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执行力运用到团队中去的几点感悟
顾名思义,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样描述,相信大家应该对执行力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了吧。
如果我们能将这种能力切实的落实到工作中,我们将无往不前。可是关键时如何落实呢?答案只有一个,也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就是我听了郑健教授的最大的感触。如果能够坚持,何愁大业不成!个人的执行力到位了还不行,还需要你去感染身边的人,在你的身边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对此列举以下几点共勉:
1、建立团队了,就一定能有效率,不一定,团队是否产生效率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的,更重要的是由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加专业的技能来保证的,特别是习惯和技能需要训练,并靠流程和制度去强化、去约束来保证的。“团队执行力”能否实施,这个是需要进行流程设计和制度建设的,特别关键的几点是:1)挑选执行人;2)明确目标和期限;3)制订措施;4)明确检查流程;5)奖惩分明;6)共识与承诺。执行力的根本保障是制度建设。试想如果我们有清晰的流程,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将其制度精细化,我们就会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员工,员工就会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就会逐渐具备好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是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的基础。
2、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管理模式和思路。尽快的将目前的管理模式由岗位责任制过度到精细化管理模式上来,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善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团队效率。生活的本质是追求快乐,工作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生活。我们要把工作变的开心,变的简单。我们自己也需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我们要把工作变成实现我们价值的最终方式。如果再辅之以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和方法,让我们每个人享受工作而不仅仅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和赚钱的方式,我们每个人还会不热爱我们的工作并努力工作吗?当然我们的激励不光是奖励,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职业素养不高的情况下需要制度去约束、约束、再约束,让每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旦好的习惯养成了,制度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这时候企业文化就逐步发挥作用,要让企业文化不断深入人心直至根深蒂固,让每个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让企业精神成为每个员工的精神、企业愿景成为每个员工共同的目标,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还有什么困难能战胜不了?
3、对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就能把握重点,突出我们的工作重心。对于重要的工作,还要有督促、检查和考核。人往往是因为做急的事情,而忽视了重要的事情,因为重要的事情往往也是有难度的事情。所以对重要的事情更需要运用目标管理,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保证管理的效果。在上级和下属的沟通中达成对要事的共识(包括计划、时间、措施、结果等方面)。
4、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作为一名部门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员工,我们要做到“日精进、修己安人”。没有修己,怎能安人?修好品德我们才会有好的态度和好的出发点,好的态度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修格局让我们有正确的心态处世,有良好的习惯与人共事,有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修能力让我们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实现团队目标的基础。作为管理者,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管理的核心,我应当重点在这方面下功夫;修形象让自己成为一个受社会、受团队欢迎的人,受大众欢迎的一个人,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资源。我们每天花十分钟学习,逐步养成习惯,一年后增加到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我们将会每天都有提高,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说的好:不要高估两年的学习效果,也不要低估五年的学习效果。
5、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面对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避免反更大的错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我们才能少犯甚至不犯错误。在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犯错误,累积起来就非常可怕。所以我们需要流程、需要制度去保证每个人尽量不犯错误,我们要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提高我们团队的效率,防止错误的发生。
我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加强工作主动性,增强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的人。从我们品质部做起,建设成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大局优秀团队;不断推进团队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这样才能不断的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坚持下去,没有什么不能够战胜的。
----品质部 周强
7/10/2010
第二篇:沟通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沟通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沟通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并且没有人太多的关注它,但是他却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沟通的最起始的动力,除了“自身意愿”和“自身心态”外,还有一层是“社会要求”。“学会沟通”是我最先强调的基本工作要求之一,当然,更需要做好的是“平行沟通”和“向上沟通”。而“向下沟通”是一个部门主管必须要经常使用的,好处主要是:①能够传递有效信息,保持信息上传下达;
②能够准确了解下属的优点和长处,从而针对性地部署工作; ③能够及时了解下属的心理状态和工作压力,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舒缓;
④能够提高下属的忠诚度,帮助增加部门凝聚力。
对管理者来说,与员工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管理者要做出决策就必须从下属那里得到相关的信息,而信息只能通过与下属之间的沟通才能获得;同时,决策要得到实施,又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再好的想法,再有创新的建议,再完善的计划,离开了与员工的沟通都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做好与下属的有效沟通,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沟通信息的准确性
作为信息上传下达的关键节点,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下属误解或者对我们的意图理解得不准确。为了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让员工对我们所表达的意图作出反馈。比如,当你向员工布置了一项任务之后,你可以接着向员工询问:“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吗?”同时要求员工把任务复述一遍。如果复述的内容与我们的意图相一致,说明沟通是有效的;如果员工对我们的意图的领会出现了差错,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或者,你可以观察他们的眼睛和其它体态举动,了解他们是否正在接收你的信息。
2、不同的下属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
其实这一点,主要指的是沟通的方式,也就是沟通方式因人而异。在一个部门中,不同的下属往往有不同的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这就可能使他们对相同的话产生不同理解。另外,由于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不同的员工都有不同的“行话”和技术用语。而我们往往注意不到这种差别,以为自己说的话都能被其他人恰当地理解,从而给沟通造成了障碍。在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我们应该选择员工易于理解的词汇,使信息更加清楚明确,不能使用过多的专业词汇。在传达重要信息的时候,为了消除语言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先把信息告诉不熟悉相关内容的人。比如,在正式分配任务之前,让有可能产生误解的员工阅读书面讲话稿,对他们不明白的地方先作出解答。
3、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反馈
倾听是一种好的工作习惯,不但让对方心理上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而且让我们能够在发表自己的言论前,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校正我们言论的正确与否。沟通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要使沟通有效,双方都应当积极投入交流。当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我们也应当认真地倾听。当别人说话时,我们在听,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地听,而没有主动地对信息进行搜寻和理解。积极的倾听要求我们把自己置于员工的角色上,以便于正确理解他们的意图而不是你想理解的意思。同时,倾听的时候应当客观地听取员工的发言而不冒然打断对方,或做出结论。当我们听到与自己的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样不但会使我们漏掉余下的信息,而且让下属觉得我们武断专行,以后任何建议或者意见,他们都不会向我们提出了。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这种有效的沟通,使工作更好的完成。
第三篇: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党员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珍惜党员的名誉。另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解决好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和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
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坚持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本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当好人民公仆的实践中。党员干部要注重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融入到党的事业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彰显自己的人民情怀,而且还能很好的锻炼自己,对于今后扛起更多的担子具有重要意义。
党员干部必须要摆正位置,找准定位,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一颗公仆之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当中。要积极投身实践,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探索和寻求破解难题的措施和办法,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增长才干。要敢于到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篇: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处
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处
许锁领
自从分田到户后,村基层政权被严重弱化,由“一呼百应”逐渐变成了“一呼无人答应”,再接着是一呼就有人恐吓:我这就打市长热线,我这就上访!再接着是不叫你呼,你就老老实实听话,如果不听话,下界选举,就罢你的官。
当然,现在的村官在没有集体资产的村里,谁也不愿意干,只有老弱病残才靠的起。现在不收提留了,村里也就没有任何收入了,特别是比较贫困地区,村干部的工资少的可怜,一月也就是一二百元。在这种状况下,还有很多在职村干部为什么还苦苦干着?他们是没有办法,不干还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从前村里日积月累欠了大量的外债,特别有的村欠十多万,如果不干下界村官接官不结帐,债主一定还找老干部讨要,如果不干了,就是两代人也还不清,只有苦等,等那永远等不到的希望,有的很多老干部,都接近70岁了,还在岗位上苦等。
(一)计划生育难
国家颁布了对计划生育超生户的“十不准”,除了这个“十不准”,对计划生育超生户还真没有办法,现在由于封建思想的复辟,超生成了风气,谁生的多谁光贵,收社会抚养费没有,法办情愿,可生出的孩子,没人管也不行。不行就把土地栽上树居家外出,爱匝地匝地。我不办外出,不受管理你怎的吧?上边检查只针对镇村干部,镇村干部也没好法,只得逼着造假,临近检查时,临时抱佛脚,补办一些流动外出证,安排各村的非法生育户躲藏。再者,哪个村干部认真搞计划生育,下界选举,老百姓一定对你恨之入骨,串联起来选掉你。这就是农村的计划生育难,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形同虚设。
(二)征收水费和车船税难
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可地方政府要为村里发工资只得征收车船税,市里年年安排收水费。老百姓把这看成是不合理的负担,没有一家主动缴的,现在没有强硬措施,不准搞突击,农民就是不缴,村干部也没办法,虽然年年有任务,但是年年收不上来,惹的农民怨声载道,说村干部乱收费。
(三)填报工作难
每到有表表框框填写,村干部就犯愁,不造假,完不成任务,造假造的太离谱了,农民知道了一定打市长热线。去年的农业普查,很多村干部学了无数遍,就是搞不懂因果关系,就是胡乱填写,翻了无数次工,尽管镇里给出了填写任务:每个村不能少于50头牛,不能少于人均两只养......尽管离镇里的要求远上十万八千里,结果还是镇里干部,闭门造册,才勉强完成任务。还有就是填写土地承包本,很多队组的实际耕地都比记税耕地面积多的多,按镇里要求只能按记税面积填写,可老百姓不愿意,老百姓都反对续签土地承包合同,我们又摸不清谁的地边,我们只得胡乱估摸着填写,这不一年多了,合同还没签好。
(四)发放小麦补贴难
本来说向农民发钱比向农民收钱容易,可容易的事让不了解基层难的大官一强调,却成了难事,我们在收水费时,农民都躲着跑,可在发放小麦补贴时,在信用社门口却排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我们收不起来水费,用小麦直补抵,市长大人不同意,可市长强调的水费又收不上来,不如取消。现在农民都把打市长热线和上访,都当成了口头禅。我们在丈量农民的小麦面积时有很多难处,发现各队组的实际耕地面积,要比乡镇统计的记税面积大的多,农民前几年缴提留和农业税时占了大便宜,可发放小麦补贴时,农民却要按实际面积讨要,可县乡两级强调不要超过记税面积,我们真是左右为难,按农民的意愿,如果都种小麦的话,每一个村队要远远超过记税面积,不按农民的意愿办,一个市长热线电话,不分青红皂白,先处理村干部。市长们都成了包青天,村干部都成了地痞流氓的代名词。头几年经济作物多,补贴少,这个矛盾不很突出,今年直补增多,老百姓少一分地,都会打市长热线的。可丈量时农民很不配合,不参与,村干部也不知道各家的地边,只得大估计的多为农民填报点,可超过总计税面积,上边肯定不同意,可万一少给农民一分地的补贴,市长大人在上边等着找漏洞呢,就得让你好看。
现在的村干部难,作一个认真的村干部更难,作一个有作为的村干部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农村成了发轮功等各种非法组织的繁殖地,村干部只得争只眼,闭只眼,否则,有组织的黑势力,会随时搞垮没有政府保护的村干部的,现在基层党组织形同摆设,很多乡镇在没有办法治理乡村的情况下,只得以“恶制恶”,找出村霸或有流氓组织的人任村主要干部。现在村里的中心工作主要有两个:一,随时监视,围追堵截上访者;二,时时堵截上边检查者。
这就是目前所有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是目前农村的乱治!
第五篇:在实际工作中对受处理
部通报的违纪违规选人用人案件中,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被追究责任的事例不少,应引以为戒。(事例5)
所以,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同志,该坚持的原则要坚持,该报告的要报告,对“一把手”该提醒的要提醒,这是对岗位、对领导、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否则,出了问题,板子肯定打到自己身上。
3、坚持惩教结合,明确了责任追究的方法,解决了“怎么追究”的问题
一是明确了责任追究的2种方式。即: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组织处理主要有5种措施,分别是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特别强调,有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情形的,已列为考察对象或者提拔人选的,应当首先将其排除出考察对象或者取消其提拔资格,再按照规定作出组织处理。中组部对治理拉票贿选行为一直十分重视,2006年以来,多次下发通知提出明确要求,查处通报了多起拉票贿选案件。去年以来,又进一步加大了治理力度,结合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开展了治理拉票行为专项行为,要求对拉票贿选案件,有举必查、查实必处。(事例6)
对于纪律处分,文件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建议有关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是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影响期限。《责任追究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办法》规定的影响期较之《干部任用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责任追究办法》则规定两年不能提拔。本着惩教结合原则,《责任追究办法》特别对受处理人员的安排作出了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综合考虑其一贯表现、资历、特长等因互,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并同时确定相应的职级待遇。这条规定体现了对干部爱护和关心。当然,根据办法的规定,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后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同意。我省在实际工作中对受处理、处分人员的安排,一直严格执行中央、中组部的规定,但由于一些干部群众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如汶川大地震期间滨州工商局组织人员到外旅游考察,局长、党组书记受到免职处理,后异地安排到威海工商局任副职。这本来是符合有关规定,但在网上引发了非议。
三是明确了实施责任追究的主体。《责任追究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由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这就确定了实施责任追究的3个主体,其中党委(党组)起领导作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权属职能负责实施。文件还具体规定了责任调查的3种提起方式:第一,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作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第二,纪检监察机关在受理举报、查办案件等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第三,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作用过程进行调查。中组部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通知》要求,调查工作一般在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干部作出处分决定后一个月内开展;未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的要作出说明,不进行调查处理的按照规定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干部监督工作实践表明,防止选人用人上出现问题,事前把关比事后监督更有效。2003年6月,中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提出,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并对需要报告的事项作了规定。从近年来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和查处违规用人问题的情况看,由于缺乏操作性办法,报告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应该报告的事项不报告,需要征求意见的不征求意见,导致提拔干部把关不严、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问题时有发生,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中组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明确报告事项,规定审核程序,规定未经审核批准,调整工作不得进行,作出的任免决定无效,从而在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违规作用人问题的发生。
较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规定,《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扩展了报告事项,由5种增加到12种。《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报告的事项分两类。
一类是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事项,共有5种情形,分别是: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越级提拔干部的;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其他应当事先报批的事项。另一类,是在作出决定前应当以书面形式,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事项,共有7种情形,分别是:破格提拔干部的;除领导班子换届外,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具体数量界限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实际确定);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作用的;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超过任职年龄或者规定任期需要继续留任的;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这12种情形,除了2条兜底性的条款外,其它10条针对的都是在选人用人上违规现象易发多发、群众特别关注的敏感问题。前一段时间网上热议我省新泰市公开考选的一批二十多岁的科级干部,公众关注的是入选人的资格条件和家庭背景。再如去年网上热议的我省选拔年轻的团省委副书记张辉,也被指有领导干部背景。虽然这些所谓的背景问题根本不存在,也符合相应的资格条件,但说明群众对领导干部亲属的提拔是非常关注的,对任人唯亲的做法意见是非常大的。因此,对这些情况需要进行事前报告,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把关审核。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一批集中调整干部的数量问题。《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明确规定,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在作出决定前要书面征求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从我们受理群众举报的情况看,干部群众对一次性大规模集中调整干部问题比较关注,举报比较多。从我们查处的情况看,这类问题也不少见。在查处中我们发现,伴随着大规模调整干部,往往会出现超职数配备、降低资格条件等问题。前一段时间,群众举报反映某区一次大规模调整干部,存在超职数、任人唯亲等问题。经调查,该区一次调整涉及干部218人,其中提拔了144人,违规超职数配备、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近70人。一次调整面大了,既使一点不违规,由于调整面大,有想法的人多,也容易引起思想波动,引发群众举报。因此,最好控制调整规模,一次涉及面不要过大。但究竟应该控制到什么规模,需要因地因部门因调整次数而异,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定。我个人认为,就市县来讲,一年调整干部最好在两次左右,一次不要超过领导干部总职数的15%(包括交流、免职和提拔等)。
(三)《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一报告两评议”办法》)
所谓“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实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党内民主监督。《“一报告两评议”办法》出台前,中组部对“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已经作了明确要求,各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2003年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同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时,应当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为一项内容,接受同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监督。2008年的《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将“一报告两评议”列为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工作举措作出了部署。按照中组部的部署要求,全国市、县两级党委已经连续2年开展了““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可能在座的很多同志都参与过这项工作。
中组部制定的这个《办法》,是以制度形式,对“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总结、规范和提升。文件共12条,主要对报告和评议方式与内容、参评人员范围、评议对象、评议档次和结果运用等作了具体规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1、重点突出了对下一级党政正职任用的评议。《“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