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

时间:2019-05-14 08: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

第一篇: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

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

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无论是按照什么方式形成的集团企业,在集团经营管理中都不能按照集团形成的方式来管理,而必须选择适合的集团管控模式,并按照选择的管控模式来管理集团。目前流行的并在理论上已趋于成熟的有三种集团管控模式,本节详细解释这三种常见的集团管控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

2.3.1.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定义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运营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财务控制型”三种管控模式。

1、财务控制型

采用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其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其主要的特点是母公司将注意力集中于财务管理和领导的功能。母公司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单位每年会被给定各自的财务目标,母公司最为关注的往往只是下属单位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予过问,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和记黄浦就是一个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企业。和记黄浦集团员工超过18万人,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以及英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

2、战略控制型

对于采用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而言,其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集团企业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为目标,管理方式通过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进行管理。母公司除了在资产上对下属单位进行控制外,还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例如对下属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企业资产运用、全面预算划拨、企业绩效管理和统一技术开发等。各下属单位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母公司对下属单位的管理主要通过年度报告或者季度报告的形式来表现。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为了保证下属单位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要求很高,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协调各下属单位之间的 矛盾、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高级主管的培育、经验的分享等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企业都采用或正在转向战略管控模式。例如,壳牌石油集团为了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要求很高。壳牌石油集团总部并不大,通过协调各子公司之间的矛盾、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等,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实现了预期的战略协同目标。运用战略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还有英国石油、飞利浦等。

3、运营控制型

采用运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其总部作为经营决策中心和生产指标管理中心,以对企业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为目标,直接管理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具体业务),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主要特征是表现出经常性地对下属单位同类管理领域的组织协调和集中化处理,例如在财务、营销、研发、市场等方面。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单位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可见,这三种管控模式各具特点:运营控制型和财务控制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有的企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2.3.2.三种集团管控模式的分析比较

1、三种主要管控模式综合比较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这三种主要的管控模式各有特点,图2-9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图2-9 三种主要管控模式的分析比较

从分析和比较中可以看出,在三种不同的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参与下属单位经营的程度和下属单位业务相关多元化的程度是不同的。如图2-10所示。

图2-10 总部与下属机构关系比较

2、核心管理流程控制比较

三种不同的管控模式下,集团对下属单位在战略计划、投资计划、经营预算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4个核心管理流程的控制上,体现出不同的集分权程度。如图2-11所示。

图2-11 三种不同模式对核心管理

流程的控制比较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种管控模式各有优缺点。现实中,集团企业的内部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例如,上海宝钢集团除了对钢铁生产业务采取经营管控型模式外,集团总部对金融、贸易、房地产等业务采取了战略管控型模式,这与宝钢集团“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导向是一致的。再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的管控,既有战略管控模式的应用,例如对电力、煤炭等战略业务单元,还有财务管控模式的应用,例如对汽车配件等业务领域。同时,伴随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由混合型集团企业向资本型集团的转型,集团未来将主要采取财务管控模式。这说明,集团的管控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集团企业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

2.3.3.三种典型的财务职能

在选择集团管控模式时,可以具体分析集团各具体职能的不同类型,以做出综合选择,这里我们以财务职能为例。

1、典型的集权型集团的财务职能

在集权型集团的财务职能中,集团的下属单位受到总部的控制较为强烈,这种类型的财务职能优点、缺点和关键问题如图2-12所示。

图2-12 典型的集权型集团的财务职能

2、典型的分权型集团的财务职能

在分权型集团的财务职能中,集团的下属单位受到总部的控制较为微弱,这种类型的财务职能优点、缺点和关键问题如图2-13所示。

图2-13 典型的分权型集团的财务职能

3、典型的混合型集团的财务职能

在集权型集团的财务职能中,集团的各下属单位受到总部的控制程度是不同的,这种类型的财务职能优点、缺点和关键问题如图2-14所示。

图2-14 典型的混合型集团的财务职能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种典型的财务职能各有优缺点,集团的其他职能也可以据此做出分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2.3.4.管控模式的五维评估法

对于管控模式的评估,一般可以采用五维评估法,具体如图2-15所示。

图2-15 管控模式的五维评估法(资料来源:仁达方略数据库)

1、战略

战略维度主要是指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战略。管控模式对于集团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没有战略指导管控模式就很难说清楚。因为管控体系的建立是以完成集团特定的战略目标为目的的,它是为实现集团的业务战略目标服务的。所以,集团企业管控体系的指导方向是集团的经营理念;集团企业管控体系建立的基准是集团的业务战略。因此,对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首先要从战略入手。

2、结构和流程

结构和流程也是能使集团企业管控体系有效运作的 一个重要支持体系。结构主要指公司的组织模式、管理结构和决策方式,它是实现管控模式的载体;流程主要是指报告、控制、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计划、预算和资源配置流程,它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与企业工作相关的活动,是实现管控的行动保证。因此,结构和流程也是对公司管控模式评估的一个重要维度。

3、功能定位

这里说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指董事长在公司中的作用与地位和总经理在公司中的作用与地位。董事长和总经理在集团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决定了集团企业高层对组织的掌控能力。因此,在集团管控模式评估中必须考虑功能定位维度。

4、集分权形式

集分权形式主要是指集权与分权程度和对部门的授权程度与内容。它也是评估集团管控模式的一个重要维度。因为集权和分权直接决定了对集团的管控程度。关于集权和分权,我们在后面章节中还会详细阐述。

5、能力

能力维度主要包括人员结构、技能和管理能力、部门能力、考核与激励和信息沟通方式几个方面。管控模式如何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并使之真正有效?管控模式的问题不是仅仅停留在管控模式本身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具体的途径帮它落实。例如,一个公司的战略目标很清晰,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也很匹配,部门职责划分也很清楚。但是不是工作就可以自动有效地进行?目标就一定能顺利实现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它们还需要集团具备相应的能力。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岗位职责不清晰、薪酬福利不合理、绩效管理不健全、员工培训跟不上、员工发展没前景,员工们会有工作积极性吗?企业的目标最终能实现吗?因此,集团企业管控模式的落实,还应有集团管理能力的完善和配合。

2.3.5.三种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在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有:集分权、集团领导的管理要求、多种经营化程度、业务的国际化程度、领导风格、经营业务重点、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事务比重。图2-16列出了这些因素对3种主要管控模式选择的影响

在这些主要考虑因素中,对集团管控模式选择影响最大的是集分权方式。要想了解哪一种集分权关系、哪一种集团组织管理模式最适合自己的企业,必须首先回答以下三个问题:需不需要,能不能够,应不应该。具体的如表2-7所示。

图2-16 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资料来源:仁达方略数据库)

表2-7 选择管控模式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题 含

需不需要 从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战略要求来看,集

团需不需要对下属企业进行集权管理

能不能够 从集团总部掌控的资源来看,集团有没有能力对下属企业进行集权管理

应不应该 从下属企业自身发展阶段来看,集团总部应不应该对下属企业进行集权管理

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得出集团管控模式中集分权选择的主要思路。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对以下三个关键指标-战略地位、资源相关度和发展阶段的评估,最终确定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的集分权关系。从战略地位看现阶段下属单位经营的业务在整个集团战略中所处的位置,战略地位越高,越倾向于采取集权的管理模式;从资源相关度看现阶段集团总部掌控的资源与下属单位经营的业务之间的关联程度,资源相关性越高,越倾向于采用集权的管理模式;从自身发展阶段看下属单位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下属企业出于发展早期,就倾向于采用集权的管理模式,发展阶段越成熟,集团对其管理就越少。具体的评估方法如图2-17所示。

图2-17 三个关键指标的评估方法(资料来源:仁达方略数据库)

将这三大关键指标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从集分权的角度,确定集团对下属单位最适合的管理模式。具体的确定方法如图2-18所示。

图2-18 管理模式的确定(资料来源:仁达方略数据库)

从图2-18中可以看出,集团所经营的业务在整个集团所处的战略地位、资源相关性和发展阶段不同,所采取的管控模式也是不同的。资源相关度越高,业务越不成熟,其业务处于集团战略核心地位的下属单位适宜采用操作型的管理模式;资源相关度一般,其业务处于战略重点地位的下属单位适宜采用战略型的管理模式;资源相关度越低,业务越成熟,其业务处于集团战略从属地位的下属单位适宜采用财务型的管理模式。

由于各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和自身条件又各不相同,因此,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或“万能”的模式,也没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且它们还必将随一些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案例:某电力投资集团:集团战略下的管控模式选择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渐蔓延扩大,全球实体经济已开始受到冲击,实体经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企业生产下降,进而影响到对电力的需求。某电力投资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以电力为核心,煤炭为基础,水火核新能源并举,有序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上下游协同关系额的有色、煤化工、铁路、港口、热力、电站服务、金融等产业,实现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大型能源企业集团。

通常集团企业组织模式有战略导向型、运营导向型和财

务导向型三种主要和常见的模式。在实践中可能是上述三种主要模式中的一种,也可能是几种模式适当的综合。对于该电力投资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要考虑战略实施导致的管理需求,即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建立的需要。

该电力投资集团的业务单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垂直管理的业务板块(如核电),另外一种是按照区域的资源情况整合而成的区域产业集群。区域产业集群的业务规划均是以电力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发展,具有一定的相近性。但具体的业务种类根据区域资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以区域为单位的运营管理更加符合战略的需要。

综合起来考虑,仁达方略认为该电力投资集团的管控模式不宜采用任一单一的管控模式,应根据各下属业务单元的发展阶段及在集团业务组合中的战略地位,确定相应的、具有不同管理重点及深度的复合型管控模式,即是以战略管控型为主的管控模式。

对不同的业务单元应坚持“抓大放小、符合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关注效率”三大原则;通过对各业务单元战略地位、发展阶段和资源相关度这三个指标的评估,最终来确定该电力投资集团对不同战略地位的业务板块适用哪种管控模式及集分权关系。此外,业务单元管控模式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选择更为合适的管控模式:

影响业务单元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变化特征(对决策及时性和灵活性要求)。市场波动性越强,不确定性越大,越需要分权;

2)市场竞争情况。市场竞争越激烈,对业务的灵活性要求越高,越需要分权;

3)业务领域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对决策专业性的要求)。专业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分权;

4)股权比例。

考虑到对集团整体产生的影响和决策代价,仁达方略认为应对战略地位比较重要、规模比较大、决策风险较高的业务单元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火电及热力等业务板块来讲,是集团的战略核心业务,处于成熟阶段,资源相关度高,再考虑到相关调整的因素,建议采取战略控制型模式;对于电站服务板块来讲,是集团的战略核心业务,处于成长阶段,资源相关度高,再考虑到相关调整的因素,建议采取战略指导型模式;对于水电板块来讲,是集团的战略核心业务,处于成长阶段,资源相关度高,再考虑到相关调整的因素,建议采取战略运营型模式;对于核电板块来讲,是集团的战略核心业务,处于起步阶段,资源相关度高,再考虑到相关调整的因素,建议采取战略运营型模式;

根据产业集群的规划,未来集团对区域内不同业务板块的管理是通过区域的

业务管理平台来实现的,而不同区域的产业集群作为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也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及发展阶段,所以其管控模式也要做具体分析。

(欢迎和作者交流观点,邮箱jn@ren-manage.com,电话010-85271212)

第二篇:关于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关于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谈论集团公司的建设和发展,一个不可以回避的话题就是集团管控。传统意义上,集团管控有三种模式:财务型管控、战略型管控和操作型管控。建立有效的集团管控需要充分考量各方面的因素,这将决定集团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长远化。

选择和建立集团管控模式,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整体规模、集团公司形成历史和企业家精神等等多种因素。下面,我们将从这些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是整个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整体性规划和部署,一般分专业化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和无关多元化战略三种类型。对于高度专业化战略的集团公司来讲,所有成员企业都从事同一业务,每个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管控方式都能够很容易地复制到其他成员企业,在这种发展战略下集团公司完全可以对下属分子公司实行集权程度很高的管控模式,也就是说具备了实行集权管控模式的基本条件。而对于无关多元化来说,每个业务板块的行业特点、核心能力和商业模式都不相同,其核心能力和资源一般无法进行横向复制和共享,因此应当实施分权程度比较高的管控模式。相关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一般能够共享其核心资源,并对核心能力进行复制,比如家电企业其研发、市场和品牌必须具有共享性,在此情况下,集团公司可以从经营、管理以及价值链上进行必然的集权与分权的界定与协同,追求效益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组织规模从客观事实上决定了集团管控的效率和能力需求。组织规模越大,产业越多,区域分布越广,对集团公司总部能力的需求越强。比如,在集团公司发展初期,成员企业比较少,分布区域也比较集中,文化也比较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总部有足够的能力对成员企业实行紧密的集权型管控。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管理和协调的事务也越来越多,再全部交由集团公司总部来决策便会影响到经营的速度和质量,对集团公司总部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集团公司总部逐步放权,向分权型管控过渡,从操作型管控往战略型管控或财务型管控模式方向转变。

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家个性特征。我国集团公司形成有着强烈的政治因素和时代背景。一般的国有性质的集团公司,往往是依靠行政指令而组建,而民营性质的集团公司往往是因为投资人相同而成立,大都是“先有兄弟,再有老子”。这种情形之下,往往是集团公司总部和下属分子公司之间进行权益博弈的过程,实际上授权的问题,或者由企业家个人管控变成组织管控的问题。因此,集团管控也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管理和决策风格,他对集权和分权的紧密程度的需求也反映了他的个人领导风格和自我需求。有些企业家精力充沛、关注细节,喜欢事必躬亲,在集团管控当中就往往体现为集权型管控;而有的企业家更善于制定规则,能够松放有度,在集团管控中往往体现为分权型管控。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决策层更倾向于分权型管控,这是因为他们成长于系统的、规范的组织体系中,习惯于有序授权的组织氛围,在成长为集团公司领导者之后也自然的倾向于分权型的管控。而民营企业家则更倾向于集权型管控,这是因为民营企业家大多是自创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而这种发展环境注定了企业家对于分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在成长为集团公司之后,也还是倾向于沿用这种集权型管控。

除了上面重点阐述的这三种影响因素之外,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还会受到政治因素、行业特征、企业文化和集团公司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把握、研究这些因素之后,才能够找到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控模式,实现集团公司对下属分子公司张弛有度的有效管控。

第三篇:集团管控模式选择之我见

集团管控模式选择之我见

企业在选择集团管控模式时,首先要确定管控的力度,即集权还是分权?但是,集团管控并非如此单纯。其集权或分权管理的力度不仅与管理者的意愿有关,还受集团构成及发展战略的影响。

所谓集团构成及发展战略是指集团现在或未来会涉足的行业领域及其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无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及一体化发展战略。

无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集团企业涉足的行业间没有共通性。比如即作生产制造,又作房地产开发;即经营酒店,又开发软件;即生产冰箱彩电,又生产毛绒玩具等等。各行业特征明显,业务无交叉,是谓无关多元化。无关多元化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或政府行为,大鱼吃小鱼;或分散风险,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或高回报行业诱惑,如前些年,但凡有些实力的集团,不管主营为何,均想分房地产一杯羹。

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集团企业涉足的行业具有相关性。或是同一行业细分,如生产茅台和葡萄酒;或互为依托,如生产和物流;或资源共享,如即作白酒酿造,又作矿泉水灌装。相关多元化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业务相关性强,投资风险低;可充分利用资源等。

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集团企业涉足的行业针对性较强,主业优势大,并给予主业的产业链进行扩张,因此又可细化为前项型一体化和后向型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又可以称为销向一体化,即集团企业为保证主业的生产而前探到销售及相关渠道。如房地产开发主业前探到房屋租赁或物业管理;或生产制造主业前探到分销渠道拓展等。其主要目的为拓展及稳定主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降低代理渠道的不稳定因素。后向一体化又可称为供向一体化。主要为企业掌控主业的供应渠道,如茅台白酒行业后探到包装物瓶盖生产;或彩电制造后探到显像管制造等。其主要目的为保证生产供应不受制约,降低采购成本,抬高主业进入门槛等。

集团企业不同的构成和发展战略多集中管控的力度即集权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集团管控战略从管控力度而言,亦可分为三个级次: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

财务管控型无疑是管控力度最松散的。它只关注企业的经营结果,关心投资回报率。在满足预期收益的前提下,不干预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运作,更不会插手具体业务环节控制。

战略管控型是统分结合型的。一方面,它要求下属企业遵从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并从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或限制;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具体运营不作过多控制,保持企业业务的独立性。

运营管控型是管控力度最强的模式。它不仅要求企业遵从集团统一发展战略,并从资金、采购、销售、生产等多环节参与企业运营管控。这种模式下,几乎所有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均收在集团,下属企业仅是集团决策的被动执行者。

了解了集团管控的模式及其管控内容,我们回过头在来分析以下不同的集团构成和发展战略适用于哪种管控模式。

首先是无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集团。由于此类集团涉及产业相互独立,无相关性。从集团角度来说,难以对每个行业的管理特点和内容都了如指掌。因此,如果过多对运营过程进行管理,就会造成外行领导内行,不仅不利于下属企业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影响。同样,由于行业及市场环境差别太大,难以制定统一的集团战略,集团也难以提供合适的服务。因此,无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集团最多采用财务管控型模式,只对企业的经营结果和集团投资回报率作要求,不干预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但是,若无关性产业发展迅速,对集团整体收益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就要考虑将之纳入到集团统一战略规划中。因此,无关多元化战略的集团管控模式应是基于财务管控型模式向战略管控模式发展。

其次是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集团。相关产业之间是有相容性的,或管理类似、或资源共享、或触类旁通。因此,集团不仅要做好统一的发展战略,还要考虑集团资源的分配和服务支持,保证集团整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中,对于集团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或集团资源使用率高且频繁的产业,集团应考虑给予集团资源及服务分配策略上有所倾斜。并且,为进一步提升集团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加重监管企业的运营过程控制,从而逐渐形成并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相关多元化战略的集团管控模式应是基于战略管控型模式向运营管控模式发展。

最后是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集团。此类集团有着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集团管控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从而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因此,集团能够对每一个关键运营业务进行监控,最大程度的调动集团资源和服务予以协作。从资金、人力资源、资产、品牌运作等各方面予以配合。因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集团一定要运用运营管控模式进一步加强集团的管控、资源分配和服务职能,打造强势高效的管控体系。

在回过头来看集团的构成和发展战略,虽然我们将之拆为无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一体化三种模式。但从实务来说,极少有集团属于其中纯粹的一种模式,而是多数为三种模式的混合体,即核心产业、核心产业拓展出的相关产业及无关化的边缘产业相结合。以茅台集团为例,茅台集团的核心主业为白酒业,则茅台置业公司、酒店公司、文化旅游公司可看做无关多元化发展,物流公司、矿泉水公司、葡萄酒公司可以看做是相关多元化发展,而瓶盖公司、习酒公司及贸易公司则是分别向原料渠道、产品覆盖面及销售渠道的拓展,可看做是一体化战略发展。因此,在选择集团管控模式时,也不要犯一刀切的错误,而要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关系,合理确认相适应的管控模式,做到统分结合,有统有分,方为集团管控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大型建筑企业如何选择集团管控模式

大型建筑企业如何选择集团管控模式

中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国内建筑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大型建设企业的时代已经来临。

建筑企业在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业务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建筑企业开始进行产业延伸。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承受着迅速变化的压力。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提出新的要求。于是,集团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大型企业发展中无法逾越的管理难题。毫无疑问,集团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发动机,集团需要建立规范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来推动业务的发展,同时需要通过管理体系的建设来发挥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并有效控制企业潜在的风险。

集团管控的四种模式

通常来讲,企业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财务型、战略设计型、战略控制型和操作型。每种管控模式因企业所在行业及业务单元的相关程度不同而各有特点。

1﹒财务型。这种管控模式是一种相对宽松的管控模式,其特点是:(1)母公司对子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上进行控制,结构松散,下属业务单元之间不要求协同效应,总部无需为下属企业提供共享服务。(2)集团总部的职能集中在财务监控、业务研究上;子公司采用正规的财务报告向公司董事会和集团报告,集团或者子公司董事会给子公司规定业绩指标。(3)集团总部的能力和价值定位主要体现在投融资、财务及产业并购和法律职能等方面。2﹒战略设计型。这种控制模式比财务型更细致,具体管理上有以下特点:(1)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除了财务管控外,还帮助下属企业制定战略方向,协助他们增强核心能力,主要是通过战略和计划管理对子公司施加方向性的影响力。(2)集团母公司会在人力资源、品牌、技术、公共关系等方面为子公司作出努力。(3)集团母公司希望子公司之间能体现协同效应,使子公司之间互相学习,经验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的品牌、文化、管理理念等,母公司的职能以方向性指导为主。

3﹒战略控制型。这一模式比战略设计型管控更深入,不仅要设定下属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要在战略的实施中进行监督、干预,并在出现明显偏差时,帮助提出改进建议。这

一模式集团的管理作用在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财务和资金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品牌、公共关系、投融资管理方面都相当大。

4﹒操作型。这一模式是最集权的一种管控方式,集团对子公司在战略、计划分解、组织管理、业务操作、预算、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子公司自行决定事务的可能性小,集团对子公司授权也是非常有限的,集团能越过法人治理结构直接掌控子公司的管理。

管控模式的选择

由于4种管控模式和深度存在显著差异,所以管控模式选择的不同,集团对下属业务的分权和集权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到底对子公司是分权合适还是集权合适,应该分权到何种程度,集团如何在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与有效控制子公司之间寻求平衡?

多元业务集团对下属业务的管控方式的选择,是通过对业务重要性和业务成熟程度的分析来选择的。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通常是这样的:重要性高的业务控制力度要强,而重要性低的业务控制力度弱;成熟度高的业务集团管理参与程度低,成熟度低的业务集团管理参与度要高。

在一个多元业务集团里,存在着不同重要性和不同成熟程度的业务,这就意味着存在对业务的多种管控方式,这时集团的组织定位应该采用管理参与度多的模式,即操作型组织定位覆盖其他三种管控方式,战略控制型组织定位覆盖战略设计型和财务型模式。

建筑企业管控模式的选择

目前建筑企业集团依据其业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单一施工业务型

这是多数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现状,它们主要从事施工的一个或者数个专业领域,业务模式比较一致。由于业务作业方式比较接近,存在深度管理的可能性,所以,既可以选择操作型的管理方式,也可以选择战略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如果项目分布比较散,区域范围比较大,可以采用战略控制型的模式,作业层面的管理逐步下放到一线的公司和项目部,降低总部管控工作量,提升一线的积极性。对于业务单一的建设集团,无论选择何种管控方式,应该尽量选择单一的管控方式,选择多种管控方式将增加集团管理的成本。

2﹒价值链产业上下游多元业务型

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在工程价值链上进行了延伸,集团对业务的管控变得相对复杂,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操作工程总承包业务并不成熟。显然,集团对这些业务的管控要深度参与,能调动集团既有资源,保证业务的成功。依据笔者的体会,集团对工程总承包项目要采用操作型管控。

施工集团从事房地产、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贸易、设备租赁等业务,则逐步脱离工程价值链,进入大建设的产业链,集团对这些业务可以采用不同的管控方式;房地产业务对于多数建设集团而言是重要而且成熟度不算太高的业务,多数需要集中集团重要资源,包括人力、财务、品牌等诸多方面的资源,集团需要深度参与,这样的业务放在集团层面展开是合适的。我们看到,中建在总公司层面开展的房地产业务-中海地产是成功的,而下属局房地产做成功的屈指可数;多数江浙的民营企业房地产业务的展开均集中在集团层面展开,没有集团对资源的整合、集团对管理的深度参与,房地产业务难以成功;相对于房地产,建材、物资贸易等业务操作难度要相对较小(除非把材料提到很高的战略高度),影响也比较有限,多数情况下,建设集团的发展难以被这些业务左右,可以采用战略设计型的模式进行管控,只要加强对业务方向的指导即可。

3﹒无关多元化型

大型建设集团已逐步将多元化领域扩展到建设产业链以外,进行大量的无关多元化,建设集团已经很难在这些领域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只能采用相对比较弱的控制方式,将其列为战略设计型或者财务型管控方式比较合适。

除了管控模式的选择,建设集团必须关注其组织层次的设计,过多的组织层次必然降低组织的效率,对于大型集团的管控而言,如何在组织的层次和组织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呢?

对于大型建设集团而言,组织层次最多的莫过于建设业务本身。对于大型建设集团最佳的组织层次应该为“公司-专业公司-项目部”,专业公司与项目部之间的层次可以采用矩阵式的模式进行操作,由此可以大大降低组织的层次,提升集团的组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对于迅速发展的中型建设企业,一般采用“公司-项目部”两级模式,由于管理幅度和区域分布的限制,这样的企业未来组织层次增加成为必然,走向将是公司-专业公司-项目部模式或者公司-区域公司-项目部模式,增加组织层次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当然,组织层次的增加会增加管理成本,但管理失控,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比管理效率降低付出的代价更大。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美国《工程新闻与记录》(ENR)排名中占据着

显著位置,但是与国际上著名的建筑巨头相比较,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人才、技术、设备等多个层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追赶一流国际建筑企业的同时,尤其要注意集团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是中字头的国内建筑领头羊,还是以江浙大型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为代表的追赶者,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集团管控模式的思考和研究依然停留在思索和经验层面。没有规范、科学以及适合自身实际的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就难以实现建立强大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梦想。

(中华建筑报 作者:李福和 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五篇:三种不同的管控模式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Financial Control Mode,财务管控模式,也称投资型管控)[编辑] 什么是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

财务控制型模式是一种倾向于分权的管控模式,其基本特点是“甩手大掌柜”,即集团母公司只负责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和资本运营工作,不过多干涉下属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以及人事管理工作。集团母公司要求下属企业每年事先确定各自的财务目标,并报集团母公司审批,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编辑]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特点[1]

1.倾向于分权,基本上是“分散决策,分散经营”。集团母公司一般不干涉子公司的具体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对其经营活动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自己进行决策,并组织实施,不需要征求母公司意见及其审批。

2.母子公司联系纽带主要是资本和金融纽带。母公司通过投资和出售股票等金融方式影响子公司,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业绩不满意,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出售其股票来表达其意愿;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业绩满意则选择增持股票或者长期持有子公司股票。因此,集团母公司的核心功能是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由于集团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要求,以及并不追求集团协同效应,因此集团母公司没有强有力的战略管理部门。一般也不对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和协调,不追求集团整体的文化、品牌的统一管理。

3.直接目标。母公司投资子公司的直接目标是获得高质量的投资对象、追求收益最大化和资本的现金回收等。集团母公司尤其追求子公司利润最大化,而不追求集团业务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因此,集团的业务范围可能比较宽泛,涉及领域比较广,甚至没有清晰的主营业务。[编辑]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主要优点[1]

  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明晰,分工明确;

有利于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简单等。[编辑]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主要不足[1]

公司业务领域比较分散,往往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不追求协同效应,很难发挥集团的整体效益等。[编辑]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条件[1]

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较强,能够根据需要积极从事高水平的资本运作工作;

外部金融市场环境较好,企业能够相对自由地进行资本运作活动,例如企业的并购和出售等;

各个子公司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公司治理比较规范;集团业务范围比较宽泛等,各子公司的业务相关性可以很小。[编辑]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典型企业[1]

和记黄浦是典型的财务控制型企业集团。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集团母公司主要负责资本运作,因此集团母公司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目前,GE集团母公司也采用这种管控模式。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保险集团母公司对其子公司采用财务控制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各种条件不成熟。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Strategic Control Mode,战略型管控)[编辑] 什么是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

战略控制型是一种相对集权的管控模式,其基本特点是“抓大放小”,即集团母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战略规划、领导班子建设和绩效考核等重要工作。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企业集团管控的主体主要有集团总部、集团母公司、控股公司、集团公司等概念,如中国人保集团的母公司名称是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国人寿集团母公司的名称则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等;虽然他们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但本文不对他们进行详细比较,统一采用集团母公司的概念。

负责制定具体业务战略规划和实施以及具体职能管理工作。集团母公司要求子公司的重大决策必须与集团母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部门达成一致。[编辑]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特征[1]

1.母子公司追求决策权力的平衡,母公司集中决策,子公司分散经营。

为了实现整个集团的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母公司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制定公司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掌握子公司的控制权,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母公司整体战略活动。虽然,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对其经营活动享有高度的自主权,但子公司的业务规划应根据并符合母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其重大决策要征求母公司意见,并报母公司审批。

2.强调母公司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指导。

集团母公司不但对整个集团的重大事情进行统一决策,而且还对下属子公司的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指导。

3.母公司职能管理比较全面。

集团母公司通常设有庞大而强有力的职能部门,包括战略规划、营销、工程、研发、法律、财务和人事等服务部门。集团母公司的核心功能主要是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战略协调、班子建设、绩效考评等。母公司一般不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通常从事资本运作活动和资产管理工作。母公司在区分战略业务单位的前提下,追求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战略规划、业务指导与协调、财务控制、人事控制和服务、绩效考评等手段支配子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从而实现对控股子公司有效控制。在考评工作中,母公司将通过战略指标体系对下属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但一般不考核子公司的职能部门。母公司工作的重点是进行综合平衡和业务协同,提高集团综合效益。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

4.集团经营目标是追求多元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整个集团有明确的产业选择,尤其是有清晰的主营业务,集团母公司追求投资业务的战略组合优化和协调发展,鼓励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内部各业务单位合作以产生协同效应。

5.重视长期目标。

与短期财务目标相比,集团母公司更强调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6.既重视整体业绩,也重视子公司业绩。

集团母公司要求各子公司把整个集团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只看到各自自身的业务;因此其奖励和激励制度既重视子公司自身的业绩,同样也重视集团整体绩效和子公司为其所做的贡献。[编辑]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主要优点[1]

   母子公司决策和执行分开,产权经营和产品经营分开,有利于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和激励; 同时母公司专注于战略决策和资源部署,通过决策控制保证了集团整体发展方向; 相对扁平的组织架构,可以减少决策环节,大大提高决策效率和企业的应变能力,并且有利于单一产业的企业实现快速复制式的规模扩张。[编辑]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主要不足[1]

  战略管理协调功能执行得不好会造成母子公司矛盾;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应与相应的决策流程和母子公司的治理体系相结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等。[编辑]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条件[1]

1.集团母公司战略规划能力较强,不但能够完成整个集团的战略规划,而且还需要能够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进行积极参与和有效的指导。

2.集团母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对下属公司进行战略协调和业务指导以及绩效考核。

3.母子公司管理体系相对健全,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体系,并且需要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4.集团业务范围比较窄,至少是核心业务范围比较窄,而且子公司业务相关性较强。[编辑]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运用[1]

战略控制型模式也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国际上很多企业集团认为他们采用了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如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丰田、松下、奔驰、佳能、3M、ABB、爱默生、大都会、联合利华公司等。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也正在转向并完善这种管控模式。

壳牌石油是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集团之一。壳牌石油集团在2005年的世界500强中排名第四,年利润高达200多亿美元。

在壳牌石油集团中,为了保证下属单位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要求很高。与大集团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壳牌石油的集团总部很小,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协调各下属单位之间的矛盾、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高级主管的培育、经验的分享等等。

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

(重定向自操作型管控)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Operation control mode,操作管控型,也称营运管控)[编辑] 什么是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

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也叫经营控制型,是一种典型的高度集权管控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一竿子捅到底”,即集团母公司负责全集团所有事情的决策,下面各子公司只负责执行。[编辑] 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特征[1]

1.倾向于集权。集团母公司追求整个集团的经营行为的统一和整体协调成长,要求下属企业完全服从集团母公司统一管理,并且保持步调一致。

2.母子公司联系纽带除了资本、战略、管理等外,还有技术、渠道、品牌资源等。

3.直接目标。追求母子公司产品和市场的发展,集团经营资源的共享,经营业绩最优化等。

4.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性。集团母公司负责母子公司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5.职能管理的全面性。母公司不但负责子公司的战略管理,而且还负责子公司的营销、生产、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财务、审计、风险控制等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

6.管理职能的深入性。为了保证战略实施和目标的完成,集团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甚至介入子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活动。

例如,集团母公司的人事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子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和考核等。IBM公司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集团母公司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集团母公司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采用的总分公司管理模式也类似于这种管控模式,集团母公司负责各个省级分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审批、主要人事任命和考核、统一产品开发、统一营销政策、统一文化和品牌管理等。国内一些国企改制后,采用的母子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也类似于这种管控模式。[编辑] 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条件[1]

1.股权高比例性。

为了保证集团母公司的决策在下属企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集团母公司需要对下属企业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因此集团母公司从法律意义上需要能够绝对控股子公司,甚至全资控股子公司。

2.子公司业务高度相关性并且整个集团业务范围较窄。

集团母公司要管理好子公司的业务活动,需要其真正懂子公司的业务,而如果子公司的业务类别差别很大,且业务范围比较广泛,那么集团母公司的管理能力客观上存在管理宽度问题,很难真正精通所有的业务,从而导致外行管理内行的不良局面。

3.集团母公司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庞大性。

为了保证集团母公司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需要人员保证,因此会导致集团母公司的人员和部门很多,规模会很庞大。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集团母公司职能人员多达2 000多人,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集团母公司职能人员。

4.集团母公司的业务管理高水平性。

即使子公司的业务类别差别不大,但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个性化特点,因此集团母公司想要管理好各子公司,需要有高水平业务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能力等。

下载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集团企业的管控模式与实施方案

    关于集团的管控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确定并建立集团的管控体系 建立集团对于财务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的运营流程体系。通过总部对于下属的子公司、集团分支机构管理范围......

    人力资源管控职能定位和模式选择

    人力资源管控职能定位和模式选择 一、抓大放小——人力资源管控重点 人力资源管控的各项职能就是将组织内的所有人力资源作适当的获取、维护、激励以及活用与发展的全部管......

    成长型集团的指令型管控模式

    成长型集团的指令型管控模式 指令型管控模式是指通过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核心环节的直接指令干预,解决传统管控体系构建中的系统缓慢积累与经营刻不容缓之间的冲突,通过母公司......

    集团管控与战略规划培训心得

    “集团管控与战略规划”培训心得 (常熟****有限公司 曹佳) 6月24日,**集团组织了“集团管控与战略规划”培训。通过郑旭老师的精彩授课及集团*董事长的重要讲话,使我清晰的看到......

    集团管控模式下的体系建设(合集5篇)

    集团管控模式下的绩效体系建设 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总部的管理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集团管理控制模式......

    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确定的影响因素

    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确定的影响因素(文/吴晓晨 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控是集团管控模式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主要内容包含对子公司高层人......

    国有企业改革系列(一)-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集团管控模式演变 - 20170728-1[范文模版]

    国有企业改革系列(一) 基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的集团管控模式演变 ——罗丹方任飞 一、新一轮政策表明国企改革进入了以国资改革为主题的新阶段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

    集团与子公司高管团队评估和配置及领导力建设

    集团与子公司高管团队评估和配置及领导力建设集团及子公司高管团队存在的典型问题: 高管团队分工不明确,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一把手”一手遮天,形成“一言堂”,难以形成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