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

时间:2019-05-14 08:0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

第一篇:《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

德育论文——《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班级管理交流的频繁,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许多教育家和有着先进之明的班主任已经注意到《孙子兵法》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本文就《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作以下初探:知人善任 择人任势;合军聚众 化整为零;齐正之变 不可胜穷这三种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引用。

一个集体的管理只有在科学的思想观念指导、支配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班主任工作亦是如此。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战略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管理学著作。日常班级管理中,借鉴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妙用《孙子兵法》将给工作在班级管理第一线的班主任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与收获。知人善任 择人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中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说,善于打仗的将领,在指挥士兵同敌人打仗时,就像推转木头和石头一样。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态势,就像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下来一样,不可阻挡,这就是势。

班级管理需要造势。扬长避短,知人善任可以“造势”。“知人”是“善任”的前提。作为“班级之魂”的班主任应有识才之能,招贤之术。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赏识的眼光发掘其闪光点,此之谓“知人”。同时,教师必须看到,德有大小,才分高低,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此之谓“善任”,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只要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发挥,班级积极向上的势态也就形成了。

班上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最令人头疼的是不愿订正作业,但他待人热情。有一次,我发现他对老师交给的“管理”工作很负责,于是我决定让他担任补课小组的组长,专门负责收订正本。真没想到,他不但不厌其烦地督促别人把作业订正好,而且自己的订正作业也写得工工整整,从此我再也不需要为他不订正作业而烦恼了。

在依靠个人“造势”的同时,也需要依靠各类组织“造势”。其中,非正式组织的造势作用不容忽视。非正式组织是指班级中有共同爱好的数名学生的“集合”,它是个“民间”组织,但比“官方”组织更具有亲和力、战斗力。必须看到,这种非正式组织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级时,要注意,要承认,要引导它,使这发挥积极作用的一面。可见,利用非正式组织“造势”,同样需要扬长避短。合军聚众 化整为零

人的本质上存在群体心理,合军聚众就是将个体心理纳入某一整体并使之为某一共同目标而奋斗。

《孙子兵法·军事篇》中说:“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金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作战行动的。行动得到了统一,那么,勇敢的士卒就无法单独前进,怯懦的士卒也不会独自落后,这是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的方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这种步调一致的氛围,即所谓的“班级凝聚力”。

活动是班级凝聚力产生、巩固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因势因时地开展一些活动,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首先,在班级内部开展活动。例如,前不久,我在班上开展了“我也能为集体争光添彩”古诗文诵读比赛,不仅增强诵读古试文的兴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同学都可以扬长避短,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其次,是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置身于学校大环境中,通过开展班级间的活动,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例如,开展班级间的跳绳比赛,全体学生齐心协力,为班级荣誉而共同努力。比赛胜利了,在阵阵欢呼声中班级凝聚力得以充分的展现;即使比赛失利,赛前的准备过程,赛时的拼搏过程,也是集体凝聚的过程。像这样,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集体观念在学生心中扎了根,那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大战斗力也就形成了。

此外,凝聚力在学习上的巨大推动力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再赘言。

正如《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所说:“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是恒山产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来接应;打的尾,头来接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接应,这是班级管理的至境。

奇正之变 不可胜穷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出自《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说,一般作战用正兵交战,用奇兵保障战斗生利。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的战术变化无穷。这是因为用兵没有固定的态势,作战没有不变的方式。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获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面临的事务各具特点,在解决问题时,同样需要方法的多样化。

借物寓意法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这里,孙武把用兵之道比喻为相生相克的“五行”,依次更替的四季,有长有短的白日,有缺有圆的月亮,形象地强调避实击虚、因敌制胜这一虚实妙用的总诀,可视为一种借物寓意法。学生认识事物总是先从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事物开始的,凭着身体外部器官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感受。在此基础上,如果凭借事物的这些特征进行寓意描述,学生就能从中理解到这个事物的象征意义,从而受到某种启迪和教育。一次,我给学生们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我们把一个健康的人看作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当他犯了错误,就好比苹果烂了一个小洞,如果不及时挖去,小洞就会烂成大洞,以至整个苹果都要扔了。所以有了缺点就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当然,使用借物寓意法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所借之物的特征,喻意要紧扣借之物,要缘物生情,有感而发。另外,用来喻意的喻体最好是信手拈来,自然引入。

发问攻心法 班级管理活动是以了解学生为基本前提的,没有双方的相互了解,管理工作就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正如《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所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发问,从学生的答话中去了解对方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这就是发问攻心法。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陈述,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发问的准备,即问什么?何时问?怎么问?待学生陈述完了,再针对其认识不足的地方发问,攻其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缺点。当然,问话的方式还有一个措词的讲究,不同的措词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先胜后战法 《孙子兵法·军形篇》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句话意思是说,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然后才去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图借侥幸取胜。带班也是一样,不要急于要细心,还要有耐心、恒心,有备而战,为最终的成功创造条件。

此外,还有避逆取顺法、动作感人法、见微知著法、反复强调法、大智若愚法、换题引入法、以退为进法、直中要害法等。总之,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奇正之变,不可胜穷”的。我相信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用《孙子兵法》中的方法,我们班级管理的工作会干得更加完美。

孙子兵法在德育中的运用

德育关注的是主体对德性问题的理解,所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也体现德育自身的规律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周易》上讲:“童蒙养正”,儿童在幼年时,知识经验少、天真纯朴,可塑性强,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好的道德教育,就可以给他今后获得良好的命运打下基础,并对他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主要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学生德育教育行为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德育教育该如何具体践行“慢德育”。

一、当今德育工作呼唤“慢德育” 学生管理是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教师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以期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但教师的各种极端做法时见报端:去年某小学为表现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今年有教师给不交作业的学生脸上盖章。这些做法都是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从根本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损害了教育管理者的形象,同时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学生管理是体现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载体。近年,学生管理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一方面,随着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原有的体罚、变相体罚等管理方式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禁区。在不能体罚的前提下,如何使学生遵守纪律及按照教育者预设的目标发展,成为一些教师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心智成熟度不同,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很快就能对所学的德育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接受能力比较快。同时有些同学可能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个性较为孤僻或叛逆等,短期内接受不了,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认清这一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切忌不要急功近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其思维更敏锐,视野更开阔,更具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意愿,进而弱化了原有学生管理方式的功效。上述对学生区别管理,用不同标识区分不同学生的做法,源于管理者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束手无策、对学生自然天性的忽视及、对管理目标与方式的僵化理解。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其自我认知已开始呈现,“贴标签” 式的管理方式赤裸裸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导致其对教师、学校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学习、德育教育以及学校管理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目前学生管理中德育工作急切呼唤“慢德育”,德育工作应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二、更好的学生管理方式——“慢德育” 德育不能急功近利,德育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耐下心来,慢下来,注重德育过程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主张使学生在“洒扫应对”中接受道德教育。学生在自然的成长和生活过程中接受行为规范,就能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厌恶、对立等消极情绪,从而乐于受教。“慢德育”必然是渐进的,正如《吕氏蒙童训》中所说“今日记一事,明日记一事,久则自然贯穿;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则自然浃洽;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短时期内所能奏效的。品德修养最根本的办法是在日常生活中,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情做起,通过习惯性的反复陶冶和行为规范的多次重复,逐步将自己修养成仁人君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积小善成大德的持续培养过程。这种道德养成的方法,在当时对培养人们的道德行为和坚定道德信念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慢德育”的实施方式和手段 寻求更好的学生管理方式是很多教育家毕生追求的目标,一些教育实践家也摸索出了许多学生管理的有效方式。归根结底,对学生的管理应在一下两方面体现“慢德育”的教育智慧。第一,“分层”而又“不分层”。“分层”是指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成熟度、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种分层不是简单的粗略归类,而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分层,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管理目标。“不分层”是指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急功近利,尤其不能对学习成绩落后和行为异常的学生“贴标签”,唯有如此,才能使其管理获得学生认可。第二,“管理”而又“不管理”。“管理”是指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大胆使用积极鼓励、适当惩罚等各种管理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应更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而尽量少用或不用负面惩罚,努力激发学生内心的认同。“不管理”是指对学生的管理应有别于对成人的管理,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是非观念,因此需要教师不断耐心地进行讲解、教育,使得德育工作慢下来,而非简单、粗暴地予以制止。

四、“慢德育”要求我们班主任修炼耐心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的管理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慢德育要求我们班主任要修炼好自己的耐心,作为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有时甚至是枯燥的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要学会控制情绪,耐心对待,有时冷处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强迫着学生向我们“既定”的方向前进,学生稍有“怠慢”,便会恨铁不成钢。而事实上,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扭曲了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人为地加深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欲速则不达”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剂药方!教师如果对德育工作缺乏耐心,就难以提高班级德育水平,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修炼自己的耐心,把常规工作做细、做实、做久、做新,修炼做好德育工作的耐心。教师必须运用教育智慧,慎用、妙用教育管理手段,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只有修炼耐心,才会创造出育人的奇迹,“慢养”才能育“大器”。

班级管理中的宽容与严格

宽容是我们这个以儒学为基础的、文化积淀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孔子早已有言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把“宽容”列为教师必须学会的一种教育方法。这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有严格要求,也不能忽视“宽容”所起的积极作用。《教育学》中指出:“学生往往透过师生关系这面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处世的准则,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的学生,可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出热爱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打下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基础。”基于此种认识,我将宽容教育的方法运用于班级管理之中,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宽容教育,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宽容,其实也是一种严格,一种特殊的严格。当然,要使宽容这一教育方法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得注意分寸,掌握尺度,灵活而辩证地使用它。

一、严格与宽容的辨证关系

严格与宽容的关系,作为班级管理以及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基本关系,包含于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1、从管理手段上看,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制度化为制度化行为与非制度化行为的辨证统一。这种行为方式根据制度的标准进行,比较注重制度上的原则性和执行上的公平性,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理性化行为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班级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如果说制度化行为是对事不对人,强调对原则的遵守和坚持,那么,这种非制度化行为的准则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非制度化行为崇尚的则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严与宽在管理手段上所显示出来的对立,又以双方内在的统一性和互补性为前提。只严不宽,就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出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只宽不严,则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制止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生。所以关键就在于做到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既重视班级制度化建设,同时又要加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双方才显出深刻的互补优势来;严在情感化方面的短为宽所弥补,宽在约束力方面的弱为严所克服。宽严结合使得双方优势和各自长处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施展,既培养了学生坚持原则,明辩是非的能力,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和相互关系,从而使得学生在达标过程中,将外力与内力化合成一种巨大的加速前进的动力。

2、从管理方式上看,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辨证统一。方式上,他必然表现为班主任的外在管理方式;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被管理的客体,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教育与被教育、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班主任通过运用班级管理权利,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监督和调控,以此确保学生的发展符合既定方向。与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应的学生自我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又是改造者;学生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种自我培养,自我塑造的过程。这种管理方式意味着学生所受外在强制力的减弱和学生自由空间的增大。很明显,这种管理方式属于宽的范畴。

严与宽在管理方式上所表现出的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所以必须把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坚持班主任把握方向的前提下,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中调动管理的积极性,派样自治能力。也就是说班主任在严格管理方式中必须包含着对学生自我管理方式的承认和尊重。

3、从管理规范上看,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强制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的辨证统一。

管理规范是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具体行为的操作性规定和要求。按照规范的强制程度,又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之分。所谓强制性规范就是指那些必须履行,并且以强制手段做保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非强制性规范则相反,是指那些在管理规范中靠学生自觉遵守,不作强制执行的方面和内容,它多半以提倡的形式出现。强制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的这种差异和对立,正是严与宽的关系在管理规范上的具体表现。严的特点是强制性,宽的特点是宽容性。严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最基本或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所有力量都集中于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宽所针对的问题则是班级非根本性问题或不构成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因此,在解决过程中就可不作过高的要求,有一定的弹性。严与宽的这种差异,又决定了二者在管理规范上的另一个特点;强制性规范比较具体而明确,非强制性规范则相对抽象和含糊。

在管理规范上要做到严与宽的辨证统一,关键要善于区分班级每一时期内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主次矛盾方面的严,又有反映次要矛盾的宽,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管理规范的科学与合理。

从严与宽三个方面的辨证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宽容,其实也是一种严格,一种特殊的严格。当然,要使宽容这一教育方法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得注意分寸,掌握尺度,灵活而辨证地使用它。一般说来,如下几点很值得我们注意:

二、班级管理中宽容的灵活运用

1、宽容不是无目的的不理不问,而是有意图地沟通思想。有些学生,由于年幼无知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错在哪里?如果只是倾盆大雨式的批评甚至棍棒相加,学生吃尽了苦头也不会明白什么,留下的只能是不解和怨恨。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哪位老师,都应满怀激情的开导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认识,一点一点地为他们营造改正的环境和时机。或者有目的有针对性指导他们去阅读有关画册和书报,让他们逐步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逐步认识到家长或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在他们的认识提高之后,不仅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且对家长也会更加尊敬,对老师也会更加信赖。思想上沟通了,孩子们对我们有感情了,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流,而是有区别的教育鼓励。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在孩子犯了错误或做了错事之后,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尽可能地从错误之中找正确的因素或合理的地方,在辨证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帮助。(班级管理 www.xiexiebang.com)尤其是在教育之后,千万不能忘了鼓励,不能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绝不可事无巨细,唠唠叨叨,直弄得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比如学生上学之后,在他做值日生那天,锁了门之后才发现钥匙仍留在教室里,只好爬窗子取钥匙。对诸如此类的事儿,我们应既可顶他的责任心,又批评他的不细心;既希望他改正不细心,又鼓励他保持自己的责任心。

3、宽容也不是没办法的不即不离,而是有技巧的热情处理。班上有个女生,平时生活散漫,学习成绩很差,挨批评被处理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老师和家长,都感到这孩子无药可救。后来,我把她请到宿舍,让她坐下,给她倒茶,„„不等我开口,她在接茶杯时就感动得哭了起来。从她的哭诉中我才知道,原来,仅仅因为成绩差,同学就瞧不起她,小学老师说她不是读书的“料儿”,家长也说她至多是个“锈才”。这样,她也就想破罐子破摔了。但是这一次,仅仅一个让坐,一个倒茶,她就感到毕竟还有人关心她,爱护她,相信她,理解她,因此,她深切感觉到世上毕竟还有温暖在!此后,她认真改正缺点,认真学习,各方面都慢慢地好了起来。

4、宽容更不是无限期的撒手不管,而是有时效的积极感化。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小皇帝”,几乎天天挨批评,隔三差五地被送到办公室来。我教育他时,也曾“严格”多次,但效果很差。后来,我换了一手,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以极为宽容的尺度,允许他在下半学期中再被送来5次。想不到这一宽松的允诺却收到了奇妙的效果;他没有再被送到年段室了,而且,在考试中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呢?

因此,我深深的感受到班级管理真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的严与宽要共进交融。我们应该恰当的运用宽容的手段对学生多关心一点,严格要求学生也要看学生的承受能力,师生之间如果“破脸”了,教育效果也就没有了。对宽容和严格尺度的把握,可以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育水平。

《孙子兵法》的矛盾范畴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孙子兵法》中的“形”与“势”、“虚”与“实”、“刚”与“柔”、“奇”与“正”、“攻”与“守”这五对矛盾范畴包含着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据此,着重探讨每对范畴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将其系统整理,并探讨其与现代战略管理的结合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孙子》中先后出现辨证矛盾概念85对。其中“形”与“势”、“虚”与“实”、“刚”与“柔”、“奇”与“正”、“攻”与“守”五对主要的矛盾范畴出现次数最多,内容丰满,体现了对“胜战”规律的高度概括,对于现代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每对范畴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1.形与势

1.1 形的涵义及运用

形的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作为事物状态的“形”,二是指“形”的运用。前者作为客观现实的表现和形态,是一切战略活动所必须首先把握的,是制定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后者作为客观物质条件的运用方式,本身即是一种深刻的战略思想。

《孙子》在论及“形”的运用方面,提出多种运用方式,较典型的有:形人(察明敌情),如“形人而我无形”(《虚实篇》);形敌(用假象迷惑敌人),如“故善动敌者,形之”(《势篇》);形圆(灵活布阵),如“形圆而不可败也”(《势篇》);应形(适应敌情),如“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虚实篇》)。

归纳起来“形”的运用无非三类,一是要善于明察敌方的“形”,二是要善于隐藏我方的“形”,三是要灵活多变地布“形”、用“形”以适应随时变化的敌“形”。现代市场竞争较之古代军争,似有更多、更复杂的“形”及“形”变,但在用形方面无非是这三类。

1.2 势的涵义

《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篇》)。其意为,冲击而出的水非常迅猛,以至于能把大石头冲走,这是由于水“势”的强大。所以“势”就是由一定的“形”(如“激水”)所造成的能量特征。“势”如物理学中的势能,它可以由重量或弹簧压缩(所谓“形”)产生,但重量、弹簧压缩本身却不是“势”。自由落体运动中势能转变成动能,军争、商战中对立各方的势同样能转换成竞争的“动能”。所以,研究“势”是为了提高和驾驭竞争的“力”。在战略管理领域,“势”有如下表现:

第一,市场地位之“势”。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对有利地位所构成的巨大优势的极为形象的描述。有些中型企业开发大企业不屑经营而小企业又经营不了的“缝隙”产品,造“独家经营”之势,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企业实力之“势”。企业实力之“势”是企业多种力量之“形”所构成的“合势”。这些“形”有规模的大小、财力的厚薄、人员的数量众寡和质量优差,以及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低等因素。

第三,组织士气之“势”。企业的士气和斗志是一种精神力量,日本企业成功秘密之一就是重视企业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之“势”。组织士气之“势”是由企业整体组织管理水平能力决定的,领导者的主观智慧和精神状态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第四,公关形象之“势”。做广告、造声势、通过各种公关活动宣传企业及产品形象来造声势、扩大知名度,就是为了增强这种“势”。

2.虚与实

2.1 虚实的涵义

通常人们理解“虚”就是“弱”,“实”就是“强”。这种认识容易把虚实对立起来,造成虚就是虚、实就是实的孤立、静止的认识,看不到虚实的相互依赖性、动态变易性和内涵的多样复杂性,从而不能灵活运用虚实以取胜。虚实的涵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虚实既是对立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也是与竞争者自身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虚实来源于竞争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比较对照,它们总是相对而存在:对方的“虚”处,必对应有我方的“实”处,而我方的“虚”处,也必有对方的“实”处相对,因而没有绝对的实与虚。此外,虚实不是孤立地由对立双方自身所决定,它还要受到时空环境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企业自身强,可谓“实”,但由于它所处的产业是日渐衰败的产业,所以又具有了一种“虚”的特征,这种虚无疑也会影响其发展。联系到“利”和“不利”,可以认为,一切对我有利的条件都是“实”,一切对我不利的方面都是“虚”。

第二,虚实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统一。《孙子》中出现过众多的虚实对子:力量上的虚实状态,如,劳逸、强弱,可以用来识其势;变化上的虚实状态,如,真假、有无,可以用来识其谋;数量上的虚实状态,如,众寡、有余不足,可以用来识其行止;质量上的虚实状态,如,智愚、备不备、虞不虞,可以用来识其将能。这些都说明,竞争双方有多少种差别,就有多少虚实表现。深入认识差别、把握虚实是“胜战”的前提。

第三,虚实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互相转化之中。在客观条件引起虚实变化方面,《孙子·军争篇》说,“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这说明士气的虚实变化有其客观依据,人的主观意志是不能对抗的。而对敌人,就要“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它虚实转化也是同样道理。主观努力造成虚实转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识了自己的虚弱方面后,就要产生由虚向实的转化动机,这样就可能促成转化。另一种是有目的的“佯转化”,即为了伪装自己、迷惑对方而进行的所谓主动转化。

2.2 虚实的运用

第一,避实击虚。《孙子·虚实篇》说:“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这是说,只有从攻击对方薄弱环节做起,才能有效地逐步战胜敌人。避实击虚不仅有避敌之实和击敌之虚两种运用方式,还有削敌之实和造敌之虚这两种主动运用的方式,没有主动的“削实”、“造虚”,就容易陷入被动。另外,对我方而言,还有一个造我之实、防我之虚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防御对手的避实击虚手法。

第二,兵不厌诈。《孙子》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势篇》)。这里的“形之”就是以虚假的行动来引诱敌人,使之上当,这便是所谓“兵不厌诈”之法。用“诈”的目的在于掩我之“虚”,谋我之“实”,或化敌之“实”为敌之“虚”,以此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厌诈之法常见于商贸谈判,谈判桌前往往双方都要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来迂回达到自己的目的。

3.刚与柔

3.1 刚柔的涵义

“刚”和“柔”作为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内容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柔中有刚。《孙子》以水作比喻,论述了柔中有刚。《虚实篇》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这是在说“兵形象水”的“柔”的方面。而《势篇》所说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中的“激水之疾”则是其“刚”性。

第二,刚中有柔。“刚”常被理解为强,但“刚强”中却有其“柔弱”之处,这是刚中有柔。如《孙子·九变篇》说,“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悔,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这里除了“必生”是说怕死之外,“必死”、“忿速”、“廉洁”等不能不说是将帅的刚强的方面,但这些刚中却内在地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方面。

3.2 以柔胜刚

老子所言“柔弱胜刚强”是最早的以柔胜刚的论述。以柔胜刚的实质是“善战不斗”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孙子·谋攻篇》)的效果。这种策略消耗小、效果好,用于治本非此法不可。但运用以柔胜刚策略不可绝对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以柔胜刚不能等同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要在自己一方柔中有刚的前提下进行。所谓柔中有刚是在有强大实力的前提下实施柔胜战术。刚柔相济、棉里藏针。至于如何做到刚柔相济,古人做了很好的说明:“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列子·黄帝》),即所谓“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这就是说,不能事事求刚,只有善于在一些方面守柔,才能在另一些方面生刚。

第二,在以柔克刚的奇胜策略的运用中,仍不能忽视以刚克柔的作用。刚这种攻击的必要素质在先发制人的竞争中,是制胜的重要手段。所谓“威加于敌,其城可拔”(《孙子·九地篇》),“后如脱免,敌不及拒”(同上)都是在论用刚的作用。

第三,强调以柔克刚,但不能把它绝对化。如果一味轻信所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老子·七十六章》),被动等待,寄希望于敌人的放松戒备、骄傲轻敌、自我衰亡,就是纯粹的书生之见了。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在己方的一定物质条件(刚的方面)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以柔克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4.奇与正

4.1 奇正的涵义

对“奇正”的完整、辩证的阐述,后人尚无盖孙子者。《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是说,战争(战斗)都要用“正”来配合,用“奇”来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者,其战法就像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无尽,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势篇》还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其意思是:基本战法不外乎是使用“奇”和“正”,而奇正配合变化,就无穷无尽了,奇可以生正,正可以生奇,奇正的互相转化,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哪里能穷尽它呢?从《孙子》的阐述来看,把握“正”和“奇”及其关系至少要深刻理会以下几点:

第一,“奇正”的动态性。《孙子》论“奇正”,不断强调“变”,“变”是“奇正”的灵魂。“奇”可以生“正”,“正”可以生“奇”,“正”中有“奇”,“奇”中有“正”;我设为“奇”,而敌视之为“正”;我设为“正”,而敌视之为“奇”等等。所以不能僵化地理解“奇正”,误认为“奇”就是“奇”,“正”就是“正”。诸葛亮唱空城计嘘退了敌人,是因为敌方素知诸葛亮向来谨慎,因而视此为“正”,而诸葛亮却是在用“奇”。在经营中许多绝招初被人用时,众以为“奇”;后大家争相仿之,则“奇”变“不奇”,“奇”生为“正”。

第二,“奇正”变易的无限性。《孙子》说“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又说“奇正之变,不可穷胜也。”说的是这种变易的无限性。历史上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战争、战例。说明有多少种各不相同的制约战争的因素,就有多少种“奇正”运用。所以变化的无限性也说明了“奇正”运用的无限性。在企业竞争中,各种制约因素的层次与类别几乎是无限的,其变化方式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运用“奇正”无成法,贵在悟。

第三,“奇正”的主客观统一性。成功地运用“奇正”,往往要造成一种“我用正,敌以为奇”的效果,或反之。这说明“奇正”运用不仅要从客观现实条件出发,更需要战略家的主观创造性,所以“奇正”运用的主客观统一性是理解“奇正”思想的关键。这种统一性既要求分析的、系统的思维,又要求直觉、创造的思维。

4.2 奇正的运用

用“奇”从来是“制胜”的关键。出“奇”之所以能够制胜,在于“奇”达到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奇”的行动击中了敌人的虚弱和要害之处。所以,古人说“善为兵者,攻其所必应,击其所不备而取胜者,皆出于奇。”我们可以认为“无奇不胜”、“以奇克敌制胜”是基本的竞争规律。然而《孙子》言:“以正合,以奇胜”。这又说明无“正”的配合,就无“奇”的制胜。用“正”和用“奇”要结合,即所谓“正合奇胜”之法。

运用“正合奇胜”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从“正”和“奇”的特征理解“正奇”相倚的必要性。古人说“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这说明,用“正”往往是常规的,它尽管比连常规方法都不会正确运用要强、要“整”,但它却没有“锐”气,没有“烈”性,另一方面,仅仅用“奇”也是难以控制整个局势的。

第二,理解“奇”和“正”在竞争中的相对作用。“正”是常规的,符合普通人常识与习惯的作战方法,用这种一般性的战略战术,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或虽败犹有退路。而对“正”的变通性运用就是“奇”。“奇”法不循常理,不合常法,难以遇料,无迹可寻,防不胜防。“正”常用来挡敌方之“实”,“奇”则常常击敌方之“虚”。所以,通常人们也把“正”理解为“守”的方法,“奇”则是“胜战”的方法。军争之中,用“正”是用兵的基础,用“奇”是用兵的关键。

第三,“奇正”是维系组织战斗力的保障。组织与个人一样,其生命力都有周期性的盈与缩。出击与休整、动与静、劳与逸要相互转换,出击部分与后备部分要交替使用。要想使出击时有力地用“奇”、“举势”,平时就要有效地用“正”,即用正常之法积蓄力量,用奇招一举求成。

5.攻与守

5.1 攻守的涵义

攻,即进攻。对企业整体来说,挤进市场、争夺市场,以至占领市场,其行为特征、行为目的都是“攻”。总的“攻”是由对各个关键环节和要素的“分攻”而合成的。“攻”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运动状态。《孙子·谋攻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说明“攻”的打击是多种多样,有不同层次的。首先“攻”的目标有精神上的攻击和物质上力量上的攻击两类,并以精神上的打击为高明的“攻”。其次,在精神攻击方面,上等高明的攻击是用我方的智谋来攻击敌方,使其谋不成,谋不胜谋。再次,在力量进攻方面也是有层次的,要避实击虚,以攻击其要害力量为目的,不可贪多求全。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形势”变幻莫测,灵活运用精神攻击,以声“势”征服竞争者、顾客,有着特殊的意义。

守,即防守、防御。是与“攻”相对的另一种基本竞争行为,是以驻止状态抵御敌方的进攻行为,并在这种驻止状态或驻止状态中求得竞争的优势和主动地位,进而达到保存自己实力,保卫自己的生存空间的目的。“守”不是单纯被动的守。“守”是被动行为和主动行为的统一。守在形式上是攻击的承受者,是被动的。但守是为了迎攻,攻守双方一旦接触,守方就不再是被动的攻击承受者,守方的还击,同样具有攻击的性质,是主动的。所以,守的目的往在于攻,在于等待或创造攻的条件和时机。

5.2 攻守关系

第一,攻以取胜,守以待胜。《孙子》说,“攻而必取”(《虚实篇》),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因为竞争的目的就在于战胜又夺取对方所占领的空间(包括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客户空间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进攻有着绝对性,防守只是相对的。但防守不等于被动。

第二,守为攻之权,攻为守之因。这里要说明的是,守是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攻的一种权宜之计,守是为了更好地进攻,为了打败对手。这实际上在强调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恩格斯说,“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这是对守的高度评价。

第三,攻中有守。如果在进攻中不能自觉地运用防守,就容易暴露自己的弱势,并因此陷入被动挨打之“势”中,从而攻势变成被动的守势。攻中有守,方不失手,守中有攻,终不被动。所以,攻中有守,才能有效掩盖、防护自己的弱点,做到攻其必胜。

第四,攻守相杂。前面谈到攻中要有守,要守其弱点。其实也不尽然,竞争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它要进攻的目标很多,对这些目标,不仅要按强弱势来布署,也要考虑到目标的主次。即使有强势,但非主要方面,也没有必要去攻。另外战略上的攻守和战术上的攻守也同样是不同的。所以攻守又具有多样性混杂于一体的特征。

第二篇:《孙子兵法》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

《孙子兵法》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从知彼知己、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三个方面论述了《孙子兵法》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课堂管理;管理理论

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以其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揭示及其所蕴含的深邃的哲学思想,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人们对《孙子兵法》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深入,除军事领域外,还已经被应用到政治、商业、外交、体育、教育等领域。《孙子兵法》中关于管理问题的论述也极具特色,本文从知彼知己、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三个方面论述其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

一、知彼知己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讲要“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即是既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每战都能获胜。当然,在课堂管理中的“彼”、“己”不是指敌与我,而是指学生与教师。最需要了解的仍然是“彼”――学生对本门课的需求。即通过开教学准备会、问卷调查、集体座谈、选择部分学生进行交谈等方式进行。其次是了解市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即通过市场调查、基层调研等方法。用鲜活的案例教育引导学生,使之具体形象地认识到本门课程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保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二、令之以文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讲到“令之以文”,意思是说要用政治、道义的力量使部队产生凝聚力。应用到课堂上,可理解为以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使课堂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如讲授《孙子兵法》这门课程,有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认识:产生于2500多年以前的《孙子兵法》已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今天,还有人认为:所谓兵法,是军队高级指挥官才研究的,于我何干?对我何用?作为教师,便要从改变学生偏颇认识入手,让其认识到《孙子兵法》的原理适用于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如《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谈到“将有五危”,其中的“忿速”,即急躁易怒的性格脾气是作为将帅不应该有的。因为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的奸计。其实,急躁易怒不仅仅是作为将帅不应该有,而是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避免过于急躁。比如,现如今轿车进入家庭,开车逐渐趋于普及化。在开车的过程中,一定要心平气和。否则,小则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大则造成人员致残,甚至伤亡。事后追悔,为时已晚。

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即是使学生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性格品质。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纪律、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做到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做到博览群书、教学相长以及用心关爱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

三、齐之以武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讲到“齐之以武”,意思是说要用纪律、法制的力量使部队产生约束力。在课堂管理中,也同样需要用纪律、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其具体方法:一是抓好开课之初。即在第一次上课就宣布纪律、定立好规矩。并且对第一次违反纪律的学生坚决按纪律执行。让学生了解其行事风格,知道本门课的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的严格和风格。若在开课之初就树立起了教师的威严,课堂管理便轻松自如。二是注重平常养成。开课之初固然重要。但课堂中的一贯养成也不容忽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对课堂纪律的维护形成一种自觉行为,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平常养成,从细小事情抓起。如上课铃响后是否及时进教室;上课时的坐姿;课中是否有影响他人学习的“小动作”及表现出本人不在状态的“小走神”等等。三是灵活驾驭课堂。某些课程中的某些知识点难免枯燥,学生便提不起学习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多在课堂上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小谜语和游戏等来拉动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课充满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上的知识。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将《孙子兵法》所蕴含的一些传统而经久不衰的管理理念用于课堂管理中,对于管理好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孙子兵法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这种“理性之光”,通过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等深刻的战略理念展示出来,通过蕴涵在其中的“以德服人”、“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理念展示出来。

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一、孙子兵法的应用现状

孙子兵法的应用现状首先表现在它的极高的普及率上。据有关媒体报道:《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在世界最大的“亚马逊”网上书店里,目前有多达102种与“孙子”相关的书目,其中由萨谬尔·格里菲斯翻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的平装本《孙子兵法》最受欢迎(见图),常年位居该书店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9.11”事件后,这个版本《孙子兵法》在一个月内就卖出了1.6万册。经常出国的朋友会发现,许多机场的书店柜台上摆满了《孙子兵法》,在候机或候车的场所也能够看到许多人在翻阅《孙子兵法》。

一位著名的美藉华人作家谈道:“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商界人士对中国千年的《孙子兵法》愈来愈好奇,如何利用孙子兵法,成了西方人探讨商场必胜的另一秘诀。走进美国各大图店的商业书籍栏目下,作者不同,内容各异的《孙子兵法》解释与感悟俯拾即是,就连给美国商学院学生讲演时,《孙子兵法》刚被我提起,一个微型《孙子兵法》的小语录已经被美国学生高高举起。”

(一)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

最近,有一位名叫马克·麦克尼利的专家写了一部《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他谈到:“《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这部书的出版商在向西方读者介绍此书时,称《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上的一把“瑞士军刀”,足以应对任何局面。

有一位翻译过《孙子兵法》的美国人詹姆斯·克拉维尔说:“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军官,特别是将军,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家再一次发现孙子兵法的重大价值,运用其中的战略原理思考现实疑难的战略问题,均获得满意的答案和结果。例如,有的专家依据孙子战略威慑理论制定了国家核战略。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直接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国当时的“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

许多出台的现代军事理论都是依据孙子兵法创立的。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理查德·劳伦斯中将在阐述《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时,认为这一作战原则所根据的原理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美国1982年新版《作战纲要》,直接引用了大量孙子兵法的名言。这部《作战纲要》编写组的成员对孙子兵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研究。1983年美国出版的《军事战略》,第二章的标题是《军事战略的演变——孙子的智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媒体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担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的弗兰克斯是个熟读《孙子兵法》的人。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采用的许多战法都与孙子的思想相合,其中,孙子的“用间”思想不战而下巴格达之役堪称一绝。有一篇题目为“孙子出现在伊拉克战场”的法新社的文章说:“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孙子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想之中”。

孙子兵法对其他国家的作战理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利德尔·哈特这位“间接路线”战略的倡导者说:他在20多年中论述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全部体现在孙子的13篇之中。芬兰科协主席、前国防部战略问题研究所所长尤玛·米尔蒂宁在谈到西方“新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时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就列举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他批评现代一些军事家忽视了孙子所说的“士气”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

第四篇: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

cms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

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有过精辟的解释,“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以动力,唤起愿望”。教育理论表明:激励是通过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推动学习活动,以取得更高的效应性的方法。作为班主任,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针对中学生心理特点,在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激励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心理因素形成积极因素尤为重要。“激励教育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对学生所进行的激励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设立目标的激励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如果能运用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奋斗动力,明确行为目标,班级的管理工作和工作质量就能事半功倍。

1、确立班级大目标

开学初,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及中心任务,我先和班干部带领全班学生商议确立班级奋斗的大目标,如争先创优、成绩考核、日常工作评比、团队发展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不断遵循目标,努力创造,不断发展,阶段提高。除此长期目标外,还设立阶段小目标,落实到具体周、日,每周一班会上结合上周具体工作检查进展,纠正偏向,改正不足,进一步确定下一周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2、确立个人小目标

接着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学期初,我让每位学生填写半学期自我争取总体具体目标一览表,让学生按照班级总体目标落实到个人思想行为、纪律、学习、日常集体生活表现上。半学期阶段性考试后,量化总结,分类褒贬,分析原因,适当调整,促其进步,在对半学期奋斗目标实现情况验收的同时,重申再明确下半学期的奋斗目标,一步步,一级级地激励学生不断上进。

3、确立特殊学生帮扶目标

对于差生,根据具体情况,与其协商,实行目标同等,时空灵活暂时性做法重于警示他们,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转变。同时每周进行两次谈话,周一上午提出当周具体要注意整改的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周五下午进行一周小结,及时肯定进步,并指出仍然存在的不足。这样一周周的坚持,一点一滴的转化,反复的教育,不断激励,违纪学生的违纪频率就会下降,违纪人数就会减少,违纪程度就会减轻。

二、讲究语言的激励

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情,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班主任每天与学生交往频繁,在情感激励中,要善于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1、表扬性质的激励

“表扬性质的激励”就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借助学生自身的优点激励其克服不足之处,要对学生的好思想、好习惯及时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表扬。恰当地表扬,对学生个人有利于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对学生群体则有利于形成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去年,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位黄小川同学,他学习积极性极差,上课总走神,作业也总没按时完成,且书写马虎,学习成绩在班里属差生行列。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黄小川同学在浇花时是那样地认真、用心(他是负责浇花的),跟学习上的他比,简直是判若两人。我就走过去对他说:“小川同学,刚才老师看到你浇花浇得好认真好用心,难怪我们的花能保养得这么好。”他自信地笑了。我接着说:“小川啊,其实你认真起来还真不赖,干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有这种积极认真的态度,如果你学习上也能这么用心的话,你的学习也一定很棒。你说是吗?”只见他有所感触有所领会地点了点头。我意识到应该对他加以鼓励,于是及时在班上表扬了黄小川同学,并“任命”他为“护绿”督导员。同时,我在班上强调:“黄小川同学现在是我们班的班干部了,我希望所有的同学以及班干部,都要向黄小川同学学习,学习他认真工作的态度。”我看到有同学向他竖起大拇指。第二天,我发现黄小川同学上课的精神比以前集中了,作业也同大家一样完成了,我还特意找了他的作业本来看,结果发现:他不但完成作业,而且书写比以前工整了些。我又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在课后找他谈话,鼓励他。从那以后,我慢慢地发现,他逐渐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更加自信,学习认真,课堂基本上能专心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书写也有所改善。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现在已处于中等水平了。

2、期待性质的激励

班主任对学生的充满期待的言语,可以给学生肯定的信息,能激起学生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和决心。记得前年,一位在级上出了名的调皮学生,转入我班学习,我在班上给他以简短而善意的介绍:“这是我们的新同学小忠,他在学校是一个诚实活泼的学生,他的名字可以为证(同学们友善地笑了),今后,我相信他一定是我们班的一个优秀成员,到时候,你们可以作证。”课后,小忠感激地对我说:“谢谢老师对我的充分肯定,我以前的班里是歧视我的。”此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小忠感受到了老师的期待和同学们的友爱。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震撼,自尊和自信得到了机遇。后来,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纪律性日渐加强,从根本上改变了坏习惯,操行全优,成绩比以前大大进步了。

三、重视榜样的激励

1、教师身教的激励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给学生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形象。学生有渴望求进步以及完善自己的内在要求。因此,班主任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具体来说,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乃至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需要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而教师威信的树立主要靠“身教”。有位教育者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因此,我处处从严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事不苟且,从坚持早到校、勤跟班,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到凡事以身作则,办事有始有终,从保持奋发向上、刻苦勤奋的精神,到言行一致的守信美德等等,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以令率人,不若身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需要振聋发聩的讲话,有时又需要和风细雨的滋润,有时还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以身作则的行动。

记得有位作家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之相尊,贵在尊义”。这句话很适用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努力按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修养自己良好的师德,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融洽,身教言传,做起班主任工作就顺利得多,激励的效应就能明显显示,自身也能从中感受到愉悦。

2、先进人物的榜样激励

先进人物的言行具有导向性。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容易对那些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从内心深处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同时,也重视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激励作用。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中的先进人物更具现实性、可信性,也因此更具可比性,更易为学生接受,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学生会用他们的事迹对照自已的言行,检查自已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已的不良行为。

因此,我在班里设置荣誉专栏,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及有关竞赛获奖者的荣誉证书,并相应地利用班会,结合本班的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激励和约束学生,更能发挥群体效应,形成有特色的班集体。

四、建立制度的激励

建立激励制度,可以促使激励机制一系列的工作,保持经常化、具体化,达到量化,可体现,也容易操作,便于情况掌握,显示工作效果,具体做法是根据班期初确立的奋斗目标、班集体日常有关要求、个人有关行为规范、创优争先、学习状况、成绩升降等,分列项目,分项定分,给予嘉奖,积分累计,便于班主任对学生个人的掌握,也利于形成学生群体中的彼此比较对照,明确差距,激发比学赶帮的行为。

目前已经完善起来的制度做法主要有:

1、学习状况及成绩奖励量化办法

内容具体包括学习积极性发挥情况、学科考试分数情况、个人成绩升降情况、横向比较情况,分别定出嘉奖分、基本分、应降分进行实施这一办法,体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两方面的统一要求,即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要求,利于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永攀高峰。

2、各种竞赛活动优胜者奖励加分办法

各种竞赛活动的优胜者奖励加分,规定获得班级、年级竞赛优胜者嘉奖5--10分,获得校性竞赛优胜者嘉奖10--20分,以此类推,县级20--30分,市级30--40分。各种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也相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分。

3、岗位服务分

我班的管理理念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为激励发扬集体中服务精神,也给予量化嘉奖。包括班干部、组长、科代表都是相应岗位的服务者,给予一定的嘉奖分数,故而理应享受一学期30--50分的服务报酬,每半学期结算一次。服务者实行民主选举。岗位竞争。凡为班集体服务的人和事,分别给予嘉奖分数。

4、违纪学生的扣分

对于违反日常生活常规,如迟到、旷课、没戴校章、抄袭作业或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等的违纪,一般扣分较少,均在5分以下。对于上网、打架斗殴等重大违纪者则加大处罚力度,一次既扣20分,又通知家长配合教育,然后警告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明白哪些事坚决不能做!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5、建立自检互评制度,每一学段,根据学校中心工作及班主任工作计划上的安排,进行自检互评活动,让学生根据阶段个人小目标及内容,自我检查、自报分数,然后按组进行互评,班主任最后评定分数,自检互评制度可以引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工作回顾,比学赶帮,互相激励。

激励体现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艺术,是激发班级活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好方法。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正确把握激励时机,正确运用各种有效激励方法,这样,既能融洽师生情感,又能切实提高班级凝聚力和活力。

第五篇:孙子兵法读后感 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孙子兵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最近耗时半个多月,一直在读孙子兵法,反反复复读了四遍,因为是文言文有的还读不懂,哈,读完之后联想了一下关于项目管理中《孙子兵法》的应用。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论著的杰出代表,被列为世界十大军事理论著作之首。自其面世以来,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与此同时,《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与思维方法,还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商业经营、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角逐等活动中得到非常广泛的重视与应用,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孙子兵法》也是企业家们学习、研究及应用现实工作中的热点,而且被奉为商场、职场管理学上的“《葵花宝典》”。

从《孙子兵法》立论的全篇可以看出,孙武写这部兵法时,是为了向吴王夫差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以求得到重用,进而又可以验证自己的军事理论,虽然书中也阐述了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密切关系,但主要是针对一次战争的胜败,而非就治国的全部方针策略来论述的,具有很强的“一次性”的特点。就这一点而言,孙子兵法当对项目管理有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孙子兵法》博大精深,个人实在是只能见其一斑,在这篇文字里(确切地说,可以叫读后感),只是想表达一点自己对此的肤浅认识以及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第一,战略、策略与执行贯穿项目管理始终

第一篇《 计篇》 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强调在战争之前,君主应与群臣进行战争的预测和筹划,即制定指导战争的战略。第二篇《作战篇》 通篇论述战争之前应当进行的准备工作;第三篇《 谋攻篇》讲“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强调通过战略谋划使敌人不战而屈,为“善之善者”,更进一步强调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其后《形篇》《势篇》以至于《火攻篇》《用间篇》分别从策略和执行的不同角度、层面进行了论述,强调通过战术的奇正变化、攻守的虚实以及灵活运用火攻、间谍等战术,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可见,孙子是既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实践家,他为吴王夫差攻击强楚的战争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我们从项目管理的实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的是“法人管项目”,正是在市场经营及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重视战略谋划与宏观管理的体现。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对于项目管理与经营项目的战略谋划与管理策划尚显欠缺,要想做一个好的项目,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前期的筹划工作,知道项目大体情况后,就应该开始规划、设计。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项目中标后,往往没有较多时间进行详细的策划,一般只能边干边谋划。但我们丝毫不能忽视其重要性,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精。重要的项目,大型的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施工技术复杂、难点多的项目,需要企业尽可能的组织内部专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客观评估项目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分析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做好技术上的指导工作,对项目管理与经营的目标、战略、策略、计划、措施以及重要的实施细节进行规划,并形成书面的文件,以指导项目经理部实施的过程,此项工作也一定要做细。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现在必须加强项目运作前期阶段,企业的高层和中层对于战略和策略谋划的重视程度以及确定项目的管理目标、盈利目标等等一些指标,这些内容一定要让项目所有员工知道并了解,促进他们有一种更强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项目实施和管理阶段加强中层和基层的执行力度,找到合理的好的管理方法,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就是管理办法,每个人都知道项目目标,又都会管理,又有人指导如何管理,如何实现项目目标,这个项目一定能做好。

第二,对项目经理以及各个职能部门人员的选择和培养

《计篇》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提出了为将者应具备的五项基本素质:有智谋、讲信誉、有爱心、有魄力、有纪律。这五项基本素质的提法与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提法具有显著的不同。孙子把“智”放在了第一位,而不是“仁”,因而具有显著的实战意义。因此“智、信、仁、勇、严”也就成为历代君主选拔和培养军事将领的基本标尺。

从项目管理的实践来看,对于项目经理的选择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项目经理本人也应当把自身基本素质的不断修炼和改进作为一件重要事情来抓。现在谈一谈本人对“智”的理解。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显然,“智”不仅仅是拥有文化知识的多少,而是智慧,即综合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洞察分析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趋势并拟订相应对策的能力。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改革开放的日新月异,我们会承接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项目或者外资项目,其管理模式与以往大不相同。在本质上则体现中西文化传统与思维模式的不同。例如在证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过程中,中国法律往往需要“犯罪嫌疑人”自己证明自己没有作案动机、案发时间不在现场等等;而西方法律往往需要控方来证明“犯罪嫌疑人”确实有罪,因而需要收集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如果施工方向业主索赔,业主方往往会提供证据证明施工方索赔不当或者数额不当;而国际工程或外资项目的业主往往根据合同要求施工方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索赔合理且数额合理。哪怕是实际发生而且尽人皆知的损失,如果没有足够的书面资料作证据,也会使自己成为冤大头。因此,我们在项目管理工程中就必须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和创新施工工程中各种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适应这种市场模式,首当其冲的是对项目经理的选择和培养。

第三,二次经营的指导思想

《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讲行军打仗,应当以正面军队迎战,以正常战术指挥部署,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更要出奇制胜,通过奇正、虚实等变化来攻其不备,才能取得战争胜利。孙子提出这种思想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在春秋之前,战争双方一般是约定时间、地点,分别布好阵势,互下战书甚至通告天下,而后正面作战。这种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因此孙子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思想。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一直沿用定额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承接到工程项目的时候,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基本上可以预测到项目的盈亏情况,并且可以按部就班地组织施工生产(这种情况下的施工企业基本上属于生产型企业,项目管理基本内容是生产管理为中心)。这种情况与春秋之前的战争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首先是根据定额取费的费率下浮,然后是清单制的推行,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着日益恶化的经营风险,甚至有不少项目在承接到的时候就是亏损的。这就给项目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施工企业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项目经营必须要有效益,同时企业又必须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参照《孙子兵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施工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要从生产型转向商务型,加强中标后的二次经营工作,并且在项目二次经营过程中,贯彻“以正合,以奇胜”的指导思想。在二次经营中,“以正合”就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使项目管理达到精细化、规范化的运作要求,做好四大控制、四项管理和两个协调,特别是控制好项目的成本支出,这样才能使项目管理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开展二次经营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出奇制胜,项目应当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努力开展经营工作,例如深挖合同漏洞、做好签证索赔:树立共赢理念、策划设计变更;尝试风险分包、购买工程保险、转移潜在风险;并努力承接后期机电、精装等利润相对丰厚的施工内容,以尽可能的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以正合”是基础,“以奇胜”是关键,二者绝不可只重其一。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企业从“生产型”(以生产为中心)向“商务型”(以生产为基础,以商务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绝不仅仅是要求项目经理只去做经营而不管生产,相反是要在管好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即做好在商务经营指导下的生产管理,进而做好经营工作。而企业也不仅仅是管理重心的转移,而是在做好在项目前期阶段的策划强化过程执行力度前提下的生产支持和商务指导。总之,企业从生产型向商务型转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过程。

下载《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孙子兵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孙 子 兵 法 与 企 业 管 理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商人历来认为商场如战场,因而崇尚《孙子兵法》,很多人可能会说诞生于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应用于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中是不是......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教师妙用微笑

    教师妙用微笑 姓名:詹琦琦案例描述: 我所教的班级男生较多,且大部分学生都踏实、听话,但有个别同学比较调皮,自制力较差,爱说爱闹。 自习课,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就听到教室里传来了一......

    “二套班子”轮岗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曾国贤)5篇

    ——班主任工作之学生自主管理案例 “二套班子”轮岗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 深圳市宝安中学:曾国贤 班主任只有从繁重而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腾出时间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关注细节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美国著名成功学教育家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的人能更容易成功。这些话,相信很多人都懂,但是往往我们都......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赏识教育浅谈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过程中同样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教会我们用......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责任感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责任感内容摘要: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负担的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责任感培养对于社会......

    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做法

    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做法 作者:胡兴建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 765 更新时间:2010-4-13 班级建设的理念: 竞争 :.更快(进步更快)、更高(水平更高)、更强(实力更强) 合作 :.共建(共同建设......

    在班级管理中的心得体会

    在班级管理中的心得体会 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