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农业产业化概论资料

时间:2019-05-14 08:0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考农业产业化概论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农业产业化概论资料》。

第一篇:自考农业产业化概论资料

农业产业化复习资料 资本运营: 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现代化: 纵向一体化:

人力资源的隐性稀缺:

解答题:

1、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非市场安排有哪些?

2、农业产业化管理特点有哪些?

3、简述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基本流程?

4、外向型农业的特征?

5、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风险防范主要措施?

6、如何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7、试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及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农村城镇化:即是指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小城镇群体的形成过程,这时大量农民往返于城镇与农村之间,他们工作在城镇,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过程,是我国三元经济结构发展的产物。

2.农业产业化:又叫贸工农一体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保障、以效益为中心进行规模经营的“龙”型产业实体,是“农工商一体化,供产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

3.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是对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动进行领导、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其面向市场和用户,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确定规模和特色,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过程。

4.主导产业:是相对于基础产业和配套产业而言,就是在产业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产业。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中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其它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具有强烈推动作用的产业。

5.生产基地:是指围绕龙头企业或市场建立的,联结众多农户形成的,某种主导产业的专业生产区域和生产组织形式。它有以下几层基本内涵:(1)生产基地是区域化布局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具体表现形态。(2)生产基地是农业主导产业在一定地域上实行专业生产的表现形态。(3)生产基地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的一种经营形式。(4)生产基地还是联结农户的一种组织形式。

6.龙头企业:是指依托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础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中介组织或专业批发市场。7.农业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发展适应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思想上、组织上、方法、手段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以不少专家学者结合学术理论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农业现代化形象地描述为:富裕的文明新村、发达的农业、良好的农村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农业现代化本身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的概念。所谓世界性概念,就是说现代化要求以国际水平为标准,要达到国际上同期先进水平。所谓历史性概念,就是它包含的内容将随时代的前进,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

10.有机农业:就是指不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利用自然手段进行耕作与放牧。

11.资本经营: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但其内涵也包括生产经营。

13.成本效应价值:是指在成本支出中,该项成本的作用而转换的某些使用价值产生的结果。一般说,成本效应价值高,实际成本支出低最为合理,成本效应价值低,实际成本支出高表示企业成本支出不科学。

简答题:

1、简述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各自的基本特征。.答:1〕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石器、棍棒为生产工具;(2)采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方法;(3)掠夺式经营,未形成物质和能量的人为循环;(4)带有浓厚的采集经济色彩。2〕传统农业的特点:(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应用和推广;(2)耕作技术的显著进步;(3)水利建设和灌溉技术的发展;(4)产业内部循环形态的形成。3〕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日益广泛地依靠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看,现代农业具有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和生产组织社会化三方面的特征。(1)从生产手段上,从使用人畜力为动力的手工农具转变为使用以石油、电力为动力的各种现代化机械设备,促使了生产效率极大提高。(2)在农业技术上,从凭借直接的经验积累和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技术转变为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农业技术体系。(3)在生产组织上,农业已从自然经济型小生产转变为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

2、简述我国农村改革的三个阶段。

答:我国农村改革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农业和农业改革首先在土地使用制度上取得了突破,普遍推行了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解决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第二阶段:从1985—1992年,农村经济改革主要是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废除了传统的流购流销制度,代之以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制度。第三阶段: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总结出了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路子,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

3、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有哪几种主要模式?

答:主要模式有:1〕“工商企业+农场+农户”的一体化模式;2〕“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模式;3〕“工业、商业、金融及农业企业+农户”的合作制模式;4〕“农协+农户”的以体化模式;5〕“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化模式;6〕“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的一体化模式。

4、简述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线和规律。

答:纵观发达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可以总结出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路线是:“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并遵循以下规律:1〕农业产业一体化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地域上一般遵从由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到次发达国家(地区),再到欠发达国家(地区)的递进次序;2〕在同等条件下,受农产品生物特性和市场需求弹性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在行业上,一般遵从由畜牧水产业(特别是乳业)到果蔬业再到大田作物的递进次序;3〕同类农产品受其内在品质的影响,农业产业化一般遵从由特质品种向一般品种的递进次序;4〕农业产业化的演进方向是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这是由生产力由低到高,社会分工由粗到细的发展走向所决定的。5〕农业产业化的系统功能大于每一部分单独功能的简单相加。

5、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答:内涵:1〕(1)从狭义角度理解,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就是使农业成为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农业产业化也可理解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和经营方式;(2)从广义角度,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和;(3)从静态角度理解,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发展目标,是人们对农业发展方向的一种设计;(4)从动态角度理解,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即人们对农业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2〕除此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还要把握以下几点:(1)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在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农民的一大创造,同时也适应世界农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2)农业产业化标志着农业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升华;(3)农业产业化是由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换的过程,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机制改革、创造的过程,是农业由弱势产业转变为强势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1)农业生产专业化;(2)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3)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4)农业服务社会化;(5)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

6、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含义和目标是什么?

答:1〕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含义是:也可称农业重组,是指为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而进一步整合农村市场取向,改革业已形成的农业产业内市场关系的过程。2〕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即一方面建立活跃的有效竞争秩序,把农业经济搞活;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农产品成本。

7、正确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典型示范、政策引导、自然组合的原则,防止一哄而起,强制捏合;2〕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原则;3〕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和平等互利的原则;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科教兴农融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之中。

8、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农业产业化基本原则的含义?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多元主体共同利益上的联合,其本质是经济利益产业化经营。基本原则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就是指在“龙头”与各参与主体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利益关系,共同承担一切风险,共享利益分配。要用营运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防止短期行为发生,共同坚持“共担”与“共享”的原则。“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密不可分的它如同一块铜扳的两面和义务与权利的天平。承担风险是多元主体共同的义务,也是利益共享的前提。利益共享(即合理分享加工、运销增值交易利益)是多元主体应有的正当权利。有“共担”才有“共享”,同样有了“共享”的预期,才乐意“共担”,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9、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任务:(1)对通过合同形式联结的松散一体化经营组织要健全物质供应、技术服务、产品收购等各方面的合同管理。(2)对通过资产联结方式建立的紧密型一体化组织,要合理确定股权结构、出资办法、分配办法,保证农民获得合理的收入。(3)要健全风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并为农业生产提供系列化服务。2〕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特点:(1)具有市场营销观念,即以消费者为中心,把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在产销关系上,实行以销定产。(2)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正由经济化向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转变。(3)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农业产业化是个系统工程,包括贸、工、农三大行业,涉及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十多个部门。没有政府协调不行,没有权威部门说话不行。(4)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现代经济中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龙头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的招聘和培养。(5)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机构由金字塔形向平行式发展。这样可以减少重复中间层,缩小生产与市场的距离,从而可以对市场信号做出及时、灵敏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决策。

10、农业产业化组织内部利益分配与协调的原则是什么?

答:农业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与协调的原则是:通过利益杠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具体做到:(1)以利益增长为核心,调整利益分配关系;(2)以各环节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的贡献来确定组织内部利益分配结构;(3)注重利益分配的均衡性,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在增长的利润中,有计划地预算部分利润,作为一体化组织发展的风险基金与利益补偿基金,以便有效抗御经营风险。

11、龙头企业的概念、特征、类型和标准是什么?

答:1〕龙头企业的概念:是指依托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础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中介组织或专业批发市场。2〕龙头企业的特征:(1)是姓“农”,其经营活动必须是以农副产品为基础。(2)是属“龙”,它必须置身于龙型经济之中,对龙身龙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3)是“一体”,与基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围绕共同的最终产品合成一个生产周期,形成农业产业的经营机制。3〕龙头企业的类型:(1)加工企业作龙头;(2)流通企业作龙头;(3)专业批发市场作龙头;(4)中介组织作龙头。4〕龙头企业的标准――“明、大、高、新、外、全”:(1)“明”就是企业的产权一定要明晰。(2)“大”就是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一定要大,农产品的加工量、增加值销售额要大,服务、带动、辐射能力大、能带动大批农户、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入产加销一条龙,农业产业化组织。(3)“高”就是龙头企业建设的起点一定要高,生产技术水平高,经营管理水平高,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要高。(4)“新”就是龙头企业所采用的设备要新,工艺要新,技术要新,产品要新。(5)“外”就是外向型。龙头企业建设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尽可能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生产的产品要尽可能地销往域外、国外。(6)“全”就是龙头企业在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服务基地的功能要尽可能全。只有功能齐全,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才能发挥得好。

12、龙头企业的功能有哪些?目前,龙头企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龙头企业的功能有:(1)开拓市场。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中所起的作用:a.它资金雄厚,生产能力较大,能带动较大范围的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较大的市场供给能力;b.“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优势,在经营过程中能占有一定的区域性市场份额,成为区域性的信息和价格形成的重要源头;c.“龙头”企业在同国外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过程中,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的发展拓展了空间。(2)疏导生产。龙头企业一头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一头连接市场,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3)深化加工。通过龙头企业促使农产品加工转化,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而且由于农产品加工增值,还解决了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4)销售服务。龙头企业不仅承担加工的职能,也承担销售服务的职能。这样避免了单个农户直接面对市场,独自承担风险的局面,有助于形成政府、社会、农民生产者分担销售角色,扩大了销售队伍和销售领域,有助于推动市场体系的完善。目前,龙头企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2)技术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深加工、高附加值企业少。(3)名优特新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4)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产业化的经营机制不完善。目前,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联系松散,有的仍为单独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基地与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不稳定。(5)龙头企业功能单一,产业链短,关联产业群发展不快。(6)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7)“龙头”企业之间竞争无序,企业内部产权不明,管理薄弱。

13、外向型农业有哪些特征?

答:(1)外向型农业必须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2)外向型农业直接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3)外向型农业必须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纵向一体化经营。(4)外向型农业必须以现代化工业为依托。

15、农业产业化营运约束机制、基本保障机制有哪些?

答:约束机制有:(1)市场约束机制;(2)合同〔契约〕约束机制;(3)股份合作约束机制;(4)租赁约束机制;(5)专业承包约束机制。基本保障机制有:(1)组织保障;(2)制度保障:包括合同产销制度、保护价格制度、风险基金制度等。

16、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特点也就是特殊性有哪些?

答:(1)市场营销的理念;要以市场为重点,消费者为上帝。(2)与时俱进的理念;因地制宜,抓住机遇,促进发展。(3)内抓管理、外抓市场的理念。(4)以人为本建立市场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企业文化。(5)以水平管理为主。

17、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特征有:1)生产手段现代化;2)生产技术现代化;3)生产组织现代化。

问题有:1)耗能与增长不平衡、消耗能量与产量不平衡;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3)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由于过渡使用化肥。

18、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答:1〕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涵义: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上的服务机构为满足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分类包括:(1)现有的国家经济技术机构;(2)“龙头”企业兴办的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3)各种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4)个人兴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5)合股、合作兴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2〕如何构建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转变政府服务组织的职能。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手段提供服务的方式以及服务组织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综为一体的现状,变原来的领导农业,指导生产为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生产。(2)大力发展新型合作服务组织。(3)强化集体服务组织的作用。(4)积极扶持与引导民营服务组织的发展。(5)深化产业化实体服务。

19、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应具备以下条件:1)市场结构完整,各种市场配套;2)价格、利率等市场信号能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动;3)市场的主体—商品生产、经营和消费者对市场的各种信号有能动的应变能力;4)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保证货畅其流;5)国家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正常的市场秩序。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应是多元的、竞争的、开放的和有序的。20、实行产业化资本经营的必要性。

答:1)是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2)是产业化经营寻求发展的突破口;3)是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变革的基本趋向;4)是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二.论述题:

1.试论我国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必然性。

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深层次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1)随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发展又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农产品流通主体结构的改革大大滞后于生产经营制度的变革和消费结构的转换,也滞后农产品流通体制中价格体制和购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这种滞后性突出表现为二大矛盾:一是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把农户和市场连接在一起的流通中介组织严重不足。农民还得自己去销售自己的产品,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农户始终无法摆脱“买难”、“卖难”的交替困扰。二是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使农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处于弱者地位。农户仍处于出售原料和为城乡居民提供销售品的地位,产业链短,加工增值利润外溢,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并产生规模效益,农民增产不增收时有发生,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地向前推进。(2)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冲突,必须有一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够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这样应运而生了。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的最好形式。(1)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有健全的市场信息系统,使生产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组织。(2)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顺畅的产、加、销系统,改变农产品的初始状态,创造新的需求,错开农产品大量上市的产销矛盾使产销得以平衡。(3)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有序地解决了农产品市场分割与产业化经营的矛盾,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走出困境,寻求有效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1)从农民自身来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从而分散的经营方式弊端越来越突出。(2)从政府方面来看,在国家财政拮据的情况下,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是依靠农业组织形式不断创新,进行自我保护。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这种新的组织形式。(3)从流通体制来看,农产品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割和垄断,产供销脱节是导致目前农产品流通不畅,“买难”、“卖难”交替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创办能把产供销连接起来,跨地区、跨行业的新的流通组织,也是流通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可靠途径。(1)能大大增加农民收入;(2)能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3)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4)有利于农、科、教三者的结合,为农业产业成为优势产业打下科技基础。

二、分析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及经营模式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并说明为什么资源保护型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首选目标?(见复习资料P71)

三、根据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基础的现状及其局限性,谈谈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见复习资料P88)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农业的功能是什么?参考答案 答:

满足农民自身的需要、对发展国民经济的贡献、保护资源环境

2.市场流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 答:

供求原则、竞争原则、价格原则、物以稀为贵原则

3.“农业经营”指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内容?参考答案 答:

企业或农户的组织、管理与运作;涉及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农产品流通与市场、集约化专业化与规模化、企业管理等。

4.我国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 答:

以“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业、农村(包括农民)现代化建设。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农作制(系统)”指的是什么?它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异同?参考答案 答:

一个农业单元农业生物与自然及人工环境组成的亚系统的集合体;两者相同点都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系统,不同点在于农作制是在自然基础上形成的、有人工培育的生物和人工环境参加的人工开放系统。

2.简述五个农业增长要素的涵义、特性及其对农业的作用参考答案 答:

土地-地球上的陆面、具有限性固定性、是农业土壤和生产的平台,劳力-农业体力与脑力劳动者、可移动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资本-指实物与货币、人工活跃要素、创造财富,科技-知识体系与工艺、软要素、促进生产力,管理-组织经营、软要素、提高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3.林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正确评价森林的生态功能?参考答案 答:

林业首要功能是生产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其次是生态和景观功能;森林有利于减轻丘陵山区的水土流失,对林内和林边小气候有微调作用,在生长期内可储存CO2但死亡后又释出CO2,森林耗水多,减少流域径流

4.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演变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方向值得重视? 参考答案 答:

生产方面:粗放→集约、人畜力→机械化、经验→科技、低投入低产出→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方面:自给→市场化商品化、小规模→中大规模、一家一户→社会化→全球化、单一生产→生产+经营→农工商一体化;资源方面:自然→自然+人工、破坏资源环境→保护→改善;总体:原始生态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以农哺工→以工哺农、贫困落后农村农民→富裕文明农村农民

第二篇: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定稿]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

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二)2008年04月07日 19:40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⑶价值规律自转速度。(3分)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4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制的特点。的浪费。

37、(选)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答:⑴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动创造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2分)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⑵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资料变盾。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为公共财产,全部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者,真正体现出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完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全平等关系,从而彻底铲除以往私有制为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基础的社会中阶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同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

利益的最广泛的革命。(1 分)

⑷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不是目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经过一段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再经过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迈向共产主义,这才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远景和方向。(1分)

四、论述题 4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选)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⑴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⑵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

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2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涵义:⑴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14、(选)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16三个阶段,、(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7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22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27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9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31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更替实现的。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3力:⑴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⑵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⑶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36、(论)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积极性):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⑵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⑶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的后果(消极性):⑴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⑵可能

38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选)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多选)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2、3(见书P159)新特点(见书P160)

39、(选)经济全球化: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多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40、(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 积极影响:⑴ 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⑵ 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⑶ 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⑷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筆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消极后果: ⑴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⑵ 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⑶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抖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⑷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4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⑵劳资关系和分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或多选):⑴关系的变化。⑶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⑷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⑸政治制度的变化。

4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⑴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⑵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⑷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3、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⑴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⑵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⑶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44、(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18世纪的社会主义。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度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它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苏维埃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5、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理论思考,提出许多论述: ⑴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⑵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⑶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⑷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46、(多选)苏联模式基本特征:⑴经济方面: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⑵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⑶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⑷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4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⑴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⑵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飞跃。王国向自由王国的一、简答题

41及它们的基本形态。.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质,答: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坚持意3分)

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⑵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物主义,古代的朴素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⑶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2分)

42(1分)论的对立。.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和思想的认识路线,答:⑴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

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性的基本原则出发,⑵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2分)

思维第二体的反映,部世界得来的。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原则出发,⑶唯心主义从侮一性、(2分)

存在第二性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认为人的认识43(2分)关系。.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之间既相互区别,答:

⑴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又相互依赖、(2分)相互渗透、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的指⑵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导下建立起来的,动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化。(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⑶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2分)

又会成为层建筑。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建立起来以后,就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义,头脑。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44.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2分)

位)答:

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围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⑴计算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就是计算生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货币形式,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将固定资本和流起来,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除以预付资本总额,这样就能计算(3分)资本的周围额加上流动资本的周转额除⑵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

以预付资本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社会中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联合体,(2分)共产主义同占有并共同使用生产资料,共也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生产的成果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服务。为满足他们

二、论述题46(2分)现实意义。.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 一,为前提和基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答: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质变以量变第发生质变。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2分)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方面,2分)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一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在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2分)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⑵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 和目标同有步骤、把远大的理想步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裹足不前。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47.试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4分)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答: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 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制度、政党制度、它主要包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选举其(3分)资料的资产阶级衽阶级统治的工具。⑵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 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资本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而广大和劳动人民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这种基本的资产阶级专政,劳动人民的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政府、军人、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包括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衽强力统治。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哪个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其国体都是相同的,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都是式。务,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但是,各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阶级力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因而其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主要有君地位的资产阶级,⑶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上占统治(4分)益,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必然要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治理。实现资产阶级对整并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资本主义的政的统治服务的。(3分)为资产阶级

三、简答题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学和答: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 学说,19分)是马克思主义诉直接理论来源。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⑵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革命变革。(1分)在哲学领域实现了创立了辩证唯物和大卫·⑶马克思、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创立了剩余价值学(1分)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⑷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创立了科学社革。42(1分)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答: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

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4分)

论意义。⑵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一方面,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分)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答: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2分)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

第二,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4(4分)基本经济规律?.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答:⑴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不断提高对雇就是通值的目的。(3分)

生产目的。⑵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生产、支配着个环节。产方式产生、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分)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345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

制、答:⑴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可比拟的。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一直中也会发生革命,这之与社会主义革命比较起来,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但并不要求消除私有制,资产阶级革命义私有制。(2分)

而是代之以资本主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⑵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革命是以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代替另以往的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并最终消灭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则阶级统治。(2分)

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利,⑶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没有矛盾和冲突。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各类要素之中。把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答:⑴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以及劳提高,素中去时,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劳动保险要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力。(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超前作用。⑵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4分)

和技术的结果,其表现是:科学不仅作为生产的后面总结、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术和生产的前面,概括实践经验,而且走在技辟新的途径,术和生产的发展。准备各种前提条件,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3分)

引导技大杠杆。⑶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重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首先,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其次,自然期日益缩短;广泛应用,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加速度的趋势。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47(3分)展。.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

资本的统治在其国内不断发展,答:⑴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级,垄断外扩张势力,济乃至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侵略和扩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行经并各级向张,人民,剥削、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实现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奴役和掠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围的扩展规模更大,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政形式更加多样,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国建立治体系。(2分)

手是资本输出,⑵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一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器,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剥削、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压迫这些的国家劳动人民,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掠夺这些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服务。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最终为金融资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而大规模地发展垄断资本主义阶级,资本输出在各了起来,经济关系、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重要特征。特别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必要性出有可能性。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有种,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式,即借贷资本输出有必要性也有可能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性。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态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即借贷资本对外资本输出,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国际垄断的基础。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和特征,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对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用到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世界大战后,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二次些新的特点,主要有:资本流向的变化,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从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出也在增长,国家资本的输在本输出形式。并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与过去时代不同,发达国家“援助”的方式进行。界上扩展其势力范围时,⑶当资本主义的发展越出国界,(3分)的国际垄断组织,需要建立起相应在世断利益。来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际卡特尔,早期的国际垄断组织,主要是国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则以断同盟为主。世界,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也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势力范围,形成国际垄断局面。(3分)

治,瓜分势力范围之外,获取高额海外利益,⑷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的统政治、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还采取除了在经济领域把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附属国。战后以来,老殖民主义体系已经瓦解,过去的殖民地、对世界的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附属国纷纷独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义。(2分)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

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景,定好发展方向。认真听取相关专家对草莓、西瓜、柑橘、蔬菜种植方面的建议,打造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色。

三、专家授课,提高村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授课活动,由土秀才,田专家讲解相关种植技术的要点;授课地点:形式多样(集中授课,田间讲解,亲身示范);全乡村民在127名土秀才,田专家的帮助下,1300户村民致富效果明显,其中新增草莓950亩,西瓜980亩,柑橘1500余亩;人平增加528元。

四、关心人才,关注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暂时生活困难的土秀才,田专家每年解决800-1000元的补助,带动村民致富的专家奖1000-3000元。今年加大了农业投入,新增大棚蔬菜1200亩,新增种类10余种,形成了5个专业村,6个专业合作社。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撑。积极争取农业资金53万元,对表现突出的专业合作社、专业村予以奖励。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

四、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全力推进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比如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走的是农村产业化道路,那么我们看一看华西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是有个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二是有村办企业且为集体所有制;三是企业经营方向为工业,而不是种大棚搞养殖;四是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注 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在比如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此外还组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华西村和南街村的成功充分显示了农业产业化给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被认

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极为重要。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北绿米业、华鹏米业、新远东公司为代表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群体,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达到36家,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市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虽然我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与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培植主导产业难。二是建设生产基地难。三是发展龙头企业难。四是扩大经营规模难。五是拓宽销售渠道难。六是提高理想意识难。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省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符合我省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所面临一系列问题最为有效的举措,具体我市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更新观念提高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思想先行。要树立大产业思想,要把农业看成一个包括工、商、建、运、科、教、文、卫在内的大产业;要树立大开放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产业封闭,实行产业大开放,各产业要互相通开;要树立大联结思想,在传统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要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开放发展。二是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发展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三是建立五大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种养业。突出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粮食、蔬菜、畜禽、水产、林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五大生产基地”。即优质粮食基地、绿色蔬菜基地、优质畜禽基地、特色水产基地、优质林产基地。四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龙型”生产经营。把产业化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在大力扶持北绿米业、华鹏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和延伸粮食、大豆、畜禽、水产等加工产业链,招引30万吨的水稻加工企业入驻我市,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五是扩建生产经营规模。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原料生产基地,着力推进连片规模经营,打造青河、三村、向阳、临江4个10万亩水稻专业乡,乐业、青河、向阳3个10万亩玉米专业乡、八岔乡10万亩杂粮杂豆专业乡。六

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共创市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的形式,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等将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相结合,构建产、加、销利益联合体,促进企业与农户双赢。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

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现提出2008年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紧紧围绕水产业发展这个方向,坚持“产业为先、富民为本”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强畜禽、螃蟹、小龙虾特色养殖以及围绕赤湖和山林发展休闲农业。着力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基地等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目标任务。2008年在稳定提高粮、棉、苎、油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螃蟹、小龙虾、四大家鱼、生猪等养殖。以长咀、朱湖、苏山、赤庄、田塘为主,做强、做大螃蟹、小龙虾产业,各村至少有一家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以梁公、龙泉、翠林、三源、龙窝、新风、北岭、长流、长丰为重点大力发展立体养殖业,各村必须有1-2户养殖大户。以赤庄、田塘、团结为重点做好观光农业,每村必须建一个产业基地。以码头为重点做好蔬菜基地和农产品流通业,组建一个农产品流通公司,不但使农产品进出畅通,群众受益,以新风为重点,加强水梨基地建设,还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的引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一个产业,力争我镇今年农业增长9%的目标。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重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要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为纽带,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我镇特色主导产业。

1、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科学规划项目,严格管理项目,精心运作项

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镇成立农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黄新华,副组长:桂良兴、谈云冲,成员:黄春和、黄金河、张肇琪及各村主任及涉农站所单位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由桂良兴兼任。办公室成立招商小分队,队长桂良兴,成员:谈云冲、黄春和、黄金河及各村主任、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力争引进一个500万元的涉农项目一个,百万元涉农项目2-3个。

2、重点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围绕水产、水果、畜牧、棉麻、蔬菜、粮油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安全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基地。重点建设新风村百亩水梨标准化示范点;苏山建螃蟹、龙虾养殖基地;翠林、赤庄、长流、长丰、田塘建千亩油菜示范片和千亩棉花示范片;团结休闲农业、码头村蔬菜基地和龙泉交通运输业。由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相关单位(农、林、水)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

3、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结合引进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小龙虾、螃蟹、生猪、油菜、蔬菜、水梨、油桃、加工企业等“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抓好农产品品牌和无公害基地创建。积极做好长咀、苏山等小龙虾、团结油桃、新风水梨的品牌创建。

5、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龙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们今年要利用我们现有的水产、水面、水梨、油桃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依托中介和民间组织,按照政府指导、“民办、民营、民受益”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年内发展水产、水果、生猪、养殖三个专业合作社。

7、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发布农产品信息,让国内外农产品经销商认识码头农业。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经营头脑、开拓性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专业营销队伍,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

力培训,扎实做好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确保沟、渠、堰塘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吕之重来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强对产业的创建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各涉农部门负责帮助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专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资料提供、技术培训、生产物资协调服务、产生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等。

2、加大融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资外资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取银行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同时镇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也进行适当的投入扶持。

3、建立督查考评奖励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督查考评奖励机制,督查考评的内容: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招商、培植“一村一品”建立农产品基地、创农产品品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考评督查工作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评等办法。对好的村、单位和个人在镇级干部会上表彰,并推荐到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农村工作会上进行奖励和表彰。

下载自考农业产业化概论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农业产业化概论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建议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发展与改革于一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

    浅谈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雷军说过:极致、专注、口碑、快,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让使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样消费者就会不约而同的认同了。做农业亦是如此,农业属于基础性行业是动植......

    农业产业化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龙头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在......

    农业产业化

    河南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素有中原粮仓的美称[1]。但是随着市场......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串讲资料(5篇)

    以下是全书重点内容: P4-5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P18-23 简述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 P58-59 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P62-63 毛泽东阐......

    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资料: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农业部副部长 万宝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

    自考中英合作“电子商务概论”资料[五篇模版]

    自考中英合作“电子商务概论”资料(1) 2007年06月07日 09:08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1、互联网:是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所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覆盖全球。通过互联网,人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