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附)
《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附)
第一节 讨论疾病的发生
一、提出“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原文]
⑴⑵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⑶⑷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⑸⑹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⑺⑻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二、论述“两虚相得”,疾病由生
[原文] ⑴⑵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
⑶⑷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⑸⑹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⑺⑻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补充]扶助人体正气的方法
通过先天与后天调养能够扶助人体正气:就先天来说,先天禀赋在于优生,优生,首先是避免近亲繁殖;其次是选择好男女婚育的年龄,男方要比女方长3~4岁,男性30岁左右、女性24岁左右是生育的最佳年龄;再次是胎教。就后天而言,后天调养在于养生即摄生,养生具体有精神调摄、适应环境、营养合理、锻炼形体等措施。这些正是扶助正气、强盛正气、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在中医学的防病学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属于“上工”的范畴。
第二节 阐述疾病的传变
[原文]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⑵⑶⑷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
⑸⑹⑺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
⑻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⑼⑽⑾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⑿⒀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⒁⒂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第三节 讨论积证的病因、病机和证候
一、讨论积证的病证和病机
[原文]
⑴ 1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⑵⑶⑷⑸⑹⑺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 满雷引,故时⑻⑼切痛。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⑽⑾饥则安。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⑿⒀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
⒁⒂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注解释义]
⑴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⑵⑶⑷⑸⑹⑺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 满雷引,故时⑻切痛。
二、讨论积证的病因与病机
[原文]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⑴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真 胀,⑵⑶月真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⑷⑸⑹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⑺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⑻⑼⑽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补充]“足悗”与不安腿综合症
⒈病症介绍:
不安腿综合征是埃可波姆最先报道的一种疾病,正常人群可有5%的发病,胃肠手术后、糖尿病、尿毒症、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孕妇中发病率明显增高;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主症表现是安卧休息、静止不动时小腿深部有一种非常难受、不能用语言形容的不适感觉,也即酸、麻、胀、困、虫爬样等综合感觉。轻者,自我按摩或拳击患部可暂时缓解;重者,非得起来、起床走一走、活动活动才能缓解。部分病例于天气寒冷季节症状加重,天气转暖时减轻或缓解。一般检查或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多数情况下脑电图、肌电图检查也显示正常。这种病症目前西医还无确切疗法,中医教科书也无现成治法。
⒉病证认识:
中医学虽无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名记载,但我们通过对《灵枢〃百病始生》等篇的学习,认为《灵枢〃百病始生》的“足悗”证与不安腿综合征的主症表现颇相类似;同篇及《素问〃五脏生成篇》且将病因病机作了详尽的论述。
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云 :“厥气生足悗”,“(足)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 悗(mán,瞒〉 , 惑乱之义。足悗即指足部酸困、疼痛、行动不便等变化不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一组症状, 进一步发展至小腿,则表现为小腿发凉。病因病机为寒邪由足下入侵,厥逆上行,阻滞经络,阳气不得布达通行引起。《素问〃五脏生成篇》进一步阐述了本病症的病因病机:“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肝有藏血的作用,人动则血行于诸经,安卧或睡眠时血归于肝,诸经孔穴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入内,寒滞经脉,阳气受挫,而引起下肢厥冷、疼痛、活动不便的病症。
⒊病因病机:
结合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既可见到头晕眼花、面黄肌瘦、舌淡脉虚等气血不足体虚症状,又能见到足胫部酸困、疼痛、麻木、喜热恶冷等脉络痹阻邪实症状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素体气血不足、营卫虚弱,风寒之邪趁虚由足胫部侵入,血脉凝涩阻滞不通、阳气不能布达所致。
⑴ 2 ⒋临床治疗:
不安腿综合征治疗宜用益气补血、温经通络之法,临床可用十全大补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等加减化裁。除内服中药之外,临床也可用其他中医疗法治疗本病,如针刺是治疗本病很有疗效的疗法,常用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承山等,手法可用提插补泻与呼吸补泻;又如耳针疗法可取神门、内分 泌、皮质下、心、脾、肾、肝穴,先针刺,后贴压王不留行籽。
第四节 论述五脏所伤及治疗原则
一、讨论内伤五脏的病因
[原文] ⑴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⑵;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⑶者也。[注解释义] [补充]本篇对后世病因分类的影响
第一节第一层“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说明百病始生即疾病的发生,是因风雨寒暑清湿六淫、喜怒七情两类性质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而本篇第四节第一层“论述五脏所伤及治疗原则”所述饮食劳倦房室所伤也能致病。因此,本篇所述实际就是后世外因、内因与不内外因三类病因分类的雏形。
二、讨论疾病的治疗原则
[原文]
⑴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⑵时,是谓至治。
第二篇:第六讲 人 生 观(最终版)
第六讲
人 生 观
学习指 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人的本质、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价值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重点 :
1、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2、人生观的内容
3、人生态度的确立
学习难点:
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基本内涵
2、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3、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人的本质与人生
(一)研究人生问题应从人的本质开始
1、人性:是指一切人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
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首先由生产关系所决定,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首先在生产和分配中表现出来。除物质形态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外,其它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民族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等,对人的本质规定也有重要影响。作为一定阶层、群体的人,其本质就是由这些社会关系所体现出来,也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个体来看,还有诸如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同学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制约。作为个体的人既是所有这些关系的承担者、体现者,也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他之成为他者。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使人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的人,而是具体的、社会的人。
3、人的本质与人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人性”,实际上是指人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指对人的属性的总括和科学抽象,不是所有人的属性都构成人的本质,本质的东西应该是区别其它事物的根本特性,并对其它属性起决定作用和支配作用的属性。食、性是人类的共性,但不是人类独有的特性,其在动物世界中更为突出,所以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本质。由此看来,只有人的本质属性的社会性才是决定人的本质的最根本的因素,人的本质只有从人的社会性中加以概括和抽象才更科学。
(二)、人的本质的基本内涵
1、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虽然人作为同类有其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共同性,但这种“共同性”的内涵却是具体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利益等在现实上决定了它真实的意义。因此,研究人的本质,必须把人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社会关系即人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又可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和宗教等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人从出世的那天起,不管他愿意与否,他就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丰富。人若离开人的社会,他将不成其为人。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但社会关系 1 是多方面的,因而人的现实本质也是多样的。只有把人在具体社会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诸本质方面统一起来、综合起来,并从总体上把握它们,才能真正认识一个特定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倘若只抓住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种关系,把它奉为绝对,并视为人的本质的惟一内容,这就难免失之偏颇,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一个人。同时,社会关系是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的诸方面也有自己的不同层次。一般地说,在人的诸多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与物质生产活动直接相联系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而人在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是人的本质诸方面中最稳定、最有决定意义的质。
3、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本质由社会关系所决定,而社会关系又不断变化和发展,因而人的本质也必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三)、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是错误的
在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上,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1、它把人的自然属性当成人的本质属性,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说明人有吃、喝、性行为等自然属性;问题“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说明人性是对兽性的克服。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密不可分的,但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之为人的生理基础,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如果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本质,实则使人沦为与禽兽为伍的一族。
2、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本性。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自私属于道德上的概念。人的自然属性或自然本能,指的是人某种与生俱来的生理机能,它本身不具有道德意义..只有当这种机能被赋予社会生活的内涵时,它才具有道德上的意义。如人有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寒之求衣的本能需要,对于这种“需要”本身无所谓道德问题可言,因而也不存在所谓的自私与无私。但是,在对待这些需要的态度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与方法上,则能够进行道德上的评价。由此可见,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本性,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3、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也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事实。按人的本质自私沦的观点,只要是人,不管他是什么人,也不论他是哪个社会哪个时代的人,其本质都是自私的。但是,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也没有剥削,那时的人们不会有私有观念,也根本说不上“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虽然存在着自私自利、遇事先替自己打算的人,但同时也存在着许许多多大公无私、舍己为公、克己奉公的人。所以,认为“自私是普遍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人生观
(一)、什么是人生观
1、人生观的定义。人生观是指主体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2、人生观包含的基本内容。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人生观。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问题。所谓人生目的即指人为什么活着,人除了每一活动的具体目的外,还有一个总的根本的目的,即人生目的,这是人生观的一个首要和和基本问题。人生价值是指人活着的一种行 2 为取向,即是人的行为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人的一生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人生价值所特有的内容。奉献还是索取,这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态度是指人对人生所抱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也就是对人生形成的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总之,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统一。
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生活动的全过程。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基本问题,直接影响到对人生其他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同时,是以个人为本位还是以社会为本位,这是区分人们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个人,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人类个体。所谓社会,就其实质而言,即是人们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个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从个人对社会来说,个人既依赖于社会,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的生产;个人的生活依赖于社会的规范;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任何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人若离开了社会,他就不可能有人的思维、语言以及人的情感和创造,充其量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偶然存在。个人对社会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个人可以通过劳动创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可以通过参加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还可以通过参与政治和精神生活,促进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对个人来说,社会对个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为个人的发展和创造提供了方向和条件;尤其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任何个人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越社会客观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任何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也只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对于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要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清醒的认识。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或看不到社会对个人的作用,都将可能导致在人生问题上的认识误区,还有可能陷入人生的歧途。
(二)、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阶段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而且此时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也为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般来说,人生观的有关问题进入意识领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思维发展的水平要能达到抽象地概括涉及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前途的社会事件;二是自我意识的分化要能达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三是个体能意识到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
大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大脑的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逐渐从经验性思维转向逻辑性思维,其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等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的思维比起少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少年思维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受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少年的抽象思维是属于经验型。而到了青年期,思维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已发展到了理论型。”青年人虽然“往往容易陷入用非社会、反社会、不成熟的推理方式进行思考”但他们不愿盲从,不喜欢人云亦云,热心探索事物的本质。同时,青年人的自我意识已基本形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仅考虑到“为什么这样做”,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样做的结果”。这表明,大学生在主观上已基本具备相应的确立人生观的认识能力和心理基础。
三、人生目的
(一)、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人生目的在人生中具有方向性、动力性和激励性的作用。从方向性来说,人生目的作为人们意图争取的结果和所预期达到的境地,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如果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人们就会因为方向的迷茫而不知所去;因为目标的不定而心神不定;因为目的的不明而犹豫不前;因此导致时光的虚度、精力的浪费和机遇的丧失等。正因如此,人们常把人生目的比作人生的方向盘和导航灯。从动力性来说,当人们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会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人生动力,并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以保证或争取目的的实现。实践表明,一个人人生目的越明确、越高尚,内心所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从激励性来说,人生目的一旦确定,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它能给人以鼓舞和鞭策,进而成为一种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当人取得成就时,给人以鼓励;在人遇到挫折时,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
1、拜金主义人生目的:持这种人生目的者认为,金钱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金钱不是人的手段,而是人的目的;钱是命,命是钱,钱命紧相连。因此,把金钱作为人生的惟一追求。受这种人生目的的影响,有的人惟“钱”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有的人因“钱”所趋,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还有的人为“钱”所诱,丧失人格,出卖良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取之有道。
2、享乐主义人生目的:持这种人生目的者认为,人生在世,惟享乐而已;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受这种人生目的影响的人,往往在追求“吃好”、“穿好”和“玩好”中玩物丧志,虚度年华;挥金如土,家破人亡;寻花问柳,丢人现眼。为了获得供自己享乐的资料和费用,有的人坑蒙拐骗、有的人偷盗打劫、有的人贪污受贿等。应当说明的是,人都有享乐的欲望,希望得到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但把享乐视为人生之惟一或全部,就必然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沼。
3、利己主义人生观目的:持这种人生目的者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利已是人的不可改变的本性,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利己本性的表现;没有利己心的人,不是一个现实的充满活力的人。受这种人生目的影响的人,常常以自己的私利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和为人处世的法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好就想捞,见危就开跑;自己事第一,公家事摆第二。利己主义从本质上说,属于个人主义。
(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
“人民”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当前,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切坚持和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的公民,都属于我国“人民”的范畴。“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当选择和确立的人生目的。
1、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人民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改革的主体。为人民服务,就是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就是为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服务,把自己放到这个决定社会发展、推动历史变革的主体中去,使之成为其中的一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为群众谋利益。
3、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
人都是相互尊重和需要的。你只有主动地去帮助、服务和关心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对你的帮助、服务和关心。只有我们大家都相互地帮助、服务和关心他人,才能在全社会真正形 4 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
4、个体人生的进步和人格的提升,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人不但要懂得相互服务,还应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为人民服务,提升自己的人格。对于一个成熟的青年人来说,不能只是看到你我他和家庭这个小范围,还应该放眼国家、社会,在更高、更广的层次上理解为人民服务,并通过为他人服务的具体行动和职业实践去实现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的构成与类型
1、态度的一般构成:人生态度,值得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如何看待生活。怎样对待人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倾向。
2、人生态度的类型: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型; 消极无为,得过且过型;坐而论道,热衷空谈型;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型;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型。
(二)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1、顺境与逆境对于人的双重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可能“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因此,我们应学会并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去分析和看待问题。顺境与逆境对人的影响都具有双重性。从顺境来说,身处顺境,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信心更强,斗志更高;良好的工作或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们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在顺境的情况下,伴随着人的事业的成功,也将获得这样或那样的赞扬、肯定和荣誉等。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幸运是应该尊敬的,即令不为别的,也该为了她的两个女儿——“自信”和“名誉”。因为这两个都是幸运所产生的,前者生于一个人自己的心中,后者生于别人对他的心中。但是,顺境也有不好的一方面,这就是在顺境中往往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的动力,缺乏吃苦的精神;容易使人滋长骄傲自大,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不良情绪;容易使人导致行为上的失控,甚至违法乱纪,走上犯罪的道路。孟子所讲的“富贵不能淫”,从另一方面说,人在富贵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淫”字。
从逆境来说,逆境对人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生活上的艰辛、工作上的不顺、事业上的失利乃至来自其他方面的打击等,的确容易使人产生烦闷、痛苦和悲伤之感,特别是有些突如其来的异常沉重的打击,更容易使人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感到悲痛欲绝,难以承受。同时,在逆境之中也容易使人或因为面子,或因为压力,或因为失望,自我封闭,自我压抑,不愿与人接触和交流,久而久之则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孤独之感。最后,在逆境中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逆境又容易使人在情绪波动、心理失常时怨声载道,消极以待,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前进的勇气。但是,逆境也有好的一面,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不屈服于逆境的压力,决心与既存的逆境作斗争,将使人的意志更坚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目的的确定与实现,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而困难的克服过
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的形成和锻炼,总是与客观存在的困难和对困难的克服相联系。同时,逆境可以使人在决,心克服
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智慧和创造。这不仅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人们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吃一堑,长一智,变得更聪明;而且“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人们在决心战胜困难和超越逆境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想像更加丰富,思想的火花也将不断地得到进发。最
后,逆境还可以培养人坚韧的精神,奋进的品质,宽广的胸襟等。
2、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顺境与逆境对人到底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全在于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它。态度不同,影响就不同,结果也就完全不同。在逆境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第一,保持乐观、笑脸相迎。这主要是指用积极的心理态度正视困难与挫折。正视挫折是排除挫折的心理和思想前提。人在身处逆境时,怨天尤人,归之命运,这实际上等于放弃争取转机的努力;消极逃避,为其合理化寻找“借口”,对扭转挫折的局面毫无意义。反之,保持乐观,正视现实,坚定信仰,才可能激发出战胜逆境的勇气,也才可能扭转不利的局面。第二,理性思考,冷静分析。这主要是指对逆境产生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其一定原因,不可能是无原因的,逆境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产生挫折或逆境的各种原因往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而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在逆境中人的思维容易产生冲动和偏激,人在青年时更是这样。这说明,分析逆境的原因,不仅要冷静、方法正确,而且还要同自身的不良个性作斗争。第三。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即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第四,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这主要是指在逆境中要善待自己并努力有为。善待自己,重要的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打击多么沉痛,也不管他人怎么看怎么想,都要自尊自爱,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任何时候都千万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开玩笑。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五、人生责任
(一)人生责任的含义和类型
1、责任和人生责任:
责任是指人份内应做的事和没有做好份内的事应承担的过失。人生责任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生活的个体,给予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他人和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2、人生责任的类型:
(二)人生责任的类型
人的责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关系和行为要求,它既可以从个人对自己的关系中发生,又可以从个人对他人的关系中发生,还可以从个人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发生。因此,人生责任从其所发生关系的对象上可分为三大类型,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和个人对自己的责任,这同时也是人生责任的内容。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同时个人的命运在实际上也是与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个人对社会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个人的存在有赖于他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存在,社会将不成其为社会,个人也就不能成其为人。个人自己的存在,是他人负责任的结果;反过来,对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也是自己存在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他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引导和教化,个人的社会化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社会化了的个人对使其社会化的他人以及其他社会化了的和还未社会化的个人,负有一定的责任。
个人对自己的责任。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只有对自我负责,他才会认真地思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样去做。否则,对自己不负责,就只能是浑浑度日。同时,一个人只有对自我负责,他才有可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他是绝不可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为了更好地回报他人和社会,个人也应该对自己负责。
(二)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
1、社会责任感在人的责任系统中的地位 人都是具体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责任系统。对于自己责任系统的每一种具体的 6 人生责任,人都应当认真地去履行,把它完成好。人只有认真、切实地去完成好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真正做好一个“人”,也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的闪光脚印。但是,在人的责任系统中,对社会的责任居于最高的层次,是人的最重要的人生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包括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责任,对社会和历史进步的责任,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责任等。社会责任感,简而言之,即是人对民族、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并在其观念上的确认。
人对社会的责任之所以是人最重要的人生责任,这是因为: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利益不仅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论何时又始终是高于个人利益的。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了,强大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发展、不富裕、不强大,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保障。在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列强强迫当时的清朝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不断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并在中国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以至于洋人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中国人民反倒在自己的领土上失去了自由,“华人与狗不得人内”。这说明,当一个国家在“落后就要挨打”时,这个国家的人民也要随之被“挨打”,个人尊严和利益也没有保障,可谓是“国之不保,何以家为”。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个最神圣、最崇高的人生责任。
2、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
自觉培养和增强人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充分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因此,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要为实现这个志向而顽强努力,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不改初衷,矢志不渝。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发奋学习。当今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青年人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广泛的,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等,特别要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以求知识的常新。同时,知识只有付之行动,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威力。因此,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用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之中,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注重锤炼品德。优良品德的养成,对人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养成自己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要放眼世界。当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青年要承担建设现化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必须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大势,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来,而不能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才能以宽广的视野和赶超先进的雄心壮志,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青年一代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还要有进取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章小结: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责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章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人生观
2、人生目的
3、人生态度
4、人生价值
(二)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2、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道路,人生的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人生态度有不同的类型。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4、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具体性等特点。
(二)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并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以现实实践为基础,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来探讨人的本质的,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含义:
(1)从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决定人的本质属性的是人的社会性。人作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高级物种无疑是存在着自然属性的,人的血肉之躯与自然界的动物一样,有着自然的生长规律和自然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具有人的物质体征的都可称为人。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自然基础,而且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人的自然属性也鲜明地打上了社会烙印,可以说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已不再具有纯粹自然的性质。所以人的本质不能单从自然人和人的生理体征去考察,虽然人具有一般动物生命的本质 8 属性,但是对人具有决定意义的还在于社会生活,人的深层本质只能从人的社会关系中去揭示。
(2)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人的本质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显现出不同的本质特征。在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态下,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结成的互相关心、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即是该社会人类的共同本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的产生,氏族社会统一的简单的人的本质特征也就被阶级的复杂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代替。所以,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历史在发展,人的本质也在发展,作为个体的人一定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使个人的人生发展和历史进步具有一致性。
(3)人的本质是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和发展的。人的本质首先体现在劳动实践中,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也是人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源泉。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的衣、食、住等问题,都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解决。而作为个体的人并不能孤立地进行满足自己多种需要的生产劳动,必须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并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使人的本质特征日益丰富。因此,人不仅要从事劳动以维持生活,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参与并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以满足多种需要,得到社会性的人的发展。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实践和创造,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本质。
2、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人生态度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时代精神的反映,同时也受制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以及主观努力的程度等条件。概括地说,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条件。人生态度作为一种意识形式,首先表现在它是社会的产物,是由一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所谓社会条件,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走过来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因而也决定着人们的人生态度。
(2)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们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谓文化环境,主要是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文学艺术、广播宣传等形式所形成的氛围。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文化环境能使人们在认识上、情感上,最后到人生态度上,向着积极的方面改变。这是一种利用文化宣传的空间和时间、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人们的人生态度的外在条件,也是人们的人生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3)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认识、观念、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总和,这些认识、观念、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主导心理意向,反映着事物发展的规律,代表着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的时代精神对当时人们的人生态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今天的时代,和平和发展是两大主题,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的头等大事,因此,科学精神、改革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时代精神。
(4)主观条件。在现实的人生实践中,影响人生态度的社会条件、文化环境、时代精神等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这些外部条件如果不通过人的内因,离开了态度主体的主观条件,任何一种人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这种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个人的修养水平、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生活经历等。
第三篇:《南史列传第六十六》阅读答案解析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①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汝师之。”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升明末,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六》,略有改动)
【注】 ①黄叔度:名宪,东汉著名贤士。《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游都下 游:游学。
B.左率勃来候之 候:等候。
C.依止其侧 止:居住。
D.有蹈东海死耳 蹈:踏入。
解析 B项候:看望,问候。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即跣而反弃甲曳兵而走
C.言无所遗失如姬父为人所杀
D.乃作《玄散赋》以绝世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解析 B连词,表方式或状态。A语气副词,大概;人称代词,自己。C结构助词,构成“所”字结构;与“为”一起表被动。D目的连词,来;介词,用。
答案 B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沈麟士隐逸性格的一组是()
①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 ②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 ③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 ④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 ⑤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⑥与何点同征,又不就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 ①言其孝;③是何尚之评价的话,不属于“直接表现”。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居错认穿了沈麟士的鞋,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送还时,沈麟士“笑而受之”,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特点。
B.宋元嘉末年,县里举荐沈麟士到京都担任抄撰五经的学士,他虽然不情愿,却有机会饱览四部书籍,慨叹自己远不及古人。
C.“以笃学为务”的精神追求与“并日而食”的物质需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沈麟士安贫乐道的形象。
D.沈麟士年过八十,仍然耳聪目明,书籍被大火烧毁后,他又重抄了二三千卷,当时的人们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修身养性。
解析 D项对“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理解误。
答案 D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3分)
译文:
(2)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3分)
译文:
(3)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4分)
答案(1)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感慨而悲伤罢了。
(2)不久,沈麟士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
(3)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做为最重要的事,经常凭靠素几弹奏素琴,不弹奏今乐。
【参考译文】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晋太中年间的大夫。父亲沈虔之,是宋乐安县令。沈麟士年幼时便聪慧出众,七岁那年,听到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客人散去后,沈麟士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一遍。沈岳抚摸着他的肩膀说:“如果我们家能够诗书相继的话,大概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等到长大,他广泛通晓经书历史,具有高尚的志趣。父母去世,服丧期间竭尽礼节。丧期结束,每到父母的忌日总是十几天流泪不止。平日甘于清贫,一边编制竹帘,一边诵读诗书,口诵、手织不停息,乡里称他为“织帘先生”。曾经给人制作竹帘不小心伤了手,便流着眼泪回家。一起做工的人说:“这点伤不会有什么伤害,何至于落泪?”他回答说:“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一时感慨因而悲伤罢了。”曾经在路上行走时,邻居错认了他穿的鞋,沈麟士问:“这是你的鞋吗?”就赤着脚走回家。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便将之前那双鞋送还给他,沈麟士说:“这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
宋元嘉末年,文帝命令仆射何尚之抄写五经,寻求举荐学士,县里便让沈麟士来应选。不得已来到都城,何尚之密切地和他交往,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何偃说:“山野中本来就多有奇士,沈麟士是像黄叔度一样的人,度量弘阔。你应当拜他为师。”沈麟士曾经苦于没有书读,这时便游学都下,遍览四部书籍,于是感慨道:“古人又是怎样的人啊!”不久,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抚养兄长遗孤,义名在乡里著称。
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回答说:“我确实没能达到节操高尚、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为什么不一天天地减少欲望呢?”于是写下《玄散赋》来和世俗断绝交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没有应召。同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看望他,沈麟士未曾回拜。隐居在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跟他学习的学生数十百人,各自营建房屋,靠着他住,当时的人编成谚语说:“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沈麟士看重陆机的《连珠》,每每给学生讲解。征北的张永做吴兴太守,请麟士到郡中。麟士听说郡后堂有秀丽的山水,就想观赏一下,于是前往那里停留了几个月。张永想请他担任功曹,沈麟士说:“如果您一定让我为官,那么我虽不聪明,也请让我追求高尚的义节,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忍受这样的责罚。”张永这才不再邀请。升明末年,太守王奂,永明年间,中书郎沈约都上奏表举荐他,被征召时他都没有去就任。
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作为最重要的事,经常靠在素几上弹奏素琴,不弹奏今乐。背柴汲水,生活穷困。一直到老坚守节操,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依然耳聪目明,用旧纸反面抄写,在灯下用小字书写,又写成二三千卷,盛满几十个箱子。当时人认为这是他涵养本性、清静无为才做到的。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时被征召,又没有就任。二年,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五岁。
第四篇:2013学年下高一英语限时训练十六(附答案)
2013学年下高一英语限时训练十六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I used to live in Kobe in Japan.On my way home on the __41__ every evening I used to look for a man who often played his saxophone near the __42___.He always looked upriver towards the mountains and he always looked so happy.I couldn’t hear his music because the windows were __43__ on the bus but I imagined it to be __44__ and clear.I wanted to be like that man.One night I went to Himeji, a city not far from Kobe.As I walked with my family along the river I saw a __45__.It was a young man who looked just like me.He was wearing a cap and smiling.Around his neck was a leather strap(皮带)and in his hands was a saxophone.He was __46___ the saxophone to his __47__ and just about to play.My family walked on up the river towards the castle __48__ I stayed there by the statue, __49__ of playing a saxophone on TV.Two weeks later it was my birthday.Imagine my __50___ when I opened my present from my parents and found that it was a __51__!I put it to my lips to play, but it wouldn’t make a sound.Then Dad told me to read the __52___ book to find out what to do.After about 15 minutes the saxophone was ready to play.I __53__hard but I couldn’t get the saxophone to play.I was almost __54___ when suddenly the saxophone made the most beautiful sound – loud and clear like I __55__ the music of the man by the river in Kobe.41.A.car 42.A.bank 43.A.closed 44.A.low 45.A.man 46.A.playing47.A.hands 48.A.though 49.A.dreaming50.A.anger 51.A.guitar 52.A.music 53.A.blew 54.A.reading
B.busB.castle B.open B.lonely B.statue B.picking B.ears B.but B.pretendingB.regret B.drum B.exercise B.flew B.crying
C.train C.mountainC.broken C.loud C.photo C.lifting C.eyes C.so C.admiring C.sickness C.saxophoneC.instruction C.shook C.talking
D.motorcycle D.river D.clear D.deep D.picture D.risingD.lips D.or D.observing D.joy D.violin D.note D.beat D.asking
55.A.made B.heard C.played D.imagined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The famous director of a big and expensive movie planned to film a beautiful sunset over the ocean, so that the audiences could see his hero and heroine in front of it at the end of the film as they said goodbye to each other forever.He sent his camera crew out one evening to film the sunset for him.The next morning he said to the men, “Have you provided me with that sunset?”“No, sir,” the men answered.The director was angry.“Why not?” he asked.“Well, sir,” one of the men answered, “we're on the east coast here, and the sun sets in the
west.We can get you a sunrise over the sea, if necessary, but not a sunset.”
“But I want a sunset!” the director shouted.“Go to the airport, take the next flight to the west coast, and get one.”
But then a young secretary had an idea.“Why don't you photograph a sunrise,” she suggested, “and then play it backwards? Then it'll look like a sunset.”
“That's a very good idea!” the director said.Then he turned to the camera crew and said, “Tomorrow morning I want you to get me a beautiful sunrise over the sea.”
The camera crew went out early the next morning and filmed a bright sunrise over the beach in the middle of a beautiful bay.Then at nine o'clock they took it to the director.“Here it is, sir,” they said, and gave it to him.He was very pleased.They all went into the studio.“All right,” the director explained, “now our hero and heroine are going to say goodbye.Run the film backwards so that we can see the sunset behind them.”The “sunset” began, but after a quarter of a minute, the director suddenly put his face in his hands and shouted to the camera crew to stop.The birds in the film were flying backwards, and the waves on the sea were going away from the beach.56.One evening, the director sent his camera crew out _____.A.to watch a beautiful sunset
B.to find an actor and an actress
C.to film a scene on the sea
D.to meet the audience
57.Why did the director want to send his crew to the west coast?
A.Because he changed his mind about getting a sunset.B.Because he was angry with his crew.C.Because it was his secretary's suggestion.D.Because he wanted to get a scene of sunset.58.The director wanted to film a sunset over the ocean because _____.A.it went well with the separation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B.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beach it was already in the evening
C.it was more moving than a sunrise
D.the ocean looked more beautiful at sunset
59.After the “sunset” began, the director suddenly put his face in his hands _____.A.because he was moved to tears
B.as he saw everything in the film moving backwards
C.as the sunrise did not look as beautiful as he had imagined
D.because he was disappoint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6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The crew had to follow the secretary's advice(忠告).B.If you want to see a sunrise, the east coat is the place to go.C.The camera crew wasn't able to film the scene the first day.D.The director ordered his crew to stop filming the “sunset”.B
Travel is fun and exciting, but it’s not if you get sick.You may think, ―Not me, I won’t get sick in my holiday.‖ But, for many people, that is what happens.Of course you don’t want to spend your holiday sick in bed.So what can you do to stay in good health? There are three things you should remember when you travel: relax, sleep, and eat well.A holiday must be a time for relaxing.But very often it is not.Think about what you do when you are a traveller.There are many places to visit: museums, shops, parks, churches.You
may spend most days walking around these places.This can be very tiring.You may have a terrible headache after a few hours.If this is the way you feel, you should take a rest.Don’t ask your body to do too much.A tired body means a weak body.And a weak body gets sick easily.So sit down for a few hours in a nice place.In good weather, look for a quiet park bench(石凳).Or you can stop at a cafe.You can learn a lot by watching people while you rest.Sleep is also important.If you want to stay healthy, you need to get enough sleep.You may have trouble sleeping at night when you travel.There may be too many noises in your hotel or the bed may be uncomfortable.If this is true, don’t be afraid to change rooms or hotels.Or you may get enough sleep for another reason.You may want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In many cities, the nightlife can be very exciting.Then you should plan to sleep for an hour during the day.The extra(额外)hour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Finally, if you want to stay healthy, you must eat the right kinds of foods but you need to be careful about how much you eat.Lots of food is not good for you.So, remember this, if you want to enjoy your holiday, take care of yourself.Give your body some rest.Get enough sleep and eat good, healthy food.61.This passage is about ______
A.what you eat when you travelB.how exciting travel is
C.relaxing when you travelD.how to stay healthy when you travel
62.Travel is ______
A.the best way to relaxB.very tiring
C.never any funD.unhealthy
63.Your body needs sleep to_____
A.enjoy the nightlifeB.change hotels
C.stay strong and healthyD.learn a lot about a new place.64.Why can you have a terrible headache while visiting these places?
A.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places to visit.B.Because some place makes you feel headache
C.Because you don’t like these places
D.Because you feel boring to visit these places.65.You can change your rooms or hotels, if______.A.you want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B.you want to eat different food
C.your hotel is noisyD.you can’t get on well with the manager in the hotel
C
From the first use of the rocket to carry satellites into space to the setting up of space stations,human beings have been putting great effort into space research.And so far,we have achieved many successes.But there are still numerous tasks in front of us and we should not cease trying to progress.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we should take in space exploration.It is not only helpful but also essential.It provides a proper space environment for many experiments that we have wanted to do for a long time.It is also a base for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earth and the universe.It could also be an important base for later travel to the moon and Mars.In a word,if we want to explore space more,the first thing we should do is to set up a space station.As the space station costs a lot of money,it is hard for one country alone to establish one.The USA seems to be the only country that has the ability to build a space station alone,and it has tried to do so,Though it is still extremely expensive,it is much cheaper than doing it alone.It is really a job that needs everyone's effort and will benefit everyone.But even so, the funds needed are still a big problem.As for the USA,it seems that it has too many things to spend its money on.Although it is the richest country in the world,it has much debt every year.It has to make arrangements about its finance,and try to find a balance in all these issues.66.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Supportive.B.Doubtful.C.Critical.D.Indifferent
67.From Paragraph 2 we learn that ________.A.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 not realized now
B.many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C.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explore space more
D.people have traveled to Mar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68.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reason for countries' cooperation in building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That it requires a lot of money.B.That it needs everyone's effort.C.That it will benefit every participating country.D.That it is too far away from the earth.69.The underlined word ―aggregated‖ in Paragraph 3 can be replaced by―________‖.
A.unitedB.scoldedC.allowedD.forbade
70.Which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about building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Difficulties.B.Cooperation.C.Significance.D.Specific arrangements.语法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 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标号为26-35的相应位置上。
A recent incident is making headlines on various websites: Liang Ya, a female worker,1._______(faint)in a subway station in Shenzhen, and was conformed 2._______(die)when ambulances arrived about 50 minutes later.3.______who commented blamed passers-by for being cold-blooded, but such accusations(指责)are groundless, says and editorial in The Beijing News.While 4._______(report)on the incident, several websites used headlines such as Five Pass by Without Lending a Helping Hand.These headlines prompted irrational readers to blame the Liang’s death, says the editorial.6.______ analysis of the details reveals how groundless these claims are.The monitor video of the subway station shows that Liang fainted and fell at 10:29 am and three minutes later a passer-by found her and informed the subway staff.They stood _7_____ her and called the first-aid center 11 minutes later, but when the ambulance arrived at 11:18, Liang was pronounced dead.8.________(obvious), says the editorial, what the passers-by did was right—9.______ any professional training, it is not advisable to intervene in such incidents, 10_______ could be life-threatening.41—45 BDACB46—50 CDBAD51—55 CCABD
阅读理解
56—60 CDABB61—65 DBCAC66—70 ACDAD
1.fainted2.dead3.Some4.reporting5.for6.An7.by8.Obviously9.without10.which
第五篇: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是什么意思
夏至三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相信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是什么意思最新,欢迎阅读!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出自哪里:《礼记》
《礼记》中记载了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共分为三候:“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为什么夏至三庚才数伏
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法计日,分别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干支历的方式依次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形成六十个可循环的基本单位,所以,每十天中就会有一个带“庚”字的日子。
这样计算的话,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转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如果说入伏的大约时间,可以说是夏至日后20-29天之间。
夏至天气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