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资料大全
本科助学班
本科助学班,简称“助学班”.即:利用主考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办学条件、全日制规范化管理的办学形式。“助学班”又称“试点班”、“封闭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种特有形式,普通高校举办助学班,是普通高校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满足社会持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办学的有效方式,用规范的管理、高质量的教育带动和引导社会助学活动,全日制脱产学习,高中起点本科,学制四年。
一、本科助学班的详细解答及其优势
全日制本科助学班
1、什么叫“全日制本科助学班”?
答:“本科助学班”这个名称始于1998年,当时教育部鉴于尽管高等院校一再扩招,每年仍有不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或达到自费线而交不起昂贵的赞助费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于是出台了一个规定,允许部分省市少数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将一部分低于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招到学校来,按照正规本科生进行同样的培养,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各科考试合格,同样发给其本科文凭,这种办学形式与正规本科生一样采用全日制的培养模式,所以称之为“全日制本科助学班”,简称“本科助学班”。即:利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浓厚的学术氛围、科研试验条件、全日制授课,规范化的“宽进、严管、优出”的办学形式。
区别
2、本科助学班的学生毕业后与普通本科生的毕业证书有何不同?
(一)由于本科助学班的学生在进校时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普通本科生的分数线,所以助学班的学生毕业后的文凭也同普通本科生的文凭有所不同;
(二)不同在于:助学班毕业生的文凭上除了盖有主考院校的公章之外,另加盖了一枚“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公章。
国家是否承认学历
答:同普通本科毕业生一样,国家承认本科学历,教育部网上电子注册,网上可查。助学班的学生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
答:任何一名本科生,能不能够拿到学士学位都是有条件的,正规普通本科生也不例外。
一、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
二、自学考试三门学位课(一门专业基础课、两门专业课)平均成绩应达到70分,其中每门课的成绩不得低于65分。
三、非英语专业自考本科生,授予学士学位,须参加全省组织的成人申请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学生在学期间每年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四、当年12月份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请和授予学士学位时间一般不得晚于次年6月30日。
满足以上条件,可获得由主考院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优势
与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相比,助学班的优势何在?
优势一:可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和统招的普通本科学生一样,可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不能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
优势二:可直接报考国家公务员。
优势三:英美等多个国家均承认高等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但不一定承认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文凭;
与第三批本科、独立学院相比,助学班的优势何在?
(一)文凭更适用。从办学层次来看,二级学院或分校属于三类本科,其毕业生的毕业文凭加盖的并不是X X大学的印章,而是X X大学 XX学院印章,或X X 大学 X X 分校的印章,而我校的本科助学班的毕业证书,盖的是武汉工程大学的印章;
(二)学费更实惠。由于二级学院是按成本收费,投入比较大,收费因此也就相对比较高,通常每学年都在12000—15000元之间或更贵。而本科助学班视专业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每年在6000元左右)。
(三)就业有保障,顺利毕业,年薪一般不低于5万元;获得软件工程师证书的毕业生,年薪一般不低于4万元。
本科助学班与第四批的高职、高专比较起来有哪些优势?
(一)从办学层次来说,第四批的高职高专属于专科层次,本科助学班属于本科层次,高于专科层次;
(二)师资力量更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以前的中专学校近年来升级而成。学生入学时需要转户口、转档案吗
答:新生户口迁移遵循自愿原则,是否迁入武汉工程大学由考生及家长根据户口迁移的有关政策自行决定。到校后,重新建立档案(普通本科生一样需要重建)。
实践及就业
学生在校时提倡学生到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进行工作实践,毕业时统一发放就业推荐表并跟踪和帮助学生工作的签订。
与其它大学的助学班相比,优势何在?
(一)综合实力更强,学习环境好;
(二)通过率高;
(三)“学历+技能培训”,即能拿到学历,又能学到社会急需的技术;
(四)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其他大学的本科助学班大多没有奖学金、助学金;
(五)日常管理严格,实行严格的辅导员日常管理制。
二、自考助学班问题解答——必读
一、本科助学班到底是什么?
答:本科助学班是计划外自主招生。它和统招的区别是:统招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安排招生,也就是计划内招生,毕业证只盖所在大学的一枚印章;大学主考院校全日制本科助学班计划外招生是由所读大学自主招生,毕业证盖所读大学和湖北省高等教育自考委员会两个印章,这个文凭也是国家认可并进行了电子注册,和统招生一样。可以在国家教育部的官方网站上查到(进入湖北省教育厅首页,点击“学籍学位”即可查到)。助学班的学生和统招生在学校是一样的对待,比如:上课、教师、住宿、体育设施、图书馆、学生信息卡等等,和统招生都是一样的。
这次高考由于种种原因你可能没有考好,通过统招进不了好一点的大学,但助学班却向你提供了一次上好大学的机会。虽然和统招的文凭不一样,但经过你的努力学习照样能拿到学士学位,考上研究生以后,那就和统招生完全一样了,一点区别也没有。
二、国家是否承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相一致。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发专、本科毕业证书。”自考是国家立法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是国家承认学历的。
三、世界是否认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考国家公务员、研究生、出国留学等。世界上现已
有包括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自考助学班学历。
四、本科助学班的学生怎么才能拿到毕业征?
助学班的学生进校后,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各门基础课程考试达60分以后就颁发本科毕业证;如果三门专业学位课程每门都达到70分,学位英语通过考试,我们学校就颁发学士学位证书。这样你就和统招生是一样了。
专业课由自己的老师出题考试,是教考统一。你可以通过本校网址和招生简章了解更多详细情况。
三、自考与本科助学班简介
自考形式:“大考”(长线自考)与“小考”(本科助学班、短线自考)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完全开放式的,由于报考人数众多,考试规模庞大,一般称为“大考”;另一种为由主考院校在校内或校外选一些社会声誉较好的社会助学机构组织教学辅导班,实施全面系统的教学辅导,因其规模较小,且需每年向省自学考试办公室提出申请,省考办经过严格审核后下达各开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学员必须参加面授辅导方可参加考试,故称“小考”,或称“本科助学班”。考试时间为每年一月和七月,由省考委组织的考试。
自学考试的“大考”,考生们大多数是独立自学,没有老师(特别是没有主考院校老师)讲授辅导指点,难于掌握相关课程的难点、重点、考点,学习过程中很孤立、很无助、很艰辛。因而自学考试“大考”的及格率、毕业率一直都是较低的。
本科助学班(小考)是我国自学考试的一种特殊形式。总之,小考教学班由于有较强的结构和系统性,学员在相关院校的教学辅导下循序渐进,再加上与辅导老师的双向沟通,和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提供了一般高等院校大学课程相似的学习条件与环境,所以学习过程比较愉快有效,合格率亦相对较高,一般本科助学班的专业课通过率都可以维持在80%左右,有些可能会更高。即使是公共课也会比一般的社会大考通过率会高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乐于报读本科助学班的原因,不过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独立办班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办班。
本科助学班(小考)与大考的共同点在于:都是自学考试,其毕业文凭证书完全一样,同样国家承认学历。不同之处在于学习形式。
短线自考
最常见的短线自考,经教育局批准短线自考2本和3本院校开,但是正规的不多,选学校,2本院校是适合自考的,3本由于是独立院校,教育和条件相比一些2本学校要差的很多,况且自考本科学历是3本民办独立院校的文凭,(例如,华师汉口分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是独立院校,依托重点大学开办的。
成教
成教就是成人教育的简称
成人教育是针对早期统招名额有限,国家又需要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虽然现在社会需求变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没有改变,所以成人教育毕业后可以拿到文凭,且国家承认学历,网上可以查到。但文凭上会写明是成人教育,与正规大学毕业的文凭还是有所区别的。另外现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打着成人教育的幌子办学的民办学校,这种文凭时不被国家承认的,报名时需要问清楚。毕业证必须要在教育部的高教网上可以查到,才属于国家承认。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教育部审定核准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所属的成(继)教院(以下统称成人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
招生类型———分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和高中起点升专科(简称高起专)三种。
学习形式———分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和函授三种,其中脱产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两年,高起本四年,高起专两年;业余和函授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两年半,高起本五年,高起专两年半。
学费: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收费方式,学费标准较低。
特点:有门槛限制,需参加统一报名、考试和录取。
历史悠久,考生群体庞大。
本科招生院校多有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权。
自考生必看——中国自考名人榜
中国目前的自考生正在日趋呈递增状态,每年都有几十万考生选择自考,其中就湖北省而言,自考生的阵容相当庞大,今年参加自考考试的学生有24万多人.大家可能都很关注自考就业这一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自考生就业优势:
与统招生相比,自考生在学历证书上一样,综合能力上并非低人一等。当今社会需要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结合的综合型人才。据调查,自考生有1/3属于在职人员,他们多半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参加培训。因此他们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也积累了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这点在求职中所占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同时,不少外企管理者认为,自考生的吃苦耐劳及动手能力较统招生更胜一筹,考虑问题更为全面。因此,自考生在求职竞争中应充分量化自身优势。同时建议自考生以专业资格证书赢得用人单位的赞赏。在招聘会现场,不难观察到,很多招工单位,在招聘启事中注明“具有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者优先”的招聘条件。自考生的实践经验较强,因此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最为有利的手段。
中国不乏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才是自考出生的,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1、李成福
自考生,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走马上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后,他凭借在自学过程中练就的韧劲儿,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带成了连续多年名列国内同行业畅销量榜首、跻身世界啤酒企业前茅的知名企业,为民族啤酒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吴士宏
自考生,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
吴士宏曾当过护士,通过自考获得了英语大专文凭,通过其自身的不懈努力,现已担任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
3、牛根生
自考生,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是个苦孩子,据说当年他从乡下被卖到城里只值50元钱。那个时候无论是谁都不会料到,今天他的身价竟然会上涨几千万倍。“牛”到了这个地步,因为他是蒙牛的“领军人物”。
4、刘建业
自考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
5、王辛民
自考生,赛特集团常务副总裁2003年度中国十大商业新闻及年度影响力人物。
6、毕福剑
自考生,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主持人。
7、阿丘(丘孟煌)
自考生,中央电视台《今天故事会》节目主持人。武汉工程大学自考http://
第二篇:自考资料
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须知
一、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通过本站的自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逾期不予补报。考生选择报考专业时,必须认真阅读专业报考要求,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如公安、监所、护理等专业),考生须符合有关专业报名条件(详见专业报考要求)。
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国家教育考试前要求考生填写〈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及有关要求的通知》的规定,为维护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公平、公正,加强对考生遵守考试纪律的教育,强化考生的自律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必须认真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内容,承诺后方可参加自学考试。
四、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年4月、10月举行两次。4月份自学考试的网上报名时间为2月20日至28日,现场确认时间为3月5日至10日;10月份自学考试的网上报名时间为9月1日至10日,现场确认时间为9月15日至19日。
五、报名工作流程
(一)考生登录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网站,网址: http:///,认真阅读《报考须知》、《考生须知》、《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网上报名报考流程》等内容,信守《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后,方可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二)首次报名考生报名时要认真填写姓名、性别、身份证件号等基本信息,选择本次考试报考课程,选择唯一报名确认点,按照要求填写完成后,进行确认提交,系统自动给定网报序号,考生须牢记此号,以便于在报名期间进行错误信息的修改。最终确认无误后,考生须自行下载打印《山西省XX年X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确认表》,根据此表在规定时间内到确认现场交费、照相、最终确认。
非首次报名考生根据准考证号、身份证件号登录报名系统,个人信息可更改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填报报考课程,选择唯一报名确认点,在最终确认无误后,考生须自行下载打印《山西省XX年X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确认表》,根据此表在规定时间内到确认现场交费和最终确认。
(三)考生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持《山西省XX年X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确认表》到自行选择的确认点进行交费(报名考试费用为每科次25元)、照相(非首次报名考生不需要照相)、最终确认,确认点工作人员在《网上报名考生信息确认表》的签字栏内签字并加盖确认点骑缝章,并将回执裁下交给考生,考生须妥善保管回执。
(四)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内必须上网自行打印《准考证》,《准考证》的内容有考试时间、考试课程、考试地点、考场号等信息,考生须凭《准考证》和身份证件进入考场。
六、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课程管理模式,考生持一个准考证可报考所有开考专业中的任意一至四门课程,同时规定,一个考生首次报名后,只能有一个准考证号,在报名地区参加自学考试。因工作调动、学校毕业等原因,需要在本省跨市变动考试地点的考生,需要到当地自考办办理省内转考手续,无需更换准考证(详见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转考规定与办法)。
七、从2011起,在最终确认提交后,考生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件号等)不予修改。
2011年以前的非首次报名考生,因基本信息错误,本次考试不能报名,需及时下载打印《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基本信息修改申请表》,填写相关内容,修改错误信息,在报名现场确认期间携带相关证明材料(户口本、属地派出所证明、身份证件、准考证等)的原件、复印件,到所在县(区)自考办提出申请,经省招考中心自考处审批同意后予以修改,修改后的考生基本信息不得再次修改。考生不得使用有错误信息的《准考证》参加自学考试,办理毕业证书时任何错误信息不予修改,责任自负。
遗忘准考证号的考生可到县(市、区)自考办根据身份证件号查询。
八、自学考试考生在办理本科毕业证书时必须有专科毕业证书
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一、考生应讲诚信并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二、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三、考生入场,除2B铅笔、书写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其他科目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严禁携带各种通信工具(如手机、寻呼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允许使用计算器的课程,计算器也不得有程序储存功能。
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四、考生入场后,要按号入座,将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放在课桌上以便核验。考生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在指定位置和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栏目。凡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的答卷、答题卡无效。
遇试卷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楚等问题,可举手询问;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五、统一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
六、迟到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科课程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课程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七、在试卷、答题纸的密封线外或答题卡规定的地方答题。不准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准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同一份试卷要求同一种类型、同一颜色字迹的笔答题。
八、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不准将试卷、答卷、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
九、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立即停止答卷,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不准在考场逗留。
十、如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作弊等行为的,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考试电子档案。
第三篇:外国文学自考资料
外国文学自考资料
1.品达(公元前518-前4422)以合唱情歌著称 2.田园诗又称牧歌,主要作家是忒奥克里托斯
3.维吉尔(公元前70年-前19)是右罗马最伟大的诗人,欧洲文学的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4.《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5.“奥林波斯神系”:宙斯是众神之主,赫拉是天后,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得墨忒耳是农神,阿波罗是太阳神,阿佛洛秋忒是美神和爱神,赫准斯托斯是月亮神,和狩猎女神,狄俄尼索斯是酒神 6.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7.《伊利昂记》意为“伊利昂的故事”以阿苛琉斯的愤怒开篇、8.古希腊流传至今的只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理庇得斯”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 9.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被誉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10.马克思赞誉埃斯库罗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11.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12.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广泛触及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雅典政治经济危机时的思想意识 13.阿里斯托分是古希腊杰出的喜剧诗人,被称为“喜剧之父”
14.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最著名的史诗有法国的《罗兰之歌》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德国的《尼泊龙根之歌》 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15.《神曲》是用意大利俗语写成的 16.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17.彼得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18.《歌集》的形成,以十四行诗为主
19.《十日谈》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框形结构 20.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21.大学才子的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
22.堂吉坷德是一个患有 游侠狂想症 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这就是使这个人物具有喜剧和悲剧的双重因素
23.《堂吉柯德》首次塑造了人物典型。它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塞万提斯也成为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24.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有《辛柏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25.弥尔顿的著名三部作品《失乐园》,《复乐园》诗剧《力士参孙》
26.《伪君子》中从第三幕开始达尔丢夫出场后的种种表现就是为了验证观众对他以经形成的看法。歌德称这个开场为“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27.菲尔丁是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28.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曾有传记作家称“17世纪时路易十四的世纪,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29.狄德罗(1713-1784),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 30.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写作于1762年
31.法国启蒙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卢梭,他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尔》,自传体小说《忏悔录》都是传世佳作
32.1774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它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大成果,倾倒了各个国家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33.1808年《浮士德》的发表 是歌德从事文学创作的重要结晶 也是德国文学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为诗人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34.浮士德不断地寻求真善美,体现了肯定的精神 靡非斯托则只是想诱惑,体现了否定精神 是恶的代表
35.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策源地
36.湖畔诗 三诗人 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37.雪莱的名篇有《西风颂》《致云雀》《云》
38.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重要的民主诗人 《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 主题是自我、民主、自由
39.“爱伦坡”影响了彼得.莱尔 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
40.1874年雨果出版了集中体现他晚年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九三年》
41.《九三年》宣扬了“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错误观念 42.《悲惨世界》是雨果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43.《巴黎圣母院》中副教官克罗德是天主教会恶势力的代表
44.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45.《驿站长》开创了俄国文学写“小人物”的传统
46.普希金被誉为“俄国诗歌的太阳”是俄罗斯最伟大的民族诗人
47.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普希金心目中理想贵族妇女形象,诗人称她为“灵魂上的俄罗斯人”
48.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创者,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49.从奥涅金到毕巧林.罗亭,再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其先进性逐渐丧失的发展过程
50.“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形象 51.屠洛列夫的《前夜》首次在俄国文学中塑造了“新人”—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父与子》塑造了平民知识分子扎洛夫的形象
52.斯丹达尔以《拉辛与莎士比亚》书名出版,这部论著被后世称为现实主义的宣言书,他的代表作《阿尔芒斯》《红与黑》
53.《红与黑》描绘了王政复辟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54.《高老头》还通过鲍赛昂子爵夫人情场失意的描写,显示了复辟时期贵族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过程
55.梅尼特医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人道主义的典型
56.狄更斯小说的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道主义 57.狄更斯宣扬的是仁爱、宽恕。他塑造了梅尼特,代尔那、卡尔登、露西、劳雷登一系列道德高尚的人物
58.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是“自然派”的奠基石,是一幅无情的揭露农奴社会的讽刺画,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高尔基语)59.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复调色彩 60.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部长篇小说:《罪与罚》《赌徒》《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
61.复辟小说《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
62.左拉的构思,这部作品将成为“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卢贡—马卡尔家族》书写了第二帝国兴亡的整整20史,反应了法国政治《卢贡—家族的家运》,军事《崩溃》,经济《妇女乐园》,《金钱》,宗教《莫雷教士的过失》和工农生活《小酒店》《萌芽》
63.后期象征主义的四位诗人有保尔.魏尔伦,阿尔多尔.蓝波,斯蒂芬.马拉美
64.1832年,法国诗人戈蒂耶就在《莫班小姐—序言》中明确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65.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 66.“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魔》《人民公敌》
67.《玩偶之家》在戏剧情节结构方面,作家运用了“追溯法”即“倒叙法” 68.《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以密西西比河微小说主要背景
69.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初期具创作个性又引起颇多争议的著名作家,代表作《儿子与情人》 成名作《虹》《恋爱中的女人》《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70.布莱希特是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叙事剧(史诗剧)71.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2.“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出自高尔基的《母亲》 73.评论界讲《太阳照常升起》看做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
74.肖洛霍夫以描写顿河歌萨克的生活和命运“悲剧史诗”而闻名于世
75.“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不打败” 出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76.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一是为基本主题
77.超现实主义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柏森的直觉主义哲学的影响 78.超现实主义采用“自动写作法”,梦境记录法 集体写作法 进行创作 79.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称的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以及沃尔夫等人
80.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尤金尤奈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奈、英国的品特和美国的阿尔比
81.约瑟夫海勒的《第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82.艾略特在文论集《为朗斯洛.安德鲁斯而作》中宣称自己是“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党,宗教上的英国天主教徒” 83.艾略特提出了“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理论
84.卡夫卡接触到存在主义受先驱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著作的影响 85.卡夫卡的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
短篇小说《变形记》 86.“他人,我就是地狱”出自萨特的《紧闭》
87.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最杰出的代表 88.《吉尔伽美神》是右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总汇,是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上至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英雄史诗
89.上古埃及文学中,神话传说最远久,描写太阳神开天辟地的神话最著名 90.《亡灵书》反映了古埃及人民企图将生命荣华富贵延续到后世的幻想、91.《旧约》既是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也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学总集
92.《耶利米哀歌》用严格的“贯顶休”和“气纳体”的韵律写成,是希伯来诗歌中格律最严整作品
93.《源氏物语》共五十四卷、约八十多万字 94.《一千零一夜》十一不注明的民间故事集,它曾经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95.《一千零一夜》的“引子”,即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在全书具有重要意义
96.夏目漱石以描写知识分子爱情为主的三部长篇小说《三四郎》《从此以后》《门》 合称为“前三部曲”。《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又被称为“后三部曲”
97.泰戈尔的《吉儃迦利》反映了诗“泛神论”思想(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98.纪伯伦是阿拉伯“旅美派”文学的棋手、灵魂和领袖
99.桑戈尔被誉为非洲现代诗歌奠基人之一,是“黑人性”文艺的主要倡导者
名词解释
1.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偏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2.三一律:三一律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
3.湖畔派:指写了很多缅怀中世纪和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赞美湖区风光的诗作,故被称为“湖畔派”
4.在拜伦的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5.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性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尔斯泰最注意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思想和情感,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小说注重与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并力求达到对人物心理的多层次展示
6.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宣扬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无以暴力抗暴”“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
7.社会问题剧:指易卜生的作品触及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法律、宗教、道德、婚姻、家庭及至政党和国家体制,“社会问题剧”的特点表现在: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层层揭开,使矛盾突出,启发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起来改革社会弊端
8.迷惘的一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部分美国青年,不仅承受战争带来的肉体创伤,也经受着战后的精神创伤。他们消极沉闷,生活空虚,或观看暴力或使用暴力,毫无幸福可言
9.硬汉子:硬汉子形象是海明威自20年代以来的创作中其笔下男性主任形象,他们所具有的性格特点是坚韧刚强,勇敢正直,面对苦难与折磨毫不惧怕,面对痛苦与死亡面不改色,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肉体上可以被打败,但精神上绝不可以被击垮的崇高气概
10.未来主义:20世纪初,未来主义出现于欧洲文坛,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俄国未来主义是欧洲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作家提倡“现代精神崇拜和赞颂现代机器文明与物质文明,都市化的生活以及令人目眩的发展速度;”主张作家反映新的社会现实,表现现代生活的“运动感”在现代城市的“动态”中去寻找美的创作的源泉。同时他们还肯定战争和暴力摧毁旧事物,净化世界的有效手段,倡导作家描写和赞颂战争 11.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意识流小说在英国形成并流行欧美各国。意识流作家不把模仿、在线外部事物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主张作家退出小说,仍小说人物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受客观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在具体创作手法上,意识流小说大量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等手法,表现人物的多层次的意识活动
12.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与法国,60年代蜚声于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以描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传统小说已无法表达现代人多变的内心世界,他们主张作家应该“毅然决然的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以任何意义与感情色彩
13.旧约:不是一本书,而是许多本书经过犹太教祭司搜集、整理、加工、编纂汇集而成的一套书,它包括犹太教民族自公元前12世纪到前2世纪在民间流传的口头和文字和重要资料,内容有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史诗、战歌、爱情诗、小说、戏剧、先知的训诫、国主制定的法律、编年史和祭司贵族制定的教规信条等,可见,《旧约》不仅是犹太教的经典,也是了解和研究希伯来民族历史和文学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14.新感觉派: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出现的一个流派,文学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立体派、未来派等先锋艺术风格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意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代表人物:横光利
一、川端康成
简答题
1.为什么《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 答:《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中悲剧冲突悲剧性格和悲剧效果集中表现了希腊悲剧的特点,这部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巧妙,一环扣一环,作者从追查凶手这件事入手,紧紧围绕了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采用了倒叙手法,把事情的原委通过这两条线索的发展与交代清楚,并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产生了局立案的悲剧效果
2.堂吉歌德的形象及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答:堂吉歌德是一个患游侠狂想症的人文主义形象者,这个形象具有了戏剧与悲剧的双重因素,堂吉歌德又是一个充满悲剧精神的人物,他行侠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社会的罪恶,为压迫者伸张正义,他的荒唐就行为又体现了不怕牺牲的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在他的滑稽可笑隐含着崇高和伟大。然而,他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行为并不被世人所理解,他们嘲笑甚至打击堂吉歌德的这一行动使他备受磨难,怀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之而“不怕牺牲”的堂吉歌德,正体现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当时的不可实现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
3.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 答:阶级特征: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性格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快乐的王子(1)对人类抱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雷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要求时并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2忧郁的王子: 3.延宕的王子、4.行动的王子:取得道义上的胜利,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以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雷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哈姆雷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形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雷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4.尔丢夫的艺术形象?
答:达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是伪善的化身,集中体现了伪善的恶习,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首先他善于把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其实达尔丢夫作为伪善者的丑恶嘴脸是通过他“贪食、贪财、贪色”的行径暴露出来的,第三,达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5.《浮士德》的中心思想? 答:《浮士德》通过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只是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其中展示了浮士德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即受生命本能欲望的驱使,沉迷于对名利权势地位和女人等现实欲望的追求,又能摆脱诱惑,勇于超越自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6.里刻画的地主形象?
答:果戈里刻画地主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着重渲染,断强化,如对泼留希金用浓墨重彩描述他性格中的贪婪,吝啬的本质特点加以重复,补充,使之逐渐得到加强,浮雕般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成为世界文学画廊里的吝啬鬼典型之一,对其他地主的刻画,如玛尼洛夫的懒散,空想,抓住主要之点进行深入剖析
7.《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变形记 具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色,这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细节真实的有机结合,这既是这部小说创作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同时也是卡夫卡式小说风格的典型体现,作者把荒诞的故事和真实节描写有的结合与荒诞的手法构建故事,表现人的异化主题,又以真实细节描写,增强故事的可信性和艺术吸引力,小说详细叙述了主人公变成甲虫的经历和遭遇,以及最终结果
8.《百年孤独》是怎样表达拉丁美洲的孤独的?
答:百年孤独 这部小说主要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通过百年间布恩蒂亚家族期待所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抗争与努力孟,曾对知识怀有热情,曾为尊严浴血奋战,也曾有过梦想,渴望光明的前景,但所有的期待与拼搏所等到的都只是失落与无奈,终究要面对生命的流逝和种种挫折,即使努力垦拓的马扎多也消失了,只留下空虚与无尽的孤寂,这种不幸正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愚昧落后的真实写照,是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历史的再现,但小说的结局却道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希望这一百年的不幸故事,这种所有的努力终究都要失败的故事将不再重复上演
9.《沙恭达罗》中的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
答:沙恭达罗是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她天真无邪,温柔多情,刚烈勇敢,不忍凌辱,沙恭达罗在净修林这种远离尘世的美丽恬静的自然坏境里长达,热爱自然,秀色天成,非常纯真,完全不了解人世间的诡诈。他初见豆扇陀就产生了好感,听到他的甜言蜜语就产生了爱情,她非常聪慧,意在试探国王对爱情的态度,唯怕落到后宫三千粉黛的下场,始乱终弃的结局,当她一旦以身相许就以极大的勇气冲破净休林的清规戒律,不顾一切后果的用干达婆的方式结了婚,以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他虽不是个叛逆的女性也绝不是一味觉从的女奴,而是个受侮辱迫害又有不满的善良的妇女典型
10.雪国的艺术成就? 答:(1)充满诗意的抒情性。小说的情节如山间小溪时断时续,在舒缓的发展中给人一种就平淡无奇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更像一篇抒情散文(2)日本传统与西方意识流的交融,雪国在继承日本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西方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以象征和暗示,自由联想等方式来剖析任务的深层心理
(3)运用多种手段塑造人物,《雪国》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强调,美是属于心灵的力量,因此重神而轻形,如描写驹子的情绪精神和心灵世界,始终贯穿着悲哀的心绪
《雪国》的艺术成就:(1)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色是充满诗 意,抒情味道颇为浓厚。
(2)在艺术表现方面,继承日本结合的 传统和学习了西方的写作技巧
1)就描写手法而言,既有一定数量的具 体的、客观的描绘,又有很多地方通过岛 村的意识流动和自由联想状物写人,抒发 情怀。
2)就安排结构而言,在总体上基本按照 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 通过岛村的意识流动和自由联想展开故事 推动情节,适当冲破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空上的一定跳跃。
《禁闭》这部悲剧,新颖深刻,其艺术特征主 要有三: 第一,题材的荒诞性。《禁闭》旨 在写现实之魂,关注的是悲剧人生,然而选取的却是非现实题材,全部描 写都是地狱罪人的矛盾纠葛。第二,境遇的极限性。萨特剧作的具 体境遇,往往是特殊条件下的极限境 遇,常常通过人物的自我毁灭而确立 自己,以便使“自由”在最高程度上展 现出来。第三,哲理的深刻 性。萨特最善于把人学哲理化为具体 的戏剧冲突。《禁闭》就是那 种畸形社会关系的缩影。
《神曲》艺术特征: 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4运用意大利民族 语言写成.现实性: 1人文主义世界观,诗中明显的反封建反教 会倾向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热情, 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进步意义.2神学世界观,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 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中世纪的思想偏见,在 他的思想中仍占相当的比重.托尔斯泰主义的巨献性:他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
社会问题剧
就是反映社会问题的戏剧,电 视剧和影片,多反映了社会组成部分如家 庭,工作,人际关系等问题,通过这些现象的 描述来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题。
《雪国》的艺术成就:(1)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色是充满诗 意,抒情味道颇为浓厚。
(2)在艺术表现方面,继承日本结合的 传统和学习了西方的写作技巧
1)就描写手法而言,既有一定数量的具 体的、客观的描绘,又有很多地方通过岛 村的意识流动和自由联想状物写人,抒发 情怀。
2)就安排结构而言,在总体上基本按照 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 通过岛村的意识流动和自由联想展开故事 推动情节,适当冲破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空上的一定跳跃。
《禁闭》这部悲剧,新颖深刻,其艺术特征主 要有三: 第一,题材的荒诞性。《禁闭》旨 在写现实之魂,关注的是悲剧人生,然而选取的却是非现实题材,全部描 写都是地狱罪人的矛盾纠葛。第二,境遇的极限性。萨特剧作的具 体境遇,往往是特殊条件下的极限境 遇,常常通过人物的自我毁灭而确立 自己,以便使“自由”在最高程度上展 现出来。第三,哲理的深刻 性。萨特最善于把人学哲理化为具体 的戏剧冲突。《禁闭》就是那 种畸形社会关系的缩影。
《神曲》艺术特征: 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4运用意大利民族 语言写成.现实性: 1人文主义世界观,诗中明显的反封建反教 会倾向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热情, 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进步意义.2神学世界观,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 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中世纪的思想偏见,在 他的思想中仍占相当的比重.托尔斯泰主义的巨献性:他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
社会问题剧
就是反映社会问题的戏剧,电 视剧和影片,多反映了社会组成部分如家 庭,工作,人际关系等问题,通过这些现象的 描述来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题。
新小说派是20c50s兴起于法国的文学流派!他们主张应该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以任何意义与感情色彩。代表作家有西蒙和阿兰罗布格里耶
第四篇:新闻采访学自考资料
新闻采访学笔记(蓝鸿文版)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
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记者篇
第一章记者的历史
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访友”、“访事”、“报事人”、“访员”“采访”
和业务素质能力都应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特约记者和特派记者的区别: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台的工作人员;特约记者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以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聘特约记者的目的:
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
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第三节地方记者
一、地方记者和记者站的源流 两条线索:
1、从近代报刊发展“防事”、“访员”开始;
2、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目的: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上,完成一定的数量,保证一定的质量。
记者的三项职责,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抓住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主要矛盾,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这两项任务带动起来。比如,记者去某地采访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某一重要情况,又不宜公开报道,便可写成内参稿,向上反映;又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同群众接触,就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开展组稿等群众工作。记者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辨证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便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反之,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顾此失彼,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全面发挥记者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方面,要强调记者把采写新闻报道看作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另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
5、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导机关参阅。
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
7、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第三节做群众工作
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的工作。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既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又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办。实行专业新闻工作者同业余新闻工作者相结合的路线。
我党的新闻事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原理,历来注意发动群众,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虚伪。在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
6、政治敏感性。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善于辨别政治风向。
7、政治远见。即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第二节理论修养
【记者的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个人来说,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记者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
1、历史的经验教训,因为理论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报道的思想水平不高,而且会导致在理论上犯错误,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心中要装着群众
第三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真实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防止新闻失实,就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原则,增强工作责任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同时,把认识提到这样的高度:坚持新闻真实性,不仅仅是个工作需要的问题,而且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第四节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廉洁奉公,是党和政府对一切公“记者”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
记者称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最后以“记者”作为规范的称谓和国际上一致起来,反映了人们对记者职业特征认识上的变化。
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日报的发展,成为19实际西方职业记者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子媒介的崛起 “无冕之王”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
3、他们热爱人民,是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
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
6、他们写得既多又快。
7、他们掌握了多种外国语言。第二章记者的类型
第一节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一、【专业记者】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新闻单位之所以设这样那样的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及时地、多方面地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专业记者的特点:专。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二、【机动记者】
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称得上是“满天飞”。
特点:机动灵活,随时出击。除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之外,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往往落在他们肩上。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第二节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历史经验证明,委派特派记者要充分注意到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特派记者肩负的使命来看,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细嫩,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二、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
1、记者编制属报社。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一级大报和某些省委机关报,其记者站的记者,编制属报社。记者站一般配备一至三名记者。
2、记者编制归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一般由当地有关部门挑选配备,编制属当地有关部门。
3、双轨制。一部分记者站,仍按原来的体制,由报社派出记者到记者站工作,定期轮换,编制属报社;一部分记者站则采取新的做法,由当地党委指定当地一、二同志为报社驻站记者,编制属当地,组织关系、户口、供给等均当地管辖,报社只在业务上管理和指导,叫做合办记者站。这两种做法同时在一家省报实行,称作“双轨制”。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建站,纵向建站与横向建站记者站在整顿中前进
第四节驻外记者
【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三个阶段:清末、民国初期、新中国时期
常驻国外的记者和临时出国采访重大国际性活动的记者,他们的报道给国内受众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人们看到国际间频繁的交往,看到世界斗争的格局,看到和平与进步的潮流不可挡;透过一扇扇窗户,人们还看到我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看到我国外交政策取得的辉煌成就,看到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有的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帮助我国政府发展了外交关系。要求: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第三章记者的职责
记者共同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这三项职责,不是记者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由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记者在编辑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对记者的要求。第一节采写新闻报道
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原因:记者只有源源不断地供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正常发稿,报纸正常出版,广播、电视正常播出。这是新闻媒体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记者要以较多时间、较多精力,放在新闻报道一方面,又要求记者正确处理好三项职责之间的关系。
记者在履行采写新闻报道这一职责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采写新闻报道责任重大,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新闻报道具有传递信息、宣传政策、宏扬先进、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等功能。经验证明,新闻报道搞好了,会起到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搞不好,出了偏差和错误,小则殆误工作,造成局部损失,大则祸国殃民,后患无穷。
二、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要重视采写新闻。这里说的新闻是指纯新闻,即消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基本的体裁。从记者这一方面来说,多写消息,可以增强新闻敏感,培养记者捕捉新闻的能力,训练作者写得快、写得短等。
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漏报重大新闻,不是小事,至少是严重失职。
3、要会打大仗、硬仗。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担,主动出击。
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
5、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报道组和通讯员作出榜样。
三、要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1、服从编辑部的调遣。
2、从实际出发。
3、发挥主观能动性。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领导的支持。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第二节反映情况
【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内参的起的作用不亚于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党中央领导同志看了内参后,对反映的许多重要情况亲自批示,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实际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反映情况工作,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及时反映情况。情况贵在及时。
2、要如实反映情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如果反映的情况不实,党的领导机关据此作出决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记者一定要慎用手中反映情况的权利,对反映的情况,要反复核实,并说明资料来源,以做到对事实负责。
3、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全面的反映和分析,力戒片面性。可以帮助党政领导机关全面地了解下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4、对工作中一些带实验性依靠群众,把做群众工作看作是办好新闻事业的基础,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贯彻这个方针,是编辑部全体人员的责任,记者作为编辑部的外勤工作人员,更责无旁贷。如何作好群众工作?
1、做群众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
2、要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
3、要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
4、把编辑部每个时期的宣传意图、报道要点,告诉给自己经常联系的骨干通讯员,以便他们及时掌握,进行报道。
5、组稿。
6、和通讯员合作写稿。
7、征求通讯员和广大读者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映给编辑部,以利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
8、给通讯员讲课。
9、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
10、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第四章记者的修养
【修养】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记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最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第一节政治修养
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种性质,决定了记者应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实践证明,一个记者的政治素质差,修养不够,就很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很难胜任自己的采访报道工作,更不要说成为出色的记者了。从政治和业务的关系来看,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记者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修养?
1、政治立场。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也即党和人民的立场。
2、政治方向。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是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3、政治观点。即在新闻宣传中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所谓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的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4、政治纪律。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增强纪律性,自觉地按照党的新闻宣传规律办事。
5、政治鉴别力。即在新闻宣传中在报道中出现混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情况,这方面有十年**的教训;
2、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
3、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等,都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
4、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报道中有一丁点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很快就能识别出来。第三节知识修养
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
从记者工作的需要出发,我们把记者要博的知识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2、文学知识(这是基础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
4、新闻业务知识。
5、外语知识。第四节专业修养
记者的专业修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一要学好新闻学;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一、要学好新闻学。这是对记者的起码要求。
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独立作战能力包括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采访能力主要包括社会活动能力,发现新闻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判断事物的能力等。
新闻写作能力的要求:要讲究语法、逻辑、修辞;要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要重视语言。
第五章记者的道德
【道德】通常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新闻职业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要回顾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着职业道德准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内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第二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
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务员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一切公务员的期望。
“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广告式新闻;拉广告,用新闻作交换;“三包”;“红包”;“重奖记者”;出卖版面等。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中反映。其危害:一是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党性原则。二是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三是腐蚀和新闻队伍。四是被坏人利用。
怎样杜绝“有偿新闻”,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一方面要提高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记者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制度。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也可考虑。
第五节道德与法律边缘问题 诽谤。故意捏造事实并加以散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诽谤他人,既是不道德的行为,又为法律所不容。揭人隐私。也是不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
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六节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记者由于工作需要,接触领导机关多,参加会议多,看文件多,比较多地知道党和国家的秘密。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既是模范地遵守宪法的问题,又是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的保密制度的问题,也是个职业道德问题。泄密有两种,一种是过失泄密,一种是故意泄密。
过失泄密,大多是由于记者缺乏保密观念,又分不清什么是该保守的秘密造成的。防止泄密的方法是,学习保密规定,增强保密意识,对拿不准的问题,多想有关部门请示,不要擅作主张。如何增强保密观念?
首先,由于记者能较多地接触党和国家的秘密,就容易成为国外情报机关收买的对象。记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提高警惕,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纪律。其次,不能放松世界观改造,要在思想上筑起防腐防变的长城。
(二)采访意识与原理篇
第六章采访性质
第一节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记者的工作,必须从调查研究开始,有结束于调查研究,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其次是研究,认真消化材料。光调查不研究,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认识才能从感性阶段上升到
理性阶段,并且拿这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再深入调查。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应该是感性认识的产物,而应该是理性认识的结果。所以要一面调查,一面研究,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调查,如此反复循环,一次比一次深入,直到弄清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为止。这一切表明,新闻采访工作就是调查研究工作。
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的共同点:
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特点: 处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但是采访同写作相比,采访毕竟是第一位的工作。
第七章采访意识
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又是随着新闻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指现代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意识,即: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政治意识也在其内。第一节信息意识
一、信息一词的渊源和涵义 申农认为:“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二、树立信息意识涉及新闻采访报道的几个理论性问题
1、新闻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它民主政治的体现,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记者要树立和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意识,首先要认识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又是党和人民在新时期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把“舆论监督”四个字些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的。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又指出:“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选择发表时机的艺术,即选择最佳时机发表的艺术;掌握“度”的艺术,即掌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使批评恰如其分,令人信服,无懈可击;运用报道方法的艺术。抓典型报道。批评性报道愈是典型,愈有影响力和震撼力。抓对比报道。在报道时,将同类事物在同样条件下的正反双反加以对比,形成鲜明反差,既有表扬,又有批评。这种表扬,因有被批评一方陪衬,显得更具有说服力。
抓跟踪报道。被批评者接受了教训,改正了错误,记者还有责任作后续报道,从中看出批评的结果,也说明我们的新闻批评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与人为善,治病救人。
发生的事情。
要搞好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从根本上说,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关嗲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不能代替我们对各种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具体的回答,但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研究未来,预测未来。除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外,还应该学点未来学。第五节竞争意识
一、竞争的目的与态势
报纸具有商品属性。竞争是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是好事,对一家新闻媒体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更好地提高政治质量和业务质量,办出特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报,听传达报告。
3、报道计划送当地党委或政府征求意见。
4、跟党政负责同志去基层搞调查研究。跟的好处是:
——可以即使掌握情况,发现典型。
——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工作的意见,以及指导思想形成的过程。这比在机关里听他们谈情况,谈意见,往往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可以具体地观察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
5、重要报道和内参稿,送党委或政府领导审阅。一是为了核对事实,使事实准确无误;二是为了掌握恰当分寸三是为了更好地反
1、求新性。新闻采访的最主要目的是向大众传播新闻。记者主要是为了进行新闻报道或写作内参而从事新闻采访活动。采访的客体不论是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变动,还是自然现象,记者要极力关注和了解掌握的都应该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广大受众感兴趣的事实;注重事实的新鲜性和传播意义。
2、突击性。新闻讲求试销,这就决定了新闻采访活动往往受时间的限制,应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晚车功能新闻采访任务,这也是记者的难点之一。新闻采访十分讲究时间、速度,也是新闻竞争的需要,尤其当今新闻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采访的突击性特点越发明显。
3、灵活性。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新闻采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随着采访的深入,新闻线索的发展,情况的变化,只要具有新闻价值,采访过程中,记者在诸多方面就可以灵活应变、当机立断或是增加新闻采访内容;或是扩展采访范围;或者是变换采访对象;或者是跟踪新的新闻线索……
4、广泛性。一般的调查研究通常相对固定于有关的行业范围或专业领域。而记者的新闻采访的活动,却具有广泛性。即表现为:接触范围大,涉及面广;采访对象和内容广泛;题材广泛,受众需求广泛。
5、连续性。新闻媒介要源源不断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新闻报道,传递新的信息,记者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采访,掌握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写出一篇篇报道。对于重要的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记者需要持续追踪采访,进行连续报道。对于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新闻题材,对于社会“热点”,记者需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持续的采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系列报道。第二节采访决定写作
采访决定写作,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用这个观点来看新闻报道,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完成一篇报道,必须经过两个阶段: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采访在先,写作在后,采访为写作搜集事实,着重解决新闻如何从群众与实际中来的问题;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加以表现,着重解决新闻如何到群众与实际中去的问题。可见,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离开了采访,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对写作起决定性作用。采访决定写作,还表在采访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写作的广度和深度,采访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消息,却又不能和新闻划等号。而新闻又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2、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说不能称作新闻。传播信息与削弱和淡化新闻的政治作用是没有必然联系,一条具有重要政治作用的新闻,往往就包含着重要的政治信息。作为传播者来说,不是为传播信息而传播信息,他在传播信息时,是有选择的,是受一定的政治立场支配的。另外,新闻除了传播信息的功能外,还有引导、监督、传播知识等功能,这些或者是新闻本身固有的功能,或者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闻的嬗变逐渐形成的功能。新闻的各种功能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
3、开发与传播信息资源的关系 传播信息,首先要开发信息,没有开发,就没有传播。
三、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第二节受众意识
【受众意识】对不同类型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
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得更好的问题
二、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涉及到报纸读者对象的定位。个性越鲜明,越有特色,越受到读者欢迎。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读者关心的事多讲,不关系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讲,熟悉的事物不讲或少讲;读者应该知道但尚未意识到的事多讲,不应该知道的事不讲。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一是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政策、经验、事件,等等,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党和政府各方面工作,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二是传播的事实,要真实、准确;三是传播的观点,要正确。
4、报道要引导读者。
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第三节监督意识
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专制独裁者不仅不尊重舆论监督,还要扼杀舆论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督之下。”在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又说:“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江泽民同志还利用传媒抓的典型,推动舆论监督,指导工作。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容基视察中央电视台。他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说:“《焦点访谈》节目越办越好,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他赠给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一切表明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需要,是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净化社会空气的需要。加强舆论监督,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
树立和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意识,包括丰富的内容。首要的是要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批评性报道这种形式,它还包括其他形式,如受众来信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等。但不可否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针对时弊、错误和问题的批评性报道,始终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心事,一种有力的武器。
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首先是公开性。它不同与内部监督,也不同于局部在一定范围内的监督,它是面向全社会的监督。与公开性伴生的是揭露性。批评什么,总要摆事实,无的放失的批评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批评性报道又总和揭露批评对象的缺点或错误联系在一起。批评性报道一旦公之于世,最易引起社会和广大群众关注,不胫而走,迅速扩散,可见,这种报道又有极强的扩散性。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使得批评性报道具有特殊的威慑力。
批评性报道的威慑力是无形的,它不象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那样由有关部门直接去处理一件事或一个人,但它的影响却是很大的,而且可以转化为其他监督,从无形到有形,使被揭露批评的对象受到应有的处理。
批评性报道的影响愈大,愈加重记者的责任,愈要求记者深入采访,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揭示问题的真相,不能有任何疏忽或失误。
三、要知难而进,迎着矛盾上
四、要争取党领导支持,揭露和解决矛盾
新闻舆论监督的谜底和党政领导机关要搞好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
五、要掌握批评报道艺术
批评报道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第四节未来意识
未来意识,是一直能够现代科学意识,是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认识未来,对未来作出选择和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超前,或者预见。
一、树立未来意识,重点要落实在搞好预测性报道上,给受众展示一个未来世界
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虽然前瞻与回眸都立足于当前,但它们毕竟是相反的两极,不过这两极也不是绝对排斥的。前瞻不能割断历史,回眸也可以展望未来,它们互有渗透,当然,又各有侧重。
预测性报道也区别于预告性新闻。预告性新闻所报道的是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
预测性新闻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可能:正确;基本正确;错误。预测失误,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他们设想未来发展趋势背后的一些因素的变化。
预测性新闻尽管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因素,但从总体来看,它对人类生活至少能祈祷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这也正是这类新闻能在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重视的原因。
所谓鼓舞作用,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描绘事物发展的美好前景,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希望; 所谓指向作用,即指出事物的走向,如专家预测明年将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服装,这对服装时常就有指向作用;
所谓警示作用,即在指出人类未来将取得某些成绩的同时,又指出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危险,以警示世人采取对策。在指出危险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科学依据,以免发生误导,引起恐慌。
二、预测性新闻的种类
就预测的客体对象而言,有形势发展预测新闻,经济发展预测新闻等
就预测的范围大小而言,有宏观预测新闻和微观预测新闻
就预测的时间长短而言,有短期预测新闻、中期预测新闻和长期预测新闻
就预测的主体而言,有关于权威部门的预测报道,有关于专家的预测报道还有关于记者自己的预测报道
三、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重根据。在新闻中,要交代预测的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根据。
2、重比较。比较法是预测性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事物将怎样发展,摆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优劣利弊,反复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3、重辨证。预测性新闻写作忌用肯定语气,因为所写的都是尚未出人才,出知名度;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更好地出效率,出成绩,出精品,上水平,成为新闻战线的强者;对于我国新闻事业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注入活力,优胜劣汰,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记者竞争的舞台
记者的舞台,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舞台,是指国内外记者云集的舞台。无形舞台,即使没有竞争对手在场,也应立足于竞争,写出最好的报道,做出最好的成绩。
三、竞争的多方面 【独家新闻】指独家发布的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或者说,大家都应该采访得到的新闻,而别人没有察觉,没有采访到,惟独你察觉到了,又采访到了。这种新闻不是一般的新闻,而是比较重要的新闻,富有特色的新闻,引人注目的新闻。抓独家新闻,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较强的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采访中锲而不舍的精神。
竞争虽有方方面面,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四、竞争要注意的问题
1、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是弄虚作假,捏造所谓“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二是重金收买重要新闻,垄断采访权,以达到独家发布的目的。
2、形成合力。
第八章采访原则
第一节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
一、党报记者多年形成的传统
二、为什么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
这是由我们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工作需要决定的。
首先,从我们新闻新闻事业的性质来看,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其次,从工作需要来看,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必要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另外,党和政府的领导掌握全局,最熟悉本地本部门的情况,同本地区本部门的群众有密切的联系。记者要了解全局情况,也必须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
三、地方记者要接受双重领导 实行双重领导,这就防止了在领导关系问题上容易出现的两种片面性:要么片面强调报社领导,忽视地方党委;要么片面强调地方党委领导,忽视报社领导。第二节地方记者怎样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
一、关键是主动
地方记者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关键是主动,把自己看作当地的一分子,深入当地生活,不把自己置于“客人”地位。
二、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领导的途径
1、争取党委同意,列席党委或政府的有关会议。目的是了解党政领导意图,掌握全局情况,发现新闻线索,搞好报道。
2、经党委同意,阅读有关文件、映当地的实际,提高报道和内参稿的质量。
6、力所能及地承担当地党委或政府交给的任务。
7、地方记者还要起新闻单位与地方党政之间的桥梁作用。
8、接受报社委托,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支持,筹备记者会。
三、地方记者要正确处理同地方党委关系中容易出现的矛盾
1、多写与少写的矛盾。一般地说,地方党委或政府对地方记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当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主要经验报道出去。有的记者站发稿量太少,地方党委或政府难免有意见。
2、登与不登的矛盾。有时候,地方党委或政府从本地工作粗法,希望上级新闻单位的常驻记者发某一方面的报道,但从全局来看,这样的报道难于登出来。记者要向当地党政领导解释清楚。
3、好与不好的矛盾。有时候,记者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的稿件,审稿的同志认为写得好,为了鼓励记者,甚至在稿上写“感谢XX记者”,编辑部认为写得不怎么好,甚至有不用的危险,解决这个问题,只需编辑部把稿子退给记者,提出意见,让记者修改就行。
4、批评方面的矛盾。记者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但对实际工作中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对违法乱纪行为,对不正之风等,也要敢于揭露和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扶正祛邪,都是党和人民的需要。对于批评中的具体问题,要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
1、批评地方党委或政府,或批评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稿件一定要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
2、有些批评稿批评的对象是当地党委或政府下属单位,为慎重起见,最好也送当地党委或政府过目,以保证批评准确无误,同时也便于当地党委或政府掌握下情。
3、有些记者写批评一般单位的稿件,顾虑较少,但涉及到批评地方党委或政府或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的错误时,就顾虑较多,应当相信当地党委是会按照党的原则办事的,是会遵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是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的。
第九章采访路线
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点不同,深入客观实际也应有所侧重。今天的重点,是要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汉族仪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进行的工作实际。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份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在记
者采访中的具体体现。这条采访路线,是由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反映和指导客观实际决定的,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需要。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创造新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本身就是重要新闻。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斗争和主观世界的活动,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一、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看采访作风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应该看作是记者队伍的一项重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记者,其作风在世界上的记者中应该是最好的。
从记者工作的需要看,记者应该具备哪些采访作风呢?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不畏艰险的作风,是记者最需要具备的几种采访作风。这些采访作风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第一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首先,记者走到哪里,应该主动去接近哪里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不自恃特殊。
其次,记者联系群众,要讲究方法,有一套接触群众的本领。第三,联系群众,还要广交朋友。
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当我们强调记者采访报道要有战斗敏捷的作风时,不要忘记一个前提:把事实弄清楚。我们要在事实准确的前提下求快,不是为快而快。要解决准确和快的矛盾。为此,要练好采写基本功,增强业务熟练的能力。
第四节不畏艰险的作风
不畏艰险的作风,是指在采访中为了职业的需要,不怕艰苦,不怕危险。
记者是一种危险的职业。一是政治上要担风险,二是有些任务有一定危险,要求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保护自己也是报道的需要。
(三)采访方式与方法篇
第十一章采访方式
最基本的采访方式: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因特网采访。其中直辟蹊径,征得采访对象同意,用书面进行采访。
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这时,书面采访可以成为记者的替身。
3、记者在无法接近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4、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
5、书面采访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三、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
第一,要说明采访意图,讲清为什么非要进行这次书面采访不可,表示出恳切之意,以引起对方重视,从而乐于接受书面采访。第二,要设计好问日。善于根据主观需要和采访对象的情况提出术的掌握。二是掌握外语,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了解并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规。
最后,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有序操作。
第十二章采访方法
第一节上下结合【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目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只有把自上而下的采访和自下而上的采访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情况,弄清一个事物的本来面目,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遇到复杂的问题,一次上下结合还弄不清楚,需要反复要和基点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节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
一、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就是记者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
交叉采访要讲究交叉的艺术。每一次交叉,应像弹钢琴那样,有先有后,有主有次。
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二、跨行业采访
两种情况:一种是,记者的采访任务涉及到另一个行业,需要跨行业采访。另一种情况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非本行业的重要新闻,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跨行业采访。
第四节易地采访
到实际中去
立志做有出息的记者,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深入贵在自觉。不只在口头上,更重要的在行动上,真正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实际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取决于记者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怕挫折。
二、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从根本上说,就是记者直接接触新闻源。这是记者认识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需要。
为何强调记者要深入新闻正在发生的现场?
一是记者可以目睹新闻发生的全过程,作出更真实、更生动、更有头有尾的报道。读者更乐于接受这种目击式的报道。
二是电视发展到今天,可以在现场直播,有图象,有声音,报道与新闻的发生发展同步,把观众带到现场。
三是“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记者报道新闻,就是写活的历史。第三节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
采访领导机关是为了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基层又反过来又是为了更好地领会领导机关的意图,检验领导机关的工作,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
二、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形体深入是思想深入的前提,但不等于思想深入,所谓思想深入,是要深入要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三、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系实际工作的关系
记者关系实际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采访报道来体现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参加一定的实际工作,边工作边报道。
第十章采访作风
【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爱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同采访路线、采访原则密切相关。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要贯彻依靠党委的组织原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同时,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也可以保证方式方法的运用。事实证明,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好,不仅有利于搜集到他所需要的材料,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而且走到哪里,就会受到哪里的干部和群众欢迎,甚至在他走后,人家还念念不忘;反之,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不好,就会脱离群众,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能很好地完成报道任务。不仅如此,记者的采访作风好坏,还关系到他所在新闻单位的声誉;如果他是驻外记者,并能影响到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看法。依次,不能小第二节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
一、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要带主观框框调查。所谓带主观框框调查,是指“按图索骥”式的调查,这种调查,用事前想好的框框去套实际,合则取,不合则舍,结论不是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是在它的先头。这种调查,和友谊弄虚作假在性质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在主观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大忌。
二、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不但要了解事物的现在,而且要了解事物的过去,即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
不但要了解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要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要研究事物的特点。
不但要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而且要了解事物的外部联系,不是从个别事例上去把握事物,而是从事实的总和上去把握事物,从中找出规律性的。
不但要了解事物梗概,而且要了解事物的细微末节。
尤其需要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一是重大的典型报道;二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三是弄虚作假,对付上级检查团检查;四是反调查。
第三节战斗敏捷的作风
一、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时间观念
强化竞争意识(见第七章)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新闻竞争已进入分秒必争。
在新闻时效上竞争,是时间观念的较量,采写本领的较量,技术装备的较量。要突出一个“抢”字,抢采、抢编、抢发,训练抢新闻的本领,在这方面要有地点拼搏精神和过硬的采写基本功。
二、分别不同新闻类型,在采访时采取不同对策
事先预知的事件性新闻,这一类新闻在什么时候发生,时间将如何进行,一般事前都是知道的,完全可以做好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得充分,在事件进行过程中,又采得快,写得快,就能争取到发稿时间。
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的。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很有困难。
三、晚报记者打“时间差”
晚报同日报比较,在时效上的优势,能发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打“时间差”。在晚报第一版要闻版,尽量多发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
四、发稿快的有效办法
1、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记者养成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的习惯,一旦采访结束,落笔就快。
2、多写短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写得短一些,就会发得快一些。先发短新闻,把信息尽快传递出去,详情再续发。
3、分段发稿。面采访和视觉采访为最基本的基本。
第一节直面采访
【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棉队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
类型:一是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采访;二是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原则:
一、平等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记者因职务需要,都可能接触。作为采访者,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也没有上下级之别。总之,就是要不卑不亢。
二、因人而异
访问要从实际出发,不但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记用一个模式去套。
三、主动权
所谓主动权,主要指要紧紧把握采访意图,主动体温,因势利导,步步深入;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沉着应战,机智处理;恰当地掌握时间等。
掌握主动权,重要的一环是要正确处理研究访问对象和调整自己的关系。
访问的过程,是相互研究,适应对方,又互相调整的过程。记者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可,应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主动去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处理好研究采访对象和调整好自己的关系。
第二节视觉采访
视觉采访,就是用眼睛采访。记者在采访时,要善于把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等人体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为采访服务。有时候,视觉采访是和直面采访同步进行的,访问时,不仅口问,还要眼看。视觉采访可以独立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
1、接受信息;
2、发现线索;
3、识别美丑;
4、辨别真伪;
5、洞察本质;
6、捕捉情景
二、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
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这样,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第三节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二、在哪些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
1、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的情况下,记者不妨另问题,问题要明确具体,掌握问题的恰当数量,以便得到你希望得到又可能得到的材料。
第三,要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写信向对方的支持表示感谢。第四节体验式采访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一、弘扬优良传统
有计划有目的组织记者去各行各业搞体验式采访,在报纸上开辟专栏,陆续发表记者的体验式报道,是体验式采访在新时期的新发展。体验式采访已成为记者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有效举措。
二、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1、选好体验点。一要考虑报道需要,二是考虑尽量同自己平时分工采访的行业结合起来,三要考虑有利于记者锻炼。
2、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好思想、好风格。
3、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的报道;要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采访,在采访中进一步体验。
4、一次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要视需要而定。
5、体验式报道要有体验式的特点,记者的参与意识较浓,笔尖要带感情,写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正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形式不拘一格,通讯、日记、札记等体裁都可用,贵在创新。第五节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最大的优势是快捷。
二、在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1、联系采访
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
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
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
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
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
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三、电话采访的具体方法
1、要有一套查电话号码的本领。
2、做好电话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拟出要提的问题。问题要简明扼要,以便对方理解,易于答复。
3、通话后,要自报身份,讲明采访意图,争取对方的合作。
4、要有礼貌。
5、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
6、核实。
第六节因特网采访
一、因特网的由来和传播信息的优势
二、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
1、了解最新信息。
2、拓展消息来源。
3、运用网络进行调查。
4、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
5、收集背景资料。
三、应该树立的几种观念
首先树立“补课”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要加强对信息技多次。
第二节点面结合一、对点面结合的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讲,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总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这样两个过程。这个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就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反映在采访上就是点和面的关系。
从狭义上讲,点面结合这种活动方法,是基于典型报道和综合报道的需要。
【点上的采访】是指记者深入一点的采访活动,也即考察一个典型的活动,人们通常把这种活动叫做“下马观花”。这是典型报道的需要。特点:深入细致,调查系统周密。
【面上的采访】是和点上的采访相对而言的,是指了解面上的情况。这是综合报道的需要。综合报道是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把许多点的具有不同特色的情况综合起来。
了解面上的情况,有两种做法:一是通过采访有关的领导机关,达到了解面上的情况的目的。二是亲自跑一些地方,作“走马观花”式的采访。能增加感性认识。既要“走马观花”又“下马观花”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多跑些地方,多看看,多掌握些情况,这就便于比较,进行综合分析,不囿于一地之见;另一方面,“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在面上发现了问题,再深入到点上去作文章,找答案,这样的文章就更有针对性。
二、蹲点调查与建立采访基点 解剖麻雀和采写调查的异同点 同:要求深入细致
异:第一,采写典型一般事前都有具体线索,而蹲点调查往往在下去前只有一个总的意图,而无具体题目,具体题目是在调查中产生的;第二,采写典型,一般限于一人、一事、一单位,而蹲点调查的范围要广得多,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对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二是专题性的调查;第三,采写典型,要考虑时效,蹲点调查一般不必赶时间,记者可以安下心来搞调查研究;第四,采写典型,要共诸于世,蹲点调查的结果则不尽相同。
蹲点调查,解剖“麻雀“,是记者深入了解社会情况、认识社会的好方法。
记者除了蹲点调查外,还应该花费一些力气建一两个采访基点。这些基点,可以是记者蹲点调查的点,也可以是记者经常报道的点,还可以是记者参加实际工作的点,或经常了解群众思想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的点。它是记者的“根据地”。
如何建立采访基点:
要选择好点。点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要下本钱。要抬头看面。【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的好处:开阔记者的眼界。外地来的记者,有比较,有新鲜感,能帮助本地记者发现新闻,搞好报道。易地采访,便于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地采访,因为跑的地方多,掌握的情况多,还可以发现一些老蹲在一个地方不易发现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易地采访回来,可以向当地党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易地采访应注意的地方:
1、易地采访一般以专题采访为宜。
2、记者初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更应谦虚谨慎,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了把握再写。
3、对当地记者要尊重,平等相待,不以特派记者自居。
4、不与当地记者抢新闻。
5、利用易地采访机会,学习外地记者的长处。第五节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她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判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主要目的着眼与调查研究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完全客观化的“精确新闻”相当于一份抽样调查报告。其核心就是强调搜集和处理新闻素材的手段完全科学化,以数字上的精确分析来体现客观性。
主要形式:一是对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二是调查结果被引用于传统的报道形式中,以加强说服力;三是以“精确新闻”形式出现的抽样调查报告。
精确新闻的来源,多半是专业社会调查机构受媒体委托进行的调查,它的表现形式和一份完整的抽样调查报告差不多。
特点:调查主题紧跟受众的兴趣点,调查的题目可大可小。相反,在社会学领域中,抽样调查方法多运用于研究者感兴趣的主题,为社会和社会学理论研究服务,不一定强调紧跟当前形势。
(四)采访重点与环节篇
第十三章采访重点
什么是“七新”?为何说采访报道的重点要放在抓“七新”上?如何抓“七新”? 【所谓“七新”】,是指那些具有新
闻的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和新问题。
要把采访报道的重点放在抓“七新”上。这是根据党的工作多年的经验,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得出的结论。因为,如果说记者在采访什么方面有什么规律可循的话,这“七新”应该说是带规律性的,它大体概括了采访报道内容的基本方面,反映了我们的新闻媒体密切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对全国人民,更好地引到引导、组织、鼓舞、教育、批判和推动的作用。
(一)抓新动向
动向,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趋向。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矛盾解决了,有的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新闻媒体有责任把那些事关大局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报道新风尚的最好方法是对比。对比,反差鲜明,既表扬了好的,也批评了差的;对比,可以竖比,也可以是横比。
新风尚蕴含着真善美。抓新风尚的报道,实际上就是在弘扬真善美。
(五)抓新经验。经验是人类的创造,实践的总结。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矛盾,又在不断探索解决新矛盾的途径,新矛盾的解决,就产生了新的经验。经验作为精神财富,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掌握,便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我们的记者在历史上曾经传播过许多重要经验,这些经验对革命和建设都起过重要作用。今天,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任务,传播新经验仍然应该是记者报道的一个重要课题。
抓新经验,首先是发现新经验,按照获取新闻线索的不同途径划分,新闻线索来源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固定型新闻线索”是指从固定可靠的渠道获得的新闻线索。固定型线索是新闻记者所获得的大量新闻线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固定的线索来源渠道,是记者“信息来源网络”中的主干。固定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文件;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总结和简报等材料;重要的会议;有关活动的通知或请柬;通讯员的来稿或提供的线索;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编辑部的报道计划、提示。(2)“再生型新闻线索”是指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发掘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选择性强,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发掘。一般说来,一个新闻事件、一个新闻事实,一旦经过传播媒介报道,便成为“社会掌握新闻价值理论。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重要新闻,什么是重中之重的新闻。否则,大量新闻线索摆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更谈不到该用多大力量去做这些新闻。
3、要胸有全局。一件事有无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有多大,要拿到全局上去衡量。所谓全局,是指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所能影响到的环境空间。它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可指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领域。有些事情,从一个城市看是有意义的,可放在全国考虑就微不足道了;相反,有些看来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小事,却能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所以,全局观念是培养记者新闻敏感的重要一环。
4、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培养训练新闻敏感,和思维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很单一,很封闭,就不可能适应事物的复杂性、多样
1、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有了一个好的创意,策划就成功了一大半。好的创意来自对国情、省情、县情的非常了解,来自对党中央精神的把握,来自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热情,来自善于集中群众的指挥,来自同行的挑战,来自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调动。
2、要有一个实现策划的好环境。领导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3、要会公关。有些新闻报道策划,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得到传媒领导的支持,而且需要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
第十六章采前准备
如何作好临时性采访准备工作?
1、明确采访目的。记者每一次采访,首先要明确目的性: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这次采访的意义何在,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做的报道是给什么人看的,估计会引起什么反响,等等,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明,临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何设计采访方案?
设计采访方案,要以采访内容或问题为核心。而确定采访内容或问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去设计:
1、围绕新闻中心,搜集有关的新闻事实、背景、观点、信息。
2、围绕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3、围绕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追求,挖掘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情节、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4、围绕新闻价值要素,寻找特点、选择角度及挖掘新意。
5、然后在此基础上辐射相应的最理想的采访方式、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应变措施等项。
6、当然,采访方案在具体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抓新动向,有赖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般人尚未察觉或没有完全察觉到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它。
首先,要关注政治新动向。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政治。其次,要关注经济新动向。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政治稳定、国力强弱的大问题,因此,经济领域的动向除了跑经济的记者关注外,其他记者也应该关注。第三,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社会思想包括的范围很广,记者要明辨是非、处处留心才能捕捉到好新闻。
第四,要关注国际新动向。一些国际上的动向,由于和我国关系密切,需要我驻外记者和国内记者相互配合进行报道;有些国际上的重大动向,把握它是为了投入更大的报道力量,加强报道。总之,抓新动向要有全面观点。动向有正面和负面、积极面和消极面之分。抓负面、消极的动向,是化负为正,化消极为积极,促进矛盾的转化;抓正面、积极面的动向,是弘扬正面的东西,发展积极因素,促其健康成长。
(二)抓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一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记者要有对新事物的敏感。二要敢于支持新事物。敢不敢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形诸文字,形诸报道,这是记者区别于一般干部支持新事物的特点。三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三)抓新成就
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报道新成就,一个是以小见大,从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切入,以人民生活方面的小变化反映国家的大变化;二是以大见小。即以重墨着力宣传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以反映国家欣欣向荣的大好风貌。
(四)抓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风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抓新风尚主要是抓树新风的典型。在树新风中,先进个人和先进群体的典型作用,在于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能更好地表明我们社会文明的普遍程度。发现新经验,要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际、群众、基层,是新经验的“源”。其次是传播新经验,传播内容主要是经验创造者和经验接受者;前者指经验创造人和经验本体,后者专指那些接受经验并付诸实践的对象。不对他们报道,经验报道就无从谈起。
传播经验的报道,在写作时,一要注意语言,二要注意表现手法。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反映经验,为读者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是应该很好考虑的问题。
(六)抓新人物。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常说报道新人新事。这个“新人”,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凡是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的人物,都可以称做新人。先进人物和新人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先进任务一般都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等几种特征,所以理应属于新人物之列。不仅属于新人物,而且是新人物的突出代表。抓新人物主要是抓先进人物的报道。抓先进任务报道的目的,在于弘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实际,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大面积上让更多的人提高到先进水平。
(七)抓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抓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促进矛盾的解决。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在前头,矛盾不断地解决,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新闻媒体所肩负的任务来看,记者应着重抓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着重抓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二是着重抓对生活具有影响意义的新问题;三要着重抓对社会具有警钟意义的问题。
第十四章新闻线索
第一节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正式、扩展和深化的信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的意义: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新闻线索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缺陷:可信性有待证实;比较简略;大多只反映现象。
获取新闻线索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来源? 信息”,往往没有再做报道的必要。但是,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社会信息中便可能发掘出再生型新闻线索:只简要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梗概,需要进一步做详细的报道和说明;只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某一方面,而受众还期望了解其他的方面;已有的报道开掘不深,需要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广大受众希望了解同已有报道相关的事物、人物等有关情况;已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又有了新的变化或发展;补充有关事实内容,或变换写作形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再生型线索的主要来源: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新出版的书刊;新上演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各种广告;受众对社会信息的各种反馈:如来信、电话、建议或评论等;因特网或信息互联网络(3)“随机型新闻线索”是指新闻记者处处留心、随机捕捉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随机而遇、不期而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梢纵即逝;同时,可能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准确性低,有的甚至可能是面目全非。因此,要正确充分利用“随机型新闻线索”,新闻记者既需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及时把握,更需要深入采访,认真核实,力戒新闻失实。尤其是使自己成为“全天候记者”。随机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街谈巷议;记者同人们的随意交谈;受众来信、来访电话中所接触的线索;记者在完成既定采访任务中所接触的线索;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感受等;另外,新闻机构通过各种奖励形式,促进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此类新闻线索,可称为“有偿型新闻线索”。
第二节增强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或指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新闻不能脱离政治,新闻总是为一定政治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在新闻问题上的反映。一个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越高,他的新闻敏感性就越强。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去研究各学科的理论,但不能代替各门学科的理论。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在培养训练新闻敏感这个问题上,又特别要学习和性、多变性,就不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发现新闻。我们要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了。思维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对记者发现新闻最有用的是: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和比较思维、超前思维等。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用以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或尺度。
第十五章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第一节正确认识新闻策划
一、新闻策划是不是制造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要正确认识三个区别和联系
1、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线索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新闻报道策划不受某一具体线索的限制,可有的策划却是受某一具体线索的出动而酝酿成熟的。此外,即使那些不受某一具体线索限制的策划,在策划方案出台后,在实施方案过程中,也还要再去发现具体线索,方能完成采写任务。
2、新闻报道策划与“点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往往是从有了好“点子”开始的。把策划等同于“点子”是把策划简单化了,但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小觑了“点子”的作用。
3、新闻报道策划与报道计划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位置:实施者与参与者 第一层次是总编辑策划。第二层次是部主任策划。第三层次是记者策划。
二、作为实施者与参与者的作用 一方面努力去完成总编辑和部主任有关新闻报道的策划;另一方面,开动脑筋,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抓住有意义的主题,精心策划,同时又关心全局,对整个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提出积极建议。
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具体运作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两种类型:报道型、报道兼其他活动型。
二、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 提高采访的自觉性。
2、熟悉采访对象。在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应尽可能熟悉采访对象的一些情况。
3、学习的党的方针政策。情况是基础,党的方针政策是武器,是衡量一个事物的准绳。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即使你对报道的有关方针政策已经很熟了,也不妨重温一下。常常有这种情况,在重温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新的主题,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报道的是新问题,对这方面的方针政策又从未接触过,那就更需要学习了。并且,记者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满足于弄懂条文,要掌握精神实质。不然就会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片面性。
4、充实新知识。根据采访对象不同的专业知识北京,有针对性地扩充新知识,是采访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5、准备一些新问题。把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准备好。
6、设计作战方案。采访如打仗,仗怎么打,从哪里开始,选择什么做突破口,怎样往纵深发展,怎样扬长避短,夺胜全胜,事前应设计作战方案。
7、物质准备。文字记者传统的物质准备,无非是采访本、钢笔、铅笔、名片、介绍信之类。今天还要加上:照相机、微型录音机、移动电话。远离编辑部的采访,还应带上必备的资料、书籍,以供随时查阅。是否做好物质准备,出发前要进行检查,不仅检查有没有遗漏应带的东西,还要检查带的东西有没有毛病。
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过程中,记者还应当善于根据可能变化的实际情况,随即应变,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以求最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
第十七章访问规程
【访问】是记者通过与被访者的谈话,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访问,是记者经常的大量的采访活动。访问,是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发现新闻线索、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开座谈会、观察等环节,都和访问有关。访问,是采访这门艺术中与人打交道的环节,是最能体现艺术的。记者应该如何提问?所谓开放型问题和闭合型问题?
1、访问中,记者所提的问题通常不宜太大、太空泛或太笼统。要善于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小问题,一个又一个地提问,并且记者始终要考虑如何提问才能更便于采访对象回答。常见的方法是:(1)由易到难。先提采访对象熟悉的、容易回答的问题,然后逐渐问到复杂的、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而那些要害问题、敏感问题,往往放在访问的最后阶段提出为好。(2)由近及远。先从最近发生的事情问起,然后由及及远。这有利于引发采访对象的回忆或联想。(3)由此及彼。先从采访对象最熟悉、最有深切感受的话题谈起,然后旁及其他,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4)由表及里。先从具体事实、具体情形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问起,然后再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另外,记者还要善于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特点和根据访谈的不同阶段,恰当采用和灵活穿插开放型问题或闭合型问题。
2、【开放型问题】即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我发挥、畅所欲言,而不是采访对象明确回答某个具体问题。对于社会经验较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是采访对象已经充分进入角色,访问谈话渐入佳境之后,记者适宜多采用开放型问题。
3、【闭合型问题】即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点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或不善于言辞的采访对象,或是访问谈话的初始阶段,记者适宜多采用闭合型问题。闭合型问题尤其适宜运用与挖掘典型的细节和核实材料。
记者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正面提问的好处是,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一般适用于采访领导、外宾或习惯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对象,当然对有交情的朋友,更不需要转弯抹角。
2、侧问。有些问题,对第一次见面的采访对象正面提出来,效果往往不好,但可以侧面入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
3、反问。即从逆向提问。这种方式运用得恰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非回答你不可,但要注意提的问题不要引起对方反感。
4、设问。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提出一些假设的问题,启发对方思考,帮助对方会议。要设问得好,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但在设问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诱使对方按照自己设想的一套去谈。
5、追问。这是提问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握事物的矛盾,循着对方谈话的脉络,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但要注意不要把追问变成追逼。
6、故问。即明知故问。这是为了从多方面印证某个问题采取的一种策略。电视采访明的故问,往往是借采访对象之口向观众做出某种交待,这比记者直接说出来似乎更好一些。是比较重要、为读者关心的问题,表明编辑部重视的程度,有利于影响舆论。
为了解情况、搜集材料而召开的座谈会,有哪些好处?
1、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2、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
3、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4、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5、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局限性:有些不便扩散的问题,就不便放在座谈会上谈;还有些问题,需要细谈,座谈会人多,每人发言的时间有限。第二节怎样开好座谈会
1、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
2、参加座谈会的人数要看具体问题而决定。
3、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
4、要开展讨论。
5、要善于启发引导。
6、自始自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
五、观察中联想
1、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
2、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
3、纵横交错的联想。
第二十章追踪采访
第一节追踪采访的特点
1、这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2、又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3、还是为了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4、并且是和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5、可见,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
6、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新闻,多数表现为一次性的,追踪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问题,有一性的,但多数是多次性的,连续不断的,层层递进的,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
访的要求
1、排除思想障碍 思想障碍之一:提问是“给领导出难题”
思想障碍之二:怯场
思想障碍之三:把记者分成三六九等
2、要做充分准备
3、竞争表现在“抢”字上
“三抢”:抢座位、抢提问、抢发稿
第二十二章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
【非突发事件】是指那些人们预知的,安排好的,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事件。
【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
新闻媒体重视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的原因:一是因为重大突发事件关系重大,二是因为受众关注,三是因为这方面的报道能起到及【旅行采访】是指记者选择特定 的路线,以旅行方式在沿途进行 的采访、考察活动。这是一种流动性大、见闻广、带有一定艰险性,但却富有魅力和情趣的一种采访活动。把采访、考察的成果写成的通讯,就旅途通讯。旅途通讯不仅包括旅游通讯,还包括非旅游通讯。
旅途通讯的五种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文化交流价值、美学价值 旅行采访的要求:
1、精心策划;
2、重大的旅行采访活动,出发前要作好思想、知识、物质以及前后方的联络与配合等各方面的准备;
3、把“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结合起来。
4、两个依靠:依靠沿途党委和政府,依靠各地群众;
5、要有持久吃苦的精神;
6、一路走,一路写。对旅途通讯写作的要求:
1、总体构思。总体构思包括总的主题思想,大的框架,要达到的7、借问。即借别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想采访对象提出来,请采访对象答复。
8、激问。就是通常所说的激将法,提出带刺激性的问题,激得对方不答便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激问只在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下才使用。
所谓记者在采访中的积极思考是如何体现的?
1、采访对象是否有情绪、或对某个问题很敏感,是否说了心里话,是否有埋伏?
2、这件事或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谈话中体现得怎么样?
3、已经获得的事实材料哪些内容还要深入采访,应如何深入探询?
4、重要的问题是否弄清楚搞详细了?关键性的内容、个性化语言等是否记准了?
5、访问的后期要初步考虑可以表现什么新闻主题,采用什么新闻体裁合适?
6、据此,认真考虑已掌握的事实材料是否够用,是够还缺些什么需要继续询问?
采访中,记者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方法有哪些?
在采访中,记者在专心倾听的同时,还要适时做出反馈,以不断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的热情。常用的方法有:
1、以表情示意。记者可以通过真挚的表情即“形体语言”向采访对象做出反馈。诸如:点头;手势示意;发出会心的微笑;表现出关注的神情;或者是体现理解、同情、赞赏等神情。
2、目光交流。目光交流可以使记者同采访对象保持心灵上的沟通,传达反馈信息。
3、简短的赞语。在专心倾听采访对象谈话的过程中,特别当他读了一段时间后,记者不妨适时地以“是”、“对”或“有道理”等简短的赞语加以呼应,以提高对方谈话的兴趣。
4、适时的插话和提问。根据访问现场情况,记者适时地简要插话或提问引导,也是不断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有效方法。但记者插话或引导要合时宜,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应适时利用对方谈话的停顿、间歇的机会进行。必要的插话或引导也不要长篇大论,不要喧宾夺主。
第十八章开座谈会
区别于个别访问,【开座谈会】是记者邀请一些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本着同一主题向参加座谈的人进行采访。
第一节开座谈会是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
开座谈会,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报道座谈会,座谈会本身就构成新闻;二是通过座谈会了解情况,搜集资料,不报道座谈会本身。
报道以座谈会的形式出现,通常神。
7、座谈会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好材料。对会上的发言进行分析与综合;二是如果需要,有的马上要写成报道,或写成内参;三是在座谈会上谈得不清楚或不深的问题,可以通过个别访问来解决;四是调查会上发现了新闻线索,会后要跟踪追击……
第十九章善于观察
第一节对观察的基本要求 对观察的6点基本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住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一、观察要敏锐
记者这种职业,要求他观察问题非常敏锐,对每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做出反应。这不只是为了表明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引导舆论,引导受众。
二、观察要独特
独特,是指记者在观察事物时要有独特的视角,不流于一般。视角独特,才能见人之未见,才能得影。
三、观察要准确
观察要准确,是指我们观察事物时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走样。准确,是新闻报道的第一位要求。
四、观察要抓要害
抓要害,即抓主要矛盾。记者在观察问题时,一眼就能抓住要害,才能高人一筹。
五、观察要抓特点
这是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每一篇报道都应该有自己特点的东西。读者不喜欢一般化的东西。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区别事物。
六、观察要深刻
新闻报道不光要求事实的真实,还要求本质的真实。第二节观察术
一、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二、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三、用眼睛调查数据。
四、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抓特征。这是新闻报道所要求的。报道中揭示出事物的特点来,才能区别其他事物。一般化的报道,就没有把事物的特点揭示出来。怎样抓事物的特征?孤立地看一个事物,不易抓住特征,这需要把同类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纵的比较,即时间顺序的比较,历史的比较。
横的比较,这个人同那个人比,这件事跟那件事比,这个单位同那个单位比,这个地区同那个地区比,中国同外国比。
通过纵横比较,连贯起来思索和观察,特点和差别就可以找出来。比较要有可比条件,把条件大体相同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比。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放在一起比,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把条件相差太悬殊的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虽是同类事物,但说服力不强。有头有尾的。这样的报道独具魅力,引人注目。
第二节追踪采访的种类
一、人物追踪采访
1、追踪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
2、两种类型: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较易;另一种是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
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有新闻通讯、专栏的组合报道形式等
二、事件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三、其他追踪采访
除人物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外,还有问题追踪采访、新事物追求采访、名胜名城追踪采访等。
(五)采访种类与积累资料篇 第二十一章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
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是当今世界新闻领域两个不同的称谓,但实质没有多大区别,二者都是有关机构或个人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提供情况的一种方式,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种展现,都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两者的差异还包括这样的内容:记者招待会可以发布新闻,也可以不发布新闻,纯属礼节性的招待记者,新闻发布会则必须发布新闻。
第一节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简史
第二节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的特点和要求
一、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的特点
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是举办一方——即“新闻源”,经过充分准备,主动向记者发布新闻的一种形式。记者采访,一般都是记者主动去找“新闻源”,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则是“新闻源”主动邀请记者,向记者发布新闻。其次,“新闻源”不是向个别记者发布新闻,而是面向新闻界,向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向一个记者群体发布新闻。这个群体,包括中外记者、各种媒体的记者。第三,“新闻源”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一般一至二小时。这些特点,决定了记者采访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要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所谓参与意识】是指记者不能因为“新闻源”棉队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又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记者面临着一个竞争的问题,要有很强的竞争其实,把握时机提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传递信息,促进问题解决的作用。
第一节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特点
一、突发事件的种类
1、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这类事件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沙暴、台风等
2、突发的政治事件。武装冲突、武装起义、国家元首被刺杀等
3、突发的恶性交通事故。火车相撞、飞机失事、车祸等
4、其他,如火灾、劫机、爆炸等。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
2、异常性
3、破坏性
4、紧迫性
第二节对突发事件采访的要求
一、关心形势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有些突发事件在突发前是有征兆的。
二、反应灵敏
不少突发事件是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为此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反应敏锐,迅速判断实践的性质和新闻价值,及时调整采访任务,投入报道。
三、有紧迫感
突发事件的采访,具有紧迫性,特别是那些严重危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事件,往往十万火急,要求记者有紧迫感,打破常规,迅速奔赴事件发生的现场,突击进行采访。
四、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第三节突发时间的报道
1、关于急报、缓报、不公开报的问题
急报:大多数突发事件,包括重大突发事件,都是可以公开报道的,而且要急报,分秒必争,尽快把信息传递出去,让人民知道,让党知道,让政府知道,以便采取对策。
缓报:有些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一时不明,从政治上考虑,缓一点报,也是需要的。缓报不等于不报,而是弄清楚情况后再报。不公开报: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凡不宜公开报的,应写成内参,向党或政府反映。
2、关于如实报道的问题
采取如实报道的方针,既是对实际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3、关于从积极着眼报道的问题 报道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一方面要报道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遭受损失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要报道党和政府怎样领导人民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情况。报道前者,是为了让人们认识灾害的破坏性、严重程度,对灾害不掉以轻心;报道后者,是为了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把坏事变成好事。
4、关于“后者居上”的问题
第二十三章旅行采访与旅行通讯 目的等。需要利用系统思维。
2、写作的着重点:写特点,写变化,写发现,写问题。
3、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一炉,既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又给人以知识,读起来行为盎然。
4、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注意创新
6、第一人称。
第二十四章隐性采访
【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形式。【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又叫“秘密采访”或“暗访”。
第一节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显形采访的办法不灵,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地同记者讲真心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备,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隐性采访这种方式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运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是有条件的。
第二节隐性采访的类型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类型
1、侦察型
在今天,更多地表现对人民内部某些违法犯罪行为的侦察,或者说对社会某些阴暗面的侦察。
2、体验型
是指记者作为被服务的对象,去体验某些服务行业的工作,不亮明记者身份。
3、验证型 先明察后暗访
二、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1、暗访与明察的关系,把暗访与明察结合起来,无论是暗访,还是明察,都有一定局限性,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全面。
2、要处理好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关系。
隐性采访有显性采访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不能滥用。它要受两个制约,一是法律制约,二是道德制约。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涉及危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涉及违法犯罪的事情,是可以“偷拍”的,因为这是舆论监督赋予记者的权利。即使不是新闻记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他也有责任来维护公众利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果不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个人隐私,“偷拍”就违反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另外,还要注意不要侵犯企业法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五章积累资料 第一节积累资料的目的
1、为采访报道服务
2、为将来在一定时候写专著作准备
第二节长期坚持方法多样
第五篇:学校管理心理学 自考资料
1、麦格雷的X理论与Y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在《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
2、雪恩的人性假设理论:经纪人假设(唯利人),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3、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
4、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法。
5、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全称为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理论。
6、期望理论:弗鲁姆,激励是人们对行动将取得的结果的期望与想象到的那种结果的效价的结合。
7、公平理论:亚当斯,主要观点有公平感,消除不公平感,揭示了人们公平心态的激励功能。
8、归因理论中的协变理论的三个变量:人,情景,刺激物。
9、需要:由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内部紧张状态,特征:对象性,历史性,动力性。
10、阿尔德弗将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简称ERG需要。
11、麦克莱兰将需要分为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合群需要。
12、直接工作动机:与工作本身相联系的,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感受,从而满足有关需要的动机。
13、间接工作动机:不与工作本身相联系,而与和工作有关的事物相联系,是人们获得工作之外的附加物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
14、态度的成分:认知,情感,意向。
15、态度的性质:对象性,社会性,内在性,持久性,工具性。
16、认知理论的平衡理论:由海德创立,着重分析由一个认知主体与两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关系。
17、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以个体归属为根据分的,实属群体是指个体归属的群体,参照群体是指个人实际上没有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
18、暗示的种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动暗示,反暗示。
19、人际关系的基础:一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20、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教育性(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纯洁性,阶段性(任何学生在校学习都有一定的期限,随着直接交往的结束或减少,师生同学之间的心里距离开始变大)。
21、人际吸引的种类:接近吸引,相似吸引,互补吸引,才能吸引,仪表吸引,得失吸引。
22、得失吸引的影响表现形式:一直肯定,一直否定,先否定后肯定,先肯定后否定。
23、人际沟通的主要类型: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24、学校领导体制的发展阶段:家长制领导体制,硬专家领导体制,软专家领导体制,集团式领导体制。
25、管理方格理论的五种典型的形态:平庸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中间型领导,团队型领导。
26、员工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的适当的沟通方式:面对初步成熟阶段的员工,应采取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均高的领导方式,即说服式,当员工进入比较成熟阶段时,应采取低任务低关系的领导方式,即授权式。
27、教师成熟的构成要素:职业意识,职业感情,职业行为。
28、心理指导的主要原则:教育原则,平等原则,保密原则。
29、常用的矫正问题行为的技术:塑造,消退,强化不相容的反应,模仿,惩罚,刺激控制。
30、哈尔平与克罗夫的六种学校氛围:开放氛围,自主氛围,控制氛围,随意氛围,家长氛围,封闭氛围。
31、解决学校组织冲突的策略:协商策略,仲裁策略,裁定策略。
32、态度形成于改变的三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33、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4、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间次序作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写出报告的研究方法。
35、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
36、全程激励:激励活动按照激励本身的心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形成相对完整的周期,使激励过程真正成为工作过程的伴侣。
37、全素激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激励手段鼓舞师生员工。
38、挫伤: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
39、自我挫伤:人们无意或有意对自己实施伤害的行为,如过度自我抱怨,诅咒等。40、动机: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一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41、双趋冲突:两个并存的目标对主体有相等的吸引力或相同强度的驱力,以致主体无法抉择而产生心理冲突。
42、双避冲突:两件事物同时对主体产生影响甚至威胁,而主体无法兼避所形成的心理冲突。
43、趋避冲突:主体对同一事物同时具有趋近与回避动机,以致进退两难所形成的心理冲突。
44、心境:使人的其他体验都感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45、激情: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46、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47、狭义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生活的一些人。广义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
48、首因效应:在认识群体成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极大影响后续认识活动的现象。
49、近因效应:认识对象留下的最有印象影响人们对他的认
识的心理效应。
50、晕轮效应:认识者形成了一个人某个方向好的或坏的印象后据之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特征的心理效应。
51、定型效应:刻板效应,人们以对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为根据评价和判断他人的心理效应。
52、模仿:可分为自发的模仿(无意识的)和自觉的模仿(有意识的)。
53、暗示:暗示者不明确表示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影响,而用某种方式使对方接受影响的行为。
54、自动暗示:即自我暗示,因暗示来源于受暗示者本身而得名。
55、间接暗示:暗示者凭借一定中介将刺激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接受的一种暗示。
56、从众: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主题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行为。
57、群体规范:群体约定俗称的约束成员的行为的标准。
58、群体压力:群体成员与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行动吧一致时主观想象或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
59、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
60、接近吸引:空间上的接近引起的吸引。相似吸引:因人们有一些类似因素引起的吸引。互补吸引:因双方的个性特点等呈互相补充的状态引起的吸引。
61、影响力: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的能力。权利影响力包括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自然性影响力又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包括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
62、教师素质: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和有关素养。
63、塑造:诱导学生的目标行为,并通过逐步提高奖励标准等措施使之巩固下来的技术。64、消退:废除可使问题行为维持下去的一切奖励从而减少出现这类行为的频率的矫正技术。
65、问题行为:有较轻的消极意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66、惩罚:通过剥夺某权利或其他途径使对象获得痛苦体验,从而放弃问题行为的矫正技术。
67、组织:作为名词的组织是指以权,责,利维系社会成员实体,作为动词的组织是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财,物,时空等之间关系的过程。68、学校组织氛围: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些小的以系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校组成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等。
69、组织变革:组织按照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结构与行为,增强活力与效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70、冲突:处在互动中的个体或群体意识到自己的利益被他人制约时在认识,感情,行为上呈现的失衡反应。71、目标冲突:个体或组织意识到所选择的目标与预期的不一致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的状
态。
72、认知冲突:个体或者个体之间在观念和思想不一致时产生的冲突。
73、情感冲突:个体或个体之间在情感体验不一致时产生的冲突。
74、领导: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75、问题行为自我矫正:又称问题行为自我管理,是通过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增强其自制力,让其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矫正技术。
1、全员激励即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激励,形成他励,自励,互励统一的格局,取代以往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管理者一元激励的局面。
2、全素激励要注意:要进行名副其实的物激励,要把净胜礼记的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统一起来发挥作用,要充分认识活动的特殊价值。
3、挫伤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挫伤理论,挫伤——侵犯理论,攻击线索理论,ABC理论。
4、影响挫伤的挫伤主体的主观原因:认识能力不强,不良个性品质作祟。挫伤客体的主观原因:认识判断,抱负水平,挫伤忍受力。
5、挫伤的调治策略:预防策略,调治策略(情绪发泄,角色扮演,积极劝诫,善用奖罚)
6、教师需要的主要特点:物质需要的朴实型,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社会交往需要的突出性。
7、在管理中怎样利用需要:树立正确的需要价值观,改变把需哟分为低级与高级的不科学的认识;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地满足需要;重点发挥主导需要的作用;加强正面导向,化解需要冲突。
8、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兴趣,价值观念,抱负水准。
9、感情的功能:动力功能,启智功能,健身功能,信号功能。
10、感情的动力功能:感情对于人们的行动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11、态度的成分:认知,感情,一向成分。
12、态度的表现形式:语言表现,感情表现,行为表现。
13、群体形成的阶段:形成,动荡,规范,运用阶段。
14、群体的功能:满足需要,达到目标,分享信息,建立认同。
15、群特的规范作用:维系群体,统一群体成员认识,引导行为。
16、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内部:群体成员的魅力,群体领导者与普通成员的关系,群体成员的协作,外部因素:外部的挑战性压力,外部的破坏性压力,群体的社会地位。
17、学校群体成员的情景心理变化:社会助长与社会顾问倾向,社会标准化倾向,责任分摊。
18、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基础(情趣相投,经验相似,共同目标),时空基础。
19、学校非正式群体对个人的作用:补偿作用,控制作用,同化作用,激励作用。可能对组织带来的消极作用:抵制变革,传播谣言,结群谋私。
20、人际关系的形态:亲密形际关系,提升教师效能感。
态,互利形态,勉强形态,冲突形态。
21、师生人际关系的特征:需要互补,交往规范,角色多重。发展:接触阶段,接近阶段,亲么阶段。
22、影响领导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23、学校人为挫伤的防治:(1)挫伤: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 而产生的情绪。(2)学校挫伤的主要类型:物致挫伤与人为挫伤,有意挫伤与无意挫伤,显性挫伤与隐性挫伤,事业挫伤、人缘挫伤和环境挫伤。
24、学校成员需要的动态考察:(1)需要结构的变化:生理性需要的变化,社会性需要的变化。(2)需要之间的冲突:从内容上看,有物质冲突与精神冲突、生理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的冲突;从性质和条件上看,有合理需要与非合理需要可能满足的需要与不可能满足的需要等冲突;从可能性上看,有几种特别值得注意的需要冲突。
25、学校成员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加强学的目的的教育,培养成就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性教学;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改革教学方法;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惩手段;诱发自我调节,引导自我激励。
26、感情的管理:(1)利用普通感情:利用不同那个感情进行激励,根据感情的不同特点开展激励,转化消极感情,变挫伤为激励。(2)调控教育感情:更新观念,转化性质,调控强度。(3)调控教育感情的方法:遵循感情规则,账务感情调节的方式。
27、影响学校成员态度的策略:中介策略,潜移策略,对话策略。
28、学校非正式群体:(1)类型:以群体与组织的关系分为冷淡型,乖僻型,策略型,保守型;以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分为垂直型,水平型,随意型;以连接群体成员间的纽带分为友谊群体,嗜好群体,工作群体,自卫群体,互利群体;以群体性质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以群体成员的关系和群体性质分为紧密而积极型,松散而积极型,松散而消极型,紧密而消极型,中间型。(2)基本特征:成员感情比较融洽,共同活动相对协调,内部结构相对稳定,彼此沟通快速有力。(3)对成员个人的作用:补偿,同化,激励作用,(4)对组织的作用:参照,辅助作用,消极方面有抵制变革,传播谣言,结群谋私。
29、学校人际关系的意义: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保证。
30、教师培训心理:(1)教师成熟的构成要素:职业意识,职业感情,职业行为。(2)教师成熟的类型:成熟,欠熟,幼稚。(3)教师培训心理的意义: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帮助教师协调人