,形成了重要新闻不间断滚动、最新信息及时播报的播出状态,及时充分地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
改革开放30年
央视新闻频道联合全国30多家地方电视台,共同打造了从12月11日开始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我们的30年》,成为即将成立的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的试水之作。晚间特别节目《30年的今天》也采取直播形式,细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历程、人民群众生活的变迁。此外,省级卫视同样也不甘落后,都在各自的新闻节目中策划了本地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报道,利用地域贴近性的优势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
信息公开的力量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指出政府应该通过大众媒介主动地公开危机信息,为新闻媒体进行政府信息报道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条例》颁布十天后,5·12汶川地震发生,灾区信息透明公开的程度与全国积极响应救灾的行动前所未有。
中央电视台对地震的直播就实现了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5月12日15点,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在整点新闻头条首发地震消息。直播报道第一时间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对地震的流言及时辟谣,稳定了人心。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信息是由发改委、民政部、卫生部等职能部门汇总到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再由总指挥部统一发布的;国务院新闻办每天定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提供最新信息,回答记者提问;在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灾区每天的最新情况都是由四川省政府定时发布。权威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使谣言止于信息公开,流言止于信息通畅,人心得到安定,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也很快井然有序。
四川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湖南卫视等省级卫视频道也在这次地震报道中有出色表现。四川卫视从5月13日开始24小时滚动播出抗震救灾专题直播节目;东方卫视在新闻立台的定位下,平均每天直播将近20个小时;湖南卫视在地震发生后除了滚动播出灾区情况之外,还制作了十台赈灾晚会为灾区的群众鼓劲加油。在公开透明的舆论氛围中,电视媒体对灾区进行的原生态、全景式、透明化报道,使亿万同胞感同身受,对于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全民斗志,传播人间大爱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辱使命勇于奉献
在2008年的一个个重大事件发生时,中国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先,充分彰显了职业精神,将这些新闻事件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给观众,以高尚的职业理念与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不辱使命,勇于奉献。
在年初的《突围冰雪线》报道中,为了更加直观地将冰雪造成的灾情和救援场景真实记录,湖南卫视率先采用直升机航拍的方式进行报道,从1月29日到1月31日,电视新闻工作者共航拍3次,飞行时间长达4个小时,飞行距离长达500多公里。报道内容将新闻的广度与深度结合起来,既有灾情的全景扫描,也有聚焦京珠路、电力抢修这样的专题报道。当航拍记者将令人震撼的全景式灾难镜头呈现给观众时,他们自己却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中随时可能有生命的危险。值得一提的是,在航拍结束返航长沙时,记者请求机长特地绕道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上空,盘旋两周。向火化在这里的,在抗冰保电中牺牲的周景华、罗海文、罗长明3位烈士表达敬意。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报道激发起观众强烈的心理共鸣!
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中国记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信号中断、余震不断、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报道,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前方记者出生入死,后方主持人也被一个个救援和互助的画面感动着感染着。康辉、陈鲁豫、宁远、骆新等众多主播都在直播过程中出现了哽咽、流泪、甚至泣不成声的状况,《记住这些在屏幕上流泪的主持人吧》、《抗震救灾直播中泪洒荧屏的十大主播》等网络中出现的帖子或视频集锦,正是观众与网友对主播们真情流露的一致认可!
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央视4位进行航拍的记者曾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上,多变的天气,复杂的地形,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两天多的被困时间里,他们只能靠吃野果来维生。航拍在拓展新闻报道视角,为观众呈现更加珍贵与丰富的电视画面的同时,更加充分地体现了电视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的报道态度和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传媒的价值取向还是要把道德准则放在最前面,人们对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形成行业内的共识。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媒体应该有普世价值观的追求。
转引自时统宇:《电视影响的评析》,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聚集焦点访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南方周末》,1996年1月12,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游清富:《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社会科学版,2001年版,崔婷婷:《试论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功能》,社会科学版,2003年版
第三篇: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问卷
我们组成员衷心的感谢您的合作
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问卷(多选)您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最主要的了解方式有那些?
A 电视
B 网络
C 广播
D 报纸杂志
E 与人聊天中
F 其他 2(多选)对于新闻联播中对事件的评价,您有什么看法?
A 官方,掩盖了某些实情
B 不能较好地反映老百姓的呼声
C 起到了引导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很棒
D 不关注 3(选两个)让您平时花费时间比较多的电视节目是那些?
A 韩剧及青春偶像剧
B 娱乐节目
C 维权节目
D 新闻
E 电影(多选)您为什么喜欢第3题所选的电视节目?
A 励志,对自己现实生活有启发
B 内容时尚,新颖
C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生,传播正能量
D 消磨时间 5(多选)您所看的节目内容对您有哪些影响?
A 感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B 审美与情操随着节目内容而改变
C 提高了自己的维权意识,还是相信社会
D 掩盖现实,形式大于实际
6(多选)看惯了传媒上面纰露的假恶丑,您还会毫无顾忌的对待真善美吗? A 不会,不敢再相信社会
B 还是会以自己的判断来对待“假恶丑,真善美”
C 痛恨那些利用人们爱心,同情心来欺骗大众的人
D 不怎么关注这类事件(选两个)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您更容易形成下面哪种价值观? A 追求个性解放,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B 求真务实,勤劳朴实的价值观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D 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价值观
8(多选)您认为大众传媒中价值取向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
A 维护人民的利益
B 维护社会稳定
C 任其发展
D 获取商业利益 E 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选两个)大众传媒利用你较多的观看心理是什么?
A 恻隐之心,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
B 猎奇心理
C 审丑心理(凤姐 芙蓉姐姐之类)(单选)您会受到大众媒体中的公益广告提醒而去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吗?
A 会,通过哪些提醒我会很注意自己不良习惯
B 一般会,想起来了就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
C 看看就忘了,没什么影响
D 讨厌公益广告,见到就跳过不看。(单选)您觉得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 积极的影响多,对生活充满希望
B 消极的影响多,社会太黑暗,渐渐的遗失了真善美
C 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多选)您对当下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看法?
A 掺入了过多的功利主义和商业化色彩
B 低俗的内容太多,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形成C 内容浮夸,无底线的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D 渴望展现更多求真务实,宣扬真善美的(多选)您认为大众传媒应该如何发展,更能对您产生好的影响? A不能只注重商业利益,要担负更多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
B加强传媒尤其是网络的管理,屏蔽低俗丑恶事件
C 找回人们逐渐失去的正义感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D 您觉得呢
第四篇: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好:
为了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特邀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请您提供宝贵意见,在“()”中填上合适的答案选项,或在“____”处填上适当内容。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性别:
____
年级:
____
专业:
____ 1.请问在下列媒体中你平时接触最多的是?
()
A报纸
B电视
C书籍
D网络
E广播
F手机 2.请按使用频率高低给以下媒体排序(高→低)
()
A电视
B网络
C报纸
D广播
E手机
F书籍 3.请您将以下信息按关注程度排序(高→低)
()
A时政新闻
B娱乐新闻
C财经新闻
D体育新闻
E文化新闻
F社会新闻
G就业信息
4.请问您平均每天花在这些媒体上的时间是?()
A 1小时内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4小时
E 4-5小时
F 5小时以上 5.大众传媒对你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
A学习
B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穿着打扮等)
C个人视野
D思维方式
F其它
6.假如您所在学校发生了一件有新闻价值的事,你会选择什么渠道去传播它?
()
A网上发微博
B发短信打电话给同学朋友
C打电话给报社电台
D不主动传播,有人问我才告诉他.您是怎么看待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揭露民生问题这种现象?()
A大众传播媒介能够即时有效放映问题,促进政府解决民生问题。
B这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炒作来提高自身的口碑的手段,不能切实解决问题 C对此类现象不感兴趣
8.大众传播提供的信息对您大学生涯的哪一方面最有帮助?
()
A就业
B人际交往
C学习,自我增值
D休闲娱乐
E其他方面
9.您觉得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会被新型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手机 所代替吗?
()
A会,新型媒介更加便捷
B不会,传统媒介更具有收藏价值
C不知道 10.您认为以下哪种方式对您以后的就业最有利?
()
A多读书,获得更多专业知识
B多看报、听广播,关注时政、社会百态
C多与人打交道,扩大自己交际圈
D多上网,了解新鲜事物,接收第一手资讯
E其它
11.以下几种大众传播上的招聘广告,总的来说,您认为哪种最可靠?
()
A互联网
B电视
C手机
D广播
E报纸和杂志
12.现在出现了网络面试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
A科技进步的表现,会逐步发展扩大范围,方便
B增加就业机会,能的到不同地区国家的企业面试机会
C只是媒介公司的宣传噱头,没实际作用
D没听说过,但希望有机会尝试
第五篇: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舆论的进一步开放,传媒业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大众传媒的影响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深刻、复杂。大学生作为受众中数量较多的群体,对大众传媒在传播过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较高。本研究调查了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自身发展、高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以及大众传媒传播内容的改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众传媒;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新的媒体应运而生,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大大加强。当代大学生作为对大众传媒接触最多的一支力量,其价值观的塑造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众传媒传播的价值观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阐释
1.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当代大学生:当代,指目前这个时代。大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年龄在二十岁上下,精力充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
3.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
5.电视传播:电视改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电视媒体的特性是时效性高,影音效果呈现丰富,易于刺激阅听众的感官神经,传播范围广且影响大。
6.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传播的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涵化理论进行概括,即“大众传媒通过文化信息的传播,对受众价值观可以发挥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二、大众传媒(电视、广播)传播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问卷调查数据
为了探究大众传媒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课题研究小组随机选取了西安的一部分高校做了以下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问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1.您获取信息及新闻的渠道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a报纸、杂志(60/12%)
b电视(102/21%)c网络(280/58%)
d广播(40/8%)
2.相比几年前,您认为信息获取速度更快了吗?a是的,非常快(372/77%)b有,快一点(110/22%)c没有(o/o%)
(二)您一般接触大众传媒的首要目的是什么?a浏览新闻(145/30%)b搜索资料(133/27%)c娱乐购物(164/34%)d写日志、博客(40/8%)
(三)1.您平均每天花多长时间在大众传媒上?a 1小时以内(155/32%)b l到5小时(155/32%)c 6到8小时(110/22%)d 10小时以上(60/12%)
2.会在一天的交际中涉及当天大众媒体中所获取的信息吗?a会,很频繁(60/12%)b会涉及(182/37%)c会,但觉得不多(140/29%)d基本没有(100/20%)
(四)1.您通常对哪种资讯比较感兴趣?a时事政治(152/31%)b经济形势(60/12%)c休闲娱乐(220/45%)d体育资讯(50/10%)
2.对广播电台中的哪类节目感兴趣?a资讯类(77/15%)b情感类(35/7%)c娱乐类(179/37%)d音乐类(145/30%)e人物传记类(46/9%)
(五)大众传媒传播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
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对您的影响是?(以获选人物为榜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230人/47%)
2.您对大众传媒对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等人的关注和恶炒有什么看法?(这是属于他们个人生活,无需放大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382人/79%)
3.您会受到大众媒体中公益广告的提醒而去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吗?(会,通过这些提醒,我已经很注意自己的行为。297人/61%)
4.大众传媒对事件的看法立场会影响到您的立场吗?(会选择性的借鉴吸收。332人/68%)
5.您认为将来会怎样实现个人的价值目标?(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201人/41%)
6.大众媒体对您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思维方式。162人/33%)
7.您对大众传媒传播的一些黄色、暴力信息持什么样的看法?(虽然不反对,但个人不会去接触。224人/46%)
8.对于大众媒体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您的态度是?(难辨真假,不能听一家之言。270人/56%)
9.看到电视或广播报道某些事件,您平常的做法是?(在评论事件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312人/64%)
10.关于2012年媒体一直热捧的《江南style》和鸟叔psy,您的看法是?(热捧只是一时,事件不会太久。240人,49%)
11.如今在一些诸如电视、广播平台上获取的信息,您是如何接受的?(对部分抱有怀疑态度。286人/59%)
12.您认为大众传媒在表达价值观中存在哪些问题?(内容过于浮夸,引导一种浮华心态。262人/54%)
三、对“大众传媒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
(一)获取信息及新闻的渠道多样化
网络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能小觑。通过电视传媒、广播传媒获取信息的方式显然并不是主要途径,还可以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介。
(二)获取信息快速化
大众媒体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所包含的信息量也会增多,速度也随之加快,不再受到地域、时空的限制。
(三)摄取信息广泛化
当代大学生利用大部分关注大众传媒,所获取的信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作为日常生活的主流传媒,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大学生所接受的最大的有效信息。
(四)获取信息兴趣点
大学生往往对休闲娱乐的咨询较为感兴趣,对于经济形势和体育资讯在调查中虽然关注的人较少。因为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越来越趋向自由化和个性化。
(五)获取信息的影响力
大众传媒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占到主要地位的。
四、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具体表现
大众传媒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包括认知功能、协调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保证功能、导向功能。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大众传媒传播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如下:
1.对时政的关注度提高,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2.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转变。
3.个人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的树立。
4.大众传媒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消极性。
五、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不良影响的解决途径
大众传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现实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现代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但另一方面,信息量的无度飞涨,过度市场化发展和大众传媒中有害信息的传播等,都不可避免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大众传媒的依赖程度极高。所以我们也可以做一大胆的设想:今后高校在进行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和价值体系构建方面,可以尝试着改进教育方法,逐步减少对传统的口授灌输模式的依赖,巧妙地利用大众传媒技术,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以达到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的目的。同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正视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具有广泛影响的事实,在价值观教育中注重主流文化大众化的表达,注重开展均衡的价值观教育,并在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潮流,也为学校在德育方面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效果可能会比传统方式更好,更容易减少其抵触心理,走近学生。
六、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可以独立地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辨别,主动吸收对自身有利的价值观,以引导自身正确价值体系的构建。
在21世纪初我国尚处于价值观念日渐多样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都在变革调整、新技术迅猛发展与社会分化程度加剧的阶段,大众传媒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构筑有利于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和勇于创新的社会舆论与人文环境,是大众传媒业的重要职责。因此大众传媒应当协调好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传播有利于构建正确价值观的内容。
由于大众传媒所处立场的不同,所以在传达各种价值观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才不会被媒体传播的个别假象或舆论浪潮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